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整合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3
引言:服务器虚拟化是目前企业IT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将一个物理服务器分成多个虚拟服务器,并在虚拟服务器上运行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硬件选择、虚拟化平台选择、网络配置、存储方案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
概述:在进行服务器虚拟化部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虚拟化平台的选型、网络配置的规划、存储方案的设计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规划,才能确保虚拟化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正文内容:一、硬件选择1.CPU选择:根据虚拟化环境中应用程序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CPU型号,并确保CPU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如Intel的VTx或者AMD的AMDV。
2.内存选择:根据虚拟机实例的数量和工作负载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内存容量,并确保服务器支持ECC内存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磁盘选择:根据虚拟机磁盘和存储需求来选择适合的磁盘类型,包括SSD和HDD,并考虑RD配置以提高数据的冗余性和读写性能。
4.网卡选择:选择支持虚拟化的高性能网卡,以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和低延迟的传输性能。
5.电源选择:选择高效能的电源以降低功耗和热量的产生,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二、虚拟化平台选择1.基于硬件的虚拟化平台:如VMware的ESXi、Microsoft的HyperV等,这些平台提供了硬件虚拟化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隔离不同的虚拟机实例,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
2.容器化平台:如Docker、Kubernetes等,这些平台采用轻量级的容器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服务器资源,并提供快速部署和可伸缩性。
3.开源平台:如OpenStack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全面的虚拟化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配置和管理多个虚拟机实例。
三、网络配置1.VLAN划分:根据虚拟机实例的不同需求,划分不同的VLAN,确保虚拟机之间的网络隔离和安全性。
XX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建设整合项目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来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成本。
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维护IT资源,还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建设整合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中小型企业面临的IT挑战主要包括IT资源利用率低、系统运维成本高以及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整合了硬件设备、虚拟化软件以及管理平台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构建1、硬件设备选择针对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我们建议选用性价比较高的服务器硬件设备,如惠普、戴尔等品牌的服务器,确保性能稳定、可靠。
同时,在硬件设备选择时,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业务扩张需求,确保服务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虚拟化软件选择针对中小型企业,我们建议选择VMware vSphere或者微软Hyper-V等成熟的虚拟化软件作为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基础。
这些虚拟化软件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稳定的性能,可以满足企业对虚拟化平台的各种需求。
3、管理平台选择在建设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过程中,管理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小型企业通常缺乏专业的IT运维人员,因此需要一个易用、功能完善的管理平台来监控和管理虚拟化平台。
我们建议选择VMware vCenter或微软System Center等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对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4、整合方案设计在硬件设备、虚拟化软件和管理平台的选择确定后,接下来需要进行整合方案的设计。
在设计整合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硬件设备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设计相应的虚拟化方案,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目录1.项目概述 (2)2.实施计划 (2)2.1.业务迁移 (3)2.1.1.迁移评估 (3)2.1.2.P2V迁移 (3)2.2.部署规划准备 (4)2.2.1.网络规划 (4)2.2.2.存储规划 (4)2.3.开始部署 (5)2.3.1.第一步:裸机安装虚拟化软件 (5)2.3.2.第二步:管理平台连接和配置 (6)2.3.3.第三步:创建资源池和虚拟机,搭建业务环境 (6)3.武汉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施工计划表 (7)4.培训方案 (8)4.1.培训特色 (8)4.2.培训对象 (8)4.3.培训内容 (9)4.3.1.技术理论内容 (9)4.3.2.实际操作演示 (10)4.3.3.现场操作指导 (10)4.4.培训方式 (10)4.5.课程介绍 (11)4.5.1.初级培训: (11)4.5.2.中级培训: (11)4.5.3.高级培训: (12)4.5.4.操作辅导与答疑 (12)4.6.培训安排 (13)4.6.1.系统培训 (13)4.6.2.操作培训 (13)4.7.培训承诺 (14)1.项目概述武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期会采购一批服务器设备,为了最大化利用这些服务器资源来部署更多的业务应用系统,同时要保证这些业务应用系统能够安全的、稳定的和可靠的运行,武汉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技术科经过多方考证和市场调研,计划采用业内技术领先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通过对这批新购的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改造和核心业务虚拟化迁移部署,从而搭建满足未来武汉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需求的虚拟化服务云平台,从而有效解决数据中心设备资源利用率、缓解新业务不断增长的服务器资源需求,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和可靠性,解决管理维护困难等问题,由于市场上虚拟化产品品牌较多,为了保证后期服务器虚拟化部署后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武汉市住房公积金信息技术科经过多方面考虑,计划对武汉xx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Vserver进行测试,并期望能够解决现阶段面临的资源利用率低,业务部署周期长,管理维护困难,信息安全风险高,核心业务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测试用期为三个月,在测试结果达到预期要求后,将转为销售项目,直接走采购流程。
服务器虚拟化实施方案服务器虚拟化是一种将一个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减少硬件成本和管理工作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服务器虚拟化实施方案的基本步骤和主要考虑因素。
1.方案准备在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前,首先需要评估当前的服务器使用情况和性能需求。
确定需求后,选择一种适合的虚拟化平台,例如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或Citrix XenServer。
2.硬件准备根据虚拟化平台的要求,确保服务器硬件满足最低配置要求。
一般来说,服务器需要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内存和存储容量,以便支持虚拟机的运行。
3.操作系统安装在每台物理服务器上安装选择的虚拟化平台操作系统。
这可以是一个基于Linux或Windows的操作系统。
4.虚拟机创建使用虚拟化平台的管理工具,在服务器上创建虚拟机。
在创建过程中,需要设置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类型、内存和存储容量,以及网络和其他配置。
5.虚拟机迁移如果已经运行了一些物理服务器,可以将其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迁移到虚拟机中。
这需要在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之间进行克隆或转换。
6.网络配置虚拟化平台提供了网络虚拟化功能,可以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使每个虚拟机都能够访问网络资源。
在配置网络时,需要设置虚拟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参数。
7.存储配置可以配置共享存储,将存储资源划分为多个存储卷,以便多个虚拟机共享。
物理服务器上的数据也可以迁移到共享存储中,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备份。
8.性能优化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程序,可以进行性能优化。
例如,可以为某些虚拟机分配更多的计算资源,或者将它们放置在单独的物理服务器上。
9.备份和恢复虚拟化平台提供了备份和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备份和恢复虚拟机。
可以定期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独立的存储设备上,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10.性能监控实施虚拟化后,需要进行性能监控,以确保虚拟机的稳定运行。
可以使用虚拟化平台提供的监控工具,监控虚拟机的CPU、内存和存储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服务器虚拟化设计方案一、引言服务器虚拟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和组织中架设IT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且必要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而可行的服务器虚拟化设计方案,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业务运行效率。
二、概述服务器虚拟化是一种将物理服务器切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技术,每个虚拟服务器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企业可以大大减少硬件投资和维护成本,并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
三、设计方案在设计服务器虚拟化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虚拟化软件选择选择一款成熟、功能全面且可靠的虚拟化软件是关键。
常见的虚拟化软件包括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和Citrix XenServer等。
本方案以VMware vSphere为例进行说明。
2. 硬件规划与配置在进行服务器虚拟化之前,需要对硬件进行充分规划和调整。
包括评估服务器性能、容量规划、网络和存储设备的选择等。
确保硬件能够满足虚拟化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3. 虚拟机资源分配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虚拟机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是关键。
包括虚拟CPU、内存、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采用动态资源分配技术,可以更好地应对业务峰值和波动。
4. 高可用与容灾方案为了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需要设计高可用和容灾方案。
通过使用虚拟机迁移、存储复制和自动故障转移等技术,实现虚拟机的容错和快速恢复。
还可以考虑使用灾备数据中心以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
5. 管理平台与自动化运维选择适合的管理平台可以简化虚拟机的管理和运维工作。
例如,VMware提供了vCenter Server来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
此外,可以利用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减少人工干预。
6. 安全性与隔离性在虚拟化环境中,安全性和隔离性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设置适当的网络隔离、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防止虚拟机间的相互干扰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7. 性能优化与监控持续监控和优化虚拟化环境的性能对于提供稳定和高效的业务运行至关重要。
服务器虚拟化实施解决方案1. 虚拟化平台选择: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虚拟化平台,如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或Citrix XenServer。
这些平台提供了强大的虚拟化功能,可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企业。
2. 硬件平台选择:选择适合虚拟化平台的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
服务器应具备充足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虚拟化技术的硬件虚拟化扩展(如Intel VT或AMD-V),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存储方案设计:设计合适的存储方案是实施服务器虚拟化的关键。
可以选择引入网络存储技术,如SAN(Storage Area Network)或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以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易于扩展的存储服务。
4.网络设计与管理:需要对网络进行规划和配置,确保虚拟机之间和虚拟机与物理网络之间的通信无障碍。
可以使用虚拟交换机、物理交换机和虚拟局域网(VLAN)等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隔离和流量控制。
5. 虚拟机管理与部署:建议使用虚拟机管理工具(如VMware vCenter或Microsoft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来集中管理和部署虚拟机。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快速创建、复制、迁移和备份虚拟机,提高管理效率和灵活性。
6.安全性与备份策略:在虚拟化环境中,安全性和备份策略同样重要。
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访问控制、虚拟机隔离、虚拟交换机防火墙等,以保护虚拟机和数据的安全。
同时,需要定期备份虚拟机和关键数据,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
7. 性能监测与优化:在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后,需要定期监测服务器和虚拟机的性能,以及网络和存储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时进行优化。
可以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如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或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来实时监测和分析性能数据,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服务器虚拟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的作用愈加重要。
然而,传统的物理服务器在资源利用效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逐渐成为企业选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种服务器虚拟化建设方案,旨在提高企业服务器的效率和管理便利性。
二、架构设计服务器虚拟化建设方案的核心是虚拟化软件的选择和架构设计。
在选择虚拟化软件时,我们需要根据企业需求、管理复杂度以及支持的硬件平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虚拟化软件有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和Citrix XenServer等。
根据我们企业的需求,我们选择了VMware vSphere作为虚拟化平台。
在架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经典的主机-客户端架构。
主机端即物理服务器,客户端则是各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主机端与客户端之间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通信,实现虚拟机之间的互联。
此外,我们引入了存储虚拟化技术,将存储资源进行抽象化,从而提高存储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三、部署策略在服务器虚拟化建设方案中,我们需要对物理服务器进行虚拟化部署。
首先,我们要评估现有的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情况和负载特点,然后将其转化为虚拟机的资源需求。
根据资源需求和负载特点,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虚拟机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负载均衡。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虚拟机迁移技术,将虚拟机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实现动态的资源调度和故障恢复。
四、性能优化服务器虚拟化建设方案不仅要考虑资源利用,还需要关注性能优化。
在虚拟化环境下,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物理服务器之间的性能开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硬件优化:选择适合虚拟化的硬件平台,如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的CPU和网络接口卡等,以提高虚拟机的性能。
此外,使用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也可以提高整体性能。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⒈引言⑴背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企业对于服务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物理服务器架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低效利用率、高能耗、硬件维护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
⑵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包括其原理、实施步骤、优势、风险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
⒉虚拟化技术概述⑴服务器虚拟化的定义服务器虚拟化是一种将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机的技术,使得每个虚拟机在逻辑上独立运行,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⑵虚拟化的原理虚拟化技术通过在物理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化软件(如Hypervisor),实现服务器资源的抽象和隔离,将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机,使得多个虚拟机可以共享服务器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⑶虚拟化的分类- 完全虚拟化:虚拟机与物理机完全隔离,虚拟机无需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改。
- 半虚拟化:虚拟机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改,以实现更高的性能。
- 容器虚拟化:基于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化,不需要额外的虚拟化软件。
⒊服务器虚拟化方案的实施步骤⑴环境评估- 分析现有的服务器资源利用情况。
- 评估服务器虚拟化对现有应用程序的影响。
- 确定虚拟化技术的选择。
⑵虚拟机规划- 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规划虚拟机的数量和配置。
- 考虑虚拟机的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机制。
⑶资源调整- 对现有的物理服务器进行资源调整,确保足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 配置虚拟机的资源配额,确保满足应用程序的需求。
⑷虚拟机部署- 根据虚拟机规划,创建虚拟机实例。
- 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⑸管理与监控- 配置虚拟机的网络和存储。
- 设置虚拟机的访问权限和安全策略。
- 监控虚拟机的性能和健康状态。
⒋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优势⑴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服务器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从而减少硬件采购和维护成本。
⑵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虚拟化技术使得虚拟机可以随时添加、删除和迁移,实现了服务器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整。
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方案(一)引言: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物理服务器资源,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服务器虚拟化的部署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实施虚拟化技术,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
正文:1. 服务器选择与规划- 考虑应用负载和性能需求,选择适合虚拟化的服务器硬件。
- 确定服务器数量,根据需求进行规划,包括CPU、内存、存储等方面。
- 针对冗余和可用性要求,选择适合的服务器架构,如单机虚拟化、集群虚拟化等。
2. 虚拟化平台选择- 评估不同虚拟化平台的功能和性能,选择最适合的虚拟化平台。
- 比较不同虚拟化技术的优缺点,如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等。
- 考虑管理和监控功能,选择提供丰富功能集和易用性的虚拟化平台。
3. 存储和网络配置- 针对虚拟化环境对存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如SAN、NAS等。
- 优化存储性能和可靠性,采用RAID等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 配置网络,确保虚拟机之间和虚拟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稳定和安全。
4. 虚拟机部署和管理- 设计虚拟机模板,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等。
- 确定虚拟机的资源分配策略,包括CPU、内存、存储等资源。
- 设定虚拟机的自动化管理策略,如自动启动和迁移等。
5. 安全和故障恢复- 配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保护虚拟环境的安全和数据的机密性。
- 定期备份虚拟机和管理配置信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配置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提供故障自动转移和容错能力。
总结:通过选择适合的硬件和虚拟化平台,合理配置存储和网络,部署和管理虚拟机,以及保障安全和故障恢复,企业可以有效实施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这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简化管理并提高业务连续性。
服务器虚拟化的实施方案(草案)目录1项目背景 (4)2需求分析 (5)2.1系统分析 (5)2.2整合IT基础服务器 (5)2.3整合重要应用服务器 (5)3VMware实施计划 (6)3.1实施计划 (6)3.2实施系统拓扑图 (7)4实施规划 (8)4.1集群规划 (8)4.2硬件规划 (9)4.3网络规划 (9)4.4相关软件说明 (10)5安装ESXi server (10)5.1相关设置规划表 (10)5.2安装前准备工作 (11)5.3ESXi安装 (12)6安装VC (22)6.1前提条件 (22)6.2安装DB2 (22)6.3配置ODBC (32)6.4安装VC (35)6.5安装VClient (43)7创建数据中心 (46)7.1创建数据中心 (46)7.2配置主机 (46)7.2.1添加主机 (46)7.2.2配置时间和NTP服务 (49)7.3配置license (51)7.3.1配置ESX License (51)7.3.2检查Vmware License (51)7.3.3配置vCenter Server License (53)7.4网络设置 (54)7.4.1VMware 网络介绍 (54)7.4.2管理网络设置 (55)7.4.3虚拟机网络设置 (58)7.4.4VMotion Kernel网络设置 (59)7.5存储设置 (62)7.5.1存储和交换机设置 (62)7.5.2添加存储配置 (62)7.5.3存储扩容配置 (66)7.6创建主机群集 (67)7.6.1配置主机通信 (67)7.6.2配置网络环境 (67)7.6.3配置集群 (68)7.6.4测试 (71)7.7创建只读用户appmon (72)8虚拟机部署 (74)8.1新建虚拟机 (74)8.1.1创建虚拟机 (74)8.1.2安装操作系统 (81)8.1.3设置虚拟机自动启动 (84)8.2模板部署虚拟机 (86)8.2.1创建模板 (86)8.2.2模板部署虚拟机 (89)8.2.3自定义规则 (91)8.3克隆部署虚拟机 (98)9converter 4.3软件使用 (98)9.1VMware converter standalone软件安装 (99)9.2P2V 物理服务器至虚拟化架构 (104)9.2.1热P2V Windows 2003物理服务器 (105)9.2.2热P2V LINUX物理服务器 (115)9.2.3冷P2V Windows 2003物理服务器 (124)9.2.4冷P2V Linux物理服务器 (137)项目背景公司服务器众多,服务器利用率低,会造成资源浪费:1)通常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应用服务器一般采用负载均衡或冷备方式,导致服务器数量众多。
服务器资源虚拟化整合实施方案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现状分析 (2)2. 虚拟化解决方案 (4)2.1.方案分析 (4)2.2.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4)2.3.方案拓扑 (6)2.4.方案构成说明 (8)2.5.VM W ARE V S PHERE配置 (11)2.6.VM W ARE V C ENTER配置 (14)3. 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备份系统 (19)3.1.数据库服务器 (19)3.2.存储系统 (19)3.3.数据备份系统 (19)4. 虚拟化整合后的系统拓扑结构 (20)1.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中心担负着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对信息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中心作为办公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
目前信息化网络以中心大楼为中心,覆盖多个办公区,运行着多个生产和应用系统,并且将来会不断地有新的更多的应用系统加入,服务器资源庞大。
所以中心需要更为快速地提供所需运行的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的能力。
但如果购买新的服务器,又会增加采购成本和运作成本,还会带来更多供电和冷却的开支,而且,服务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通常,中心的服务器工作负载只利用了5%,这导致了大量的硬件、空间以及电力的浪费。
同时由于应用程序兼容性的问题,只能通过在不同服务器中分别运行的方式,将应用程序隔离起来。
这又会导致服务器数量的增长。
购置新的服务器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并且耗费大量人力,往往需要数日甚至数月的考虑以及操作,这使得信息中心更加难以应对业务快速成长和不断变动的需求。
例如,对于新业务系统平台的供应和拆除需求,往往就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和时间。
正是由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和潜在发展需求,我们建议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信息中心的各种资源,其主要目的是为信息中心建设一个能够承载多个应用系统的运行平台,实现可管理、可伸缩、可扩展、高可用的的特性,信息中心可以集中运行和维护这个运行平台,而且可以将日常的管理重点只放在平台运行的管理上,而不必关心平台上运行的是哪些具体应用。
这样使信息中心真正成为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中心,而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各种应用系统纷繁复杂的各种设备的一个存放地,真正提高和增强信息中心作为“应用系统的运营商”的地位。
将来在集中的运行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将信息中心再建设成为数据容灾中心。
到那时信息中心真正成为两个中心:运营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
从中心管理员的角度来看,推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基础架构设施的迅猛增长,而硬件部署模式又进一步加剧了基础架构的复杂程度。
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就变得更加难以管理、更新和维护。
服务器价格急剧下降,服务器散乱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种环境下,虚拟化技术就体现了整合优势。
应用在IT 的不同层面,从逻辑层将物理层抽象出来意味着逻辑组件会得到更一致的管理。
从安全监督来看,虚拟化技术提升了X86服务器的可靠性、可用性,从基础架构层面获得了原先单机系统无法想象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业务连续性的级别,降低了故障率、减少了系统宕机的时间。
从服务器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让每台设备都能托管多种操作系统,最大化了利用率,降低了服务器数量。
从存储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可网络化、整合磁盘设备,并让多个服务器共享磁盘设备,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将应用计算从用户设备中分离出来,并在数据中心对应用及相关数据进行整合,通过集中化技术改善了管理和系统安全性。
出于经济效益和管理安全性考虑,针对基础架构的虚拟化整合已势在必行。
1.2.现状分析数据中心目前以IBM服务器为主,运行着门户网站、网络管理、域名解析、OA办公、以及安全运维等等业务系统。
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据统计,目前服务器的负载都非常小,远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并且负载状态不均衡。
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相对较高,但也没有充分发挥硬件平台的资源效率。
另外还有一些运行边缘业务的服务器,由于设备老旧以及所在位置等原因,本次尚未统计在内。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拟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服务器资源,同时为今后可能陆续进入的其它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系统打造一个可伸缩、可扩展、高可用的运行平台。
2.虚拟化解决方案2.1.方案分析信息中心目前拥有8台服务器(指内网安全域内的服务器)运行着不同的业务系统,针对领导以及专家提出的规划和期望,建议充分利用信息中心已有的较高档次的服务器作为虚拟平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上都安装配置VMware 虚拟架构套件vSphere企业版软件,用于在单个物理服务器实体上,利用服务器强大的处理能力,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
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就可以安装配置Windows & Linux操作系统,进而再安装应用软件,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器资源,在服务器层面实现业务系统的整合。
通过对现有服务器的收集、分析,计划采用2-3台服务器作为虚拟化的硬件平台,在2-3台虚拟化服务器基础上,可以整合成动态的虚拟化资源池,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了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实现服务器虚拟架构的完美整合。
从业务层面考虑,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虚拟化整合,通过罗列、梳理,确定了需要整合的业务系统,包括用于办公的内网区域的应用系统(内网门户,OA,查询系统)这些业务系统现在都可以纳入虚拟化平台的范围之中。
2.2.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虚拟化项目成功实施之后,服务器数量、网络设备、机架、其它外设以及IT支撑设备会大量减少,机房环境会变得更加易于管理并井井有条。
vCenter 是一个强大的集中虚拟化管控工具,通过vCenter可以管理到虚拟化涉及的方方面面,纵观整个虚拟化架构也是基本功能。
下图演示了通过vCenter查看虚拟化架构拓扑的实景图。
图表vCenter演示从管理角度观察,虚拟平台环境一目了然,运行状态、功能信息等随时掌握。
下面是通过管控中心vCenter进行管理的界面演示:图表vCenter演示图中左边是硬件设备以及虚拟设备资产,右边是状态信息以及各种配置信息等,所有可管理的内容都容纳在vCenter之中。
vCenter是为了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机、实现自动化以及简化资源调配,对所有物理服务器及其上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的工具。
可以看到,虚拟化集群之内的配置参数、运行状态、逻辑关系等等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
同时还可以针对集群定义所需要的高级功能,如HA、vMotion、DRS等。
如果集群之中出现硬件故障,可以通过虚拟化快速恢复,保证较高级别的业务连续性水平。
对于性能的监控、管理,vCenter也极为便利,可以根据需求定义需要监控的资产设备,快速定位性能瓶颈或发现问题根源。
如下图所示:图表vCenter演示集中化的管控中心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IT管理职能,大大减少了琐碎的管理事务,提高管理人员的生产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还可以进行“节能减排”带来的效益分析,从绿色环保角度体会虚拟化带来的益处。
经过不断的利旧扩容,或者采购高配置服务器,逐渐扩大虚拟化的范围和规模,最后形成“云计算”架构的IT基础框架,达到提升IT管理水平的目的。
2.3.方案拓扑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不会对现有的网络架构做本质上的颠覆,原先的架构仍然是延续的,只是在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方面,大大减少了需要维护和管理的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机架、网线、UPS、空调等等。
原先设备可以根据制度进行折旧报废、或者利旧更新,使得IT管理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
下图是虚拟化整合之后的IT架构:网络拓扑图可以看出来,并没有对原有的网络结构做什么改变。
对于虚拟化服务器,搭建了虚拟化集群,并进行统一管理。
原有的服务器设备仍可以正常运行,并且与虚拟化服务器融合在一起,从网络层面构建VLAN、数据共享、业务隔离等,都可以延续原来的网络管理模式。
随着虚拟化的不断应用,可以不断动态地增加虚拟化集群的规模,搭建更健康的IT体系架构。
客户端方面,延续了原先的访问模式,对于虚拟服务器的数据交互等操作,等同于原先传统物理服务器的的访问模式,不会对业务系统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2.4.方案构成说明该部分主要介绍涉及到的硬件、软件与专业服务的情况:硬件部分:利旧或新购的用于服务器整合的高性能服务器。
计划整合的内网区应用服务器包括:门户网站VOD服务器OA服务器查询服务器认证系统将以上应用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使得原先需要物理服务器的应用系统,能够运行在几台服务器上,并且完全不影响应用的性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有效减少服务器数量,提高资源使用率,节省空间和电力、空调的能耗。
下面对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硬件资源进行估算。
●CPU估算:◆1台门户网站服务器,配置4个虚拟CPU◆1台VOD服务器,配置2个虚拟CPU◆1台OA服务器,配置4个虚拟CPU◆1台认证系统服务器,配置4个虚拟CPU◆核算共需要14个虚拟CPU⏹按每颗四核物理CPU相当于9个虚拟CPU计算,总计需要四核物理CPU数量为2颗●内存估算◆1台门户网站服务器,占用内存4G◆1台VOD服务器,占用内存2G◆1台OA服务器,占用内存4G◆1台认证系统服务器,占用内存4G⏹共需要内存22GB●硬盘估算:⏹虚拟化平台需要采用外部的统一SAN存储环境⏹按照每台服务器配置200GB空间计算,8台虚拟机共1600GB可用空间⏹初步估算8TB空间可以满足需求⏹服务器连接外部存储需要配置相应的HBA卡,每台服务器需要安装1块单口8Gbps HBA卡●网络估算:业务网需要2块网卡,虚拟化管理网需要1块网卡,虚拟化集群需要1块网卡,为每台虚拟化服务器配置4个1000Mbps 网卡。
根据以上估算分析,正常运行这8个虚拟机共需要2颗四核CPU,22G内存。
采用2台服务器来运行这些虚拟机,每台服务器的配置为2颗四核CPU,16G内存。
为了保证在任何1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仍能运行所有虚拟机,再增加1台同样配置的服务器,即整个虚拟化平台由3台配置2颗四核CPU,16G内存的服务器组成虚拟化集群。
另外再单独采用1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作为虚拟系统的管理机,安装虚拟中心软件作为管理和控制台。
建议在现有服务器中挑选出3台IBM x3550进行扩容,根据前期规划的要求,使这3台server每台达到虚拟化1~2台虚拟机的配置要求,然后安装虚拟化软件,以这3台server为基础搭建虚拟化架构。
选择这3台IBM x3550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尽量降低购买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并且IBM x3550的扩展性还是比较强的,经过有计划的扩容之后,基本上可以达到虚拟化整合的初期效果。
建议新购或者扩容之后,这3台IBM x3550服务器的配置如下:双路4核至强CPU,至少16GB内存,2块以上千兆网卡,1块HBA卡,本地硬盘容量3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