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论浪漫主义⽂学与批判现实主义⽂学的区别论浪漫主义⽂学与批判现实主义⽂学的区别浪漫主义⽂学与现实主义⽂学⼀直都是⽂学创作的两个主流,⽆论是哪⼀种流派兴盛,都抹杀不了另⼀种流派的存在。
浪漫主义⽂学和现实主义⽂学都是⼀种⽂学思潮和流派,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很多共性。
在没有学习这两种⽂学之前,也许只会简单认为这两种流派的区别只在其写作⼿法上,即现实主义⽐较客观简洁地描写我们的现实⽣活,浪漫主义则是运⽤⼀些夸张、虚幻的⼿法,但是认真学过之后,我们发现,这样想是肤浅的。
19世纪浪漫主义⽂学是法国⼤⾰命催⽣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因此有很多作品歌颂⾃由平等,思想积极热烈。
对个⼈独⽴和极端⾃由的强调,也就成了浪漫主义⽂学的核⼼思想,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主义⼿法着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想象,抒写作者的理想,因此往往不同于现实的本来⾯⽬。
⽽⽆论是古希腊的悲剧还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还是荷马史诗和神话,都运⽤了浪漫主义⼿法。
浪漫主义⽂学很重视挖掘历史题材,尤其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和⽂学。
浪漫主义⽂学惯⽤对⽐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提倡想象。
⾬果是其中的领军⼈物。
19世纪的现实主义⽂学因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此被⾼尔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学”。
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影响了⽂学创作,现实打破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与浪漫主义惯⽤对⽐和夸张不同,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活。
现实主义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以现实性⽐较强的叙事⽂学为主,长篇⼩说在这⼀时期⾛向了繁荣昌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很多⽅⾯都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这⼏个⽅⾯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题材主题上浪漫主义着⼒于表现理想化中⾃由平等的“未来型”社会,现实中不存在⽽在他们⼼中的⽣活。
但是现实主义⽂学完全相反,现实主义⽂学强调对现实的如实客观的描绘,强调真实地反映⽣活。
论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一、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二、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在主要作品中的特点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出发点,反映现实生活,描写事物的本来面目。
思想内容具有了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主要指托尔斯泰对现实看的很清楚,批评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等。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中期作品,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是他在早期的个人的经历的基础上,一直到1860以后对欧洲的旅游和考察后写的一部一战争问题为中心的宏伟巨著,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部作品的最大的文学特点是作者批判官僚贵族,但是并没有否定整个贵族阶级。
在解决国家各民族命运的同时,托尔斯泰歌颂人民,美化庄园贵族,谴责宫廷显贵个上流社会。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也是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的代表作。
创作期间作者的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主要特征是叙写人情风俗史,强调客观真实性,描写典型环境,描写普通人。
重要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狄更斯、果戈理。
一、形成的原因1.政治经济结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确立2.特定的社会心理--冷静、务实3.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实证主义哲学盛行--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孔德4.自身发展规律--“模仿说”、人文主义作家、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二、发展20世纪高尔基发明“批判现实主义”一词。
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出现,指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这一名词在欧洲影响不大,同时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称呼。
不平衡,可以以1871年巴黎公社斗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法国是发源地,是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曾经经历过浪漫主义创作时期。
《欧那尼》和《红与黑》都在1830年出版。
40年代达到高潮。
50-60年代以福楼拜为主的创作已经略逊一筹。
最精确的现实主义。
•艺术上比较成熟,尤其是结构方面堪称典范,长于探索,较少因袭传统。
英国在40年代出现,已经开始出现劳资矛盾。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
有劝善、道德说教、温情脉脉的特点,同时关注下层人民、小人物。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20-30年代萌芽,独特主题是批判农奴制。
•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搅在一起,叫做“自然派”。
作家大多是贵族出身。
人物也多是贵族。
挥之不去的哀愁。
沉重感、历史感,气势庞大,巴黎公社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占主导地位。
三、特征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社会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1、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
试论欧洲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区别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渐渐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时,古典主义几乎绝迹,而浪漫主义退居次要地位。
从欧洲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看,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一任情感流荡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带有强烈的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特点,因此,后人又称其为“批判现实主义”。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高尔基称批判现实主义为“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
”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流派标志着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
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转移到俄国。
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诃夫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在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在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发下,一些作家追求比现实主义更加真实自然的艺术表现,在创作中强调胜利遗传因素和实验科学精神,从而把现实主义推向极*端,并最终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片面发展和演变,是现实主义在19世纪后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自然主义是从现实主义发展而来,因此总的来说,自然主义仍然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他们有着血肉联系,但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差异。
(1)共同点——真实性原则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念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它致力于描写社会现实与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并以真实地再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为基本要求。
然而,虽然现实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判。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念进行批判,并探讨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但这种真实往往是有选择性的。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只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问题,而对于中上层社会的生活和精神层面的探索往往忽视。
这种选择性的真实性使得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片面和不全面的特征,难以全面地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过于强调客观事实的描写,往往忽视了主观感受和思想意义的表达。
它更注重于对外在现实的准确呈现,而忽视了对内在世界的深入挖掘。
这种局限使得现实主义文学缺乏情感分寸和思想深度,难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过于注重客观事实的描写也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显得单调和乏味,缺乏艺术性的表现。
此外,现实主义文学往往过于注重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艺术追求。
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往往转化为对社会的批判和改良主义的呼声,使得文学作品变得过于功利和政治化。
这种过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形态的干预使得现实主义文学失去了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丧失了艺术创作的个性和独特性。
最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传统的和保守的。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采用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以及传统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实验性。
这种保守性和刻板性使得现实主义文学缺乏生命力和活力,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文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但它也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
现实主义文学的片面性、缺乏内在思想和情感表达、过度关注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传统性等问题,使得现实主义文学难以成为一种完整和全面的文学形态。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示例文章篇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那些事儿》嘿,你知道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吗?那可真是文学史上超级有趣又超级厉害的存在呢!我先给你讲讲我是怎么开始对它感兴趣的吧。
有一次,我在爷爷的书房里乱翻书,看到一本旧旧的、书页都有点发黄的书。
打开一看,里面的故事可太吸引人了。
那些故事就像一幅幅画,画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有好的,有坏的,特别真实。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镜子。
它照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各个角落。
比如说,在那些作品里,我们能看到穷人的生活有多苦。
就像狄更斯写的《雾都孤儿》,奥利弗这个小孤儿,他在济贫院里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那些坏人欺负。
他的遭遇就像黑暗中的小蜡烛,微弱地闪烁着,让我们看到当时底层人民的悲惨。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看一些新闻,看到那些在贫困地区生活艰难的小朋友一样,让人心里很不好受,忍不住想帮帮他们。
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里,人物可丰富啦。
有善良的人,像《简·爱》里的简·爱,她虽然是个孤女,但是她内心超级坚强,她对待爱情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就像一朵盛开在石缝里的小花,虽然周围环境很恶劣,但是依然努力绽放。
还有那些可恶的人呢,就像《高老头》里的那些自私的家伙,为了钱,连自己的亲人都可以抛弃。
这就好比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那些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让人特别讨厌。
这些作品描写的场景也特别细致。
你要是读巴尔扎克的小说,就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
那些街道,那些房子,那些人们的穿着打扮,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眼前。
我就想啊,巴尔扎克是不是有一个魔法笔记本,把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记下来了呢?这就跟我们看电影一样,如果电影里的场景做得很逼真,我们就会特别容易沉浸进去。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经常讨论这些作品呢。
有一次,我的小伙伴小明说:“我觉得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太压抑了,总是写那些不好的东西。
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流派,以揭示社会现实为核心目标,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来表达作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然而,尽管现实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问题,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
本文旨在对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反思和批判,探讨其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的局限性、主观性以及对个体主义的偏重。
首先,现实主义文学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它试图通过真实地描绘社会现象和问题,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但它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写上,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例如,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以揭示社会阶级差距为主题,却很少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其他重要问题,如环境污染、性别不平等、文化冲突等。
这种局限性导致了现实主义文学不能全面反映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在展现问题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虽然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和客观,但作为一个艺术形式,它仍然受到作家个人观点和情感的影响。
作家的角度、价值观和经历都会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
这种主观性可能导致作品的片面性和偏见性,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由于作家的立场问题,可能会在描写社会问题时出现夸大或误导。
最后,现实主义文学在表现个体主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重。
尽管现实主义文学试图以真实的形象展现社会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强调个体的命运和感受,而忽视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更关注个体的情感和遭遇,而不是把它们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来理解。
这种个体主义的偏重可能会导致对社会问题的局限性理解,无法做到更全面深入地揭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问题,但也存在局限性和缺陷。
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实主义文学需要超越其表面现象的描写,加强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在作品创作中,应该努力消除个人的主观色彩,做到更客观客观,避免对社会问题的片面和偏见;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分偏重个体的命运和情感,而忽视了社会背景和群体间的相互关系。
概述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一跃而居世界首位,被称为“世界工场”,成为一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但是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发展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0、40年代爆发的著名的宪章运动,列宁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出现于30年代,40、50年代达到了它的高峰期。
(2)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笔锋几乎触及英国社会各个领域。
(3)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择手段地发财致富和往上爬的女冒险家和冷酷无情的伪善者蓓基·夏泼的形象。
(4)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北与南》,从正面反映劳资矛盾和工人反抗斗争.但也宣扬了阶级调和的观点。
(5)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和《野岗庄园的房客》等,也都各具特色。
2.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诗歌是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有厄内斯特·琼斯、威廉·林顿和杰拉尔德·梅西。
琼斯的《未来之歌》、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抒情诗》等以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摘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世界文学史以及文学创作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文章从社会学、哲学等角度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原因;创作特点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指以忠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和揭发、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点的文学创作。
它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高峰。
其中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普希金等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是欧美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下,当时自然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等都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是产生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基础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先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资本主义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想王国”只不过是幻影而已;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强弩之末。
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这种心理和风气反映在作家的创作上就是: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进行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人物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19世纪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
⑵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作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由金钱孽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对下层人们的困难表示同情,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反人性的弊病,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艺术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的真实。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准确性。
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他们反对在作品中直露的表现“自我”,从而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
⑵其次,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作家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全面真实的展示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反映整个时代的风貌。
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二、法、英、俄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法国: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 The Victorian Period (The Critical Realism) I. Introduction to the Victorian Period Chronologically the Victorian period roughly coincides with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who ruled over England from 1836 to 1901. The period has been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glorious in the English history. In this period, the novel became the most widely read & the most vital & challenging expression of progressive thought. While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18th-century realist novel, novelists in this period carried their duty forward to the criticism of the society & the defense of the mass. Although writing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 with different techniques, they shared one thing in common, that is, they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common people. They were angry at the inhuman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decaying social morality as represented by the money-worship & Utilitarianism & the widespread misery, poverty & injustice. Their truthful depiction of people's life & bitter & strong criticism of the society had done much in awakening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to the social problems & in the actual improvement of the society. Victorian literature, in general, truthfully represents the reality & spirit of the age. The high-spirited vitality, the down-to-earth earnestness, the good-natured humor & unbounded imagination are all unprecedented. In almost every genre it paved the way for the coming century, where its spirits, values & experiments are to witness their bumper harvest.
II. Key literary terms (1) Critical Realism The Victorian Age is an age of realism rather than of romanticism-a realism which strives to tell the whole truth showing moral & physical diseases as they are. To be true to life becomes the first requirement for literary writing. As the mirror of truth, literature has come very close to daily life, reflecting its practical problems & interests & is used as a powerful instrument of human progress. (2) Dramatic Monologue By dramatic monologue, it is meant that a poet chooses a dramatic moment or a crisis, in which his characters are made to talk about their lives, & about their minds & hearts. In " listening" to those one-sided talks, readers can form their own opinions & judgments about the speaker's personality & about what has really happened. Robert Browning brought this poetic form to its maturity & perfection & his "My Last Duchess"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dramatic monologues.
III. Victorian Writers 1. Charles Dickens (1) His Works Upon his death, Dickens left to the world a rich legacy of 15 novels & a number of short stories. They offer a most complete & realistic picture of English society of his age & remain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in the 19th-century English novel. In nearly all his novels, behind the gloomy pictures of oppression & poverty, behind the loud humor & buffoonery, is his gentleness, his genial mirth, & his simple faith in mankind. (2) Distinct Features of His Novels 2
a. Character Sketches & Exaggeration In his novels are found about 19 hundred figures, some of whom are really such " typical characters under typical circumstances," that they become proverbial or representative of a whole group of similar persons. As a master of characterization, Dickens was skillful in drawing vivid caricatural sketches by exaggerating some peculiarities, & in giving them exactly the actions & words that fit them: that is, right words & right actions for the right person. b. Broad Humor & Penetrating Satire Dickens is well known as a humorist as well as a satirist. He sometimes employs humor to enliven a scene or lighten a character by making it (him or her) eccentric, whimsical, or laughable. Sometimes he uses satire to ridicule human follies or vices, with the purpose of laughing them out of existence or bring about reform. c. Complicated & Fascinating Plot Dickens seems to love complicated novel constructions with minor plots beside the major one, or two parallel major plots within one novel. He is also skillful at creating suspense & mystery to make the story fascinating. d. The Power of Exposure As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Dickens made his novel the instrument of morality & justice. Each of his novels reveals a specific social problem. (3) His Literary Creation & Literary Achievements Charl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ritical realistic writers of the Victorian Age. It is his serious intention to expose & criticize in his works all the poverty, injustice, hypocrisy & corruptness he saw all around him. In his works, Dickens sets a full map & a large-scale criticism of the 19th-century England, particularly London. A combination of optimism about people & realism about society is obvious in these works.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the early period include Oliver Twist, David Copperfield & so on. His later works show a highly conscious modern artist. The setting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e stories are better structured. Most novels of this period present a sharper criticism of social evils & morals of the Victorian England, for example, Bleak House, Hard Times, Great Expectations & so on. The early optimism could no more be found. Charles Dickens is a master story-teller. His language could, in a way, be compared with Shakespeare's. His humor & wit seem inexhaustible. Character-portrayal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feature of his works. His characterizations of child (Oliver Twist, etc.), some grotesque people (Fagin, etc.) & some comical people (Mr. Micawber, etc.) are superb. Dickens also employs exaggeration in his works. Dickens's work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mixture of humor & pathos. 2. The Bronte Sisters (1). Charlotte's Literary Creation Charlotte Bronte's works are all about the struggle of an individual towards self-realization, about some lonely & neglected young women with a fierce longing for love, & understanding & a full, happy life. All her heroines' highest joy comes from some sacrifice of self or some human weakness overcome. Besides, she is a writer of realism combined with romanticism. On the one hand, she presents a vivid 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English society by exposing the cruelty, hypocrisy & other evils of the upper classes & by showing the misery & suffering of the poor. Her works are famous for the depiction of the life of the middle-class workingwomen, particularly governesses. On the other hand, her writings are marked throughout by intensity of vision & of passion. By writing from an individual point of view, by creating characters who are possessed of strong feelings, fiery passions & some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ies, by using some elements of horror, mystery & prophesy, she is able to recreate life in a very romantic way. The vividness of her subjective narration, the intensely achieved characterization, especially those heroines who are totally contrary to the public expectations & the most truthful presentation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