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人学核心思想与当代作者:马蒙来源:《消费导刊》2010年第01期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所谓人学,指的是专门研究人的科学,是着眼于研究作为主体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
“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概念。
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遗传基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有其极其丰富的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
但究其核心,我们会发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建构的一种价值且标和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辩证观的理论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在关于人的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以科学实践观为钥匙,解开了人的本质这个千古之谜。
阐明了造成人的现实处境的经济社会根源以及彻底改变这种处境的科学方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开辟了道路。
在不朽的共产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代替那存在若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之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趋势时,又明确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袁贵仁著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 (所引用马恩全集的第一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一、劳动与人的本质力量劳动还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形式。
劳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是人在其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肯定自身的过程。
劳动实现了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潜力,以客观的物化形式展现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人的创造性的社会本质,确证人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人是在劳动中而且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能动地表现自己的”②(马恩全3卷29页)。
离开劳动过程,人无以表现自己的主体性;离开劳动产品,人无法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离开劳动,人无法肯定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的特性实际上就是人的劳动的特性。
P85 1人的类本质和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把人作为类存在物,强阔人和动物的区别;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指“单个人”的本质,把个人(以及民族、阶级)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载体、承担者,把人与人相区别。
也就是说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可以进行人的个性、民族性、阶级性、国民性的现实思考,如无产阶级的“本质”和资产阶级的“本质”,以及个人的、民族的、阶级的“本质”等等。
在理论上,人的本质是劳动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都是科学! P96二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说明了需要在整个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起点是由“劳动”、,“需要”和“增殖”三个因素构成的,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全面说明人类活动和人类历史。
需要是理解人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逻辑起点之一。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1461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人有很多需要,但并不是凡存在于人身上的需要都是合理的。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梁娜浅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上对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诠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对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坚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精髓,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人;自由全面;发展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精神主导,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旨要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呼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人就是要在一个自由的社会基础上,即把人从自然的束缚和社会的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们在体力、智力、兴趣、特长等诸多方面的充分发展,尽可能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马克思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要求在社会关系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潜能和才能。
由此“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目的和要求,人的自由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人的意志与行动自由的基础上,人的自由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统一,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
2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在人类初始的发展阶段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们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人们形成了一种自由、自觉、有序的生活状态,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之上人们进行着基本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一种根本性的目标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种关系中来理解和确定,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把人当作主体。
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根据。
第三,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把人作为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三层基本涵义:第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科学的人学理论,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对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认识,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存在一个无可置疑的前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先研究人的存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来谈谈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人学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就其基本内涵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把劳动的概念引入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大贡献,肯定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通过系统的论证,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社会实践是人的本质特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成为一种”总体存在物”,因此社会实践构成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即”它把类当作自己的本质看待,或者说把自己本身当作类的存在物来对待”。
类特征是人有别于物,尤其是动物的根本特征,而这种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马克思又说:”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劳动为基础并从中分化出来的活动,生产劳动是决定性的因素,使一切人类活动获得了人的规定。
个人怎么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这种物质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贡献作者:邹恒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12期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者、继承者与发展者,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且独特的贡献。
恩格斯对人学问题的探究是建立在人的本质的基础上,以劳动为核心创造了人本身,同时劳动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起点。
借由劳动,人类与自然体现出秩序追求上的同一性,并最终通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研究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贡献,不仅能坚定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统一性,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人学;劳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恩格斯的地位一直语焉不详,马克思恩格斯也并未出版一本具体的著作来阐述人学思想,但是在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各式观点的论战中仍能发现诸多关于“人”的论述。
事实上,“恩格斯人学思想与马克思人学思想同中有异、相映生辉。
”[1]从整体上考察,恩格斯主要集中在对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等概念的探究,以辩证的思维把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共性,并最终聚焦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强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内涵恩格斯对人学问题的探究是以人的起源为出发点的,恩格斯接受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劳动思想,将劳动概念解释为“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2]373并指出,“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3]374因此,阐述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基本概念的强化,就需要深刻理解劳动在人的起源、本质、价值中的重要意义。
(一)对人的起源的论述1873至1886年,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同时,写作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
恩格斯在此文中详尽论述了人的起源问题,研究从动物进化至人类的自然进化过程,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概念。
在人的起源问题上,马克思曾指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着重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实践人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在于“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关系,认为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实践活动得到的经验和认识又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实践人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实践人学思想提出实践是人类历史的推动力量,中心是人,历史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反映社会实践。
实践人学思想认为,实践的社会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运用实践的知识和技能,使人类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实践人学思想认为,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让实践活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价值;人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性质、人的价值﹑人的交往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的规律。
从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其当代价值越来越得到彰显。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历史领域的角度去寻求人的本质,第一次对人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科学的论述。
1、揭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抽象的人和费尔巴哈机械主义自然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的理论。
他深刻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个论断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那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注定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
因此马克思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深刻地揭示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不仅决定人的生存,而且也决定人的发展。
2、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首先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3]从今人的研究成果看,这些论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所指的“全面”概念具有丰富而多维的内涵。
表现在:其一,“需要即他们的本性”[4]——即人的需要具有多重性。
其二,从人的能力方面而言,这种全面性体现的是人类自身主体性的全部力量的实现。
其三,从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既定存在物方面而言,这种全面性是指经大自然亿万年来生成和演化而蕴藏在人身上极为丰富的肉体、精神的力量素质,及人的实践活动和在这种活动中形成的社会文化底蕴。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探析【摘要】在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集以往人学之大成,在批判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把握人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
实践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实践;自由全面发展the analysis of marxism humanism theoryjiang long(stiei,shanghai ,201411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marxism person theory analects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former person study, it critiques and inherit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person study, and takes human’’s practice as the basic point to examine and inspect human comprehensively.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reveal human’’s essence correctly, and it is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in the human study theory. practice is the basic method of marxism human science, and it is also themain feature that distinguishes with the traditional human science. the marxism human science believes that human’’s essence is the creative practice in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 the practice is the basic way to realize huma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key words: practice; marxism humanism;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解读中国抗疫思想摘要: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三年,在这三年中全国的抗疫工作从未停止,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席卷而来,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指导下,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命至上作为疫情防控的核心理念,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保障了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国的抗疫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无限魅力,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抗疫;以人民为中心一、中国抗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一)理论基点: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重视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关于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问题,始终是我国历届领导人关注的核心问题,经过不断发展,产生了共同富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命运共同体等重要人本思想。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党和国家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发展为了人民,想事情办事情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不断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群众放在第一位,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奋斗。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这三年里,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全民抗疫,从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出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生命至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群众力量。
(二)理论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研究对象是现实的人。
2.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
其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人和世界的关系;群体和世界的关系;个人和文化世界的关系;个人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3.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因为人类进入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三重危机—首先是资本主义制度和世界造成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危机;其次是整个人类生存面临的现实危机;最后是每个个体出现的生存意义危机。
可以说人的生存在当代出现了全面性的危机,关注人的生存和解决人的生存危机就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7个:
现实存在论;具体人性论;自我塑造论;实践生成论;生存价值论;自由解放论;全面发展论。
1.现实存在论:
现实的人存在三种基本形态:人类全体.社会群体.人的个体。
现实的个人实际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和人的个体的统一。
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不同于人的个体,因为它不但以个体形态存在着,而且还必须以社会群体形态与人类全体形态存在着。
2.具体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的研究必须对人的本质做“应然”“实然”划分,对狭义的人性也必须做“应然人性”“实然人性”的区别。
人性论回答人的本质问题,这里的具体指的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指的是用矛盾辩证法把握这种具体的人性理论。
3.自我塑造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也承认人是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是在创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
人类是再创造人化世界中生成的,群体是在创造社会制度过程中生成的,个人是在创造精神世界过程中生成的。
另外,在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中,理想信念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为人的自我塑造提供形象,但是不能夸大理想信念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人学一方面认为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离不开理想信念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对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活动。
4.实践生成论:
实践观点是马哲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人学
认为把实践作为人自我塑造的基础,从实践角度探讨了人的自我生成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动生成的,而且人的自我生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人的自我生成过程存在一系列矛盾需要解决。
所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生成论人学。
5.生产价值论:
现实个人的生存价值首先在于他能创造价值,人的生存价值就是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有三种形态: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的自我价值首先体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意味着人必须为他人而活,为社会而活。
衡量个人价值的大小,就看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的大小。
人的自我价值还体现为人的个人价值,意味着人必须为自己而活。
6.自由解放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把人的自由解放看作自我实现的条件,人们只有在获得解放和取得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完成人的自我实现,人类社会必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自由王国指的是人类共同控制了物质生产活动,从而也自觉支配了自己的社会状态,这是人类获得解放的自由状态。
7.全面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人的自我实现的社会目标。
因此现实个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体性.社会群体性和人类性各个层面的全面发展,也必须是这三个层面之间统一协调发展。
人的自我实现只有达到这样的社会目标,现实的个人才是一个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通过创造性劳动,和谐幸福的享受生活的人。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理解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