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附录1:各章练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略)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

分组天数(天)

-25~-20 6

-20~-15 8

-15~-10 10

-10~-5 13

-5~0 12

0~5 4

5~10 7

合计60

(3)直方图(略)。

2.6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2.7 (1

(2)A 班考试成绩的分布比较集中,且平均分数较高;B 班考试成绩的分布比A 班分散,

且平均成绩较A 班低。

2.8

2.9 (1)x =274.1(万元);Me=272.5 ;Q L =260.25;Q U =291.25。

(2)17.21=s (万元)。

2.10 (1)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元),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元);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

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2.11 x =426.67(万元);48.116=s (万元)。 2.12 (1)(2)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平均身高和标准差应该差不多相同,因为均值和标准差的大小基本上不受样本

大小的影响。

(3)具有较大样本的调查人员有更大的机会取到最高或最低者,因为样本越大,变化的范围就可能越大。 2.13 (1)女生的体重差异大,因为女生其中的离散系数为0.1大于男生体重的离散系数0.08。 (2) 男生:x =27.27(磅),27.2=s (磅); 女生:x =22.73(磅),27.2=s (磅); (3)68%;

(4)95%。

2.14 (1)离散系数,因为它消除了不同组数据水平高地的影响。

(2)成年组身高的离散系数:024.01.1722

.4==

s v ; 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系数:032.03

.713

.2==

s v ; 由于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系数大于成年组身高的离散系数,说明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程度相对较大。 2.15 2.16 (1)方差或标准差;(2)商业类股票;(3)(略)。

2.17 (略)。

第3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3.1设A =女性,B =工程师,AB =女工程师,A+B =女性或工程师 (1)P(A)=4/12=1/3 (2)P(B)=4/12=1/3 (3)P(AB)=2/12=1/6

(4)P(A+B)=P(A)+P(B)-P(AB)=1/3+1/3-1/6=1/2

3.2求这种零件的次品率,等于计算“任取一个零件为次品”(记为A )的概率()P A 。 考虑逆事件A =“任取一个零件为正品”,表示通过三道工序都合格。据题意,有:

()(10.2)(10.1)(10.1)0.648P A =---=

于是 ()1()10.6480.352P A P A =-=-=

3.3设A 表示“合格”,B 表示“优秀”。由于B =AB ,于是

)|()()(A B P A P B P ==0.8×0.15=0.12

3.4 设A =第1发命中。B =命中碟靶。求命中概率是一个全概率的计算问题。再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即可求得脱靶的概率。

)|()()|()()(A B P A P A B P A P B P += =0.8×1+0.2×0.5=0.9 脱靶的概率=1-0.9=0.1

或(解法二):P (脱靶)=P (第1次脱靶)×P(第2次脱靶)=0.2×0.5=0.1 3.5 设A =活到55岁,B =活到70岁。所求概率为:

()()0.63

(|)0.75()()0.84

P AB P B P B A P A P A =

=== 3.6这是一个计算后验概率的问题。

设A =优质率达95%,A =优质率为80%,B =试验所生产的5件全部优质。 P(A)=0.4,P (A )=0.6,P (B|A )=0.955, P(B |A )=0.85,所求概率为:

6115.050612

.030951

.0)|()()|()()|()()|(===

A B P A P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

决策者会倾向于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流程。

3.7 令A 1、A 2、A 3分别代表从甲、乙、丙企业采购产品,B 表示次品。由题意得:P (A 1)=0.25,P (A 2)=0.30, P (A 3)=0.45;P (B |A 1)=0.04,P (B |A 2)=0.05,P (B |A 3)=0.03;因此,所求概率分别为:

(1))|()()|()()|()()(332211A B P A P A B P A P A B P A P B P ++= =0.25×0.04+0.30×0.05+0.45×0.03=0.0385 (2)3506.00385

.00135

.00.030.450.050.300.040.2503.045.0)|(3==++=

????B A P

3.8据题意,在每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是p =24/(24+36)=0.4。

设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X ,因此,X ~B(3,0.4)。其概率分布如下表:

3.9 设被保险人死亡数=X ,X ~B (20000,0.0005)。

(1)收入=20000×50(元)=100万元。要获利至少50万元,则赔付保险金额应该不超过50万元,等价于被保险人死亡数不超过10人。所求概率为:P(X ≤10)=0.58304。

(2)当被保险人死亡数超过20人时,保险公司就要亏本。所求概率为: P(X >20)=1-P(X ≤20)=1-0.99842=0.00158 (3)支付保险金额的均值=50000×E (X ) =50000×20000×0.0005(元)=50(万元) 支付保险金额的标准差=50000×σ(X )

=50000×(20000×0.0005×0.9995)1/2=158074(元)

3.10 (1)可以。当n 很大而p 很小时,二项分布可以利用泊松分布来近似计算。本例中,λ= np =20000×0.0005=10,即有X ~P (10)。计算结果与二项分布所得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2)也可以。尽管p 很小,但由于n 非常大,np 和np(1-p)都大于5,二项分布也可以利用正态分布来近似计算。

本例中,np=20000×0.0005=10,np(1-p)=20000×0.0005×(1-0.0005)=9.995, 即有X ~N (10,9.995)。相应的概率为: P (X ≤10.5)=0.51995,P(X ≤20.5)=0.853262。

可见误差比较大(这是由于P 太小,二项分布偏斜太严重)。

【注】由于二项分布是离散型分布,而正态分布是连续性分布,所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时,通常在二项分布的变量值基础上加减0.5作为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点,这就是所谓的“连续性校正”。

(3)由于p =0.0005,假如n =5000,则np =2.5<5,二项分布呈明显的偏态,用正态分布来计算就会出现非常大的误差。此时宜用泊松分布去近似。 3.11(1))6667.1()30

200

150()150(-<-<

=

(2) 设所求值为K ,满足电池寿命在200±K 小时范围内的概率不小于0.9,即有:

|200|(|200|){||}0.93030

X K

P X K P Z --<=<≥=

即:{}0.9530

K

P Z <

≥,K /30≥1.64485,故K ≥49.3456。 3.12设X =同一时刻需用咨询服务的商品种数,由题意有X ~B(6,0.2)

(1)X 的最可能值为:X 0=[(n+1)p]=[7×0.2]=1 (取整数) (2)∑=--

=≤-=>2

668.02.01)2(1)2(k k k k C X P X P

=1-0.9011=0.0989

第4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

4.1 a. 20, 2 b. 近似正态 c. -2.25 d. 1.50

4.2 a. 0.0228 b. 0.0668 c. 0.0062 d. 0.8185 e. 0.0013 4.3 a. 0.8944 b. 0.0228 c. 0.1292 d. 0.9699 4.4 a. 101, 99 b. 1 c. 不必 4.5 趋向正态

4.6. a. 正态分布, 213, 4.5918 b. 0.5, 0.031, 0.938

4.7. a. 406, 1.68, 正态分布 b. 0.001 c. 是,因为小概率出现了 4.8. a. 增加 b. 减少

4.9. a. 正态 b. 约等于0 c. 不正常 d. 正态, 0.06 4.10 a. 0.015 b. 0.0026 c. 0.1587

4.11. a. (0.012, 0.028) b. 0.6553, 0.7278 4.12. a. 0.05 b. 1 c. 0.000625

第5章 参数估计

5.1 (1)79.0=x σ。(2)E =1.55。

5.2 (1)14.2=x σ。(2)E =4.2。(3)(115.8,124.2)。 5.3 (2.88,3.76);(2.80,3.84);(2.63,4.01)。 5.4 (7.1,12.9)。 5.5 (7.18,11.57)。

5.6 (18.11%,27.89%);(17.17%,22.835)。 5.7 (1)(51.37%,7

6.63%);(2)36。 5.8 (1.86,1

7.74);(0.19,19.41)。

5.9

(1)2±1.176;(2)2±3.986;(3)2±3.986;(4)2±3.587;(5)2±3.364。

5.10 (1)75.1=d ,63.2=d s ;(2)1.75±4.27。 5.11 (1)10%±

6.98%;(2)10%±8.32%。 5.12 (4.06,14.35)。 5.13 48。 5.14 139。 5.15 57。 5.16 769。

第6章 假设检验

6.1 研究者想要寻找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是“新型弦线的平均抗拉强度相对于以前提高了”,所以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应为:1035:0≤μH ,1035:1>μH 。

6.2

π=“某一品种的小鸡因为同类相残而导致的死亡率”,04.0:0≥πH ,04.0:1<πH 。 6.3 65:0=μH ,65:1≠μH 。

6.4 (1)第一类错误是该供应商提供的这批炸土豆片的平均重量的确大于等于60克,但检验结果却提供证据支持店

方倾向于认为其重量少于60克;

(2)第二类错误是该供应商提供的这批炸土豆片的平均重量其实少于60克,但检验结果却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店方发现这一点,从而拒收这批产品;

(3)连锁店的顾客们自然看重第二类错误,而供应商更看重第一类错误。 6.5 (1)检验统计量n

s x z /μ-=

,在大样本情形下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如果05.0z z >,就拒绝0H ;

(3)检验统计量z =2.94>1.645,所以应该拒绝0H 。 6.6 z =3.11,拒绝0H 。 6.7 z =1.93,不拒绝0H 。 6.8 z =7.48,拒绝0H 。

6.9

2χ=206.22,拒绝0H 。 6.10 z =-5.145,拒绝0H 。

6.11 t =1.36,不拒绝0H 。 6.12 z =-4.05,拒绝0H 。 6.13 F =8.28,拒绝0H 。 6.14 (1)检验结果如下:

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 100.7

109.9

方差 24.11578947

33.35789474

观测值 20

20

合并方差 28.73684211

假设平均差 0 df 38

t Stat -5.427106029 P(T<=t) 单尾 1.73712E-06 t 单尾临界 1.685953066 P(T<=t) 双尾 3.47424E-06 t 双尾临界

2.024394234

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 100.7

109.9

方差 24.11578947

33.35789474

观测值 20 20

假设平均差 0 df 37

t Stat -5.427106029 P(T<=t) 单尾 1.87355E-06 t 单尾临界 1.687094482 P(T<=t) 双尾 3.74709E-06 t 双尾临界

2.026190487

(2)方差检验结果如下:

F-检验 双样本方差分析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 100.7

109.9

方差 24.11578947

33.35789474

观测值 20 20 df 19

19

F

0.722940991 P(F<=f) 单尾 0.243109655 F 单尾临界

0.395811384

第7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7.1 0215.86574.401.0=<=F F (或01.00409.0=>=-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7.2 8853.30684.1705.0=>=F F (或05.00003.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85.54.14304.44=>=-=-LSD x x B A ,拒绝原假设; 85.58.16.424.44=<=-=-LSD x x C A ,不能拒绝原假设; 85.56.126.4230=>=-=-LSD x x C B ,拒绝原假设。

7.3

05

.0(或),不能拒绝原假设。 7.4 有5种不同品种的种子和4种不同的施肥方案,在20快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分别采用5种种子和4种施肥方案

搭配进行试验,取得的收获量数据如下表:

2592.32397.705.0=>=F F 种子(或05.00033.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4903.32047.905.0=<=F F 施肥方案(或05.00019.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7.5 9443.60727.005.0=<=F F 地区(或05.09311.0=>=-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9443.61273.

305.0=<

=F F 包装方法(

或05.01522.0

=>=-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7.6 1432.575.1005.0=>=F F 广告方案(或05.00104.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9874.5305.0=<=F F 广告媒体(或05.01340.0=>=-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1432.575.105.0=<=F F 交互作用(或05.02519.0=>=-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第8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8.1(1)利用Excel 计算结果可知,相关系数为 0.948138

XY r =,说明相关程度较高。 (

2)计算t 统计量

2.681739

8.4368510.317859t =

=

=

=

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n-2=10-2=8的临界值2t α为2.306,

显然t t α>,表明相关系数 r 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8.2 利用Excel 中的”数据分析”计算各省市人均GDP 和第一产业中就业比例的相关系数为:-0.34239,这说明人均GDP 与第一产业中就业比例是负相关,但相关系数只有-0.34239,表明二者负相关程度并不大。 相关系数检验:

在总体相关系数0=ρ的原假设下,计算t 统计量:

1.9624t =

=

=-

查t 分布表,自由度为31-2=29,当显著性水平取05.0=α时,αt =2.045;当显著性水平取0.1α=时,2αt =1.699。 由于计算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1.9624小于2αt =2.045,所以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相关系数0=ρ的原假设。即是说,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认为人均GDP 与第一产业中就业比例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但是计算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1.9624大于2αt =1.699,所以在0.1α=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相关系数0=ρ的原假设。即在0.1α=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人均GDP 与第一产业中就业比例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8.3 设当年红利为Y ,每股帐面价值为X

建立回归方程 12i i i Y X u ββ=++

估计参数为 ^

0.4797750.072876i i Y X =+

参数的经济意义是每股帐面价值增加1元时,当年红利将平均增加0.072876元。 序号6的公司每股帐面价值为19.25元,增加1元后为20.25元,当年红利可能为:

^

0.4797750.07287620.25 1.955514i Y =+?=(元)

8.4 (1)数据散点图如下:

(2)根据散点图可以看出,随着航班正点率的提高,投诉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3)设投诉率为Y ,航班正点率为X

建立回归方程 12i i i Y X u ββ=++ 估计参数为 ^

6.01780.07i i Y X =-

(4)参数的经济意义是航班正点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的投诉率(次/10万名乘客)下降0.07。 (5)航班按时到达的正点率为80%,估计每10万名乘客投诉的次数可能为:

4187.08007.00178.6?=?-=i

Y (次/10万) 8.5 由Excel 回归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出:

(1)回归结果为

^

23332.993090.0716190.1687270.179042i i i i Y X X X =+++

(2)由Excel 的计算结果已知:1234,,,ββββ 对应的 t 统计量分别为0.51206、4.853871、4.222811、3.663731 ,其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0.025(224) 2.101t -= ,所以各个自变量都对Y 有明显影响。 由F=58.20479, 大于临界值0.05(41,224) 3.16F --=,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

8.6 (1)该回归分析中样本容量是14+1=15 (2)计算RSS=66042-65965=77

ESS 的自由度为k-1=2,RSS 的自由度 n-k=15-3=12 (3)计算:可决系数 2

65965/660420.9988R == 修正的可决系数 2

151

1(10.9988)0.9986

153

R -=-

?-=- (4)检验X2和X3对Y 是否有显著影响

/(1)65965/232982

5140.11/()77/12 6.4166

ESS k F RSS n k -=

===-

(5) F 统计量远比F 临界值大,说明X2和X3联合起来对Y 有显著影响,但并不能确定X2和X3各自对Y 的贡献为多少。

8.7

8.8 (1)用Excel 输入和X 数据,生成2

X 和

3X 的数据,用Y 对X 、2X 、3X 回归,估计参数

^

231726.737.8796468740.00895 3.7124906i i Y X X E X =-+-+-

t=(-1.9213) (2.462897) (-2.55934) (3.118062)

20.973669R = 2

0.963764R =

(2)检验参数的显著性:当取0.05α=时,查t 分布表得0.025(124) 2.306t -=,与t 统计量对比,除了截距项外,

各回归系数对应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表明在这样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系数显著不为0。 (3)检验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模型的20.973669R =,2

0.963794R =,说明可决系数较高,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由于F=98.60668,而当取0.05α=时,查F 分布表得0.05(41,124) 4.07F --=,因为F=98.60668>4.07,应拒绝0234:0H βββ===,说明X 、2

X 、3

X 联合起来对Y 确有显著影响。

(4)计算总成本对产量的非线性相关系数:因为2

0.973669R =因此总成本对产量的非线性相关系数为

20.973669R =或R=0.9867466

(5)评价:虽然经t 检验各个系数均是显著的,但与临界值都十分接近,说明t 检验只是勉强通过,其把握并不大。如果取0.01α=,则查t 分布表得0.005(124) 3.3554t -=,这时各个参数对应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小于临界值,则在0.01α=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应接受0:0j H β=的原假设。 8.9 利用Excel 输入X 、y 和Y 数据,用Y 对X 回归,估计参数结果为

i

i x Y 314.073.5?-= t 值=(9.46)(-6.515) 794.02

=R 775.02

=R

整理后得到:x

e y

314.09693.307?-?=

第9章 时间序列分析

9.1 (1)30× 3

1.06×2

1.05= 30×1.3131 = 39.393(万辆)

(2117.11%== (3)设按7.4%的增长速度n 年可翻一番

则有 1.07460/302n

==

所以 n = log2 / log1.074 = 9.71(年)

故能提前0.29年达到翻一番的预定目标。

9.2 (1)(1)以1987年为基期,2003年与1987年相比该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共增长: %86.2313186.213186.31%)8.61(%)2.81(%)101(5

5

5

==-=-+?+?+

(2)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8.61(%)2.81(%)101(15

555-+?+?+=0.0833=8.33%

(3) 2004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应为

509.52)0833.01(307=+?(亿元)

9.3 (1)发展总速度%12.259%)81(%)101(%)121(343=+?+?+

平均增长速度=%9892.91%12.25910=-

(2)8.561%)61(5002=+?(亿元)

(3)平均数∑====415.1424

57041j j y y (亿元)

, 2002年一季度的计划任务:625.1495.142%105=?(亿元)。

9.4 (1)用每股收益与年份序号回归得^

0.3650.193t Y t =+。预测下一年(第11年)的每股收益为

488.211193.0365.0?11

=?+=Y 元 (2)时间数列数据表明该公司股票收益逐年增加,趋势方程也表明平均每年增长0.193元。是一个较为适合的投资

方向。

9.5 (1)

(2)t T t

?+=63995.09625.8? (3

上表中,其趋势拟合为直线方程t T t

?+=63995.09625.8。

根据上表计算的季节比率,按照公式KL t t t S T Y -?=计算可得:

2004年第一季度预测值:

7723.21097301.1)1763995.09625.8(???1

1717=??+=?=S T Y 2004年第二季度预测值:

49725.23147237.1)1863995.09625.8(???2

1818=??+=?=S T Y 2004年第三季度预测值:

009.18852641.0)1963995.09625.8(???3

1919=??+=?=S T Y 2004年第四季度预测值:

6468.19902822.0)2063995.09625.8(???4

2020=??+=?=S T Y

平均法计算季节比率表:

季节比率的图形如下:

(2)

原时间序列与移动平均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9.7 (1)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法:t T i

0065.70607.460?+= 剔除其长期趋势。

剔除长期趋势后分析其季节变动情况表:

(3)运用分解法可得到循环因素如下图:

第10章 统计指数

10.1 %73.1072.2039

8.2196 , %16.1042.2039212400010001==∑∑===∑∑=q p q p L p q p q L p q ;

%39.1072124

2281 , %83.1038.2196228110111011==∑∑===∑∑=q p q p P p q p q P p q

。 10.2 %99.10342364405

8.21962.203922812124==++=q E ;%99.103%83.103%16.104=?=q F ;

%00.1042

%83.103%16.104=+=q B 。

10.3 %27.93125550117100 , %83.921018009450010111011==∑∑='==∑∑=p q p q P z q z q P q q 。

10.4 %73.1072.20398.21960000==∑∑=q p q p i A p p ;%39.1072124

22811111==∑∑=p p i q p q p H ;%01.1070000=∏=∑q p q

p p p i G 。

10.5 V P L p q =?;%86.111%39.107%16.104=? ;8.2411578.84=+。

10.6 ⑴2.43%12360=?;⑵0.24%67.6360 , %67.106%105%112=?=÷;

⑶2.19%5%67.106360=??;⑷2.432.190.24 , %112%105%67.106=+=?。

10.7 ⑴3483.220904908

, 6967.220905636 , 3816.21960466810======假定x x x

⑵3816.26967

.23483.26967.23816.23483.2=

?,%23.113%84.114%60.98=? ⑶3816

.26967

.21960209046685636?

=

=,6.

120?

%

658

6.

968+

309

74

.

%

.

23

%

113

106

.

63

10.8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

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标准比值法)

10.9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表:

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上面两种方法给出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表现在D、E两个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排名不同。原因在于两种方法的对比标准不同(以下具体说明)。

第11章统计决策

11.1(1)根据最大的最大收益值准则,应该选择方案一。

(2)根据最大的最小收益值准则,应该选择方案三。

(3)方案一的最大后悔值为250,方案二的最大后悔值为200,方案三的最大后悔值为300,所以根据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准则,应选择方案二。

(4)当乐观系数为0.7时,可得:方案一的期望值为220,方案二的期望值为104,方案三的期望值为85。根据折中原则,应该选择方案一。

(5)假设各种状况出现的概率相同,则三个方案的期望值分别为:116.67、93.33、83.33

按等可能性准则,应选择方案一。

11.2(1)略

(2)三个方案的期望值分别为:150万元、140万元和96万元。但方案一的变异系数为1.09,方案二的变异系数为0.80,根据期望值准则结合变异系数准则,应选择方案二。

(3)宜采用满意准则。选择方案二。

(4) 宜采用满意准则。选择方案三。

11.3 钥匙留在车内为A,汽车被盗为E。

P(A/E)=(0.2*0.05)/ (0.02*0.05+0.8*0.01)= 55.56%。

11.4 (1)买到传动装置有问题的车的概率是30%。

(2)修理工判断车子有问题为B1,,车子真正有问题为A1,

P(A1/B1)=(0.3*0.9)/(0.3*0.9+0.7*0.2)= 66%

(3)修理工判断车子没有问题为B2,车子真正有问题为A1

P(A1/B2)=(0.3*0.1)/(0.3*0.1 +0.7*0.8)= 5%

11.5 决策树图略。

(1)生产该品种的期望收益值为41.5万元大于不生产的期望值,根据现有信息可生产。

(2)自行调查得出受欢迎结论的概率=0.65*0.7+0.35*0.30=0.56,

此时,市场真实欢迎的概率=0.65*0.7/(0.65*0.7+0.35*0.30)=0.8125

期望收益值=(77*0.8125 -33*0.1875)0.56+(-3*0.44) =30.25万元

(3)委托调查得出受欢迎结论的概率=0.65*0.8 +0.35*0.20=0.59

此时,市场真实受欢迎的概率= 0.65*0.8/(0.65*0.8 +0.35*0.20)=0.8814

期望收益值=(75*0.8814 -35*0.1186)0.59+(-5*0.41)=34.50万元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由于进一步调查的可靠性不高,并要花费相应的费用,所以没有必要进一步调查。

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12.1 生产法GDP=168760亿元;

分配法GDP=168755亿元

使用法GDP=15407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149755亿元(按生产法计算)

国民总收入=165575亿元(按收入法计算)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67495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48490亿元

消费率=67.95%(按可支配总收入计算)

储蓄率=32.05%(按可支配总收入计算)

投资率=27.31%(按使用法GDP计算)

12.2 国民财富总额为:216765亿元

12.3生产法GDP增长速度为8.69%;紧缩价格指数为102.83%。

使用法GDP增长速度为8.25%。紧缩价格指数为103.25%。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应用统计学期末练习题+答案

班级: 课程名称: 应用统计学 一、单选题 1.统计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A ) A、实物指示和价值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下列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D )。 A.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B.医生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C.党团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D.北京人口相当于上海人口的百分比 3.当相关关系的一个变量动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称为( C )。 A、线性相关 B、直线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非完全相关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的划分的。 A.反映对象范围的 B.对比的基期的 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 D.同度量因素的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D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法 E、方程法 6.某地区生活品零售价格上涨6%,生活品销售量增长8%,那么生活品销售额是( D )。 A.下降114.48% B.下降14.48% C.增长114.48% D.增长14.48% 7.2000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3.7%、38.0%和58.3%,这些指标是( D ) A、动态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8.能形成连续变量数列的数量标志有( B ) A、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 B、企业的生产设备台数 C、企业的工业增加值 D、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E、企业的利税总额 9.对某市100个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B )。 A.每个企业 B.每个职工 C.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D.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 10.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数值对总体指标数值做出( B )。 A、直接计算 B、估计和推断 C、最终结论 D、一定替代 11.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变异程度,应使用( D )。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2.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是下降,或者一个下降而另一个是上升,这是 ( B )。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 C.规模较大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均值时,利用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做为代表值,使用这一代表值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权数必须相等 B.各组的组中值必须相等 C.各组数据在各组中均匀分布 D.各组的组中值都能取整数值 3.已知甲、乙两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甲班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分;乙班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分。由此可知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 A.甲班较大 B.乙班较大 C.两班相同 D.无法作比较 4.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 公斤公斤公斤公斤 5.时间序列若无季节变动,则其各月(季)季节指数应为() A.100% % % % 6.用最小平方法给时间数列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当b<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是()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态势 D.不能确定 7.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 8.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精确性 B.可靠性 C.显着性 D.规范性 9.H 0:μ=μ ,选用Z统计量进行检验,接受原假设H 的标准是() A.|Z|≥Z α B.|Z|-Z α 10.对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哪个回归 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A.y=125-10x =-50+8x =150-20x =-15-6x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 C.抽选出的是重点单位 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 E.通常会产生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但这类误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计算 2.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80%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C.没完成单位成本计划 D.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 E.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 3.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E.离散系数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矩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2、极大似然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4、简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和特点。 5、确定重复抽样必要样本单位数应考虑哪些因素? 计算题 1、对于未知参数的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使用矩法和极大似然法进行点估计,并考量估计结果符合什么标准 2、某学校用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0名高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学生平均体重为50公斤,标准差为48.36公斤。要求在可靠程度为95%(t=1.96)的条件下,推断该校全部高中学生平均体重的范围是多少? 3、某县拟对该县20000小麦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推断平均亩产量。根据过去抽样调查经验,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为10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40公斤。现在要求可靠程度为95.45%(t=2)的条件下,这次抽样的亩数应至少为多少? 4、某地区对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25公

顷,计算得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每公顷产量的标准差为1200公斤。试估计每公顷产量在8520-9480公斤的概率是多少?(P(t=1)=0.6827, P(t=2)=0.9545, P(t=3)=0.9973) 5、某厂有甲、乙两车间都生产同种电器产品,为调查该厂电器产品的电流强度情况,按产量等比例类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资料如下: 试推断: (1)在95.45%(t=2)的概率保证下推断该厂生产的全部该种电器产品的平均电流强度的可能范围 (2)以同样条件推断其合格率的可能范围 (3)比较两车间产品质量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和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计算样本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应用统计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本科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就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 (3)统计方法 (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 (4)可以有多个指标 3.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 (2)每一台设备 (3)每一台生产设备 (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分、71分、80分与87分,这四个数字就是( )。 (1)指标 (2)标志 (3)变量 (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就是( )。 (1)工人年龄 (2)工人性别 (3)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与利润就是( )。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 ()3前者就是连续变量,后者就是离散变量 (4)前者就是离散变量,后者就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就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 (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练台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9.( )就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 (4)监督功能 10.( )就是统计的根本准则,就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 (2)及时件 (3)总体性 (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就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就是( )。 (1) 威廉·配第 (2)阿亭瓦尔 (3)凯特勒 (4)恩格尔 13.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就是( )。 (1)抽象的量 (2)具体的量 (3)连续不断的量 (4)可直接相加量 1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1)平均数 (2)相对数 (3)绝对数 (1)众数 15.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1)指标与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指标与标志都就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指标与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 (4)指标与标志之间的关系就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一、1(2) 2(4)3(4)4(4)5(2)6(4)7(2)8(2)9(3)10(1)11(4)12(3)13(2)14(3)15(1)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判析题 l.统计学就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 2.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仃在三个变量 ( ) 3.统计数字的具体性就是统讣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 4.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 ) 5.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 6.统计研究小的变异就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 ( ) 7.社会经济统计就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6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6章SPSS的方差分析 1、入户推销有五种方法。某大公司想比较这五种方法有无显著的效果差异,设计了一项实验。从应聘人员中尚无推销经验的人员中随机挑选一部分人,并随机地将他们分为五个组,每组用一种推销方法培训。一段时期后得到他们在一个月内的推销额,如下表所示: 1)请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这五种推销方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绘制各组的均值对比图,并利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 (1)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 A→因变量:销售额;因子:组别→确定。 ANOVA 销售额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之间405.534 4 101.384 11.276 .000 组内269.737 30 8.991 总计675.271 34 概率P-值接近于0,应拒绝原假设,认为5种推销方法有显著差异。

可知,1和2、1和5、2和3,2和4,2和5,3和5,4和5有显著差异。 2、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 1 =7 和和n 2 =6 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请补充表中单元格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请补充表中单元格“A”和单元格“B”内的计算结果。 答:已知组内均方=组内偏差平方和/自由度,所以A=26.4/11=2.4 F 统计量=组间均方/组内均方所以B=7.5/2.4=3.125 3、为研究某种降血压药的适用特点,在五类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了若干志愿者进行对比试验,并获得了服用该降压药后的血压变化数据。现对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部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1)请根据表格数据说明以上分析是否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为什么? 2)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的数据结果,并说明该降压药对不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如果该降压药对不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该降压药更适合哪组患者?(1)因F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方差不齐,不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 (2)4*276.032=1104.128;1104.128+1524.990=2629.118;4+63=67;1524.990/63=24.206 (3)各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更适合第三组 4、 1)选择恰当的数据组织方式建立关于上述数据的SPSS数据文件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解析(第4章)

WORD 格式整理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 4 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1、利用第2章第7题数据采用SPSS频数分析,分析被调查者的常住地、职业和年龄分布特征,并绘制条形图。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常住地”,“职业”和“年龄”到变量中,然后,图表——条形图——图表值(频率)——继续,勾选显示频率表格,点击确定。 Statistics 户口所在职业年龄 地 Valid282282282 N Missing 000 户口所在地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Cumulative Percent Percent 中心城市20070.970.970.9 Valid 边远郊区8229.129.1100.0 Total282100.0100.0 职业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Cumulative Percent Percent 国家机关248.58.58.5 商业服务业5419.119.127.7 文教卫生18 6.4 6.434.0 公交建筑业15 5.3 5.339.4 Valid 经营性公司18 6.4 6.445.7学校15 5.3 5.351.1 一般农户3512.412.463.5 种粮棉专业 4 1.4 1.464.9 户

WORD 格式整理 种果菜专业 10 3.5 3.568.4 户 工商运专业 3412.112.180.5户 退役人员17 6.0 6.086.5 金融机构3512.412.498.9 现役军人3 1.1 1.1100.0 Total282100.0100.0 年龄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Cumulative Percent Percent 20 岁以下4 1.4 1.4 1.4 20~35 岁14651.851.853.2 Valid 35~50 岁9132.332.385.5 50 岁以上4114.514.5100.0 Total282100.0100.0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 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C2B3A4C5B6B7A8A9C10C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50B8C0.02D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 500 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 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 7%× 9% B. 105% × 107%× 109% C.(105%× 107%× 109%)- 1 D. 3 105%107%109%1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 ,则物价增 (减 )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4.76% C. –33.3%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D. 3.85% ? y 280 1.75x ,回归系数b=-1.75表示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 1.75 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 1.75 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 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 x =70 件,=5.6 件乙车间 :x =90件,=6.3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无法作比较 9.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0.884392.8 () x x R y y β-?= ==-∑∑ 4、某家具公司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 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 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7.1% 。 7、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得关系就是__统计实践____与___统计理论__得关系。 2.总体就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得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总体单位就是__总体_得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与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得产品质量情况,总体就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就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就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得,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得部分单位组成得集合体。 6.标志就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得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与_品质标志_两种。 7.性别就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得同质性就是指(A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得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得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就是( D )。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得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得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得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得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得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得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得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就是( 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得发展,沿着两个不同得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得含义包括( 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 D、统计学?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得方法,包括( ABCDE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CDE )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得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得表现形式有(BCE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doc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 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Z 0.005=2.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7、设总体X ~ ) ,(2 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 n s x μ -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14分) 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 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 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 的无偏估计值为 ( ) ①、32.5 ②、33 ③、39.6 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 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 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整理by__kiss-ahuang 第一部分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统计学—原理与Execel应用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与Excel应用》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1章 【实训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E 3.ABCE 4.ABCD 5.ABC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四、简答题 1.统计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统计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间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统计工作的阶段有哪几个?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工作的阶段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属于定性认识过程。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搜集统计数据的过程,属于定量认识过程。统计整理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属于定量认识过程。统计分析根据资料整理的结果,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又上升到定性认识过程。 由上可知,整个统计工作是由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再上升到定性认识的过程。其中,统计设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首要工作,它的质量决定整个后续统计工作的质量。统计调查是真正接触社会实际的第一步,所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将影响最终的统计结果。统计整理是以调查为基础,为统计分析服务的一个重要阶段。统计分析则是以整理的结果为依据,为未来的预测和决策服务。 3.举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答:当研究的是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总体为该市所有的工业企业;总体单位为该市的每一家工业企业;标志是指每一家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所属行业、工业产值、职工人数和利润等等;指标则是该市工业总产值、工人总人数、工资总额等;变异是每一家工业企业除了具有工业这一同质性之外的,在其它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差异;变量即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前面提到的职工人数、利润、工人总人数、工资总额这些都为变量;而变量值是变量的具体体现,如某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307人,利润为1200亿元,全市工人总人数为10.25万人等。 4.指标和标志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标志有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与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字表示)两种,而指标都可以用数字表示。 联系:(1)许多指标值都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说明总体的指标与说明单位的(数量)标志也会随之而变。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93765讲课讲稿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93765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5.6件乙车间: x=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A. 均值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E. 调和平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