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新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8 KB
- 文档页数:4
23.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
学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查找与刺猬有关的资料。
(学生)教学环节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1.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
3.带刺的朋友是谁呢?4.请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齐读课题。
2.交流自己了解的刺猬特点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刺”“枣”“聪”的读音。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体感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什么事?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一件事。
2.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事件,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写了刺猬的一件什么事?3.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二、分段读议,体验感悟1.教师课件展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运用与好处。
2.引导学生读第2~11自然段,体会刺猬偷枣的过程及它的高明。
3.有感情地朗读第2~11自然段。
4.引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的作用。
三、讲述故事,训练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五、总结拓展1.课文描写刺猬偷枣,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刺猬身上的刺能用来背枣,还能用来干什么?板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13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 2.能做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1、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猜对谜语,就认识它啦!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带刺的朋友》,看看这个小家伙都干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带刺的朋友,轻声齐读课题。 二、认识字词,理清脉络 1、读词语(加拼音) 2、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喜爱。请大家默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 出示:本文主要写的是 (谁)在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的故事。 3、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男女生读,想象齐读。运用比喻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这么诱人的枣子,论谁看了都要垂涎欲滴,别说是小刺猬了。 4、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想一想小刺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偷枣的。 出示答案,认识“斑斑驳驳”。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读一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想一想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出示: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对这个黑乎乎的称之为“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是怎样爬的?说明了什么?(诡秘地爬;说明非常小心谨慎) 2、出示: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那个东西爬上树干嘛呢?(兴许是用力摇晃枣树) “兴许”什么意思?(也许)是作者的猜测,天黑,看不清。 3、出示:我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这会又称那个东西为“小家伙”,小家伙是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4、出示: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他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找出刺猬动作的词语。板书:爬、归拢、打滚、扎、驮、跑;读准多音字:扎 说说你的体会。 5、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板书)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文中指什么?(刺猬偷枣高明,所以作者暗暗佩服。) 总结: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小动物偷枣的水平,真是高明极了!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现在根据作者提供的动作,我们也能把刺猬偷枣的大致过程讲个八九不离十,作者是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想象读:“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还发现后面…… 6、“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表示了什么? 7、看图,试着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8、概括课文:这只小刺猬先 ,接着 ,再 ,最后 ,它偷枣的本领可真 。 四、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写两件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它们称为——(齐读课题)他是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他也是一个有情人,与动物交上了朋友。他从秋天到冬天,到春天,与这群刺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选入课文时只节选了其中的两段,喜欢这篇课文的同学可以去找找原文读读,相信你也会喜欢这群刺猬,喜欢有看家本事的小动物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蝴蝶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感受蝴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4.了解蝴蝶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了解蝴蝶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蝴蝶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可以找几个漂亮的蝴蝶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它们的特点。
2.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录音或视频,介绍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Step 2:新课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教材上的插图,并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读出课文标题:“带刺的朋友”。
3.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猜测“带刺的朋友”可能是指什么。
Step 3:阅读理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2.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4:个性拓展(15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蝴蝶,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蝴蝶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写下自己想到的关于蝴蝶的诗句或故事。
Step 5: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答课堂练习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
2.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蝴蝶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录音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问题引导,培养了学生对蝴蝶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教师可以适当调整,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此外,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蝴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提高教学效果。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能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能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4、能体会刺猬的高明和作者对刺猬的喜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2、简要复述课文,注意连贯通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对比两种表达方式,体会课文语句美感,指导朗读。
师:金秋十月,我家屋后的枣树成熟了,枣树上——(媒体出示: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师引生读师:瞧(出示满树红枣的图片),美么?(生:美。
)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第一小节,生读)师:写得美不美?(生:美)哪里美呢?预设:玛瑙(师:把红枣比作了玛瑙,真美)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师:是啊,红枣像舞者一样在空中摆动,多美啊)师:那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2、出示课题师:枣不仅美,还很香呢!你看,它就被吸引来了。
它是?(板书课题:带刺的朋友)3、齐读课题师:诶,怎样的朋友?(生:带刺的)带刺的?(生:朋友)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师:诶,刺猬怎么成朋友了呢?它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我这么喜欢!打开书本读一读,看看小刺猬都做了什么事?2、交流,板书:偷枣儿打败大黑狗三、学习“偷枣儿”,感受钦佩之情(一)自由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1、师:小刺猬偷枣可机灵、可有趣了,赶快读读课文2-7小节,看看它是如何偷枣儿的,把句子画下来。
2、交流(1)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树丫……师:这小刺猬偷枣可小心了,你看出来了没?(出示:诡秘)读一读师:做小偷嘛~!肯定是怕被人发现。
23 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情境、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试背5—7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文中刺猬的两件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从刺猬偷枣、击退大黑狗自卫这两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今天老师带了许多哦的朋友来听咱们班上课,向后转,向老师们问个好,转回来,请坐。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预习了的同学一定知道它,“刺猬”是啊,就是它,让我们请出它来吧!它有什么特点:有刺、很小,是啊,它是哺乳动物,不喜白天活动,喜欢夜晚活动,长得也非常可爱,人们都非常喜欢它,甚至有人称之为“带刺的朋友”(板书),这个人就是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翻开课本23课(出示自读要求),准备好,开始吧!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谁来挑战,指明读。
3、看来同学们都很好的掌握生字词,回到刚刚的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刺猬偷枣的事”(板书刺猬偷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就要简洁精炼。
4、这枣究竟长哪样?致使刺猬想去偷,老师也好奇,于是去拍了那颗枣树的照片,看,怎样形容这枣?作者笔下是如何写的?5、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老师把它改成这样(读)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比喻形象生动,是啊这样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
6、刚在你们的朗读中,我都觉得馋了,更何况刺猬。
23 带刺的朋友本文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
文章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颗热爱小动物的心,天生和动物有亲密感。
学习这篇课文,他们会有浓厚的兴趣,会跟随作者一起去“抓”那个偷红枣的小偷,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
本课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运用“读、议、思”等多种学习方式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刺猬偷枣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
2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找出刺猬偷枣的部分。
重点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难点朗读课文,找出刺猬偷枣的部分。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1.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的多。
师:枣儿长得可真好!你们想不想摘一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有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2.教师板书:带刺的朋友。
3.出示刺猬图和词语“刺猬”。
师:它是谁呀?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4.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1.打开书,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
2. 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重点: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难点: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做《带刺的朋友》。
2.齐读课题。
3.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这位带刺的朋友是谁吗?(小刺猬)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这位带刺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94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第一组生字:眼馋缓慢猜测逐个(1)指名读,正音。
(2)小组开火车读。
像刚才这样一个一个地读,就是哪个词语的意思?(逐个)(3)齐读。
3.出示第二组生字:兴许散落满背扎枣子(1)自由读,发现共同点(都有多音字)(2)指名领读,学生跟读。
(3)学习多音字“扎”你知道“扎”还有另外的读音吗?怎么区分呢?出示字典:我们把字典老师请出来。
(当表示捆、绑这个意思时,读zā,当表示刺这个意思时,读zhā)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
请教了字典老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句1: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句2:小熊每天都扎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4)齐读句子。
4.出示第三组词语:带刺枣树(1)齐读词语。
(2)“刺”和“枣”是今天要写的字,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共同部件“朿”)为什么都有“朿”呢?(3)微课识字微课内容:瞧,这是一棵树(图片树、篆书“木”字),树上长出了刺(图片刺、篆书“朿”字)。
后来人们觉得不够锋利,又给它加了一把刀(篆书“刺”字)。
这个带刺的树还会结出红红的枣子呢!(篆书“枣”)最初的枣字就是由两个刺组成的(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简洁明了,并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适合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本文通过以刺猬为例,告诉孩子们不要轻视生命,不要因外表而轻易地否定一个人或一件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和不可轻视;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珍惜友谊的情感,让学生懂得欣赏不同的人和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等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性教学法、情景导入法、讲述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评价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导入本文的主题,让学生感受一下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阅读首次阅读:根据本文的题目,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并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
二次阅读:教师逐段讲解文章的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内涵。
三次阅读:让学生闭目想象内容,并表演。
3.口头表达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向全班汇报。
4.语文作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一篇关于珍惜生命和保护动物的文章。
5.课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六、板书设计带刺的朋友1.不要轻视生命2.刺猬的生活习性3.珍惜友谊七、小结本文通过生动的实例,告诉孩子们珍惜生命、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素养。
中心思想是: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珍惜友谊。
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 通过抓词体会、多种方式的朗读、复述故事,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2.通过创设语言运用情境,自主默读以及多种方式的语言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积累喜欢的语句。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语言运用情境,以及多种方式的语言训练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动词串,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回顾内容,初识生动1.齐读课题,回忆: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课文写了一件关于它的什么事?(课文写了一只聪明的小刺猬偷枣的事。
)2.抓枣子诱人,初识生动师:怎样诱人的枣子吸引了小刺猬的注意力了呢?赶快打开书找出相关的语句读出来。
(1)指名读,学生自由谈理解(2)句式对比,体会课文语言描写的生动之处。
(第一个句子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枣子数量多,样子好看,味道美,而第二个句子写的比较简单,像第一个句子这样的表达我们就可以叫生动形象。
)(3)板画枣树,再识生动师:孩子们读了课文中的语言,我们的眼前就能再现枣树的画面,老师就能画出枣树的样子,像这样能再现画面的句子我们就说它非常生动形象。
(4)有感情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学生整体感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描写枣子诱人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和比喻句、句式对比、板画再现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对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叫生动形象有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体会刺猬偷枣的生动语言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播放视频:2.明确问题怎样把小刺猬偷枣的事件讲得生动形象,在比赛中夺冠。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丰营小学的高悦铭,下周我们学校要举行“我喜爱的小动物”讲故事比赛,我选择了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可是怎样才能讲得生动形象,在比赛中夺冠呢?你们能帮助我吗?3.生自由发言预设:得先找出小刺猬偷枣的句子,把偷枣的过程讲清楚,得多练几遍,讲得还要有语气……【设计意图:创设为铭铭参加“故事大王”比赛出谋划策的语言情境,引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产生阅读期待,引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3 带刺的朋友【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文共12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秋天,事树上挂满了红枣。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自然段)详细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十ー、十二自然段)写了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
本文语言很生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诡秘”“匆匆”“爬来爬去”“打了一个滚儿”“扎”等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画面感;二是“朦胧”“斑斑驳驳”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三是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到“小东西”,喜爱之情逐步加深,体现了对这位“朋友”的特殊情感;四是“哗晔”“噼里啪啦”“噗”等拟声词的运用,让课文有声有色。
【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认读“红枣、眼馋”等11个词语及“枣、馋”等11个生字。
读准“扎、急火火”的字音;正确书写“刺、枣”两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诡秘”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简单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通过作者对刺猬称呼的不同,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
2.难点:通过作者对刺猬称呼的不同,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评价方案】1.通过完成自主学习单“我会读”并在课堂中的汇报,评价目标1。
(见评价单第一、二题)2.通过课堂交流思考,借助字典的注释,正确辨析“扎”的读音。
评价目标1 。
(见评价单第三题)3.通过同桌互查,检查书写情况,评价目标1 。
XX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
刺的朋友》新教案
XX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父
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课 题 15、带刺的朋友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语
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情境、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
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
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3、理解课文内
容,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文中刺猬的两件事,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 4、从刺猬偷枣、击退大黑狗自卫这两件事中朗读体会
刺猬的高明、本事大,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
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1、通
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2、
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感悟文字中流露的
“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带刺的朋友 钦佩、喜爱 板
书设计 偷枣 刺狗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创设
情景。 1、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
身体虽不大,钢针插满身,遇敌缩成团,老虎也无法。这位
朋友就是 第 1 页 共 4 页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2、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带
刺的朋友。板书课题:带刺的朋友,轻声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刺猬的两件事,请大家
默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 出示:带刺的朋友是,
它能利用和。 2、再读课文,找出对应的小节。 三、读读
议议,体验感悟: 学习2-9节“刺猬偷枣” 过渡:我们了
解了刺猬的两件事,接下来我们读读议议,体验感悟刺猥是
如何偷枣的?什么样的枣能值得刺猬去偷呢?我们一起来
看看这些红枣,哪些更诱人? 1、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
了一颗颗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
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
就让人眼馋。 1)1、2组3、4组读,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交流。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2)小结:第一句简明扼要,
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结合课文
的内容选用第二句更合适,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
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 过渡:
这么诱人的枣子,论谁看了都要垂涎欲滴,别说是小刺猬了。
刺猬偷了自家的枣,扎伤自家的狗,作者还亲切地称他朋友。
什么是朋友? 对呀,彼此之间有交情,情感的人被称为朋
友。那么,“小作者”对刺猬到底倾注着怎样的感情呢? 1、
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课文,读读课文,思考: 第 2 页 共 4
页
“我”对刺猬有怎样的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根
据学生回答,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谁来解释“高明” ?文中指什么? 刺猬偷枣高明,所以
作者暗暗佩服。句子中,找找“钦佩”近义词。 “真有
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
导朗读 3、小刺猬偷枣的本领高明在哪儿呢?接下来请大家
睁大眼睛,看看这只刺猬是如何偷枣的?现在请各小组圈出
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用曲线划出相关的语句。 它匆
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
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散落:sǎn 没有约束;松开。 sàn
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 选读音sàn;那就意味
着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东一个,很凌
乱,很分散。 高明在哪儿?,想象读:“扑噜”一下,打
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
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一
个滚,还发后面……等把枣子滚完了,也转晕了,看看,到
底还漏了那个“高明”的地方? “归”:聚拢。为什么
要把枣子聚拢?交流,这刺猬真 ! 你猜怎么着?那堆
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
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
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第 3 页 共 4 页
作者做了大胆的猜测,“兴许”:也许、可能、或许、
大概。 小刺猬偷枣时的动作很有趣,作者采用拟人手法,
把小刺猬写得格外讨人喜欢。谁能把它的聪明劲儿读出来
吗?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我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
缓慢地往树上爬。我赶紧躲在了一边,注视他的行动。只见
刺猬诡秘地爬上了老杈,又爬相伸出的枝丫。只见它把树枝
用力摇晃,红枣“噼里啪啦”落了一地。我还没弄清楚是怎
么回事?它把枣逐个归并在一起,就地打个滚儿,飞快地溜
走了。 谁来用钦佩的语气来夸夸这只小刺猬呢? 今天我们
主要学习了刺猬偷枣的故事,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
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此时此刻刺猬一家又如何呢?我们
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背诵5--7节完成词句活动室
1、2题 教学反思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