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写作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5
浅析陌生化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陌生化”手法指以独特的方式和信息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超越日常已熟悉的知觉感知而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全新认识。
本文即从“陌生化”视角审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浅析“陌生化”手法在其语言表达、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运用,以期从中洞悉《老人与海》中所具有的艺术张力以及作品是如何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的。
标签:陌生化;《老人与海》;语言表达;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前言“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现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和经验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坏,产生于差异与独特。
对于眼前的事物,人们在感觉上会渐渐习以为常,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会出现机械的自动接受的倾向,因而必然导致对客体的熟视无睹。
如要打破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成了惯性的认知,就有赖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靠陌生化手段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的”(朱立元,2005:45)。
“陌生化”的一个突出效果即是对现实和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之以异于常态的方式出现于作品中,从而使读者有”惊奇”之快感,产生对周围熟知事物的新“发现”。
人们也正是在这种“惊奇”的“发现”之中使得身心得以超越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进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张冰,2000)。
[陌生化理论]陌生化陌生化篇(1):写作文怎么构思1、另类式构思。
如以“服务”为话题,学生可写由于父母对“我”的全方位服务,“我”完全变成“废物”式的“学习机器”,从而质疑子女教育问题。
这无疑是一篇既有现实意义又较为新颖的文章。
2、逆向式构思。
逆向式构思就是从某个论点的对立角度确立新的观点,阐发新的见解,如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杞人忧天——忧患意识不可无,防患于未然;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是要不断进取。
如我省辖市2022年中考是以“喝彩”为话题,学生可写为“我”喝彩,“我”为别人喝彩,或生活中不可缺少喝彩等等,这些都是正向思维。
有一考生立意为“拒绝喝彩”,理由是:我们不是为了捕得别人的喝彩而活着。
作者叙述自己从小到大为得到别人的赞赏现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而使自己心身疲惫,进而提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色彩,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象征式构思。
有些话题,如“桥”、“路”、“网”等,都既有实在含义,又有象征意义。
构思时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发掘话题的深层含义,就是象征式构思。
如“桥”,不仅指实物桥,又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商桥”、“信息之桥”等;“路”可指信息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网”指实物网,也指交际网、人生网、人情网、心网等。
4、比喻、拟人式构思。
比喻、拟人式构思,常常使作文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入题,既新颖又形象。
如以“母爱”为话题的“母爱如一条河”“母爱如佛”;以“书”为话题的“书的滋味”“书的色彩”“生活是一本书”都不失为一个独特的立意。
拟人式构思的“过程与结果的对话”“规则的遭遇”等也都是较为独特的构思。
5、“巧合”式构思。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
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可以营造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别有洞天”式作文。
如教师授完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后,指导学生模仿这篇小说独特的构思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尾写篇作文。
有位学生据此写了一篇习作《我和书》。
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探究江苏金陵中学(210005)王瑜[摘要]在文学活动中,陌生化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变形得以实现,变形体现在不同层面,如视角、构思、选材、立意、意象、情节、细节、语言等。
为推动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创新高中写作教学发展方式,可引入陌生化理论。
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通过新鲜的理论视野和有效的写作策略,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为高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深度写作教学;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07-0017-03[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规划重点课题(LZD-2021-101)。
经研究后,笔者认为,深度写作是伴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而生的一种新的写作和学习方式,是对过往写作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深化。
在内容上,它打破了传统写作单一维度的桎梏,与听、说、读等学习内容共同组成语文课程内容,具有了学习价值和课程价值。
在实施方式上,强调基于文体或知识序列的呈现方式,着眼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然生发,凸显写作的自由与个性。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单一维度的写作无法与整体的语文课程相结合,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
陌生化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学理论,具有认识论和创作论的双重价值,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且符合新课标、新教材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一、深度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深度写作是新课标提出的设想与要求。
深度写作教学能将各个写作知识要点自然地融合在单元学习任务之中,由情境生发写作动机。
深度写作教学布设的写作任务真实,且有明晰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
深度写作教学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评价、创造的综合能力。
2009年第2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4 No.2 第34卷(总第146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Apr., 2009 陌生化的手法,另类的意象——邓恩的玄学派艳情诗《上升的太阳》赏析周忠新1 王 梦2(1.燕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北京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本文运用俄罗斯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对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著名艳情诗《上升的太阳》进行了剖析,揭示了玄学派艳情诗的写作手法和用喻特点,解读了邓恩诗歌中另类的太阳、恋人和帝王等意象,并对艳情诗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陌生化;玄学派诗人;奇思妙喻;太阳意象作者简介:周忠新(1967-),男,河北泊头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9)02-0045-04 收稿日期:2008-9-16一“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理论是20世纪初由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使对象形式变得困难,就是要审美主体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受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1]12。
文学陌生化手法不仅可以用在语言技巧方面,还可以用在体裁、立意、布局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开创“玄学派”先河的约翰•邓恩的诗歌可以在陌生化理论的框架内得到阐释。
所谓“玄学派诗人”,指的是英国17世纪初出现的一批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
这些诗人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人,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但他们在世时并未被称为“玄学诗人”,也没有形成任何流派。
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
《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
嘿,大家知道吗?我呀,有一次特别有意思的体验。
那天我去逛商场,看到一家服装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时尚风暴来袭”。
我就好奇地走进去看看,哇哦,里面的衣服那叫一个花花绿绿啊!各种款式,各种颜色,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当时就想,这商家可真会用词儿,“时尚风暴来袭”,这听起来多带劲啊!然后我就开始打量那些衣服,心里琢磨着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时尚”呢?你说这语言多神奇啊,普普通通的卖衣服,用了“风暴来袭”这么个说法,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呢。
这不就像我们写作文议论的时候嘛,如果老是用那些平平常常的语言,那多没意思呀。
咱得整点不一样的,让别人一看就眼睛一亮,就像我在那服装店看到“时尚风暴来袭”那样。
比如说吧,我们形容一个人特别努力学习,咱别就说“他很努力”,咱可以说“他像个拼命三郎似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疯狂遨游”。
哈哈,这样说是不是感觉立马就不一样啦?
这就是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呀,通过一些新奇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呢。
就像我在商场的那次体验,一个简单的牌子就让我印象深刻。
以后我写作文也要多搞点这样的陌生化表达,让我的作文也能“风暴来袭”,哈哈!
所以呀,大家可得记住喽,在写作文的时候多尝试尝试语言的陌生化,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哎呀呀,真希望我以后的作文能因为这变得超有趣!。
2021《城南旧事》中小英子叙事的陌生化聚焦范文 《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独特视角,再现作者自小随父母旅居老北京城南的童年趣事,借以表达作者对童年逝去的无奈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哀叹。
小说叙述了《惠安馆》、《我们看海去》等五个故事,这部“北京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的小说,有着成功而出众的叙事艺术。
陌生化视角作为小说叙事不可回避的话题,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探讨。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受,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而《城南旧事》的小说叙事,正是以一种陌生化的儿童叙事视角,回顾并展现了小英子“看到她温暖的小世界后面,一个错综复杂的悲惨的大世界。
” 其作品时时晕染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同时也表达了生命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哀叹。
一、《城南旧事》陌生化视角的来源 《城南旧事》的叙述者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叙事采用第一人称的限制视角。
一个七岁孩童的视角单纯而明净,总可以忽略掉生活的沉重、压抑和不公,使小说洋溢着新鲜而陌生的新奇感受。
《城南旧事》的这种儿童视角首先就决定了文本所描写的有限视域是局限在主人公“小英子”的视野中的。
作者林海音先生写此书时已年过半百,其本身的人生历练与小说文本中“小英子”的纯真视角相互碰撞,以一种童稚和不成熟的表达,与读者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此给读者明快而延长的视觉上、心理上的新鲜感。
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艺术之所以需要陌生化,有两个目的:一是抵制审美疲劳并消解日常生活的‘机械性’,二是增加艺术感受的难度进而延长这种感受。
” 小说《城南旧事》中写“我”去找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玩时,描写了“我”在等秀贞时发生的趣事:“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这一情景极具生动逼真的画面感,令人读来捧腹大笑,同时,又使人觉出“小英子”的童稚与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