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8——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专题8——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专题8——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专题8——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高考热点专题训练8—化学平衡状态

(高考真题精练)

考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移动

1.(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 和1 mol Y 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 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 ,下列说确的是( )

A .以X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

B .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 ,Z 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 .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 的转化率减小

D .若升高温度,X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 >0

2.(全国卷I)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

的是( ) 0反应速率平衡态Ⅰv (正)v (逆)

平衡态Ⅱv (正)′v (逆)′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 和平衡态II 时浓度不相等

3.(全国卷II)已知:C(s)+CO 2(g)2CO(g);?H >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

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4.(全国卷)反应2A(g)+B(g)2C(g);△H>0。下列的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 的是( )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5.(卷)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 <0,m+n >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确的是( )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 .X 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m/n 倍

C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 .增加X 的物质的量,Y 的转化率降低

6.(卷)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W ,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 ,上述反应的△H 增大

7.(全国卷)已知反应A 2(g )+2B 2(g )

2AB 2(g )的△H<0,下列说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8.(卷)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 2(g)+CO2(g);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9.(全国卷)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10.(卷)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11.(卷)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阳极溶液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2.(卷)对平衡CO 2(g)CO2(aq);△H= -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13.(卷)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催化剂CO2

+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14.(卷)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

考点 2 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15.(全国Ⅰ卷)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16.(全国Ⅱ卷)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

CO2H2CO H2O

甲amol amol 0mol 0mol

乙2amol amol 0mol 0mol

丙0mol 0mol amol amol

丁amol 0mol amol a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

17.(卷)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彧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18.(卷)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物

N2(g)+3H2(g) 2NH3(g);△H<0。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19.(卷)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0,T1>T2

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反应Ⅳ:△H<0,T2>T1 20.(卷)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

....的是( )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C的浓度

时间

B的转化率

混合气体总压

时间

0 x y

D .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21.(卷)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2(g ) O 2

(g ) + 2NO (g );ΔH

>0, 达到平稳。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 ,Y 随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A 、当X 表示温度时,Y 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

B 、当X 表示压强时,Y 表示NO 2的转化率

C 、当X 表示反应时间时,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当X 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时,Y 表示O 2的物质的量

22.(全国卷I )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 Y 2Z 反

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

混合气 体中Z 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X 、Y 、Z 均为气态

C .X 和Y 中只有一种是气态,Z 为气态

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 >0

23.(卷)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

2X(g) 2Y(g) + 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

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 )

24.(卷)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1和E 2的变化是:E 1_________,E 2________(填

“增大”“减小、”“不变”)。

25.(卷)(1)在一体积为10L 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 和H 2O ,在850℃时发生如下反

应:CO(g)十H2O(g)CO2(g)十H2(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 mol/(L·min)。

(2)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状态;c1数值 0.08 mol/L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表中

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增加了水蒸气的量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的浓度

26.(卷)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化学反应速

度(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

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

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

可能是(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含答案)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设计老师: 班级: 姓名: .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 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________ 3、特点:K 只受_______和_______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无关。 4、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_________。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即该反 应进行得越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 ②K 值越小,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_________,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即该反应进行的程度越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 ③.一般当K >______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处于平衡状态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 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Q c 是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K ,未达到平衡,反应向 进行, 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未达到平衡,反应向 进行 【温馨提示】: 化学平衡常数(K )与浓度商(Q c )的表达式相同,但在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同,K 值中各物 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浓度,而Q c 值中是在任一时刻的浓度。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问题思考】: 不同温度时,反应:H 2(g)+I 2(g) 2HI(g),的浓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623 698 763 化学平衡常66.9 54.4 45.9 ) ()()()(B c A c D c C c Q n m q p C

201x-201X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1.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因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而可忽略,正反应几乎完全进行到底,一般认为这些反应不可逆。例如,H 2的燃烧、酸碱中和等。 3.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三性” (2)实例 下列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3、 1.可逆反应“两特点”: (1)正、逆两个反应是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2)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共存,反应物转化率小于100%。 2.化学平衡“五特征”:逆、等、定、动、变。 3.平衡状态判断“两依据”: (1)根本依据:v(正)=v(逆)。 (2)直接依据: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可逆反应

Cl2+H2O HCl+HClO、

2SO 2+O 2 催化剂 △2SO 3。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 (2)CO 2与水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 (3)NH 3和HCl 生成NH 4Cl 与NH 4Cl 分解生成NH 3和HCl 互为可逆反应( ) (4)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答案:(1)√ (2)× (3)× (4)× 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A .H 2+Cl 2=====点燃 2HCl 与2HCl=====△ H 2↑+Cl 2↑ B .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C .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 D .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与2SO 3 催化剂加热 2SO 2+O 2 解析:选CD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C 、D 两项均为可逆反应。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1)建立过程(以N 2+3H 2 2NH 3为例) 物质浓度 反应速率 反应物 生成物 正反应 逆反应 开始时 最大 0 最大 0 进行中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平衡时 不变 不变 v (正反应)=v (逆反应) (2)浓度-时间图像和速率-时间图像分别为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化学平衡常数 适用学科化学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天津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3、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学习重点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学习难点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意义 对于化学反应mA+nB 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平衡常数的书写 在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浓度可不写。因为稀溶液的密度接近于1 g/mL。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5.6 mol/L。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水量的改变对水的浓度变化影响极小,所以水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去。例如: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对于非水溶液中的反应,溶剂的浓度同样是常数。 考点2、含有固体物质的平衡常数书写 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因此,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写固体的浓度。例如,赤热的四氧化三铁与氢气的反应: 平衡常数K=c(CO2) 考点3、系数为分数的平衡常数书写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例如:氨的合成反应,如写成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答案】C 【解析】反应的自发性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若ΔH<0,ΔS>0,则一定自发,若ΔH>0,ΔS<0,则一定不能自发,若ΔH<0,ΔS<0或ΔH>0,ΔS>0,反应能否自发,和温度有关,A、B错误;C项中反应的ΔS>0,若ΔH<0,则一定自发,现常温下不自发,说明ΔH>0,正确;D项中反应的ΔS<0,能自发,说明ΔH<0,错误。 【例题2】 【题干】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案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状态 本章导学: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掌握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和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图像题的做法和技巧。 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想一想: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 等,此外还有光、固体表面积等其他因素。 2.列举三个学过的可逆反应: 特点: 特点: 特点: 3. 溶解平衡:当固体物质溶解进行到一定程度,固体溶质的速率与溶液中溶质的 速率相等,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填一填: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概念: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从右向左的反 应称作。例如:。 3.特征:; ; 。 4. 不可逆反应:有些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程度特别大,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以忽略,把这 类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例如: 。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一个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1). 概念: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 特征: 注意事项 (1)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2)对于一个既定的可逆反应,如果其他条件一定,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或 从生成物开始),最后都能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不会因时间变化而变化。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正是由于各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 速率相等,才会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 1.根本标志:v(正)=v(逆)≠0 常见形式主要有: (1)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如:v(A)生成=v(A)消耗。 (2)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B)消耗=m∶n。 (3)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D)生成=m∶q。 2.特征标志 (1)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某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当m+n≠p+q时,体系的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试一试 [例1] (2012·郑州高二检测)下列对于反应C(g)+H2O(g) CO(g)+H2(g)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专题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学案(公开课)

专题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环节一:可逆反应 例1:在反应2SO2 + O2 2SO3,达平衡后充入一定量由18O组成的氧气,当达到新平衡后,18O 存在于()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二氧化硫中 C、只存在于二氧化硫和氧气中 D、同时存在于氧气、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 例: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1、0.2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2 mol·L-1 B.Y2为0.35 mol·L-1 C.X2为0.3 mol·L-1 D.Z为0.4 mol·L-1 知识归纳1:可逆反应: 环节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例2:在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投放4molSO2?2mol的O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结果生成了3molSO3,而反应物为1molSO2、0.5molO2,如果条件不变化,反应无论进行多长的时间,容器中各种成分的物质的量都不再变化。 (1)请画出相应的V→t (速率时间图)(2)画出SO2和SO3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 知识归纳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 (2)平衡状态的特征 环节三:平衡状态的判定 例3、对于N2+3H22NH3反应,下列说法不可以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A、N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 B、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2,同时生成2molNH3 C、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2,同时消耗2molNH3 D、3v正(N2)=v逆(H2) 例4、在一定温度、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s)+3B(g)2C(g)+D(g),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的是() A、气体B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B、固体A的质量不再变化 C、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体系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例5: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 H3O 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CH3OH CH3OCH3H2O 浓度/(mol·L-1)0.44 0.6 0.6 分析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平衡状态 B、正向进行 C、逆向进行 D、无法判断

化学平衡学案Word版

专题八 化学平衡 【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表示方法:v= c/t 单位:或mol/L·min 公式法简单计算 化学计量数之比法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性质 外因 浓度:c 增大,v 增大压强:P 增大, v 增大温度:T 升高,v 增大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概念:可逆反应,条件一定,v 正 =v 逆特征:逆、等、动、定、变原因:外界条件变化,正、逆反应速率不同程度改变结果:再次v 正=v 逆 ,各组分百分含量又不变方向 v 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v 正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设计 南海中学侯肖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一、 1. (1 (2 (3 2. (1 验方法。 (2 (3)、“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推理、缜密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形成和理解 四、内容与学情分析及相关策略? 1.内容分析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的核心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要发生改变,相应的化学平衡就有可能发生移动,同时应明确,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读理科的学生,前面刚学习的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具有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具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学习本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操作阶段耗时较多;实验分析能力不强,缺乏从实验现象中发现、抽取、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不强等。? 3.教学策略 教材重视实验教学,本节课以“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2.3.1化学平衡移动1》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浓度变化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理解化学平衡移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并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和变化时浓度商Qc与K比较大两个角度来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浓度影响化学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回顾】1、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和外部特征? 本质:V正= V逆≠0 外部特征: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2、化学平衡是怎样建立的? 一定条件下,投料后反应一定时间 【过渡】展示投料后化学平衡过程的V-t图,引出条件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从而发生破坏旧化学平衡,重新建立新的化学平衡,PPT展示化学平衡移动过程。 【归纳】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正向、逆向、不移动 aA+bB cC+dD 改变条件后: (1)若v(正)>v(逆),则平衡向方向移动。 (2)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 (3)若v(正)<v(逆),则平衡向方向移动。 3. 研究对象:已建立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4.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v(正)≠v(逆) 【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呢? 【过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本节我们先学习浓度改变是如何破坏化学平衡的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按课本P5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对比分析结论,并完成表2-10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3、理解平衡常数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自主学习】已知反应H2 (g)+I2 (g) 2HI (g) △H< 0。在425.6℃和525.6℃时分别用不同起始浓度的H2、I2(g)、HI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表一 温度序 号 初始浓度(mol/L)平衡浓度(mol/L)平衡时c(H2) c(I2) c(HI) c(H2) c(I2) c(HI) 425.6℃① 0.010 67 0.0119 6 0.0018 31 0.0031 29 0.017 67 ② 0.011 35 0.0090 44 0.0035 60 0.0012 50 0.015 59 ③0 0 0.010 69 0.0011 41 0.0011 41 0.008 410 表二 温度序 号 初始浓度(mol/L)平衡浓度(mol/L)平衡时c(H2) c(I2) c(HI) c(H2) c(I2) c(HI) 525.6℃④ 0.011 35 0.0090 44 0.0045 6 0.0019 5 0.0085 9 ⑤0 0 0.01 655 0.0033 9 0.0033 9 0.0097 7 ⑥0 0 0.0125 8 0.0025 8 0.0025 8 0.0074 2 一化学平衡常数: 定义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mA(g) + nB(g) pC(g) + 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反应K表达式 1 1/2N2(g)+3/2H2(g) NH3(g)△H<0 K1 = 2 N2(g)+3H2(g) 2NH3(g)△H<0 K2 = 3 2NH3(g) N2(g)+3 H2(g)△H>0 K3 = 4 CaCO3(s)CaO(s)+CO2(g) △H>0 K4 = 5 Cr2O72-(aq)+ H2O(l)2CrO42- (aq)+ 2H+(aq) K5= 6 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 K6= 思考:① K1和 K2, K2和 K3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化学平衡的意义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表格一:下表为25 ℃时,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K F2+H2 2HF 6.5×1095 Cl2+H2 2HCl 2.57×1033 Br2+H2 2HBr 1.91×1095 I2+H2 2HI 8.67×102 形成规律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复习倒入】 【课标解读】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做出判断。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 六步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 1.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在 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 ”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C(g)+q 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 C(s) + H 2O(g) CO(g)+ H 2(g) ②Cr 2O 72-+H 2O 2CrO 42-+2H + ③ 2SO 2(g)+O 2(g) 2SO 3(g) ④SO 2(g)+ 21O 2(g) SO 3(g) ⑤2SO 3(g) 2SO 2(g)+O 2(g) 【小组讨论,展示点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时,要注意

(1)如果反应中有和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①将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K值可能会相应。 ②可逆反应的K(正)与K(逆)互为。 ③若干方程式相加,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 之;若干方程式相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之。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K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则认为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 5、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2)外因:,即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无关。 6、平衡常数的应用 ①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认识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熟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的思维模型。 一、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1.可逆反应的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 可逆反应方程式常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3.特征 1.在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2SO2+O22SO3反应,一段时间后,18O 原子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SO2、O2、SO3分子中都可能存在。SO2与18O2反应生成SO3,所以SO3中有,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SO3同时又有部分分解,分解出的SO2和O2中也会有18O。 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2 mol O2,能否生成2 mol SO3?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否,要生成2 mol SO3,必须2 mol SO2完全反应,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使O2过量,也不能将SO2完全转化成SO3。 (1)H2与O2点燃可以生成水,电解水又可以生成H2与O2,所以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 (2)合成氨反应中,如果N2过量,则可以使H2完全消耗() (3)对于可逆反应,若加入反应物,则反应先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停止后再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参考答案】:(1)×(2)×(3)×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用速率—时间(v-t)图像表示出以上过程: 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只有可逆反应才存在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4)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5)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参考答案】:(1)√(2)√(3)×(4)×(5)× 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在下列几种状态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案1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衡常数的涵义,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练习—归纳 【教学内容】 阅读下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思考: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的数值有什么特点? 的结果与起始浓度的大小以及建立平衡的途径有无关系? 表达式中的幂与计量系数之间有何关联?

三、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的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3.化学平衡常数的特点: (1) (2) 练习: 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则写出K1、K2的表达式,并比较异同。 (3) (4).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5.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例1.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 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汽各0.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例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g)+H(g)CO(g)+H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H 0(填>或<) (3)830℃时,该反应在某时刻,C(CO2)=0.4mol/L,C(H2)=0.8mol/L,,C(CO)=0.4mol/L, C(H2O)=0.4mol/L,则此时反应(填达到或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或逆) 方向进行. 4.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已知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时的相关物理量,如平衡时的浓度、转化率等 (2)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的吸放热 (3)在一定温度下,根据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练习: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 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高二化学 专题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教学案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化学 专题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硫酸铜晶体结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可逆过程与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 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2. 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教学过程: 引入:有些化学反应如NaOH 与HCl 反应,反应极为完全,而我们也接触过一些反应,如氮气与氢气反应,SO2与O2反应等可逆反应,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不仅要了解反应的方向性,还要关注反应进行的限度,事实上,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难以进行到底的,都属于可逆反应。 复习: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正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 注意:①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②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 ③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 ”连接而不用“===”号 。 交流与讨论:P47 结论:随着时间的变化,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同时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可逆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的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它是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 强调:可逆反应;内在本质:v(正)= v(逆) ≠0;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浓度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针对同一物质而言。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逆正v v 。 动:动态平衡。 定:达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由18O 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18O 存在于( ) A 、只存在于氧气中

2020创新设计高三化学配套课件学案核心素养提升24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素养说明:化学平衡在化工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平衡向着理想的方向移动,是近几年高频考点,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1.总体原则 (1)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2)平衡类问题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①原料的来源、除杂,尤其考虑杂质对平衡的影响。 ②原料的循环利用。 ③产物的污染处理。 ④产物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⑤气体产物的压强对平衡造成的影响。 ⑥改变外界条件对多平衡体系的影响。 2.典型实例——工业合成氨 (1)反应原理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 (2)反应特点:①反应为可逆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反应条件的选择

(4)原料气的充分利用 合成氨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从原料充分利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中可采用循环操作的方法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题型专练] 1.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 (g )+B (g ) 2M (g ) ΔH <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该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若物质B 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 ,以提高A 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 ,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解析 这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反应,只有当ΔH -T ΔS <0时,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A 错误;加入过量的B ,可以提高A 的转化率,B 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C 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 错误。 答案 B 2.(天津高考)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定学案.doc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定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抓住重点! 1 .了解可逆反应; 2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知识要点: 一、可逆反应与非可逆反应 1正反应:,逆反应: 2可逆反应:下,既能向又能向方向进行。 3可逆反应的特征:"两同”是指①;②o 4常见的可逆反应有: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Q ■.普”?CO汁H,中,将O.OlmolCO和O.Olmol HQ (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2.反应过程111: 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3 .定时间后,必然出现o 4山时刻后,v正=▼逆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定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 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再发生变化,反

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定、动、变、同。

3 .达到化学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 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正逆反应速率的相互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了mmol的A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生成了Pmol的C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同时消耗了qmol的D V(A): V(B): V(C): V(D) = m:n:p:q 压强 恒温恒容m+n手p+q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恒温恒容m+n = p+q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M 恒温恒容m+n尹p+q时,M 一定 恒温恒容m+n = p+q时,M 一定温度体系温度恒定 密度恒温衡容的容器气体密度恒定 颜色体系颜色恒定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旧平衡 V 正=V 逆 条件改变 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V '逆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学生说【结论】: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点 ①双向性:可逆反应具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即正反应和逆反应; ②双同性:正反应和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 ③共存性: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这类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连接。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1)Cl2与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2)NH3和HCl生成NH4Cl与NH4Cl分解生成NH3和 HCl互为可逆反应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2)×两反应发生的条件不相同 (3)√ 2.为什么工业合成氨反应中,N2、H2和NH3同时存在? 答案:因为在N2与H2化合生成NH3的同时,NH3也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

即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分解 B.H2与I2化合成HI;HI分解 C.SO2与O2化合成SO3;SO3分解 D.电解水生成H2与O2;H2与O2点燃生成水 解析:选D。A项,SO2+H2O H2SO3;B项,H2+I22HI;C项,2SO2+O2催化剂 △ 2SO3,上述三个反应,正、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故都属于可逆反应。D项,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2.(2019·长沙高二质检)可逆反应N2+3H22NH3,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1 mol/L B.0.2 mol/L C.0.05 mol/L D.0.15 mol/L 解析:选B。2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假设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2 mol N2与3 mol H2反应最多生成2 mol NH3,此时NH3浓度为0.2 mol/L,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NH3的浓度达不到0.2 mol/L。 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根据要求填表: 反应物浓度v(正) 生成物浓度v(逆) 开始时c(N2)最大 c(H2)最大 最大0 0 进行中c(N2)减小 c(H2)减小 减小增大增大 平衡时c(N2)不变 c(H2)不变 不变不变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