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导学案(无答案)

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

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

质完全一样||。

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

1. 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

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

(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1/5)||。

例1.(2019?山东中考)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 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

B. 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

C.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 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例2.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

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

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白磷被加热到40 ℃时即能着火燃烧)

||。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活塞先向右移动(白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燃烧停止冷却后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处||。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要点三、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和1/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9%||,氧气20%||,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C.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一定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4.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要点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5.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蒸馏水

B.汽油柴油

C.氯酸钾干冰

D.洁净的空气石灰水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空气C.白酒D.金刚石

要点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主要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合成氮肥等||。

2.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用到氧气||。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体的总称||。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要点诠释】

1.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2.氮气和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是利用它们的稳定性||。但是“稳定”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及有些稀有气体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课堂练习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A.1:4

B.5:4

C.4:1

D.5:1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是()

A.一氧化碳、氧气、氮气

B.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应填充()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

4.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测定密度||,如密度大于1的就是氧气

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7、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光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8、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白磷

B、蜡烛

C、木炭

D、硫

9.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

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

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炉子上放一壶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

C.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氟里昂)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正倡导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态氧

B.石灰水

C.冰水混合物

D.四氧化三铁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空气||,氧气

B.氯酸钾||,氮气

C.液氧||,食盐水

D.金属镁||,氧化汞

13.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14.最早运用天平研究化学并得出“空气是由1/5体积氧气和4/5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15.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17.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二、填空题

1.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按各种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计算||,分别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2、红磷燃烧除需要达到着火点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自主预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0.94%, 0.03%以及0.03%。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201x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层作业 新人教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用书P21] 1.[xx·邵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xx·日照]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氮气 C.太湖水D.鲜橙汁 4.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或符号填在横线上。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5.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③先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④燃烧停止后松开弹簧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 (3)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低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请你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写两条)。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出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2 红磷燃烧) ,图3 木炭燃烧)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导学案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班别:姓名:学号:自评: 一、学习目标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 ?掌握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学习重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阅读课本P27,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 b.装置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加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冷却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___________,可支持燃烧;N2约占___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___, 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水。 2、思考: ①燃烧匙伸入的速度为何要快?为什么要待红磷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②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进入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代替? 导学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阅读课本P27,完成下面问题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化学式,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纯净物,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纯净物及其表示符号(化学式): 氮气________;氧气__________;CO2_________;P____________;P2O5___________; 导学三:空气的用途、污染和防治 阅读课本P28-P31,完成下面问题 1.常见气体的用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2.1.1 空气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后作业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用于食品包装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从分离空气的成分中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霓虹灯中填充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6.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D.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7.生活中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王老吉凉茶 B.雕牌洗涤剂 C.娃哈哈纯净水 D.山西老陈醋 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10.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绿色植物在空气中可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 (3)空气可作为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测电笔中有一种气体,通电后发红光,这种气体是______。 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结果。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间常存在如下三种(如下图): (1)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上述关系的________关系。 (2)有以下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人呼出的气体③啤酒④液氧⑤二氧化碳⑥医用75%的酒精⑦冰水混合物⑧氯化钾。请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 1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填名称)。由此实验可推测出该气体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学习评价

A组 一、填空题: 1.空气是一种物,它是由、、、、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其中占体积最大的是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其次是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都保持着各自原来的。 2.稀有气体是、、、、等气体的总称,它们含量较少却有很重要的用途,稀有气体一般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 4.成年人每min大约吸入氧气8 L,大致需要空气 L,8 L氧气的质量是 g,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 g/L)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4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 C.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又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 D.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自然生命的支柱,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2.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通常状况下,氮气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填充白炽灯的灯泡 D.空气中的氮气不能供给呼吸,对人体有害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稀有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约为0.03% C.稀有气体的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氧气 5.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造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6.用足量的红磷放在一密闭的、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燃烧,燃烧后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 A.78% B.79% C.100% D.无法判断 7.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三、简答题: 1、在实验室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能否用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2.有两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和氮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A组 答案: 一、填空题 1.混合物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氮 78 氧 21 性质 2.氦、氖、氩、氪、氙、很难 3.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4.38.1 11.4 29.7

21空气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无答案)

农安五中【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1空气 课型新课设计者魏巍周节第周第节备课日期[来源:学#科#网Z#X#X#K]使用日期 一环【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了解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54665985.html,]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二环【学习过程】教师调控 自主预学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 78%、0.94%, 0.03%以及0.03%。空 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 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 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 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 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 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三环【学习过程】教师调控 合[来源:学#科#网 Z#X#X#K] 作 探 究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 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 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 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 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初三上册化学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 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情景导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 “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 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八五〇农场学校中学部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难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方法 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具单孔塞、烧杯、导气管、烧杯、集气瓶、燃烧匙、火柴、弹簧夹、水、红磷、小黑板。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评价与反思

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3 40 讲述 板书 提问 讲解 提问 引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空气。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 确定存在吗? 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 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 体的存在?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 组成的故事。 问题3: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 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 问题: 深呼吸。 设计实验并汇 报交流 学生回顾生活 经验和以往的 探究活动,汇报 交流空气中已 知的气体成分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 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放松心情,也 暗示着化学 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引导学生 探究,激发探 究欲望,激活 学生思维 温故知新,学 会由生活现 象分析推理 出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善于 思考问题的 良好习惯 通过抢答,巩固 旧知,为新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 础。同时活跃课 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完整版)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班级:组姓名教师评价 专题 2 课题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标准: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活动建议: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2.概述无菌操作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纯化大肠杆菌的基本操作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说出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难点:微生物培养中的有关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案】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按照配置成的状态,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成 分。 3.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 对、 _ 以及等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 调至;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 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的条件。(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1)消毒是指使用仅杀死物体表面或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和)。常用的消毒方法 有、。此外,人们也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 用、等。此外,实验室里还用 进行消毒。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 有、、, 二、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倒平板,往往在灭菌前还需要 2.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和。(1)平板划线法是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 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指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的菌液分 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的菌液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它在生态学上属于什么单位?.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如果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说明接种符合要求。 2.若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未达到要求。 3.(作为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菌落,则说明培养基 不彻底,实验失败。 四、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法;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 存在4℃冰箱中,每3~6 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法;温度为。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消毒与灭菌 1、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 2、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3、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什么? 4、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有关“倒平板”操作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0C 左右,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方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 度?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 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课题2《氧气》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氧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 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33-35页,回答后面问题: 、氧气的检验方法: 3、完成木炭、铁丝、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 5、什么是缓慢氧化?举出例子。 二、合作探究

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得关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什么? 2、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哪些共同特征? 3、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质疑探究】 1、做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室验时,在集气瓶的底部都要预先倒入少量水,目的是否相同?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下端系一根火柴梗?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需盘成螺旋状,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N2 B.O2C.CO2D.CO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B.木炭C.白磷D.硫粉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

2、我们的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实验反思: (1 )集气瓶底为什么放少量水? (2)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 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 是什么原因? (4)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 质? 3、空气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举例: 空气,海水,矿泉水,河水;特点: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特点:可以用化学付号表示。 三、知识巩固演示[实验2-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 就实验,提出思考题 点评学生的回答,综合 展示正确的答案。 展示空气成分 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像空气这样的物质引出 混合物概念。 PPT展示 回答课本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说出空 气成分 学生举例

第二单元空气(第二课时)

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氦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讨论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讨论: 1. 在你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空 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气,你能做些什么? [板书] 1. 污染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 来源: ①工业;②生活; ③交通;④农业; 3. 危害: 影响健康,影响农业,酸雨,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 防治方法: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三、知识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PT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评价 回答课本习题 记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册中的相关题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举例分析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及 收获或质疑。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导学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4.通过学习,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预习】 1.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 2.你知道有哪些物质是我们人体所必需的,各有什么作用? 【情境导入】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常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哪些生物,都有哪些作用? 二、自主探究: 【思考】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___、_____、____即时组成细胞的物质,同时又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自学】阅读教材P86~P88内容和图片,完成以下问题。 1.功能:是构成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如鱼、 、蛋、 等);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 3.构成:由多种(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其主要组成元素有、、、等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胃肠道 + CO2 + 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人体氨基酸 水解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⑴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多倍,导致而死。 吸烟危害:、尼古丁、等 ⑵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麦芽糖酶 例:淀粉(能使碘变蓝)麦芽糖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变质)。 ⑴引起变质的因素物理:高温、高压、紫外线、超声波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有机溶剂、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课题一 空气 知识点总结

1.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现象:①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2.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红磷要足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1)红磷的量不够(2)实验装置漏气(3)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还能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 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6.氧气(O2)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7.通常情况下,氮气(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8.氮气(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如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液氮可以创造冷冻环境:如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条。 9.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和 氡气(Rn),是混合物 10.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可制成电光源,如氙气灯、霓虹灯等;氦气可制造低温环境。 1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2)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1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SO2)、一氧 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等级 越大质量越差。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导学案

“零作业”课堂教学之导学案 课题编写人授课人课型时间第1课时常见的酸吕书生新授 一、自主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懂得实验事故的急救和处理常识。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徜徉书海活动探究 模块(一)酸碱指示剂 1、问题情境导学: (1)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列举实验室、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有酸味的物质以及哪些物质属于碱? (2)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发生变化呢?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1)实验探究(一)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结论】食醋、盐酸属于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溶液。 (2)酸碱指示剂 ①概念: 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②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色,遇碱溶液变成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遇碱溶液变成色。 (3)实验探究(二)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①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练习题精选附答案

课题1 空气 课时1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汽车轮胎中常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作为填充气,这种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图。下列 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3.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则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高于普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A.1 : 2 B.1 : 5 C.1 : 4 D.21 : 79 4.“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可以利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5.下列气体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汽车的尾气C.水蒸气D.香烟的烟气 二、填空简答题: 1.空气的成分按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5)对照图I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 (回答一点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 (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分辨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处步学会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能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空气中大约有1/5体积的氧气的结论; (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中,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习重点] 空气的组成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学习难点] 设计并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仪器、药品] 集气瓶、酒精灯、烧杯、燃烧匙、弹簧夹、橡胶塞、导气管、火柴、红磷、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这是空气。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板书]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份。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化学符号为)和 (化学符号为)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依照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到的药品是 ,反应原理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3、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78%、21%、0.94%、 0.03%、0.03%. 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 5、叫混合物。 6、纯净物。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探究点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法)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实验目的:利用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的方法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瓶内空气中,使瓶内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实验步骤: (1)如图,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水面以上分五等分。 (2)检查气密性: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迅速把塞子塞紧。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的,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点集气瓶内水面以上容积的。 6、问题: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与什么物质的体积有关? 7、分析原因:红磷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瓶内气压,水流入集气瓶。 8、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9、思考:实验中注意应注意经下几点 (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2)红磷量要;(3)等到时打开弹簧夹。 10、分组讨论:(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11、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讨论(1)原因A、;B、;C、。 (2)有,是因为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含量不断降低,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不能燃烧了,因此瓶中还有少量残余的氧气。(或没有,因红磷不燃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