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75.43 KB
- 文档页数:1
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赵炳国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11期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和无卵黄腺属的绦虫寄生在羊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以莫尼茨属绦虫病比较常见,该寄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很多地区具有报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影响羔羊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曲子宫属的绦虫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报道。
无卵黄腺属的绦虫经常与其他两属的绦虫混合感染,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牧区,但西南及其他地区也有报道。
羊绦虫对羊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成年羊感染后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该病对羔羊危害较严重,临床上以腹泻、贫血、消瘦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引起死亡,降低生产效益。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阐述,希望给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病原体1. 莫尼茨绦虫。
莫尼茨绦虫属于裸头科,莫尼茨属,在我国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两种,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
它们外观形态十分相似,头节小,近似球形,其上有四个吸盘,没有顶突和小钩。
体节宽而短,体节成熟后有两套生殖器官,每侧一套,生殖孔开口于体节的两侧。
卵巢和卵黄腺在体节两侧形成花环状。
体节内还有数百个睾丸和网状的子宫。
体节的后院有节间隙。
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隙是一列小圆囊状物,分布在节片后缘;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隙呈带状,分布在节片后缘的中央。
另外,扩展莫尼茨绦虫长可达10 m,宽可达1.6 cm,虫体呈乳白色,虫卵近似三角形,卵内含有特殊的梨形器,含有六钩蚴。
卵的直径为56 ~67μm ;贝氏莫尼茨绦虫虫体呈黄白色,长达4 m,宽可达2.6 cm,虫卵近似四角形。
2. 曲子宫绦虫。
曲子宫绦虫属于裸头科,曲子宫属。
常见的虫种是盖氏曲子宫绦虫。
成虫呈乳白色,带状,长达4.3 m,宽可达8.7 mm,头节小,直径不到1 mm,其上有四个吸盘,没有顶突,节片较短。
每个节片内有一套生殖器官。
生殖孔位于节片的侧缘,且左右不规则地排列。
睾丸为圆点状,分布在排泄管的外侧,子宫管状横行排列,呈波状弯曲,几乎横贯节片。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羊病防冶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羊肉消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养羊业的飞速发展,引进外地高产肉用绵羊为父本对本地低产肉用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在各地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引进的绵羊时间短,对环境适应差,加上防疫和饲养不规范,极易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方面的经验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绦虫的成虫或幼虫(绦虫蚴)都可使牛、羊等动物或人类发生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都寄生在消化道,而绦虫的幼虫都寄生在心、肝、肺、脑、肌肉等重要器官,所以,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绦虫病(又称为绦虫蚴病)比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更大。
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寄生的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中,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全长可达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显著的吸盘,头节上无顶突及钩。
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体节内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孕卵体节的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生活史莫尼茨绦虫的孕卵体节脱落随粪便排到体外,孕卵体节破溃释放出虫卵,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感染性幼虫)。
牛、羊在牧地上采食时连同牧草一起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本病。
地螨在牛、羊胃肠内被消化,其体内的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寄生期为2-6个月,此后即自行排出体外。
三、流行特点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的广大牧区为本病多发区,为局部流行。
莫尼茨绦虫病主要是幼畜呈现较高的易感性,羔羊和犊牛最易感,二者均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逐步降低(2月龄即感染,2-5月龄最高,7月龄后不再感染);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感染本病时间在每年早春放牧后,当年6月上旬开始排出孕卵体节,7月达到排虫高峰,以后在l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及翌年2月出现第二、第三个排虫高峰;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地螨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有丰富腐殖质的林区、草原或多灌木林的牧地上,当牧草湿润,外界昏暗时常爬上牧草,所以牛、羊在清晨及雨后采食低洼地牧草或早春末开垦过的地埂嫩草时,最容易吃到地螨而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绵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治疗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4年第3期一、绦虫病1.症状。
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米,白色,细长,主要寄生在羊的小肠,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
感染绦虫病的绵羊很快消瘦,皮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出现腹泻、贫血和水肿,少数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2.治疗。
可用硫酸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0毫克加水溶解灌服,效果很好。
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按每千克体重用药2 毫升灌服。
或用驱绦灵按每千克体重用药50~75毫克口服。
预防此病时,可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5毫克灌服,效果良好。
二、羊鼻蝇蛆病1.症状。
病羊表现为上呼吸道发炎,有大量鼻涕、脓液,喷嚏,咳嗽,消瘦;虫体侵入气管及肺部者呼吸困难;侵入鼻窦而累及脑膜者,可引起神经症状。
此病可周期性重复出现,直至寄主死亡。
2.治疗。
可用3%来苏尔溶液直接喷入病羊鼻孔,每只羊每侧鼻孔喷20~30毫升。
也有养殖户用0.3%螨净水溶液喷注鼻腔预防,每侧鼻孔喷6~8毫升,效果良好。
三、羊脑包虫1.症状。
羊脑包虫病又称“疯羊病”、“转圈病”。
病羊以转圈为主的脑神经症状明显,较易诊断。
2.治疗。
每年春季,可用吡喹酮粉剂口服预防,一般每千克体重用药60~80毫克。
治疗时,可在臂部分点注射吡喹酮注射液(用10%食用油或液状石蜡稀释),每千克体重用药50~60毫克。
如果用药10天后效果不明显,可进行第2次用药。
薛玉霞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131311。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作者:李江南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7期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羊绦虫病,属于消化道寄生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莫尼茨绦虫而导致。
该病会严重危害羔羊,不仅容易感染,且发病后往往会导致腹泻、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严重感染时还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驱虫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123-011病原病原特征。
该病主要是由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引起,二者头节都呈球形,具有4个圆形吸盘。
贝氏莫尼茨绦虫体长能够达到6 m,最宽处可达26 mm。
扩展莫尼茨绦虫体长为1~5 m,最宽处只达到16 mm左右。
虫卵呈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直径在50~60μm,胚膜也就是内膜体具有梨状的梨形器,梨形器里面存在一个六钩蚴。
生活史。
牧场表层土壤内生活的地螨都是这两种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
在羊小肠内寄生的莫尼茨绦虫成虫会持续脱落孕卵节片,且随着粪便将节片排到体外,如果中间宿主地螨采食后,里面所含的六钩蚴就能够在地螨体内继续发育,变成似囊尾蚴。
在终末宿主羊采食污染有地螨的牧草后,进入消化道后的似囊尾蚴既会从地螨体内逸出,并黏附在肠壁上继续发育变成成虫,之后即可向外排出孕节。
虫体在羊体内一般能生活2~6个月,之后就会自行排到体外。
该病通常是1.5~8月龄的羔羊容易发生,且其流行与地螨的生活特性紧密相关。
一般来说,地螨通常在温暖且多雨的季节活动,因此在潮湿牧地、森林牧场以及雨后、早晚放牧容易感染虫体,往往在7~8月份会达到感染高峰。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羊发生贫血,体质衰弱,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幼羊还会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往往独自离群落后,易于躺卧,食欲不振,且伴有腹泻,排出糊状粪便。
羊绦虫病的诊治红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28200摘 要:羊绦虫病是羊群疫病中比较常见一种蠕虫病,它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而引起的消耗型疾病。
本文列举了常见的绦虫类型、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以期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治疗依据。
关键词:羊;绦虫病:诊治1 常见绦虫病概述1.1 莫尼茨绦虫病 在兽医临床中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式莫尼茨绦虫2种类型。
这两种绦虫外形极为相似,头节较小近似球形,体节短而扁宽。
地螨是莫尼茨绦虫病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将虫卵和孕节排出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后,六钩蚴穿过消化道壁进入体腔内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
动物吃草时往往因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绦虫病。
莫尼茨绦虫病对羊的致病作用主要有机械作用、夺取营养和毒素释放。
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当在肠道大量寄生时,往往造成机体肠腔狭窄,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当进食过多时容易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等情况。
虫体在肠道汲取宿主体内的营养物质而生长速度很快,成年羊感染后渐进性消瘦,体质逐渐衰弱;幼龄羊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甚至还会发生死亡。
虫体在宿主体内会产生其代谢产物和毒素,可引起各组织器官发生炎症和组织病变,降低宿主的抵抗力,破坏宿主神经系统和肠道组织。
幼龄羊对莫尼茨绦虫最易感染。
幼龄羊感染后的变现为精神萎靡,消瘦明显,腹泻,粪便中含有粘液和孕节。
若不及时治疗,病羊的临床症状会加剧,还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肌肉震颤。
病死羊尸体消瘦干瘪,可视粘膜苍白,胸腹腔渗出液较多。
消化道内的肠粘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在肠内发现虫体。
该病通过病理解剖和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作出诊断。
1.2 曲子宫绦虫病 曲子宫绦虫主要寄生在羊小肠内,成虫为乳白色,虫卵呈椭圆形,中间宿主为甲螨,在养殖生产中多以6-8月龄的羊和成年羊较多发感染,该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见于春秋两季。
该病感染羊只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宿主可出现腹泻、贫血、渐进性消瘦等症状。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作者: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由于羊小肠内寄生有裸头科、莫尼茨属的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的成虫而发生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导致病羊发生腹泻和体型消瘦。
该病广泛分布,呈地方性流行,常在潮湿季节发生,对羊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给羔羊带来巨大危害,往往会阻碍羔羊以及青年羊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
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现升高的趋势,对养羊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羊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 S858.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139-021;流行病学1.1;病原及其发育过程有3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绦虫病,即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其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
莫尼茨绦虫的长度为1~6 m、宽度为1.6 cm,虫体较大,呈白色扁平带状。
由大量节片连接而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头节、颈节、体节,其中头节较小,上面存在4个吸盘,颈节位于头节后面,可持续增生节片,导致虫体不断变长。
虫体前端通常呈乳白色,而后端呈淡黄色。
该虫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每个体节上都存在1~2组雌雄生殖器官。
莫尼茨绦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地螨的参与,病羊小肠内成虫脱落的成熟节片以及产出的虫卵可通过粪便排至体外,地螨食入后会有六钩蚴逸出,并穿过消化壁侵入体腔,逐渐发育成似囊尾蚴,此时具有感染力,羊食入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即可侵入小肠,逸出的似囊尾蚴会在肠道内翻出头节,借此在肠黏膜上吸附,并逐渐发育为成虫。
1.2;易感动物各个年龄的羊都容易感染莫尼茨绦虫,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8月龄以下的羊,且病死率也最高,特别是膘肥体壮的羔羊更易发生。
1.3;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羊通常在每年的5~6月开始出现发病,并在8月下旬和9月开始出现大批量死亡。
羊病综合防疫羊绦虫病诊疗技术1.羊莫尼茨绦虫病羊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的两种莫尼茨绦虫,即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引起的一种蠕虫病。
【流行病学】莫尼茨绦虫为全球性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经常发生,多发于夏、秋季节。
莫尼茨绦虫主要危害1.5~8月龄的羔羊。
【临床症状】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
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羊大批死亡。
莫尼茨绦虫常引起幼羊发病,成年羊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幼羊病初表现精神不振、消瘦、粪便变软,后腹泻、粪中含黏液和妊娠节。
有时有神经症状,如步样蹒跚,时有转圈,神经型的莫尼茨绦虫病羊往往以死亡告终。
【病理剖检】尸体消瘦,黏膜苍白,贫血。
胸腹腔渗出液增多。
肠有时发生阻塞或扭转。
肠系膜淋巴结、肠黏膜及脾脏出现增生。
肠黏膜出血,有时大脑出血,浸润,肠内有绦虫。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结合粪便检查,发现大量虫卵或妊娠节,或剖检病畜、禽发现虫体可确诊。
【药物治疗】(1)西药治疗1)甲苯达唑:每千克体重15毫克的剂量,一次口服。
2)吡喹酮:用法及用量同羊肝片形吸虫病。
3)阿苯达唑:用法及用量同羊肝片形吸虫病。
4)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口服。
(2)中药治疗宜用“驱虫消积散“。
槟榔120克,鹤虱120克,榧子60克,鸭胆子60克,南瓜子240克,生山楂60克。
共研细末,分成2剂,每天1剂,用温水冲调,食草前服用。
【预防措施】防治本病,以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效果较好。
其主要措施如下。
(1)定期驱虫在进行预防性驱虫时,驱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具体情况及条件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驱虫,可在秋末冬初进行;如进行两次驱虫,另一次驱虫可在翌年的春季进行。
(2)粪便处理将羊粪集中处理,进行堆肥发酵,以利用生物热杀死其中的虫卵,避免污染草场。
(3)饮水及饲草卫生尽可能避免在沼泽、低洼地区放牧,以免感染囊蚴。
羊绦虫病防治技巧羊绦虫病是一种消化道寄生虫病,羊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
该病对羔羊危害最大,若有发生会导致羔羊贫血、腹泻、体质消瘦,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会出现死亡,严重危害养羊业发展。
要加强防治...羊绦虫病症状有哪些?一、临床症状:病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可视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且容易掉毛,有时还会形成结痂,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在体表明显突出,发生顽固性腹泻,治疗后又发生便秘。
病情严重时,食欲完全废绝,卧地后无法起立,体温略有升高,呼吸变粗,心跳加速。
有些病羊通过采取镇静、强心、抗炎、抗菌、补液治疗后有所好转,又容易出现反复,没有进行驱虫往往会导致预后不良。
二、剖检症状:病羊支气管中含有少量的泡沫状液体。
肺脏发生肿胀,且有无色的胶胨样物质覆盖在表面,局部区域质地变硬,色泽变暗,有时还能够看到结节,呈芝麻到黄豆大小不等。
肝脏发生肿大,质地较硬,边缘变钝。
胆囊壁明显增厚,被大量黄色胆汁充盈,且比较黏稠,胆总管明显变粗。
肝门淋巴结发生肿大,比正常增大5~10倍,且有干酪样坏死。
心包膜、小网膜、大网膜和肠系膜上能够看到若干个半透明状的无色包囊,直径在1.5~4.0cm,且里面含有1粒0.1~0.3cm大小的白色物体,切开包囊后会流出非常清亮的液体。
...羊得了绦虫病怎么办?快速去除羊绦虫:1.1%硫酸铜对羊绦虫有良好的驱虫作用。
一般1-6个月羔羊可给予15-45毫升,7个月成年羊可给予45-100毫升。
一次治愈率约80%。
隔2-3周再灌服一次。
药要求纯品,当天配制,当天使用,不能过夜。
2.可用砷酸铅、砷酸亚锡、砷酸钙三种砷制剂驱虫。
剂量均为:羔羊0.5克,成年羊1克,一次投服。
服药后给以油类泻剂。
3.还可以使用苯硫咪唑8-1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咪唑10-15毫克/千克体重、氯硝柳胺80-100毫克/千克体重 ...羊绦虫病怎么治?能治好吗?羊绦虫病怎么治? 发现病羊要立即进行治疗,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10~20mg丙硫咪唑,配制成混悬液给其内服1次,能够实现彻底驱虫,且安全无毒;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内服100mg “别丁”即硫双二氯酚,驱虫效果也较好; 还可按每千克体重内服50~75mg氯硝柳胺1次,如果用于驱除盖氏曲子宫绦虫要注意增加用药量,一般每千克体重内服100mg; 还可使用1%硫酸铜,也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通常1~6月龄羔羊患病后服用15~45mL,7月龄的成年羊服用45~100mL,一次用药的治愈率能够达到80%左右,间隔2~3星期可再灌服1次,注意药品要当天配制当天使用,过夜则不能再用。
动物生产 582023.3羊绦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对策李亚茹1,任艳娥2(1.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629;2.朝阳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朝阳 122629)羊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等引发的寄生虫病,该病传播性较强,导致羊只因营养不良逐渐消瘦,产生慢性消耗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羊绦虫概述1.1 莫尼茨绦虫莫尼茨绦虫头节较小呈球状,虫体扁平,长度为1~6厘米、宽度约为16毫米。
头部分布四个椭圆吸盘。
其中间宿主是地螨,终宿主通过粪便将孕节与虫卵排出体外,地螨吞食虫卵后,一个月后六钩蚴在体腔内发育成似囊尾蚴。
羊群吃草时吞食地螨而感染绦虫病。
莫尼茨绦虫虫体较大,寄生于狭窄的肠道中,导致消化机能紊乱,当采食过多会发生肠套叠或肠梗阻的情况。
虫体在肠腔内获取营养,并快速生长,导致成年羊日渐消瘦,衰弱;羔羊发育受阻,甚至引发死亡。
虫体不仅吸收营养成分,还会释放毒素,造成组织器官引发各种炎症或产生病变,使宿主的免疫力下降。
莫尼茨绦虫的易感群体主要为低龄羊,染病后低龄羊精神萎靡不振,体重迅速下降,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与孕节。
如果治疗不及时,临床表现加剧,并表现为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等明显的神经症状。
1.2 曲子宫绦虫曲子宫绦虫为乳白色,椭圆形虫卵,主要寄生于羊小肠内,甲螨为中间宿主,易感群体为6~8月龄的羊与成年羊,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
羊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时出现贫血、腹泻或渐进性消瘦。
1.3 多头蚴多头蚴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幼龄羊,对羊群造成严重危害,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多头蚴呈乳白色椭圆形,半透明囊泡。
成虫寄生于犬类终宿主的小肠内,粪便将孕节排出,羊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引起感染,六钩蚴进入肠道的血管中,随血液进入脑和脊髓之中,2~3个月幼虫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多头蚴。
六钩蚴寄生于羊的体内对脑膜和脑实质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与损害。
患病羊体温上升,向一侧做转圈运动,视力下降,步态蹒跚,遇到障碍物倒地不起,伴有磨牙、痉挛等症状。
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苑双喜田秉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6期[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羊肉消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养羊业的飞速发展,引进外地高产肉用绵羊为父本对本地低产肉用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在各地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引进的绵羊时间短,对环境适应差,加上防疫和饲养不规范,极易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方面的经验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关键词] 莫尼茨绦虫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45-01绦虫的成虫或幼虫(绦虫蚴)都可使牛、羊等动物或人类发生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都寄生在消化道,而绦虫的幼虫都寄生在心、肝、肺、脑、肌肉等重要器官,所以,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绦虫病(又称为绦虫蚴病)比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更大。
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寄生的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中,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全长可达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显著的吸盘,头节上无顶突及钩。
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体节内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孕卵体节的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生活史莫尼茨绦虫的孕卵体节脱落随粪便排到体外,孕卵体节破溃释放出虫卵,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感染性幼虫)。
牛、羊在牧地上采食时连同牧草一起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本病。
地螨在牛、羊胃肠内被消化,其体内的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寄生期为2-6个月,此后即自行排出体外。
2019年第9期(总第214期)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刘海珍(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岘塬镇畜牧兽医站,731605)中图分类号:S855.9&1文献标识码:B羊的绦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羊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等寄生虫寄生羊只小肠而引起发病,各类寄生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就年龄阶段而言,羔羊易发,患病羊只不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者发生死亡。
该病对畜牧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此外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呈地区流行性发生,严重阻挠养羊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位仅以该病为例,就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
1病原及症状该病的病原体为莫尼茨绦虫,属于大型虫体,就目前发现的最长可达6米。
在夏季多雨季节,2月龄左右的羔羊就可能被感染,轻者不显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下痢、有时便秘、贫血、淋巴结肿大,反应迟钝,衰竭死亡。
从病羊排岀的粪便中常见有白色带状绦虫节片,尸检可见小肠内有数条长1米以上的带状成虫。
r2感染途径!寄生在小肠内的成虫(一般寄生2%6月)不症断随粪便排岀含有大量虫卵的孕卵节片,并随粪资便散布。
虫卵被地螨吞食后,在螨体内约经26〜30料天,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螨在夏季多雨潮湿时钻岀地面爬在饲草上或地表面,羊吞食这种饲草后,似囊尾蚴吸附在羊的小肠粘膜上,约经40天即可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生存期2%6个月,由肠内自行排岀。
3"临床症状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羊的肠内,主要有3方面的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3.1机械堵塞因为莫尼茨绦虫的虫体特征,可长达数米,且发病羊只肠道内一般寄生的数量较多,可达数十条,如此数量和体积,势必造成患羊肠腔狭窄,部分肠道臓胀明显,影响食糜通过。
尤其当绦虫凝结成团时,患羊易发肠阻塞,甚至肠道破裂。
病畜外部特征以腹围增大比较明显,食欲废绝或有便秘等特征,主要造成患羊极度消瘦,如不及时采取医治措施,很快发生死亡。
3.2夺取营养该绦虫的生长速度很快,昼夜可生长5〜10厘米,能量主要为攫取宿主的的营养,导致羔羊生长缓慢、急剧消瘦。
羊绦虫病的防治本病是由裸头科的多种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寄生于羊小肠所引起。
对羔羊危害较大,不仅可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死亡。
常呈地方性流行,三种绦虫既可以单独感染,也可混合感染,临床上以莫尼茨绦虫最常见,且危害也较为严重,在我国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流行更为普遍。
1.病原体(1)虫体特征莫尼茨绦虫为乳白色或黄白色,大约筷子粗细,为大型带状,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成,头节上有4个吸盘。
虫体长1~6m,体节宽而短,最宽可达16mm,本虫特征为每一体节后缘有一排疏松的呈圆囊状的体节间腺(图1、图2)。
(2)生活史莫尼茨绦虫需要以甲螨作为中间宿主。
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甲螨蚕食,卵内的六钩蚴在甲螨体内发育成似囊尾蚴。
牛、羊等在吃草或啃泥土时吞食了含有囊尾蚴的甲螨而被感染,在小肠内经40-50d发育为成虫。
在肠道内可活2~6个月,而后自肠内自行排出体外。
2.诊断要点【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莫尼茨绦虫主要感染1.5~6个月龄的羔羊。
羔羊最容易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图3),7月龄以上的患病羊可获得自身免疫力排出虫体。
其流行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即与地螨出现的季节变动有密切关系。
地螨多在温暖和多雨的季节活动,在夏秋两季最多。
羊严重感染时,羔羊消化不良、便秘、腹泻、慢性胀气、贫血、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有时有神经症状,呈现抽搐和痉挛及旋回病样症状,有的由于大量虫体聚集成团,引起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甚至肠破裂。
【粪便检查】检查粪便中的绦虫节片,特别是在清晨清扫羊舍时查看新鲜粪便。
如果在粪球表面发现黄白色,圆柱形,长约1cm,厚达0.2-0.3cm孕卵节片即可确诊。
3.防治措施采取以预防性驱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预防性驱虫首选药物丙硫苯咪唑,大面积驱虫,剂量为5-6mg/ Kg (体重),口服,投药后濯服少量清水。
驱虫前应禁食12h以上。
驱虫后在圈中至少24h,以免污染牧地。
1、临床表现: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有便秘与腹泻发生,慢性臌气。
有一只羊死前出现角弓反张、抽搐、转圈等症状,病程8天。
2、诊断:剖检病死的羔羊,发现小肠内有带状分节虫体,长约 l~2米,宽度约1~1.5厘米;外观呈黄白色,前有一球形头节。
头节经显微镜检查,上有4个近似椭圆形的吸盘,诊断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
3、治疗:①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20毫克1次内服。
②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80毫克1次内服。
③烟叶30克,加水500毫升。
先浸泡一天,再取烟叶水250毫升加入胆矾1.5克,再加水250毫升,充分混匀,分2次1日灌完。
4、预防:采取以预防为中心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做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工作。
可用丙硫苯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6毫克,口服,喂药后灌服少量清水。
一般放牧山羊最好每年驱虫三次,第一次6~7月,第二次l0~11月,第三次次年的3~4月,驱虫时要实行整群全驱。
②合理安排放牧时间,为避开清晨甲螨高峰,夏秋一般以太阳露头,牧草上露水消散时进入草木地为好。
③科学处理粪便,羊群的粪便要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不能直接随意施于牧草地,以避免病原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