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重要中药的炮制方法与辅料用量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7
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实验⼆利⽤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1⽬的和要求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的和意义;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法及质量标准;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候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加辅料炒的主要⽬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焦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常⽤的加辅料炒法有麸炒、⽶炒、⼟炒、砂炒、滑⽯粉炒、蛤粉炒等。
3仪器和材料3.1 实验仪器电炉、铁锅、铁铲、筛⼦、温度计、天平、瓷盘等盛药器具3.2 实验材料麸⽪、⽶、沙、⼟、滑⽯粉;⼭药、枳壳、⽩术、党参、鸡内⾦4⽅法和步骤4.1准备将要炮制的药物筛去碎屑、杂质;依炮制药物的重量按⽐例称取所⽤辅料;检查炒锅、铲⼦和盛药器具是否洁净,必要时清洁;将炒锅放置在电炉上。
4.2实验操作4.2.1麸炒(1)麸炒⼭药:将准备好的50g⼭药投⼊已冒浓烟的麦麸(7g)中,⽤武⽕快速翻炒,炒⾄⼭药呈黄⾊时迅速出锅。
筛去麦麸⾄规定的容器内。
成品性状:本品表⾯呈黄⾊,内部淡黄⾊。
具⾹⽓。
(2)麸炒枳壳:先将麸⽪(7g)撒于热锅内,⽤中⽕加热,⾄冒烟时倒⼊准备好的枳壳⽚50g,迅速翻动,炒⾄枳壳表⾯深黄⾊时,取出。
筛去麸⽪,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呈深黄⾊,内部淡黄⾊,具⾹⽓。
4.2.2⽶炒⽶炒党参:将⼤⽶(10g)置热锅内,⽤中⽕加热,⾄⼤⽶冒烟时,倒⼊党参⽚50g,翻炒⾄⼤⽶呈焦褐⾊,党参呈⽼黄⾊时,取出。
筛去⽶,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呈⽼黄⾊,微有褐⾊斑点,具⾹⽓。
4.2.3砂炒法(砂烫法)砂烫⾻碎补:先将净砂置热锅内,⽤武⽕加热,⾄灵活滑利容易翻动状态时投⼊50g⾻碎补⽚,不断翻动,炒⾄⾻碎补表⾯⿎起。
炒好后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砂炒后⾻碎补为扁圆状⿎起,质地轻脆,表⾯棕褐⾊或焦黄⾊,⽆鳞叶,端⾯淡棕褐⾊或淡棕⾊,味微涩,有⾹⽓。
4.2. 4滑⽯粉炒滑⽯粉炒鸡内⾦:将滑⽯粉(23g)置锅内中⽕加热⾄灵活状态,投⼊分档的鸡内⾦50g,翻炒⾄质地酥脆或颜⾊加深,出锅,筛去辅料。
中药炮制辅料用量口诀在中药的世界里,炮制辅料就像调味品一样,没它不行,咱们常说“药食同源”,这话可真没错。
想象一下,咱们的中药汤里,如果没有那些辅料,哎呀,味道肯定要大打折扣。
辅料可不是随便用的,得讲究个量。
就像做菜,盐多了,咸得让人哭;少了,又淡得像水。
中药炮制辅料用量,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先说说姜吧,姜是个好东西,驱寒又暖胃。
但是,姜放多了,汤药味儿可就变了,像个小火锅,辣得你满头大汗。
你想啊,汤药本来是要治病的,变成了火锅,吃得欢,病没好,真是得不偿失。
姜的量,通常就掌握在几克之间,适可而止,咱们这儿讲求的是“量入为出”,这也是一门艺术啊。
再来聊聊蜜。
蜜是中药中的“润滑剂”,可让药效更好吸收。
想象一下,药汤像是一台机器,蜜就是润滑油,没了它,机器卡壳了。
可是,蜜的量也不能太多,太甜了,那药的苦味全都被掩盖了。
蜜的用量,得像心灵鸡汤,恰到好处。
吃得舒服,喝得顺口,才能让药效发挥到极致。
哦,还有酒,酒在炮制中真是个“神奇的家伙”。
它能引药、活血、驱寒,但是,喝多了,哎哟,整个人都飘了,药效也跟着飘走。
酒的量就像个高难度的平衡木,得小心翼翼走。
太多了,药没入体,先醉了,太少了,又达不到效果。
真是让人头疼,讲究的可多着呢。
再说说醋,醋这玩意儿,酸酸的,真是个调味高手。
炮制的时候加点醋,能帮助药材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
但是,醋可不是无底洞,别一瓶子倒下去,嘿嘿,那可就不是药汤了,真是酸得让人想打滚。
用量适中,才能让药汤好喝又有效,咱可不能让药变成醋汤。
这说到量,咱们得有个小口诀,方便记。
比如,姜别过五克,蜜三到五克,酒量要看情况,醋也就个十毫升,掌握好这几个,基本上就不容易出错了。
记住这几个小口诀,炮制起来轻松又顺手,真是让人倍感自信。
炮制的过程中,心态也得放轻松。
别因为量的问题紧张兮兮的,那样药的气场也跟着受影响。
轻松愉快地做,才能把药做得香喷喷的。
就像一位厨师,做得越随意,味道往往越好。
炮制中药的艺术,真是个修行,慢慢来,日积月累,才能掌握精髓。
炮炙一、干热、固体辅料处理方法1炒制1.1清炒1.1.1炒黄:(逢子必炒)炒黄的药物多用文火,只有苍耳子、王不留行用中火炒。
要防止炒黄的药物焦化。
1.1.2炒焦:炒焦的药物多用中火,防止药物炭化。
炒焦易燃的药物,可喷洒少量清水,再炒干或晾干。
1.2加辅料炒1.2.1麸炒:一般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
武火烧锅,文火炒。
1.2.2米炒:一般每100kg药物,用米20kg。
1.2.3土炒:一般每100kg药物,用土粉25-30kg.用武火加热。
2 烫制2.1沙烫(沙炒)用武火加热至滑利,沙的用量以掩盖所用药物为度。
2.2蛤粉烫(蛤粉炒)药物每100kg,用蛤粉30-50kg.中火加热。
2.3滑石粉烫(滑石粉炒)药物每100kg,用滑石粉40-50kg。
中火加热,炒制火力要适中,防止药物生熟不均或焦化。
3 制炭“存性”,防止炒至药物灰化。
3.1炒炭(炒炭存性)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3.2煅炭取净药材或饮片,至煅药锅内,加盖,盐泥密封,在高温缺氧条件下,闷煅至透或规定程度,待锅晾透后,开锅取出。
检查方法:滴水即沸法、白纸变黄法、大米变焦黄法。
4 煅制4.1明煅:取净药材,砸成小块,至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矿物,不要求煅红,但须使结晶水蒸发至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4.2煅淬:将药物净选后置炉火上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反复煅淬至酥脆),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煅淬适用于金属矿物药。
5 煨制:麦麸煨药物每100kg,用麦麸40kg;滑石粉煨,药物每100kg,用滑石粉50kg。
用文火加热。
现主要用于肉豆蔻、木香等的炮制。
6 烘培:用文火间接或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
烘培的温度较炒法低,主要用于昆虫类药物的干燥。
如蜈蚣、虻虫等。
明代·缪希雍、庄敛之的《炮制法》(1622年),曾将古代炮炙方法归纳《雷公炮炙十七法》,即1炮、2烘烤、3火上烧、4炙、5煨、6炒、7煅、8炼(长时间的火烧)、9制、10度(量药之长短)、11飞(水飞)、12伏(润药或火制后贮存相当长时间称伏山)、13镑(削、刮、刨)、14击碎、15煞(晒)、16曝(强烈日光下曙晒)、17露(将药物日晒夜露;或溜水的提取)此十七法长期以来,在中药加工业中有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变迁,其实际涵义尚难阐明,仅供参考。
修制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
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中药炮制方法简介1.蒸法:是将净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气蒸制的一类操作。
蒸制品应色泽黑润,内无生心,未蒸透者不得超过3%,含水分不得超过13%.分清蒸,酒蒸,醋蒸,黑豆汁蒸,豆腐蒸。
2.煮法:净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锅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一类操作。
煮制品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有毒药材应煮透,含水份不得超过13%,药汁煮品,豆腐煮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分清水煮,甘草汁煮,豆腐煮。
3.法:取净药物,投入多量的沸水中,沸烫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或种皮松软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稍浸,除去种皮,及时干燥。
用时捣碎。
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煮制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3%.4.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材用一种或数种辅料,按照所用炮制方法的先后顺序,进行多次炮制的一类操作。
多用于毒性药材的炮制,例如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的复制。
5.发酵法:将配制好的药料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其发泡、生衣的一类操作,又称曲法。
用药料与面粉发酵的是六神曲、半夏曲、建神曲、沉香曲等;用药料直接发酵的是淡豆豉、百药煎。
6.发芽法:是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成熟的果实或种子萌芽发幼芽的一类操作。
7.煨法:是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埋在煻火中煨熟的一类操作,又称裹煨。
8.制霜法:是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末,或通过渗透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煮成粉渣的一类操作。
9.提净法:是某些矿物质,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静置或加热,重新析出精制结晶的一类操作。
10.水飞法:是利用不溶于水药物的粗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不同,来分离、倾取极细粉的一类操作。
11.拌制法:是将药物表面黏附一层辅料的一类操作,又称拌衣。
12.干馏法:是将中药材或饮片置于容器内加热,或直接以火烤灼,使之产生液汁的方法。
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或质地坚硬,或含有杂质,或含有毒性成分,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应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药物虽然有很好的药理作用,但是却有很强的毒性或副作用,临床作用不安全。
例如:草乌,商路加热降低毒性,而柏子仁具有润肠通便和宁心安神的作用,当用于安神的作用时则通过去油制霜的炮制方法消除润肠致泄的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中医中药往往采用寒热温凉,辛酸苦咸甘来表达中药的性能。
性味偏强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太寒伤阳,太热伤阴,麻黄生用辛散解表,蜜制后辛散作用减弱,止咳平喘的作用增强,生甘草性平,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补中益气3、增强药物疗效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溶出率,是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种子类。
还有款冬花等化痰止咳药经过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是因为蜂蜜润肺止咳。
作为辅料有协同作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药物的部位常用经络,脏腑表示,趋向用升降沉浮表示。
炮制后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
大黄苦寒,性沉。
走而不守,酒制后上行,可以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
还有柴胡入肝胆,三焦经,醋制后专门作用于肝经。
5、便于调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便于服用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有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释放吸收,含量测定。
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的作用。
一、液体辅料1、酒: 炮制用为黄酒,浓度在15%-20%,浸泡用白酒,浓度50%-60%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味矫臭2、醋:炮制用陈醋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理气,止血,消肿解毒3、蜂蜜:炮制用炼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能补中,解毒,环节疼痛4、食盐水:炮制用浓度氯化钠在>96%性味咸寒,软坚散结,强筋骨,清热凉血5、生姜汁:可用鲜姜块茎捣碎取汁,或用干姜加适量水煎去渣性味辛温,能温胃止呕,驱寒6、甘草汁:用甘草饮片加适量水煎煮去渣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7、黑豆汁:大豆黑色种子加适量水煮去渣而得的黑色浑浊液体性味甘平,能滋补肝肾8、米泔水:淘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浑浊液体。
中药炮制方法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实验三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1.实验目的1.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1.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1.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2.实验原理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3.实验材料3.1实验药品: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3.2实验器具:炉子、铁锅、铲子、瓷盆、筛子、天平等4.实验步骤4.1麸炒4.1.1山药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炒至冒浓烟,加入50g山药,武火快速翻炒至山药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1.2枳壳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火加热至冒浓烟,加入50g枳壳,快速翻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米炒4.2.1党参称取10g大米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加入50g党参,翻炒至大米色,党参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3砂炒4.1制净砂取洁净河砂筛去杂质和粗粒,于热锅中武火翻炒以除净有机物和水分,取出晒干。
4.2骨碎补先将净砂(可掩盖药物的量)置于热锅中武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
取出筛砂放凉,撞去绒毛。
成品性状:扁圆状鼓起,质地清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味微涩,具香气。
4.4滑石粉炒4.4.1鸡内金称取20-25g滑石粉置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鸡内金,翻炒至鸡内金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取出筛去滑石粉后放凉。
成品性状:质地清脆,表面棕黄色,具香气。
4.5土炒4.5.1白术称取灶心土12.5-15g,粉碎后加热至灵活状态,干燥变色,加入50g白术,翻炒至表面呈土色,具土香气时,取出筛土放凉。
成品性状:深黄色,挂土。
5.讨论5.1枳壳如何炮制?党参为什么要用米炒?米炒时应该注意什么?答:1.麸炒枳壳: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明代·缪希雍、庄敛之的《炮制法》(1622年),曾将古代炮炙方法归纳《雷公炮炙十七法》,即1炮、2烘烤、3火上烧、4炙、5煨、6炒、7煅、8炼(长时间的火烧)、9制、10度(量药之长短)、11飞(水飞)、12伏(润药或火制后贮存相当长时间称伏山)、13镑(削、刮、刨)、14击碎、15煞(晒)、16曝(强烈日光下曙晒)、17露(将药物日晒夜露;或溜水的提取)此十七法长期以来,在中药加工业中有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变迁,其实际涵义尚难阐明,仅供参考。
修制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
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炙法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代表药物黄连;酒黄连(100:12.5)姜黄连(100:2.5、4)萸黄连(100:10)酒炙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3.矫臭去腥1先拌酒后炒药2先炒药后加酒(五灵脂)1、文火2、10-20kg/100kg3、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
大黄黄连当归归头;归身;归尾;全当归酒当归(100:10);土炒当归(100:30);当归炭生大黄;酒大黄(100:10)熟大黄(100:30)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
醋炙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3矫臭矫味1先拌醋后炒药2先炒药后喷醋(树脂类和动物粪便)1、文火2、20-30(<50)kg/100kg3、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
4、醋炙前应大小分档芫花柴胡延胡索乳香生芫花醋芫花(100:30)延胡索醋延胡索(100:20)柴胡醋柴胡(100:20)乳香;醋乳香(100:10);炒乳香盐炙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2.缓和药物辛燥之性3.增强滋阴降火作用1先拌盐水后炒药2先炒药后加盐水(含粘液质多的药物)1.2kg/100kg2.水为盐4-5倍3.火力小杜仲黄柏车前子杜仲;盐杜仲(100:2)黄柏盐黄柏(100:2)酒黄柏(100:10);黄柏炭车前子炒车前子盐车前子(100:2)姜炙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1先拌后炒(拌焖炒)1.水不宜多,姜汁:生姜比例1:12.姜汁充分闷润药材再文火炒厚朴竹茹厚朴姜厚朴(100:10)生姜(100:3)干姜竹茹姜竹茹(100:10)蜜炙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3.缓和药性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1先拌蜜后炒药(拌焖炒)2先炒药后拌蜜1.开水稀释,控制水量,炼蜜量1/3-1/2。
2. 蜜炙时,火小免焦。
时稍长去水免霉。
3.凉后密闭贮存,应通风干燥,置阴凉处,避光。
黄芪甘草麻黄百合黄芪蜜黄芪(100:25)甘草蜜甘草(100:25)麻黄蜜麻黄(100:20)麻黄绒蜜麻黄绒(100:25)百合蜜百合(100:5)油炙1.增强疗效2.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1油炒2油炸3油脂涂酥烘烤控制温度和时间淫羊藿三七淫羊藿炙淫羊藿(100:20)三七三七粉熟三七煅法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代表药物特点明煅法1.药物质地酥脆,成分易于煎出。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有哪些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的成品,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功效、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一、净制净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
比如,根类药材要去除残根和须根;果实种子类药材要去除果柄、果皮、种皮等;全草类药材要去除残根、枯黄叶等。
净制后的药材能够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
切制的目的是便于药材的干燥、炮制、调配和制剂。
切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切片、切段、切丝、切块等。
切片又分为薄片、厚片、斜片等。
切制时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临床用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制方法和规格。
三、炒制炒制是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并不断翻动,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香气。
例如,炒王不留行,能使其质地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比如,焦山楂,能增强消食止泻的作用。
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像地榆炭、荆芥炭等,具有止血的功效。
加辅料炒是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辅料,如砂、土、米等。
例如,砂炒鸡内金,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土炒白术,能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
四、炙制炙制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醋、蜜、盐水等。
酒炙能增强药材的活血通络作用,如酒大黄、酒当归等。
醋炙能增强药材的疏肝止痛作用,如醋柴胡、醋延胡索等。
蜜炙能增强药材的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麻黄、蜜炙枇杷叶等。
盐水炙能增强药材的入肾经作用,如盐杜仲、盐黄柏等。
五、煅制煅制是将药材直接置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法。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两种。
明煅是将药材直接煅烧至红透,如煅石膏、煅牡蛎等。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辅料一、液体辅料1.酒黄酒:含乙醇15%~20%,炙药用;白酒:含乙醇50%~70%,泡药用。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目的:助溶、增强疗效、矫臭矫味。
常用酒制的药物:2.醋含醋酸4%~6%。
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散瘀止痛等。
目的: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常用醋制的药物3.蜂蜜目的: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矫味,缓和药性、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常用蜜制的药物4.食盐水目的:增强药物补肾固精、利尿、治疝等作用。
常用食盐水制的药物5.生姜汁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温肺化痰。
常用生姜汁制的药物6.甘草汁目的: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7.黑豆汁常用黑豆汁制的药物为何首乌8.胆汁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可降低天南星的毒性。
9.麻油目的:使药物酥脆,降低毒性。
常用麻油制的药物二、固体辅料1.稻米目的:增强疗效,降低刺激性和毒性。
2.麦麸目的:缓和燥性,去除不良气味,增强疗效。
常用麦麸炮制的药物:3.白矾目的:防止药物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常用白矾炮制的药物:4.豆腐目的:解药物毒性,去除污垢。
5.土灶心土(伏龙肝),也有用黄土或赤石脂。
作用:温中和胃、止呕止血、涩肠止泻。
常用土炮制的药物:6.蛤粉目的:除去药物腥味,增强疗效。
常用蛤粉炮制的药物:7.滑石粉目的:使药物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8.河砂目的: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破坏药物毒性成分,易于除去非药用部位。
常用河砂炮制的药物:9.朱砂作用:镇惊、安神、解毒。
常用朱砂拌制的药物:经典例题A型题含生物碱的药物,选择何种辅料炮制提高溶出率A.食醋B.盐水C.米泔水D.蜂蜜E.姜汁『正确答案』AB型题A.米泔水B.生姜汁C.甘草水D.麻油E.黄酒1.能抑制药物寒性,增强疗效的辅料是2.使药物酥脆,降低毒性的辅料是3.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的辅料是『正确答案』B、D、CA.灶心土B.河砂C.米泔水D.蛤粉E.滑石粉1.能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的辅料是2.起到中间传热体,没有治疗作用的辅料是3.既可炒制又可煨制的辅料是『正确答案』A、B、EA.缓和药物的燥性、吸附油脂B.祛痰杀虫、收敛燥湿C.沉淀与吸附D.清热解暑、利尿E.使药物质地酥脆1.白矾能2.豆腐能3.麦麸能『正确答案』B、C、A。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