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_复习全参考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_复习全参考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_复习全参考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_复习全参考

第一编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一、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这里的信息活动包括围绕信息的搜集、整理、提供和利用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

二、信息资源的类型:

1.记录型信息资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络等。记录型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的主体。

2.实物型信息资源: 这是用实物本身来贮存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某种样品、样机,它本身就代表一种技术信息。这类信息资源不能直接进入信息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必须先将它转换成记录型信息。

3.智力型信息资源: 这类信息资源主要表现为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又称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它由人的活劳动携带,根据社会需求提供各类咨询服务。

4.零次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零次信息的存在形式、传播渠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难于存贮和系统积累,给这类信息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搜集、记录、整理和存贮。

三、信息资源的特征:需求性,稀缺性,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四、信息资源的功能

(1)经济功能

信息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具有经济功能。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作用功能。

1.信息要素的注入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的素质,缩短劳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使各生产要素以较快较佳的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从生产过程的时效性上表现与发挥其生产力功能。

2.信息要素通过与生产力系统中的不同决策管理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增强管理层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可知度和透明度,提高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度,从而提高生产力。

3.信息要素的投入还有助于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等的革新与创造,提高生产力系统的质量与效率。

信息资源的生产力功能是在信息要素和信息技术要素(两者同是信息资源的重要因素)有机结合的条件下实现的。

信息资源还具有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的功能。信息不但本身就是财富的象征和源泉,而且可以通过流通和利用直接创造财富。

(2)管理与协调功能:信息流反映物质和能源的运动,社会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的运动,左右其运动方向,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3)选择与决策功能:信息的选择与决策功能广泛作用人类选择与决策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优化其选择与决策行为,实现预期目标。信息的这种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没有信息就无任何选择和决策可言;没有信息的反馈,选择和决策就无优化可言。信息在人类的选择与决策活动中还发挥预见性功能。

(4)研究与开发功能:即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是不断地发掘信息及其他相关要素功能,及时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并努力开拓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广阔的用途。

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信息资源利用部门根据信息资源开发部门所开发的信息资源情况,结合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分配与使用方案,使现实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过程。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优越的功能,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七、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信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IRM)概念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信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把技术、经济、人文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解决的核心课题。

八、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是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九、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1.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十、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第一,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的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用户),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第二,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资源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

第三,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建立在较高的起点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上。

十一、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一)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管理新天地;(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是使信息资源真正得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合法权益。

十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一)、宏观管理

概念: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资源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的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

任务:是从总量上和结构上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带有总量和全局性质。

原则:

1、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要从思想上把它提高到一个战略的认识高度;

2、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必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3、国家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确定目标、进行投资决策,并为各级政府业务部门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条件;

4、大力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果;

5、确定信息资源管理的保密和保存制度,协调与国际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

(二)、中观管理

概念:一般由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及本地区、本行业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使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总体上与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不相冲突的同时,能更好地符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客观实际,并体现本地区、本行业的利益。

任务:是在本地区、本行业范围内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是针对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言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或行业性质。

(三)、微观管理

概念: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合理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三、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

1、技术手段:是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2、经济手段: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具有下述功能:第一,调节功能;第二,控制功能;第三,核算功能;第四,监督功能。

3、法律手段:是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信息资源,就是各个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者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机构,运用经济法规来调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机构之间及各环节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惩办经济犯罪,维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正常秩序。

4、行政手段:是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行政手段是信息资源管理必要的辅助手段,其合理运用有利于整顿经济秩序、加强组织、减少混乱,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十四、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

十五、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

(一)有效配置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二)有效配置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三)有效配置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六、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十七、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功能

(一)、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1)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作用: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

1.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

2.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

3.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4.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5.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2)市场失灵:

信息市场的自组织机制不是万能的,它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即信息市场失灵。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

2.市场不能自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政策。

3.产权明晰(包括有形产权和无形产权)是信息市场有效性的前提,但市场本身不能界定产权。

信息市场失灵的原因

(1)信息的外部效应。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也有负的外部效应,当其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时,使得信息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导致信息生产不足,信息资源配置无效;当其具有负的外部效应时将会把社会成本强加给市场中那些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从而使信息市场偏离均衡,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2)信息的公共物品的属性。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即信息消费的非排他性、非消耗性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取得有效的补偿,从而导致生产不足,这与信息外部效应(正的)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类似的。

(3)信息商品的垄断性。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垄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生产具有很高的初始成本、较低的边际成本而形成自然垄断。二是为了保护信息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和创造性,需要用法律排除信息商品的共享性而形成垄断。在两种情形下都会出现垄断定价,使得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效率损失,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4)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价格在市场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传递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但在信息市场中,价格的这种信号功能被大大削弱了,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效用具有不确定性,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信息的偏好(主观评价)和利用能力;二是在空间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和时间上(事前与事后)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信息市场中的交易活动带有很大

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妨碍了信息交易的有效性。

(5)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教育和基础研究这类基础性信息活动,并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因而市场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调节。

(二)、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概念: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

作用:政府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发挥有限的作用。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作用体现在: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公共信息服务;3.教育;4.科学研究;5.制度建设。

政府进行信息资源配置的工具:财政工具、税收工具、产业政策工具。

(三)、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概念:是指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十八、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1.调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地减少闲置,或者说对闲置信息资源的唤起,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存量信息资源;二是迅速地调集各种资源,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信息,通过增量的优化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效率。

2.生长功能:就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更多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融入技术的成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如果不能使已有的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便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即一方面信息资源被闲置,不能附加于产品之上,产出的价值创造处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低价值构成的产出不能提供必要的剩余,技术进步受到阻碍,结果导致经济在低水平上缓慢增进。而较高的技术利用率则恰恰相反,通过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可以在不影响投资和消费的前提下提供较多的信息开发费用,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这种良性循环机制,无疑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因此,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生长功能,实际上是技术进步在生产函数中的广泛应用。

3.辐射功能:即一些产业的变动可以引起一连串的产业变动行为,而另一些产业的这种引致变动效应却相对较弱。当资源较多地配置于前者时,尽管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并不直接得到资源投入量的增加,但通过需求或供给的刺激,可以获得投资增长的动力,并进一步引导资源的流入。这种配置较之直接将资源分散配置于各个产业上具有更大的增长效应,这就是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

十九、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和效率:

企业经济效率与行业经济效率:指产出/投入最大化。

社会经济效率:强调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十、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1.信息生产的有效性:即信息生产的产出/投入最大化。

2.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要求能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要求生产的信息商品(假定这种信息商品存在需求)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实现价值。

二十一、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通过协调信息资源在时效、区域、部门数量上的分布,使信息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也使得存量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二十二、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

1.垂直型共享:具有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的各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

2.水平型共享:一个地区内不同系统、不同专业图书馆(所)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

3.网络型共享:指全国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都可直接相互连接,共享信息资源。

二十三、信息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据以做出改变企业活动性质的有关决策,使之尽可能最优化,以适应外界模型和内部模型中发生的变化;

2、保证完成企业所采取的决策并使输出的信息有效。

二十四、企业信息的特点:1.从信息的来源渠道看,企业不但要搜集、存储和利用外部信息,还要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和贮存。2.从信息载体来看,既有传统的印刷型,又有磁盘、光盘、缩微胶片、胶卷、网络等新型存储介质;既有文字型,又有实物型;既有书本式,又有报表式;既有正式文献,又有非正式书信等。3.从信息内容来看,既有科技信息,又有经济信息、财务信息、市场信息等。各类信息特征不同,性质各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整序和贮存方法。4.从时效来看,企业信息更要求新颖及时。5.从需求和利用的角度考察,企业对信息一般要求具体实用。企业无论哪一部门,也无论哪一类人员,都要求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直接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十五、企业信息的评价与选择 :有价值的信息应具备的条件:1、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2、信息符合需求的内容;3、信息的可信赖度高;4、信息具有综合性;5、信息容易获取(即不是用特殊的手段或极少数人才能获取);6、信息费用与目标吻合。

二十六、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有效地搜集、获取和处理企业内外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并使企业各部门能够共享这些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质量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可以通过信息的可获取性和便捷的信息渠道而增强。

二十七、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并促进企业活动对信息的需求;2、促进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共享;3、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信息结构;4、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和标准化,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重复现象;5、提高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的安全;6、保证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可用性和充分运行,以便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均可及时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7、促进企业员工利用信息。

二十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框架 :MIS及其缺陷,Intranet及其应用,Intranet的新发展——Extranet。Extranet是Intranet 的延伸和扩展,它把Intranet的构筑技术应用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系统中,可为外部用户提供选择性服务。

二十九、Extranet的特点:(1)Extranet不限于企业内部成员,而可以延伸到企业之外,特别是包括那些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2)Extranet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它可以提供充分的访问控制使得外部用户远离企业的内部资料;(3)Extranet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思想,它使用标准的Internet技术,与其他网络不同的是Extranet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4)Extranet是集成和扩展现有的技术而不是系统设计;(5)Extranet具有较低的成本。

三十、Extranet的优点:(1)能为客户提供多种及时有效的服务,改善客户的满意度。(2)可以实现跨地区的各种项目的合作。(3)可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例如,通过Extranet,可以将多个企业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型经济;通过Extranet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能更有效、更经济地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大幅度降低花费并减少跨企业商务活动的复杂性。(4)可以引用、浏览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减少和避免损失等等。

三十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企业信息总监(CIO),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力结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辅助人员)。

三十二、知识管理的概念:是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布、利用与宣传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它要求将个人知识转变为

某个组织可以广泛共享与适当利用的团体知识。

三十三、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反应能力,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

三十四、企业知识管理的职能:为联机和非联机知识建立知识地图,向用户提供知识利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检索工具,监视企业外部知识源。具体可分为外化(就是将员工头脑的隐含知识转化为可提供知识共享的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内化(强调从外部知识库中提取知识、进行过滤,从而为知识寻求者提供高度相关的知识,重视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中介(旨在实现知识拥有者与知识寻求者之间有效的知识传递,以使后者获取最切合其需求的知识。)、认知(是在前三项功能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旨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评测五个方面。

三十五、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流程: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确定知识管理重点领域,评估企业知识资源,制定知识管理方案,实施知识管理方案,监督知识利用。

三十六、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网络技术,群件技术(即帮助群组协同工作的软件,一般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与工作流应用三大部分),知识库技术,其他重要技术。

三十七、信息政策的概念:是据以调控信息生产、交流和利用的措施、规范和准则的集合,它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三十八、信息政策的要素:莫尔提出的信息政策要素包括:法规问题、宏观经济问题、组织问题、社会问题。

三十九、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

三个层次:产业政策层面;组织政策层面;社会政策层面。

五个因素:信息技术因素:信息市场因素:信息管理因素:人力资源因素:信息法规因素。

四十、信息法律概念:是指对信息活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控的法律措施,这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组织和对信息负有责任的个人等。

信息法律的主体:即权利义务主体,是指在信息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信息法律关系是各权利主体在参与信息活动过程中相互间形成的一种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信息法律的客体:是指一定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环境中的物化的和非物化的财产。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各相关主体的信息行为。

信息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范畴: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政策导向功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十一、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的区别:

1、在性质上,信息法律是一种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而信息政策是一种行政手段,是一种软性的指导性准则或指南。

2、在作用范围上,信息法律的问题、对象比信息政策更基本、更普遍、时效更长、相对更稳定;而信息政策一般随国家的发展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和条件而改变,并且受国内外事件和形势的影响,因而具有政策的波动性和针对性,政策的对象范围和有效时间范围比信息法律要小,更带有阶段性和灵活性。

从二者的关系上看,信息政策是信息立法的基础,信息立法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

四十二、信息法律体系

1.信息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相关权利主体的利益和地位;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应当考虑到信息活动的跨行业、跨地域的特性。

2.信息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问题,信息市场管理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问题,信息利益分配和“信息公平”问题,信息国际化问题。

3.信息法律体系的结构:信息基本法;信息法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信息市场与信息服务法律制度,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法律制度,新闻出版与信息传播法律制度,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法律制度,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

4.信息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信息市场与信息服务法律制度;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法律制度;新闻出版与信息传播法律制度;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法律制度;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

第二编图书馆学部分

第一章图书馆学基础

第一节图书馆学原理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

知识的概念:知识是关于事实与思想的陈述,这些陈述能提出合理的判断或实证结果,它们可通过传媒传递给他人。

知识集合的概念:知识集合是由知识元素有序组织起来形成的一种人工集合。百科全书、图书馆、知识数据库等从本质上说都是知识集合。组成知识集合的知识元素有多元性、同质性、有序性等性质。知识集合的结构有线性、树型、图型等方式。知识集合有三大功能:知识存贮功能、知识检索功能与知识优控功能。

图书馆学的概念:图书馆学是研究如何将知识组成知识集合并为人们所使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客观知识的性质:主观知识的外化、社会化、物化,就形成了客观知识,客观知识具有独立存在的实在性,以及创新性、中介性、可编码性、可传递性、无损耗性、可共享性、可加工性、不确定性等性质。

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对客观知识成分进行整序的活动与过程。其目标是将知识成分整序成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知识集合。整序、控制、提供是知识组织的核心点。

三、知识受众的概念:知识受众指的是一切通过知识媒介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人。换言之,知识受众是知识媒介的读者、听众、观众和用户的总称。

知识受众的服务及其原则:知识受众服务是知识工作者运用各种资源满足知识受众需求的劳动过程。图书馆的知识受众服务应该体现以下四种发展原则:人文服务原则、充分服务原则、多样化服务原则、个性化服务原则。

六、图书馆学方法论

(一)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主要有求文献内容真实性的校雠法、求文献内容原本性的版本法、揭示与报道文献的文摘法、获取文献的采集法、组织文献的分类法和主题法、检索文献的索引法、统计分析文献的计量法、服务于知识受众的咨询法和导读法等。

(二)图书馆学应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法、调查分析法、数学方法及一些横断科学的方法(信息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复杂性科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是对大多数学科都适用的科学方法,故称之为一般科学方法。

(三)哲学的方法:是哲学原理与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实事求是的方法、对立统一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等。

七、未来图书馆学的发展:1.未来图书馆学研究重心向知识领域转移,2.学科发展从细化走向整合,3.学术理性由技术倾向人文,

4.研究特点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

5.学科建设更加注重本土化。

第二节图书馆事业与管理

一、图书馆事业的含义:是由各类型图书馆组成、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图书馆体系。图书馆事业的特点:1.依存性;2.整体性;3.普遍性和广泛性。

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1.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

3.全面规划与分工合作相结合,

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

三、图书馆网的概念:图书馆网是指由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图书馆群体。

图书馆网的意义:第一,使全国图书馆事业走上有计划、有组织、协调发展的道路。第二,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第三,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第四,健全和完善全社会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网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图书馆网的主要职能:1.统筹规划全国或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协调文献采集,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实现分工人藏,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和缺漏现象,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2.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协调书目编制工作,进行集中编目、合作编目,减少各馆编制书目的重复现象,提高书目质量。3.通过合作,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共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资源,推进文献资源数字化进程。5.规范馆际互借工作,发展馆际互借业务。6.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咨询协作网,开展联合咨询工作。7.建立贮存图书馆,供各馆剔除不常用的和多余的复本书刊。8.组织图书馆业务交流与培训。9.开展图书馆学研究,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为图书馆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图书馆管理的概念:是根据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行为,最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图书馆效率,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动态过程。

图书馆管理的内容:1,图书馆系统的决策。包括:图书馆发展方针、政策、战略的决策,各项业务工作的决策,人事制度的决定,财务管理决策等。2,图书馆计划。包括: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计划,如图书馆事业总体规划、图书馆网的发展计划、专业人员培养计划、科学研究与协调发展计划等;个体图书馆发展计划,如图书馆的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整体发展规划与局部发展计划等。3,图书馆组织。包括图书馆机构的组织、图书馆人员的配备、图书馆工作岗位的设立等。4,图书馆领导。包括图书馆领导者的素质、领导层的结构配置、领导的方式方法、领导的沟通等。第5,图书馆控制。包括图书馆控制机制的建立、图书馆控制系统的设置、信息反馈的渠道、图书馆目标的确立、绩效评估标准的制定。6,图书馆协调。包括图书馆内部的微观协调、图书馆与环境和其他社会系统的宏观协调。

五、图书馆工作标准:是指经过国际标准组织、国家标准机构或有关部门鉴定和认可并予以颁布的图书馆工作、技术、设备等的数量和质量的规格和要求。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图书馆工作标准化是指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技术方法及设备等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作用:第一,使图书馆工作由繁变简,由杂乱走向统一和规范。第二,减少重复劳动,节省各种资源,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第三,确保图书馆工作的成果和用品科学、统一、通用。第四,加速图书馆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现代技术的作用。第五,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计划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整理协调与国际合作。图书馆工作标准化意义是: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现代化;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协调与协作;有利于图书馆集中统一的管理。

第三节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的概念: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知识内容。指文献中记录的人类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第二,记录符号。是指揭示信息内容的标识。第三,载体材料。是信息内容贮存的依附体,又是信息内容传播的媒介体。第四,制作方式。反映了物质生产方式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第五,载体形态。是文献的外部单元形式。文献既具有精神的属性,也具有物质的属性,是一定知识内容和一定物质形式的统一体。

文献的主要类型:

1.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

(1)图书。从广义讲,它包括一切记录与传播知识的载体,成为“文献”的同义语;从狭义上讲,专指书籍,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出版物的文献类型;

(2)连续出版物。一种逐次分期发行,通常都编有序号或年代标号,并且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印刷形式的出版物。最具代表性的是期刊、报纸和年鉴;

(3)特种文献。指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文献资料,有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资料、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等。

2.按文献载体划分: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

3.按文献的加工层次划分

(1)零次文献:一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

(2)一次文献: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叫一级文献)

(3)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4)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

二、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

文献资源的概念:文献资源是相对于天然资源的一种社会智力资源,是物化了的知识财富,是人们迄今为止收集积累贮存下来的文献资料的总和。具有再生性、积累性、可建性、冗余性、共享性和价值潜在性特点。

文献资源建设的含义: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依据文献信息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并合理布局文献资源,以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过程。

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1,文献资源分布状况调查研究。即对各地区、各系统、各文献信息机构所藏文献的类型、学科、文种的数量、分布及利用情况,收藏重点与特色等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为整体化建设提供参考数据。1,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发展规划和布局模式。1,建立文献资源管理与协调机制,强化协作关系,从整体出发,建立协调与合作组织,保障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发展。第四,文献的选择与收集。根据文献资源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与收集文献,建立并充实馆藏。第五,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包括对现代文献特征及规律、文献类型及出版发行动态的研究,文献资源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藏书发展政策的研究,文献资源规划与布局模式的研究,文献资源的组织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等。

三、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指从文献信息机构的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收集、整序、组织和管理文献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文献信息需求。它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各类型图书馆和其他文献信息机构根据具体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来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从实用性原则出发,控制藏书数量,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指在文献资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图书馆藏书系统各要素(各学科、各类型藏书)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藏书系统与环境(读者需求系统、文献出版发行系统)的联系。它是由文献本身的系统性、读者需求的系统性、文献保存与传递的系统性决定的,要求与之保持一致性,并要正确处理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关系。

(三)特色化与协调原则:即指藏书特色化和藏书协调。图书馆应建设具有专业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和文种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范围的合作与协调,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藏书特色化是藏书协调的基础,而藏书协调又是满足社会文献信息需求的有效保障。没有藏书协调的保证,藏书特色化就失去了意义。

文献资源建设的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实用性是基本原则,系统性和特色化与协调原则既要以实用性为前提,又是实用性原则的保证。

四、藏书发展政策的内容与意义:

(一)藏书发展政策的内容:

藏书发展政策也就是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其基本内容包括:图书选择与采访政策,经费分配政策;藏书管理政策;藏书发展纲要;合作藏书、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政策;捐赠政策;机读数据库文件政策;藏书保护政策;文献剔除与评估政策等。

(二)藏书发展政策的意义:

1.为藏书发展工作提供宏观指导

包括对藏书发展模式的指导、对藏书发展目标的指导、对重点藏书发展的指导。

2.为藏书发展工作提供政策性的标准与规范

包括图书馆文献选择与采访策略的科学标准与规范、购书经费的分配标准与规范、文献品种与复本数量的采购标准与规范、文献拥有与获取方式的途径与规范。

3.为合作藏书发展提供依据

从微观而言,使图书馆藏书体系更具特色化,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性,为馆际合作藏书发展提供基础;从宏观而言,可以明确各图书馆参与合作藏书发展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平衡机制,以保证参加合作的成员馆都能得到实惠,调动其积极性。

五、藏书结构:藏书结构是指藏书体系中各组成要素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联系。

藏书结构的构成方式:

1.学科结构:它是各学科门类的藏书的比例结构,也是图书馆组织文献信息的基本方式。

2.等级结构:图书馆根据文献内容的水平、程度及读者的需求层次,相应地划分出若干层次的收藏级别,并规定各级别应达到的收藏目标。它是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基本框架。

3.时间结构:是按文献的出版时间划分的层次结构,反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源远流长、继承发展的纵向关系,也是图书馆藏书系统性的反映。如何合理安排藏书的时间结构,是规划藏书体系的重要问题。

4.文种结构:是指藏书中各种语言文种出版物的构成状况,反映了图书馆对社会文献信息覆盖的程度,是反映图书馆收藏水平和满足读者需求能力。

5.文献类型结构:是指藏书中各种不同出版形式、不同知识载体的文献的构成状况。图书馆应加强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建立多样化的文献类型结构,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藏书结构的一般特征:第一,层次性。它是由文献内容的不同层次和读者需求的不同层次决定的。第二,整体相关性。即藏书体系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藏书结构发生变化,会改变藏书体系的功能。第三,动态调节性。藏书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应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献类型与特征的变化,以及读者需求的新特点,及时调整。

六、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概念:就是以系统的整体性为基本出发点,对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型图书馆分工协调,建设藏书,从而使全国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功能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

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四种模式:

1.系统整体布局模式:即由一系列按行政系统划分的图书馆网络构成纵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如CALLS。

2.地区整体布局模式:即根据文献资源的地理分布构成横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3.学科整体布局模式:即根据文献的学科属性建立完备的专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4.综合化整体布局模式:即建立起跨系统、跨地区、跨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第四节参考咨询服务

一、参考咨询的概念:图书馆员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有些国家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甚至还包括解答读者生活问题的咨询。

参考咨询的内容:

1.答复咨询。即对读者提出的知识性问题,通过查阅有关的检索工具,直接回答读者;或指引读者利用某一检索工具,直接查阅有关资料。

2.书目参考。即对读者提出的非一般知识性问题,通过提供专题文献目录,求得问题的解决。

3.信息检索。指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需检索出有关信息的程序、方法和过程。

4.用户教育。即向读者普及信息检索知识和进行阅读辅导等。

参考咨询的特点:服务性;针对性;实用性;智力性;社会性。

二、参考咨询机构建设的原则:1,针对性。2,方便性。3,可能性。4,发展性。

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集成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先进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6.扩展性原则。

三、参考信息源建设

参考信息源的特点:1.高精度的资料性;2.高密度的知识性;3.高效率的检索性;4.高频率的查考性。

参考信息源的类型:1.传统参考信息源;2.电子参考信息源。

参考信息源建设的原则:1.多样性; 2.系统性;3.实用性;4.权威性;5.发展性;6.协调性。

四、参考咨询的方法:书目参考方法,文献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策略,虚拟参考咨询。

第五节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能够存取海量数字化信息知识的资源库。

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指个人为了读书治学、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采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全文数据库软件,将有关的网上知识信息和自创的数字化知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使之成为有组织的知识信息集合,以供个人使用的数字图书馆。

二、数字图书馆的体系构成:

1.资源加工系统。对传统媒介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对多媒体知识信息进行必要的格式处理。

2.存储管理系统。对数字化知识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存储,提供安全备份。

3.资源调度系统。进行分布式存储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资源共享、调度协调和跨平台查询检索。

4.网络运营系统。基于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知识信息的在线使用、检索、下载。管理数字资源在内部网和因特网上的发布。可方便地进行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

三、数字图书馆的功能:1,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创建;2,存储与馆里;3,访问与查询;4,动态发布;5,权限管理。

数字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作用:1,提高文献信息的加工和使用效率;2,改变信息资源的入藏方式与过程;3,有利于珍贵文献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4,有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的全面应用;5,可避免重复劳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6,为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7,便于检索和咨询,提高利用的准确度。

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技术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人才问题、运营模式问题等。

第二章信息资源组织

第一节信息资源组织概述

一、信息资源组织的含义: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二、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第一,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包括:著录或编写题录,对信息资源外部特征进行记录,用于识别或确认该资源。第二,对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浓缩。包括编写内容提要或文摘,使用户能迅速了解其内容和特点,供检索查找时选择、判断。第三,提供检索点。主要是确定检索特征及可检信息,以便据此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

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通常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

第二节信息资源描述

一、信息描述的含义:又称为文献著录,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信息描述的作用:1.用来确认和识别该资源对象;2.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3.通过提供检索点,便利对资源的检索查找;4.供用户对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选用。

二、信息描述项目:是用以揭示信息资源内容和特征的记录事项。

描述信息源:指对信息资源描述时描述信息的来源和出处。图书主要是书名页。

三、检索点的含义:即标目,是描述记录中用来作为排检依据的资源特征。

检索点的作用:1,作为排检的依据,确定某一款目在检索系统中的位置,供检索查找;2,决定款目的性质,供组织相应检索工具使用。

辅助著录:包括附加著录、分析著录、综合描述和参照法,是手工编目中对基本著录的补充。在同一种目录中利用文献的次要特征重复揭示同一文献的方法称为附加著录;将文献中一部分材料单独作为一个著录单位进行著录,称为分析著录;将多级出版物作为一个著录单位进行著录,称为综合描述。

参照法:

又称“见‘

文献分类标识的过程。主题标引:是依据一定的主题词表或主题标引规则,赋予文献语词标识的过程。按照是否使用词表,主题标引可以

标引工作程序:查重一主题分析一主题概念转换一确定标识一复核。

主题分析:是指根据文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文献内容特征进行分析,提炼主题概念的过程。

名称规范档:是一种对描述记录中的名称标目进行规范控制的工具。其处理的范围,包括人名、机构团体名、著作题名等。

四、MARC格式:机读编目格式(简称MARC格式)是根据文献特点和文献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需要建立的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形式。MARC

五、编目方式

使编目数据得以与文献一起提供,方便文献机构使用。

第三节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意义与类型

信息资源分类的含义:是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其作用主要是文献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检索工具。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类型:通常可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一组配式三种类型。根据其涉及的学科领域范围的不同,分为综合性分类法、专业分类法;根据类分文献的规模,分为大型分类法、中小型分类法;根据其适用的文献类型,分为图书分类法、文献分类法、标准分类法、专利分类法、网络资源分类法等。

二、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国内大致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照各部分的功能,将分类法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四个方面;另一种则是按照构成的形式,将其分为编制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等四个部分。

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类目集合,也称类目表。

复分表: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作用是:缩小类表的篇幅,加强类表的伸缩性,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标记符号(也即分类号是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的要求:简明性、表达性、容纳性、助记性。号码种类:单纯号码(数字或字母)编号制度: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一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

标记技术:10个,不足18个时,前9位以O一8表示,

8后面的标记用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用于解决同位类的号码配置问题。

下,当同位类超过18

10个但超过不多时,

根据情况,借用9以外的下级号码进行扩充,使号码配置更加灵活。

预先留下一些空号,供类目增补时使用。此外还有字母标记法等。

类目索引:3

四、分类标引工作:

(一)确定使用本的含义:

2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3信息资源必须归人最切合其内容的类;4类分的文献必须归人用途最大的类;5不能单凭题名、篇名的意义归类;6应注意标引的思想性。

制的表)两种。

分类索书号:分类索书号是表示某一文献在分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

第四节主题法

一、主题法的含义: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主题法一般具有下述特征: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主题法的类型:包括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先组式语言与后组式语言、受控语言与自然语言等。

1.标题法:标题法是一种以标题词作为主题标识,以词表预先确定的组配方式标引和检索的主题法。

2.元词法:元词,是指用来标引信息资源主题的、最基本的、字面上不能再的语词。元词法是以元词作为主题标识,通过字面组配的方式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主题法。元词法目前已被叙词取代。

3.叙词法:叙词,国内亦称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表达文献主题的词和词组。叙词法,是以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严格处理的语词作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概念组配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类型。叙词法特点是:结构完备,词汇控制严格;组配准确,标引能力强;可以通过灵活组配方式进行多途径检索;对检索系统适应能力强,既能较好适应计算机检索系统的要求,又能适应手工检索系统的需要。叙词法的不足主要是:词表编制和管理的要求高,需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文献标引须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增加了标引难度。叙词语言已成为受控主题语言的主流。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叙词表为《汉语主题词表》。

4.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直接以自然语言中未经控制或只作少量控制的语词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对关键词轮排等方式揭示文献主题的主题法。

5.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先组式检索语言是指复杂主题的标识,在检索前已经在检索系统中组配好了的检索语言。各种分类法、标题法、采用叙词表在标引阶段建立标题的系统属于这一类型。后组式检索语言是指读者检索前,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识是单立的,读者实施检索后,才根据检索需要进行配的检索语言。元词法、叙词法就属于这一类型。

6.受控语言与自然语言:受控语言指依据特定词表或类表揭示文献主题信息的整序方法。各种分类法、标题法、叙词法以及后期的元词法等均属于这一类型。自然语言检索系统是一种直接应用文献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语词进行检索的方法。这种方式包括关键词法、自然语言文本检索等。

二、叙词表的含义:国内又称为主题词表,是一种将标引人员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系统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是一种概括特定知识领域并由词义相关、语义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以不断补充的规范化词典。

叙词表宏观结构:可以分为字顺显示、系统显示两大部分。每部叙词表不必包括宏观结构中的所有组成部分,但一部完整的叙词表一般应当至少包括字顺显示、系统显示两部分。

(一)字顺显示

1.字顺表:是一种由众多叙词款目和非叙词款目按字顺排列的一览表。

2.专有叙词表:亦称附表,是将众多专有叙词款目按字顺排列的一览表,是字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轮排索引:亦称轮排表,是将词表中的叙词按词素的字顺排列,使含有同一词素的叙词集中显示于一处的词汇表,是一种从词素的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

4.双语种索引:双语种索引是一种将全部叙词、非叙词与相应外语译名相互对应,按外文译名字顺排列的索引系统,是通过外文译名使用词表的辅助工具。

5.字顺索引和入口词表:字顺索引仅收入叙词、非叙词,除了非叙词含有用项参照外,其余项目一概不收,为使用者提供一种便捷查检的手册。人口词表是一种将非叙词集中编制的表,收入词表编制或标引中出现的按等同关系处理的非叙词,包括未收入词表的常见组代形式等,用以改善标引和检索的一致性。

(二)系统显示

1.范畴索引: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范畴索引的作用是:便于从分类角度查找与某一范畴有关的叙词。

2.词族索引:词族,是指峙组具有属分关系的叙词集合。词族索引是一种以词族为款目单元,按照款目词的字顺排列,可以从等级关系的角度查找叙词的索引。词族索引的作用是:可以从词族出发查词;可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自动进行上位词登录。

3.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是一种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兼容互换的系统。这类词表可以同时作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工具;可以利用它在一个检索系统中同时进行分类检索和主题检索;可以通过两者的结合,改进和完善对词表的编制;此外,还可用作不同检索语言之间兼容互换的工具。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的类型可分为分面叙词表、分类主题词表和集成词表等类型。

4.图形显示:是指将叙词之间关系以二维图的形式加以显示,亦称词族图。图形结构存在着多种显示形式,最常见的有树形结构图、箭头关系图两种。图形显示的词表通常至少应包括由图示部分和字顺索引两个部分。

三、主题法词汇控制

叙词语言词汇控制包括的内容,同义控制、词义控制、词间关系控制及相关知识,叙词表的编制与维护。

四、主题标引工作:1主题概念的转换方式,2标题确定的知识,3主题标引的查词规则。

第三章目录学

第一节目录学基本理论

一、目录学的基本概念

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国家书目:是全面登记与报导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它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现状与历史的记录。

联合目录:是揭示和报导若干文献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联合目录的特点是集中报导多馆藏书特点及分布情况,指明文献的收藏处所。

地方文献书目:是全面揭示和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社会文献的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是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书目。就其收录范围可分为两类:一是个人著述系年书目,或称个人著述编年书目。二是个人著述研究书目。

推荐书目: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读者的书目。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

书目工作:就是通过查寻、著录、部次、评介、揭示和报导文献的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目录学的内容:有下列8个方面:1.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2.关于文献的研究;3.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4.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的研究;5.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研究:6.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7.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8.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

第三节书目文献编纂原理

书目文献编纂法:(原始文献)

一、文献揭示的原则与方法

(一)文献揭示的基本原则:首先注意揭示文献的外部特征,但要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为主。注意揭示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文献的社会影响。

(二)文献揭示的基本方法:

1.著录法:著录是描述与记录文献题名、作者、版本等外部特征的方法。它是确认某一文献的基本依据,也是为获得文献,提供检索的初步途径。著录的要求是准确、完备、一致。

2.提要法:提要是简要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学术思想,揭示或评介文献内容的方法。提要有助于了解作者生平事迹与学术渊源;也方便读者熟悉与利用文献,获得读书的门径。它被广泛应用于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宣传,书目编制与文献编目、古籍整理、读书治学与科学研究中。

3.文摘法:摘要是以简要准确、不加任何评论的文字摘述文献主要内容的方法

4.索引法:索引是揭示题名及所包含的专名,按一定方法编排,以供查考它们在文献中位置的方法

5.综述法:综述是收集多种同一主题内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与系统叙述的方法。

6.文献评价法:文献评价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介绍和评论的方法。书目文献编排法。

(三)书目文献编排法

1.分类编排法:它是按照文献所反映的学科内容分门别类组织款目的方法。可使同一学科的文献集中在一起,系统反映各学科又献的状况。

2.主题编排法:它是以一种规范化语言作为文献的主题词,然后按主题词的字顺组织款目的方法。能集中与研究对象有关而又分散在各个学科中的文献。

3.时序编排法:它是以文献的形成时间或出版的时间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能够反映文献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4.地序编排法:它是以文献中所论述的国家、地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能集中同一地区的文献,便于读者了解某一地区的又献状况。

5.字顺编排法:它是以文献的题名、责任者等外形特征的字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分为形序法、号码法、音序法等。它简便直观,一般用于辅助性的编排。

三、文摘编纂法

文摘的特点:作为一种检索工具的文摘,与书目提要和篇目索引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文摘的特点是:

1.替代性:文摘是对原文的一种替代。

2.模拟性:文摘是原文的一种情报模型(要求是完全相符性,可用语义相符性评价;与模拟对象的不变性,可用语义相当性评价)。

3.转换性:包括语种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等。

文摘编制程序:1.确定选题和工作计划;2.文献的搜集与选择;文献选择要从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

3.摘要编写与款目著录:

文摘款目的基本著录要根据各文摘编撰机构所规定的项目和格式进行。凡制定了标准著录格式(如我国的GB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的国家,应根据著录标准进行,其基本要求是:完整、统一、准确。

文摘的报道功能是靠摘要短文来完成的。一部文摘的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各款目中摘要短文的编写质量。所以,摘要短文的编写是文摘编制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文摘质量,一般文摘编制机构都规定有成文的“文摘法”,也就是说,有着固定的编写程序和编写格式。

摘要短文的编写步骤是:第一步:文献分析。第二步:素材抽取。第三步:摘要编写。第四步:文摘编排与辅助索引的编制。第五步:文摘的组织与附录的编写。为了保证文摘的质量,应该作最后的核对和校阅,尽量减少错误。文摘的总校工作一般由专人负责。

文摘编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客观、如实地反映文本的内容,切不可加进文摘编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采用哪种文献类型,都要让读者得到文本的客观情报。如文本有明显错误,可加“摘者注”。

(2)要重点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不录在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人所共知的内容。

(3)因文摘短文与文摘标题是一个整体,因此,标题中的信息不要在文摘中重复。一般不录引文,除非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4)书写要合乎语法,保持上下文逻辑关系,尽量同作者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落。

(5)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文本的性质和主题,不必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6)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如没有规范化的词,可使用文本中采用的术语,亦可使用其他文本中最常用的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7)商品名必要时应加学名。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应加以说明。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要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四、索引编纂法

索引:是记录和指引文献中有关事项及单元知识的位置出处,按一定方法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索引的编纂程序:

1.索引主题和索引方法的选择

首先,要了解科学研究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使索引主题的选择适合科研人员需要。其次,要了解文献的现状。根据各学科文献的数量、分布状况等确定有无编纂索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次,调查现有索引的编纂情况,了解某学科已编纂和正在编纂的索引的内容、质量,避免选题的重复。

2.索引方法的选择

在索引主题选择过程中,逐步确定被检索文献、读者对象、编纂目的、索引方法等。根据被索文献的特点、类型及读者对象、用途等确定索引方法。

3.拟定编纂计划

拟定编纂计划是有步骤、规范化编纂索引的保证。计划内容包括索引的种类、选材范围、选材的标准、款目著录格式、编排方法等。

4.文献标引

文献标引是对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外形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五、综述编纂法

综述:是根据特定主题,从相关文献群中摘取有关的知识单元,经过综合与分析而编写并标引出处,具有报导性(概述性、评价性)和资料性的科学文献。综述要求引用文献全面、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出处清晰。特点是客观、概括、分析与综合。

综述的编纂程序:选题。检索和筛选文献。拟订提纲。文献综合。列举参考文献。

第四节书目情报服务

一、广义的书目情报服务:包括书目文献的编制、传递、利用等过程。狭义的书目情报服务:则仅指书目情报检索与利用服务。书目情报服务的实质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有关文献的客观信息,使读者获得对于文献价值或处所的判断。从而获取启发信息,改变或更新知识库,达到为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或决策服务的目的。

二、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1.书目情报源建设。包括编制和采购各种类型的书目、索引、文献、摘要、述评、综合性或专题性文献综述等书目文献资料。2.参考咨询服务。3.大众书目情报服务。4.定题服务。定题服务是以具有常设的科研课题,或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承担者——学者、专家或科研集体为对象,经常、定期地传递书目情报或者新到馆的书刊资料。5.情报分析与研究服务。6.读者书目情报意识的培养。7.书目情报理论总结。

书目情报服务的三个层次:1.是根据读者提出的情报咨询,利用多种书目参考工具给予解答。2.是启发式的服务。书目情报工作者从培养读者书目情报意识出发,向读者宣传书目基本知识,指导读者学会利用书目参考工具,查找所需文献。3.是主动积极的服务。书目情报工作者按照读者的特定需要和常设科研课题,定期地提供书目情报服务。

三、书目情报服务的形式: 1.书目服务;2.文摘服务;3.索引服务;4.综述服务。

四、书目情报服务策略:1.研究读者的提问;2.研究提问的实质目的;3.检索工具的选择;4.确定检索方法;5.检索词的选择;6.检索式的编写;7.检索结果提供。

第四章文献学

第一节文献史与文献学

一、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基本属性:一是特定知识内容的“记录”,二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载体”。构成:1.记录形式;2.载体形式;3.写印形式;4.装帧形式。类型:用不同的标准区别不同的文献,是为了了解和研讨文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规律,以便于人们熟悉和掌握文献,学习和利用其中的知识。

二、文献资源

(一)史料:

字材料,它们常常被概称为“历史文献”,)

(二)四部书籍:被先贤概括为经、史、子、集的中国古代书籍分类体系,有着显著的知识分类的特点。

经、史、子、集四部书籍构成了中国古典文献的主体。其中经、子、集部书籍通过著述以传播著述者自己的思想的功能比较显著,而史部书在通过记录客观史实以传播知识方面的意向更显著一些。

经是指儒家的经典,如《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它列于四部书籍之首,是先秦时期人们认识天人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思想成果,实际引导乃至统帅着后世中国人的思想方法。

史部书,记录客观史实。属于我国古代书籍和文书两大书面传播系统之一。

子部书籍由先秦“九流十家”各思想学术流派的代表性著述为主体组成。

集部书籍主要由历代文学家的总集、别集、文集等组成,是研究中国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史料,也是后人了解历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问题的重要依据。

(四)历史文献整理:实证-解释-整序

(五)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范围:1.以个体为单位,微观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社会形成的书籍和文书等一切文字材料,以便在宏观上揭示中国历史文献发生发展的规律;2.总结和研究历史文献整理的有关内容和方法,即研究历史文献的实证、解释和整序;3.总结和研究前人从事历史文献整理所形成的有关学术经验和文化成就。

(六)文献学:是以古今中外文献及其整理各环节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文献学要全面而且系统地研究古往今来文献的本身,以及与之有关的文献整理的对象、文献整理的内容和方法、文献整理自身的发展历史。通过对文献和文献整理的规律性研究,为当今文献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节图书文化与知识传播

(一)图书:是指人类使用文字、图画或类似符号,记录知识或表达思想的著述载体。

(二)图书文化: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子文化:出版文化(建立在技术形态、物质形态的基础上,以社会制度为中介而形成的出版价

值观念。)、藏书文化(藏书是对书籍进行收藏、整理、研究以及传播的文化活动。在书籍收藏各业务环节基础上形成的藏书环境、藏书风尚、藏书习俗和藏书情趣、藏书精神,构成了藏书文化的基本框架)和阅读文化(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整个宇宙)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时间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它可以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被人们追溯与了解,因为阅读文化要研究书籍生产的终极目的——人类的阅读行为。)

(三)版本:指同一部书在著述、编辑、传抄、刻版、排印、装帧乃至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版本学:主要研究图书的各种本子在彼此内容和形态上的异同的学问。

(四)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二、出版文化

(一)图书装帧:是指文献特别是指书稿经过编辑审阅通过并拟定版式以后,正式排版之前,对于一部图书的外在形态及其用料、内文版面和装订制作等方面进行的工艺规划和艺术设计。

图书装帧遵循的原则:1.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2.要具有可欣赏性的艺术特点;3.要坚持可行性与实用性的结合;4.要强调特色的连贯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二)出版的定义:手稿的复制与传播;出版学的研究内容:出版技术、出版管理、出版文化。

(三)出版文化:是建立在技术形态、物质形态的基础上,以社会制度为中介而形成的出版价值观念。从外到内分为物质与技术层面、语言文字与知识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等四个层面。

三、藏书文化

(一)藏书:是对历代以图书为主的文献进行搜集、典藏、整理、研究利用乃至刊刻传播的文化活动。

(二)古旧书业:是指向藏书者和读者回收其售出的古书和旧书,以便再次投放市场销售的图书发行行业。

(三)善本:最初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书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

古籍善本的年代及其具备的条件:“古籍善本”善本的年代下限一般到明代,而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历史文物性,即版本存世的年代要久远;学术资料性,即书籍内容要有重要价值;艺术代表性,即雕印考究、插图精美、版刻工巧,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水准。善本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会不断发展、更新。

四、阅读文化

(一)阅读

广义的阅读(从不知到渐知,从泛知到追求真知)。狭义的阅读(涉及阅读客体主体本体和阅读学研究专题等)。

(三)图书评论:是指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评判的议论文章。

第三编情报学部分

一、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信息才能用来消除人们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情报: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信息。

二、信息工作:是指对信息进行科学的有组织的搜集、整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并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工作。

三、信息机构:指搜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类专门组织。

四、情报学的定义:对信息的功能、结构、传递的研究和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

五、情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情报学理论、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分析与研究、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在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情报学新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技术和知识发现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跨语言检索、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经济学、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构建、竞争情报等方面。

第二节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动态系统,种类繁多,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

),利用人的智慧有效解决MIS

)。

第三节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着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市场信息的经济效用;研究信息系统经济;研究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理论和测度方法;研究信息社会的经济理论;研究国际信息经济理论。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反馈方法。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研究信息经济学,对于充分认识信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信息的经济功能、提高信息系统和信息活动的效益以及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提高信息利用的效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商品

(一)信息商品:指的是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信息产品。

信息商品的特征:非物质性,消费无损耗性,非占有性,累积性,再生性。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与步骤:信息商品生产是指人们在掌握一定信息资料和具备一定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创造信息产品的活动。其生产过程的主要程序(或步骤)可用图1表示:

(二)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信息对人们的有用性,亦即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信息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信息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信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出信息商品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联系,亦即他们之间的交换劳动关系。

(三)信息商品价格的构成:生产成本、信息商品、销售成本、税金和利润;

确定信息商品价格应遵循的原则:自由价格形式和议价成交原则,按质论价的原则,利益分享原则。

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价值,供求关系,社会信息化程度。

三、信息市场

(一)信息市场定义:狭义(是进行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不仅指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购买信息商品的用户及其与信息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这里所指的信息商品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流通。) (二)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信息市场中供求双方实现交换的机制,它是指信息市场有机体内各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功能。

四、信息产业

(一)

的产业的总称。

(二)信息产业的特征:1.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2.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3.节省资源、节省能源、无公害型产业;4.高产值型产业;5.高投资型产业;6.高渗透型产业;7.高效益型产业;8.高增长型产业;9.更新快,受科技进步的影响大的变动型产业。

(三)信息产业的分类体系:信息技术设备制造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准信息部门。

(四)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与经济现代化的标志;2.信息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的转变;3.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4.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取得发展的动力和扩大规模的基石。

五、信息经济效益的内涵:为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创造的净收益,亦即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被利用之后所带来的货币成果与获得和利用这些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所付出的经济耗费(资源、费用、人力等)之差。

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信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生产和消费时间节约与质量相统一的原则,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节文献计量学

一、文献计量学的概念:(Bibliometrics)是指将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运用于文献及其他交流介质研究的一门学科。

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内容:1.文献集合中各种文献特征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包括文献的增长、文献的老化、文献的分散与集中、文献作者的分布、文献利用的分散与集中、文献用词的词频分布、文献的语言分布、文献的地区分布等等;2.文献集合中文献之间的关联规律,包括文献的引文网络和聚类分析等;3.文献各种特征分布规律和文献相互之间关联规律的应用研究,包括对科技生产力、科技期刊质量、人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产出能力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科发展轨迹的揭示和发展趋向的预测以及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对文献和信息工作的科学管理;等等。

三、文献老化:是指随着文献“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陈旧,作为情报源的价值不断降低,越来越少被人们利用的过程。

文献老化的原因:文献的增长;文献中的内容被后来的研究证明是错误的;文献的内容是正确的,但被载有新的更为全面内容的文献

时间间隔)1971

龄不超过55年的文献称为现实有用的文献,超过5年的为档案性文献,用这两类文献数量的比来描述文献的老化速度,具体表示为:P=出版年龄小于5年的被引用文献数量/引用文献总量×100%)。

四、文献分散定律:也称布拉德福定律,揭示某一学科的论文在相关期刊中分布的规律。该定律认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的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刊载的论文数量相等,那么,核心区域和相继区域的期刊数量之间的关系为1:n:n2……

五、论文作者分布定律:也称洛特卡定律,揭示论文作者的频率和论文篇数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f(x)=C/x2,式中x为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篇数,f(x)为发表了x篇论文的作者占被统计的作者总数的百分比。c为常数,约为60.79%,表示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所占的百分比。普遍形式f(x)=C/xα中α因学科不同而不同,在1.2到3.8间。

六、词频分布定律:也称齐夫定律,词频分布定律揭示单词在文献中出现频率的规律。在一个给定的文献集合中,如果将单词按出现的频次递减排列,并用自然数依次给单词赋予等级序号1、2、3……那么,频次和等级序号之间的乘积为一个常数,其数学表达式为:f*r=C 或者f=C/r

七、引文分析

(一)引文分析:是指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文献群内存在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引用(在文献A中提到或描述了文献B,并以文后参考书目或注释的形式列出了文献B的出处,其目的在于指出信息的来源、提供某一观点的依据等。);引文(为了识别和统计方便,一般指文献后列出的参考文献);自引(引用的行为中,限于主体本身范围内的引用。例如著者的自引,期刊的自引,机构的自引,地区的自引,语言的自引等。);

引文分析的应用:评价科学工作者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贡献,追踪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文献交流的历史过程,检索和评价科技文献信息。

(二)期刊引文分析:目的往往是通过对期刊中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期刊被引用的各种量化指标,以便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文献集中定律:美国学者加菲尔德提出:对于整个自然科学来说,各学科的核心期刊总和不会超过1000种,甚至可能只有500种。对于单一学科来说,集中的程度因学科、专业而有所不同。任何一个学科所需要的外围期刊,在很大程度上由其他学科的核心期刊组成。

量。

给定时间内,

Factor)

年发表论文的总数之比,其数学表达式为:IF k k-l k-2)/(N k-l+N k-2)。。论文发表的当年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和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其数学表达式为:IMI k=n k/N k

期刊引文分析的应用:(1)确定核心期刊。(2)确定期刊之间的关系。(3)判断期刊的学科性质。4)研究期刊老化。

(三)引文聚类分析:是指以耦合强度或共引强度等为基本的计量单位,对一定的引用文献集合或被引文献集合中学科和专业内容上所

()文献同时参

献之间的关系,用被共引的次数来表示)。

两大类方法:等级聚类法:将文献集合逐次二分而得到最后的分组,或将文献集合中的文献或文献分组两两聚合直到所有对象聚合成一个类为止,形成具有等级分明的树状结构的聚类结果的方法。非等级聚类法:根据文献集合中文献之间的关联强度,将文献聚类成多个文献簇,形成相互关联的文献簇网络,文献簇网络的疏密可以通过关联强度调节。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分析样本量大的文献集合。

文献聚类分析的应用:1.分析和研究整个科学研究群体内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分析某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社会结构和认识结构;2.分析某个学科领域内专业研究人员的组成及其学科不同流派的结构;3.分析和研究某个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趋势;4.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信息存储与检索

第一节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

一、信息检索:

二、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

信息集合:是指有关某一领域的、经采集和加工的信息集合体,是一种公共知识结构。它有可能弥补某个特定用户的知识结构缺陷,即可以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或者是获取知识的线索,或者是提供某种信息去激活人脑中存储的知识。

需求集合: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由于工作领域他们所执行的社会职能的不同,用户信息需求虽有较为客观的一面,但各自的个性、能力、文化程度、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使其信息需求带有主观性因素的影响。众多用户不同形态的信息需求的汇集,造就了需求集合的存在。

“匹配”(Matching)机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快速地把需求集合与信息集合依据某种相似性标准进行比较与判断,进而选择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这里,匹配的相似性标准一般是通过把信息集合和需求集合预先进行某种形式化的加工和表示来提供的。对于文本信息而言,最主要、最常用的匹配标准是由某个或若干个词汇表达的“主题"(Topic)。

三、信息检索的发展简史:手工检索阶段(1830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计算机化检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网络化检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 )。

第二节信息检索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一、文本检索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布尔检索(使用不同的布尔逻辑运算符号把检索词与检索词连接起来,以较为准确地表达检索要求):逻辑或,逻辑与,逻辑非。

截词检索(是指在检索时使用词的一个局部(某些位置上的字符被截去)进行检索匹配,并认为凡满足这个词局部中的所有字符要求的记录,都为命中结果。右截词检索,左截词检索,中间截词检索。

短语检索(是一种固定词组检索。通常,在检索屏幕上选择【短语检索】或【Phrase Search】等按钮,或者使用双引号(“”)将多个检索词引起来);

位置检索(按照对各检索词之间应满足的位置关系要求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位置检索,例如邻近检索、同句检索、同字段检索等,其中以邻近检索最为多见。邻近检索是要求检索词在检索结果中出现时,其间的相互距离不应超过若干个字符或汉字的范围限制。)

相关度:检索结果条目和用户检索请求之间匹配程度。

二、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基于内容检索CBR:主要是利用模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理解等技术领域可能提供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直接对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内容分析,从中提取其视觉、听觉等特征,并对这些特征加以组织形成索引,用户据此作为检索的依据,实现对这些形象化信息的查询和定位。

第三节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

一、分析用户的信息检索请求:明确检索目的,检索请求的内容特征分析,检索请求的形式特征分析。

二、了解检索工具/系统的基本情况

三、制定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是指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和方案,是对整个检索过程的谋划和指导。

积木型(Build-in):把用户的检索请求或检索课题剖析成若干个不同的概念面,先分别对这几个概念面进行检索,并在每个概念面中尽可能全和多地列举相关词、同义词、近义词,并用布尔算符“OR”连接成子检索式,然后再用合适的布尔算符把所有子检索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总检索式,类似把各个积木块拼成图案。

引文珠形增长(Citation Pearl Growth):从已知的关于检索课题的少数几个专指词开始检索,以便至少检出一篇命中文献或一条相关信息,然后审阅这批文献或信息条目,从中选出一些新的相关检索词,补充到检索式中去。这些词加入到检索式之后,就能查出其他新的命中结果。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不到其他适合包含于检索式的附加词为止,或者已经得到了数量适宜的命中结果。

逐次分馏(Successive Fraction):先确定一个相当大的、范围较广的检索初始对象集合,然后提高检索的专指度,得到一个较小的命中结果集合;继续提高检索式的专指度,一步一步缩小命中结果集合,直到得到数量适宜、用户满意的结果。整个检索过程就像剥竹笋一样,逐步逼近核心部分。

四、拟定并执行具体检索步骤

五、获取并整理检索结果

六、分析评价检索操作与检索结果

查全率(R)=检出的相关文献数量/系统中全部的相关文献数量;查准率(P)=检出的相关文献数量/检出文献总量;

第四节国内外常用信息检索工具与检索服务系统

一、机读数据库检索服务系统

(一)书目数据库:是指存储某些或某一个领域的二次文献(如文摘、题录、目录等)书目数据的一类数据库,属于参考数据库中的一种。其数据主要来源或派生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报纸等各种不同的一次文献信息源。例如: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美国科学信息服务社的引文索引系列数据库(SCI、SSCI、A&HCI);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 ;美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BIOSIS Previews)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A) ;美国政府报告数据库(NTIS) ;英国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

(二)全文数据库: 是指存储文献全文或其中主要部分的一种数据库。例如: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 ;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的期刊全文数据库;UMI公司的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ARL) ;荷兰Kluwer公司的Kluwer Online ;清华同方公司的全文数据库产品;万方数据公司的全文数据库产品(数字化期刊群);

(三)数值数据库:是指专门提供以数值方式表示的数据(或包括其统计处理表示法)的一类数据库。

(四)图像数据库:IBM公司的QBIC;哥伦比亚大学的WebSeek ;Virage公司的Virage ;波士顿大学的Image Rover

二、联机检索服务系统:多数据库检索服务类型。

三、网络搜索引擎服务系统

搜索引擎:是指www环境中能够进行网络信息的搜集、组织并能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

元搜索引擎:是在独立搜索引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一个统一查询界面就可以同时或分时查询多个搜索引擎的www站点,是一类新型的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二)独立搜索引擎:google,altaVista,northernLight,Yahoo!,Excite,新浪,搜狐,悠游,网易,百度。

(三)元搜索引擎:Metacrawler,dogpile,Profusion,SavvySearch,Ask Jeeves,万纬搜索。

(四)搜索引擎的使用

第三章信息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决策信息过程

一、决策概念:是决定未来的行动目标,并从两个以上实现目标的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科学决策的四个环节:1.决策总是要付诸实施;2.决策总是在若干个有价值的实施方案中进行比较和选优;3.决策总是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4.

预测是人们对未来将要发生的情况及变化所做出的推断和预见。预测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1.预测是制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2.决策对预测具有反作用。总之,预测既是决策的依据,也是改进决策的手段,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或者修正决策,但它本身并非目的。

二、决策类型: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数量决策和非数量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定型决策。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突破性决策与跟踪性决策。

三、决策过程:在技术上,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决策系统: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执行和反馈系统,评价系统。

四、科学决策:力求达到系统的最优性。

信息分析在决策中的作用:信息分析是对情报进行定向浓集和科学抽象的一种科学劳动。在这类劳动中,信息分析人员根据一定的课题,广泛系统地搜集文献、实物等情报,对内容进行去伪存真的鉴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推理,以及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等工作,然后,按照实际需要和工作深度,编写出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信息分析遍及科学、技术、生产、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不同决策阶段的信息服务:决策前的信息超前服务,决策中的信息跟踪服务,决策后的信息反馈服务。

决策对信息的基本要求:可靠性、完整性、精确性。

第二节决策信息的载体:人脑,语言,文献,实物,其他。

常见决策信息源: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业务管理和统计资料,其他。

第三节信息分析方法

一、信息分析素材的收集:系统检索,浏览新书刊,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参加会议,发放调查表。

追溯法是以文章后所附参考文献为线索,追踪查寻不断扩大线索直接从期刊等出版物中获得文献的检索方法。

纵横法是以研究课题中有代表性的作者为线索,通过检索工具,采用往纵向和横向扩大来获取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信息分析素材的整理与鉴定

三、预测方法:德尔菲法、派生德尔菲法、回归分析法

德尔菲法: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预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匿名书信形式,专家背靠背地填写调查表,经过几轮咨询和反馈,使意见收敛,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评估结果上。

德尔菲法的基本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常常是影响大而且意见分歧的课题,可用于技术预测和技术市场预测。

(2)选择被调查的对象。专家的代表面应广泛,通常包括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情报专家和高层决策人员;专家群体的权威程度要高,即使没有高级职称,但是长期接触,熟知所调查的问题,亦可称为专家。专家小组一般以20~50人为宜,大型预测可达100人。

(3)设计评估意见征询表。表格要简明扼要,设计得好的表格,通常能使专家的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决断上,而应答填表的时间并不长。填表的方式要简单,对事件进行评估时,尽可能让专家用数字和英文字母表达自己的意见。

(4)专家征询和轮间信息反馈。经典的德尔菲法一般分3~4轮征询,第一轮是事件征询,发给专家的征询表格只提出预测目标,由专家提出应预测的事件。第二轮是事件评估,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预测、方案择优、决策评价和资金分配比例等。第三轮是轮间信息反馈与再征询,专家可修正自己前一轮的评估意见。第四轮一般将落选的意见(即少数人的意见)整理成征询表反馈给专家,再给予一次评估的机会。四轮征询结束后,将收敛程度高的意见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整理出来,写出预测报告。

派生德尔菲法:在实际预测时,常采用派生德尔菲法:(1)第一轮直接进行事件评估,由组织者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直接拟订事件一览表,加速征询进程。(2)同时提供背景材料和数据,以减轻专家负担。(3)若专家意见收敛较好,进行一轮或二轮征询即可停止。在某种情况下采用部分取消匿名和部分取消反馈,有时有利于加快意见收敛的进程。

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模型法,它是处理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有力工具,它不仅提供了建立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而且可以利用概率统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进行预测。

1.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1)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画出散点图。(2)进行相关性检验。(3)求出预测置信区间。

2.应用回归分析法的注意事项:1.加强变量间的定性分析,选准自变量。2.正确处理回归分析的异常现象。3.严肃地进行数据核实和处理。

第四节信息分析研究成果:信息分析报告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六个部分:题目、绪言、正文、结论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研究成果的特点:客观性,间接性,独立性。

第五节竞争情报

一、竞争情报的概念:是企业在法律和商业道德范围内从事的、主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服务,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根本目的的信息行为。

市场调研与竞争情报的区别:1.市场调研的信息收集对象主要是用户,而竞争情报收集信息的对象除用户外,还包括竞争对手、供应商、销售商、技术、政策环境等;2.市场调研基本上是为营销与销售职能领域决策服务的,而竞争情报绝不仅限于营销与销售领域,还包

括研究与开发、财务、资本运营、后勤、生产与制造等职能领域;3.从过程来看,市场调研是一个起始点非常明确的阶段性过程,而竞争情报是一个连续性过程。

策划与竞争情报的区别:策划对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显而易见,策划是战术层面的操作,对于企业战略层面的支持有限。相反,竞争情报完全可以满足策划等战术层面决策的需要,但主要为战略决策服务。

管理咨询与竞争情报的区别:管理咨询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提供决策支持,但是管理咨询通常是有方向性和阶段性的。而连续监测环境变化,提供市场预警,防患于未燃,并根据竞争对手的行动及时采取有效行动,则非竞争情报莫属。

情报研究与竞争情报的区别:1.从服务对象看,情报研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决策部门,而竞争情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2.从研究层次范围看,情报研究多属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而竞争情报多为中观和微观层次的研究;3.情报研究几乎不做竞争对手分析业务,而竞争对手分析是竞争情报的核心内容;4.情报研究主要依靠公开出版的文献,而竞争情报除利用公开文献外,还大量倚重非文献情报源,如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5.情报研究课题的时限一般很长,竞争情报课题时限一般很短。

二、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层面、方法技能层面、应用与推广层面。

三、竞争情报的重要特性:灰色特性、组织特性、依附特性。

四、企业竞争情报关键成功因素:1.树立形象、创立品牌、建立接受竞争情报的企业文化;2.建立正式的竞争情报组织,配备能够胜任的专业人员;3.从关键竞争情报课题做起。

第六节咨询

一、咨询的概念: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智慧和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咨询以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协助用户解决复杂问题,因而其实质是一种应用科学。

咨询的特点:综合性,独立性,科学性,选择性。

二、咨询的作用:1.在国家有关的宏观战略决策中发挥“智囊”作用。2.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大型工程设施,进行投资前的参谋和预审。

3.把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新成果,转移到生产实践上,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通过国际咨询,尤其是工程技术咨询,扩大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内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咨询的类型:决策咨询,经济咨询,科技与工程咨询,社会问题咨询。

三、咨询过程:确定咨询课题,咨询课题研究,咨询报告的提交。

第四编档案学部分

档案学的产生:档案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即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首次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朗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首次提出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产生及其发展规律。档案学研究范围:包括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史学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

档案学学科体系结构:就是指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档案学若干分支学科和知识元素,按一定方式搭配、排列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理论档案学、技术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

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档案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管理科学、历史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秘书学、文书学等关系密切。

档案的起源及名称演变:档案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其名称主要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档案的定义: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纪录。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档案的种类:

案)

1949.10.11949.10.1

档案价值:

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主要有扩展律、时效律、条件律。档案价值形态:就是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档案的作用:是指档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主要具有行政作用、业务作用、文化作用、法律作用和教育作用。

档案工作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界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内容。

档案工作基本原则:1.指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具有管理性、服务性、科学性、文化性与政治性等性质。

档案工作的地位: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档案工作的效益:档案工作的效益就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档案部门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档案工作标准: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订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档案工作标准化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去认识。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包括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

档案事业构成:主要由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室、档案馆等机构组成。

档案室的基本任务:集中统一地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具体内容: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专门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档案馆:由馆藏档案、工作人员、建筑设备、经费、信息等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和各项工作利用档案信息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属于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指档案事业管理的体系和组织制度,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

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

档案法的作用:1.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2.是进行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3.是保护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公民形成的或保存的具有国家和社会意义的档案财富的有力法律手段,4.是促进我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工具。

档案职业道德:是从事档案职业的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档案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守机密、博学求进、公正服务。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公文,是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信息记录,是公务文书的简称。

公文的特点:1.是由法定作者制发的,2.具有法定的权威性,3.具有现行效用,4.具有规范的体式,5.具有特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作用:主要具有法规作用、书面指导作用、公务联系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凭证和依据作用。

公文的种类:1.从文件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2.从行文关系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3.从文件的机密性质和阅读范围,可分为机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文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限制阅读范围,通常由专人负责处理和保管,以保证机密安全)、内部文件和公布的文件;4.从文件的制发机关和作用,可分为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5.从文件的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文件和专用文件。

公文的稿本:指文稿和文本,同一文件在撰稿、印刷过程中及根据使用的需要,可以形成各种稿本。

公文撰写及其要求:公文撰写,指文件的起草(或叫拟稿)工作。撰写要求包括:准确无误、讲求实效、严谨周密、简明精练、庄重得体、符合规范、整齐划一等方面。

文书工作,是指围绕文书的撰制、传递、处理和管理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文书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文件的撰制、传递、办理和处置、管理等内容。

文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四个方面:1.准确、周密,反对紊乱和粗枝大叶;2.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和迂缓;3.精简文件,深入实际,反对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4.保守党和国家机密。

文书工作组织形式:是指在社会组织内部围绕着文书工作的活动程序,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方式。基本上采用三种组织形式,即集中式、分散式、复合式。

行文规则:即各社会组织之间文件往来运行所必须遵守的统一规则。

机关之间的行文方式:主要有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

文书处理程序:指在一个机关内部,按照公务文书的制发、办理与管理的规律,对文书工作的一系列操作环节、工作步骤的有序组合和合理安排。

文件登记:是机关管理与保存文件的一种工具,用它来记录文件的收进、发出和运转情况,统计文件的数量和检查文件的处理周期。

文件登记的作用:具有管理与保护文件,便于查找文件,便于文件的统计和催办,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凭据等作用。文件登记的形式大体可分为簿式登记、卡片式登记、联单式登记和电脑登记四种。

收发:收发指文件的收进和发出,具体内容包括点收、启封、装封、登记等。

分发:是指文书工作人员将文件分送给有关领导人、有关部门或承办人员。

传阅:指单份或份数不多的文件,需要经许多位领导人和部门阅读与处理时,由文书工作人员组织,先后在他们中间传递和阅读的工作。拟办:是部门或承办人对于某些除阅读外尚需具体处理的文件,就某份准备如何办理所提出的初步意见,以供机关领导人或有关负责人审核定夺。

批办:是由组织的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对公文办理提出批示意见的决策性活动。

承办:即通过对公务文书的阅读、贯彻执行与办复,具体办理和解决其内容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的活动。

催办:即根据承办时限和内容要求对部分公文的承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防积压的活动。

核稿:指公文在签发之前由部门负责人或秘书人员进行全面核查与修正的活动。

签发:即由对公务文书负有法定责任的领导人或被授予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经审核后的文稿进行终审,批注发出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

缮印:根据定稿缮写、印制公文正本的活动。

校对:即以定稿和格式设计要求为基准,对缮印的文书校样或印本进行全面核对检查,发现并纠正错漏的活动。

盖印:即在公务文书上加盖发文机关印章,证实其法定效力的活动。

注办:即承办人在公文办理完毕之后简要签注承办经过和结果以备查考的活动。

归档文件: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并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归档文件整理:指的是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归档文件整理的意义:1.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查找利用;2.维护文件的完整和安全,便于保管;3.保证机关工作的连续性,为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即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归档文件的范围:凡是反映本机关工作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立卷归2档范围。

文件归档整理前的修整工作:主要包括修裱破损文件,复制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超大纸张折叠,去除易锈蚀的金属物等。

文件归档整理方法:包括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

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电子文件的种类:1.按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在形式可分为文本文件、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命令文件等;

2.按文件的功能可分为主文件和支持性、辅助性、工具性文件;

3.按文件的生成方式,可分为原始文件和转换文件。

电子文件的特点:1.电子文件具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系统依赖性、3.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4.信息的易变性、5.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⑥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⑦信息的可操作性等特点。

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全程管理原则,前端控制原则,真实性保障原则,完整性保障原则和可读性保障原则。

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档案馆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和数字档案馆。

电子文件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电子文件制度:是指国家为管理电子文件和电子文件工作所制定、批准并实施的,人们在从事电子文件工作必须遵守的政策、指南、规定、程序、准则和方法的总称。

电子文件标准:是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制定,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有关电子文件制发和管理的规则、方法、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是电子文件管理人员应该遵守的业务技术规范。

档案管理基本理论

(一)来源原则:来源是指“向文件中心或档案馆移交文件之前,在事务活动过程中形成、保管和/或利用文件的组织和个人”。来源原则就是指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一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

(三)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档案价值鉴定就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档案价值鉴定理论通常包含三方面基本内容,即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对鉴定原则的规定和对鉴定标准的制定。

档案管理基本流程

(一)档案收集:就是按照档案形成的规律,把分散在各机关、个人手中及其他地方的档案材料接收、征集、集中起来。档案馆对档案的收集,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意义。

(二)档案整理: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的体系。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意义和原则,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档案分类方法,档号。

(三)档案鉴定:一般指对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而实际档案业务工作中主要是指后者。所以,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是指档案价值的鉴定。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概念与类型;鉴定档案价值的方法即直接鉴定法。

(四)档案保管: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有效和安全防护措施。档案保管的内容包括:档案的库房管理,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八防”,档案库房管理,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保护的制度及方法。

(五)档案统计:就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鉴定、保管数量和状况的登记,档案利用情况的登记以及档案构成、档案机构和人员等情况的基本统计和其他专门统计。档案的登记:就是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以及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情况,通过薄、册、表、单等形式加以记载,以揭示它们的过程、现状和变化。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含义:是档案保管部门以所收藏的档案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直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一项业务活动。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地为档案用户服务,及时地为档案用户服务,准确地为档案用户服务,主动地为档案用户服务。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要求:档案馆(室)应当为档案的利用创造基本的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主动开展档案的利用活动,及时掌握和分析档案的利用效果。

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途径:通过提供档案原件,满足有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要;通过提供档案副本或复制品,满足有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要;通过提供档案信息加工品,满足有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要。

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法:档案阅览服务,档案外借服务,档案展览服务,制发档案复本服务,制发档案证明服务,档案目录信息服务,档案咨询服务。

开放档案:就是将一般可以公开的和保密期满的档案,解除封闭,向社会开放,允许档案用户在履行简便的手续后,即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开放档案的具体含义是:确立了开放档案的范围,明确了开放档案的用户对象,简化了利用手续。

开放档案的意义:开放档案是有利于社会的新方针,是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新步骤;开放档案是现代档案馆自身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开放档案可以促进档案馆的各项业务建设。

开放档案的条件:开放档案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检索条件、制度条件和社会档案意识条件。

开放档案的鉴别

(一)确定开放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档案的开放期一般为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30年。

(二)档案解密:就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解除档案文件上原来的保密等级,使之成为可以向社会开放的非密档案。档案降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降低档案文件原有的保密等级。

公布档案:就是将档案或档案的特定内容,通过某种形式首次公之于众。公布档案的方式主要有:通过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发表档案的全部或部分原文;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档案的全部或部分原文;陈列、展览档案或其复制件;出版发行档案史料(全文或摘录)、汇编,公开出售档案复制件;散发或者张贴档案复制件;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档案原文等。

档案编研:即档案编辑研究,是指档案部门根据一定的需要,以档案馆(室)藏档案为基础和对象进行的编辑和研究工作。

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史料和现行机关文件汇编,编辑档案文摘汇编,编写档案参考资料,编史修志。

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主动地、系统地、广泛地开展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方式,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原件和长远流传档案史料的一种措施。

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研究性、思想性和政策性。

档案编研成果的主要种类:

(一)现行档案文件汇编

主要包括:法规文件汇编、重要文件汇编、发文汇编、公报、政报、其他专题文件汇编。

(二)大事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参考资料。

(三)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变革情况的参考资料。

(四)专题概要:要是用文章叙述的形式简要说明和反映某一方面的工作、生产或其他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

(五)统计数字汇集:统计数字汇集,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反映一定地区或某一方面基本情况的参考资料。统计数字汇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综合性统计数字汇集,专题性统计数字汇集。

(六)企业年鉴:企业年鉴,是以年度为时限,分栏目叙述该年度本企业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著述型的编研成果。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1、档案的萌芽时期是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形成时期是原始图画,成熟时期是原始文字,总之,档案的产生以文字为条件,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推动了档案的发展成熟。 2、我国档案演变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 3、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按照一定规律以备查考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基本含义1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的多样性。4档案具有特有的原始记录性。 4、文件与档案的关系:第一,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延伸;第二,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升华;第三,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5、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一般属性是知识属性和信息性。6、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 7、档案的作用:第一,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第二,政治的必要工具;第三,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第四,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第五,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第六,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8、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第一,档案的时效律和扩展律;第二,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递增律;第三,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第四,档案价值共享律。 9、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外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2)社会档案意识 第二,内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价值的实现;(2)档案管理的手段现代化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3)档案管理状况,即物质保管条件。 10、国家档案全宗是指一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11、我国“国家档案全宗”按历史时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机关、部队、团体、人民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国家征集或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的档案;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

新版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知识测试题 考试题 试卷 试题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知识测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自起施行 A、2018年12月20日 B、2018年11月21日 C、2018年09月21日 D、2018年11月20日 2.每管理1000卷档案一般应当配备名专职工作人员。 A、1 B、2 C、3 D、4 3.对于应当归档的材料准确分类,逐份编写材料目录,整理合格后,一般应当在月内归档。 A、1 B、2 C、3 D、4 4.查阅档案应当人以上,一般均为党员。 A、1 B、2 C、3 D、4 5.1990年中组部召开第三次干部档案工作座谈会,修订完善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印发)。 A、1990年3月 B、1990年4月 C、1991年3月 D、1991年4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适用于。 A、党政领导干部 B、机关公务员 C、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

D、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2.与《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相比,《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调整和完善。 A、明确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定位 B、加强顶层设计 C、突出全面从严要求 D、注重效用发挥 3.新形势下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要遵循原则? A、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B、依规依法、全面从严 C、分级负责、集中管理 D、真实准确、完整规范 E、方便利用、安全保密 F、及时高效、以人为本 4.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原则有? A、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坚持“凡提必审” B、“凡进必审” C、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凡转必审” D、以上都不是 5.《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对解决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问题有具体措施? A、严明“建”的职责 B、严肃“管”的纪律 C、严格“用”的程序 D、严抓监督惩处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和与其档案管理同在一个部门且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人员的档案,由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另行指定专人管理。() 2.干部人事档案分为正本和副本。() 3.干部死亡5年后,其人事档案移交本单位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4.干部本人及其亲属办理公证、诉讼取证等有关干部个人合

档案管理操作手册

档案管理操作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目录

档案管理 PowerOn图纸文档管理系统提供了从文件的产生,修改,批准到修订的系统管理,而本章节的档案管理则是文件的最终归档管理。为项目管理团队和项目各主要执行中心进行所有项目文件归档的系统管理,收集归档文档的相关信息,可以支持将来企业的运作及组织维护部门的需要。同时,档案管理中的文件及其原始数据有利于建立未来的项目生命周期和知识管理系统。 在实际项目中,许多信息是由档案管理系统给出。档案管理指的是对作为信息载体的资料进行有序的收集,加工,分解,编目,存档,并作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专用和常用的信息过程。前章图纸文档管理是本章档案管理的基础,是项目图纸文档被有效率使用的前提条件。 在【工程中心】中单击【档案管理】,或者在【工程中心】选择菜单【模块】=>【档案管理】,即可进入档案管理模块。 首先跳出的是档案库的选择窗口。

图17-1 档案库选择窗口 档案管理初始化 17.1.1 档案馆信息维护 用户选择【定义】=>【档案馆】菜单,系统弹出档案馆定义和维护窗口。用户可在当前窗口增加、删除和修改档案馆信息,默认档案馆不可删除。用户可指定一个档案馆,点击设置默认档案馆。系统将当前档案馆设置为默认档案馆。

图17-1-1 档案馆信息 17.1.2 定义ABS码 标准档案分类码在系统中简称ABS码。不同行业均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档案分类码。所以,系统支持不同的档案库选择不同的标准档案分类码。 选择【定义】=>【标准档案类目(ABS)】菜单,进入ABS编辑的窗口。

档案管理制度(完整版).doc

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证我公司档案资料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及档案管理的规范性,特制定本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所有招标代理、投标文件资料、造价咨询资料、监理咨询资料以及人事档案管理资料。 三、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有关业务档案的归集、整理,提交行政人事部档案管理人员。 3.3 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所从事业务的档案的归集、整理,并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核,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得遗漏和缺失,及时归档。 3.4 总工办总工程师领全面负责全线的档案管理工作,行政人事是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并设专职档案员,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负责对全线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组织集中整理工作。 四、管理内容 4.1 档案管理要求及原则 4.1.1 档案管理必须认真执行公司有关各项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照章办事,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尽职尽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4.1.2 管理应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档案管理员应积极收取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存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 4.1.3 装订成册的档案必须按规定立卷,填好案卷目录,然后按不同业务成果类别、载体分别上架保管,并写明载体名称,以便查找利用。 4.1.4 随时保持卷面清洁、整齐、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 4.1.5 档案管理员必须保证档案安全。档案管理员离开档案室时,必须关停电器,拨掉电源插头,上好门锁,管好钥匙,节假日离开前必须严格检查,必要时可打封条。 4.1.6 档案管理员对所保管档案每半年要全面、仔细地检查一次,作好记录,做到账物

档案管理复习题.doc

一、填空: 1?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一组代码。P105 2.省级以上机关永久保存档案为(20)年。P58 3.档案检索工具有(存储)(查验)基本职能。P170 4.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 (编纂)的工作。P255 5.件号是归档文件为单位给予代码,件号分为(室编)和(馆编)。P99 6.档案鉴定是判定档案(真伪)和(价值)的过程。P109 7?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档案部门对档案(鉴定价值)和(确定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P116 8?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原则是全而、丿力史(发展)和(效益)。P110 9.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作为全国统一标准,于(2000年12月6日)由国家档案 局发布,并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P93 10.档案室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统一(保管)和(利用)本机关档案的内部 组织机构。P31 二、单选: 1.档案产生社会历史条件之一是A国家o P1 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规定归档文件整理以D件为单位。 3.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管理性、政治性是档案工作的C性质。P24 4.做好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是档案馆的D首要任务。P17 5?归国家所有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档案总称是C国家档案全宗。P17 6.按年度、组织机构和问题分类是档案C常用分类方法。P81 7.档案工作组织原则是D统一领导。P28 8.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C本质属性。 9?档案室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统一保管和利用本机关档案的A内部组织机构。 10.机关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做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建立健 全B归档制度。P50 11.档案整理工作是按一定原则对档案B实体进行有序化管理o P70 12.公元404年东晋末年国家文书正式书写材料为D纸张o 13.说明历史和现状的有关文件材料组成的专门案卷是_ A全宗卷。P147 14.档案馆(室)对档案内容和外形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过程是B档案 著录o P18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主要适用于C现行档案o P212 16.用于存储、查找、报道档案信息系统化的文字描述工具是C检索工具o P170 17.《屮国档案分类法》包括B4_分类表。P212 18.丰富与优化馆(室)藏的主要工作内容是A完善馆藏建设。P65 19.社会的信息资料种类繁多,档案与图书资料特点有不同的区别,主要是A 原始性记录性于一体o P6 20.档案室接收的档案是机关应当C归档的全部档案。P51 21.如果一个立档单位名称发生变化吋,全宗B不变变化情况。P75 22.各单位编制保管期限表都要以B通用性为依据进行编制。P120

档案管理制度

朝阳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人事决策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加强对档案的管理、收集和整理工作,有效保护和使用干部人事档案,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规定。 第二条根据《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用房间保管档案。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第三条干部人事档案库房为机要房,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档案库房必须坚固,配置铁质档案柜。库房内保持清洁、安静,定期检查防火、防盗、防潮、防蛀、防光、防高温等设施落实情况,保证档案安全。 第四条严格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确保归档材料真实准确、规范完整,杜绝虚假材料。 第五条收集档案材料必须认真鉴别,不属于规定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

第六条销毁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分管领导审查批准。销毁档案材料过程中,必须有2人以上参加,不得让无关人员参与,大宗和绝密材料销毁时要有相应保卫措施。 第七条严格档案查阅、借阅审批手续。干部人事档案不准随手拿出库房,查阅、借阅档案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和登记手续。 因工作需要查阅干部人事档案,查阅单位应填写《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按照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 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报分管领导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不得擅自转借他人。 第八条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第九条凡借、查阅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 第十条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的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请示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拍摄)。 第十一条干部人事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填空1、《文件整理规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13)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5、A4型纸的成品幅面尺寸为(210X297)mm。 6、全宗号用(4)位代码标准。 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归档)。 8、立卷说明是对档案的补充和概数,具有资料积累和(检索)的双重功能。 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左右。 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鉴定法。 13、档案代理卡又称(代卷卡)。 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七)项。 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馆藏档案情况介绍)。 、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资料分类目录)。17. 18、照片档案主要由底片、照片及(文字说明)构成。 19、档案著录时,时间项一律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0、档案著录的结果是(条目)。 单选 1.档案著录的结果是(D)。 A卡片B记录C目录D条目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发的界线,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B)。 A 10种 B 13种 C 15种 D 18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D)。 A B5 B十六开 C B5 D A4 5.A4纸的成品尺寸为(A)。 A 210x297mm B 210x265mm C 184x265mm D 225x156mm 6.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B)。 A 13-16℃ B 13-15℃

《人力资源管理(三)》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三)》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创建了最早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A.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B.休格·闵斯特伯格 C.罗伯特·欧文 D.彼得·德鲁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最早“播下人事管理种子”的人是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他是英国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杰出的管理先驱。他认为,好的环境使人形成良好的品行,坏的环境则使人形成不好的品行。他在苏格兰自己的几个纺织厂内进行了空前的试验,致力于人性化的管理,创建了最早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参见教材P2 2.()是科学管理的接触代表,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A.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B.休格·闵斯特伯格 C.罗伯特·欧文 D.彼得·德鲁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美国机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又译作泰罗)。他是科学管理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参见教材P2

3.()率先提出了工业心理学的概念,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A.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B.休格·闵斯特伯格 C.罗伯特·欧文 D.彼得·德鲁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工业心理学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是休格·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和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前者在《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中率先提出了工业心理学的概念。参见教材P2 4.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性质分类,()不属于战术型规划。 A.补充计划 B.业务规划 C.总体规划 D.员工职业发展计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则是短期的业务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人员补充计划、分配计划、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工资计划、保险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计划等。参见教材P54 5.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性质分类,()属于战略规划。 A.补充计划 B.业务规划

档案管理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复习资料 档案的概念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作为凭证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文书和信息材料。 文书的概念 文书总是为说明机关单位内一切的事实,反应一定的现象,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产生和形成的。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了某种需要,按照一定的体式和要求形成的书面文字材料。 文书种类划分: 从行文关系上分 1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其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发送的公文、也就是自下而上的行文。例如请示报告 2、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领导对所属下级机关、单位的一种行文。例如市政府对所属区政府的行文、 3、平行文。是指平级机关、单位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其主要文种是涵或知照性的通知等。 从机密缓急程度分 从机密程度分:绝密机密秘密 缓急程度:特急急件 电报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件 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都是公布性文种 1、发布性质不同。通告发布以后,具有执行性,同时也具有告知性;而公告主要是告知性,没有执行性。就告知性而言,告知范围也有所不同,通告范围小,公告范围大。 2、发布机关级别不同。公告庄重严肃,宣布事项重大。一般由级别较高的领导机关或授权的专门职能机关发布。 3、事项的范围不同。公告范围大,面向“国内外”。而通告范围较公告范围小,“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无论是法规性通告,还是事务性通告,都只在一定范围内周知或者执行。 通报的类型 1情况通报 主要是反映情况,通报信息,用于传达上级重要精神与重要情况,引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对当前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2、表彰性通报 主要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或通报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通过对群体或个人的先进模范事迹,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典型经验,通过表彰性通报,以推广经验,树立榜样,起到充分调动积极性、开创新局面的作用。 3批评性通报

档案管理复习题

一、填空: 1.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一组代码。P105 2.省级以上机关永久保存档案为(20)年。 P58 3.档案检索工具有(存储)(查验)基本职能。 P170 4.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 P255 5.件号是归档文件为单位给予代码,件号分为(室编)和(馆编)。 P99 6.档案鉴定是判定档案(真伪)和(价值)的过程。P109 7.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档案部门对档案(鉴定价值)和(确定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P116 8.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原则是全面、历史(发展)和(效益)。P110 9.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作为全国统一标准,于(2000年12月6日)由国家档案局发布,并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P93 10.档案室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统一(保管)和(利用)本机关档案的内部组织机构。 P31 二、单选: 1.档案产生社会历史条件之一是A国家。 P1

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规定归档文件整理以 D件为单位。 3.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管理性、政治性是档案工作的C性质。P24 4.做好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是档案馆的D首要任务。P17 5.归国家所有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档案总称是C国家档案全宗。P17 6.按年度、组织机构和问题分类是档案C常用分类方法。P81 7.档案工作组织原则是 D统一领导。P28 8.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 C本质属性。 9.档案室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统一保管和利用本机关档案的A内部组织机构。 10.机关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做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建立健全B归档制度。P50 11.档案整理工作是按一定原则对档案B实体进行有序化管理。P70 12.公元404年东晋末年国家文书正式书写材料为 D纸张。 13.说明历史和现状的有关文件材料组成的专门案卷是A全宗卷。P147 14.档案馆(室)对档案内容和外形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过程是B档案着录。P18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主要适用于 C现行档案。P212

关于档案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doc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用 户 操 作 手 册

1、系统应用价值 2、产品的特点 3、系统档案库结构 4、系统基本操作

1、系统应用价值 购买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用来解决以下问题: 1.档案没有管理,档案散落在每个职工手里,没有档案管理部门,并且每年有200 份以上的文件产生。 2.有档案管理部门,但没有计算机管理,查询利用还是手工操作。 3.原始纸质档案占用大量的空间。在现在大城市空间紧张,房价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节省档案占 用的空间? 4.档案的保管成为问题,南方太潮湿、北方干燥都成为档案管理的难题,如何能保证档案信息 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5.有计算机管理档案,但没有实现联网,档案信息被困在“信息孤岛”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6.有了计算机管理档案了,但系统维护非常困难,出现问题找开发厂商,几个月也没有回音。 7.上了计算机系统,但查询起来还是比较慢,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8.实现计算机联网了,但其它系统的数据无法与档案管理互通。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和查询利 用困难。 9.档案管理系统也联网了,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也可以互通了,但档案的全面信息的保存没有实 现。如档案的产生过程(例如审批过程),并没有记录到档案中,而这些对于档案信息保持完整也 是必须的。 10. 上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也不一定!联网了、数据互通了,只是解决了档案的一般性管理。它并没有解决档案全部问题。如档案的保密特性,每个重要的单位都有非常保密的档案,和无法用价值衡量的珍贵档案,这些是在当前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了。怎样绝对的防止丢失和不能扩散,如果只是实现的一般意义上的权限管理及加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加严密的监控系统监控整个单位的档案发生及保管过程。举一个例子:战场上侦查敌情,过去有飞机已经不错了,现在使用上了卫星,敌人的一举一动就一目了然,胜利就有了 每个职工手头的档案并没有随着一般的档案管理系统结合档案管理,可靠的保证!的使用得到严密的控制,丢失、泄密时有发生,而且不被人察觉,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有时是不可弥补的。 让客户明明我们都有对应的软件部件给予解决,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并且量体裁衣,白白的上系统,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2、产品特点:1. 数据库树形结构技术数据库树形结构技术是我们系统的独有优势,针对某一具体档案管理类型,树形扩展深度没有限制,提供了复杂文、档资料的管理平台。 理支持档案管类型深度扩充 档案管理中可能出现个性的地方均可灵活定制

档案管理制度汇编细则

********有限公司 **内字…2012?25号 关于印发《****有限公司 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修订)的通知 各部门(所): 《*****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修订)业经公司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管理制度汇编已包含2012年1月5日颁发的《装饰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中的《项目档案报审表》(编号CB-05-1至CB-05-4)取代程序文件中的《竣工工程资料归档记录表》(编号:CB-05)。各部门移交工程、设计、软装项目档案使用CB-05-1至CB-05-3这三种表格,各部门移交工程、设计、软装以外的各类档案,使用CB-05-4表格。如该办法与本汇编有冲突之处,以本汇编为准。 同时,2000年8月颁发的《********有限公装饰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汇编》即日起废止。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有限公司 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修订) 一、总则 (一)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业务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更有效地为公司管理工作服务,根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 42-2009)及《广州市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本公司的档案是完整地、系统地反映本公司各项工作和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考查和研究公司历史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在工作和业务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装饰工程、设备、基建、科研、文书、声像、人员、会计、实物档案等均须由公司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不得分散保存,以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一)本公司设臵综合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归口由公司综合部管理。由主管综合部工作的公司领导分管,日常工作由综合部负责人领导。业务上接受越秀地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二)公司档案室的基本职责: 1、组织实施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档案管理部门制订的有关规定、办法、细则。 2、制订本公司档案工作的规定、管理办法和计划等。 3、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下,根据本专业的管理要求,对档案材料的积累、收集、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文书与档案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文书与档案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第一章 1、文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记录事项,管理事务,交流情况,依照一泄体式制作的具有现实效用的文字材料。广义的文书既包括公务文书也包括私人文书;狭义的文书特指公务文书。 2、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各方而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3、文书是档案的重要来源,档案是文书的主要归宿。具体而言,有两层意思:一、文书和档案是同一文件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称谓,具有相同的来源;二、文书有条件地转化为档案(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有一泄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另外要按照一左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 4、文书和档案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六个方而:规范作用、指导作用、联络作用,凭证作用、参考作用和教育作用。 5、文书、公文和文件之间的关系:广义文件〉文书〉公文〉狭义文件 6、档案的泄义包括要素:1)档案的本质属性;2)档案的来源;3)档案形式的多样性 7、公文的分类:第一,按作用可分为通用公文(可分为法左公文和非法泄公文)和专用公文:第二,按行文方向可分为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第三,按来源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外发文件(发文)、收来文件(收文)和内部文件;第四,按功能性质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部署性公文、执照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批答性公文和奖惩性公文;第五,按时限要求可分为紧急公文和普通公文:第六,按机密程度可分为机密公文和普通公文 8、档案的种类:可以根据形成的历史时期、档案内容、载体形式、档案的所有者、内容体式进行分类 9、文书和档案的作用。基本功能是记载信息。具体作用:1)规范作用;2)指导作用:3)联络作用;4)凭证作用;5)参考作用:6)教冇作用 第二章 1、文书工作是社会组织的文书工作机构和人员遵守相关法规制度的规左,通过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完成文书的制作、办理和管理(文书的三项基本内容或基本任务),为组织工作服务的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1013152825

档案管理制度 1.0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规定公司办公室各类档案资料的形成与归档、分类、鉴定与保管、借阅、保密、统计、销毁等管理内容。客户档案管理执行《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2.0 档案的管理机构 2.1 文书结案后,原稿由公司办公室所辖档案室归档。 2.2 各经办部门或个人视实际需要,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可留存影本。 2.3 档案室主要职责: 2.3.1 制定或参与制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2.3.2 对企业其他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3.3 做好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2.3.4 做好永久性档案向有关档案机构的移交工作; 2.3.5 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3.0 档案的种类 3.1 法规性文件。包括上级颁发、需企业执行的,或由企业发行的各种标准、规章制度等。 3.2 企业的重大决议。包括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及其相关行政会议等形成的文件和会议材料、会议记录等。 3.3 计划性文件。包括企业总体计划或规划、开发计划、项目质量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等。 3.4 总结性文件。包括企业年度和月度工作总结、下属部门的年度和月度工作总结、单项性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 3.5 批示性文件。包括企业各类计划指标、技术指标、营销指标等。以及企业各类命令、工作指示等。 3.6 凭证性文书材料。包括企业各部门上报的、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如财产状况、房屋销售、合同书、协议书等的原始记录和文本。 3.7 证件性文书资料。包括法人营业执照、土地许可证、开发资质证、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预售许可证、企业和产品获得各类荣誉牌匾和证书、达

人事档案管理复习资料全

《人事档案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1、人事档案起源于哪个朝代,哪个朝代形成,又叫什么名称? 答:人事档案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隋唐,又叫“甲历”“官甲”或“敕甲”。 2、我国干部档案正式建立起来是在什么时期,特别是什么制度的建立,为干部档案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选拔使用干部非常注重哪些条件? 答: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人事制度的建立;非常注重干部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参加党团组织情况、是否被捕被俘过、犯过什么错误等。 3、我国人事档案工作正式建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会议之后,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规,标志着什么? 答:时间:1956年8月。会议:第一次全国干部档案座谈会。法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标志:我国干部档案工作全面展开,并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4、建国以来,中组部召开了几次干部档案工作会议? 答:4次。分别为1956年8月,1980年2月,1990年12月和2005年11月。 5、近年来,为了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中组部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答:2006年,中组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9年,中组部发出了关于印发《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通知。 6、改版后的人事档案材料规格是什么? 答:A4型规格用纸。 7、当代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环境有哪些方面? 答:新的制度环境,新的管理环境,新的技术环境。 8、人事档案的定义 答:人事档案是在组织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组织审查或认可的,记录、反映个人经历和德能勤绩的,以个人为单位立卷归档保存的文字、音像等形式的档案。(人事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等综合情况的,经组织认可归档保存的档案。) 10、人事档案的本质 答:本质:人员经历和德能勤绩等原貌。 11、人事档案的共性和个性分别是什么 答:共性:原始记录性。个性:集合性、认可性、专门性、真实性、机密性、现实性、动态性和权威性。 12、人事档案主要分为哪四种类型 答: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和军人档案四大类型。

《档案管理》复习题(单选含答案)

《档案管理》复习题(单选) 一、单选题 1.档案是由形成者在各自的活动过程中( B )形成的。 A、事后 B、直接 C、事先 D、随机 2.没有文字的青铜器属于( B )范畴。 A、档案 B、文物 C、图书 D、史料 3.档案在形成之初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对( C )有用。 A、社会 B、各个单位 C、形成者 D、个人 4.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三个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其中,( D )是核心。 A、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B、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C、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 D、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5.上海市档案馆属于( A )。 A、国家综合档案馆 B、国家专门档案馆 C、各级国家档案馆 D、部门档案馆 6.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在向档案室移交档案的过程中,双方均应以( B )为准详细清点案卷。 A、卷内文件目录 B、案卷移交目录 C、全引目录 D、分类目录 7.原则上,立档单位必须( B )地将应当进馆的档案定期向有关国家档案馆移交。 A、有条件 B、无条件 C、有选择 D、无选择 8.文件之间的首要历史联系是( C )。 A、时间 B、形式 C、来源 D、内容 9.在档案原有整理结果基本可用的情况下,维持原先整理状况不变,同时通过( D )来弥补其中的缺陷。 A、编写全宗介绍 B、编写参考资料 C、填写备考表 D、编制检索工具 10.1889年,上海张某创办“张记药铺”,1953年,上海“黄浦大药房”成立,1959年“黄浦大药房”与“黄浦区中药店”合并为“黄浦中西医药采批发中心”,同时“张记药铺”改为“张氏大药房”,1965年,“张氏大药房”因故停业,至1980年,重新开张,改用原名为“张记药铺”,1995年因经营不善,被“黄浦区医药批发中心”收购,原店址被用作仓库,2000年,因保护历史名牌需要,由“黄浦区医药批发中心”一分店重新开办“张记药铺”至今。 请问在上述变化中共有几个全宗?( B ) A、4 B、5 C、6 D、7 11.整理现行机关档案比较适宜的分类法是( D )。 A、年度—问题分类法 B、问题—年度分类法 C、机构—年度分类法 D、年度—机构分类法 12.机关档案室中的重复文件可以通过( D )等措施来解决。 A、划定不同保管期限 B、控制文件进馆 C、销毁重复件 D、各机关内部立卷分工 13.将若干全宗作为一个有机群体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维护( B )之间的联系。 A、档案馆 B、全宗 C、案卷 D、文件

“档案管理”功能操作说明:

同济大学档案管理系统 操作手册 同济大学档案馆 二○○八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系统简介 (1) 第二章档案管理 (3) 1.档案信息录入 (3) 2.档案查询与打印 (9) 3.文件调整 (11) 4.档案实体销毁 (12) 5.辅助立卷与批量修改 (12) 6.文件识别 (13) 7.邮件系统管理 (15) 第三章名词解释 (16)

第一章系统简介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具有维护方便,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客户端只需要一台联网(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应用,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功能齐全等特点。 该系统包括档案管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管理等)、收发文管理、全文自动著录与标引等子系统,其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一、系统构架及运行平台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作为客户机/服务器(C/S)的替代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各类网络管理系统的主流技术。本系统正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具有易安装、易维护、易操作,与操作系统,后台数据库无关等特点。 二、系统主要功能 1. 全文自动著录与标引 系统设计了面向21世纪的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电子文件全文自动采集,自动著录(即自动从电子文件全文提取各个著录项),自动标引分类号、档号、主题词、保管期限与全文任意关键词自动检索。实现了档案文件的采集、著录与标引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对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利用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2. 全文管理与全文检索 本系统的全文管理通过高效的全文检索算法,实现了全文的高速检索。系统还支持用户远程上载各种格式的电子文件全文、纸质文件扫描图像,从而实现了对档全文检索、打印、下载、上传、备份等的全方位管理。 3. 图像、录像、录音等多媒体档案管理 系统对扫描图像、录像、录音等多媒体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用户可以远程上载图像、多媒体文件到系统中,对于录音录像档案还可以进行在线点播。 4. 档案信息统计 系统可以对各类档案资料进行灵活的统计,并且可以绘出个直方图、统计表等各种统计图表。 5. 档案借阅利用 系统实现了档案管理借阅利用的网络化,用户只需要通过身边的计算机远程登录到系统中就可以查阅馆藏档案信息,确定所要借阅的档案实体,系统即可纪录完整的借阅利用信息,并可以进行借出档案实体的催还,借阅利用信息的统计等操作。

湖北自考文书与档案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的特点是什么?答:所谓文书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书工作,就是指运用科学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完成对机关文件的制发、处理与管理的一系列工作。狭义的文书工作,就是指机关单位内文书工作人员所承担的文书 的收发、登记、催办、整理与保管等方面的 工作。 文书工作的特点是: (1)政治性 (2)机密性 (3)规范性 (4)时间性 (5)事务性 2、文书工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文 书工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助手作用 (2)纽带作用 (3)“门户”作用 (4)查考作用 3、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文书工作的 基本原则就是及时、准确、安全。 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提 高自身的素质,为今后做好文书工作打下基 础。答:文书工作是一项科学的、严肃的工 作,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修养。所以文书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1)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有较高的政治 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2)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工作作 风是做好文书工作的前提。每个文书工作人 员必须有强烈的助手意识和参谋意识,主动 为领导的科学决策献计献策,真正以高度负 责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作为一名文书人 员,应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合 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 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作为一名文书工作,各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做好本职工作。5、谈谈运用文书形式进行管理的优缺点。答:文 书的优点:所述内容详细周密,记载信息稳定 准确,多次传达而不会发生误差;对领导意图 具有正式代表性,能作为办事依据和查考凭 证;一文多发,可多头同时进行,突破时空 的限制。文书的缺点:必须要有一套统一的文 书工作制度,以保证文书运行畅通,确保信 息的沟通。 6、机关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答:机关 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3 种,分别是集中形 式、分散形式和混合形式。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 1、简答题 (1)简述文书的含义。答:文书指的是一种记录信息、表达意图的文字材料。文书 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种。 (2)公文有多少种稿本? 答:公文有8 种稿本,分别是草稿(草 案)、定稿、正本、副本、存本、试行本和暂 行本、修订本、各种文字文本。 (3)现行公文有多少类,举例说 明。 答:现行行政公文的分类: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 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2、辨别所标发文字号的正误,标错的应修 改。 (1)财政局发(1992)5 号 更正:财政局发〔1992 〕5 号 (2)市报发【98】18 号 更正:武汉市发〔1992〕18 号第三章 思考与练习 1、收文和发文的处理各包括哪些环节?答:收文 包括以下环节:传递、签收、登记、审核、分发、 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和销 毁。发文包括的环节:草拟(拟稿)、审核、签 发、缮印、核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 和销毁。 2、收文登记的作用是什么?答:概括的说主要有 以下几点:a. 便于管理与保护文件,防止积 压和丢失。b. 便于检查公文的运转,随时掌握 文件的运行情况。C. 便于统计文件和做好催 办工作,有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 改进的措施。d. 便于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 凭据,便于加强经手人的责任心,并且使责 任明确。 3、拟办和承办有哪些具体要求?答:拟办是一项 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做到以下几 点: (1)要清楚、熟练地掌握有关政策 和规定,力求使提出的拟办意见 即符合实际,又符合政策规定。 拟办意见要周到细致,要综合考虑 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机关及 机关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业务变化 情况,同时还要熟悉办公程序和 有关规定。 (3)拟办之前,要认真研究文件的 内容和发文机关的要求,以便有 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拟办意 见。 (4)拟办意见要简明扼要,抓住关 键。 承办的具体要求:公文承办时,凡经过领导 批办的文件,应该根据领导批示的意图、意 见具体办理,“不得延误推委”;“紧急公 文应当按时限办理,确有困难的应当予以说 明” ;凡未经领导批办的文件,可以遵循党 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精神、有关的规定, 以及以前的惯例,酌情处理。 4、简述批办的作用。答:批办的作用是:a. 能 够使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及时阅读重要的收 文,掌握上级指示精神、工作发展情况和其他 有关信息。b. 能够加强对文书处理工作的领 导,对下级指明领导意图,交代办文的具体要 求,合理组织力量和分配任务,迅速妥善地 办理公文,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C.能够避免 承办人在文书处理上走弯路,或由于分工不 明,职责不清,导致观望等待而拖延时间等。 5、公文审核的重点是什么?答:审核的重点是: 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 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 定;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的事情是否已经 协商、会签;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 6、公文的签发应注意些什么?答:以本机关名义 制发的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 负责人签发;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下行文或平 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由主要负责人授权的 其他负责人签发;以机关内某一业务机构或部 门名义发出的文件,则应由其负责人签发。 7、拟稿时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要符合国家 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拟写的文稿要情况确实,观点明 确,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 楚,直述不曲,文字精练,字词规 范,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 求简短。 (3)文稿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 要准确无误。 (4)文稿中涉及到计量单位时,必须使 用国家法定的标准计量单位。 (5)拟稿用词要准确,用字要规范。 8、催办的方式有哪几种?答:催办的方法一般使 用“催办单” ,单上写明承办文件号及承办期 限,发给承办单位。对紧急重要的文件,可随 时打电话或到承办部门询问承办情况。另外, 可以建立“文件催办登记薄” ,按薄催办,事 毕登记办理结果,加盖“办理完毕” 之类的印 戳;也可以使用催办卡片,事毕登记,抽出另 存;还可以使用催办笔记,将应催办的文件记 载下来,办毕勾 销。 9、特殊文书指哪些?答:文件的特殊处理指急件、 机要文书、 人民来信来访的处理。 10、急件、机要文书处理应该主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急件办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发文单位的 要求:(1)文件的决策者或签发人,应当 实事求是地从发文内容和性质去考虑,严肃慎 重地决定应否列入急件。 (2)一旦确定为急件,拟稿人须加速 撰写,签发人须加速审核,其 他环节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加速 缮印、校对、封发等。 (3)要根据文件内容需要和送达时 间,仔细地安排确定递送渠道 和方式。 对送文人员和收文部门的要求: (1)做好急件的一切交接工作 (2)一切递送人员对急件都要 做到随手随送 (3)加强催办。 机要文件的管理应注意问题: (1)提高保密意识 (2)尊重保密部门的意见 (3)加强对机要工作的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