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重点.doc

中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重点.doc

中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重点.doc
中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重点.doc

中西方音乐史

1.六代乐舞: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的乐舞,包括黄帝时代

《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溲》以及阆初的《大武》,这六部规横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分为大雅与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祀、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小雅较接近民歌,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丁?诸侯的大射、典礼及七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3.雅乐:是周代宫廷中咅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近似大雅, 所用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4.房中乐:宫廷咅乐的一种,起于周代。大型房中乐用于殿堂,设乐悬、房中乐、用丁宴亨宾客,亦有用于后宫。

5.四夷之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其“网夷”则指秦、楚、吴、越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民间咅乐被收集在宫廷,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韃氏“掌管。它用丁?祭祀与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6.九歌:周代流行于楚国南部的一种巫风性的大型歌舞曲,在祭典之时所使用的歌舞。诗人屈原整理,写成了全部歌词,全曲由十一首祭祀歌组成,命名为九歌是¥其多的意思。

7.八咅:周代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为准,分金、石、土、革鞠、竹八类。谓之“八咅”各类代表乐器:金炎:钟、馎、於、铎等。石类:磬等。土类:损,缶等。革类:鼓、搏拊等。丝类:琴、瑟、筝、筑等。木类:柷、敌等。匏类:竽、笙等。竹类:籥、策、篪、笛、管等。

8.曾侯乙编钟为战㈤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昔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咅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咅齐备。它髙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咅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9.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其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的相生。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作为宫咅,然后就宫咅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即得低四度的徴咅。

10.倆家的音乐思想:崇尚音乐,主张礼乐,孔子曾经就“余咅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儒家音乐一般庄严古朴,是由其仁礼岽古思想决定的。

(1)关于咅乐的本源,提出“物动心感”说。(2)关丁?咅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社会关系紧密。(3)关于咅乐的社会功能,主

张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以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4)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强调音乐给人们愉悦感受是人。11.墨家的咅乐思想:在咅乐上主张“非乐”,音乐不但不能治理天下,可使统治者丧失江山,认为咅乐会加重人民的摘苫

和灾难,浪费人力和物力,可能使国家瀕

临衰亡。

12道家的咅乐思想:反对咅乐,《老子》:

“五咅令人耳聋”,反对亨乐。但是,道

教曲0比较恬淡,隐逸,幽静,空灵,这

是由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决定

的。

13.汉代乐府: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咅乐

的一个官署,始丁秦代,汉承秦制,在公

元前112年亦设立乐府。乐府的任务是收

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与改

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14.相和歌:概括了汉代在北方各地民间

流行的各种歌曲,其中有原始民歌,有根

据民歌进行加工改编而形成的艺术歌曲,

也有以此发展的大型舞曲一“相和大

曲”。

15.鼓吹:从汉代开始受北狄乐影响,

而在汉代形成的器乐形式,在汉代己形成

四大类:鼓吹、横吹、短策铙歌、策鼓。

16.北狄乐:古代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

汉代北狄乐就影响中原,唐以前北狄乐总

归鼓吹署,成为我国古代鼓吹乐的一部分。

17.京房十六律.?京房,西汉律学家。他

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冋

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

十率”。

18.嵇康《声无哀乐论》;嵇康,魏末著

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反对晋代统

治者司马氏的封建礼教。

《声无哀乐论》其基本观点即是.?咅乐

不能表达人的窑怒哀乐的情感。

19.清商曲:又叫淸商乐,简称淸商、淸

乐,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

曲,通常按产生地区分为“吴声歌”和

“西曲歌”两大类。

20.但曲:古代器乐曲一般是根据歌曲及

歌舞曲加以改编,称为“但曲”。

21.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

时郯人,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

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率” 的理论。不

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

律的问题,而且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

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

上一大贡献。

22.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

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 并有伴

唱和乐器演奏的戏曲雏形。代表剧0《大

面》、《钵头》、《踏谣娘》、《苏中郎》

等。

23.教坊:是唐宋元明时管理教习咅乐、

领导艺人的宫廷所用俗乐机构。

24.梨园:唐玄宗时在内廷设立的音乐、

歌舞机构,以教>上法曲为主。宫廷梨园

艺人被称为“皁帝梨园弟子”。是培养和

选拔音乐人才的基层机构。

25.隋廚七、九、十部乐:是陏与初唐宴

乐分类,它是按地区或国名分的。陏初分

为淸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

伎、髙丽伎、文康伎七部。炀帝又增加了

康国与疏勒合为九部。初唐时増加燕乐和

扶南二部。太宗时又加入髙昌伎为十部乐。

26..坐部、立部伎:是晚于七、九、部乐

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其中大多数乐舞具

有西域咅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伎、两

凉伎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坐部伎用丝竹

乐伴奏,有《景云乐》、《破阵乐》。立

部伎用鼓、锣等打击乐器伴奏。有《安乐》、

《太平乐》。

27.法曲:又叫法乐,应用干佛教、道教

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

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重要法

曲有《寃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

衰。

28.燕乐:古代宫廷音乐,起源于周代。

广义燕乐泛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用的杏

?乐,故陏唐七、九、部乐以及坐部、立

部伎等均可称为燕乐。狭义指唐代九部乐、

十部乐中的第一部,受丙域少数民族咅乐

影响,咅阶运用“淸角”和“闰”的七声

音阶,这种燕乐使用有二十八种调式。

28.变文: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

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文

相结合的体裁说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

“僧讲”与“俗讲”,所用讲唱本子就是

变文。如《法华经变文》、《维摩诘经变

文》、《0莲救母变文》。

29.瓦子:宋元时城市中的游乐处,其中

有咅乐、歌舞等演出的场所。

30.勾栏:宋元时瓦子甲.专门演出的场

所。

31.散曲:在元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

井、勾栏,后世相沿使用的一种歌曲形式,

在形式上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常用丁抒情、

写景、叙事,有戏剧情节时亦不用代宫体。

其咅乐比较单纯,要求抒情与优美,唱时

不用锣鼓,只以弦索、笙、笛拍板等乐器

伴奏。

32.鼓子词:是宋代一种以支曲叠唱为基

本形式的曲艺,鼓子词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供宴会使用,其结构简单, 亦无故事情节。

现存唱本有北宋赵德麟《崔莺莺商调蝶恋

花鼓子词》和无名氏的《刎颈鸳鸾会》两

种。

33.唱赚:是宋代说唱的一种。是在北宋

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賺的

曲本叫“赚词”。所用曲牌范围极广,既

包括慢曲、曲破等传统歌曲,又博采当时

汉族及少数民族流行歌曲,如嘌唱、耍令、

番曲、叫声等,唱赚的伴奏以鼓、板、笛

为主, 唱者自击鼓和板。

34.诸宫调:诸宫调是中国宋、金、元

时期的一种说唱艺术,因集若干套不同宫

调的曲子轮递歌唱,故名,现存有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无名氏的《刘知远诸

宫调》、王伯成有《天宝遗事诸宫调》三

种,诸宫调所用的乐器,开始大抵是鼓板

一套,唱者自己击鼓。南宋时大概加了琵

琶等弦乐器。元杂剧蓬勃兴起,诸宫调渐

衰。但他用多种不同宫调的套曲以叙述

故事的结构原则却给元杂剧以极大影响,

其乐曲也广为元杂剧所吸收。

35.鼓板;宋元时民间咅乐合奏形式之

一。用蹐、管、笙、嵇琴、方响等几种乐

器,咅韵淸美,别有风味。

36.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一

种板腔性的曲艺,唱词以七宫诗赞为主,

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或三弦。著名唱本有

《珍珠塔》、《再生缘》、《倭袍传》、

《玉蜡蜓》、《义妖传》等。

37..牌子曲:又叫淸曲、淸音、小曲、曲

子等。它是继承宋元南北散曲的艺术成就

并不断吸收明淸民歌小曲而发展起来的一

种曲牌性的曲艺。牌子曲有小曲与大曲

之分。小曲为一般民间小调,不作单独演

唱之曲0。大曲除结构长大外,咅调比较

婉转,拖腔也较多,可单独用来演唱一段

故事。常用乐器有琵琶、筝、弦子、月

琴、笙、笛、鼓、板等。

38.弋阳腔:为明代网大声腔之一,起源

于江西弋阳,现在的髙腔,就是弋阳腔系

统。其主要特点是不用管弦,只以锣鼓伴

奏,丼采用民间常用的“一唱众和” 的

演唱形式。曲调刚健髙亢,句法自由,唱

腔灵活,富于口语化。

39.昆山腔:又叫“昆曲”,改进后的

新昆山腔发展了南曲字少声多与清柔婉转

的特点,伴奏形式以曲笛为主,箫,管,

三弦等多种乐器配合的新型伴奏乐队。最

著名的为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淸代

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

40.明代四大声腔:即为海盐腔、余姚

腔、弋阳腔、昆山腔。

41.掷子腔: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

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秦腔髙亢激越的基

调,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佶绪。伴奏包

括二弦、呼胡为主,配以月琴、梆笛以及

锣鼓等打击乐。梆子腔确立了一套相当

完整的板腔体戏曲咅乐形式,对近现代戏

曲产生了深远影响。

42.皮黄腔;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

“西皮” “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二

黄腔在湖北与丙皮合流,形成汉剧。皮黄

腔向西、向南发展,演变成川剧、滇剧中

的胡琴腔。他俩进一步发展,吸收昆、髙、

梆子诸腔,在北京形成京剧。

43.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

因形成在北京而得名。初期主要演员有余

三胜、张二奎、

程长庚三位著名老生。成为“三鼎甲”,19

世纪沿半叶至20世纪初,又有诮鑫培、

汪笑侬、余叔岩等,更有四大名旦梅兰芳、

陈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名角?

演唱时讲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文场以

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等,武场有

鼓板、大锣、钹、小锣等。

44.秧歌:是民间舞蹈的一种,

流行于汉族北方地区,也称“社火”。宋

代也称之为“村田乐”。明淸时极为流行。

毎年春节、元宵节都有秧歌表演。表演时

有“过街”、“大场”、“小场”几部分。

明清时也出现简羊情节的秧歌小戏。

45.木卡姆:维吾尔族传统咅乐的一种,

是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

因现保存在十二套,故又称“十二木卡

姆”* 清代进入宫廷咅乐,共包括《思那

满》、《寒勒喀思》、《察罕》,乐器伴

奏有达卜、哈尔扎克、喀尔奈、塞它尔、

巴拉满等八种。晚近流行的木P姆通常由

《木卡姆》、《穹拉克曼》、《达斯坦》、

等四部分组成,其歌词多为民间传说、爱

情题材的叙事诗为主,曲调为七声咅阶。

节奏多变,复拍子为其主要特征。

46.《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

是淸代荣斋所编的一部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选集,共收乐曲13 部,故称《弦索十二套》。主要乐曲有《十六板》、《将军令》、《月儿髙》,《普庵咒》、《海青》、《舞名马》、《阳关三叠》等。有的曲日用了复调手法,如《十六板》。47.朱载埔及十二平均律:朱载埔,安徽风阳人。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乐律学、咅乐史及数学、历学等方面著作,井编订了供实际应用的《乐舞全谱》, 改编创作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作品。他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律历融通》。

48.、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歌曲,其生产与当时社会、文化大有关系。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紹五线谱和两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报大,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49.沈心工:我W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并于曾志态创办“咅乐讲:>J 会”,曾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

《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上唱歌集》等。他的乐歌创作通俗流畅,注意儿童歌唱特点,《体操一兵操》、《铁匠》、《竹马》、等很受欢迎,广泛流传。他在进行大量的选曲填词过程中,也尝试了为数不多的歌曲创作,其中以《黄河》、一曲影响较大,

50.李叔同:曾留学日本主修绘画、兼习咅乐。曾与曾孝谷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井演茶花女等角。他一个人创办了我㈤第一个咅乐刊物《咅乐小杂志》。他为当时美术、音乐、书法、築刻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歌曲创作多见丁?《李叔同歌曲集》,其中以《祖国歌》、《送别》等影响较大。他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反映了昔少年学校生活,有些实际是他个人的触景个?情的抒发,他的歌曲大多选自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填写歌词,曲调优美、流畅,文辞生动秀丽,又富有意境和韵味。

51.曾志态:1903年八东京音乐学校学曾参加由沈心工发起的“咅乐讲习会”,1904年他将该组织建为“亚稚音乐会”。他的音乐活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致力丁?开展普及咅乐的社会咅乐活动;2.致力丁学章乐歌的编写,有《练兵》、《游春》、

《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编印了《教育唱歌集》.3.致力地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出版了《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初学者》、《乐典教科书》《咅乐伞节》、《和声略意》,丼发表《音乐教育论》沦文。他在我闽早期肯乐教育中,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52.程砚秋:1915年开始登台,后又得王瑶卿、梅兰芳等名师指点?1921 年独立组班赴沪演出,取得成功。1927年曾为筹组中国戏曲音乐院作了不少努力?1932年赴欧洲考察各国的戏曲咅乐。在艺术表演方面,他主张要改变过去京剧创腔过分

强调“以字就腔”的作法,提出要用“以

腔就字”的原则大胆_创新腔。他唱腔既

婉转曲折,又刚劲有力,有“程派” 之称。

53.梅兰芳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

一。成功地突破了原米京剧旦角中音农与

花旦的严格区分和一些陈規,使青衣与花

且两种角色统一,创造了许多以M角为

土的“古装新戏”,如

《黛玉葬花》、《洛神》、《嫦娥芥月》

等。对中国京剧的发展贡献很大。

54.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他经

常同民间吹鼓f?交往,并参加他们的吹

奏活动。后因到产变卖殆尽,沦为街头流

浪艺人。解放初期被发现丁无锡街头,曾

录咅留下二胡曲三首《二泉映月》《听松》、

《寒春风曲》;

琵琶曲三首《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龙船》。

55.王光祈:曾是“五四”时期著名的。

他除大呈发表了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及

军事等方面的文章外完成出版了16种咅

乐专著,14篇咅乐论文和14篇用德、英

等文字编写的有关研宄和介绍中外音乐的

论著。王光祈理论研宄范围比较宽。首先,

是研宄中国与东方音乐,其中比较重要咅

乐理沦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

制之研宄》、《东方民族之咅乐》、《中

国诗词曲之轻重律》、《翻译琴谱之研宂》

等。第二:系统地介绍西洋咅乐学理论和

技术理沧,他编写《魄洲音乐进化论》、

《丙洋咅乐史纲要》、《西洋音乐与戏剧》、

《西洋制潜学提要》《对谱咅乐》等十几

种专门著作,这对我国了解丙洋咅乐及理

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三,他还是我

国近代咅乐史上第一个以外文向世界各国

介绍中国咅乐的学者。

56.萧友梅,咅乐救育家、作曲家。担任

教学工作,编写了《普通乐学》、

《中两音乐的比较研究》等书,对当时

咅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髙有促进作用。除咅

乐教育活动外,他还创作发表了一百多首

歌曲和钢琴曲《新筅裳羽衣舞〉、《哀悼

引》、大提琴曲《秋思》、合唱曲《春江

花月夜》和弦乐四重奏〈小夜曲》(op20〉

等?他的学校歌曲周学堂乐歌有显著的不

同点是他所有的歌曲都是自己创作的,均

配以钢琴伴奏,井广泛运用了各种演唱形

式,从而改变了学堂乐歌那种“选曲填

词”的方式,这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

的发展己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57.黎锦晖:作曲瘃。他主要创作了12

部儿萤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

还有许多歌曲、器乐曲等。重要的儿萤歌

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

《月明之夜》、《神仙妹妹》、《小小画

家》、《晟后的胜利》等;他的作品绝大

多数是由他自己编写脚本写歌词的。他莕

于理解儿萤的生活,抓住儿萤的心理特点

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

58.刘天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民族器乐

家,有多方面贡献。他主张“把咅乐普及

到一般民众中去”,主张“一方画采取本

国固有的楮梓,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

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

来”。他认为“咅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

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他

除了教授二胡、琵琶外还从事创作、演奏、

采集民间音乐、编订民族音乐曲谱、改进

传统工尺谱、撰写咅乐论著、教材。组织

“国乐改进社”,井创办《咅乐杂志》等。

59.音主:是30年代在咅乐理论著述方

面有影响的咅乐家代表,对咅乐的本质、

音乐与现实生活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

问题发表了看法,重要著作是《乐话》与

《咅乐通论》。其主要观点是“音乐是上

界的语亩、“音乐是最商、最美的艺术”,

他的声乐创作(几乎全是抒情独唱曲,代

表作有《我仕长江火》、《大江东去》等)

多分别收集在《咅境》和《淸歌集》两本

歌集中,

60.黄自,著名作曲家、咅乐教育家。作

有反映爱国热忱的歌曲如《抗敌歌》、

《旗正飘飘》、《热血歌》、《九一八》

等,具有激动人心的愔感和雄伟的气势:

具有社会性题树的歌曲,如《天伦歌》、

《农家乐》、

《中》、《养蚕》等,这螳歌曲感

情丰宮、曲凋流畅,

总之,黄自在创作中沣意了咅乐形象

的鲜明,曲调的流畅、优美,注意了歌词

与曲调声乐与伴奏的结合:注意了创作构

思的细致、集中和乐曲的简洁、严谨;也

有意识对咅乐的民族风格进?步作了创造

性的探索。他的创作对当时及以后我W专

业咅乐有较大的影响。

61.刘苒庵曾入国立音专从萧友梅、黄自

学作曲,先后在江苏师院、中国咅乐学院

等校任教授。抗战前写过

《早行乐》、《何闩君再柬》等歌曲。“七

七”事变后,写了《长城谣》、《流亡三

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

广为流传的执战歌曲。他以古诗词写的艺

术歌曲《春夜洛城闻笛》、《枫桥夜泊》、

《红豆词》等,和以现代诗词写的抒情独

唱曲《飘零的落花》等,以及刑琴曲《中

国组曲》、《摇篮曲》等。

62:江文也中国当代作曲家。江文也是我

国三四十代一位比较突出的多产作曲家。

他一生_完成了15部大型管弦乐曲、1部

钢琴协奏曲、4部歌剧及舞剧、6部室内

乐、17部钢琴曲集、10部歌集、4部宗

教咅乐,以及相当数量的合唱曲、台湾民

歌改编曲集。

汀文也的咅乐风格早期曾受现代

乐派和民族乐派的影响,作品大都以祖W

的风十民情、唐诗宋词为题材,突出音调

的五声性手法简练乐风含蓄,具有浓郁的

乡上气息。

63.聂耳作有歌曲《义勇苹进行曲》等36

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会蛇狂舞》等四苜,

台剧《扬子江暴风雨》一部。聂耳的歌曲

创作比较重要,其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

歌曲两个方面,在群众歌曲方面,以《义

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

《自;P.歌》等进行曲件的爱因歌曲最为重

要,这些歌曲的题材内容鲜明地反映了当

时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反帝爱国斗

争。其次像《大路歌》、《开路先锋》、

《码头-=人歌》、《打长江》等劳动歌曲,

也是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歌曲深刻揭示

了当时处在帝国丰义和㈤内反动统治双重

压迫下,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生活和

想感情。他的歌曲有丰宫的音乐语言又适

于大众传唱。他常用短促有力的咅符和休

止符,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又以此概括

地反映了紧张、动荡、搏斗的年代。

64.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四

部大台唱、两部歌剧、两部交响乐,一部

管弦乐曲、四部交响乐曲。

歌曲创作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一

部分,其中以群众歌曲 (包括齐唱及小型

合唱曲)数景最多,此外进有抒情的独唱

曲、儿童歌曲、劳动歌曲以及室内性的艺

术歌曲

他的群众歌曲创作从性格上大致分

为两类。一类是宫有号召性、雄伟的进行

曲,其中以《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

《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反攻》、

《路是我们开》等作品为突出。这类作品

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宫于棱角悱的、宽阔

的旋律,来表现一种坚决果断的气势和

激昂慷慨的情绪。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

性相结合的歌曲,如《茫茫的西们利亚》、

《做棉衣》、《打倒汪精卫》、《在太

行山上》、《赞美

新中国》等,总之,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给中国人民留下极其宝贵的咅乐文化遗

产。

65.麦新(1914-1947)原名孙默心,上海

浦东人。“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从事抗

日歌咏活

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在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后在反动军队袭

击下壮烈牺牲?丁?途中。麦新写过60多

首歌曲,代表作为《大刀进行曲》、儿萤

歌曲《马儿真正好》等。还写了不少歌词。

66.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中,以旧秧歌

中的“小场子戏”作为基础,冉广泛吸收

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

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秧歌剧的题材

内容十分广阔,几乎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

方面,但主要是反映当时解放区的生产斗

争(如

《儿妹开荒》、《动员起来》、《刘顺

清》等);反映解放区农村中的阶级斗争。

从作品类型来看,秧歌剧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形式和剧情都比较简单,用叙述式

的演唱来表达剧惜发展的,如《兄妹开荒》、

《货郎拟》等;另一类是形式比较杂、角

色较多、情节比较曲折、戏剧性较强的大

型秧歌剧,如《牛永贵负伤》、秧歌剧的

咅乐,大多采用陕北地方戏曲和陕北民歌

的曲调加以填词改编。

67.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初,

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

李之、罌维、向隅、陈紫、刘织等人作曲,

歌剧《白毛女》成功在。

1.对剧中人物形象有具体而细致的

刻画,井以音乐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性格,

对正面反面人物以咅乐作了本质的区别。

.2.在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发展上, 有较商

的成就。

3.在歌剧中采用许多两洋歌剧齐唱、重唱与合唱的手法,为创造中国新歌剧的重要f?段,但并不拘泥干西洋歌剧,创造了同整部歌剧音乐风格相协调的咅乐风格。

4,在乐队伴奏上,也成功地运用管弦乐队来民旗音调的歌剧刻画人物性格槊造人物形

象,揭示剧情发展,作了大景的铺垫, 并丰宫了歌剧的音乐。

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的成熟,它为中国民族歌剧怎样适应中旧人审美惯做了很好的尝试,对借鉴西方歌剧形式反映中国人民现丈生活内容方面,为其它歌剧做出了成功的范例,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8.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

作品有歌剧《白毛女》、《小

二黑结婚》、秧歌剧夫妻识字》、

管弦乐

《陕北组曲》,以及歌曲《南泥

湾》、《我们是民手音年》、《咱

们工人有力景》等?此夕卜,他

还长期进行有关民族咅乐和冼

星海的研宄工作,留下不少理

论文章,1976 年病逝于北京。

69.郑律成(1918-1976)原籍朝鲜,

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各类音

乐作品三百多首

(部)。作有《八部军大合唱》

等大型作品十几部。歌曲《延

水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

行曲》、《延安颂》、《八

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更名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解放后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歌)、《采伐歌》、《娄山关》

等都广为传唱。

70中世纪咅乐的概况:公元476年-1460 年)

“中世纪”时间的上、下限是一个学术争论的问题。中世纪,宗教支配着社会意识,宗教音乐占有统治地位,如哥利圣咏是天主教仪式中重要的圣歌。但世俗咅乐仍然/j\断地渗透到宗教音乐之中。音乐开始获得复杂的节奏,单咅咅乐逐渐走向复咅咅乐,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

14世纪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出现一一“新艺术”(Ars Nova)使以法|S| 为首的欧洲各图的咅乐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世纪乐器的种类增加了,管乐器有小号、长号、短号、横笛、长笛、角号等;拨弦乐器主要有琉特琴(Lute)、索尔特里琴(Psaltery〉、蛙琴(Harp)等;弓弦乐器主要有维埃拉琴家族

乐器,足中世纪代表性乐器。打击乐器有钟琴、三角铁、铃鼓和鼓;键盘乐器有管风琴等。

中世纪最重要的咅乐理论家是

博埃蒂乌斯(A. Boethius, 480-524), 他改进了记谱法和乐器调咅的方法,并用科学的方法整理传统的咅乐理论写出“《音乐纲要》一一书,它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咅乐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71.格埋哥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是_天主教咅乐,它是由在公元6世纪教

皁格里哥利一世命名。从公元4世纪开始,

天主教成为罗马的主教,广为流传,各地

教会竭力推行的祈祷仪式,但各地仪式中

的咅乐却再不相同,大致可分为5个派别

1拜占庭圣咏:②安布罗斯圣

咏:③法国圣咏:④摩沙拉比圣咏;⑤格

里哥利圣咏。格.甲.哥利圣咏的基本功能

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咅乐肃穆、节制,

最大限度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格里哥

利圣咏.主要运用于日课和弥撒之中。到

公问11世纪,除了米兰和两班牙外,欧

洲其他地区都接纳它为仪礼中的圣歌。

72.规多?选集佐;规多是1 T世纪法国

的僧侣、作曲家,因曾负贵达莱佐地方的

唱诗班而被称做“规多?达莱

佐”(Guido d’ Arezzo) o 他一生主要的

贡献是决定性地使用四线谱,创始六声音

阶(hexachord)和阶名唱法,

73.奥乐加农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

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为3种

类型:T.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

2.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

3.华丽的

奥尔方□农(melismatic organum)

74.狄斯康特(descant)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含义,主要有:1.常被拼成discard,

用以指12世纪多声部作品,即所谓奥尔

加农。2.指由一位歌唱者用即兴方式演唱

一个声部,同时一个不是即兴声部由另一

位歌唱者演唱。3.多声部咅乐创作中,运

用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

使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

与奥尔加农即兴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此

外,也还有其他不同的概念含义。总之,

狄斯康特是一个使人迷惑的名词。

75.经文歌(motet〉是13-16世纪被使

用的一神无伴奏合唱的复咅咅乐形式。它

因二声部克劳苏拉的髙声部中用了歌词而

开始称为“motet”,后来经文成为独立作

品,在13世纪盛行。它通常为三个声部,

最低声部足绎文歌的基础,称为定旋律声

部,一般采用格.甲.戈利圣咏,另外两个

声部配以宗教性或世俗性的不同歌词,其

定旋律歌词用拉丁语。

76.游吟诗人(Troubadours、Trouvere)

首先产生生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

的法国南部的普罗万斯,是游吟诗人的发

样地,他骑着马到处巡游,用奥克浯演唱

坎佐(canzo)、清展骣歌(afba)、西尔旺歌

田园恋歌等体裁的歌曲,内容有爱情,时

事、刚闲、讽刺等。这蝗歌曲人多采用通

滑歌的形式,

77.恋歌诗人大约产生丁? 12-14世纪

的德国,他们是受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

并因为大多演唱爱情歌曲,而被称为恋歌

诗人。与游吟诗人一样,他们也都是贵族

骑士,他们常亲自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乐曲多采用爱奥尼亚调式,两拍子或似牌

子的节奏较多。

78.名歌手出现在15-16世纪。名歌手

多属丁?中产阶级或操各种手艺的诗人。

他们丼不到处游荡,而是有组织的行会,

每个人在行会中的地位,要通过各种歌唱

比赛,按照严格的件分标准来评定,从最

低到最髙分别有学徒、学友、歌手、诗人、

师傅等称号。名歌手的咅乐创作有严谨的

规范。名歌T?主要演唱巴歌体,其为A,

B形式。

79.流浪艺人是浪迹四方的咅乐和杂技

表演肯。他们地位低下午定居、无法律约

束,常聚在一起,走遍欧洲。后来才稍有

组织。他们的咅乐多属即兴性质,但也因

此而能更纯真的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咅乐。

80.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新

艺术”是M世纪欧洲新的音乐风格的总

称。新艺术’词是14世纪法国籍天主教

主教维特甩写的一本音乐理论著作《新艺

术》所‘引起的。它代表了14世纪以法

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新的、不同以往“古艺

术”的咅乐风格的出现,这种新艺术有以

下特征:①通过导咅的引进使古代的调式

发生改变②对位理论日臻完莕,⑤和声风

格的形成,它逐渐摆脱,对化风格;④时

值节拍的节拍日趋规律化。

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是玛肖他

创作了大量的经文歌、弥撒曲、叙事曲。

意大利的新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为兰第

尼。意大利新艺术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

牧歌、猎歌和叙事歌等世俗体裁,其复调

技术虽不如法闰,但它具有优美的旋律。

81.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概况公1 430年

前后-1600年前后)文艺复必思潮对欧洲

的咅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B大的推动作

用。这一时期的音乐冲破了中世纪咅乐理

论的约束,获得了多方面的“解放”。世

俗咅乐发展很快,16世纪,己经是世俗音

乐和宗教咅乐平衡发展的年代,世俗咅乐

在法、德、其、意等国都很若盛,影响较

大的是法国歌谣曲、意大利牧歌等。

这?时期,咅乐的表现力大大提髙,

词曲之间新的结合关系出现;器乐的独立

性大大加强:复调咅乐逐渐趋向髙峰,并

且促成了和声风格的形成:摆脱了旧的调

式体系,逐渐融合成现存的大小调体系,

勃艮第乐派、法国一佛莱芒乐派、罗马乐

派、威尼斯乐派都是重要的音乐流派。

当时的器乐曲一般说有两种风

格:琉特琴风格和管风琴风格。重要的乐

器,拨弦乐器有琉特琴、竪琴;弓弦乐器

有维奥尔(Viol)家族乐器; 管乐器有短

号、小号、笛、低音管、双簧管:健盘乐

器有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等。

82.勃艮第乐派勃艮第王朝在1 T世纪己

存在,大约在1400年扩展到法国北部、

比利时的一部分和荷兰。

勃艮第乐派的作曲家吸收了英国、意

人利咅乐的因素,与法国复调咅乐传统结

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自然、柔和、明亮的

音乐。从音乐形态上看,勃是第乐派有以

下咅乐特征:①-三声部的复调乐曲较常

见;②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商声部:

③旋律的进行常以三度咅程来进行;④假

底咅的技巧常被采用:⑤乐曲的备声部常

用和弦法处理,而不常用对位化处理;⑥

兰第尼终止更为普遍地采用;⑦少有固定

调作持续调。

83.法国一佛荣芒乐派可是勃艮第乐派

的延续,这个乐派的咅乐家按照民族和语

种,可分为两支:一是法国支;二是佛莱

芒支,法国一佛莱芒乐派的风格还扩展到

非宗教咅乐领域,如法国的歌谣曲、德国

的艺术歌曲和意大利的复调牧歌直至管风

琴曲?代表作曲家是奥克亥姆U6世纪最重

耍的作曲家是拉索他重要的代表怍有无

伴奏合唱《同卢》。

84.罗马乐派是16世纪以罗马的圣彼得

教堂和教廷礼拜堂为中心,聚集一批作

曲家、歌唱家,从事复调声乐的创作,使

复调声乐技巧达到一个很商的水平,这些

作曲家被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足乔凡尼?皮

埃路伊基,

帕勒斯特里那的风格特点是:歌词

不再为复杂的声部进行所掩液,异个声部

都有淸晰的表现;声部进行得平稳流畅、

和谐、淸新,避免不协和音程的交错,没

有尖锐的不协和杏;

85.丁?路德的宗教咅乐改革:16 世

纪在天主教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莫过T 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

改革运动丁。它的旋律米源有四

种:(L)经过特别节奏处理的

格里哥利圣咏, 以德立代替拉丁

文。(2)在宗教改革前的非礼

仪性的宗教歌曲。(3〉原来是

俗乐,填上宗教性质的歌词。

(4)

新创作的宗教音乐。

86.正歌剧:是内容严肃的歌剧,分

为三幕。它起源于17世纪末的意

大利,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各国。

其题材多取古代神话和历史传

说,咅乐以意大利式的序曲开场,

由表现复杂情节的宣叙调和宫有

激情的返始咏叹调交替,极少使

用演唱,无合唱和芭凿舞场面。

87.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_

大型声乐体裁。在音乐形式上,它与歌剧

相似;包含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

也是主调咅乐的范畴。所不同的是仅仅让

人们通过听觉而不是用视觉来感受戏剧事

件的过程。可以说它是只唱不演的戏剧。

清唱剧产生在意大利,沿逐渐影响的国外,

而且主耍盛行的是通俗清唱剧。

88.受难曲是清唱剧的一种。它多是根

据《新约圣经》中的“四福音书” 关于耶

穌受难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淸唱剧。它产

生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得到发展。重要

的作曲家是序兹,他写过许多受难曲《耶

稣在十字架上说的七个字》、《耶稣复活

的故事》、

《耶穌圣诞等

,难曲在巴赫时代达到髙峰。

89.康塔塔是和淸唱剧同时平行发展的

两种体裁。康塔塔与淸唱剧接近,有宣叙

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等等,所不同的

足其规模较小,多是些抒情场面的描写,

不同的人歌唱,也

不表现固定的人物,情节也较简单,常常

从序曲开始,以合唱结束,时问不长,偏

重抒情

康塔塔源丁意大利,后来在德国盛

行一时。但足在巴洛克音乐时期以后,康

塔塔逐渐衰落。

90.赋格曲(Fuge)是以单一。主题的

复调音乐形式。在。个声部奏出主题,其他丹声部先应作横仿出现。作曲家巧妙地运用各种技巧一增值、减值、逆行、倒影等手法,有不断増长的紧迫感,也有持续的趣味性。赋格曲可以是独立的乐TI11,也可以是大型乐曲的一个乐章。

91.组曲:巴洛克时期的组曲(Suite)由一组同,调性的辫曲构成, 在节奏、速度上形成对比,它们是各国舞曲的精华。最普遍的采用的舞曲是:德目的阿列爱德(Allemande)、法国的库朗特两班牙的萨拉班德英国的基格(。

92.多?斯卡拉蒂,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他在古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方面,有较大的贡献。他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奏呜曲,他称为练习曲都表现艰深快速的乐句、分割的和弦等效果。其中也使用了一些创新的效果,最显著的是双手交叉的奏法。他共作有555首奏呜曲,另外还作有12部歌剧、50部淸唱剧以及其他圣乐。93.维瓦尔蒂是巴洛克末期意大利的代表作曲家。他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写过许多小提琴协奏曲。他的大协奏曲《四季》有者深远的影响。

94.J. s.巴赫生十德国爱森纳薪的,是个音乐世家。中学毕业沿,他开始了咅乐家的生活,在多处宫廷或教堂担任提琴手、管风琴师、钢琴师、乐队与歌队指挥,

巴赫作品博夫精深,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小涉猎。声乐作品以宗教咅乐为主,所作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他写有5部受难曲,但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两部:《马太受难衄》、《约翰受难曲》。

他继承了16世纪以来德国声乐和器乐的传统,吸收了意人利和法㈤咅乐的技法,把复调咅乐提髙到前所未有‘的髙度,包括提琴这样的士调乐器,他都能赋予极其美妙的复调对值。同时,他又表现出创作主题旋律的S大才能。他的旋律更加器乐化、个性鲜明而精练。他的旋律常和对位结合,将丰富的和声、调性的转换,融于赋格曲这类复杂的髙级的复调形式之中。他的和声表现得充实而富丁变化,常常用半咅进行,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突出,变奏手法也非常多样。髙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惆手法升_用的成就,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95.亨德^生丁?德国的哈笛。亨德尔是巴洛克拓?期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毕生著有40多部歌剧,有36部丁? 171 1-1740’年间在英国演出,其中《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i〉、《奥.兰多》等较重要。他的歌剧大多以意大利正歌剧的形式来表现的,用宣叙调铺叙剧情,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亨德尔的音乐的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悠长、庄严的特点;和声厲白然咅阶性质,较少转调;合唱咅乐更有着宏伟的气魄,具有主调音乐的风格;他的复调音乐对深化戏剧发展,刻画感情深度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写作中十分注患纵向的和声关系,他常用细膩的笔调展示出感人的气质。他的咅乐以其宏

伟的咅乐风格,预示了主调咅乐风格的到

来。

96.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概况:(18 世纪

下半叶-19世纪20、30年代)

1750年至19世纪20- 30年代,这

一时期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它包含了两

人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

时期”。

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有以下特征:

(1〉市民咅乐有了很大发展,歌剧院、

咅乐ff不断涌现,酒馆、集市等公共场合

的音乐活动频繁,乐谱出版、乐器制造业

日趋繁荣?(2)咅乐家的地悔发牛了变

化,从“仆人” 向“自由音乐家”过渡。

(3〉这一时期的咅乐作品有着新的内容

和新的形式,都有鲜明的特征。(4)这

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

芬,

97.格鲁克的歌剧改革:18世纪中叶,

意犬利正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

的表演形式日趋呆板,一些有见地的歌剧

艺术家提出耍改革意人利正歌剧音乐与戏

剧关系僵化的现状,往后来歌剧改革中最

重要的人物是格角?克。

格鲁克是德国作曲家,早年进行了大

景正歌剧的创作,为后来改革歌剧积累了

丰宫的经验,他受到亨德尔清唱剧的影响,

奠定了他改革歌剧的思想。他的代表作为

《奥菲欧与优丽犹斯》、《阿尔契斯特》、

《帕里与海伦》、《伊菲姬尼在奥利德》

等,格鲁克的歌剧改革获得了重要的成果,

不仅影响着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注闽歌

剧的面貌,而且影响到整个欧洲的歌剧。

98.古典主义时期的协奏曲

(Concerto)不象巴沿克时期那般多

样,而足以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组成

的套曲体裁。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

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常用带有烈呈示部

的奏呜曲式;第二乐章慢速,曲式较自由,

而三部曲式为多:第三乐章快速,采用奏

鸣曲式、冋旋曲式等曲式,

99.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交响曲- 词来

源?丁?希腊语“Symphonia”,慷意为

“声咅一起响”古典交响曲通常分为四个

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

乐章,稍慢或慢板的抒情风格的三部曲式

或变妻曲式: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的小

步舞曲(贝多芬改为谐谑曲);第网乐章,

快板或急板昀奏鸣曲式、旋曲式或变奏曲

式。

最早对这?体裁作出贡献的人物

首推意夫利作曲家萨马丁尼,创作了交响

曲、协奏曲、奏鸣曲和舞台音乐。海顿晚

期的创作标志了古典交响曲形式的成熟,

他除了采用曼海姆乐派宣响曲四个乐章的

结构外,还明确了上述各乐章的性质和曲

式。故而,海顿被称为“交响曲之父”。

100.、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他是位多

产的作曲家,作有loo多首交响曲、80多

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歌剧以及为数众多

的其他作品。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促成了

交响乐形式和弦乐四重奏的成熟。

晚期的创作标志了古典交响曲的成

熟。他除了采有曼海姆乐派交响曲的四个

乐章结构外,还明确了各乐章的性质和曲

式: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

抒惜歌唱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

乐章,小步舞曲性的。:三部曲式:第四

乐章,舞曲性的冋旋曲式。在海顿的奏鸣

曲式中,主、副部的对比还不强烈,但他

的第一乐章前常有一段对比形象的引子作

为补充。海顿的首、尾乐章,已经常使用

展开主题短小动机的发展手法。

海顿的创作充满着健康、明快、幽默、

轻松的气息。淸新朴素的旋律,在气质上

保持着与民间咅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

间舞曲被他自如地引入到商级的交响曲形

式,和声、织体上的明晰,结构上的均衡、

讲宄,这一切构成了海顿创作的总体风格,

使他成为维也纳占典乐派的奠基。

101.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

创作几乎涉及了咅乐的所有领域:交响曲、

歌剧、钢琴及各种乐器的协奏曲、奏呜曲,

各种组合形式的室内乐和独唱、重唱等等,

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

继承格魯克歌剧改革的思想,毕生所作的

20多部歌剧包含了各种体裁类型,如德语

歌唱剧《巴斯齐安与巴斯齐安娜》、《后

宫诱逃》:意大利止歌剧《路契奥西拉》、

《伊多梅纽》、《蒂托的仁惑》:意大奋

歌剧《假女园丁》等,最重要的是1785 年

至1791年间所作的一部毐歌剧《赞加罗

的婚礼》、《女人心》和一部德诺歌唱剧

《魔笛》,前者使窑歌剧达到前所未有的

商度,后者为德国民族歌剧树立,不朽的

丰碑。

102.贝多芬生于德国的波恩,维也纳古

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其

一生的重要代表作育:9部交响曲,重要

的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

(命运)交响曲》、

《第六(H园)交响曲》、1部歌剧(《费

德.甲.奥》)、32部钢琴奏呜曲(代表作

有《黎明》、《热愔》、《暴风雨》、《悲

怆》、《月光》)、5部钢琴协奏曲、2

部弥撒曲、11旨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

16 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

大量的其他作品。

贝多芬的咅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

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展开的-T?法,

又吸收奠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简洁、

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节奏上频繁的

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

衡感,和卢、谰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罔

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等,构成

了贝多芬音乐那种强烈的感染力和宏篇

巨制的气魄。

从海顿、莫扎物到贝多芬,主调和声

风格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达到完仝的成熟和

巩固。贝多是18世纪咅乐的集大成者,

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他

音乐中的革命性因

素,那种0由、冲动和戏剧性,都启发了

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家,

103.浪漫主义时期的杏?乐概况:19 世

纪20、30年代-20世纪初),浪漫主义

是19世纪欧洲艺术领域普遍存在的思潮

和风格。浪漫主义咅乐形成于法国大革命

诟的复辟与反复辟的特定历史时期。浪漫

主义咅乐最显著的特征是注重个人情感的

表达,音乐自由奔放,形式较少拘束,总

欢抒情和描绘,强烈地表现个性。它的另

一特征是重视咅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

合,特别是与文学、戏剧、绘画的紧密联

系,许多作品都趋向T标题性的构思。第

二个特征是,浪漫主义音乐比任何时代都

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咅乐家们纷纷从民

间挖掘创作素紂,不仅引用畦间音乐,还

用民间传说、民族史诗为题材来表达自己

的理想与愿望。19世纪中叶以后,符国的

民族音乐派蓬勃发展。

具体创造风格和技术一浪漫土义咅乐

也有其明显的发展特色:

在旋律上,由于注再个人主观感受的

抒发,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的仲缩

件很大。

在和声上,它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加

强了色彩变化,不协和咅的结构和进行大

胆I使用,七和弦、九和弦经常出现,半

音转调作为取得特殊效果的重要于段。

在调性上,浪漫主义咅乐仍然是以调

性音乐为主,但由于半音和声和远关系转

调的频繁运用,己有了调性含糊的感觉,

到19末,它慢慢向多调性和无调性方面

发展。

在配器上,作曲家着力丁?诗意形象

的刻画,讲宄咅乐与内容的情感气氛交融,

他们探索着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取得

绘声绘色的咅响效果。

在力度上,浪漫主义咅乐作品的特色

就是大幅度的力度转换和对比。

在形式结构上,此时期的咅乐在形式

结构上不断趋向自由,出现了许多单乐章

的交响诗、序曲等体裁,各类小型体裁如

狂想曲、随想曲、夜曲等等,由于更易于

自由抒发情感,应运而生,乐曲内部的段

落结构也必活多变,对传统曲式的增减取

舍、混合运用亦屡见不鲜。

104.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奥地利

作曲家。在他短短的一生,留下了大景的

作品: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和钢琴

小品等等。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

域。他一共写有6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

他的2部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和后人为他编成的歌曲集《天鹅之歌h他

重要的歌曲有《野玫瑰》、《魔王》、《鳟

鱼》、《圣母颂》、《小夜曲》、《流浪

者》、《地神》、《幻影》、《纺车旁的

玛格明特》、《摇篮曲》、《死神与少女》、

《致咅乐》等等。

105.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他共有三

百多首作品,管弦乐占重要地位。著有5

部交响乐,其中以《第三

(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

交响曲》最为重要。他写过许多咅乐会序

曲,主要有《仲夏寝之梦》、《平静的海

洋和幸福的航行》, 这些作品确立丁咅乐

会序曲这种体裁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地

位。

门德尔松的创作遵循着古典的形

式,在内容上却是浪漫的精神。他追求占

典咅乐的严谨、完美、和谐, 但是,更注

重个人愔感的表现。他的咅乐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均匀,和声色彩丰富,主题的对比、过渡和发展都处理得下净洗炼。他的作品有对神奇仙境的色彩性槊造,对白己熟悉的生活惜趣的描绘,对自然的主观体验式的刻画。他为德国咅乐増添了不同的色彩。

106.舒曼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发展到髙潮时期的重要代表。他的咅乐创作重点是钢琴曲和艺术歌曲。钢琴作品有:钢琴曲集《狂欢节》、《蝴蝶》、;在艺术歌曲方面有二部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舒受是位个性强烈的咅乐家,他的咅乐十分强调刻画形象的内在惜感,不拘格武地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力求创造出丰宮多姿的艺术形象。他的旋律线条并不华丽,但极有意境,曲式构造自由简扼,他以独树一帜的创作与评论活动,给同时代及后世作曲家强烈的影响,并使他成为19世纪作曲家中最有创造性的人物之一。107.瓦格纳,德国歌剧作曲家。他把自己改革的歌剧称作“乐剧”。他认为,乐剧是一种戏剧、诗歌、咅乐髙度融台的体裁,其中戏剧是最终目的,音乐只是手段。

充分体现瓦格纳“乐剧”观点的作

品是《特翠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

他的歌剧改革在咅乐史上地位卓著,不仅把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发展至顶峰,而且对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歌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他的歌剧改革也引起极大的争议,也可以说,他是19世纪争议最大的作曲家之一。

108.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他是欧洲浪漫主义潮流处于高峰时期的一位“反潮流”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除歌剧之卦的各种古典体裁。重要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管弦乐序曲

(《“学院”序曲》、《“悲剧”序曲》)、管弦乐《海顿主题变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的创作深受巴赫和贝多芬的影响。他的咅乐风格严肃、稳重、朴实、内向;乐曲的形式组织严密,不多废话;主题的运用和发展手法是在贝多芬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对位技巧在发展部写作中尤为出色;他采用混合的配器T?法,造成其特有的稳健、厚实的咅响效果。

勃拉姆斯的创作,具有气息宽广的旋律及遵循自然音体系但又突破了大小调界限的和声,在乐队色彩更为浓重、钢琴织体复杂多变、节奏的内在紧张动力性等方面,对古典音乐的传统,都有所丰宫和发展。

109.肖邦,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他是较早将东欧民间音乐语汇融入西方艺术音乐的作曲家。肖邦所作有200多首作品,除17首歌曲、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是钢琴与人声或其他乐器的组合外,全部都是钢琴曲。包括3首奏呜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曲以及24首前奏曲、21首夜曲、27首练习曲、19 首波兰舞曲、17首圆舞曲、58首马祖卡、2首幻想曲等。

肖邦继承和发展了波兰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创造性地吸取了欧洲占典和浪漫主义时期咅乐的成就,开拓了近、现代钢琴艺术的新天地,在挖掘和丰宫钢琴的表现力,扩大和提髙钢琴的表现范虽上,具有阜越的贡献他的节奏带有民族特征,肖邦是历史上晶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之▲ O

110.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乐坛上影响巨大的咅乐家。

他的音乐创作数量很多,体裁也十分丰宮。主要成就在交响乐和钢琴音乐方面,其他还有宗教合唱及歌曲等。李斯特晚年致力于探索新的音乐手法:运用全咅咅阶、五声咅阶;把调性发展到极限;和卢常用増三和弦及无准备和不解决九和弦,井用四度叠罝和弦等,这些手法对瓦格纳和印象主义咅乐都有很大影响。

H1.柏辽兹.法国作曲家。他在交响乐的创作领域中,是贝多芬以后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主要交响曲有《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茱丽叶》。

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咅乐的剖导者,使文学性情节和戏剧性构思侵入交响曲领域。他他在交响乐配器方面,是同时代无人可比的大师。他的管弦乐队组织庞大,丼在同定的乐队

编制中増加了不少以往不用或不常用的乐器。在配器的写作中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大大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色彩。此外,他在乐队指挥和音乐评论方面,也肓较髙的造增。其著名的理论著作是《配器法〉。

H2.罗西尼,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其代表作有《湖上夫人》、《奥赛罗》、《坦克笛迪》、《威廉?退尔》、《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塞维尔的理发师》、《摩丙在埃及》、《灰姑娘》、《塞米拉米德》等。

罗西尼的创作使意大利歌剧走上一条新的道路,即确定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思想主题和以民间音调为基础的旋律结构。他恢复了窑歌剧原有的民主精神,在正歌剧创作巾,也加进了宮有时代气息的英雄主题,丼把总歌剧的因素渗入其中。他的咅乐仍保持着占典的逻辑,形式结构明朗清晰。他乐思敏捷、旋律自然流畅,虽然偏重表面华丽装饰,花腔很多,但他规定歌手必须严格按照乐谱演唱,不准像以往那样随意増加_或改动。他的歌剧也促进了声乐技术的向

前发展。

113.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创作是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重要代表作。重要作品有

《纳布科》《伦巴弟人》、《麦克白》《欧那佗》、《阿蒂拉》、《列尼亚诺之战》等,威尔第的歌剧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与探索而感人至深。他始终坚守自己民族的风格与传统的审美>』惯,创作出众多宫于戏剧力量而又光彩动人的旋律。他独树一帜的新型歌剧不仅影响了识世的意大利作曲家,而且得到欧洲乐坛的真诚粹重。

114.普契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一生写作12部歌剧,其中最流行的是《曼侬?列斯科》、《艺术家的生涯》《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多》等。他受真实主义歌剧影响创作有真实丰义歌剧《西部女郎》和《外套》。

普契尼的歌剧结构以简练、干净为特征,力求迅速、直接地传达剧本所提示的戏剧感染力。他的咅乐进一步发展了意人利美声传统,旋律优芰并注重与戏剧的结合和贯穿发展。他避免咏叹调和宣叙调截然分开,使宣叙调也具有优美的音乐律动,使咏叹调更宫有戏剧性表现力。115.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咅乐的一个分支。它是19世纪中叶.产生在依附丁?西欧的东欧和北欧诸国,井一直延续20世纪。民族乐派在各国的代表,俄国有: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强力集团;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纳切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波兰的席曼诺夫斯基:岁马尼业的艾浬斯庠;西班牙的阿尔贝尼斯、格拉那多斯、德?法雅: 匈牙利的巴托克、柯选依等。他们韵创作对欧洲的咅乐贡献很大。

116强力集团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于19世纪60年代存音乐界形成韵一个有共同B标和见解的咅乐小团体。其中心人物是巴拉基列夫,其他作曲家有鲍罗汀、居伊。从事搜集、整理和改编俄罗斯民歌,在创作中取材丁祖国历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在作品中运用民间的音乐语旮,自己创作的旋律也渗透着民间的因素,努力使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咅乐形式有机地结合,专业的表现手法与音乐的平易朴素帽结合。他们的创作不仅对19世纪的俄国咅乐贡献很大,而且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乃至20世纪的欧洲方面的咅乐。

117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他留下众多作品,主要有歌剧n部,如《黑桃阜后》、《奥涅金》等;舞剧3 部:《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交响曲6部(最重要的是《第八“悲怆”》);标题交响曲《受弗里德》、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1812年庄严序曲》、《意大利随想曲》;有钢琴协奏曲3部:《D 大调

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钢琴曲《网季》、《儿萤曲集》,以及其他声乐、室内乐等。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沉郁抒情,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性格。他无比丰富的旋律,与俄罗斯民间与城市浪漫曲的咅调相联系,十分感人,他重视发挥乐器酌咅色效果,虽然有时显得过于冗长滞重,但整个音乐的色调仍然是洗练优雅的,柴可夫斯基尽管被同时代人视为“两欧派”,但丈际上, 他的音乐能使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真切地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人的精神与思索。

118.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概况:(19 世纪80、90年代-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Impressionist)是指19世纪束、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用首创的一种咅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是:新颖、雅致、淸新、旯巧,缺乏音乐投展所固有的内存动力。印象主义咅乐的代表人物丰要是法国作曲家德彪两和拉威尔。但是印象主义音乐影响到许多作曲家,如意大利的莱斯庇基、英国的戴留斯、丙班牙德?法雅、德国的雷格等等。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过渡到20世纪现代咅乐的重要咅乐流派。

119.德彪西,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钢琴咅乐作品重耍的有:《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其中的作晶均有标题, 如《月光》、《雨中花同》、《水中倒影》、《亚麻色久?发的少女》、《沉没的教堂》、《透过树间的钟声》。

德彪西的咅乐为20世纪作曲家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在追求色彩与朦胧的同时,他创造出新的和声手法。他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它的色彩效果。虽未脱离人、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咅区的独奏音色,加之斑斓的打击乐器,形成模糊的色彩世界。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8

一 古希腊音乐文化 1.古希腊音乐体裁:①综合艺术形式的“乐” ②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③悲剧诶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底斯 2.乐器:里拉(乐微的原形)、基萨拉、奥洛斯 3.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毕达哥拉斯,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 坒律 ” 4.古希腊的音乐是被诗歌规律所支配。 5.古希腊的调式是以四声阶级为基础,早期的里拉有四根弦空弦演奏四声音阶的四个音 简答:古希腊的音乐风格特征? ①它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有支声复调,但不系统,也不重要 ②它是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但这种即兴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发而是在一种形式法则的控制下进行的。 ③它是音乐,舞蹈与诗歌三位一体的,音乐的节奏,节拍与诗歌和舞蹈相一致,音乐与诗歌尤其不可分离。 6.音乐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7.古罗马皇帝中最喜欢音乐的是尼禄。 8.弥撒:天王教大型礼拜仪式,产生于六世纪前后,九世纪逐渐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礼拜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天和一些特殊宗教节日中举行。弥撒曲,天主教会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二 中世纪音乐文化 简答:中世纪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①约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 ②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是在两片不同的园地里培植起来的,一片园地是教会的温室,另一片园地是世俗的土壤。教会音乐出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它的平铺自叙的,朗诵性质的音调和节奏,服从于散文式的经文歌词。世俗音乐是从民调歌舞发展起来的,它的整齐的匀称的节拍和结构,是与诗歌的韵律,乐器的演奏和舞蹈的动作相适应的。事实上,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到了中世纪后期,两者渐渐合流,从而为近代欧洲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

最新西方音乐史考试题合集

西方音乐史习题库 (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单声部);采用(托洛斯体系(调式))调式;用(希腊字母、符号两种方式)记谱。 2、古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型史诗称(荷马史诗),当时弹唱史诗的人称(行吟诗人)。 3、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4、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中)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 5、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经文歌)。 6、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战争、爱情,这些人在法国称为(游吟诗人),在德国称为(恋诗歌手)。 7、人们习惯以(新艺术)来通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当时意大利兴起的世俗音乐体裁主要有(牧歌)、(巴拉塔)、(狩猎歌)。 8、文艺复兴时期声乐的主要体裁有(牧歌)、(尚松)、(利德)、(比良西科)等。 9、文艺复兴发源于北方的(勃艮第地区),即今日的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等地。音乐史上称为(勃艮第)乐派。10、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由(马丁.路德)发起。 11、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帕莱斯特里纳)、(托马斯.路易斯.维托利亚)、(加布里埃利叔侄),其中威尼斯乐派成功培育出(宏伟壮观)的音乐风格。 12、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代表人物有(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 1、(数字低音)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 2、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歌剧(《尤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3、巴罗克时期的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德

西方音乐史 复习提纲

2009-2010第二学期《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知识点 ●韦伯的歌剧反映出了德国的民族气质,他创作的歌剧《自由射手》 (《魔弹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幻想》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題,每一个乐章还都冠以小标题和详 细的文字解说,其中用“固定乐思”来代表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乐曲每个乐章中多次变化重复出现,由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H.Berlioz)创作。 ●泛指19世纪包含对白的法国歌剧形式又称之为喜歌剧。 ●门德尔松(Mendelssohn) 致力于德国传统音乐的复兴,他先后 指挥演出了Bach、Handel、Lasso、Beethoven以及Schubert的作品,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 ●作曲家G..Verdi(威尔第)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 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其代表性的歌剧作品有《茶花女》、《黎戈莱托》(《弄臣》)、《游吟诗人》以及具有大歌剧特质的《阿伊达》。 ●脍炙人口的两套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是挪威作曲家格里 格(E·Grieg)的作品。 ●从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开始,瓦格纳打破了通向调性瓦 解的大门,预示了20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 ●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中直接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耳聋之后住到农村,仍然顽强地创作,完 成了著名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Liszt(李斯特)对西方音乐最重要的贡献是首创单乐章标题音乐 Symphony poem (交响诗)。 ●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舞剧是《天鹅湖》、《睡美人》、《胡桃 夹子》,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部作品是《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门德尔松突破古典协奏曲传统格式,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取消了 双呈示部,乐章之间连续演奏,使音乐贯穿发展。 ●19世纪民族乐派著名的代表作曲家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和德沃夏 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以及俄罗斯的“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德彪西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印象主义管弦乐的奠基之 作。 ●前苏联20世纪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创作的15部 交响曲贯穿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其中创作于卫国战争时期的《第七交响曲》在国内外广泛演出,向全世界表明了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大无畏气概。(P.441) ●20 世纪初,法国青年作曲家小组“六人组”体现了反浪漫主义、 反印象主义、主张客观冷静的音乐见解,主要代表人物是米约、奥涅格以及奥里克与普朗克。(P.340)

《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_B、巴赫___。 A、海顿 B、巴赫 C、贝多芬 2、与巴赫同一年出生的另一位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家并着有作品《弥撒亚》的是 __A_亨德尔__。 A、亨德尔 B、斯卡拉蒂 C、弗朗克 3、《伦敦交响曲》是A_亨德尔的作品。 A、海顿 B、亨德尔 C、贝多芬 4、莫扎特生于B_奥地利_国的__B 萨尔兹堡___,他的生卒年代是B_1756—1791。 A、德国,波恩,1770—1827 B、奥地利,萨尔兹堡,1756—1791 5、莫扎特一生最后的一部作品是《___A__》。 A、《安魂弥撒曲》 B、《小夜曲》 C、《费加罗的婚礼》 6、莫扎特一生共谱写了_A_41_部交响曲,_A_25_部钢琴协奏曲,_A_5_部小提琴协奏曲。 A、41,25,5 B、5,25,41 7、_A_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西方音乐从_A___时期向__A__时期的过渡人物。 A、德,古典,浪漫 B、德,浪漫,现实 8、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叫“__B__”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叫 “_B___”交响曲。 A、命运,英雄 B、英雄,命运 C、田园、英雄 D、英雄、田园 9、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题为《___A___》。 A、费黛里欧 B、后宫诱逃 C、唐.璜 10、贝多芬共创作了__B_部钢琴奏鸣曲。 A、9 B、32 C、1 11、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A国的___A__。A、 奥,舒伯特B、奥,莫扎特C、德,舒曼 12、舒伯特共谱写了_A__部交响曲,他有一部两个乐章的交响曲叫做 “_A____” A、9,未完成交响曲。 B、41,G 小调交响曲 13、以下哪一部不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___D___》。 A、《美丽的磨房女》 B、《冬之旅》 C、《天鹅之歌》 D、《菩提树》 14、1834 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__B___。 A、勃拉姆斯 B、舒曼 C、门德尔松

西方音乐史总结

西方音乐史 ——我心中的贝多芬听到月光就又想起贝多芬,于是就又来此。说起他大家多数都会想起,命运、欢乐颂或者是上天对他开的那个永不磨灭的玩笑。是的他那种超越悲剧的精神无可质疑,是崇敬、是爱戴。 但贝多芬给我的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伟大,因为有另一层视角感动我。贝多芬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天才却没有童年,这种痛苦却被今天的一些家长奉为天才之路,我为贝多芬感到同情。而出生贫穷,对于爱上音乐的人来说又一种不幸。音乐是自由的,却被现实套上了绞索。贝多芬做出了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听不懂音乐至少你要装作一头听得懂音乐的牛,不然即使在王子面前,他也因对牛弹琴而停止演出离去。他高傲是为了表达音乐永远是天道的一份子,是他生命不可或缺的,不,那几乎就是他的生命。 当童话里的小女孩得到战场上父亲的消息,就会响起一首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曲子。我始终想找到那首曲子,当克莱德曼奏响致爱丽丝我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痛苦的存在。我反复的问自己这奇妙的感觉是谁的灵魂?十多年啊我反复的问。但是你知道吗?偶然的一天,纪录片中这样描述了他生命中的一个时刻,致爱丽丝的谱子是贝多芬为心爱的人送去的情书。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心目中的那位贝多芬,以往在我心中他是这个模样的:在我过去居住房子,有位邻居是大学音

乐课教师,他家的墙上除了挂着结婚照,还有一幅肖像素描画,画中男子发蓬乱卷曲,因为是铅笔画我不知发色,两眼瞪圆目光逼旁人,眉挤鼻梁,神情严肃,脸庞微凹陷,嘴唇紧闭。而致爱丽丝让我看见了他柔软而温顺的内心,这种体会就像卑微柔弱拥抱高高在上的伟大。 不知道几年级语文课本,我也记不清具体情节转来品读那个传说,这样描述:“一个动人的传说,说贝多芬有一晚在郊外散步,忽闻一座简陋的木屋里传来钢琴的声音。驻足倾听,那曲调正是他所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在这样贫苦的乡下人家,竟有人弹奏如此艰深的乐曲,使他十分好奇,就走到窗外聆听。忽然琴声止住,有少女的声音叹息道:“哎呀不行,这段太难了,我弹不好。要是能听听贝多芬弹奏,那可多么好。”又有男人说:“唉,要不是这么穷,我一定会设法买张票,让你听到他的演奏。”贝多芬大为感动,就敲门进去,眼前是一个还在劳作的鞋匠,在破旧的钢琴边,坐着一位盲眼的少女。方知鞋匠是少女的哥哥,二人相依为命,少女听邻近的贵族家弹琴,记住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的这首乐曲。贝多芬说:“我也是一个音乐家,想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他就在这架旧琴上弹起少女刚才所弹的乐曲。乐音无比美妙,一曲奏竟,使这位盲眼的少女感动得热泪满颊。忽然夜风吹灭了烛火,皎洁的月光从窗口侵入,恰恰罩住了盲眼的少女和钢琴的键盘。贝多芬为如此清幽的景况所感,乐思泉涌,当即在钢琴上即兴作出《月光奏鸣曲》。开始时,琴音恬美幽静,如明月冉冉升上天幕,将银光洒向林野山川。第二段里,曲调变

18.《西方音乐史》考试大纲

《西方音乐史》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45111 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 Ⅰ考试目标及要求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西方音乐史》是音乐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了解西方音乐史各不同时期音乐发展的一般状况,重点掌握各不同时期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代表性音乐作品。 Ⅱ考试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音乐 (一)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二)古希腊音乐美学(毕达格拉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三)古罗马音乐的来源和特征 二、中世纪音乐 (一)格里高利圣咏(定义、特征、运用、调式) (二)复调的兴起(从9世纪末的奥尔加农到13世纪的经文歌) (三)中世纪方言歌曲(法国游吟诗人:音乐特征、题材)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一)文艺复兴早期(勃艮第地区的音乐、迪费和若斯坎的风格特点) (二)世俗音乐的发展(意大利牧歌:三个时期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四、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一)巴罗克音乐的特点(通奏低音、单声歌曲) (二)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三)巴罗克晚期的音乐大师(亨德尔、巴赫) 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时期的划分、音乐风格的归纳) (一)古典时期的歌剧(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二)古典时期的器乐(奏鸣曲和奏鸣曲式;协奏曲;交响曲)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要点和代表作) 六、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一)浪漫主义时期主要作曲家及体裁 1.作曲家: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 2.音乐体裁:艺术歌曲、钢琴曲、交响曲、交响诗、无标题交响曲。

(二)浪漫时期的歌剧作曲家及代表作品 1.德国:韦伯代表作《自由射手》,瓦格纳代表作《纽伦堡的歌手》 2.法国:比才的代表作《卡门》 3.意大利:罗西尼的代表作《塞尔维亚理发师》,威尔第的代表作 《茶花女》,普契尼的代表作《蝴蝶夫人》 (三)民族乐派 1.俄罗斯:格林卡、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 2.捷克:斯美塔纳、德沃夏克 3.挪威:格里格 (四)世纪之交的两个流派 1.法国印象主义:德彪西、拉威尔 2.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马勒、R.施特劳斯 Ⅲ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辨析题 3.简答题 4.论述题 Ⅳ参考书目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年

西方音乐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1分) 1.德国歌剧和浪漫主义的歌剧诞生的标志是___. A.《自由射手》 B.《魔弹射手》 C.《欧利安特》 D.《魔笛》 2.主导动机是___首创的. A.柏辽兹 B.帕格尼尼 C.李斯特 D.韦伯 3.固定乐思是__首创的。 A.门德尔松 B.李斯特 C.莫扎特 D.柏辽兹 4.标题性序曲是__首创,标题交响曲是__首创 A.贝多芬 B.梅耶贝尔 C.唐尼采蒂 D.威尔第 E.拉威尔 F.门德尔松 G.柏辽兹 H.奥芬巴赫 I.瓦格纳 5.交响诗体裁是__首创 A.莫扎特 B.舒曼 C.海顿 D.李斯特 6.主题变奏手法是由___首创。 A.李斯特 B.贝多芬 C.肖邦 D.莫扎特 7.被誉为意大利第一步赋于战斗性的正歌剧是____? A.《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B.《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C.《威廉退尔》D《唐克雷蒂》. 8.1829年罗西尼创作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歌剧 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C.《灰姑娘》 D.《威廉.退尔》 9.1816年罗西尼仅用2个半星期完成了____,这也是其喜歌剧创作的高峰 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C.《灰姑娘》 D.《威廉.退尔》 10.《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奠定了__在法国以及欧洲的巨大声誉 A.兰迪尼 B.唐尼采蒂 C.贝里尼 D.柏辽兹 11.____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

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唐尼采蒂 12.代表作有《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____. 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唐尼采蒂 13.一生就一部歌剧《费得里奥》的作曲家是___。 A.海顿 B.舒曼 C.贝多芬 D.莫扎特 14.___的代表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将俄罗斯专业音乐提升到欧洲强国水准 A.格里格 B.格林卡 C.斯特拉文斯基 D.柴可夫斯基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点是追求感官印象的___. A.美感 B.体验 C.描绘 D.抽象 16.____前奏曲基本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A.《海》 B.《欢乐岛》 C.《牧神午后》 D.《水中倒影》 17.第一部真是主义的意大利歌剧是______. A.普契尼《图兰朵》 B.莱翁卡瓦罗《丑角》 C.威尔第《奥赛罗》 D.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18.(匈牙利)20世纪最成功的民族主义作曲家是____. A.艾凯尔 B.格林卡C莫纽什科. D.贝拉.巴托克 19.格林卡第一部歌剧《____》 A.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B.《伊凡.苏萨林》 C.卡玛林斯卡亚 D.《为沙皇献身》 20.___为话剧《彼尔.金特》配乐。 A.格林卡 B.瓦格纳 C.格里格 D.德沃夏克 21.___的歌剧创作是戏剧、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并坚持“音乐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 A.拉威尔 B.瓦格纳 C.威尔第 D.罗西尼

西方音乐史知识梳理

古罗马一.古希腊 .古希腊A 件古希腊乐谱,记谱法失传40人们挖掘出1. 特点:2. .单声部a .自然音加变化音b 密切结合 c.音乐,舞蹈诗歌 .常有乐器伴奏d .器乐:3 代表理性思维 a. 弦乐器-里拉琴 常用于史诗弹唱),光明神( )(b. 管乐器阿芙洛斯管代表感性思维-酒神常用于悲剧合唱 .著名人物:4 .毕达哥拉斯-a音乐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音乐 b.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论述涉及研究音乐的社会道德与审美做用 c.阿里斯多赛诺斯-著作《和谐的要素》提出了四音音列

5.代表作品: 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a 总结:6. 但是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古希腊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历史古罗马B. .大体分类为实用音乐与娱乐音乐1 配合多神制度 中世纪 :概述A. 世纪a. 5-15时间为公元 黑暗的十b.在音乐史上称为宗教的十个世纪()个世纪 音乐事件B. 格里高利圣咏公元5-9世纪1. a.格里高利圣咏之前的宗教音乐——Ⅰ.安布罗斯圣咏(米兰主教圣·安布罗. 编斯写圣)歌 法兰Ⅱ.高卢圣咏克的

Ⅲ. 西班牙的莫萨拉比圣咏 b.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公元6世纪末,教宗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编《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分类——现存的早起格里高利圣格里高利圣咏c.法兰一种是咏分两类,古罗马一种是克抄本,本。 的特征:d. 格里高利圣咏 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Ⅰ只有音高而无节拍的记录。 弥撒弥撒仪式中使用。.Ⅱ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弥撒和常规弥撒两种——专用分专用、《慈悲经》如《哈利路亚》常规弥撒如撒《羔羊经》 演唱方式:交替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Ⅲ.的直接咏唱方式 它有三种词曲关系:音节式、花唱式、纽.Ⅳ姆式多利亚、弗利几亚、利调式有八种类型Ⅴ-.迪亚、混合利迪亚以及派生出的四种副调式 2. 中世纪世俗音乐公元9-13世纪

西方音乐史机考题库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音乐的历史通常从哪一个时期讲起?B A 古罗马 B 古希腊 C 古埃及 D 古印度 2.西方音乐的历史痕迹可见于:D A 考古挖掘的乐器与乐谱残片 B 陶器、浮雕上的音乐图像 C 古代文献记载 D 以上三点均可 3.“音乐”一词的来源与什么神灵有关?B A 宙斯 B 阿波罗 C 缪斯 D 雅典娜 4.德尔斐赞美诗常用的伴奏乐器是:C A 阿夫洛斯管 B 潘笛 C 里拉琴 D 竖琴 5.酒神颂歌常用的伴奏乐器是:A A 阿夫洛斯管 B 管风琴 C 基萨拉琴 D 鼓和钹 6.词意为“和着里拉琴而唱的诗歌”指的是:D A 颂歌 B 抒情诗 C 史诗 D 赞美诗 7.悲剧《俄瑞斯特斯》的创作者是:D A 荷马 B 萨福 C 埃斯库罗斯 D 欧里庇得斯 8.提出以四音音列为音乐体系基础的古希腊音乐理论家是:B A 毕达哥拉斯 B 亚里斯多塞诺斯 C 柏拉图 D 苏格拉底 10、古罗马音乐的主要特征是:D A 军乐较发达 B 追求气势和排场 C 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D 以上三点均是 11.“中世纪”的开端通常以西罗马帝国的陷落为标志,其年代是:B A 公元313年 B 公元476年

C 公元800年 D 公元1054年 12.中世纪音乐的盛期是指:B A 5-10世纪 B 11-13世纪 C 14世纪 D 16世纪 13.西方教会初期,米兰教区使用的圣咏是:A A 安布罗斯圣咏 B 高卢圣咏 C 贝内文托圣咏 D 老罗马圣咏 14.莫扎拉比圣咏主要指哪个地区的圣咏?D A 不列颠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西班牙和葡萄牙 15.按照词乐关系,歌词的一个音节配四到五个音符的形式称为:D A 吟诵式 B 花唱式 C 纽姆式 D 音节式 16.在圣咏的演唱方式中,将唱诗班分成两组轮流演唱的形式属于:B A 应答歌唱 B 交替歌唱 C 齐唱 D 独唱 20.常规弥撒配乐的第一首经文是:D A 荣耀经 B 信经 C 圣哉经 D 慈悲经 21.最初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后来独立出来的体裁是:B A 附加段 B 继叙咏 C 教仪剧 22.以下哪些乐曲曾引用《末日经》做为旋律素材?D A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B 李斯特《死之舞》 C 圣桑《骷髅之舞》 D 以上三部均是 23.以耶稣诞生、复活等故事编创的小型戏剧属于:C A 道德剧 B 奇迹剧 C 神秘剧 24.《美德的戏剧》出自哪位作曲家?A A 希德嘉 B 萨福 C 莱奥南 25.西方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叫做;C A 迪斯康特 B 附加段 C 奥尔加农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 1、(德)贝多芬 九首交响曲——《第三、五(命运)、九(合唱)交响曲》英雄性、戏剧 性。《第一、四、八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第七交响曲》群众 性、舞蹈性。《第二交响曲》综合性。《第六交响曲》(田园)自然与哲理 相结合。 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有所开拓,标题音乐。 32首钢琴套曲,《月光》、《悲怆》、《热情》、《暴风雨》。 歌剧《费德里奥》——拯救歌剧。 2、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①(德)韦伯——《魔弹射手》——使用“主导动机”。 ②(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自传式作品)——失意、哀伤。 艺术歌曲《野玫瑰》、《魔王》、《鳟鱼》等。《圣母颂》源自瓦尔克《湖上 夫人》中的《艾伦之歌》。 器乐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总的交响曲有9部。 3、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①(德)门德尔松 48首“无词歌”——单乐章的钢琴小品,专为钢琴而创作。 音乐会序曲、标题性序曲(单乐章、带有标题的管弦乐序曲)有7首作品,代表的是《仲夏夜之梦》,其中有《婚礼进行曲》为其配乐。带有描绘性 标题的作品是《春之歌》、《猎歌》等。 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奏乐器在第三小节就奏出了乐器。 1843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1847年指挥演奏了巴赫的《马太 受难曲》是史上第二次。 ②(德)舒曼——1840年-1841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艺术歌曲之年。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意》。 钢琴套曲——有描绘性、篇幅小。《狂欢节》、《童年情景》(每个乐章都是独立的,尤其是第七首《梦幻曲》著名)。他还倡导“大卫同盟”理念。 ③(波兰)肖邦音乐创作特征: 主要创作的是钢琴独奏曲,以单乐章为主,而且古朴而忧伤,寂静而神秘。 在音乐中运用弹性节奏。使用波兰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素材,旋律宽广。 如玛祖卡、波兰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甚至将其运用到史诗性作品中。曲式结构大多不复杂,采用三部曲式。音乐中的装饰音和多连音、双音具有肖邦的个人风格。和声富于色彩性和浪漫色彩。 4、法国大歌剧: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3. 扎利诺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背景及成果 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的形式,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他还发明了换词歌,这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

西方音乐史考试要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要点 一. 填空题 1,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类。 2,悲剧是一种大规模的综合性的喜剧体裁。其产生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民间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 3,12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转向上声部,并越来越具有装饰性,形成一音对多音的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 4,11世纪时,圭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四线谱,并得以普遍使用,为五线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德国新教音乐的核心体裁是众赞歌。 6,帕勒斯特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创作原则的限制下,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音乐创作技巧,创作了许多风格和谐,庄重,清晰的无伴奏复调合唱佳作。 7,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代表了早期歌剧艺术的最高成就。8,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有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最早的一种形式(17世纪中下叶),以一个小独奏组与整个乐队合作进行演奏。9,组曲是由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组成:阿勒曼德(德),库朗特(法,意),萨拉班德(西),吉格(英)。 10,勋伯格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 11,偶然音乐(机遇音乐)的创始人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所有的偶然音乐作品中最著名的是《4分33秒》。 12,对新音色的探索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彭德雷茨基的《广岛罹难者的哀歌》。乐谱中使用了52件弦乐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组合。 二. 简述题 1,巴赫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目的:1)教学目的。2)向世人展示运用“十二平均律”便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的转调。 2,清唱剧的特点:1)亨德尔首创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2)选择英国中产阶级熟知的旧约圣经故事作题材。3)在清唱剧中用宣叙调谱写对话部分,用咏叹调谱写抒情歌词。4)特别突出了合唱在剧中的中心地位。 3,喜歌剧特点:1)主要关注日常生活场景和普通人的小故事。2)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3)音乐上多用人们熟悉的民间曲调。 4,弦乐四重奏特点:1)形成“对话的原则”,四件乐器各有个性,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同四个人谈话。2)四重奏形成于交响乐相同的四个乐章的固定格式。 5,马勒艺术歌曲的特点:1)其艺术歌曲多以套曲的形式出现。2)伴奏方面作曲家使用管弦乐队作伴奏,使人声与乐队相统一,形成“交响化的声乐”风格。6,李斯特交响诗的特点:1)题材都来自于诗歌文学巨著,著名美术作品或希腊神话。2)其总谱的前面,常常有一篇序言,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或引用有关诗文,说明作品的内容。3)主题变型。 7,威尔第歌剧(《弄臣》《游吟武士》《茶花女》)的特点:1)奉行“人性喜剧”的理想,歌剧主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世俗人情与善恶美丑。2)作品有丰富的旋

新编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题

西方音乐史 一、填空题: 1.公元8、9 2.14 3. 4.17世纪初, 5.J.S.巴赫于1772,被后人誉为欧洲音乐文献中的“旧约”全书。 6. 7. 8. 9. 10. 的诞生。 11. 12.勋伯格作为20 13. J.S. 14. 15.1722年出版了理论著作《和声学》。 16.__________________。 17.

18. 19. 20.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有三种类型 21. 22. 23. 25. 26. 27. 28. 29.芬兰民族乐派作曲家简·西贝柳斯的很多作品都贯穿着芬兰民族雄浑、粗犷、豪放的气质,充满了史诗的气魄,他的代表作《芬兰颂》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 30.《卡米纳·布拉那》是德国作曲家根据古老的拉丁语世俗歌曲创作的。 31.奥尔加农是最早产生9 32.法国早期歌剧的代表人物是梅耶贝尔。 33.意大利那波利歌剧的代表人物是罗西尼,他的咏叹采用返始咏叹调形式。 34. 35. 36. 37.

38.以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和普契尼为代表的意大利作曲家所创作的歌剧被称为意大利歌剧,受到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 39.《 40. 蕾舞剧和歌剧。 41.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42. 43. 1600 44.西方歌剧艺术的发展起自1600年前后的意大利,而完整保留 45. 二、名词解释: 1.奥尔加农:9世纪末,正当圣咏的记谱开始增多时,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了。这种唱法叫“奥尔加农”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 2.经文歌:它是从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克劳苏拉派生而来的,在哪里原来无词的上方声部加上新的歌词后,称作经文歌 3.清唱剧:来自演唱它的最早的地方的名字-祈祷室,这是教堂中的一部分,信徒们在那里聆听布道和诚的歌唱。 4.器乐奏鸣曲:器乐奏鸣曲包括三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5.《魔弹射手》:威伯的歌剧,标志的德国名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6.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7.《魔笛》:是一部德语的神话寓言歌剧,也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 8.三重奏鸣曲: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而作。 9.《卡门》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卡门》是根据小说家梅里美的作品改编的。

《西方音乐史》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 结课论文 论文名称: 印象派的音乐之旅——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刘娜 提交日期: 2014年6月10日 2015年3月

印象派的音乐之旅——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不同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典主义乐派和浪漫主义乐派,很多人都不了解印象派音乐,也许是因为它乍听起来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悦耳,又也许是因为它的表达方式太过难以捉摸,它经历了一个不被理解和令人叹服的曲折过程。德彪西正是这一伟大乐派的创始者,他创造的印象派音乐具有着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他的音乐颠覆了人们的听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听赏境界,而德彪西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下面我就将自己的理解与阅读的资料融会起来谈谈我眼中的德彪西作品风格。 一、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 德彪西的音乐天赋是有目共睹的,“7岁时,显示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深得钢琴家弗勒维尔夫人喜爱。弗勒维尔夫人免费教他学习钢琴,直到德彪西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还为他负担了大部分学费。”但他在音乐学院上学时,虽然十分优秀,自己却深不满足。他觉得音乐学院的教学过分保守拘古,与他内心的创新要求相去甚远。他的内心始终向往着摆脱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于是在音乐上经常做出一些特立独行的行为,比如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想以此寻求一种全新的听赏效果,也因此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虽然坚持理想的过程是艰辛的,他也从未选择放弃。后来他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格调新颖的俄罗斯作品以及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的东方音乐,从中受到十分深刻的启发,还结识了很多印象派的诗人和画家,他们之间热烈的讨论成为他思想迸发的源泉。逐渐的,在印象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德彪西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艺术流派,他的作品中更强调音响在一瞬间给人的听觉印象,强调各个音响之间的相互对比和不断变化,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模糊了在传统音乐中占突出地位的旋律轮廓线和明确的音响连接逻辑。我阅读的书中是这样形容印象派音乐的,“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它所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对应。”而显然这样的描述方式本身就充斥着一种玄幻其妙的色彩,似乎还是那么难以捉摸,更需要将这样抽象的概括具体看待。为了能让德彪西的作品风格更加明朗化,我将选取他的几个代表作加以赏析。 二、代表作品赏析

考研西方音乐史复习要点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西方音乐史》复习重点(共同课)《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重点(共同课)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第一编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第二编中世纪音乐 二、复调的兴起(9-13 世纪)

四,新艺术 第三编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堪 1、迪费代表了15 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的体裁与风格,并对15 世纪下半叶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2、他更重要的成就在弥撒曲方面,真正确立了定旋律弥撒曲的体裁风格,使其成为文艺复兴复调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3、他是第一个采用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作曲家。 4、他是在创作中采用四声部织体,把低声部固定在持续声部之下的第一位作曲家。 1、他是世纪之交的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的突出代表,也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2、他的弥撒曲创作有了更多的类型和手法;经文歌是他数量最多的体裁,最能代表其个性和创造性;尚松的声部增多,形式更自由。 3、模仿在他的复调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常以赋格式的模仿(卡农)形成结构的基础。 4、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注意探索以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形象的解释与象征。 三、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什么是宗教改革? 2、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3、众赞歌是怎样产生的? 4、众赞歌的发展经历了几种主要的风格?

5、什么是反宗教改革? 6、反宗教改革时期最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是谁? 7、他的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8、什么是“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四、威尼斯乐派 第四编巴罗克时期音乐 一、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定义 2、歌剧最直接的来源 3、第一部歌剧的产生:卡梅拉塔、《达夫尼》、《尤丽迪西》(词曲作者、时间、地点、场合、题材、音乐特点)4、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剧情、音乐特点) 5、威尼斯歌剧的继续发展:卡瓦利、切斯蒂 6、那不勒斯:形成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斯卡拉蒂的贡献。 7、法国:吕利,英国:普塞尔,德国:凯泽 发展1, 二、器乐的 2,以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三、巴罗克晚期的两位大师 1,亨德尔 1、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但增加了法、英、德的因素。 2、作曲速度很快。 3、经常借用自己或他人的旧作。 4、具有驾驭庞大结构的气魄,线条简洁而宽放,主调风格为主,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宏伟的效果。 创作体裁:歌剧、清唱剧、器乐曲 重点在清唱剧,特征: 1、首创英语清唱剧。 2、把歌剧创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

西方音乐史选择题 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古希腊时期的乐器有(1234); ①里拉琴;②基萨拉琴;③潘管;④阿夫洛斯管;⑤风笛 2、古希腊节奏样式主要有(1); ①八种;②四种;③九种;④十种 3、古希腊音乐常与(12)有联系; ①诗歌;②舞蹈;③戏剧;④宗教活动 4、古希腊的四声音阶可分为(1); ①自然音阶、半音音阶、四分音阶; ②六声音阶、自然音阶、半音音阶; ③七声音阶、六声音阶、四声音阶; ④完整音阶、不完整音阶、四声音阶 5、古希腊音乐体裁有(13); ①萨福体歌谣;②平达体颂歌;③阿尔塞欧斯韵律;④酒神颂 6、古希腊调式包括(123); ①多里亚调式;②弗里几亚调式;③利地亚调式;④伊奥尼亚调式;⑤爱奥尼亚调式 7、复调音乐的发展顺序为(3); ①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克劳苏拉; ②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克劳苏拉; ③克劳苏拉-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 ④奥尔加农-格里高利圣咏-克劳苏拉-第斯康特 8、圭多创造的六声音阶是:(3) ①dol、re、mi、fa、sol、la; ②dol、re、mi、fa、sol、la、si; ③ut、re、mi、fa、sol、la; ④ut、re、mi、fa、sol、la、si 9、教会调式包括(12345); ①多里亚调式;②弗里几亚调式;③利地亚调式;④伊奥尼亚调式;⑤爱奥尼亚调式 10、欧洲音乐史上调式的发展过程为(3); ①古希腊调式-教会调式-中古调式-大小调体系; ②中古调式-古希腊调式-教会调式-大小调体系; ③古希腊调式-中古调式-教会调式-大小调体系; ④古希腊调式-中古调式-大小调体系

杨九华西方音乐史考试试题——自测集d.doc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5分) 1、希腊古典时期伟大的三位悲剧诗人是_ ___埃斯库罗斯________ 、______索福克勒斯______ 和_____欧里庇得斯_______。 2、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____9世纪___世纪,被称为_____奥尔加农______。 3、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_____奥尔加农_______、_______狄斯康特 ________、________孔特克图斯________、_______克劳苏拉(或经文歌)________等。 4、_____通奏低音_____是巴罗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并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 5、1597年上演了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____《达芙尼》______,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______《优丽狄茜》____视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6、威尼斯歌剧作曲家______蒙特威尔第________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巴罗克时期的古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______德国的阿勒曼德_______、________法国的库朗特_______、______西班牙的萨拉班德_______、_______英国的吉格________。 8、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维瓦尔迪______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______《四季》________,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9、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 A.斯卡拉蒂________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10、作曲家___亨德尔_____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于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该剧使他蜚声世界,并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器乐作品《皇家烟火音乐》和_____《水上音乐》___是巴罗克时期的杰作,为世人传颂。 11、巴赫的作品________《平均律钢琴曲集》_________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他的另外两部复调艺术精品___________________《音乐的奉献》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总结

多选 1、舒曼钢琴作品:《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 2、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的玫瑰》《皇帝》 3、法国新风格剧目: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尔菲》、古诺《浮士德》、托玛《迷娘》、比才《卡门》、圣-桑斯《参孙和达里拉》、马斯内《曼侬》 4、柴可夫斯基:单乐章交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歌剧--《督军》《水妖》《禁卫军》《铁匠瓦库拉》《叶普根尼-奥涅金》《奥尔良少女》《马捷帕》《女巫》《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钢琴小品曲集《四季》其他《第一弦乐四重奏》《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曼弗雷德》 5、格里格《彼尔金特》第一组曲:《晨景》《奥萨之死》《阿尼特拉舞曲》《在山腰的洞穴中》第二组曲:《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彼尔金特归来》《苏尔维格之歌》 6、拉威尔作品:《鹅妈妈组曲》《水的游戏》钢琴套曲《镜子》管弦乐组曲《西班牙狂想曲》管弦乐《包列罗》 7、舒曼声乐套曲:《歌曲集》《桃金娘》《妇女的生活与爱情》《诗人之恋》。 名词解释

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手首席小提琴取代。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强力集团:强力集团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斯塔索夫的一篇题为《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的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有五名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也称为“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 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