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前中颅底沟通瘤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切除术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7.78 KB
- 文档页数:2
全科护理2013年lo月第11卷第1O期中旬版(总第302期)
2 2例前中颅底沟通瘤内镜经鼻颅内外
联合入路手术切除术后护理
吴惠文,洪丽霞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及修复颅底缺损的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内镜经鼻颅内
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及修复颅底缺损的手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吸氧、出血观察、鼻腔护理、预防癫痫、口
腔护理、切口感染护理。[结果]3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出现鼻腔滴液,经予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1周后均消失;18例病人术后原有症
状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及修复颅底缺损需多专科合作,术后护理
知识需跨专科护理,系统专业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前中颅底沟通瘤;鼻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3.29.01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3)10B一2713—02
前中颅底沟通瘤位置深在,为颅底跨区域病变,涉及多个学
科,局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来源常包裹侵蚀颅底重要神经、血 管,手术切除及颅底缺损重建困难、残留率和复发率较高、术后
并发症较多,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 。2003年1月一
2013年4月我科对收治的22例病人采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
入路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病人,男15例,女7例;年龄14岁~
71岁,平均55.1岁;病程2周至15年;临床表现:鼻塞12例,鼻
出血5例,嗅觉减退l1例,突眼11例,视力视野损害7例,眼球
活动障碍6例,头部胀痛1o例,颅面局部肿块6例,癫痫4例, 鼻腔肿物突出1例,面部麻木5例;1例病人为术后5年复发,1
例病人术后7个月复发;术前经鼻腔活检获得病理诊断11例,
其中嗅母细胞瘤4例,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垂体瘤、恶性纤
维肉瘤及鳞状细胞癌各1例。
1.2手术方法 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肿瘤,根据肿瘤
主体范围对主要累及前颅底的l6例病人采用额下入路;对主要
累及中颅底的6例病人采用眶翼点或额颞眶颧入路,病人仰卧
位,头架固定头部;在高倍显微镜下沿肿瘤边界分离,注意保护
相邻的血管、神经及垂体等重要结构,对于侵犯海绵窦、颈内动
脉等重要结构的肿瘤,尽量争取安全下将颅内部分肿瘤游离或
全切除。在经颅内尽可能切除肿瘤后,采用Karl Storz鼻窦内
镜手术系统选择肿瘤主要部位一侧鼻腔进入,一般选择O。镜下
使用剥离子、金属吸引器、取瘤钳等由前往后分离和切除肿瘤,
最后用内镜从颅腔方向检查肿瘤残腔防止术后残留。术野留置 番氏引流管引流3 d~5 d后拔除;常规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脱
水、营养神经、预防癫痫等治疗。
2结果 3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出现鼻腔滴液,经予腰椎穿刺置管引
流脑脊液1周后均消失;18例病人术后原有症状缓解或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围术期死亡,无新神经功能缺损、脑脊液
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恶性肿瘤和垂体瘤病人术后
均行辅助性放疗。
3护理
3.1 给氧病人术后鼻腔碘仿纱条填塞,术后予面罩给氧,氧
流量为4 L/min ̄6 L/min,严密观察病人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 征情况。 3.2 出血观察手术后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术
后24 h~48 h内 ],尤其部分病人肿瘤大导致伤El创面大,往
往手术过程长、出血多。本组1例病人术中出血约1 000 mI 。
密切观察头部伤口有无渗血,鼻腔渗血情况及引流管引流液量、
颜色。
3.3 鼻腔护理 术后单侧鼻腔予大量碘仿纱条堵塞伤口,病人
术后感觉鼻腔不适,有鼻塞感。嘱病人及家属避免情绪激动拔
出鼻腔碘仿纱条,或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如呕吐
症状发生及时对症处理,并抬高床头15。~30。,鼻腔流液及时擦
拭,不能掏鼻腔或冲洗。在术后3 d开始予1O 麻黄碱油剂滴
鼻,避免碘仿纱条过于干燥,拔出时鼻腔出血。术后7 d由耳鼻
喉专科医生拔出鼻腔碘仿纱条。病人术后常常伴轻度脑脊液
漏,鼻腔敷料有少量渗出,多于数日后能自行愈合;脑脊液漏多
发生于术后3 d~7 d,尤其是拔出鼻腔纱条后多见 ]。本组病
人3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出现鼻腔滴液,均经予腰穿置管引流脑
脊液l周后均消失;禁止从鼻腔吸痰或插胃管 ]。
3.4癫痫发作预防 因手术创伤、缺氧、催醒剂的不良反应或 病人有癫痫史可导致各类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可加重病人脑
缺氧及脑水肿l7],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本组4例病人
有癫痫发作史,按医嘱予德巴金1.2 g配制成5O mL溶液,用输
液泵控制速度,保证24 h均匀输注。l8例病人术后德巴金0.4
g静脉注射,每天2次,并保证静脉用药及口服用药交替衔接。
有癫痫发作史者长期病床旁备用吸痰、吸氧、压舌板等设备。
3.5 口腔护理病人经颅鼻腔联合入路手术后,鼻腔、口腔均
有流血、脑脊液漏,术后应予病人口腔护理,每天2次,保持口腔
清洁,增加舒适感,减少因流血、脑脊液漏产生不适感引起呕吐
导致颅内压增高,影响颅内伤口愈合。
3.6切口感染护理多发生在术后3 d~5 d,病人感觉头部切 口处再次疼痛,局部有明显的水肿、压痛及皮下积液表现,在进
行医疗及护理操作需注意执行无菌操作。头部伤口存在皮下积
液的病人采用每班了解局部切口压迫的松紧度,弹力绷带是否
有效,触摸周围皮肤了解皮肤温度及观察皮下积液的情况。本
组1例病人出现皮下积液,及时予抽吸皮下积液后,弹力绷带加
压包扎伤口后1周愈合。
4
小结 CHINESE GENERAI PRAC HCE NURSING Octoher,2013 Vo【_l1 No.10B
前中颅底沟通瘤可来源于颅内或鼻腔、鼻窦及颅神经,多为
病变破坏颅底骨质薄弱部分,而导致颅腔和鼻窦、鼻腔和眼眶相
沟通。 纯采用经面部鼻侧切开或经颅内人路手术均难以一一次
性彻底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需分二期手术,容易导致术后肿瘤 残存或复发。经颅面联合人路应用显做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
沟通瘤是目前常用的F术方法。多专科知识掌握也是目前护理
上需面临的挑战,给予专业的护理,早期发现并发症,减少术后
并发症发生,以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邓跃飞,耿杰锋,牛江涛.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 损的l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9):811—81 5. [2]蔡博文,周良学,安惠民.等.颅鼻沟通性肿瘤一期联合手术及颅底
重建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5):589— 59 [3]Rosenthal E,Couch M,Farwell DG,et a1.Current concepts in mi crovascular rec。nstructi。n[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 1 36(4):51 9—524. [4]黄芳,曾晓琴,国宁,何燕,等.颞浅动脉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病 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o,8(11B):2937—2938. [5]周瑾.经鼻蝶人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上海护理,
2009,9(1):49—51. [6] E俊华。李瑾,陈玉芝.颅鼻眶沟通瘤经额眶筛入路手术患者的护 理EJ].护理学报。2006,l3(11):46—47. [7 郑红云,郎黎薇,汪慧娟,等.1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
流术的护理[J].中华},・理杂志,2012,47(4):355—356. 作者简介吴惠文,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洪丽霞单位:5l01 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收稿日期:2013—05—21) (本文编辑卫竹翠)
高通量透析器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
应用及护理
卢金金
摘要:[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器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a-2对48例病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所有病人使用高
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根据透析方式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监测透析前和透析后3个月病人的血清pz一微球
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变化。[结果]透析治疗后病人的血清口z一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CO.05)。[结论]高通量透析器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血液透析病人各项指标,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器; 一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氯;肌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l0.3969/j.issn.1 674
高通量透析器是螅近出现的提高透析效率的血液透析肜
式。高通量透析器使川了最高科技的透析膜,其应用存世界I
越来越广泛 。在许多国家,高通量透析器的使用率达到
6O 。由于子L径更大,其允许的血液流速更大,因此住提高透析 效率的同时也缩短了血液透析时间[2 。本研究对高通墨透析器
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具体内
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O11年5月…2o12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
沂病人48例,其中男29例,女1 9例;年龄24岁~69岁(43.7
岁±9.8岁);所有病人血液透析维持时间已有4个月以上;原 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11例,IgA肾病14
例,糖尿病肾病7例;病人透析期间均未服用降脂降压药物和实
施相关措施。
1.2 方法 1.2.1 透析疗法 所有病人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
治疗,病人每周透析3次,mL流量为200 mI /min ̄300 mI /min,透
析液流量为500 mI rain。
1.2.2护理方法 1.2.2.1 健康教育 为病人讲解高通量透析器的原理和优势, t 718.2()1 3.29.01 7 文章编号:1 674—4748(2013)10B一2714—02 传统透析器的异同之处,告知本次治疗预期达到的疗效和病
人配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认真仔细的健康教育,病
人能在一定程度t减少医疗花费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研 究显示,许多疾病的针对性护理对病人的『临床恢复效果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 。 1.2.2.2肝素抗凝护理 给予肝素抗凝可使血液管路通畅度
得以保持,因高通量透析器透析时血流量要高于低通量血液透
析,m流速在进入管路和透析器后加快,故凝血机会降低,需要
相应的减少肝素用量。
1.2.2.3舒适护理 透析方式的改变必将给病人生理和心理
造成不小的负担,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的
护理质量显得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 点,护理工作的安排和实施要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指标,使其一t7情
顺畅,放下心理压力。病房要注意清洁,物品摆放和谐有序,使
人心情愉悦。与病人交流时注意语气温和、表情丰富和态度谦 恭,让病人随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帮助和呵护。
1.2.3观察指标透析治疗3个月后观察病人t3 一微球蛋白、
帆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的变化。
1.2.4 统计学方法 汁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i± )表示,采
用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