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7.86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高血压这种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和导火线,影响着人身体内重要器官的结构变化与功能效果,到最后可能还会是这些器官的功能完全丧失,从而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虽然时代在进步,社会经济在发展,但是高血压仍是诱发心脑血管的疾病,以致于导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高血压发作是一般都是收缩压有明显的升高,舒张压一般位于正常值左右,因为脉压相差极大,再加上血压运动十分活跃,并且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社会一般存在因素都有关系,高血压患者也不存在遗传这一说,不容易发现潜在患者,最终就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病症。
就以上分析和具体实际情况来说,我们目前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症的治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是合理控制血压,努力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从每一个老年人入手,增强自身免疫力和体质能量。
下面为大家介绍,我对老年高血压病症护理的主要了解。
一、老年高血压病症的主要特点1.1精神心理异于平常。
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的,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
而老年人心里是十分脆弱的,许多老年人,基本都是有着小孩一样脆弱的心灵。
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症的时候,往往是精神紧张。
而情绪不稳定,易怒,喜怒无常等,都会导致高血压的上升。
1.2 自觉症状模棱两可。
因为老年人高血压病症是原生性,没有遗传性这一说,所以,绝大多数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病症,没有明确,很清楚的认识。
所以,当老年人在患有高血压病症的时候,往往是特别不容易发现,自身就不容易察觉,更不用说身边人的注意。
简而言之。
老年患者患高血压后可能也会伴有可元自觉症,往往把多种疾病,跟自身情况联系在一起,这样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不利的。
1.3对医嘱具有怀疑态度。
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见过了,吃过的米,比一些年轻人吃过的盐都要多,所以在面对医生所开的药的时候,觉得吃不吃都无所谓,自己心里已经有一些把握。
所以,不能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的进行服药,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患者来说,更是危险。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措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1例。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总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等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稳定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生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模式影响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模式;老年高血压;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使得患上高血压的患者逐日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达一亿之多,而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文选取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临床护理模式,现在将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1例。
其中常规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7.6±6.5)岁。
研究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8.9±6.3)岁。
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肥胖患者,102例高血压患者中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非高血压性心脏病、肝功能不齐全的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以及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愿意听从医生的嘱咐,并且可以完成本次研究。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16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给予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药物等方面的护理,对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护理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36例老年画着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95%。
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7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6%。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舒张压、并发症发生率意思收缩压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老年人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标签:老年高血压常规护理护理体会在中老年人群当中,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具有致死性和多发性,严重高血压可以导致老年人肾功能衰竭、脑卒中以及心理衰竭,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平时所处的环境、遗传因素、职业以及身体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高血压非常容易引起并发症,例如肾、脑、心等病变,其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就是脑卒中,半数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都会致残,给患者极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本研究就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为90例,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为78例,年龄为71~87岁,平均年龄为(76.3±3.2)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1.2 护理措施1.2.1 药物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不同选择不同的服用方式,最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然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根据效果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老年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多数都会伴有肾、心、闹等器官病变,并且循环调节反射能力比较弱,在对降压药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过度降压的情况。
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11-21T07:10:15.42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9期作者:翁萍[导读] 我国是世界的慢性病大国,我国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加翁萍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南昌,3300000摘要:我国是世界的慢性病大国,我国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加。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患病群体为中老年人,其中以老年人的人数为主。
因老年患者经常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从而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应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高血压为慢性疾病,故临床暂时没有可以根治的药物,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对患者进行长期治疗。
因此,经相关文献可知,不仅要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治疗服务,还应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患者合理用药的概率,以及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在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帮助患者控制血压。
在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对药物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因此,本文就老年高血压护理的具体体会进行如下探究。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价值;合理用药前言:高血压疾病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应该疾病在临床具有发病率较高、并发症率较高等特点,因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严重时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压力。
临床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因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疾病,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进行长期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控制血压。
不仅会给患者机体带来压力,严重时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压力[1]。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向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包括用药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知识,从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以及健康生活知识。
避免因患者擅自加减剂量,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细节的优化,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血压水平。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作者李春梅,何晓英,陈娟,马敏何晓英【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多种而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的控制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治疗效果。
现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诊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33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332例,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67岁。
其中男311例,女21例。
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饮食习惯与高血压有着密切关系。
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胃肠功能减退,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
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两戒即戒烟、戒酒。
多食蛋白多的豆类、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
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
限制食盐量为3~5g/d。
2.2 适当运动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运动,运动时要注意运动的强度、时间及频率。
运动的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心率最大心率等于170-年龄,为安全起见,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的指导[1]及运动时血压变化和病人的自觉症状来调整运动量。
运动的频率可采用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也可以每周3~6次,根据患者个人健康、年龄、喜好等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同时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控制体重,增强机体免疫抵抗力。
2.3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手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范治疗是关键。
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及要点。
方法通过降压
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
的生活方式。
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结论控制
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
0314-02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早期可无症状,血压升高时可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若
不积极治疗,血压持久增高,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损害。
故对高血压患者的
血压控制尤为重要。
从我对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分析
和总结,有一些点滴的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中90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
男59例,女31例,年龄最大85,最小58。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患
者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药物治疗是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手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范治疗是关键。
服用药物均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 I)、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以及其他扩血管剂等药物。
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不可自
行增减或撤换药物,高血压患者几乎都要长期服用维持量。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
导采用单剂或联合应用,降压效果显著,降至140/90mm Hg理想水平。
2护理措施
2.1 指导患者科学用药
高血压病患者必须长期遵医嘱按时服药,以免血压波动致机体产生耐药性及
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午8~10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
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30m i n出现,2~3h达到高峰。
因此,早上7时和下午2时服降压药最合适。
当然,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
简化,起床后即服药,若中午不休息,则在午饭后1h左右服药。
夜间睡眠时,
血压可大幅下降。
②老年人由于体液量减少,肝肾功能减退,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密切观察;③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便于老年人记忆,并避免遗忘服药,还可
以可将所服药名、剂量、用法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
2.2 生活方式指导
2.2.1 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可
按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运动,根据患者个人健康、年龄、喜好等选择合
适的运动项目,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同
时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控制体重,增强机体免
疫抵抗力。
让患者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2.2.2生活中应注重“两戒”,即戒烟限酒。
吸烟饮酒可使体循环动脉压升高。
2.2.3 饮食宜“三低”,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以谷类为主,增加新
鲜蔬菜和水果,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3-5g。
控制低盐的饮食,需要患者和家属
的积极配合,可用控盐勺量出具体盐量,鼓励患者多吃植物油,尽量不吃动物油。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大便干燥时可服用缓泻剂。
肥胖者应节制食量,逐渐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2.2.4 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胃肠功能减退,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
者控制饮食做到“三定”。
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
2.3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定时监测记录,定期门诊随访复查,
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2.4 心理护理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一般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疾病的
折磨,多数患者经常出现激动、焦虑、紧张、抑郁和情绪波动的心理。
而情绪波动、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耐心、亲切、和蔼,使其患者感觉到在家一样。
护理人员应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表情、姿势、语言的柔和性及与患者的距离。
对待患者要有耐心、细心、不厌其烦,保护患者自尊心,使其感觉到被重视、受人尊敬,耐心倾
听其心声给予充分的同情及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指导患者学会自
我控制,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3随访
建立个人健康随访档案,可将咨询电话告知患者,发现不良及时咨询。
采用
集中授课让患者了解一些高血压的知识,让患者注意生活习性。
还可采用随访上门、电话咨询等,每月检测血压一次并登记,以更加了解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
护理。
对个别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期家庭随访。
总之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正确指导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保持心理平衡,科学合理用药。
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适,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
人格与正常情绪反应,生活规律,以便早日康复。
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健
康知识水平,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做到对高血压病的有效治疗,保证人民的健
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