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专题培优)(1)
- 格式:docx
- 大小:229.16 KB
- 文档页数:14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纸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可燃 C.易碎 D.不溶于水B
解析:B
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易碎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不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液氮做制冷剂 D.氧气用于炼钢、焊接D
解析:D
A、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B错误。
C、液氮升华吸热做制冷剂,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氧气用于炼钢、焊接,利用氧气助燃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D正确。
故选:D。
3.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为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都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可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
D.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A
解析:A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能把二氧化硫气体排出,不需插入浓硫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上下移动粗铜丝能使铜和浓硫酸分离或混合,因此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D
解析:D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D
解析:D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属于铝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的气味
C.加热液体 D.称量食盐固体质量D
解析:D
A、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外的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故A错误;
B、闻药品的时候要用手要轻轻的在瓶口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B错误;
C、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时候,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时候要“左物右码”,并且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的时候要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滤纸。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B
解析:B
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根导管,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A错误;
B.夹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可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B正确;
C.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装置中无压强差,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C错误;
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装置中无压强差,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只能有一个出气口,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
解析:C
A、石蜡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只是将其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燃放烟花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9.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木材燃烧 D.车胎爆炸D
解析:D
A、动植物呼吸,将氧气和葡萄糖转化为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食物变成了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
C、木材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
D、车胎爆炸是气体膨胀使轮胎破裂,无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只有D是物理变化,和其他有本质区别。故选D。
【点睛】
区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核心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种的生成,则为化学变化。否则为物理变化。
10.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木柴燃烧 C.汽油挥发 D.米饭变馊C
解析:C
A、铁钉生锈是钢铁的腐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柴燃烧是剧烈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米饭变馊是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mL的蒸馏水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少于试管容积的13
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D.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用灯帽盖灭B
解析:B
A、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量筒,量取9.8mL水需用10mL量筒即可,故选项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应少于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正确;
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不应放回原试剂瓶中,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否则可能污染原药品,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完毕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水结冰 D.海水晒盐A
解析:A
A、食物腐败变质生成了菌类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分离液体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进行的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海水晒盐只是水分的蒸发,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3.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B
解析:B
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可以假设为11mL,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11mL-1mL=10mL,大于8mL。故选B。
【点睛】
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伽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14.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
B.闻气味——鉴别白酒与白醋
C.品尝——厨房中鉴别白糖和食盐
D.用磁铁吸引——木炭粉和铁粉A
解析:A
A、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所以不能用观察法鉴别黄铜和黄金,故错误;
B、酒精与白醋具有不同的气味,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与白醋,故正确;
C、白糖和食盐具有不同的味道,在日常生活中鉴别白糖与食盐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故正确;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不能,所以可用磁铁吸引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铁粉,故正确。
故选:A。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9.75ml 的水
D.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
解析:B
A、滴管使用后不能冲洗,否则会污染或稀释原药品,说法错误;
B、 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说法正确;
C、10ml 的量筒精度为0.1ml,不能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9.75ml 的水,说法错误;
D、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瓶内药品,应统一收集处理,说法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6.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填文字)。①②③④⑤汽化燃烧
解析:①②③④ ⑤ 汽化 燃烧
①酒精的颜色、气味和状态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酒精的挥发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酒精的溶解性,溶解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酒精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的溶解能力,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