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罕见的k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3.47 KB
- 文档页数:2
多发性骨髓瘤本周氏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黄国贤;颜绵生【摘要】目的探讨尿本周氏蛋白电泳、血清本周氏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和尿液轻链定量及其比值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尿本周氏蛋白电泳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尿标本分别用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本周氏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进行检测并分析四种电泳结果 ,同时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尿液中蛋白及κ、λ轻链的浓度,并计算κ/λ比值.通过与100例非MM病人血、尿检测结果对照,结合电泳结果评价本周氏蛋白检测在MM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血清本周氏蛋白电泳结合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可进一步提高MM筛查的阳性率及分型的准确性.尿液和血液中κ、λ的浓度,κ/λ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尿液κ/λ的比值对尿蛋白阳性病人的本周氏蛋白检出有一定的意义,在用于MM的筛查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5页(P933-937)【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本周氏蛋白;κ轻链;λ轻链;κ/λ值【作者】黄国贤;颜绵生【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输血科,广东广州 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输血科,广东广州 5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R730.26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1]。
而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检测技术不断提高,MM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不断有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应用于MM的治疗中,但到目前为止MM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2]。
MM是由于单一株浆细胞异常增值,因而产生大量理化性质十分均一的免疫球蛋白,此蛋白称为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 protein,M蛋白),M蛋白大多无免疫活性,所以又称副蛋白。
免疫固定电泳联合血尿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5-25T15:35:45.0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作者:杨谢兰[导读] 大理州人民医院老年人群中可常见多发性骨髓瘤疾病,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患该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杨谢兰(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目的:研究免疫固定电泳联合血尿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并分析患者免疫固定电泳、尿轻链、免疫球蛋白及轻链的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链型的IgM、IgG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 型的IgM、IgG减小,IgA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的IgA、IgM减小,IgG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呈阳性,符合率96.15%。
结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时,免疫固定电泳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免疫固定电泳;血尿轻链;多发性骨髓瘤【中图分类号】R7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65-02老年人群中可常见多发性骨髓瘤疾病,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患该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1]。
现对免疫固定电泳联合血尿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患者52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患者中,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住院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制定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65.48±13.62)岁,在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64.39±12.3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临床表现MM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二、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综合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和活动性MM(active multiple myeloma,aMM)的诊断标准如表2。
如无特殊标注,下文简称的MM 是指需要治疗的aMM。
其中高危SMM是指SMM中符合以下3条中2 条及以上:血清单克隆M 蛋白≥20 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20%;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20者。
(三)分型依照M 蛋白类型分为: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进一步可根据M 蛋白的轻链型别分为kappa(κ)型和lamda(λ)型。
其中部分罕见类型临床特点如下:1.IgD型骨髓瘤:1%~8%,我国患者发病率略高于国外报道,具有发病年龄轻、起病重,合并髓外浸润、肾功能不全、淀粉样变性等临床特征,95% 为IgD lamda型。
多发性骨髓瘤致心肌淀粉样变1例杨静;张冀东;杨晓红;谷国强;耿雪;崔炜【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18【总页数】1页(P1636)【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心肌【作者】杨静;张冀东;杨晓红;谷国强;耿雪;崔炜【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3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3个月,加重伴不能平卧2周于2012年3月10日入院。
既往胃炎病史半年。
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6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
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
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叩诊心界不大;心率68次/min,律齐;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双下肢轻度水肿。
入院时辅助检查:B型脑利钠肽(BNP)1 410 ng/L。
心脏彩色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65.7%,左心房扩大,右心房扩大,肺动脉高压,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少量心包积液。
心电图(入院):窦性心律,心率68次/min,Ⅰ、aVL、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V2~6导联T波倒置,肢体导联低电压。
入院诊断:①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心力衰竭Ⅲ度;②胃炎。
给予利尿、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后查血便常规、自身抗体、风湿4项无明显异常。
肝功能、血脂轻度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水平的回顾性分析周健;陈安辉;季茳;李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113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M蛋白的测定结果,探讨M蛋白在M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3例确诊为MM的患者同时做免疫固定电泳(IFE)、血清蛋白质电泳和Ig定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13例MM患者年龄≥50岁者居多(95人),50岁以下较少(18人),男性略多于女性(66:47);IgG类MM 所占比例最高(51.3%),IgM类MM最低(4.4%);无论是Kappa型还是Lambda 型M蛋白,K/λ比值均显著异常.各指标检出M蛋白的阳性率K/λ最高(73.5%),血清Ig定量最低(47.8%).结论 M蛋白分类和分型对临床MM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重要依据.【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2页(P231-232)【关键词】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质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作者】周健;陈安辉;季茳;李克【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是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而分泌的一种单克隆Ig或其片段,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重链病(heavy chain disease)、原发性淀粉样变性(amyloidoses hereditary)、意义不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ies)等多种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1]。
[文章编号]1006-2440(2021)03-0254-03[引文格式]岑海燕,黄红铭,王信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交通医学,2021,35(3):254-255,258.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我国第三位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随着全球范围内老年人口不断增加,MM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1]。
MM以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增殖为特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可表现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或骨病等。
MM实验室诊断主要采用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和免疫固定电泳法(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检测异常血清蛋白,但敏感性低,特异性不强,易造成漏诊[2]。
我国MM患者初诊时误诊率高达55.13%,国外仅50%患者发病6个月内明确诊断。
免疫球蛋白(Ig)由轻链和重链构成,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light chain,sFLC)异常增高表明Ig合成异常。
有研究表明,sFLC水平与MM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3]。
近年来临床广泛开展sFLC检测,在MM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4-5]。
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2020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分院初诊MM患者43例,分析化疗前后sFLC水平的变化及其在疗效观察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初诊MM患者43例(MM组)均符合MM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2~80岁,平均65.2±7.9岁;临床分型:IgG型24例, IgA型13例,轻链型5例,无分泌型1例。
Durie-Salmon分期: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20例。
以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
1.2治疗方法和疗效判断MM患者43例中32例接受化疗,采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硼替佐米+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3~6个疗程,平均5个疗程。
有症状多发性骨髓瘤伴血清游离轻链比异常1例嵇巍;苏薇;王亚静;高学慧;邸茜;王健【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030)011【总页数】1页(P934)【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轻链;浆细胞【作者】嵇巍;苏薇;王亚静;高学慧;邸茜;王健【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 一般资料患者,女,59岁。
因腹胀、乏力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5月入院治疗。
入院查体:腹部膨隆明显,肝区叩痛,液波震颤(+)、移动性浊音(+),二尖瓣、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2 检查结果2.1 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WBC 17.44×109/L,RBC 4.01×1012/L,Hb 94 g/L,PLT 84×109/L,中性粒细胞0.795,淋巴细胞0.192,单核细胞0.006,嗜酸粒细胞0.006,嗜碱粒细胞0.001。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1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5 U/L,谷氨酸酰基转肽酶399 U/L,碱性磷酸酶408 U/L。
肾功能:尿素29.12 mmol/L,肌酐321 μmol/L,钙2.3 mmol/L,尿酸772μmol/L。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2.68 g/L(参考值7.0~17.0 g/L),IgA 0.64g/L(参考值0.7~3.8 g/L),IgM 0.48 g/L(参考值0.6~2.5 g/L),IgD<10mg/L(参考值0.003~100 mg/L)。
2.2 电泳检查血清蛋白质电泳:清蛋白61.8%,α1球蛋白7.1%,α2球蛋白13.8%,β1球蛋白8.0%,β2球蛋白3.6%,γ球蛋白5.7%。
代儿科杂志,2015,17(8):800G805.[7]S H I M I Z U H ,O B A S E Y ,I K E D A M ,e t a l .U s e f u l n e s so ff r a c t i o n a le x h a l e d n i t r i c o x i d e m e a s u r e m e n tf o rc o u gh t r e a t m e n t [J ].N i h o nK o k y u k i G a k k a i Z a s s h i ,2011,49(3):156G160.[8]S H I MO D A T ,O B A S E Y ,K I S H I K AWA R ,e ta l .T h ef r a c t i o n a l e x h a l e dn i t r i c o x i d e a n ds e r u m h ig hs e n s i t i v i t yC G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l e v e l si n c o u gh v a r i a n ta s t h m aa n d t y p i c a l b r o n c h i a l a s t h m a [J ].A l l e r go l I n t ,2013,62(2):251G257.[9]陈澄,张秀琴,沈续瑞,等.呼出气一氧化氮鉴别典型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价值初探[J ].国际呼吸杂志,2015,35(20):1541G1544.[10]陈树煜,方泽葵,方思,等.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气道功能差异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3):330G336.[11]邱雪雁.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212G214.[12]DW E I K R A ,B O G G SPB ,E R Z U R UM SC ,e t a l .A no f Gf i c i a lA T S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e x Gh a l e dni t r i c o x i d e l e v e l s (F E N O )f o r c l i n i c a l a p pl i c a t i o n s [J ].A mJR e s pi rC r i tC a r eM e d ,2011,184(5):602G615.[13]李胜红,蔡宝珍,胡汉楚,等.酮替芬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5):101G103.[14]卢宏志,徐淑凤,乔华,等.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差别[J ].临床荟萃,2012,27(9):782G783.(收稿日期:2017G09G20㊀修回日期:2017G11G10)ә㊀通信作者,E Gm a i l :x j y y j yk @f mm u .e d u .c n .㊀㊀本文引用格式:李小燕,周铁成,程晓东.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9):1139G1141.短篇论著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李小燕,周铁成,程晓东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临床检验中心,西安710032)㊀㊀摘㊀要:目的㊀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方法㊀对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以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结果㊀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 蛋白检出94例,占82.46%;未检测出M 蛋白20例.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率为17.54%.未检出M 蛋白的20例患者的游离轻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都有κ或λ链水平的显著升高,或者κ和λ水平同时升高,因此对于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检测血清游离轻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结论㊀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关键词:免疫固定电泳;㊀游离轻链;㊀κ/λ比值;㊀多发性骨髓瘤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G4130.2018.09.035中图法分类号:R 446.6文章编号:1673G4130(2018)09G1139G03文献标识码:B ㊀㊀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 蛋白,少数患者可能是不产生M 蛋白的未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1].由于正常多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限制,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㊁贫血㊁感染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㊁骨痛㊁肾功能不全㊁感染㊁出血㊁神经症状㊁高钙血症㊁淀粉样变等[2],容易被误诊㊁漏诊,从而延误病情,耽误治疗.因此,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3G4].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本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临床已经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114例,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具体标准参见«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5].其中男性63例,年龄35~90岁,年龄中位数57岁;女性51例,年龄38~81岁,年龄中位数60岁.另外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年龄33~71岁,年龄中位数48岁;女性34例,年龄10~86岁,年龄中位数46岁.1.2㊀方法1.2.1㊀血清免疫固定电泳㊀采用法国S e b i a 公司的H y d r a s y s2S c a n全自动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免疫固定电泳,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1.2.2㊀游离轻链检测㊀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 h eB i n d i n g S i t eG r o u p公司的κ和λ链检测试剂盒,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保证质控结果在控,质控规则选用1G2S,1G3S以及10GX.1.3㊀统计学处理㊀应用S P S 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分析㊀M蛋白检出94例,占82.46%.未检出M蛋白20例,占17.54%.M 蛋白检出的9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 g G型50例,占53.19%(50/94),I g A型23例,占24.47%(23/94),I g M型1例,I g G㊁I g A合并型1例.2.2㊀血清游离轻链结果分析㊀对M蛋白检出的94例患者进行分析:I g G型中,检出κ轻链25例,占26.60%(25/94);检出λ轻链23例,占24.47%(23/94);检出合并κ㊁λ轻链2例.I g A型中,检出κ轻链14例,占14.90%(14/94);检出λ轻链9例,占9.57%(9/94).检出单纯轻链19例,占20.21%(19/94);κ轻链6例,占6.38%(6/94);λ轻链13例,占13.83%(13/94).见图1.图1㊀㊀94例检出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数据直方图㊀㊀M蛋白检出患者中,κ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κ轻链水平和κ/λ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λ轻链水平和κ/λ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未检出M蛋白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κ㊁λ游离轻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㊀㊀M蛋白检出患者血清游离轻链结果类型nκ(m g/L)λ(m g/L)κ/λ检出M蛋白组㊀κ型4595.14(49.68~120.26)∗9.00(7.19~14.22)8.52(3.61~14.72)∗㊀λ型4519.44(10.39~34.21)103.71(23.92~180.73)∗0.21(0.11~0.94)∗未检出M蛋白组2042.47(19.70~97.68)∗17.85(9.64~75.36)∗2.16(0.33~7.31)∗对照组5016.06(12.9~18.52)12.27(10.69~13.84)1.27(1.04~1.44)㊀㊀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㊀讨㊀㊀论㊀㊀多发性骨髓瘤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具有很高的误诊㊁漏诊率,因此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同时,对50例健康者的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未检出M蛋白20例,占17.55%(20/114).94例M蛋白检出患者中,I g G型50例,占53.19%(50/94),其中κ型25例,占26.60%(25/94),λ型23例,占24.47%(23/94),合并κ㊁λ型2例;I g A型23例,占24.47%(23/94),其中κ型14例,占14.90%(14/94),λ型9例,占9.57%(9/94);单纯轻链19例,占20.21%(19/94),其中κ型6例,占6.38%(6/94),λ型13例,占13.83%(13/94);I g M型1例;I g G和I g A合并1例.检出M蛋白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显示,κ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κ轻链水平和κ/λ比值均高于对照组;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λ轻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κ/λ比值低于对照组.未检出M蛋白患者的血清游离游离检测显示,和对照组比较都有κ或者λ水平的升高或者κ和λ水平的同时升高.可以看出,免疫固定电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患者M蛋白的检出率可以达到82.45%,其对M蛋白的分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十分重要的手段.但是单纯依靠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有17.55%的漏诊率,这部分患者的病情将会被延误,而联合检测血清游离轻链则可以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6].对于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的患者,κ㊁λ轻链水平或κ/λ比值会有相应的提示,因此在联合使用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种检测结果提示可能患有多发性骨髓瘤,都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骨髓穿刺㊁骨骼的X 线(或C T㊁M R I)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两者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联合检测意义重大.免疫固定电泳是目前实验室用于M蛋白检测最常用的方法[7G10],对于M蛋白的检测和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对球蛋白增高以及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对于缩短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表明,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仍然有一定的漏诊率,本文M蛋白的检出率占82.45%,漏诊率为17.55%.血清游离轻链的研究主要用于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和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11G13],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和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约占多发性骨髓瘤的20%,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往往阴性.对于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的应用也在日益增多,本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筛查有一定的漏诊率,而联合检测血清游离轻链则可以减少漏诊率,缩短诊断时间,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㊁治疗检测㊁疗效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y e l o m a W o r k i n g G r o u p.C r i t e r i af o r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m o n o c l o n a l g a mm o p a t h i e s ,m u l t i p l em y e Gl o m a a n dr e l a t e dd i s o r d e r s :ar e po r to f 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y e l o m a W o r k i n g G r o u p [J ].B rJ H a e m a t o l ,2003,121(5):749G757.[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2G235.[3]陈耐飞,崔久嵬,姚迪,等.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作用的临床评价[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6):703G705.[4]张森森,吴霜,屈晓燕,等.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4):930G935.[5]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2):1066G1068.[6]L A HU E R T AJ J ,MA R T I N E Z GL O P E ZJ ,S E R N AJD ,e ta l .R e m i s s i o n s t a t u s d e f i n e db y i mm u n o f i x a t i o n v s .e l ec t r o Gp h o r e s i s a f t e r a u t o l o g o u s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h a s am a jo r i m Gp a c t o n t h e o u t c o m e o fm u l t i p l em ye l o m a p a t i e n t s [J ].B r J H a e m a t o l ,2000,109(2):438G446.[7]贾成瑶,余霆,朱焕玲,等.M 蛋白阳性患者314例体液免疫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58G760.[8]王育芳,王佳丽,马顺高.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577G579.[9]刘玉梅,黄琳淋,赵有利,等.296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45G46.[10]蔡惠兴,苏荣,黄慧萍,等.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M 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0):1441G1442.[11]杨天杰,龚斐然,周佳子,等.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J ].江苏医药,2016,42(3):305G307.[12]陈海飞,侯健,王东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0(1):74G77.[13]唐江涛,李立新,冯伟华,等.免疫固定电泳和血轻链比值诊断以肾脏损伤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价值[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4):551G555.(收稿日期:2017G09G18㊀修回日期:2017G11G08)本文引用格式:冯国绪,程佳,谭琴,等.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 水平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9):1141G1144.短篇论著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 水平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分析冯国绪,程㊀佳,谭㊀琴,幸坤清(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4020)㊀㊀摘㊀要:目的㊀探讨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 (C ys C )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㊀将本院50912例肾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中具备血清C y s C 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C y s C 检测方案均为血清透射比浊法.分析男性及女性人群血清C y s C 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㊀50912例研究对象的检测数据按性别分组㊁年龄分层后,剔除异常点,得到有效资料46756例.除1~10岁年龄段男性血清C y s C 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年龄段男性血清C ys C 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P <0.05).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组内血清C y s C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组内各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体分析显示男性及女性血清C y s C 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ρ=0.465㊁0.483,均P <0.001),但按年龄段分组后,各年龄段内血清C ys C 水平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或仅呈轻度相关(-0.100<ρ<0.180,P <0.05).结论㊀在年龄>10岁时,肾功能正常男性血清C ys C 水平高于女性;在1~100岁范围内,血清C y s C 水平随年龄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进一步以10岁为单位分层后,各个年龄段内血清C ys C 水平均与年龄无相关性或仅有轻度相关性.关键词:健康人群;㊀胱抑素C ;㊀参考值;㊀年龄因素;㊀性别因素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G4130.2018.09.036中图法分类号:R 446.1文章编号:1673G4130(2018)09G1141G04文献标识码:A ㊀㊀胱抑素C (C ys C )是一种小分子蛋白,机体内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均可产生该蛋白,且产生率恒定,该蛋白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其对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测效能较血清肌酐㊁肌酐清除率等更高[1].但由于。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应用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方法对2012~2014年来我院的33例患有MM的患者的血清进行相关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结果33例临床确诊的MM患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符合率100%,IFE分型结果显示:IgG-κ型7例,占21.2%;IgG-λ型12例,占36.4%;IgA-κ型4例,占12.1%;IgA-λ型2例,占6.1%;IgM-κ型4例,占12.1%;IgD-λ型1例,占3.0%;游离λ链4例,占12.1%;游离κ链1例,占3.0%,各型M蛋白对应的免疫球蛋白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他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
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MM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引起高黏滞综合症、肾功能损害、感染等一系列症状。
一般除通过骨髓细胞涂片、X线摄片来诊断外,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学方法已成为确诊MM 的重要手段[1]。
以往采用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定量及血清蛋白电泳等方法对MM的诊断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2],且不同的亚型MM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3]。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
现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阳性患者,分析其电泳特征,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在MM分型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阳性的患者共33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69.4岁,其中男15例,年龄47~82岁,平均68.8岁;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7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