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种植技术-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及要求条件马铃薯保护地(塑料大棚和温网室等)种植出来的原原种,选择在脱毒种薯基地进行加代繁殖,已迅速提高种薯繁殖系数,及时提供大面积生产所需优质合格种薯,为全州马铃薯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现就原种生产中的一些技术环节略作总结。
1、种源基地的选择选择在气候寒冷、自然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区。
一般海拔高度2500M-3000M范围之内,土地连片、方圆500M范围无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无商品薯种植为宜。
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灌溉方便、近2年内未种植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向阳地块。
大理州北三县(剑川、洱源、鹤庆)的高海拔山区和漾濞的秀岭、宾川的乌龙坝、大理市的花甸坝等相关地区,都是较好的原种生产备选基地。
2、播种前准备工作高海拔山区一般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制,若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深度30cm-40cm。
精细整地,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作垄或平整土地,合理使用肥料。
播种前20d,将在低温室或专用库内储藏的原原种薯取出,剔除病薯,烂薯后,置于20℃左右的有散射光的室内,让其自然通过休眠发芽,促芽变绿,每隔7d翻动一次。
选用通过休眠、芽短壮的原原种做种薯。
大春作播种一般在2-4月份,其密度可根据不同品种、原原种大小决定,一般株行距25cm×60cm或20cm×60cm、也可用30cm×60cm,用种量每公顷4000-6000粒左右。
3、基地内肥水管理根据土壤本身的肥力来确定具体的底肥施肥方案,原则是N、P、K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通常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
齐苗后株高10cm 左右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结合第二次中耕,可喷施2%-3%的磷酸二氢钾,再次培土。
大春季繁殖原种正处于绵雨季节,要根据具体条件注意排水,薯块膨大期更应注意此项工作,避免积水造成涝灾,收获前10d左右清理地上部分植株进行晒田便于收获。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 2021 年第 6 期马铃薯威芋5号脱毒种薯扩繁技术张素杰1李顺雨2**马智黠1马检2徐永康1作者简介张素杰(1983—),女,河南周口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科研与开发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10-22(1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威宁553100;2威宁县果业产业发展中心,贵州威宁553100)摘要介绍了马铃薯威芋5号脱毒种薯扩繁技术,具体包括威芋5号无菌系的建立、增殖培养、脱毒种苗的继代培养、原原种生产以及原种、良种的繁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威芋5号;无菌系;脱毒种苗;原原种;种薯扩繁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1)06-0078-02D0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6.033马铃薯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是粮、菜、饲兼用作 物。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下,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低纬 度、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的威宁县,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全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1万hm 2 , 鲜薯产量近300万t ,产值40亿元,位居全县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之首,同时也是全国马铃薯6.67万hm 2以上第一种植大县叫但由于品种更新换代迟缓导致的病毒病,造成马铃薯优良性状退化而减产严重。
为 助推当地马铃薯产业的稳固发展,建立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归纳了威宁县特色品种威芋5号脱毒种薯扩繁技术要点,旨在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指导。
1威芋5号脱毒种薯生产程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法,检测威芋5号的 PLRV 、PVY 、PVX 、PVA 、PVS 、PVM (马铃薯 M 病毒)及 PAMV (马铃薯杂斑病毒或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脱除与否 无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
将其在无菌条件下,采用MS 固体培养基,进行扩繁基础苗,在封闭温室扦插或防虫网室栽植,生产出脱毒小薯。
马铃薯组织培养1、繁殖瓶苗将待繁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每叶节切一段,接种在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铁盐的无激素M S固体或液体(可用纸桥)培养基的组培瓶中,置培养室内培养。
培养条件为:光照1000-3000lx,光周期13-16h/d,培养温度(25±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叶节段接种30-50d后长成3-5片叶的幼苗。
记录苗芽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再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进行扩繁,直到达到要求繁殖数量为止。
2、繁殖微型薯将上述具有3-5片叶幼苗,加入液体培养基(MS+BA2-10mg/L)或(MS+BA2-10mg/L+IAA1m g/L+CCC100-500mg/L+糖80-100g/L),放入培养室,遮光全黑暗或光照时数少于8h/d,温度(20±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经40-70d后,在植株叶腋处长出微型薯。
记录微型薯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马铃薯组织培养及原原种生产技术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地介绍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原原种生产技术病毒和类病毒的累积性感染是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的重要因素,而通过组织培养获取无病毒种薯来恢复种性的方法已被马铃薯生产地区广泛采用。
现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马铃薯组织培养1.1外植体培养从已催出芽(芽长一般2—4cm)的干净健康马铃薯块茎上掰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入0.1—0.1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消毒完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6次,每次5分钟,然后接种到MS+6-BA1.5mg/L (毫克/升)+GA30.5mg/L+IBA0.5mg/L+琼脂8g/L+蔗糖30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外植体。
1.2茎尖剥离及初代培养外植体培养20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生长点0.1——0. 5mm部分剥离出来,转接到MS+肌醇100mg/L+6-BA1.5mg/L+GA30.5mg/L+泛酸钙1.5mg/L+蔗糖30g/L+琼脂8g/L+活性炭0.17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4—5个生长点。
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种薯脱毒和防止退化是种植马铃薯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
一、马铃薯种薯脱毒的主要措施1.选择健康的种薯健康的种薯是脱毒的前提。
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无霉变、无机械损伤的种薯。
同时,还应注意选择与当地气候适应的品种。
2.种薯热水处理将种薯放入温度为50-55℃的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放入温度为40℃的水中浸泡30分钟,最后放入温度为30℃的水中浸泡30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种薯表面的病菌和病毒。
3.化学药剂处理可以使用氯化汞、氯化钠、氯化钾等化学药剂进行处理。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处理种薯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过高的浓度和过长的时间会对种薯产生不良影响。
4.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一种高效的种薯脱毒方法。
通过将种薯的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可以有效地去除病毒和病菌。
二、马铃薯种薯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1.定期更新种薯种薯的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定期更新种薯。
一般情况下,每3-5年更新一次种薯。
2.科学管理种薯种薯的管理对于防止退化非常重要。
应该注意控制种薯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种薯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3.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病株和虫害,避免病毒和病菌的传播。
4.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也是防止种薯退化的重要措施。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种植马铃薯。
综上所述,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包括选择健康的种薯、种薯热水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组织培养、定期更新种薯、科学管理种薯、加强田间管理和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种薯的健康和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养。
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也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
[1]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
脱毒及离体快繁,这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
主要是进行茎尖培养脱除病毒。
对于脱毒苗、新育成、新引进、稀缺良种、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同时可不受地区和气候的影响,比传统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
植物组织培养已发展成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2]植物组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其中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领域。
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改良作物是以后农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首先用茎尖脱毒获得无病毒植株成功的是法国人莫勒尔,他们用大丽花为原料,在1952 年试验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在1955 年以马铃薯为材料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农业生产中,许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无性繁殖方式植物如马铃薯、甘薯、大蒜等尤为严重,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
[3]一、国内外研究动态(一)研究背景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rn tuberosurn)是双子叶种子植物, 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4]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植株长势逐年削弱、矮化,分枝变小,结薯变小,产量逐年下降,甚至绝产,这种现象叫做种性退化。
脱毒马铃薯简介一、什么是脱毒马铃薯马铃薯的繁殖是采用种薯切块的方式进行,即无性繁殖。
这种繁殖方式,就使得带有病毒的种薯将病毒通过种块直接传染给了下一代。
种薯的病毒会随着世代延续而逐渐增多。
这样的马铃薯就是带有病毒的马铃薯。
如果使用这样的种薯,就会严重地影响商品薯的产量和质量。
而马铃薯的病毒在薯块上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薯肉上分布的多,茎芽尖端分布的少或没有。
利用这一特点,切取茎尖十分之一毫米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经检测不带病毒的试管苗就是脱毒苗。
由脱毒苗经继代培养而生产出的马铃薯不带有病毒,就是脱毒马铃薯。
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脱毒快繁及种薯生产体系中,各种级别种薯的通称。
在人工控制的防虫网室中用试管苗移栽、脱毒苗扦插、气雾法等技术生产的小薯块称为脱毒微型薯(脱毒原原种)。
脱毒种薯生产不同于一般种子繁育,它要求有严格的生产规程和技术要求,繁种基地要在高海拔、高纬度的冷凉地区,通过脱毒微型薯扩繁为脱毒原种、一级脱毒种薯、二级脱毒种薯等。
试验结果证明,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采用脱毒种薯可以增产30%-50%用脱毒马铃薯作种薯可以使马铃薯的产量提高50%以上,品质明显改善。
二、为什么要在高寒山区(地区)生产种薯?马铃薯的病毒传播者主要是蚜虫。
高寒山区气候冷凉,蚜虫比较少。
没有蚜虫的侵袭,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经脱毒后马铃薯在扩繁过程中再次带上病毒,从而保证了种薯无病毒,也就保证了种薯的质量。
其二,由于高海拔山地气候冷凉,种薯从微型薯、原一到生产用原种,经过了三年的时间,已经适应了冷凉气候。
再把它引种到气候条件相对温暖的平原地区,产能会得到很大释放,更能发挥出优良种性,产量也会大幅提高。
所以,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最好选择在高海拔或高纬度的冷凉地区进行。
三、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1)种植脱毒种薯,仍要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脱毒种薯仅仅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脱去了种薯携带的大部分病毒,避免了病毒病的危害,而对马铃薯的真菌、细菌性病害(如黒胫病、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等)及虫害并没有产生抗性,在生长期间仍要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秦晓萍甘肃?酒泉 730500)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
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1]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 培养基的制作1.1培养基的配方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进行灭菌。
母液浓度/扩大倍数配置体积(ml) 母液吸取量(ml) 称取量(g) 大量元素 20 50 —钙盐母液 20 50 —磷酸盐溶液 20 50 —铁盐 100 10 —微量元素 100 10 — 1000有机物 100 10 —萘乙酸(NAA) 0.1mg/L 0.1 —蔗糖 3% — 30琼脂粉 0.56% —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1.2.1仪器、用具与试剂(1)仪器:PH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2)用具:移液抢、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3)试剂:配置MS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0.1mol/LHCL、0.1mol/LNaOH1.2.2 培养基制作(1)准备工作将配置好的MS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50655.4(22)申请日 2019.04.28(71)申请人 华中农业大学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72)发明人 蔡兴奎 冯洁 段宏兵 徐涛 刘也 柳俊 徐胜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代理人 覃蛟(51)Int.Cl.A01G 2/10(2018.01)A01G 7/02(2006.01)A01G 22/25(2018.01)A01G 31/00(2018.01)(54)发明名称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57)摘要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
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组织培养后的幼苗切段扦插至含有基质和无糖培养液的培养体系中进行光照培养,在光照培养过程中进行通气,通气是向培养体系中通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使得马铃薯试管苗在无糖条件下可持续健康生长,减少幼苗污染概率,节约生产成本。
而后将株高达10-12cm的幼苗连同穴盘直接转移至温网室内进行微型薯生产,形成一步法微型薯繁育工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CN 109952869 A 2019.07.02C N 109952869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52869 A1.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组织培养后的幼苗切段扦插至含有基质和无糖培养液的培养体系中进行光照培养,在光照培养过程中进行通气,通气是向培养体系中通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优选地,所述无糖培养液为不含有机物质的MS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包括:在光照培养2-4天后开始间歇式通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间歇式通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是使通入气体后的培养体系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300ppm-400ppm之间;优选地,间歇式通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是:间隔10-15分钟向培养体系中通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10-15分钟;优选地,所述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为空气;优选地,培养体系的温度为19-21℃;培养体系的空气湿度为75-8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生产流程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优良种薯:从健康无病虫害的田间种薯中选择高产、品质好、抗病虫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作为原原种。
2. 繁殖种薯:选取健康的马铃薯种薯,经过表面清洗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切割或整个种植。
在温室或培养箱中进行繁殖,以获得足够的数量的种薯。
3. 无菌培养:将选好的马铃薯种薯进行无菌处理,通常是通过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中包含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以提供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养分。
4. 病毒检测:在马铃薯无菌培养的过程中,定期进行病毒检测,以确保无菌苗的无病毒性。
5. 提取繁殖无菌苗:选取无菌苗,将其进行定植或进一步繁殖。
6. 壮苗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获得合格的马铃薯无菌苗。
这些苗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包括根系健壮、叶片齐整和抗病虫害的特性。
7. 繁殖和扩大种薯:将这些无菌苗进行繁殖和扩大,以获得足够的数量的马铃薯无菌种薯用于生产。
8. 焯水处理:为了增加种薯的保存期限和提高种薯的萌芽率,
还可以对种薯进行焯水处理,将种薯放入60-70°C 的水中烫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快速冷却。
9. 包装和贮存:最后,将经过脱毒的马铃薯种薯进行包装,并在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贮存,以确保其质量和萌芽性。
以上是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生产流程的基本步骤,这样可以确保种薯的健康和无病毒性,为后续的马铃薯种植提供高质量的种材。
浅谈马铃薯脱毒快繁流程步奏及配方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为茄科茄属作物.是全球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
马铃薯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耐储运的特点,因此深受生产和消费者的喜爱。
但在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性退化的问题,而病毒侵染是马铃薯退化的根源。
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所以病毒侵染后会世代相传,危害逐年加重。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防止品种退化的有效途径是茎尖离体培养。
通过茎尖离体培养培育脱毒基础苗,再通过建立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优良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稳产、优质的可靠保证。
一脱毒种薯繁育工艺流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二脱毒技术2.1 脱毒方法2.1.1 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外植体的选择途径一般有3条:①在生长季节从田间挖取植株种植在无菌的盆土中,温室内栽培,取其新长成枝条的芽;②从田间切取枝条,插入营养液中生长,取新抽生枝条上的芽;③块茎在室内发芽,芽经热处理(38℃)2周后再取芽。
另外,定期给植株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的混合液,可以有效提高灭菌效果。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要比直接取自田间枝条污染少得多。
再加上茎尖分生组织又被彼此重叠的叶原基保护.只要仔细剥取,无须再进行消毒,就能得到无菌的外植体。
但为保险起见,在切取外植体之前,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表面消毒,一般在5%次氯酸钠中处理8~10min即可。
虽然顶芽和腋芽都能作为外植体,但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所以一般取顶芽作为外植体。
2.1.2 剥离茎尖和接种在超净台上的解剖镜(8~40倍)下进行茎尖剥离。
解剖时必须注意使茎尖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以免超净台的气流风干茎尖。
在材料下垫上一块湿润的无菌滤纸也可达到保持茎尖新鲜的目的。
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叶片和叶原基剥掉,直到露出圆亮的茎尖生长点。
将带有l~2个叶原基的茎尖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上。
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当芽未曾进行过表面灭菌时更要谨慎。
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
摘 要: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
节。作者通过对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扦插炼苗、温湿度管理、提高结薯率等技术
环节的研究,总结出了微型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温室扩繁;微型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在种植
中基本采用薯块做种,当马铃薯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病危害性逐年加重,种性
严重退化。培养马铃薯脱毒苗,进而培育出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病毒病最有
效的途径。笔者通过多年的种薯繁育生产实践,探索出了马铃薯脱毒苗快速繁殖
及微型薯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技术,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1 组培脱毒苗移栽
1.1 生产设施
组培苗在温室中移栽,温室风口安装防虫网,温室内沿宽用红砖铺砌成苗床,
苗床宽度2 m,长度6.5~8 m,苗床深15~20 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25 cm,
配套晒水池,购置1台370 W水泵,农用喷雾器喷头,60 m左右1 cm粗细胶管
及喷壶、水桶等。
1.2 铺覆基质
基质选用蛭石加入适量珍珠岩,经反复冲洗并消毒。将基质平铺于苗床中,
大水浇透,基质表层每苗床撒施氮、磷、钾复合肥(20-10-20)500 g,浅耙,与
基质混合均匀,用木板刮平,保证基质疏松。
1.3 组培脱毒苗移栽
1.3.1 移栽标准 苗龄20 d左右,苗高10 cm左右,茎粗0.6 mm,叶片8片
左右。
1.3.2 移栽方法 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茎段,用3 mg/LGA3加5mg/L NAA浸
泡,然后按株距5 cm、行距lO cm栽植,栽植后用喷壶浇透定根水。移栽后加
盖地膜,5 d后揭去。
2 扦插繁殖
2.1 准备工作
扦插繁殖在防虫温室中进行,设施准备和基质铺覆参照组培脱毒苗移栽标
准。
2.2 扦插繁殖
脱毒苗移栽成活后,大约每25~30 d切段扦插繁殖一次。将成活的移栽苗
留下一个节剪下后,剪成双茎节茎段,用3 mg/LGA 3加5 mg/LNAA浸泡,后
扦插。
2.3 扦插苗定植
按株距5 cm、行距lO cm栽植,切段1节插入基质中,1节露在基质上面。
栽植时压实基部,用喷壶浇透定根水。移栽后加盖地膜,5 d后揭去。
3 生产管理
3.1 水分管理
2 d浇1次水。用手深入到基质底部确定干湿,根据苗床干湿情况确定浇水
量。浇水时间应在早晨10点之前。浇水量不宜过度以免引起烂苗。
3.2 温度管理
新栽苗成活前15d维持高温、高湿环境,用50 %遮阳网避光,温度以23~
26 ℃为宜,注意夜间保暖。生根后通风降温,以20 ℃左右为宜。
3.3 营养管理
不同生育期使用不同营养液配方,每周浇施1次,同时根据植株的营养生长
情况,加大和减少营养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并适当辅以根外追肥。前期加施
氮肥促进营养生长,后期加施钾肥促进结薯。
3.4 及时培土
培土分2次进行。脱毒苗生长到5 cm左右时,第一次培基质。在脱毒苗长
到10 cm左右时,第2次培基质。培基质可以增加匍匐茎的生成,从而提高结薯
率。
3.5 控制徒长
微型薯生产栽培密度高,后期易发生徒长。徒长对微型薯形成和膨大影响很
大。生产苗控制在30 cm是较为理想的株高标准。叶面喷施“比久”、“矮壮素”和
“洋芋膨大素”可抑制茎叶营养生长,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喷施2次效果最佳。
4 病虫害防治
4.1 虫害防治
生产中虫害主要有蚜虫、金针虫和地老虎。金针虫和地老虎等在基质铺覆前,
以“地虫特杀”22.5 kg/hm2均匀撒施防治。蚜虫是传播病毒媒介,瓶苗定植后,
每隔10 d喷1次抗蚜威或用40 %乐果乳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4.2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真菌性早疫病、晚疫病以及基质传播放线菌疮痂病。脱毒苗栽植
20 d后,用25 %甲霜灵锰锌或72 %克露等,用量2.25 kg/hm2,用水稀释600~
800倍液叶面喷雾,每7 天喷1次,药物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