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29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羊病防冶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羊肉消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养羊业的飞速发展,引进外地高产肉用绵羊为父本对本地低产肉用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在各地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引进的绵羊时间短,对环境适应差,加上防疫和饲养不规范,极易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方面的经验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绦虫的成虫或幼虫(绦虫蚴)都可使牛、羊等动物或人类发生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都寄生在消化道,而绦虫的幼虫都寄生在心、肝、肺、脑、肌肉等重要器官,所以,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绦虫病(又称为绦虫蚴病)比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更大。
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寄生的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中,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全长可达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显著的吸盘,头节上无顶突及钩。
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体节内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孕卵体节的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生活史莫尼茨绦虫的孕卵体节脱落随粪便排到体外,孕卵体节破溃释放出虫卵,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感染性幼虫)。
牛、羊在牧地上采食时连同牧草一起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本病。
地螨在牛、羊胃肠内被消化,其体内的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寄生期为2-6个月,此后即自行排出体外。
三、流行特点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的广大牧区为本病多发区,为局部流行。
莫尼茨绦虫病主要是幼畜呈现较高的易感性,羔羊和犊牛最易感,二者均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逐步降低(2月龄即感染,2-5月龄最高,7月龄后不再感染);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感染本病时间在每年早春放牧后,当年6月上旬开始排出孕卵体节,7月达到排虫高峰,以后在l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及翌年2月出现第二、第三个排虫高峰;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地螨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有丰富腐殖质的林区、草原或多灌木林的牧地上,当牧草湿润,外界昏暗时常爬上牧草,所以牛、羊在清晨及雨后采食低洼地牧草或早春末开垦过的地埂嫩草时,最容易吃到地螨而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养牛技术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
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
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
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
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
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
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
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
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
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
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
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
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
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
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
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
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
牛、羊消化系统常见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对策作者:葛玉荣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5期葛玉荣一般来说,在一些动物机体的消化系统当中寄生了众多的寄生虫,不但使宿主的营养被抢夺,而且不利于宿主的健康。
通常情况下,对于经常出现的寄生虫而言,能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常见的绦虫、吸虫以及线虫等等。
尤其对于牛、羊消化系统而言,其中容易各种不同类型的寄生虫病,做好科学诊断和防治工作可谓十分关键。
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牛、羊消化系统常见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对策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片形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通常情况下,牛羊养殖的过程当中,片形吸虫病的发生几率非常高,并且带给牛羊机体严重的伤害影响。
结合片形寄生虫的特征情况,不难看出,牛羊为其重要的终末宿主。
以流行病学的视角而言,在国内的分布范围非常广,相应的宿主范围也十分广阔。
与此同时,此病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常出现在降雨量很大的季节,在冬季也时常出现。
在牛羊感染了片形寄生虫之后,其体内的活虫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此时的牛羊通常没有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在活虫繁殖到某个数量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动物会发生体温显著提升、精神萎靡、黏膜苍白以及腹泻等不同类型的症状,其中绵羊的敏感度最强,病羊的机体非常消瘦,而感染后的病牛则表现出前胃迟缓、瘤胃鼓气以及腹下水肿等各种症状。
对比而言,肝脏与消化系统功能的受损是非常显著的。
因为片形吸虫自身的虫卵很大,有利于进行辨别,因此通常需要运用反复水沉淀的方式进行检查。
尤其针对急性病例的情况,能够着重检查腹腔、肝实质等部位。
从治疗预防的角度而言,还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做好牛、羊粪便的消毒处理,以定期的形式进行驱虫。
从当前的情况而言,丙硫咪唑、硝氯酚、三氯苯唑的使用率最高,能够达到驱虫的目的,不过,前两者仅仅适应于成虫,三氯苯唑则在此基础上,还适用于幼虫。
2、食道口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对策在牛、羊体内通常将寄生十分常见的寄生虫,以大肠作为主要的寄生部位,同时因为幼虫的寄生部位以肠壁为主,容易产生结节,即结节虫病,此寄生虫包含在线虫的范畴当中,也叫做食道口线虫。
摘 要:本病又名仰口线虫病,分布普遍,成虫吸血对牛、羊危害甚大。
关键词:寄生虫;诊治;防治1 牛羊钩虫病(1)虫体特征与生活史。
①羊仰口线虫:寄生于绵羊和山羊的小肠中,是中等大小的线虫,虫体长12~26mm。
乳白色,吸血后呈淡红色。
虫体前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大、略呈漏斗状,口缘腹面有一对角质的半月状切板,口囊底部有1枚大背齿和2枚较小腹齿。
雄虫交合伞的背叶不对称。
雌虫阴门在虫体中部稍前。
②牛仰口线虫:寄生于牛的小肠中,形态与羊仰口线虫相似,虫体长10~28mm。
口囊底部有两对亚腹侧齿。
雄虫交合刺比羊仰口线虫长得多。
仰口线虫生活史与毛圆科线虫相似,只是感染性幼虫感染牛、羊的途径除经口外,还能经皮肤感染。
经皮肤感染的感染性幼虫,随血流到肺部,又移行到支气管、气管,随粘液咽下,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2)临床特征。
渐进性贫血,消瘦,下颌水肿,下痢,排黑色稀粪,体重下降,最后多因恶病质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剖检特点。
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但仰口线虫卵与其他圆线虫卵在形态上很难区别,因此确诊本病主要应根据病理解剖:十二指肠和空肠中有大量虫体,粘膜发炎,有出血点和小啮痕。
(4)防治。
左旋咪唑,8mg/kg汞,混与饲料内喂给,也可作皮下注射;丙硫苯咪唑,剂量为5~10mg/kg,拌入饲料中喂服,或配成10%混悬液灌服。
2 牛羊鞭虫病牛羊鞭虫病又名牛羊毛首线虫病,由于虫体前部呈毛发状,故称为毛首线虫;又因整个虫体外形极似放羊鞭,故又称鞭虫。
我国各地的羊多有寄生,牛较少见,主要危害幼畜,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1)虫体特征与生活史。
毛首线虫寄生于牛、羊的盲肠,偶在结肠。
虫体呈乳白色,前部为食道部,细长,内部由一串单细胞构成。
后部为体部,短粗,其中包含肠道和生殖器官。
雄虫长40~80mm,尾端蜷曲;雌虫长35~70mm。
寄生牛羊的常见种为羊毛首线虫和球形毛首线虫。
虫卵随牛、羊粪便排到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经口感染宿主,幼虫在小肠后部孵出,钻入肠绒毛间发育;第八天后,移行到盲肠和结肠内,固着于肠粘膜上发育为成虫。
2019年第9期(总第214期)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刘海珍(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岘塬镇畜牧兽医站,731605)中图分类号:S855.9&1文献标识码:B羊的绦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羊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等寄生虫寄生羊只小肠而引起发病,各类寄生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就年龄阶段而言,羔羊易发,患病羊只不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者发生死亡。
该病对畜牧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此外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呈地区流行性发生,严重阻挠养羊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位仅以该病为例,就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
1病原及症状该病的病原体为莫尼茨绦虫,属于大型虫体,就目前发现的最长可达6米。
在夏季多雨季节,2月龄左右的羔羊就可能被感染,轻者不显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下痢、有时便秘、贫血、淋巴结肿大,反应迟钝,衰竭死亡。
从病羊排岀的粪便中常见有白色带状绦虫节片,尸检可见小肠内有数条长1米以上的带状成虫。
r2感染途径!寄生在小肠内的成虫(一般寄生2%6月)不症断随粪便排岀含有大量虫卵的孕卵节片,并随粪资便散布。
虫卵被地螨吞食后,在螨体内约经26〜30料天,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螨在夏季多雨潮湿时钻岀地面爬在饲草上或地表面,羊吞食这种饲草后,似囊尾蚴吸附在羊的小肠粘膜上,约经40天即可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生存期2%6个月,由肠内自行排岀。
3"临床症状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羊的肠内,主要有3方面的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3.1机械堵塞因为莫尼茨绦虫的虫体特征,可长达数米,且发病羊只肠道内一般寄生的数量较多,可达数十条,如此数量和体积,势必造成患羊肠腔狭窄,部分肠道臓胀明显,影响食糜通过。
尤其当绦虫凝结成团时,患羊易发肠阻塞,甚至肠道破裂。
病畜外部特征以腹围增大比较明显,食欲废绝或有便秘等特征,主要造成患羊极度消瘦,如不及时采取医治措施,很快发生死亡。
3.2夺取营养该绦虫的生长速度很快,昼夜可生长5〜10厘米,能量主要为攫取宿主的的营养,导致羔羊生长缓慢、急剧消瘦。
临沂市奶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对策赵加军临沂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山东临沂 276000摘 要:为提高奶牛寄生虫病防控效果,笔者对临沂市6 个不同规模奶牛场、10 个散养奶牛合作社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被调查的629 头奶牛中,球虫、新蛔虫、隐孢子虫、莫尼茨绦虫和片形吸虫等体内寄生虫阳性奶牛133 头,阳性率21.1%。
对546 头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体表寄生虫随机抽样调查中,体表寄生虫螨、牛皮蝇蛆、牛虱、蜱虫等感染89 头,感染率16.3%,其中螨虫感染占62.9%。
本文在分析临沂市奶牛场常见寄生虫病病原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基础上,提出相应防控对策和驱虫程序。
关键词:临沂市;奶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防控对策文章编号:1671-4393(2024)03-0039-07 DOI:10.12377/1671-4393.24.03.080 引言临沂市地处鲁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3 ℃,四季分明。
临沂市拥有丰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玉米秸秆等粗饲料资源,为大力发展奶牛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023年奶牛存栏4.78 万头,多采用散栏式、栓系式饲养模式,全混合日粮(TMR)饲喂,个别奶牛养殖小区和合作社以青饲料、优质青干草作为补充料。
奶牛体内寄生虫病不但掠夺饲料营养,影响饲料转化率,还延迟奶牛达到预期配种体重的时间,影响繁殖性能,降低产奶量。
体表寄生虫啃咬皮肤,干扰奶牛正常休息,影响舒适度,刺激奶牛产生磨擦、蹭痒行为[1]。
因此,定期调查分析奶牛主要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探讨并制定更有效的驱虫方案和综合防控措施,对奶牛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1 临沂市奶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2022年3月到2023年9月,笔者对河东区、沂南县、兰陵县、沂水县的6 个不同规模奶牛场和10 个散养奶牛合作社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集不同年龄段的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肛门内新鲜粪便,编号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验及防治1 流行病学莫尼茨绦虫呈乳白色,虫体长度为1-6 m,宽度大约为1 cm,呈扁平带状。
虫体由头节、颈节以及不同数量的节片构成,可通过整个体表吸收宿主营养物质。
虫体可形成非常发达的生殖系统,每个成熟的节片都具有1组或者2组雌雄生殖器官。
脱落的节片可在宿主体内或者体外发生破裂,从而逸出虫卵。
该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季节同地螨数量及其活动季节紧密相关。
地螨生命周期长,习惯生活于潮湿环境,惧怕强光,这些与该虫虫卵最适宜生存的外界条件相同,有利于地螨食入动物性食物(节片和虫卵),进而提高羊感染该病的可能。
一般来说,羊在每年春季4~5月感染发病,在6~7月达到发病高峰,10月至冬季发病率降低。
地螨食入虫卵后,在2~5个月之后就会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
羊采食牧草时就容易吞人寄生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在消化道内就会逸出似囊尾蚴,并在小肠黏膜上吸附,大约40天之后就会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病羊体内能够存活2~6个月,之后就可自行排出。
任何品种、日龄的羊都可感染该病,通常小于1岁的幼羊容易发生,青年羊也能够发病或者死亡,大于2岁的羊较少发病,这是由于其已经具有较强的免疫力。
羊感染幼虫或者成虫都能够出现发病,其中幼虫主要在肌肉、肝脏、心脏、肺脏、脑等重要器官中寄生,成虫主要在消化道内寄生,因此幼虫致病性要比成虫严重,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如果肠道内寄生大量虫体会阻碍食物通过,导致肠管扩张,且会发生肠卡他气,甚至会发生肠扭转、肠套叠和肠破裂等,从而造成死亡。
虫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会使病羊表现出神经症状,且淋巴结、肠、肠系膜以及肾脏等组织会发生严重病变,影响机体发育,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另外,虫体通过夺取宿主营养来快速生长,如果寄生大量虫体会导致机体缺乏营养,明显贫血,造成机体衰竭,加重病情。
2 临床症状病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消化功能紊乱,机体消瘦,独自离群,排出稀软的糊状粪便,之后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者腹泻等,有时在粪便中存在黏液和孕节片,机体衰弱,贫血,有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走动摇晃,往往作盲目的回旋运动,有时出现震颤、抽搐。
牛羊绦虫病的诊疗方案作者:牛得亮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1 病原引起牛羊绦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裸头科的莫尼茨属的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
扩展莫尼茨绦虫:虫体乳白色,扁平带状,长1-6 m,宽16 mm,头节呈球状,上有4个呈椭圆形的吸盘,无顶突和钩。
成熟节片的宽度大于长度,而靠近后部的孕卵节片其长宽之差不大。
每个节片内含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睾丸数百个,分布于整个节片内,子宫成网状。
在节片后缘有一列排列疏松环状的节间腺,此腺对鉴别虫种具有重要作用。
贝氏莫尼茨绦虫:其形态与扩展莫尼茨绦虫极为相似,但节片较宽,节间腺呈密集的小颗粒状,仅排列于节片后缘的中央部。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近似圆形、四角形或三角形,卵内含一个有三对小钩的六钩蚴,被梨形器的结构包围着。
莫尼茨绦虫的发育史:其成虫寄生于羊的小肠内,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放出虫卵,被中间宿主——土壤螨吞食后,卵内的六钩蚴进入其血腔发育,经26 -30天发育成似囊尾蚴,当羊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土壤螨后,似囊尾蚴在羊的消化道释放出来,吸附在小肠黏膜上,经过一定时间(扩展莫尼茨绦虫需要37-40天,而贝氏莫尼茨绦虫需要50天)发育为成虫。
2 主症该病一般在春季2-3月份开始,4-6月份为感染高峰,8月份以后逐渐降低。
2-5月龄的牛羊易感,成年牛羊感染率极低。
该病症状轻重以病牛羊年龄、状况及感染寄生虫多少而定。
轻度感染不呈现症状,感染严重时才显症状。
患牛被毛蓬乱,体质消瘦,四肢无力,牛体温39.8℃,喜舔砖头、吃泥土,口色淡白,舌苔滑腻。
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常下痢,有时便秘,粪便中混有绦虫的孕卵节片。
当虫数多时,虫体可阻塞肠道而引起剧烈的腹痛和膨胀。
淋巴结肿大,黏膜因贫血而苍白,体质瘦弱。
病畜末期,不能站立并经常做咀嚼样空嚼动作,口周围有泡沫,反应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死亡。
3 剖检与确诊尸体消瘦,肌肉色淡,胸腹腔渗出液增多。
牛羊绦虫病的防治作者:李伟来源:《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第8期李伟(山东省招远市金岭畜牧兽医站,山东招远265400)摘要:对牛羊绦虫病的病原、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牛羊的健康成长,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牛羊绦虫病;病原;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3;S858.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8-0016-01牛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的多种绦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中,以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为主要的病原体,使牛羊的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引起牛羊腹胀、腹泻等现象[1]。
牛羊绦虫病对牛羊的正常生长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尤其对于初生的牛羊来说,危害性更为严重。
因此,在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牛羊绦虫病,合理用药,避免牛羊伤亡。
1病原牛羊绦虫病的病原主要是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其中扩展莫尼茨绦虫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多为扁平带状,长度一般在1~6m,宽度大约在16mm。
头部球状,上面有4个椭圆吸盘,没有顶突和钩。
贝氏莫尼茨绦虫的形态与扩展莫尼茨绦虫形似,但是节片比较宽,具有较为密集的节间腺颗粒。
贝氏莫尼茨绦虫的发展以及变化过程:成年的贝氏莫尼茨绦虫一般会寄生在牛羊的身体中,脱落的孕卵节片会与牛羊的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在外界的环境中释放虫卵,然后土壤螨会吞噬这些虫卵,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发育成囊尾蚴。
当小羊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土壤螨后,似囊尾蚴在肠道就会被释放出来,吸附在小肠的黏膜上,经过37~40h就会长成成虫[2]。
2症状每年的4、5、6月是绦虫病感染的高峰期,8月以后病情会有所减少。
成年牛羊患病的几率较少,更多的是2~5月龄的牛羊。
绦虫病也会根据牛羊的身体健康程度以及年龄等条件而决定。
轻微的绦虫病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牛羊的饮食以及体温等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通常会表现出:皮毛蓬乱、逐渐消瘦、体温高达39℃、四肢无力等。
食欲下降、腹泻、精神不振,大便中会出现绦虫孕卵节片。
2020年第1期(总第218期)床金鉴牛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的许多种绦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的表现就是身体消瘦和腹泻,也是一种消耗型的疾病。
尤其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不仅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病原引起牛羊绦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两种。
1.1莫尼茨绦虫多呈乳白色,长1-5m ,宽16mm ,节片宽度大于长度,每个节片内包含两组生殖器官,每侧一组,其中扩展莫尼茨缘虫每一节片的后缘有一行环状的节间腺,虫卵呈三角形,卵内含六钩蚴,六钩蚴被梨形器所包围。
1.2贝氏莫尼茨绦虫,主要以牧区较为常见,其节间腺呈密集的带状,位于节片后缘中央,虫卵近四角形。
2流行病学我国分布广泛,常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在三北牧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羔羊和犊牛;中间宿主为甲螨;感染季节多在4-8月份。
在终宿主体内约经40~60天发育为成虫,在牛羊体内寄生期限一般为3个月。
3诊断要点3.1莫尼茨绦虫主要感染八月龄内的羔羊和犊牛。
3.2严重感染时,表现消瘦、慢草、贫血、肚腹膨大、下痢,粪中带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绦虫节片,有时还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等神经症状或引起虫性肠梗阻。
3.3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类便发现虫卵;或用彻底洗净法检查粪便,找到节片即可确诊。
3.4用药物进行诊断性驱虫。
3.5剖检在小肠内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4治疗措施4.1西药驱虫治疗4.1.1灭绦灵:羊按体重50-70mg/kg 剂量,羔羊每只最低剂量1g ,一次灌服。
牛按体重50-60mg/kg ,制成10%水悬液,口服。
4.1.2硫双二氯酚:羊按体重100mg/kg 剂量,一次灌服。
牛按体重40-60mg/kg ,一次灌服。
4.1.3灌服1%硫酸铜:大羊70-100ml ,小羊20-50ml ,犊牛120-150ml (过量引起中毒,出现呕吐、流涎、腹泻、腹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痉等症状,重者因心脏麻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