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俄语专业创新型、专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67.31 KB
- 文档页数:5
“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设计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俄语工作者的能力及信息化素养产生巨大的冲击,当前互联网趋势下,“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设计方案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曾经的工作经历及留学经历,对当前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做出浅析并对俄语人才培养进行设计,复合型培养方案先行先试,争取达到可复制可推广,培养即了解工程项目,又掌握俄语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了解中国对外区位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发挥现有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在此阶段上进行“+”培养,充分提高俄语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专业化、区域化、国别化的“俄语+”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俄语+” ;复合型;中国;俄语人才1.互联网大趋势下对俄人才培养当前互联网大趋势下,对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一是不断发挥现有工作动能优势及对俄能源、资源类翻译专业人才。
二是提高对俄人才对于外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等地的区域化设计,让学生不仅了解语言,更要了解本地区域(国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传统习俗,对俄人才应充分了解所在国的具体发展情况,加快中俄两国合作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培养。
1.中国当前俄语人才发展现状目前中国俄语人才专业以“俄语+师范”“俄语+导游”“俄语+经贸”为主,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俄语学生毕业后对俄语的认识需要不断加强,主要体现在俄语输入法的使用,俄罗斯交流软件的使用,俄语信息化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俄文网络信息环境下俄语资料的筛选,俄罗斯2GIS软件的使用显得尤其重要。
1.“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俄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俄语语言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俄语(区域)国别的认识,学生应根据本人的专业、本人的实际能力、本人的实际俄文信息化素养,根据操作水平,来不断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展模式。
1.“俄语+”工程类专业培养构想“俄语+”工程类专业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俄语学习,其研究的内容以俄罗斯语言、俄罗斯本地经济、政治、文化、风土人情为标准,其次在第二阶段,学生应掌握CAD软件的使用及PS制图软件的使用,对俄文信息化软件,OCR及CAT翻译软件的使用进行大规模训练,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认识有待提高。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2.研究生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并遵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范。
3.研究生应熟练掌握工作语言(俄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基本掌握第二外语(英、法、德、日)。
4.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态,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有创新,在深度、广度上达到学校的规定。
二、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与文化俄罗斯文学俄语修辞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修辞学俄罗斯文学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复试通过者。
2.博土研究生:本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口试)合格者。
四、学习期限硕士研究生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其中第一学年为课程学习阶段,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阶段至少一学年,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延长在读期限。
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大类。
A类为全校公共学位课程;B类为外国语学院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学位课程;C类为二级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D类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
学生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2学分。
本专业D类方向选修课总学分不得低于12学分。
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学分外语4学分B类:(外国语文通论必选,其他三门中任选一门)外国语文通论2学分文艺批评理论综述2学分翻译通论2学分外国语言学2学分C类:俄国经典作家作品研读(上、下)4学分俄语语言与俄国文化2学分俄语修辞学2学分D类:俄语语言学理论(上、下)4学分俄语词汇学2学分俄语成语学2学分十九世纪俄罗斯小说2学分二十世纪俄罗斯小说2学分俄国诗歌2学分俄国戏剧2学分俄国文学批评2学分俄国文学专题2学分现阶段俄罗斯文学2学分俄国文学名著修辞分析2学分文学修辞理论2学分语篇修辞学2学分俄罗斯文化专题2学分新闻俄语2学分高级口语(上、下)2学分论文写作研讨2学分(二)博士阶段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全校学位课程和本专业开设的方向课程。
地矿特色的科技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西安科技大学设置科技俄语专业可行性分析邹虹【摘要】通过分析全国一些高校俄语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路,提出理工类院校要创办外语专业应充分利用理工院校外在学科环境优势,走与强势专业结合的道路,通过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提升外语专业科技教育内涵.文章结合西安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分析了创办突出地矿(专门用途外语)特色的科技俄语专业的可行性.【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3页(P366-368)【关键词】西安科技大学;地矿特色;科技俄语专业【作者】邹虹【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的基础技能型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减小。
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
近些年传统外语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的外语专业积极探索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了“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3+2”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2];兰州大学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文理兼容、学科齐全的优势,采用“扎实的俄语基本功+宽厚的人文知识”培养模式[3];中央民族大学以“民族特色”为切入点,培养通晓俄语和一门中亚国家语言并具有一定的俄罗斯、中亚社会与文化知识(其中包括较为系统的俄罗斯、中亚民族与宗教知识)的复合型人才[4];上海外国语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创出了“俄语+英语”复合双语教学模式;鸡西大学则利用地缘优势,针对以旅游方式在黑龙江各边境城市从事经贸活动的特点,提出了经贸俄语专业发展方向[5]。
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202)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用第二外国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2年半。
三、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一)学分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4学分。
其中:1、学位公共课:7学分2、通开必修课:4学分3、专业必修课:6学分4、专业选修课:16学分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系列学术讲座并撰写相关学术报告或“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四、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原则上用俄语撰写。
用俄文撰写不少于1.5万词;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课程介绍02101010 二十世纪语言学流派该课程介绍20世纪语言学发展的主要流派、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密切关系、各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从语文学到语言科学; 语言分析和结构主义; 生成语法; 功能语法; 语用学; 语言学和计算机; 语言学和认知科学; 语言学和心理学; 语言学和社会学。
02101020 俄语语义学(硕士)该课程介绍语义学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内容:词与概念;几种重要的“意义”理论;词语的指称关系;义素分析;原型范畴;范畴结构与基本范畴词汇;语义场;词的组合关系;词的聚合关系;词义对立;一词多义;隐喻;意象图式与词义派生;同音/同形异义;同义词;反义词;换位词;指示语;模糊词义;语义格与语义配价;句子的语义结构;句子的间接意义;句子语义异常;言语行为;元语言;句子的蕴涵关系;句子的同义关系;句子的歧义;句子的预设;句法象似性。
外国语学院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外国语学院建于1993年,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外国语言文学系。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5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西班牙语言文学6个硕士点,1个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师8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讲师27人,助教11人,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较前列地位。
外国语学院倡导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自1990年以来,共出版专著73部,辞书23部,教材47部,译著74部,论文850余篇,其中有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34项,全国高校指定教材及填补国家空白项目等成果。
学院每年聘请10余名外国文教专家任教,并特聘多名外语界知名学者任客座教授,强化了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合作,促进了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外国语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3人,硕士生343人,留学生11人,学院每年公派出国留学生30余人。
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面广,从优择业余地大,就职部门层次高,区域分布好。
在2005年本科毕业生中,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人数为1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7%,考取研究生的人数为4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6%,就业1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0%,出国深造的人数为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6%。
绝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或边贸口岸工作。
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因专业基础理论深厚,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技能强,在人才市场上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外国语学院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已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外交家、企事业领导人。
外国语学院已成为国内培养高级外语人才的摇篮。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和健康个性相统一,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的英语专门人才。
探索外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作者:孙超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12期摘要:根据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黑龙江大学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该项目为俄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专项路径,打造了全新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在这一培养计划框架下,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组织开展了俄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跟踪研究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反思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本硕连读+跨学科+研究型教学”的培养模式,以优化拔尖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外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参照与启示。
关键词:俄语专业;拔尖人才;探索与实践;基础学科;本硕一体化;跨学科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2-0007-03一、引言新时代,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国家间政治较量、经济竞争的重要一环,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是指“既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既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又有初步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既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善于独立思考,又具有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
为满足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夯实学校办学特色,黑龙江大学自2019年起在本科阶段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旨在进一步提升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世界胸怀,追求学术理想、勇攀科学高峰,促进人类进步的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文章主要梳理了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路径,分析了培养成效并提出了优化举措,以期为高校外语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照路径与启示。
二、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本硕实验班项目概况(一)培养目标俄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外语教育、外交、经贸、语言服务、国家安全等各类涉外行业中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国际化、融合型俄语专业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