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89.22 KB
- 文档页数:1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作者:李江南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7期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羊绦虫病,属于消化道寄生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莫尼茨绦虫而导致。
该病会严重危害羔羊,不仅容易感染,且发病后往往会导致腹泻、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严重感染时还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驱虫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123-011病原病原特征。
该病主要是由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引起,二者头节都呈球形,具有4个圆形吸盘。
贝氏莫尼茨绦虫体长能够达到6 m,最宽处可达26 mm。
扩展莫尼茨绦虫体长为1~5 m,最宽处只达到16 mm左右。
虫卵呈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直径在50~60μm,胚膜也就是内膜体具有梨状的梨形器,梨形器里面存在一个六钩蚴。
生活史。
牧场表层土壤内生活的地螨都是这两种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
在羊小肠内寄生的莫尼茨绦虫成虫会持续脱落孕卵节片,且随着粪便将节片排到体外,如果中间宿主地螨采食后,里面所含的六钩蚴就能够在地螨体内继续发育,变成似囊尾蚴。
在终末宿主羊采食污染有地螨的牧草后,进入消化道后的似囊尾蚴既会从地螨体内逸出,并黏附在肠壁上继续发育变成成虫,之后即可向外排出孕节。
虫体在羊体内一般能生活2~6个月,之后就会自行排到体外。
该病通常是1.5~8月龄的羔羊容易发生,且其流行与地螨的生活特性紧密相关。
一般来说,地螨通常在温暖且多雨的季节活动,因此在潮湿牧地、森林牧场以及雨后、早晚放牧容易感染虫体,往往在7~8月份会达到感染高峰。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羊发生贫血,体质衰弱,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幼羊还会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往往独自离群落后,易于躺卧,食欲不振,且伴有腹泻,排出糊状粪便。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作者:张婷芬罗英娇范瑞环肖国雄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中的寄生虫病。
该病是反刍动物是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分布非常广泛,多呈地方性流行,对1.5~8月龄羔羊和当年生的犊牛危害尤为严重,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常可引起大批死亡。
关键词:山羊;莫尼茨绦虫病;防治下面是本人于去年遇到的一例山羊感染莫尼茨绦虫的病例。
我县一养羊户,养有本地山羊200多头,其中成年羊120头,4~5月龄羔羊108头,去年4月份羊群发病,养户自行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无效后前来求助,经现场剖检、实验室诊断,综合发病和养户用药情况,诊断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病状去年4月开始,该养户的羊群发病,先是发现有10多头羔羊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继而出现消瘦、下痢,给病羊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后无治疗效果。
三天后大量羔羊发病,成年羊无明显症状。
至报告约有90多头羔羊出现下列症状:病羊体温在38到39度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渴欲增加;粪便变软后发展为腹泻,粪便中混有黏液和黄白色颗粒;心率不齐,眼结膜潮红,有时有明显神经症状,病程长者脱毛、精神极度萎顿。
至报告时有18头羔羊死亡。
2 剖检症状解剖病死羊,可见心肌变性,心内膜出血,肺无明显异常,肠管和肠系膜出现增生,局部变性,淋巴结和肾脏增生,脑髓有溢血现象。
在病羊的小肠中发现有绦虫,该虫体为带状,颜色为淡黄色,由许多扁平节体组成。
3 实验室诊断取患病羊的新鲜粪便,在其表面可看到黄白色孕卵节片,然后将粪便用漂浮法检查,可见大量灰白色、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的虫卵。
综合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养户自行用药的情况,确诊为山羊莫尼茨虫病。
4 治疗首先将羊全部转圈,原来羊圈里的粪便垫料集中焚毁,羊圈用3%烧碱溶液彻底消毒。
其次用氯硝柳按每千克体重80mg全群一次灌服,服后注意及时收集和处理排出的虫体等排出物,同时对病重羔羊每只用5%葡萄糖注射液3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一次滴注。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6期羊绦虫病的治疗绦虫病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m ,白色,细长,主要寄生在羊的小肠,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
感染绦虫病的山羊很快消瘦,皮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并出现腹泻、贫血和水肿,少数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治疗可用别丁(硫酸二氯酚),100mg/kg 加水溶解灌服,效果很好;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2mL/kg 灌服,驱绦灵50~75mg/kg 口服。
预防用丙硫咪唑,15mg/kg 灌服,效果良好。
来源:中国农业网概率很高。
然而由于混合繁殖,公羊和母羊将无限期地交配,这将消耗更多的肉羊能量,影响健康,使羊羔不整齐,羊羔年龄不一致,不易管理。
3.2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可以提高母羊的受孕率,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优良雄性肉羊的利用率,加速肉羊的遗传进程。
此外,它还可用于长距离育种,节省饲养成本,提高育种效率。
4肉羊的怀孕和分娩4.1早孕诊断妊娠期与年龄、品种、繁殖条件、摄食和营养水平有关。
在正常条件下,肉羊的妊娠期为146~156d ,小尾寒羊的妊娠期为145~150d ,胡羊的妊娠期为145~160d [4]。
交配后,如果发现没有怀孕成功,应重新交配。
4.2分娩判断判断分娩是关键的一步,母羊如果精神状态不好,或者不想走路,躺下时更喜欢在地面角落使用前蹄,则很可能会分娩羔羊,应尽早做好准备。
4.3分娩准备1)羊羔棚和器具的准备。
出生前3d ,必须准备棚屋和路障,清洁生活场所和喂食槽,并用3%盐水或10%石灰乳溶液或其他消毒剂对肉羊进行消毒。
羔羊应该生活在干燥的地面,圈舍应该有充足的光线,但也要防风和防寒。
2)人员和药物准备。
母羊在分娩前,兽医人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好各种分娩用的器械和紧急时候用的药物,这对整个分娩的安全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5合理的羊群结构合理的肉羊结构是实现肉羊有效生产的必要条件。
繁殖母羊在种群中的比例对群体繁殖和提高效益有很大影响,繁殖母羊的比例应为肉羊的60%。
2017年第4期(总第335期) 畜禽业 兽医临诊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 张明传 ,李朝波 ,王庭波 ,段生萍 ,和 平 (1.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畜牧兽医站,云南龙陵678300;2.云南省龙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龙陵678300;3.云南省龙陵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龙陵678300;4.云南省德宏州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中心,云南德宏678400)
中图分类号:¥858.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567/j.enki.1008—0414.2017.04.060
近年来,龙陵县及相邻的德宏州不断有羊群感染莫尼茨绦 虫的病例报告。据查龙陵县羊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4.2%,邻 近德宏州的感染率3.8%。检查结果表明,龙陵县及邻近的德 宏州该虫感染情况为:个别养羊户的羊群感染率在60%以上, 单只羊最高感染莫尼茨绦虫数为7条。其中:规模化和标准化 舍饲养殖的感染力为0,农村野放野养的为36.2%,半舍半牧 为11.7%。每年因大量感染莫尼茨绦虫引起小羊发病死亡的 0.9%,部分养殖户高达7%以上。 1 致病原因 莫尼茨绦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绵羊、山羊、鹿等的小肠 中。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各地均有报道,多呈地方性流行。主 要危害羔羊和犊牛。 莫尼茨绦虫是羊只体内寄生的一种大型虫体,主要包括扩 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两种,德宏州主要是扩展莫尼 茨绦虫。它们在外观上很相似,头节小,近似球形,上有4个吸 盘,无顶突和小钩。体节宽而短,成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生殖 孔开在节片的两侧。子宫呈网状。卵巢和卵黄腺在节片两侧 构成花环状。睾丸数百个,分布在整个体节内。扩展莫尼茨绦 虫的节间腺为一列小圆囊状物,沿节片后缘分布。贝氏莫尼茨 绦虫的节间腺呈带状,位于节片后缘的中央扩展莫尼茨绦虫长 可达10 m,呈乳白色带状,分节明显。虫卵近似三角形;贝氏莫 尼茨绦虫呈黄白色,长可达4m,虫卵为四角形。虫卵内有特殊 的梨形器,器内有六钩蚴。 该虫体长度能够达到数米,主要在小肠内寄生,如果寄生 数量过多,就会集聚成团,导致肠腔非常狭窄,阻碍食糜的通 过,有时还会引起肠阻塞、扭转或者套叠。另外,虫体能够在肠 道内快速生长,通常每昼夜即可生长8em左右,从而必然从宿 主体内摄取大量的营养,用于供给其自身的生长所需。因此, 幼羊的生长发育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机体快速消瘦,体 质衰弱;同时,虫体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并分 泌大量的毒性物质,宿主吸收后就会导致各个组织器官出现发 炎以及退行性病变,造成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其中红细胞数量 有所减少,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形成低色素的红细胞。此外,中 收稿日期:2017—02—15 毒后还会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被破坏,并影响心脏以及其他器 官的正常活动。虫体还会损害肠黏膜,使其无法保持完整性, 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并会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正是由于莫尼茨 绦虫产生多种危害,往往会导致羊群整体出现发病。
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苑双喜田秉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6期[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羊肉消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养羊业的飞速发展,引进外地高产肉用绵羊为父本对本地低产肉用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在各地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引进的绵羊时间短,对环境适应差,加上防疫和饲养不规范,极易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方面的经验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关键词] 莫尼茨绦虫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45-01绦虫的成虫或幼虫(绦虫蚴)都可使牛、羊等动物或人类发生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都寄生在消化道,而绦虫的幼虫都寄生在心、肝、肺、脑、肌肉等重要器官,所以,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绦虫病(又称为绦虫蚴病)比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更大。
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寄生的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中,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全长可达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显著的吸盘,头节上无顶突及钩。
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体节内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孕卵体节的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生活史莫尼茨绦虫的孕卵体节脱落随粪便排到体外,孕卵体节破溃释放出虫卵,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感染性幼虫)。
牛、羊在牧地上采食时连同牧草一起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本病。
地螨在牛、羊胃肠内被消化,其体内的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寄生期为2-6个月,此后即自行排出体外。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8年第2期·兽医临床·文章编号:1004-2342(2018)02-0037-01中图分类号:S852.73+4文献标识码:C1例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童金水(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龙岩364000)羊绦虫病的病原是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及曲子宫绦虫等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内引起的蠕虫病,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且生产力下降,主要危害羔羊,也会导致中大羊的顽固性下痢。
地螨是绦虫中间宿主。
1发病情况2018年1月,新罗区陈某饲养的86只山羊中部分4月龄羔羊相继出现腹泻,畜主用抗生素、止泻药等注射治疗,均无疗效。
羊群渐进性消瘦,食欲下降,至就诊时已有5只羔羊死亡。
2临床症状患羊群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顽固性拉稀,粪便带有血丝和黏液,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喜躺卧。
现场粪便检查发现有大量长短不等的孕卵节片,个别羊只肛门处有虫体悬吊。
3剖检病变剖检病死羊2头,可见病死羊消瘦、脱水,皮下有胶冻样水肿。
小肠肿大,呈黄白色,切开肠壁里面有面条样虫体,肠壁充血、出血,血液稀薄。
4实验室检查采集可疑羊只的新鲜粪便5g,加入100mL饱和盐水,用玻棒捣烂,用60目铜筛滤弃粪渣,静置30min后用金属圈沾取液面,抖落于载玻片上,镜检可见大量灰白色、类圆形虫卵。
5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
6防治措施6.1氯硝柳胺,按100mg/kg体重逐只灌服一次,对严重消瘦的羊,静脉注射100~300mL10%葡萄糖与B122mL鹿茸精注射液2mL混合溶液。
全群肌注一次牲血素2mL。
6.2全群圈养3d,饲喂优质草料和精补料,同时有利于粪便收集,不污染草场的周边环境。
对粪便和病死羊集中发酵处理,杀死虫卵。
6.3用复合酚(1:300稀释)对羊舍内外、饲养器具进行喷雾消毒。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患羊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后全群基本康复。
7小结与体会7.1定期驱虫每年要定期驱虫6次以上,每2个月驱虫一次。
绦虫病羔羊确诊和驱虫方法在我国主要有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四种。
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大,流行普遍。
均为白色带状,虫体长1米~5米,寄生在牛、羊、骆驼等动物体内,一般以羔羊的感染率最高,危害也最严重。
莫尼茨绦虫发育史病羊体内的绦虫成熟后的孕卵节片随羊粪排除体外,节片中装满大量虫卵,每个虫卵中都有一个六钩蚴虫,虫卵被草地上的小蜘蛛吃后,六钩蚴虫就在小蜘蛛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羊吃草时吃入含有似六钩蚴的蜘蛛后,似囊尾蚴便在羊小肠内经37天~50天,就能发育为成熟的绦虫。
临床症状绦虫在宿主羔羊体内吸取大量营养,分泌毒素,大量寄生时,能阻塞肠管,引起可视黏膜苍白,贫血,被毛无光易断,粪便呈灰绿色,随后下痢,羔羊生长缓慢,发育停滞。
个别羊盲目乱跑,有回旋运动,臀部麻痹等神经症状。
严重感染可引起大批死亡。
因此,重在抓好羔羊绦虫病的预防。
确诊方法1.实验室检验,可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羊粪中的虫卵,有近似四角形,为无色半透明,卵内有梨形器,内有六钩蚴,即可确诊。
2.把羊粪放于磁盆内,反复用水冲洗,去掉粪渣,看到有半寸长黄白色绦虫节片,也可确诊为绦虫病。
3.也可做诊断性驱虫,用1%硫酸铜水溶液15毫升~30毫升口服给羔羊打虫子,如发现虫体排出,更可确诊。
驱虫方法发现绦虫病羊要隔离治疗:1.灭绦灵(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75毫克~80毫克,驱虫前停食5小时~8小时,空腹一次性口服。
2.别丁(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80毫克,驱虫前停食5小时~8小时,空服一次性灌服。
3.联合驱虫。
可先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硝氯酚,按每千克体重3毫克~4毫克,空腹5小时后灌服。
间隔21天后,再用左旋咪唑,小羊0.3克,别丁,小羊0.3克,空腹5小时后灌服。
可驱杀羊体内各种绦虫,还可驱除羊体内的线虫和主要吸虫。
4.进行计划性驱虫。
羔羊每年转入放牧后30天~40天可选用灭绦灵、别丁、丙硫咪唑或硝氯酚(药物用量同上)等进行第一次驱虫,间隔1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驱虫。
羔羊绦虫病属于体内寄生虫病的范畴,是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线腺属的各种绦虫寄生在羊群的小肠当中所引发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疾病。
上述三种类型的寄生虫既可以单独感染,对羔羊造成严重危害,也可以出现混合感染,分布较为广泛,发生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主要在炎热潮湿的盛夏季节发生流行,常常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流行,会对羊群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羔羊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发大量羔羊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受阻,甚至很容易激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造成大范围的死亡。
近些年,随着羊养殖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同时,很多养殖户不注重做好体表体内寄生虫的驱虫处理,导致羊绦虫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再加上绦虫病的发病进程相对较为缓慢,发病初期阶段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等到出现典型临床特征之后,表示寄生虫已经大量寄生传播,此时开展疾病防控难度相对较大,往往会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次研究探讨了羔羊绦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诊断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希望对更好的为广大养殖户开展疾病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一、病原特征1、莫尼茨绦虫的特征该类型的绦虫身体呈现乳白色,外观呈现长带状,最长能够达到5m,宽度在1.6mm左右,寄生虫成虫是由头节、颈节、体节组成,头节呈现球形,在头节上会存在4个吸盘,不存在顶突和小钩。
节片的宽度要大于长度,每一个成熟的节片当中会存在两组生殖器官,两侧呈现对称分布,每一组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了卵巢、卵黄腺和子宫。
每一组雄性的生殖器官包括了分布在排血管内侧的数百个睾丸以及输精管、雄性囊等。
2、曲子宫绦虫的特征该类型的绦虫长度通常在1~2m,宽度通常在12mm左右,每一个节片上只包含了一组生殖器官,生殖器官在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
雄性囊逐渐向外延伸,虫体的边缘粗糙不堪,不整齐,外观呈现锯齿状。
睾丸主要分布在排泄管的外侧,子宫大多呈现弯曲状横向排列。
养殖与饲料2023年第10期感染羔羊的绦虫包括: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
由于羔羊体质和年龄以及感染绦虫的数量有所差异,在羔羊发生绦虫病后所表现的症状也会有所区别,一般体质弱小和刚出生的羔羊感染绦虫病后,或者摄入的绦虫数量较多时,病情比较严重,造成的危害或损失也较大。
因此,加强对羔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预防研究,降低羔羊发病几率,减少养殖户损失,推动羊养殖产业实现更好地发展。
1流行病学1.1病原羔羊绦虫病的病原是各种绦虫寄生虫,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有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
莫尼茨绦虫有2种,分别是扩展莫尼茨绦虫与贝氏莫尼茨绦虫,二者在形态构造方面比较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节间腺构造存在差异。
如在形态构造方面,扩展莫尼茨绦虫与贝氏莫尼茨绦虫均有球形小头节,并附带有4个吸盘。
虫体的体节比较短,虫体较宽。
生长发育成熟后,在体节两侧各有1套生殖器官[1]。
在体节内,子宫均呈网状,睾丸数量高达数百个。
在节间腺构造方面,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圆环状,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圆囊状。
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虫体颜色为乳白色,长度可达10m ,宽度为1.6cm ,虫卵的形状为三角形。
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虫体颜色为黄白色,虫体长度可达4m ,宽度为2.5cm ,虫卵的形状为四角形。
曲子宫绦虫在羔羊群体中也比较常见,成虫虫体为乳白色,长度可达4.2m ,宽度在8.8mm 左右。
曲子宫绦虫同样有小头节,且在头节之上存在4个吸盘,但没有顶突。
曲子宫绦虫的节片比较短,在节片内部,生长有生殖器官,曲子宫绦虫的虫卵为椭圆形。
1.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患病羔羊与带虫羔羊是绦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在传播途径方面,绦虫在生长发育时,需要经过中间宿主地螨进行寄生传播。
地螨一般生长在草地、矮灌木以及潮湿的腐殖土壤中。
绦虫在地螨中寄生,发育成囊尾蚴,然后被羊吞食造成绦虫病的感染与传播。
1.3易感动物相较于成年羊,羔羊的体质较弱,免疫力低,是绦虫寄生虫的易感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