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26.02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老年昏迷患者呼吸道梗阻护理体会【关键词】昏迷患者;呼吸道梗阻;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57-01老年患者呼吸系统老化,较青壮年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呼吸系统感染等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做好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避免窒息和低氧血症,保证脑部供氧,能为其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对我院50例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现将呼吸道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老年昏迷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75.8岁,65岁至69岁10例,70岁至79岁25例,大于80岁15例。
其中脑出血25例,脑梗塞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其他6例。
结果:3例脑出血量多死于中枢衰竭和1例动脉瘤破裂死亡外,其余在我科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因呼吸道梗阻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2 老年患者呼吸系统临床特点2.1呼吸道梗阻的高危因素2.1.1 老年患者因喉部肌肉老化而松弛,尤其是肥胖、颈短的老年患者,神志不清或术后麻醉未醒时,易出现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不完全梗阻。
2.1.2 老年肺的特点,杯状细胞发达,下呼吸道分泌物多。
伴有copd的患者更明显。
又由于器官老化,咽喉部感觉迟钝,其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易导致下呼吸道梗阻。
2.1.3 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导致老年病人气管切开的指征较严;病人昏迷预防脑水肿需用速尿、甘露醇等脱水剂,故机体常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导致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舌根后坠经口吸痰时吸痰管难以进入深部进行吸痰,经鼻则容易损伤鼻粘膜;吸痰时不能很好的配合,有些昏迷程度较浅的病人由于痛苦甚至咬住吸痰管,这些都给吸痰带来了一定困难。
如果强行吸痰可能会导致病人血压升高,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而产生严重后果。
2.2 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的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于误诊和漏诊。
浅谈对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15-02糖尿病(diabetes meiiitv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可侵犯全身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病率逐年上升。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人数已居世界各国之首。
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影响,护理可提高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和干预,使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收到良好的效果。
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96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6.9岁,以61—70岁最多,占75.9%,病程5—15年。
实验室检查:96例中,就诊时首次测定空腹尿糖阴性者23例,血糖6.7-7.8mmol/l9例,7.9—11.1mmol/l13例,11.2—16.4mmol/l27例,16.5-33mmol/l24例,96例中查血脂者43例,其中36例血脂明显升高。
本组96例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
2护理2.1服药护理。
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介绍常用药物配血禁忌。
如心得安、四环素族类药物、苯乙肼、痢特灵、解热镇痛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能使血糖下降,在与降糖药用时应同时血糖过分降低,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休克等。
双氢克尿塞,激素类药物、安眠类药物,异搏定、硝苯吡啶、咖啡因等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若不慎用可导致糖代谢紊乱,使病情恶化。
以上药物如必须使用者应严密观察,一旦有异常反应立即停药。
2.2饮食护理。
对病人和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根据病人的体重、活动量、生活习惯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制定饮食计划,使食谱中总热量和食物结构合理,三餐热分配为:1/5、2/5、2/5,在每日饮食定量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多食豆制品,粗粮和蔬菜等,控制碳水化合物。
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作者:匡婷婷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老年患者是内科患者中庞大的人群,其受疾病等各方面变化的影响心理变化明显,因此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42-02内科系统以老年病居多,所以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在临床护理中,我们护理的对象80%以上都是老年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外,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记忆力减退,活动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改变,心灵上比较孤独,缺少心灵上的关心和支持。
1 老年患者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如下:1.1 焦虑感因为长期受慢性病的折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
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应激事件如离退休,丧偶,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咖啡因、皮质内固醇、麻黄素等均可引起焦虑反应。
1.2 抑郁主要原因有增龄引起的生理、心理功能退化;慢性疾病或因病致残导致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低血压症等等。
1.3 孤独感主要原因有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性格孤僻或丧偶等。
1.4 自卑感具体原因有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家庭矛盾等等。
1.5 多疑由于老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不易接受新生事物,故多有怀疑情绪。
2 针对老年患者存在的以上心理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多方面的努力2.1要尊重老年患者:注意倾听患者说话,对病人过激言行应容忍,谅解,无论说什么都耐心聆听,这时对患者的尊重是对患者的精神安慰。
患者对治疗或护理方面的内容有怀疑时应耐心解释,以解除顾虑,使其有安全感。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一种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内容,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基本的静脉输液技能,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住院治疗逐渐增多,老年患者属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是抢救几率较大的人群。
对于老年人实施静脉输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做好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工作也是体现整体护理内涵、适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医学模式的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现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能力低下,患病后整体状况较差,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特别是一些疾病晚期患者或许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常常由于害怕静脉输液而拒绝治疗,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请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耐心的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同时通过准确的操作,消除病人的恐惧感,获得较好的医患配合,可尽可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
1.1在进行静脉穿刺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最佳的穿刺位置,有计划的进行静脉选择、穿刺,选择固定相对较为容易的血管,同时要避免由于穿刺造成的静脉出血、感染等现象,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通常以上肢远端静脉为主要的穿刺部位。
1.2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穿刺的技巧。
第一,在进行穿刺时可以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能够同时消除护士和患者的紧张感,有利于促进穿刺的成功。
第二,对于止血带的穿刺部位一般是距离10cm左右,能够保证动脉灌注,又能有效的避免静脉血液的回流。
第三,老年患者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皮肤松弛、血管弹性下降,所以在进行穿刺时一般要选择皮肤相对较为紧致的部分,进行穿刺的过程中,要保证食指与拇指之间前后平衡,使针头与皮肤表面形成10-15°的角,这样才能使血管中的血液快读的进针,当见到血液进针后要快速的将针头向下按压,从正面进针,才能保证穿刺成功,减少患者的不适。
浅谈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患病率高,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外,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高,我们要有效控制高血压,在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浅谈;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92-011 前言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
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遗传、食盐量、肥胖、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1]。
老年性高血压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8.6kpa) 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患病率高,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外,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高,我们要有效控制血压,在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现将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 治疗2.1 药物治疗: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
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 mm hg为宜。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2.2 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3 护理3.1 心理护理:高血压属慢性病,需长期规律的用药导致经济负担,同时又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指导患者学会发泄不良情绪,加强自我修养,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
2015-09-23T15:11:39.3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作者: 曾小华
[导读]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 湖北赤壁 出院后及时进行追踪护理和定期家访,使健康教育成为伴随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的动态
教育模式[2]。
曾小华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
湖北赤壁 437300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特
点,做好交流与沟通,有利于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对老年人医疗卫生与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人
员的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优质护理的实施和发展,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1]。
一、护理体会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患病后会出现孤独、抑郁的心理状态,易出现情绪激动,烦燥,而且比较固执,不易合
作,对医疗失去信心,甚至有些病人不愿接受检查和治疗。或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
2、老年病人的临床护理:①心理护理:针对以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老年病人必须耐心、热情、周到、做好解释及宣传工作,不
能强制和斥责,要有礼貌,说话和气、要象对待亲人一样,使其在住院期间感到温暖、热情,心情愉快,满意地接受一切治疗和护理。②
病室的选择:病室宜选用通风好、采光好的房间,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有活动室及娱乐室,病床要平整、舒适,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湿
度,以便患者安心接受医疗及护理。
3、保持身体清洁:①预防褥疮:因机体恢复功能差,血液循环不畅通,皮肤易产生角化,敏感度减低,对重病或瘫痪在床病人要勤翻
身,及时更换床单或定时改变体位,每日用热毛巾敷背部及臀部,并注意保暖。②口腔护理:嘱老年病人饭后漱口,最好用灭菌生理盐水
或专用漱口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假牙者应取下洗刷干净,浸泡于清水中备用。③其它护理:如头发、指(趾)甲等均应不定
期清洗及修剪。
4、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①坠床:对重症病人,应在床两则加床栏,以免跌伤。②烫伤:老年人怕冷,习惯用热水袋,但应注意热水
袋的温度及袋包布厚度,防止烫伤。③误吸、误咽:老年人在服药时应充分服药用水,服药不要太急、太快,有假牙的患者手术时应取
下,以免误咽。
5、加强体育锻炼及康复治疗:此时应针对不同的年龄、体质及所患的疾病,给予适当的运动,在不影响恢复的情况下,做到动静结
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康复。
二、饮食护理注意饮卫生,不暴饮暴食,禁食烟酒,生冷腐败或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清
淡饮食为宜。出院后宜定期来院复查,最好随访,以了解病人的状况,准备对策。
对出院患者,可在前一天填写健康指导卡,提供科普手册及联系方式并进行电话回访,对老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正确用药及疾病
的预防做到正确的指导。出院后及时进行追踪护理和定期家访,使健康教育成为伴随患者入院
—住院—出院全过程的动态教育模式[2]。
参考文献:[1] 李玉芝,崔凤云,谷翠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7):2703-2704.[2] 霍瑜.老
年患者护理质量的调查与评估
[J].河北医药,2009,31(7):8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