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_张先灵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_张先灵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_张先灵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_张先灵

华中医药学刊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7.07.010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

张先灵,秦语欣,王蕾,王鑫,张语凡,李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摘要: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

制川乌,采用HPLC 法,检测蒸制1 8h 和煮制1 6h (间隔为1h )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的

总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川乌片制备的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在炮制1h 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且内无白心,但此时麻舌感强烈,随炮制时间延长,麻舌感逐渐减弱。蒸2 8h 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0.070% 0.15%的含量要求,在蒸5h 达最高,较生品升高约142%;煮制品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结论:以制川乌传统质量和生物碱

含量要求为指标,

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4 6h 为宜。关键词:生川乌片;制川乌;生物碱;炮制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7717(2017)07-1673-03Change Regularity of Alkaloids Content with Time in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Piece

ZHANG Xianling ,QIN Yuxin ,WANG Lei ,WANG Xin ,ZHANG Yufan ,LI Fe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processing method and heating time of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piece.Meth-ods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piece by pharmacopoeia method.Six kinds of alkaloids of mesaconitine ,hypaconitine ,a-conitine ,

benzoyl mesaconine ,benzoyl aconine ,benzoyl hypaconine in steaming 1to 8hours and boiling 1to 6hours ,in-terval for 1hour ,product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HPLC.We analyzed the change regularity of diester -type and mo-no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with processing time in Aconiti Radix Cocta.Results :Di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was below 0.040%,and the products without white heart ,have reached pharmacopoeia standard in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with piece.But numbness of tongue was strong at the moment ,the feeling would be weakened as processing time be ex-tended.Mono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of steaming 2to 8hours products were between 0.070%and 0.15%,and have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harmacopoeia.This kind of constituent content reached highest in steaming 5

hours ,

142%higher than the raw.While mono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in boiling products were all below the phar-macopoeia standard.Conclusion :Using traditional quality and alkaloids content as target to prepare Aconiti Radix Cocta with Radix Aconiti Piece ,we should choose steaming method and heating 4to 6hours.

Key words :Radix Aconiti Piece ;Aconiti Radix Cocta ;alkaloids ;process control 收稿日期:2016-02-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

项项目(2009CB522800,

2009CB52280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111100-3);国家中医药行业科

研专项项目(20110700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2120);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20072120018)

作者简介:张先灵(1992-),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中药炮制工艺、原理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飞(1963-),女,陕西西安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中

药炮制工艺、

原理和质量标准。E-mail :lf668@sina.com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

干燥母根。20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为取生川乌浸泡,常压蒸制6 8h 或煮4 6h ,切片后干燥[1]

,四川江油是川乌的道地产区,药材采收季为6

7月[2-4]。对四川省江油市的市场调查发现近两年川乌生

品有以产地加工成“片”储存和销售,并以生川乌片按《药

典》

法加工成制川乌。预实验结果显示以生川乌片炮制制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和蒸煮至“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的时间均较整川乌缩短,目前对川乌的炮制研究多以生川乌为对象[5-14]

,将制川乌的原料形式由生川乌改变

为生川乌片后,如何控制加热过程的时间才能保证制川乌

的质量符合

《药典》规定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1 8h 蒸制川乌片和1 6h 煮制川乌片的6种生物碱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性状观察,确定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

及时间,

为更好的控制制川乌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

1.1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在线脱气、四元泵);超声波清洗器(SB25-

3761

中华中医药

学刊

12DTDN型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循环多用真

空泵(SHB-3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

(RE-52型,上海振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HG-9070A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常州诺基仪器有限公司)。

1.2试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

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购于中国

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供含量测定用,批号分别为110720-

201111、110799-201106、110798-201106、111794-201102、

111796-201002、111795-201002);乙腈和四氢呋喃为色谱纯

(德国Merck公司);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1.3试药生川乌片,购于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所张继主任药师

鉴定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

母根的切片加工品。

2方法与结果

2.1炮制品的制备蒸制川乌:参照2015版《药典》制川

乌项下蒸法炮制。取生川乌片,用水浸泡约5h达内无干

心,取出加水分别蒸1、2、3、4、5、6、7、8h,取出,晾凉,60?

鼓风干燥,得不同时间点蒸制川乌片,观察外观性状,均达

到内无白心的质量要求,麻舌感程度不同,结果见表2。

煮制川乌:参照2015版《药典》制川乌项下煮法炮制。

取生川乌片,用水浸泡约5h达内无干心,取出加宽水分别

沸水煮1、2、3、4、5、6h,取出,晾凉,60?鼓风干燥,得不同

时间点煮制川乌片,观察外观性状,均达到内无白心的质量

要求,麻舌感程度不同,结果见表2。

以上样品平行操作3批,分别粉碎,过3号筛,备用。

2.2色谱条件按照2015版《药典》川乌项下条件,Agi-

lent Extend-C

18

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四

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1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按下表的规定进行梯度洗

脱,检测波长为235nm。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表1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流动相A(%)流动相B(%)

0 4815 2685 74

48 4926 3574 65

49 583565

58 6535 1565 85

2.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

丙醇-三氯甲烷(1?1)配制成每毫升含乌头碱0.0244

mg、次乌头碱0.038mg、新乌头碱0.0236mg、苯甲酰乌头

原碱0.022mg、苯甲酰次乌头原碱0.097mg、苯甲酰新乌

头原碱0.1672mg的溶液,备用。

2.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炮制品粉末(过3号筛)2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

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

(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在25?以下)30min,放

冷,再称定重量,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补足

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

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异丙醇-三氯甲烷(1?1)

混合溶液3m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5样品含量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

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供试品溶液中乌

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

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色谱图见图1,含量见表2

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2苯甲酰乌头原碱,3苯甲酰次乌头

原碱,4新乌头碱,5次乌头碱,6乌头碱

图16种生物碱对照品、蒸制川乌、煮制川乌HPLC色谱图

3分析与讨论

生川乌片在产地由生川乌浸泡后切制干燥制成,本文

检测生川乌片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36%,低于

《药典》对川乌双酯型生物碱0.050% 0.17%的含量规

定,可能由于浸泡导致成分部分流失[11 13]。传统直接以生

川乌为原料制备制川乌的浸泡至“内无干心”的时间约36

h[6],本文采用生川乌片炮制制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的

时间约5h,可缩短浸泡时间约30h,虽产地整川乌浸泡切

片使其成分有流失,但在炮制时大幅度缩短浸泡时间可节

约工时,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分流失。

《药典》中规定生川乌为蒸6 8h或煮4 6h,以达内

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宜。生川乌片制备蒸或煮1h

的制川乌即达到内无白心的要求,但麻舌感较强,此时,蒸

和煮制川乌片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已达到《药典》规定的

制川乌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随

炮制时间呈现波动变化,蒸2 8h制品均符合《药典》的

0.070% 0.15%的含量要求,而煮制品均低于《药典》要4761

华中医药学刊

表2

生川乌片、不同炮制时间的蒸制川乌、煮制川乌麻舌感程度、三种

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和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

n =3)样品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单酯型生物碱总量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双酯型生物碱总量麻舌感生川乌片

0.02900.00590.00540.04030.01900.01300.00390.0360蒸1h 片0.04820.00760.00640.06230.00770.01110.00090.0197+++蒸2h 片0.05430.00900.01040.07360.00160.01030.00110.0130++蒸3h 片0.05330.00910.01030.07270.00000.00610.00130.0074+蒸4h 片0.05990.01280.01300.08570.00000.00660.00000.0067+蒸5h 片0.07120.01210.01710.10040.00000.00520.00040.0056+蒸6h 片0.05490.01210.01650.08360.00130.00460.00010.0059+蒸7h 片0.05130.01010.01230.07370.00000.00300.00000.0030-蒸8h 片0.05550.01200.01380.08140.00000.00250.00030.0028-煮1h 片0.04620.00820.00730.06180.00380.01080.00080.0154+++煮2h 片0.04610.00830.01100.06540.00010.00690.00060.0076+煮3h 片0.03960.00800.01020.05780.00000.00370.00000.0037+煮4h 片0.03720.00730.00890.05340.00010.00190.00010.0021-煮5h 片0.03400.00720.00970.05090.00000.00040.00000.0004-煮6h 片

0.0314

0.0068

0.0104

0.0486

0.0000

0.0002

0.0000

0.0002

注:麻舌感程度为“+++”强烈、“++”较强烈、“+”微有,依次减弱,“-”代表无麻舌感

图2不同炮制时间蒸制川乌、煮制川乌生物碱含量折线图

求,可能与单酯型生物碱在煮制过程中大量流失在水煮液

中有关,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低,药效也会降低[15]

。故认为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更为适宜。

蒸制川乌1h 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51%,达到《药

典》的限量要求,但其麻舌感强烈,不符合《药典》要求,且

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低于《药典》规定;蒸制2 3h 双酯型生

物碱仍为快速水解阶段,到3h 时已降低82%,单酯型生物

碱含量升高至《药典》规定的下限;蒸制4 6h 双酯型生物

碱含量在0.0056% 0.0067%内基本稳定,口尝微有麻

舌感,符合《药典》要求,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范围0.0836%

0.1004%,在蒸制5h 达最高,较生品升高142%,片型平坦;蒸制7 8h 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基本不超过0.0030%,无麻舌感,饮片片型皱缩,传统性状不符合《药典》要求,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虽达到《药典》要求,但较蒸4 6h 制川乌有所降低。综上所述,以外观性状、传统质量要求和生物碱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时选择蒸法炮制,其蒸制时间以4 6h 为宜。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张世臣,李可.中国附子[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3]宋·苏颂.本草图经[M ].芜湖:皖南医学院科研科影印,

1983.

[4]唐·苏敬.新修本草[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秦语欣,谭鹏,国伟,等.米醋对制川乌生物碱的影响[J ].中成药,2015,4(37):828-831.[6]秦语欣,谭鹏,国伟,等.药典法制川乌的成品质量与炮制过程

控制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548-2550.[7]吴刚刚,章小菁,梁泽华.川乌炮制品减毒增效的实验研究

[J ].绿色科技,2011,6:163-165,168.[8]陆兔林,胡昌江.中药炮制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9]侯跃飞,杜红,国伟,等.浸泡程度对草乌炮制品传统质量及生物

碱成分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5):1024-1025.[10]王哲,谭鹏,刘红玉,等.浸泡程度对川乌炮制品传统质量

及生物碱成分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7-9.

[11]张宏,彭成.川乌煎煮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5:30-32.[12]邓广海,林华.川乌高压蒸制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1-24.[13]李飞,张世臣,杨蕾,等.正交设计法优选乌头炮制工艺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38-39,73.[14]秦语欣,张先灵,王蕾,等.HPLC -MS 法研究川乌炮制前后化

学成分的变化[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298-303.[15]李学林,陶继阳.川乌不同煎煮时间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对比

[J ].中国药房,2010,21(43):4099-4101.5761

制川乌

·27· 制川乌 Zhichuanwu RADIX ACONITI PRAEPARATA 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鉴别】照川乌项下的〔鉴别〕(3)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酯型生物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5ml、0.50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25ml 量瓶中,均加无水乙醇使成2.5ml,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摇匀,在60~65℃水浴中保温10分钟,放冷,加高氯酸铁试液13ml,摇匀,放置5分钟,精密加入高氯酸试液8ml,用高氯酸铁试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与氨试液4ml,密塞,摇匀,放置过夜,滤过,药渣加乙醚50ml,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药渣再用乙醚洗涤3~4次,每次15ml,滤过,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转入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3m1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提取3次,每次5ml,酸液依次用同一三氯甲烷10ml振摇洗涤,合并酸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三氯甲烷液依次用同-水20ml振摇洗涤,合并三氯甲烷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入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分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及无水乙醇空白溶液各2.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酯型生物碱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过0.15%。 【含量测定】取本品中粉10g,精密称定,照酯型生物碱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醚50ml”起至“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用乙醚-三氯甲烷(3:1)的混合液代替乙醚。残渣加混合液5ml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15ml、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黄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12.9mg的乌头碱(C34H47NO11)。 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同川乌。 【用法与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aconitine),(mesaconitine),(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

中药材炮制标准操作规程1

规范中药材 炮制操作, 确保中药材 质量。 范围: 中药材炮制 操作 责任: 生产部、提 取车间、中 药材炮制操作人员、QA监控员。 内容: 1.中药材炮制系指将中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炮制药材用水为饮用水、用醋为米醋、用酒为黄酒、用盐为食用盐。 1.1净制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调配或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通过拣选、筛选、风选、洗、漂、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和捣等方法将杂质和非药用部位除去和分离,使药材达到炮制质量标准要求。 1.2 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 时干燥,保证质量。 页脚内容1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规格。其厚薄大小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长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皮类药材宽2-3mm,叶类药材丝宽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1.3 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3.1 清炒 1.3.1.1炒黄(包括炒爆):取净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并透出固有气味,取出,放凉。 1.3.1.2 炒焦取净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药物表面成焦黄或焦褐色并具有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 1.3.1.3炒炭取净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焦褐色。 1.3.2 加固体辅料炒 1.3. 2.1麸炒取麦麸置加热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时,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米黄色或深褐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蜜麸制法:蜂蜜置加热容器内加1/3饮用水,加热至沸,过滤得稀蜜液。干燥麦麸过筛置加热容器内翻炒至有热感淋入蜜液,翻拌并搨开蜜团,炒至麸不粘手、味香、麸色黄亮,取出,过筛冷却备用。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麦麸用蜂蜜20kg).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 净药材用麸皮10-15kg. 1.3. 2.2 米炒取米置加热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时,投入净药材,共同拌炒,炒至米呈黄色或焦褐色,药物挂火色,取出,筛取米,放凉。 页脚内容2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1g:10倍散 -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川乌解毒

川乌解毒的研究进展 摘要:川乌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和其他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对川乌进行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保证其能充分发挥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关键词:川乌解毒研究进展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味苦、辛,大热,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行淤止痛[1]。研究表明川乌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因其毒性大,临床上常因用药不当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现代对川乌的毒性和解毒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川乌解毒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和动态,旨为川乌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川乌的毒性研究 川乌对健康动物毒性研究相对较多,而川乌对病证动物模型的毒性研究较少。由于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中大量实验已证明,乌头类中药水煎液对疾病模型动物产生的毒性效应与健康动物有差异[2]。有实验通过设定7个煎煮时间点和给药剂量,引入均匀设计法,研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模型的长期毒性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于复制痹证动物模型后,按组给药30 d。观测动物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停药15d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将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煎煮30min,给药剂量为临床用量120倍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产生的毒性最大,但同时药效最佳[3]。张少华等[4]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的水煎液分别给小鼠灌胃,观察防己对川乌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结果说明,防己与川乌配伍能降低川乌的毒性;但是腹腔注射未出现上述结果。 2.川乌的解毒研究 川乌主要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乙,塔拉第胺,杰斯乌头碱,异翠雀花碱、脂乌头碱、脂次乌头碱、脂中乌头碱等。历代本草均标明其有剧毒。其去毒的方法有水漂、火制、蒸煮及用辅料去毒等。文献记载川乌的炮制法有70余种,医家都十分重视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适应临床应用而改进和创造许多新的方法来炮制药材,以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 川乌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去毒机制为:川乌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胺类毒性很弱,几乎无毒性。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其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若继续水解,C14位上的苯甲酰单酯碱和乌头原碱的毒性较小,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在炮制工艺中,加水、加热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或蒸法,或煮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使剧毒的双酯型乌头碱分解而“去毒”。药效学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炮制后由于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作用的生物活性仍然作用明显,大致与生品相近。 川乌的炮制原理决定了炮制工艺研究始终围绕着“水”和“热”两个要素而进行,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的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从而降低其毒性,用水浸、漂、泡等方法处理乌头,可将毒性强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小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和乌头原碱而解毒。但此种减毒方法,后两种的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乌头经炮制后,生物碱平均含量减少78%---82%,其损失程度,随原药材体积的大小,质地的坚硬程度,以及浸泡的时间、温度、加水量的多少和换水次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了避免成分过分流失,有人采用干热

川乌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川乌 药材名称: 川乌 拼音名称: CHUANWU 别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川乌、毒公、耿子。 科属: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产地: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中成药: 共有266种中成药使用川乌:定喘膏庆余辟瘟丹壮骨追风酒骨友灵搽剂追风壮骨膏天和追风膏复方南星止痛膏阳和解凝膏麝香镇痛膏骨增生镇痛膏等。 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2、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即《金匮》大乌头煎;治 外伤瘀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 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 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 晒干。 炮制工艺: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 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剧毒的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如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尚有毒性较弱的阿替新、氨 基酚及去甲基乌药碱。 2、药理作用:同草乌近似,参看草乌。 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学:煅法 (二)_药师考试指导/介绍,执业药师,医药学考试 文章出处:学生大考试站 发布时间:2005-11-12 蒸、煮、炼法为一类“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 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 以加速蒸的效果。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 ,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三)适用药物 清蒸——黄芩;酒蒸——肉苁蓉、山茱萸、女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黄、黄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乌 何首乌 有何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被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 何首乌,用黑豆10kg 煎汁。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时增加,20小时后减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外观质量以蒸32h 为最好。制首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乌无此作用。 黄芩 有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黄芩蒸制软化一般蒸至“圆气”后半小时,或煮沸10min ,闷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 地黄 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和熟地炭。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用于虚损性出血,熟地黄有酒蒸(30kg/100kg )和清蒸两法,蒸至显乌黑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生地黄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单糖含量比生地黄明显增加。 黄精 有蒸黄精和酒黄精(20kg/100kg )。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蒸

地黄炮制工艺综

地黄炮制工艺综述 历史沿革:本品为玄参科植物(Rehmannia glutionsa Libosch)的根茎加工品。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性寒,主折跌、绝筋、伤中,功能主血痹、充填骨髓、长肌肉。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并且形成了以鲜地黄、生(干)地黄为主的药材及其炮制品。生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熟地黄。鲜品、生品被列为清热凉血药,熟品性温,具有滋阴补血的功能,被列为滋阴补血药。地黄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除了用于汤剂以外,还有很多将其作为君药的中成药,如八味、六味地黄丸等,疗效明确显著。地黄用于药用部位的主要为跟,其他部位的应用也见诸报道。如《千金方》“地黄叶主治恶疮似癞”,《中药大辞典》将地黄花、地黄实(种子)单列为药。现代临床有报道用鲜地黄外敷疗伤,治疗脓肿痈疮。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要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笨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离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已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化学成分:经过近30年的研究,发现地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苷类、糖类及氨基酸,研究报道中多以苷类为主,在昔类中又以环烯醚菇昔为主。目前己从地黄中分离出32种环烯醚砧昔类化合物,其中以梓醇含量最高。 1.昔类 1.1梓醇:梓醇为环烯醚菇单糖昔,李先恩[1]采用HPLC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以干重计算),发现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单株中梓醇含量有较大差异。梓醇在生地黄中的含量平均为6.7409/g,在熟地黄中含量只有0.87mg/g[1]。杜红光[9]运用薄层扫描法发现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依次为鲜地5.5mg/g、生地 2.2mg/g、熟地1.3mg/g,同样验证了梓醇在炮制的过程中易水解和氧化而损失。 1.2地黄昔D:李更生等[10]用HPLC测定地黄昔D的含量为1.37mg/g~6.91mg/g,从8个不同产地的16份完整药材样品中地黄昔D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以道地优质药材地黄昔D的含量较高。 1.3麦角甾苷:边宝林等[1]通过HPLC测得麦角甾苷的含量在鲜地黄中为1.16mg/g,在生地黄中为0.93mg/g,在熟地黄中为0.40mg/g。 1.4地黄苷A:地黄苷A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的环烯醚萜双糖苷,刘长河等[1],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干燥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一般不低于1.ogm/g。 1.5 β一谷甾醇:王淑美等[1]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方法(TLCS)测定不同产地的地黄中β一谷甾醇的含量为0.14mg/g~0.31mg/g。 1.6腺苷:朱等l4I]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出产的地黄中腺昔含量为。.07~0.22gm/g。 2.2糖类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第一章中药饮片简介 1.1 中药材 1.1.1中药材的定义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来源的动、植、矿物(除人工制品和鲜品外)通过采捕收集、加工干燥、包装贮藏等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通称为中药材。 1.1.2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首先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如下。 1、选择道地产区,无污染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最好从建立GAP基地的供应商购进药材)。 2、选择适当的采集、捕捉季节、生长年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到品质优良的药材。 3、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如切、洗、煮、蒸、干燥、分档等不同方式进行产地加工,保证规格、性状、干燥状态品质优良。 4、选择适宜的包装、贮藏和养护,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变等,保持品质稳定。 1.2中药饮片 1.2.1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制

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其中属于“把子货”的药材都得切制成一定形态的薄片(或颗粒)。所以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通称为“中药饮片”。为了适应中医处方调配、成药调配以及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2 中药饮片的分类 1、传统饮片 传统饮片是指中药材通过净制、浸润、炮制、切制、干燥等工序加工后的成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目前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中传统饮片的类型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块、段或节等。s 2、包煎饮片 包煎饮片即将中药材通过炮制后,粉碎成40目左右的颗粒(籽类除外),然后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布袋或纤维袋,供配方用。其可直接带包煎,因颗粒度小,表面积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度,各批产品质量稳定,重现性好。亦有粉状制成袋泡茶包装形式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的。 3、中药颗粒饮片 中药颗粒饮片即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塑袋,供配方用。其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体积小、溶出快,可直接冲服,便于贮存和运输。

草乌的现代炮制研究

草乌的现代炮制研究 彭晓明21010级中药学3100060030 概述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快根,中医认为它具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能。草乌有剧毒,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海帕乌头碱和美沙乌头碱等双酚型生物碱[1],小鼠的LD50 为0.308μg/kg,0.213μg/kg和0.213μg/kg[2]。自古以来,草乌就有很多炮制方法,但在减低毒性的同时,其内在成分却损失了50%-90%[3-4],不利于原药材的充分利用。现介绍几个草乌的现代炮制方法,能够避免传统方法的弊端。 润,蒸,煮相结合的炮制方法 1. 取原药材,大小个分开,除去杂质,洗净; 2. 湿:把药材置不漏水的容器内润(上盖湿布,洒水,4 次/ 日,以底部不积水为宜); 3. 蒸36h后取出,切成2mm厚的饮片, 置容器内蒸1h,然后再润36 h,取出后连续蒸6 h。或者取出后煮4个小时。 优点:润蒸或润煮相结合炮制草乌较药典规定的方法具有内在成分损失减少且污染加工地周围环境的优点,较其它各种传统炮制方法还有不使用辅料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润的中途切制饮片可以便于蒸汽的穿透,促进生物碱的水解和软化药材[5]。 高压锅蒸法 1. 取生草乌,拣去杂质,快速洗净; 2. 把药材置不漏水的容器内润(洒水,4 次/ 日); 3. 置手提式高压锅内(115℃,0.7kg/cm3),蒸1小时得到成品。 优点:草乌的有毒化学成分在高压下降到最近,而生物碱总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烘制法 1.采集新鲜的草乌块根,拣去杂质,快速洗净; 2.取草乌厚片适量,置5000ml烧杯中,用清水润48小时,润至内无干心; 3. 放置烘干箱内在110℃烘制(4小时内即可) 优点:烘制方法简便,可行,烘制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即可,。而且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草乌的毒性[6]。 石灰、生姜制法 1. 取石灰加水溶解,过滤,将泡过的草乌倒入滤液中,加水淹没草乌,浸泡2天,使草乌变成淡黄色时为度; 2. 倾出石灰水再换清水漂浸2天,至无石灰气味为止,捞出去芦,切3mm厚的片,晒至8-9成干(不能晒至全干,因本品富淀粉,晒至全干则易碎烂); 3. 另取生姜加水掏汁,加入草乌片泡1夭,用微火烘干。 用量:每草乌10kg,用石灰1kg,生姜2kg,水10kg。 优点:无污染,操作方便,简单。 加生石灰消除草乌炮制过程中的污染 草乌浸泡液中加入生石灰后,可使溶液中的生物碱含量降低,毒性减少。加入生石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 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 此碱作用强烈, 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 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1.毒性中药的范围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列毒性中药共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共收载毒性中药材68种,分为3类,其中“大毒”8种、“小毒”24种、“有毒”36种。 “大毒”类有:川乌、马钱子、天仙子、巴豆(含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小毒”类有: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含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 “有毒”类有: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含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 2.毒性中药的生产 (1)凡加工炮制毒性中药,必须按照《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炮制规范》的要求进行,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供应、配方,或用于制剂生产。 (2)制剂生产单位必须对含毒性中药的制剂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按品种审批规定报批后,方可生产。 (3)制剂生产中,应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毒性中药必须在质检人员监督下准确投料,并应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以备查。产品需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除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保密的品种外,产品包装、说明书上应注明处方、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并应有黑色“毒”字明显标记,严防与一般药品混淆。

川乌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乌头(《神农本草经》),川乌(《金匮要略》)。 概述: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别名:川乌头 药性类别:暂未分 类 性味与归经:辛、 苦,热;有大毒。归 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生品内服宜慎。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用法与用量:一般炮制后用。 临床应用: 1.本药(《喉症全科紫珍集》)治咽喉诸症,需用刀针刺割者。川乌、草乌、何首乌、乌头、煅龙骨、象牙、青黛、硼砂、儿茶各3g,血竭、珍珠、制乳香、制没药、青鱼胆、冰片各 1.5g,金银花3g,麝香0.15g。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方中川乌温经止痛,为君药。 2.华佗外敷麻醉方(《华佗神医秘传》)用于施刀时的局部麻醉。川乌尖、草乌尖、生天南星、生半夏、荜拨各15g,胡椒30g,蟾蜍、细辛各12g。上为细末,烧酒调服。 3.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

扑损伤折,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淤血留滞,外肿内痛。煨川乌710g,何首乌、天南星、芍药、骨碎补各1斤,土当归、牛膝(酒浸)各300g,细辛240g,赤小豆2升,煅自然钢120g,青桑皮(醋淬)5斤。上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温酒或醋汤送下。方中川乌祛风止痛,为君药。 川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乌头一般指的就是川乌,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草乌[性状] 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突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味辛酸、麻舌。 [化学成份] 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阿替新碱(atisine)等。 [性味] 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中药炮制学复习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 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 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 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 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 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发 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 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 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 1cm 为标准。 贝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 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 280℃左右,竹沥油 350~400℃左右,豆类一般 400~ 450℃ .

川乌炮制工艺验证方案

1 目的 为保证毒性中药饮片生产中(川乌)炮制生产工艺的可靠性,有依据的确定川乌的原药材、中间产品检测成品检测项目和炮制的整个流程,本方案验证川乌工艺的验证目的、方法、标准及评价内容。 2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生产批量一定下,饮用水系统、电力系统、设备验证合格后的毒性中药饮片生产用川乌的生产工艺验证。 3 职责 项目负责人(车间工艺技术员):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及具体实施。 验证协调员: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及协调。 QC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中检验方法的审核及检验操作的准确执行。 生产设备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监督实施。 质量部QA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监督实施 副总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 4 内容 4.1 概述: 毒性中药饮片车间建完成后,车间采用了饮用水、电力系统。生产设备购进,按国家对毒性中药饮片生产要求,所有的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均采用了专的设备进行生产,现文件系统已建立,公司人员进行了培训。因此必须对该生产条件进行验证,在进行了各种设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计量器具校验后,开始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现对川乌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以确定毒性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在规定的条件下始终如一地生产出质量可靠的毒性中药饮片,现制定了毒性中药饮片川乌工艺的验证方案,以后逐步完成工艺验证,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条件、操作程序和设备使用三个方面,

文件执行依据是《川乌炮制工艺规程》、设备操作SOP、岗位操作SOP、清洁SOP、批生产记录。工艺验证的目的是证明上述文件规定的工艺条件、操作程序、设备、原药材能适合生产环境的生产,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并有良好的重现性及可靠性。 我们把单元操作作为一个验证小节,每项小节包括概述、执行文件、验证实施项目,验证实施又包括样品采集、检查方法、可接受限度。试运行批生产记录作为原始操作记录备查,验证方案中只记录重点控制项目、重点数据。试运行生产记录在验证结束后进行修订。 在生产前,检查生产所用物料必须全部符合质量标准,供货单位经过必要的质量审计,这是工艺验证的一个前提。 4.2 验证内容 (批号: ) 4.2.1 单元项目:净制 4.2.1.1 概述:净制对药效和药物的质量的影响也较大,如药物中的杂质,泥沙,灰屑 等,因此我们在中药的净制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 4.2.1.2 执行文件《川乌炮制工艺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全国中 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广西中药炮制规范》1985年版及毒性中药饮片生产记录 4.2.1.3 验证实施 ?样品采集及检查:在川乌净制前、净制后各随机取样三次,检查净制前和净制后川乌原 结论: 4.2.2 单元项目:润药(浸泡) 4.2.2.1 概述:润药是保证切药的关键步骤,润药好坏直接影响药物蒸制时间和蒸制的 效果,从而影响药物的成份。 4.2.2.2 执行文件 ?《川乌炮制工艺规程》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_张先灵

中 华中医药学刊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7.07.010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 张先灵,秦语欣,王蕾,王鑫,张语凡,李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摘要: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 制川乌,采用HPLC 法,检测蒸制1 8h 和煮制1 6h (间隔为1h )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的 总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川乌片制备的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在炮制1h 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且内无白心,但此时麻舌感强烈,随炮制时间延长,麻舌感逐渐减弱。蒸2 8h 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0.070% 0.15%的含量要求,在蒸5h 达最高,较生品升高约142%;煮制品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结论:以制川乌传统质量和生物碱 含量要求为指标, 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4 6h 为宜。关键词:生川乌片;制川乌;生物碱;炮制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7717(2017)07-1673-03Change Regularity of Alkaloids Content with Time in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Piece ZHANG Xianling ,QIN Yuxin ,WANG Lei ,WANG Xin ,ZHANG Yufan ,LI Fe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processing method and heating time of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piece.Meth-ods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piece by pharmacopoeia method.Six kinds of alkaloids of mesaconitine ,hypaconitine ,a-conitine , benzoyl mesaconine ,benzoyl aconine ,benzoyl hypaconine in steaming 1to 8hours and boiling 1to 6hours ,in-terval for 1hour ,product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HPLC.We analyzed the change regularity of diester -type and mo-no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with processing time in Aconiti Radix Cocta.Results :Di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was below 0.040%,and the products without white heart ,have reached pharmacopoeia standard in processing Radix Aconiti with piece.But numbness of tongue was strong at the moment ,the feeling would be weakened as processing time be ex-tended.Mono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of steaming 2to 8hours products were between 0.070%and 0.15%,and have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harmacopoeia.This kind of constituent content reached highest in steaming 5 hours , 142%higher than the raw.While monoester -type alkaloids content in boiling products were all below the phar-macopoeia standard.Conclusion :Using traditional quality and alkaloids content as target to prepare Aconiti Radix Cocta with Radix Aconiti Piece ,we should choose steaming method and heating 4to 6hours. Key words :Radix Aconiti Piece ;Aconiti Radix Cocta ;alkaloids ;process control 收稿日期:2016-02-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 项项目(2009CB522800, 2009CB52280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111100-3);国家中医药行业科 研专项项目(20110700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2120);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20072120018) 作者简介:张先灵(1992-),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中药炮制工艺、原理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飞(1963-),女,陕西西安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中 药炮制工艺、 原理和质量标准。E-mail :lf668@sina.com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 干燥母根。20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为取生川乌浸泡,常压蒸制6 8h 或煮4 6h ,切片后干燥[1] ,四川江油是川乌的道地产区,药材采收季为6 7月[2-4]。对四川省江油市的市场调查发现近两年川乌生 品有以产地加工成“片”储存和销售,并以生川乌片按《药 典》 法加工成制川乌。预实验结果显示以生川乌片炮制制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和蒸煮至“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的时间均较整川乌缩短,目前对川乌的炮制研究多以生川乌为对象[5-14] ,将制川乌的原料形式由生川乌改变 为生川乌片后,如何控制加热过程的时间才能保证制川乌 的质量符合 《药典》规定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1 8h 蒸制川乌片和1 6h 煮制川乌片的6种生物碱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性状观察,确定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 及时间, 为更好的控制制川乌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 1.1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在线脱气、四元泵);超声波清洗器(SB25- 37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