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电离学案

水的电离学案

水的电离学案
水的电离学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离子积K w的含义

2.掌握c(H+)和c(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水的离子积,c(H+)、c(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学习过程】

[探究1]: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水能导电,但极微弱。

结论: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3O+和OH―,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或简写成:

写出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与化学平衡一样,当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产物H+和OH―浓度之积与未电离的H2O的浓度之比也是一个常数。

2.水的离子积常数:

在25℃时,实验测得1L纯水只有mol H2O电离,因此纯水中c(H+)=c(OH-)=mol/L。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c(H2O)可以看做是个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t℃Kw= c(H+)·c(OH—)

由于250C时,c(H+)= c(OH—)= 1×10-7mol/L

所以250C时,Kw= c(H+)·c(OH—)=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探究2]:观察下表的数据:

t(℃) 0 10 20 25 40 50 90 100

K w/10-14 0.134 0.292 0.681 1.01 2.92 5.47 38.0 55.0

从以上数据中发现什么递变规律?

以上数据说明温度与水的电离程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小结]:在H2O H++OH-中: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Kw_____。

降低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Kw_____。

【结论】温度越高,K w;K w在一定温度下是个。

水的电离是一个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性水。(填:酸、碱、中)

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虽然是定值,但它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一数值要发生变化。如不指明温度,一律按常温(250C)考虑(即Kw按1×10-14计算)。

[探究3]:比较下列情况下,对于温度不变时电离平衡H2O H+ +OH-中C(H+) 和C(OH—)的值或变化趋势。

c(H+) c(OH-) c(H+)与c(OH-)大小比较K w 酸碱性水的电离平衡

蒸馏水蒸馏水加酸后加碱后

1、在上述不同情况下,Kw 是否变化?为什么?

2、有哪些方法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结论】:①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是哪种溶液均有:

C(H +)水 == C(OH ―)水 K W == C(H +

)溶液·C(OH ―)溶液 ②水中加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

③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 +与OH —总是共存,c (H +)与c (OH —)此增彼长,且K w = c(H +)·c(OH —)不变

④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依据是什么?

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c (H +) ______ c (OH —), c (H +) ______ 1.0×10-7mol/L

碱性溶液:c (H +) ______ c (OH —) ,c (H +) ______ 1.0×10-7mol/L

中性溶液:c (H +) ______ c (OH —) ,c (H +) ______ 1.0×10-7mol/L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c(OH-)的关系

【思考】酸性溶液中是否有OH -存在?碱性溶液中是否有H +存在?

纯水中,c (H +)、c (OH -)均来自于水的电离,在酸性、碱性溶液中,c (H +)、c (OH -)来自于哪里?

【探究4】比较下列情况下,溶液中c (H +) 和c (OH -)的值。

【结论】:盐酸中,由HCl 电离产生的c (H +)远远 纯水电离产生的c (H +),溶液中c (H +)仍以盐酸为主,而水电离出的H +因为太少而被忽略不计。所以Kw= c (H +)·c (OH -)中,c (H +)为 电离出的c (H +),c (OH -)

为 电离出的c (OH -)。

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中Kw= c (H +)·c (OH -)中,c (OH -)为 电离出的c (OH -),c (H +)为 电

离出的c (H +)。

★且由水电离出的c (H +)=c (OH -)。

【练习1】:

(1)常温下,浓度为1×10-5 m o l /L 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是多少?

(2)常温下,浓度为1×10-5 m o l /L 的N a O H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OH -)是多少?

(3)在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 =1×10-9 m o l /L 的溶液,则该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练习2】:在纯水中c (H +)= c (OH -)=1×10-7mol/L (常温下),为什么在加入酸之后,水电离产生的H +和

OH -减少?试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分析。

【归纳总结】:在任何水溶液中c (H +)和c (OH -)是永远共存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溶液显什么性,应取决于H + 与OH -浓度大小关系:当c (H +)>c (OH -)时,H + 占主导地位,溶液显酸性;当c (H +)<c (OH -)

时,OH -占主导地位,溶液显碱性;当c (H +)=c (OH -)时,溶液显中性。

水电离出c (H +) 水电离出c (OH -) 酸电离出c (H +) 碱电离出c (OH -)

纯水

—— —— 0.1 mol/L 盐酸

—— 0.1mol/LNaOH ——

【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B.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在NaOH溶液中没有H+D.在HCl溶液中没有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的水溶液中不存在OH-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C.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

D.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

3.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在25℃时,水的离子积:K W=1.0×10-14 mol2·L-2;在35℃时,水的离子积:K W=2.1×10-14 mol2·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35℃时,c(H+)<c(OH-)

C.35℃时的水比25℃时的水电离程度小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4.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①pH=0的盐酸,②0.1 mol·L-1的盐酸,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④pH=1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1

5.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常温下,c(H+)×c(OH-)=1×10-14 mol2·L-2

B.c (H+)等于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7.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B.0.5 mol·L-1的盐酸

C.0.5 mol·L-1的CH3COOH溶液D.0.5 mol·L-1的KCl溶液

8.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在温度不变时,溶液中()

A.c(H+)/c(OH-)增大B.c(H+)减小

C.水中c(H+)与c(OH-)的乘积增大D.c(OH-)增大

9.25℃时,在0.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A.5×10-13 mol·L-1B.0.02 mol·L-1

C.1×10-7 mol·L-1D.1×10-12 mol·L-1

10.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应所需的时间B>A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

A.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⑤⑥

11.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B.c(OH-)=0.12 mol·L-1

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D.c(H+)=1×10-10 mol·L-1的溶液

12.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0×10-13 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可能呈酸性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该溶液的pH不可能为13

13.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 c H+

c OH-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1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1 mol·L-1 NaOH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1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 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Cl-、NO-3、S2-②K+、Fe2+、I-、SO2-4

③Na+、Cl-、NO-3、SO2-4④Na+、Ca2+、Cl-、HCO-3⑤K+、Ba2+、Cl-、NO-3

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

15.在水的电离平衡中,c(H+)和c(OH-)的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水的离子积为1×10-14mol2·L-2,B点水的离子积为________。

造成水的离子积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0℃时,若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能否使体系处于B点位置?为什么?

(3)100℃时,若盐酸中c(H+)=5×10-4 mol·L-1,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是多少?

16.浓度为0.1 mol·L-1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1)三种溶液中c(H+)依次为a mol·L-1,b mol·L-1,c mol·L-1,其大小顺序为________。

(2)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n1 mol,n2 mol,n3 mol,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中和一定量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1L、V2L、V3L,其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分别为v1、v2、v3,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

【拓展提高】

17.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该溶液的pH=________;

(2)HA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

(3)升高温度时,K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 (H+)的________倍。

18.中学化学实验中,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25℃时,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H2O+H2O H3O++OH-ΔH>0

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

B.向水中加入Cu(NO3)2

C.加热水至100℃[其中c(H+)=1×10-6 mol·L-1]

D.在水中加入(NH4)2SO4

(2)现欲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______色,溶液呈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若用pH计测定,则pH________7(填“>”、“<”或“=”),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water ionization and pH v alue of solution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 科学方法教育。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 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 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 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 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

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 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化学(选修4) 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 教学案例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本节课题主要通过以下设计,以期达到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的目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 1、本节课题我们首先通过导电性实验激发兴趣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 2、然后紧跟课题讨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因素,适用范围;计算在水溶液中c(H +)和c(OH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层层递进,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接受新知识) 3、最后,指导学生整理。体会归纳的学习方法。(体会归纳,给予学生新的心理体验) 4、总体思路如下: 学习环节:导入新课→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离子积应用→本课小结→课后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H 【知识要点】 1、水的电离方程式或 2、水的离子积 ⑴概念: ⑵特征①一定温度下是 ②升高温度,K w ③加入酸或碱,K w

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的K w 【例题讨论】 25℃时,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求: 溶液中的c(H+),c(OH—)是多少? 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分别是多少? 【随堂练习】 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约为1×10-6mol/L,则c(OH—)约为()。 (A)1×10-8mol/L (B)1×10-7mol/L (C)1×10-6mol/L (D)1×10-5mol/L 2、25℃时,0.1mol/L的NaOH溶液中,求c(OH—),c(H+)分别是多少,由水电离出的c(OH—)水,c(H+)水分别是多少?

学案设计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学案设计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习目标】 1 能应用树状分类法梳理化合物、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基本概 念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 能正确书写各种常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并能分析出电解质 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3 能说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能说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4 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外加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各种影响。 【知识梳理】 一、认真复习教材,除认真阅读正文外不要忽视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等栏目以及书中的图、表、实验装置、课后习题等内容。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出题人认真研究、挖掘出题的地方。 二、认真完成下列思考题 1 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以及相同条件下导电能力强弱为标准,用树状分类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每类物质列举2——4种代表物。 2 写出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在水溶液中 (2)高氯酸在水溶液中 (3)碳酸在水溶液中 (4)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 (5)氨水 (6)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 (7)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 3 冰醋酸、碳酸氢钠加热融化后能电离出离子吗?若能,会电离出什么离子? 4 在理论上如何判定AlCl3中含的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请设计实验探究你的结论。 5 将冰醋酸投入水中同时不断搅拌,请画出在该过程中与溶质相关的微粒随时间变化趋 势的示意图。(同学间交流:你为何要那样画)。

6 5题所得的最终体系有何特征?还有哪些体系(不同于电离平衡)与之相似?举例说明。 7 向50mL0.2mol/L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滴加入50mL0.2mol/L的烧碱溶液(不考虑物质挥发和温度变化),请画出该过程中体系内各种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同学间交流:你为何要那样画)。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离平衡常数有何意义?(说出2点) 9 请填写下表 理论探究:改变条件或外加少量物质对0.1mol/L的醋酸溶液的影响。 加水加热加Na 加Na2O 加NaOH 加Na2CO3加HCl 醋酸钠 平衡移动方向 c(H+) c(OH-) K醋酸 K W 溶液导电性 pH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第一课时)

说课稿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东镇中学任立夏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功能和内容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教材将其安排在强弱电解质以及电离平衡之后,是便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也是为后面学习盐类的水解的本质以及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安排3课时,这儿就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1、教材以提供“精确的导电性实验”的结果告知学生:水是极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并配有图3-5、3-6帮助学生认知水分子的结构和水的电离过程。 2、对比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知识迁移,导出水的离子积,帮助学生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并通过表3-2教会学生应用图像和表格的方式去分析问题,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3、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认识和理解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2)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认识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②改变 c(H+)或c(OH-)。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的理解,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水不仅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素,它自身也是一种弱电解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素,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体系中发生的,它的重要性其他物质不可替代。而且它是一种极弱电解质,由水的电离常数导出的水的离子积尽管很小,但它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还是后期原电池理论学习的基础,理论性较强。所以把水的离子积确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②改变c(H+)或c(OH-)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迁移运用,把它确定为重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两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有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问题驱动式教法和问题探究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展示相结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发挥以突破重点难点。 四、说学法: 1、水的电离学习:先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再从水分子结构认知水的电离,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 2、水的离子积常数:(1)启发引导学生写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然后以提问形式驱动学生去分析教材提供的数据信息,得出水的离子积。(2)设置疑问驱动学生,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的影响。 3、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用问题探究激发学生,联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然后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对本节教材的分析和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知识回顾,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落实,使得前后知识相衔接。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带答案)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明确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1.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2.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 【学习新知】自主学习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或____H2O=H++OH-_____________. 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 2、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H+)*c(OH—)/c(H2O); 3、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Kw= 1×10-14 . Kw的应用:根据溶液中的c(H+) ,计算溶液中的c(OH—),反之亦然 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方向移动,C(H+)和C(OH-) 均增大,K 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1]:(1)pH = 7 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吗? (不一定,当温度不是室温(25℃时),如100℃时,pH=6为中性) (2)25℃时,任何水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乘积都为1×10- 14 吗?(是,水的离子积Kw只与温度T有关) 合作探究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思考2]: 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H+)= 10-2mol/L,C(OH-)= 10-12mol/L,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10-2mol/L,C(H+)= 10-12mol/L,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由水电离出c(OH—)= 10-12mol/L。 ③在0.01mol/LNa2SO4溶液中,C(OH-)= 10-7mol/L,C(H+)= 10-7mol/L,由水电离出的c(H+)= 10-7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 10-7mol/L。 (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K W增大(2)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 2.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3]:①在酸性溶液中是否有OH-,在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试说明原因。(均有,原因无论酸性、碱性溶液均存在水的电离H2O= H++ OH-,故只要是水溶液均存在H+和OH-) ②溶液酸碱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H+和OH-的离子浓度相对大小) 小结:任何温度下的溶液

最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导学案

任县中学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制:霍丽霞审核:时间:10.2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移动原理 【重点】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概念,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难点】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预习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 2.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不会的先空着)。 【学习内容及要求】 自主学习 一、概念辨析 1. 电解质:(1)概念:在中或状态下,能够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类别:。2.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3.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4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5.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 6. HCI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H2O 8.CH3COOH 9.NH3·H2O 10.H2CO3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W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的速率等于 的速率时,电离程度就达到了平衡。 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HA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离子浓度变化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方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H +c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pH 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 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 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O H O H 22+-++OH O H 3 O H 2-++OH H 在25℃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mol/L 1017 -?的O H 2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H + c 等于多少?)(OH - c 等于多少?)(H + c 和)(OH - c 有什么关系? ①mol/L 101)H (7 -+ ?=c ②mol/L 101)OH (7 -- ?=c ③mol/L 101)(OH )H (7 -- + ?==c c (2)水中 mol/L 101)(OH )H (7--+?=?c c 147101mol/L 101--?=?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w k 表示。 14w 101)(OH )H (--+?=?=c c k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

《水溶液第一课时》习题3

《水溶液第一课时》习题 目标要求 .理解水的电离过程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知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含义。 .能够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基础落实 一、水的电离和 .水的电离 ()电离特点:微弱,过程。 ()电离方程式:。 .水的离子积常数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为 。 ()及影响因素 ①℃时:=。 ②水的电离是的可逆过程,故温度升高,。 ③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的影响,与[+]、[-]的变化无关。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溶剂化作用 与相互吸引的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实际以“”或“”的形态存在。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 .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则[-]为( ) .×-·- .×-·- .×-×-·- .无法确定 .在相同温度下,·-溶液和·-的盐酸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由水电离出的[+]相等 .由水电离出的[+]都是×-·- .由水电离出的[-]都是·- .两者都促进了水的电离 知识点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阴、阳离子 .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对同一弱电解质来说,当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 .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和-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一轮复习人教版水的电离溶液的pH学案

课时25 水的电离溶液的pH 【自主学习】 考点1水的电离 【基础梳理】 1. 水的电离:水是一种,能发生微弱的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2.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1) 表达式:K w==(25 ℃)。 (2) 影响因素:K w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 w,温度升高,K w。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T/℃0 10 20 25 40 50 90 100 K w/10-14 0.134 0.292 0.681 1.01 2.92 5.47 38.0 55.0 3. 影响水电离平衡H2O H++OH-ΔH>0的因素 条件平衡移动方 向 电离程度c(H+) c(OH-) pH 酸碱性 升温正增大增大增大减小中性降温逆减小减小减小增大中性加HCl或醋酸逆减小增大减小减小酸性加NaOH或氨水逆减小减小增大增大碱性加FeCl3 正增大增大减小减小酸性

加CH3COONa 正增大减小增大增大碱性 加NaHSO4 逆减小增大减小减小酸性 加NaHSO3 逆减小增大减小减小酸性 加NaHCO3 正增大减小增大增大碱性 【举题说法】 例题1(2015·淮安期中)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c(H+)增大,K w不变 B.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 增加水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D. 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答案】 A 【解析】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但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A正确;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水的电离,B错误;增加水的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且相等,平衡不移动,C 错误;将水加热促进水电离,离子积常数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D错误。 变式1(2015·安徽二模)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五点K w间的关系:B>C>A=D=E B. 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 C. 若从A点到C点,在温度不变时向水中加入适量NH4Cl固体

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学案

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案 考情解读: 1.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化学平衡的延伸和应用,也是高考中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其中沉淀溶解平衡是新课标中新增的知识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考查主要内容有:①电离平衡。②酸、碱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简单计算。③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盐溶液蒸干(或灼烧)后产物的判断。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⑤沉淀的溶解平衡及沉淀的转化。 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沉淀的溶解平衡和转化是主流试题。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既与盐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题目不仅偏重考查粒子的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侧重溶液中的各种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关系的考查,从而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重点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 1.强、弱电解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 2.强、弱电解质与化学键的关系 一般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如强碱(NaOH、KOH等)、大部分盐类(如NaCl、CaCl2)以及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如HCl、H2SO4),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而含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 CH3COOH、NH3·H2O、H2O等,在水中仅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但是,仅从键型来区分强、弱电解质是不全面的,即使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也有属于弱电解质的情况,如HF。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

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 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 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 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 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 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 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 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 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 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第三章 第一节水溶液 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第三章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编辑:郑余审核:马晓娟靳世鹏 【探究点一】水的电离 一、水的电离和KW 1、水经过多次纯化处理后还能导电的原因? 2、书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根据所学书写出水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水的离子积 水的离子积:KW= 【思考】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中,为何将水的浓度不见了? 【影响离子积的因素】 室温(25C)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H+]和[OH-]各是多少? 升温后,离子积是否变化?[H+]和[OH-]怎么变? 向水中加酸或碱后,温度不变离子积怎么变?水电离出的[H+]和[OH-]怎么变? 【注】(1)一定温度时,KW是个常数,K W只与有关,越高KW越。 25℃时,KW= ,100℃时,KW=10-12 mol2L-2。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 C(OH-)。 【思考】在25℃时,稀酸、碱或盐溶液中,KW是否还等于1.0×10-14mol2L-2? 【讨论】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NaCl ③加入NaOH ④加入HCl 【探究点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阅读P74<交流研讨>回答 1、四种溶液的浓度有何特点? 2、根据灯泡的亮度不同可知四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溶液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3、电解质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哪些? 2.溶剂化作用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吸引的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实际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态存在。 【探究三】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一、溶液酸碱性 1、所有的水溶液中都含H+和OH-?么? 2、H+和OH-?的浓度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关系?

2019年第十章第45学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doc

第十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学案4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考纲要求 ]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一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________里或 ________状态下能导电的 ________;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 ______不能导电的 ________。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概念 (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 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________ 化合物及某些________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 ________化合物。 问题思考 1. (1)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吗? (2)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2.强电解质一定易溶于水吗?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吗?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 ______,弱电解质用 ______。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__________ 的速率和______________的速率相等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离子积”常数 2.知道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 3.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复习回顾】 1.一定条件下,CH3COOH溶液中存在的平衡。 改变下列条件下,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如何移动? 2.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 【自主学习】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阅读P45水的电离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电离:水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电离过程 上述电离方程式可简写为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思考】实验测得,在室温下1L H2O(即55.6 mol)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室温下c(H+)和c(OH-)分别为多少? 2.水的离子积 水的离子积表达式:K W= 。 阅读P45表3-2,可以看出K W只与有关,越高,K W越。 25℃时,K W= 。 【练习】1.室温下,纯水电离出的c (H+)= ,c (OH-)= 2.室温下,某溶液中c (H+)=2×10-8 mol/L,则溶液中c (OH-)= 3.某温度下,纯水中c (H+)=2×10-7 mol/L,则此时c (OH-)= 温度不变,向该水中滴入稀盐酸使c (H+)=5.0 mol/L,则溶液中c (OH-)= 注意: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K W的意义 【课内探究】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O 结论:(1)因为水的电离是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K W (2)加入活泼金属,水的电离,K W (3)其它条件不变,加酸或碱,水的电离,K W +) c (OH-) (4)不管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由水 ..电离 ..而生成的c (H 【思考与交流】 (1)某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1mol/l,则该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 (2)在酸性溶液中是否有OH-存在,在碱性溶液中是否有H+存在,试说明原因。 (3)酸、碱性溶液中的c(H+)、c(OH-)如何计算?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又该如何计算? 【练习】室温下的下列溶液: (1)在0.01mol/LHCl溶液中,c(H+)= ,c(OH-)= 由水电离出的 c (H+)= ,由水电离出的c (OH-)= (2)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的c(OH-)= 通过以上练习你觉得应该如何求酸碱稀溶液中水电离的c(H+)、c(OH-)? (3)决定溶液酸碱性的因素是什么? 【自主学习】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学案

第24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纲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2.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考点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c(H+)·c(OH-)。 (1)室温下:K w=_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只与________有关,升高温度,K w___________________。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______水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K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K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K w________。 4.填写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pH=2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和c(OH-)总是相等的() (2)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 (3)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4)室温下,0.1mol·L-1的HCl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5)25℃和60℃的水的pH,前者大于后者,但都显中性() (6)室温下,pH值相同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后者大() (7)常温下,pH=5的NH4Cl溶液与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甲同学认为,在水中加入H2SO4,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解释是加入H2SO4后c(H+)增大,平衡左移。乙同学认为,加入H2SO4后,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解释为加入H2SO4后,c(H+)浓度增大,H+与OH-中和,平衡右移。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并说明原因。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后,溶液中c(H+)·c(OH-)是增大还是减小? (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K 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H+和OH-的离子积常数。即K w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c(H+)H2O=c(OH-)H2O。 (2)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题组一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及结果判断 1.一定温度下,水存在H2O H++OH-ΔH>0的平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 w减小 B.将水加热,K w增大,pH减小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c(H+)=10-7mol·L-1,K w不变 2.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中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_______ 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aOH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 一、电解质的强弱 1

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溶液的导电性无关2: 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没有必然的联系。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Na2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⑴强电解质用号:弱电解质用 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碳酸:、 ⑶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写完,如氢氧化铁:。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平衡: 。 2.电离平衡的特征: ①弱:只有才会存在电离平衡; ②动:电离平衡是平衡; ③等:V电离V结合(填﹥,=或﹤) ④定:条件一定与的浓度一定; ⑤变:条件改变,破坏,发生移动。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符合原理 (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同离子反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将电离; ④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将电离。 下面以0.1mol/LCH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从水的电离平衡去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3、掌握纯水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及溶液PH、离子积常数的有关计算及换算。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c(H+)、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类比、推理法,讲解、练习、归纳、巩固 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测定,但是由于纯水不容易得到,对于纯水的导电性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好在有精确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他能微弱的电离(几乎不导电)。 [板书]一、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微弱的电离。 H2O + H2O H3O+ + OH-简写: H2O H+ + OH- 实验测定:25℃ c(H+) = c(OH-) = 1×10-7mol/L 100℃ c(H+) = c(OH-) = 1×10-6mol/L [讲述]可见水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它写作Kw,叫水的离子积常数。 [板书]二、水的离子积常数(Kw) 实验测定:25℃ Kw = c(H+)·c(OH-)=1(定值)(省去单位)

100℃Kw = c(H+)·c(OH-)=1 [板书]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讲述]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c(H+)= c(OH-). 既然酸溶液中有OH-,碱溶液中有H+,那么为什么溶液还有酸、碱之分呢?酸或碱溶液中的OH-和H+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溶液的酸碱性 [讲述]由水的离子积可知,在水溶液中,H+和OH-离子共同存在,无论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有关c(H+)、c(OH-)的简单计算。 [板书](一)溶液的酸碱性 例: H2O == H+ + OH- NaOH == Na+ + OH- c(OH-)升高, c(H+)下降,水的电离度降低。 H2O == H+ + OH-HCl == H+ + Cl- c(H+)升高,c(OH-)下降,水的电离度降低。 实验证明:在稀溶液中:Kw = c(H+)·c(OH-) 25℃Kw=1[板书]常温下:中性溶液:c(H+)= c(OH-)=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