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近现代史1

日本近现代史1

日本近现代史1
日本近现代史1

日本近现代史课堂版提纲

《日本近现代史》课堂版提纲 主要参考书目: 1、吕万和著:《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宋成有著:《新编日本近代史》, 2、(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等译:《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 4、安德鲁·戈登著,李朝津译:《二十世纪日本:从德川时代到 现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美)赫伯特·比克斯著:《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新华出版社04年9月版(此书获美国普利策大奖) 6、(日)历史研究委员会编:《大东亚战争的总结》,新华出版社97年12月版 7、(日)福武直著:《日本社会结构》,广东人民出版社82年10月 8、(日)中村政则著,张英莉译:《日本战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吴学义等编:《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时事出版社。 10、张声振等著:《中日关系史(主要是卷二)》,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11、(日)大隈重信撰:《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7年版。 12、(清)黄遵宪著,吴振清等点校整理:《日本国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日)信夫清三郎著:《日本外交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4、俞辛焞(tun)著:《日本近代外交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5、殷燕军著:《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周颂伦著:《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1905—193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蒋立峰、汤重南主编:《日本军国主义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 作者:霍祥会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 摘要: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社会经济生活步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背景下,文学的创作也逐渐从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对政治与文学、人与组织等关系的认识这类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表现,转为对日常的现实生活、平凡人生的描写。“第三新人”派作家群体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文学变化的代表性事件。本论文拟从“第三新人”派的发展、特征、代表作家以及与“战后派”的比较等方面对该流派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第三新人”派;代表作家;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4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32 一、“第三新人”派的定义和名称由来 日本“第三新人”派是指继日本“第一次战后派”和“第二次战后派”后,相继登上文坛的文学新人群体。该流派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由于他们登上文坛的时间相近,文学风格类似,才被称为“群体”。一般认为,该流派的代表作家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等。 “第三新人”派的名称由来和日本“战后派”有很深的关系。1946年登场的新人作家,如野间宏、梅崎春生、椎名麟三、武田泰淳、埴谷雄高等,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一批新人”(即第一次战后派);紧接着1948年逐步進入文坛的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三岛由纪夫等新人作家,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二批新人”(即第二次战后派)。1950年以后,又有一批新人作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日本文学评论家山本健吉在1953年1月的杂志《文学界》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三批新人”的文章。后来,“第三批新人”这一提法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指“战后派”的新人,而是指一个独立的新的文学流派。 二、“第三新人”派的兴起背景和发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美国的军需品供给地。受二战影响不景气的日本经济,由此开始逐步恢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生活也慢慢安定下来,一般意义上的“战后”宣告结束,日本社会进入战后的正常发展时期。在文坛上,描写战争的作品退居次席,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和战后思想转换的作品逐渐成为主流。也就是说,文学创作由对战争的批判和反省、对人的存在的探究、对政治和文学的关系的探讨这一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表现转向对日常的现实生活、平凡人生的描写。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复习题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复习题 主要题型 一次の作品の読み方(平仮名)と作者名を書きなさい。 1安愚楽鍋()(作者) 2不如帰()(作者) 3金色夜叉()(作者) 4佳人之奇遇()(作者) 5当世書生気質()(作者) 6太陽のない街()(作者) 7路傍の石()(作者) 8不如帰()(作者) 9山椒魚()(作者) 10金閣寺()(作者) ニ、次の作品は雑然と並べてある。それぞれ作者に当たる作品を選びなさい。1.武者小路実篤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五重塔B古都Cお目出たき人D田舎教師2.芥川龍之介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路傍の石B細雪C友情D鼻 3.幸田露伴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不如帰B五重塔C金色夜叉D平凡4.国木田独歩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若菜集B武蔵野C草枕D高瀬舟5.志賀直哉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城の崎にてB山椒大夫C或る女D俘虜記6.安部公房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人間失格B壁C沈黙D黒い雨7.徳富蘆花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照葉狂言B自然と人生C武蔵野D高野聖8.井伏鱒二の作品を次から一つ選びなさい。

A山の音B斜陽C暗い雨D山椒大夫9.次の中から転向文学といわれる作品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A生活の探求B蒼氓C走れメロスD麦と兵隊10.次の中から野間宏の作品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A村の家B沈黙C暗い絵D壁 三言文一致運動に関わった作家を三人挙げ、その人の書いた言文一致体小説をそれぞれ一つ書きなさい。 五次の文章を読んで、後の問いに答えなさい。 (1)次の文章のカッコに当てはまるものを後の選択肢群から選びなさい。文明開化は文化の西欧化をも意味し、日本の文学もまた西欧の作品と肩を並べられるものを目指そうという機運が高まり、江戸戯作の雰囲気を残しながらも様々な運動が展開された。(ア)など翻訳も盛んに行われたり、福沢諭吉が(イ)などを書いて民衆の啓蒙に努めた。しかし文学の画期的な指針が示されたのは明治十八年に坪内逍遥の書いた(ウ)においてであり、その(エ)を継承した(オ)が示した言文一致運動であった。その影響は(カ)が率いる(キ)の擬古典主義などにも及び、明治三十年代の(ク)に受け継がれていった。 a尾崎紅葉b自然主義c浅香社d花柳春話 e二葉亭四迷f幸田露伴g浪漫主義h文明論之概略 i硯友社j小説神髄k写実主義l雪中梅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

日本近代文学史 啓蒙思想の文学 ●啓蒙家たち ●福沢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 ●西周(にしあまね) ●中村正直(なかむらまさなお) ●加藤弘之(かとうひろゆき) 福沢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 ●天保5年12月12日~明治34年2月3日(1835~1901) ●明治の代表的な啓蒙思想家。 ●1868年慶応義塾を創設 ●『西洋事情』や『文明論之概略』などの著作を発表し、明治維新後の日本が中華思想、儒教精神から脱却して西洋文明をより積極的に受け入れる流れを作った(脱亜思想)。 西周(にしあまね) ●文政12年2月3日~明治30年1月31日(1829~1897) ●明治の啓蒙思想家。 ●(1862)から慶応元年(1865)までオランダ留学。明治元年(1868)『万国公法』を訳刊。 ●西洋哲学、論理学等の導入者として、多くの術語を考案した。 中村正直(なかむらまさなお) ●天保3年5月26日~明治24年6月7日(1832~1891) ●慶応2年(1866)幕府遣英留学生の監督として渡英。同人社創立者。14年(1881)東京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個人の人格の尊厳や個性と自由の重要性を強調した。 加藤弘之(かとうひろゆき) ●天保7年6月23日~大正5年2月9日(1836~1916) ●ドイツ学を研究 ●帝国大学総長を歴任 翻訳文学 ●翻訳文学流行した理由 ●西欧に対する好奇心 ●外国文化、習慣、風俗に対する理解

●伝統的文化の近代化 文学史的重要な点 ●純粋な文学書の翻訳の最初である ●文体の面で片仮名交り漢文読み下し体の文章 ●中江兆民(なかえちょうみん) 政治小説 ●政治小説とは ●政治上の啓蒙、主張、宣伝、風刺などをその目的とする小説。 ●末広鉄腸の「雪中梅」 政治小説の文学史的意義 ●文学的関心のたかめ ●いろんな階級の人々に創作的興味を起こさせたという結果 【写実主義】 ●現実をあるがままに再現しようとする芸術上の立場。 ●リアリズム。 ●写実主義文学論の提唱 (一)、坪内逍遥(つぼうちしょうよう)の 『小説神髄』(しょうせつしんずい) ●坪内逍遥(つぼうちしょうよう、安政6年5月22日(1859年6月22日)- 昭和10 年(1935年)2月28日)は明治時代に活躍した日本の小説家、評論家、翻訳家、劇作家。 ●東京大学文学部政治科卒業。『小説神髄』(26歳)『当世書生気質』を発表して写実に よる近代文学の方向を示した。 ●本名は坪内雄蔵(つぼうちゆうぞう) 『小説神髄』 近代文学の方向を最初に明らかにした。 日本最初の近代評論。 『小説神髄』 ●文学の自律性を主張した。 「小説は美術(芸術)なり」と規定し、一切の功利主義的文学観に反対して、芸術としての文学の存在理由と価値を明らかにしようとした。 『小説神髄』 ●文学の中心ジャンルに小説をすえた。 進化論を導入して、文学の歴史をジャンルの変遷の歴史と捉(とら)え、小説こそ最も進化し、近代社会の複雑な現象を描くのに最も適し、すぐれた形態であると、小説の優位性を主張した。

日本近代史课程论文

日本近代史课程论文 过去,现在和将来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关键性大国,其相互间的关系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其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回顾2000年历史 传说,秦始皇一统九州,在物质和精神极端满足、沉迷于“万万岁”的契机下,便生出“永恒”的梦想。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奉命寻找不老药的徐福出海东去,一去不复返。疲惫的徐福在茫茫东海发现了块避难所,给这块土地带来了文明火种,这就是以后的日本。日本是个岛国,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从此,朝贡和大规模的留学开始,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从唐开始,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认为已经学完了该学的知识,开始和中国商船通商,显得自己与中国同等地位。紧随起来的是倭寇入侵,在东海沿岸一带闹腾,从以前老师学生的关系,一下降到卫士和海盗的关系,其落差之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自19世纪初,来自欧洲的帝国黑舰炮席卷了大半个亚洲。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等,一次次被炮火蹂躏。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欧美的先进文化,技术和制度。这就使得日本人,甚至是中国人都对中国的文化开始质疑。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到1874年,短短的几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再过20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作为这时期的中国人,当真是汗颜啊!190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仅仅几千人,以席卷之势,横扫了中国。当时中国的象征,紫禁城的龙椅都被踩到脚下,传说中的圆明园化成飞灰,一阵风刮得无影无踪。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扶植了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华步步深入,终于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表明了中国被拖入了世界大战的泥潭,而且这个泥潭很深很大也很臭。30万同胞被屠干净,这还是人干的吗?小小日本,竟构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蓝图,想以海啸般席卷太平洋,与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气,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这就是典型的与世界为敌,与人类为敌,试问这可能成功吗?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原子弹就是对日本人最好的赏赐。哼哼,在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9年的10月,是一个令每一个国人难忘的日子,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2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紧随美国的脚步,日本首相前来调和关系,修复了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不正常状态,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详细版)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兴起的过程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反映——文艺复兴。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1497—1498年达.伽马由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0年葡萄牙占领巴西(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53年入居澳门,鸦片战争后窃据澳门,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美洲兴起。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建立海上霸权 16世纪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佛吉尼亚 1638年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内战结束,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 1777年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美国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专论 期末报告

「万葉集」の世界 ――「万葉集」の自然観をめぐって 日本人の自然観と言っても、簡単にまとめてしまえるものではない。どの時代の自然観か、またどの層の抱く自然観なのかで異なるものだからである。また、前提となる自然をどう捉えるかということも外せない。 ここでは、日本人の自然観を垣間見る原点として日本最古の歌集「万葉集」にスポットを当ててみたいと思う。 万葉集の作者は乞食から庶民、豪族、貴族、天皇まで幅広い層に及ぶものであるから、それらを読み解けば、日本人の自然観の一つを示すことができるでだろう。歌集には山川草木、花鳥風月など具体的な多くの自然の事象が採り上げられているが、自然そのものに相当する総称名は見あたらない。自然という言葉は大和言葉にはないからである。自然という言葉が中国から伝えられた当初は、「じねん」と言われていた。 老子の言葉に「人地天道自然」とある。この自然は天然自然だけでなく「おのずから然り」の意味を持つ、もっと広い概念である。ルソーの「自然に帰れ」の言葉は有名であるが、これも天然自然だけでなく、あるがままの姿といった広い意味で用いられている。natureの原義naturaを“生まれる”、“生ずる”と解釈すれば、老子の“自ずからしかり”と同じ意味を持つ。ここでお話する自然観は、老子やルソーのように自然を広い意味で捉えるのでなく、天然自然をどう見ていたかに限定したものである。 万葉集に見られる日本人の自然観は、人も神も自然と一体と捉える同化思想だと言える。神に畏敬の念を持つのと同様に、天変地異などの自然の驚異も自らの力の及ばないものとして恐れたのである。欧米のキリスト教などに代表される自然観は、人も自然もすべて神の創造物というものである。表層の畏敬や恐れなどの感情は似ているが、その観点に本質的な違いがある。 ?万葉集?の約3分の1が何らかの植物を詠んでいるといわれる。150種類をこえる植物が登場するが、最高歌数を誇る花は萩の141首、次いで梅119首、桜は意外に少なく42首とされている。そのなかからいくつかを四季の流れにそってあげてみます。 【春】 早春。山野の斜面などでは、細くまっすぐに伸びた花軸の先にうつむくようにかたかご(かたくり)が花開き、わらびがうずまき形のやわらかな芽を出します。 ?物部の八十少女らが汲みまがふ寺井の上の堅香子の花〈巻19.4143.大伴家持〉【意味】 大勢の少女らが入り乱れて水を汲む寺の境内にある井戸。そのほとりにカタクリの花が咲いている。 ?石ばしる垂水の上のさ蕨の萌え出づる春になりにけるかも〈巻8.1418.志貴皇子〉【意味】 岩の上を勢いよく流れる滝のほとりに、わらびがやわらかに芽吹いている。ああ、春になったのだなあ。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 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凇沪会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 模的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0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1号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 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2001年承办APEC会议 2001年加入WTO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整理

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前,鲁迅早年的几篇文言文论文:一九O七年、发表在《河南》杂志上的《人之历史》,《咤科学史教篇》、《咤文化偏至论》、《咤摩罗诗力说》四篇文言论文 冯至被鲁迅称为现代最抒情的诗人 郭沫若的三个剧本:聂嫈王昭君卓文君 鲁迅的小说创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篇 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伤逝等 在小说史上的贡献:1、开创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2、开创了乡土小说3、把小说推向成熟,显示出了中国新文学革命的实绩,加快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步伐 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这是由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1、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其实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考虑过‘立人’的思想,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2、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借鉴了外国小说的经验,并且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了一起,奠定了中国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 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

日本近代文化史课程论文

日本近代文化史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夏目簌石作品《我是猫》

摘要:无论是对本国文学汲取,还是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学和思想的熏陶,亦或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启蒙思想的平等自由观的借鉴,这些都造就了不为潮流所禁锢而寻求创新的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处女作《我是猫》。 关键词:夏目簌石西方文化中国文化 在对本民族文学的贡献与影响上,夏目漱石之于日本颇似于鲁迅之于中国。然而,夏目漱石大器晚成,约38岁才开始写小说,《我是猫》便是他的小说处女作。 1853年,“黑船事件”中,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而日本人似乎并不排斥,并且很是庆幸。至明治时代,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拉开了全面向资本主义社会学习的日本强国之路的序幕。生活在明治维新时期的夏目漱石,看到了当时日本文化界的另一面:由于盲目的引进、吸收西方文化,导致的浮躁和不安。当时,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成为主流,而“国民作家”夏目漱石却未随波逐流,而是一反文坛的总趋势,成为自然主义的叛逆者。《我是猫》便是以猫的视角看世界,以大胆的讽刺的写作手法,揭示和鞭挞了人性社会丑恶的一面及日本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思想意识,即一味追求物质发展而忘却精神文明。 《我是猫》在中国的译本主要有四种,即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刘振瀛的译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于雷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尤炳圻,胡雪的译本、南方出版社出版的罗明辉的译本。我看了于雷和刘振瀛的译本,于雷的“咱家是猫”很有新意,而刘振瀛的

“我是只猫儿”也很风趣,总之二人各有千秋,在这不多做赘述。是什么促使夏目漱石在1905年创作出《我是猫》?由无数片断而非统一集中的情节组构而成的《我是猫》,这样独特的艺术风格来源于何处? 是什么造就了《我是猫》中自然主义的叛逆者,现实主义的塑造者?这些来源于对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巧妙的吸收与成功的创新,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来源于对西方进步的社会思想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理性摄取与消化。正是凭借《我是猫》,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 首先,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本土的作家,日本的文化对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影响。从《我是猫》这一长篇小说的主人公猫先生就可看出夏目漱石对日本文化的汲取。在日本,将猫看成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对猫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并且作者家中恰巧养了一只观察小世界中百态的猫。此外,它还隐喻当时日本文人的懒惰、虚伪的一面,是一只“不会捉鼠的猫”。对其本本土文学的学习,如俳句、新体诗等也为小说增添韵味。如:第六章中“散发着倦怠的馨芳中是你的灵魂吗?相思的烟云在摇曳,呵呵,我此生,这辛酸的人世终于获得了,这甜蜜的一吻”。并且对日本文化史的、文学家的了解与评价,也促成文中对日本作家、历史的多次描绘。如:正冈子规、小泉八云、龙泽马琴等等。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思想中深深烙下的一些本民族的落后思想,才使《我是猫》也添上了一抹灰色。如:作品对劳动人民的描写

近现代史

1.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 A.魏源 B.林则徐 C.孙中山 D.严复 2. 第一个规定列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____。 A.《虎门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3.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美国迫使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瑷珲条约》 D.《望厦条约》 4. 甲午战争中,日军对居民实行野蛮大屠杀的地点是____。 A.旅顺 B.威海卫 C.九连城 D.长春 5. 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____。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列强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C.日本贪图3000万两“赎辽费” D.日本无力抵抗欧洲列强 6. 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____。 A.反帝、反封建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7. 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8.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____。 A.实行社会革命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核定地价 D.建立民国 9.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____。 A.群众运动 B.学生运动 C.工人运动 D.农民运动

10. 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陈独秀为____。 A.中央局书记 B.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C.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D.中央委员会主席 11.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____。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2. ____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福建事变 13. 1941年初,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把南泥湾变成了____。 A.陕北江南 B.试验田 C.塞上江南 D.丰产田 14. 延安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在____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A.思想

近现代日本文学总结

中日文学特点比较: 已故的大学者吉川幸次郎(1904—1980,原京都大学教授)解放前曾在北京留学,在日本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在1959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中日两国文学的不同时指出:○1中国文学中神话的要素很薄弱。孔子、司马迁都不写神话,而日本的《古事记》中的神话可与希腊神话媲美。而在中国,只在《山海经》等作品中收录了一些神话的片段。○2中国的诗歌哀而不伤,日本的诗歌则哀而伤。○3中国的唐人传奇、宋人话本都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出现得很晚,而日本的《源氏物语》这部长篇小说出现很早,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引人瞩目的。 中西进(前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在1988年京都国际研讨会上阐明了日本文学的特点:○1かなり叙情的②上昇型、下降型と分けると下降型である。「平家物語」には滅びの哀韻が響いている③女性的④非論理的、合理性がない○5感性的 我觉得,中国文学本质上与日本文学有所不同,在这里可以归纳为:○1中国文学也抒情,但忧国忧民、抵抗外辱、爱国主义高扬的作品才算是上乘作品。中国文学中也有《红楼梦》这样描写人世枯荣、男女恋情的杰作。○2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向上的。○3喜欢大团圆的喜剧结尾。○4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相比富于理性与哲理。 要研究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史,首先我们要清楚日本的近现代是如何划分的。一般来说,日本把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26年(昭和元年)称为近代,从1927年到现在约80 多年称为现代。 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它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文学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发展起来。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从明治维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附于封建天皇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致使日本近代文学呈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文学呈现复杂的局面;一是进步的、民主的文学由于政治力量薄弱,又处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中,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而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受到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文学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中日文学特点比较以及近现代日本文学的发展背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明治前期主要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的代表当属坪内逍遥了,他的《小说神髓》是日本

日本近代文学史

近代の文学 一、写実主義 1、坪つぼ内うち逍しょう遥よう(1859-1953) 「小説神髄しょうせつしんずい」(1885) 近代的文学像と写実主義を強調した。 2.二葉亭四迷ふたばていしめい (1864-1909) 「浮雲うきぐも」(1887) 当時の社会に生きる人間の苦悩を描いたが、時代に先んじ過ぎだ。 二、擬古典主義(紅露の時代) 1.尾お崎ざき紅こう葉よう (1867-1903) ---写実主義 硯友けんゆう社を創立(日本最初の文学社) 代表作「金色夜叉こんじゃやしゃ 」(1903) 2.幸田露伴こうだろはん(1867-1947)---理想主義 「五重塔ごじゅうのとう 」(1891~1892) 「運命」 この二人は1887年の「紅露の時代」が築かれた。 三、ロマン主義 1、森鴎外もりおうがい 「舞姫まいひめ」(明治23年--1890) 浪漫三部作:「舞姫」、「うたかたの記」、「文ずがみ」 2、北村透谷きたむらとうこく 1889--「楚囚そしゅうの詩」、1891--「蓬ほう莱らい曲きょく」 1892---「厭えん世せい詩家と女性」、「内部生命論」 3、樋口一葉ひぐちいちよう(1872-1896)

1895---「たけくらべ」最大の傑作である 4、泉鏡花いずみきょうか (1873-1939) 1900---「高野聖こうやひじり」1910--「歌行燈うたあんどん」 四、自然主義(人間と現実社会的環境の暗黒を分析する) 1.島崎藤村しまざきとうそん 小説:「破戒はかい」(1906)1908--「春」、「新生」、1910--「家」 詩集:1893--「若菜集」、「夏草」 2.田た山やま花か袋たい 「蒲団ふとん」(1907) 1908--「生」、「妻」、「縁」 3、国くに木き田だ独どっ歩ぼ(1871-1908) 「武む蔵さし野の」、「牛肉と馬ば鈴れい薯しょ 」、「春の鳥」「竹の木戸」 4、徳とく田だ秋しゅう声せい 五、耽美派たんびは 1.永なが井い荷か風ふう(1879-1959)(別号は断腸亭主人と石南居士である) 「野心」、「地獄の花」「夢の女」 2.谷や崎ざき潤じゅん一いち郎ろう(1886-1965) 「痴人の愛」「春しゅん琴きん抄しょう」「細ささめ雪ゆき」「誕生」「刺し青せい」「三人法師」 世人に「文豪」と「大谷崎」と称された。 六、白しら樺かば派は(理想主義を掲げた) 1.武む者しゃ小のこう路じ実さね篤あつ(1885-1976)

浅论日本近现代文学

浅论日本近现代文学 摘要: 日本文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全面吸取西方文明, 完成了文化上的急剧变革,并最终形成如今的近现代文学。本文主要就日本文学的历史、近现代文学发展及主要作家流派进行阐述。 1、日本文学的起源与历史: 日本文化的根是从中国来的,从隋代开始,日本各代天皇都大量向中国输送文化取经者,这种情景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忽必烈征讨日本为止。日本人是最好的学习者,他们永追求着最先进的文化,并且极为迅速的进行改善与吸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如烙印一般的刻在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长期的动荡,自圣德皇太子以后,日本剔除了中国儒家学者视为珍宝的“仁”,而把忠、勇、毅思想加以放大,这三种思想也成为日本武士道文化构成的基础。日本社会讲“礼”,对于“礼”的执着可以和中国西周相媲美。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仁”思想的抛弃也造成了日本文化对于弱者的极大蔑视。 2、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 2.1、日本近现代的划分 要研究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史,首先我们要清楚日本的近现代是如何划分的。一般来说,日本把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26年(昭和元年)称为近代,从1927年到现在约80多年称为现代。 2.2、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它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文学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发展起来。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从明治维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附于封建天皇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致使日本近代文学呈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文学呈现复杂的局面;一是进步的、民主的文学由于政治力量薄弱,又处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中,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而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受到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文学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 2.3、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 2.3.1、日本近代文学(1868-1926): 明治前期主要是写实主义。这时候是近代文学的启蒙时期。写实主义的代表当属坪内逍遥,他的《小说神髓》是日本近代第一部小说理论著作,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破晓的钟声”。在这部书中,作者指出小说是当时最高形式的艺术,批判了江户时代后期和明治初年“劝善惩恶”的前近代文学观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与写实主义相对应的拟古典主义。拟古典主义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尾崎红叶和幸田露伴两位作家。 到了明治中期则主要是提倡自由和爱的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的元老级人物为森欧外,他之后比较有名的有北村透谷、泉镜花、国木田独步。而在诗歌部分造诣比较深的为岛崎藤村和与谢野晶子。森欧外初期主要是浪漫主义,这时他的作品比较有名的是德意志三部曲。这里面最有名被人们评判最多的是「舞姫」。《舞姬》不仅是森欧外前期的代表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被评判最多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与作者留学德国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部作品不但使作者萌生了批判官权主义的意识,也是近代浪漫主义的基石。小说通过青年官吏丰太郎与德国女郎爱丽丝的爱情悲剧,表现丰太郎自我觉醒后,在强大的天皇专制政权与封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