自我效能理论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细节优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9-12T07:21:46.92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任文娟[导读]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措施, 分析这种方法对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和自我效能所产生的影响。
任文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措施, 分析这种方法对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和自我效能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实施人造血管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计80例, 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 每组患者有4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给予干预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 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将细节优化护理措施应用在行人造血管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 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效果佳。
关键词:血液透析;细节优化护理;人造血管内瘘术;自我效能;引言在实施多次自体血管内瘘手术以后, 通常患者没有办法建立起自体动静脉血管内瘘, 所以, 就需要给患者实施人造血管[1,2]。
本研究对实施人造血管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实施人造血管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计80例, 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有40例。
在干预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有20例, 其余为女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为44-70岁,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7.14±5.00) 岁;患者的主要疾病为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与糖尿病肾病。
在对照组患者中, 患者的年龄为42-72岁,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7.00±5.12) 岁, 患者的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
卓越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卓越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时间、年龄等基本资料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小组是常规组,接受卓越护理的小组是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
结果:在比较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后可以发现,常规组在该指标方面要比实验组组高p<0.05;在比较血液透析期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后可以发现,常规组在该指标方面要弱于实验组p<0.05。
在比较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后可以发现,实验组在该指标方面要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接受卓越护理后,患者无论是自我管理能力还是生活质量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变化,且在透析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明显的降低,说明卓越护理应用后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卓越护理;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通过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通常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等肾脏疾病[1]。
血液透析过程涉及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一个由机器控制的循环系统进行清除和净化,然后将处理过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定期进行,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2]。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血管通路、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等。
同时穿刺部位也很容易出现血肿、疼痛等并发症,为此,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是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最佳方式。
但常规护理模式更倾向于疾病本身而非患者,卓越护理是一种追求卓越品质的护理理念和实践,更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为深入研究卓越护理应用在血液患者在透析期间对自我管理能力,本文将追溯分析近一年患者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后的影响。
方法:我院选取100例血液透析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
本次将患者按照抽签法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验组5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实验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率和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
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后的治疗依从率和自我护理能力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血液透析;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血液透析为尿毒症患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在治疗末期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可以帮助患者的机体酸碱失衡症状得到改善,使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
但是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因此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
具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为此我院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在我院选取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选取病例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
本次将患者按照抽签法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3岁—72岁,平均 (52.53±3.96)岁;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2岁—73岁,平均(52.57±5.12)岁;本次研究实施前均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对此研究方案批准执行。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不存临床统计学意义。
细节优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血液透析病患接受细节优化护理所取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节优化护理对病患自我效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将2014年09月03日-2016年09月07日间于我院进行人造血管内瘘术的83例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进行人造血管内瘘术先后进行分组,将43例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病患纳入常规组,将其余40例接受细节优化护理的病患纳入干预组,对两组病患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护理之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组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行人造血管内瘘术的血液透析病患接受细节优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病患的人造血管内瘘阻塞几率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细节优化护理;人造血管内瘘术;自我效能在进行多次自体血管内瘘手术之后,病患通常无法建立起自体动静脉血管内瘘,因此需要进行人造血管[1-2]。
本文将于2014年09月03日-2016年09月07日间于我院进行人造血管内瘘术的83例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解细节优化护理对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患产生的影响,现作以下陈述:1.研究资料和方法1.1研究资料将2014年09月03日-2016年09月07日间于我院进行人造血管内瘘术的83例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的人造血管内瘘术先后进行分组,将43例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病患纳入常规组,将其余40例接受细节优化护理的病患纳入干预组。
干预组病患中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最小者43岁,年龄最大者69岁,平均年龄为(56.02±4.05)岁,12例病患为高血压肾病,1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常规组病患中年龄最小者41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为(56.14±4.26)岁,13例病患为高血压肾病,19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
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生活质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本院6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优,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综合护理;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是一种利用特定的机器对血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它主要用于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这种疾病的病情比较复杂,而且治疗的时间也比较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结果和精神上的压力会引起患者产生相应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导致患者不愿意与人进行沟通,不愿意配合治疗,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1]。
综合护理是从传统的护理发展而来,它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的病情恢复为中心,护理人员根据人文关怀的思想,重视提升临床护理的品质,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加入到这个活动当中,这就对临床科室的护士提出了要及时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持续地提升自己的护理专业技能。
其目的是:在保证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注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满足其心理需求,树立人文精神,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基于此,本文针对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接收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年龄:21-75岁,均值(46.35±8.13)岁,血液透析时间(43.21±10.34)个月;观察组:20-76岁,均值(46.42±7.98)岁,血液透析时间(42.79±11.3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
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结果护理前,两组的GSES评分、SDS评分、 SAS评分、 WHOQOL-BREF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DS、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 延续性护理;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3],符合血液透析适应证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4.12±1.38)岁。
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4.33±1.45)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进展,为患者提供环境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导管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护理成员由专科护士担任,护理前小组成员均接受延续性护理内容、注意事项以及实施方案等的培训。
(2)护理前由小组成员收集患者的基础信息、社会情况、透析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全面监督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54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对该54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维持3个月,观察护理前后该54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变化。
结果健康护理后,该54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得分(84.3±8.7)分、自我效能评分(7.52±2.25)分较护理前(62.4±10.3)分、(5.87±3.13)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树立自我管理的信心,有利于帮助患者接受治疗和改善预后。
标签:血液透析;健康教育;自我护理水平;自我效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and self-efficacy of self-care level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3 - 2014 June 54 patients accepted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to give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for the 54 cases of patients,maintained for 3 months to observe the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lf-care ability and self-efficacy. Results Health care. The 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lf-care ability score (84.3±8.7),self efficacy scale (7.52 ±2.25)poin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62.4±10.3),(5.87±3.13)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Given hemodialysis patients for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 car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establish the confidence of self management,to help patients accept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 Hemodialysis;Health education;Self nursing level;Self efficacy终末期肾病是不可逆转的慢性渐进性疾病,血液透析是指将血液引流出体外,在透析器内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排除体内废物及过多水分,并从透析液中吸收机体的电解质及碱基再将血液回流至体内的过程,是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1]。
常规与预见性护理运用到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对比摘要: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血透患者安全管理的作用,采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选取了本医院10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三个月以后,仔细观察实验组谁处理故障和透析机故障发生率等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
得出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干预,实验组出现血液透析护理操作不恰当以及透析机和水故障的概率都明显下降,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能够切实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安全和透析质量。
关键词: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血透患者;安全管理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难题,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血液透析护士的护理操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希望她们能够尽量避免医疗隐患的发生,帮助自己缩短身体康复周期。
为了能够全面提高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们需要树立预见性护理的管理理念,结合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1.资料和方法1.1患者一般资料本文主要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4月在本院曾经进行了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50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60岁,而对照组一共有50例患者,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55岁。
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信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区别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的管理理念是在护理操作正式开始前认真了解血液透析室机器设备问题,预测护理操作风险。
临床经常出现的血液透析室机器设备问题包括:水处理故障、电导度偏差以及自检不通过等,而护理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内瘘穿刺不成功以及穿刺针拔除错误、没有实时监测静脉压等。
自我效能理论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80例血液透析患者, 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实验组实施自我效能理论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21.89±9.58)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为(22.32±3.98)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为(22.23±3.65)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为(45.35±7.62)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为(34.62±3.96)分, 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4.22±2.22)分、焦虑评分为(30.57±2.15)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肾功能评分为(59.6±7.5)分, 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 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衰竭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理想, 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自我效能理论护理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常规护理;血液透析;护理效果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self-efficacy theory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U Xiu-hong.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Guangdong Yunfu City People’s Hospital, Yunfu 52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elf-efficacy theory nursing.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elf-nursing ability score as (121.89±9.58) points, self-nursing concept score as (22.32±3.98) points, self-nursing responsibility score as (22.23±3.65) points, self-nursing knowledge score as (45.35±7.62) points, self-nursing skill score as (34.62±3.96) points, and these scor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depression score as (34.22±2.22) points and anxiety score (30.57±2.15) poi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renal function score as (59.6±7.5) points, mental function score as (65.8±9.2) points,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 as (57.2±6.5) poi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ue to high morbidity of renal failure, clinical implement of hemodialysis can provide ideal effect for patients. Combination of self-efficacy theory and hemodialysis in treatment can provide ideal effect,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lf-efficacy theory; Conventional nursing; Hemodialysis; Nursing effect
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 属于临床上发病率 较高的泌尿系统疾病。目前, 临床上对于肾功能衰竭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它能够清除患者体内废物, 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1]。但是,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症状, 但是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自我效能较低, 生活质量较低。近年来, 自我效能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2]。为了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来本院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9~79岁, 平均年龄(56.5±8.8)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0~66岁, 平均年龄(56.7±7.8)岁。两组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疗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对患者透析前生命体征进行检测, 并帮助患者称体重;患者透析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于病情异常的患者要按照医嘱进行处理[3]。
1. 2. 2 实验组实施自我效能理论护理:①健康宣教。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要加强患者健康宣传教育, 可以通过个人教育、集体教育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了解, 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②制定目标。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合治疗目标, 积累此疾病护理相关经验, 同时也可以通过授权等方式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管理好自身疾病[4]。③榜样教育。医院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集体开展病友会, 邀请血液透析时间较长的成功患者分享自身的成功经验,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④其他护理。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加体操、太极等活动, 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 帮助患者透析期间和家属建立亲切、信赖的关系。患者出院后护士要加强患者随访, 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 并积极的指导和鼓励患者。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等进行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度和抑郁度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ADL量表包括肾脏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方面[6]。
1. 4 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21.89±9.58)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评分为(22.32±3.98)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为(22.23±3.65)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为(45.35±7.62)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为(34.62±3.96)分,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4.22±2.22)分、焦虑评分为(30.57±2.15)分, 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为(50.34±5.42)分、焦虑评分为(50.23±5.44)分](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本次研究中, 肾功能评分为(59.6±7.5)分, 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 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 且按疾病类型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指各种病因导致的肾功能急剧减退, 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进行性氮质血症, 以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7, 8]。慢性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 肾单位逐渐硬化, 数量减少, 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 最终出现代谢产物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 医学界对于肾功能衰竭主要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 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更是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治疗为主, 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自我效能较差, 患者治疗依从性也比较差, 影响患者治疗预后,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 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 自我效能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21.89±9.58)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为(22.32±3.98)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为(22.23±3.65)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为(45.35±7.62)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为(34.62±3.96)分, 高于对照组(P<0.05),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9]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和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得患者的情绪、心态等得到改善, 从而增强患者自我效能能力。在自我效能理论护理过程中通过护士正确引导血液透析患者尽早、尽快挖掘自己的自我效能, 能够鼓励患者多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 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让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回报社会, 降低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的发生率[10]。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4.22±2.22)分、焦虑评分为(30.57±2.15)分, 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为(50.34±5.42)分、焦虑评分为(50.23±5.44)分](P<0.05),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11]结果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