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生物酶高考习题 精品

最新-生物酶高考习题 精品

最新-生物酶高考习题 精品
最新-生物酶高考习题 精品

第1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酶能使原来不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

B.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酶与双缩脲试剂都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2.(2018·莆田质检)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唾液中

C.酶B的最适pH是1.8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

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

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4.2018年8月8日是首个“全民健身日”。许多人都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着体育健身活动。活动中人体内肌细胞代谢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是(C) A.脂肪B.肌糖原

C.三磷酸腺苷D.葡萄糖

5.(2018·江苏泰州第二次模拟)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右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

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

度和酶浓度

C.随着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图1表示淀粉分子链的一段,数字对应的“—”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发挥作用的位置一定是1、3、5处

B.图2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图示温度X时底物能量太高所以不能与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C.ATP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P

D.ATP中含有大量的高能磷酸键,贮存有大量的能量,所以是贮能物质,细胞中含量较多

7.(2018·山东滨州期末)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C)

A.本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是淀粉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还原糖

B.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和温度

C.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

D.本实验中淀粉酶的活性在60℃最高

8.(2018·北京西城期末)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 TP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B) 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 TP

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9.(2018·重庆卷,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C)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10.(2018·上海卷,12)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D)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11.(2018·陕西监渭适应性调研)设计证明生物酶具有催化性、特异性、高效性实验,选用的对照条件分别是(B) A.无机催化剂,同一物质,自然条件

B.自然条件,不同物质,无机催化剂

C.自然条件,同一物质,无机催化剂

D.无机催化剂,不同物质,自然条件

12.(能力分析题)种子的成熟过程实质上就是胚由小到大以及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如图所示为小麦种子(淀粉类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据图可推知(B) A.曲线①表示淀粉,曲线②表示葡萄糖

B.曲线②表示淀粉,曲线③表示淀粉磷酸化酶

C.淀粉是由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转变而来的

D.生长素含量逐渐增加,淀粉酶活性不断增强

13.下列过程中,消耗ATP和产生ATP的过程分别是(D)

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②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⑤抗体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⑥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⑦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过程

A.①⑤,②③⑥⑦B.①②④,③④⑦

C.②④⑤,③⑥D.①②⑤,③⑥⑦

14.(2018·扬州模拟)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

应所需的活化能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⑥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相同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

15.如图,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B)

16.(科学·生活)生态酶制剂是一种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微生物制剂,它能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使质量差的饲料和优质饲料具有同样的饲喂效果,从而提高了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组成生态酶或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生态酶失活

C.物质的跨膜运输、CO2的固定和还原都需要酶的参与

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17.(常考易错题)如右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B)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18.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激素种类不同,而酶的种类相同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缩短反应时间,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C.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解旋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19.对动物体内的ATP的描述,正确的是(B)

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吸能反应一般与A 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C.动物细胞中的ATP都来自线粒体

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都由A TP直接提供

20.(原创题)下表为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有关酶的实验方案,则a和b试管的颜色分别是

(B)

C.紫色;蓝色D.砖红色沉淀;紫色

21.某人进行实验来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没有使酶完全

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适当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22.(高考改编题)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谷氨酸分解成γ-氨基丁酸和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提取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 mmol·L-1、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图甲: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注:酶浓度固定)

图乙: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注:反应物过量)

A.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失去活性

B.图甲的自变量是催化速率

C.图乙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增大,酶与底物接触的机会变大D.图乙中,随酶浓度增加,酶的活性不断增加

2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24.(2018·常州模拟)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D)

A.Ⅰ和ⅢB.Ⅱ和ⅢC.Ⅰ和ⅣD.Ⅱ和Ⅳ

25.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5℃时的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该同学想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列哪一项探究课题最合理(A) A.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淀粉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α-淀粉酶的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26.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

A.A试管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A试管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B试管和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27.(2018·广东毕业调研)1981年,Thomas Cech和他的同事在研究四膜虫的rRNA前体加工除去内含子时发现,内含子剪接反应是在仅有RNA没有任何蛋白质的情况下完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B)

A.该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B.该rRNA可能具有酶的特性

C.蛋白质和RNA都是酶D.该实验结果错误

28.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 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 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 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 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②A 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3)①ATP②葡萄糖溶液肌肉收缩A TP溶液

③结果不可靠。如果外源ATP尚未耗尽,会出现滴加葡萄糖溶液肌肉也会收缩的现象,造成葡萄糖也能被肌肉直接利用的假象

29.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留时间较长,估计已失去活性。某班生物兴趣小组承担了鉴定任务,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植物细胞工程中既能去除细胞壁又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物质是() A.稀盐酸 B.浓蔗糖溶液 C.淀粉酶 D.纤维素酶 2.(2015 海南卷)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3.某学生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将碘液滴到干面包上,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它。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橙黄色(麦芽糖与该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得出结论:面包被嚼碎时有麦芽糖产生。这位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完善在于() A.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B.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C.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D.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中,然后将2试管放人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结果如下表: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7.0 4.0 1.5 4.0 不凝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B.将A内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凝乳,是因为酶的数量增多 C.据表推测凝乳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左右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仍不会发生凝乳 5.(2015上海卷)利用枯草杆菌生产分泌性中性蛋白酶,以下符合该酶分离纯化的正确流程是 ①制成酶制剂②发酵液过滤③冷冻干燥④层析法提纯蛋白酶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6. 下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一、选择题 1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解析: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答案:A 2.如下图所示,下列4支试管内加入3 mL浆糊。另外A、C内分别注入2 mL清水,B、D内分别注入2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甲、乙两水槽水温分别为35 ℃、55 ℃。保温5 min,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来鉴定酶是否将淀粉水解。A、C两支试管中没有淀粉酶,所以淀粉还存在,加碘后会变蓝色;D试管中虽然有酶,但由于唾液淀粉酶催化的最佳温度在35 ℃左右,温度55 ℃太高,已经使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不能水解淀粉,所以D试管也会变蓝色;只有B 试管中的酶能将淀粉水解,所以加入碘液不变蓝色。 答案:B 3.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的三酯磷酸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需要适宜的( ) ①温度②酸碱度③水分④营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固定化酶的条件。大肠杆菌中的三酯磷酸酶可以催化有机磷农药分解,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同时反应离不开水,但是不需要提供营养。 答案:A 4.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 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 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 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 解析:获取酶制剂要将细胞破碎,释放出细胞内的酶分子;提取到的酶即可称为酶制剂;酶不是活细胞,活性的维持不需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D 5.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变量 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 解析:本题考查了果胶酶及其相关实验,探究果胶酶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葡萄糖异构酶不属于果胶酶;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为单一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高考写作指导_速度话题作文导写 【作文材料】 每周六上午,海尔中高级经理人都要进行互动式培训。在一次培训中,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集团的CEO(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互动培训的主题是“推进流程再造”,并首先出了一个很像“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首先提出了一个很像“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张瑞敏摇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摇头说:“没有木板!” “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还是摇摇头说:“石头是真的。” 此时,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顿悟道:“是速度!” “正确!”张瑞敏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大家可能都记得,儿时在河边用石头打水漂,石头之所以能在水面上连续跳跃而不沉下去,就是因为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速度。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海尔流程再造就要以更快的响应市场速度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读罢这则材料,请以“速度”为话题,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第1页共4页

【写作导引】 材料本身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生存与发展理念,即“速度制胜”,在写作时无论如何叙说或阐发,一般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点之上。言之有点,立意为先,具体立意取向主要有两种选择—— 一是“一是一,二是二,说一不二说二不一”,即感点集中,主要从一个方面展开即可,专攻一点不及其余。 这里选择的感点一般应围绕速度的正面意义来谈相应经历、故事及其认识,其他尽可避而不谈,以求笔力集约。 另一选择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即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既肯定追求速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又指出 片面追求速度的危害,由此提醒人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践行“速度制胜”的理念。 无论如何立意、作何文体,都应同时做到—— 言之有物。从选材角度来讲,要联系实际,以典型素材为支撑,或典型情境、经典事例、名言警句,或个人所见所闻之实例,而不是絮絮叨叨、粗泛笼统地谈对“速度”的理解,让人感觉言而无味。 言之有理。不论引介何种类型素材,都不能简单转引或复述、“只叙不议”或“引而不析”,必须有自己的分析,说理不可空而不实、泛而不深,而要切中要害点到为止。 言之有序。从结构角度看,要根据自身立意取向把握文章的具体架构。详略安排上,如取前一立意,“集中 优势兵力”之下,相应事例、印证可稍加详细铺展。而在后一立意取向中,因为要从两点结合分析,一般宜“先分 后合”,“兵分两路”后再“合兵一处”,相应事例、印证的处理最好简洁一些。因为应考作文,字数相对限定,一篇文章呈现两个感点,“分兵”之下,如果笔力不够精当、匀称,难免会因“兵力分散”而导致整体不够深刻、浮光掠 第2页共4页

盐类的水解重难点知识讲解 1、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弱酸的相对强弱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例NaAc、NaCN、NaClO、Na2CO3、NaF……。影响水解平衡的外界条件有温度、盐溶液的浓度、等,但决定水解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水解生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那么就可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对应酸的酸性强弱,若溶液的pH越大,水解所得的对应酸的酸性就越弱。 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NaHSO4、NaHCO3、NaHS、NaH2PO4等均是酸式盐,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若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例如NaHSO4,但弱酸的酸式盐呈酸性还是碱性,要看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谁更大。常见盐溶液酸碱性归纳如下: 碱性:NaHCO3、NaHS、NaHPO4 酸性:NaHSO4、NaH2PO4 3、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浓度关系的判断 如K2S溶液中离子有K+、S2-、HS-、H+、OH-。下面以0.1mol·L-1 Na2CO3溶液为例说明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 (1)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CO32-)>OH->H+ (2)电荷守恒关系(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C(Na+)+C(H+)=2C(CO32-)+C(OH-)+C(HCO3-) (3)物料守恒 Na2CO3固体中n(Na+)=2n(CO32-),即为n(Na+)=2n(C)

溶液中CO32-一部分变为HCO3-、H2CO3,故有: C(Na+)=2[C(CO32-)+C(HCO3-)+C(H2CO3)] (4)水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 C(OH-)=C(H+)+C(HCO3-)+2C(H2CO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pH的计算方法(25℃) 1、酸溶液 (1)强酸溶液,如H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 n -lgC(H+)=-lg(nc)。 (2)一元弱酸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则C(H+)=C·α,pH=-lg(Cα)。 (3)两强酸混合 2、碱溶液 (1)强碱溶液,如B(OH) ,设物质的量为 n C mol·L-1,C(OH-)=nC mol·L-1, (2)一元弱碱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C(OH-)=Cα, (3)两强碱混合 由,先求出混合后的C(OH-),再通过K w求混合后C(H+),最后求pH。 3、强酸与强碱混合 先依据H++OH-=H O,判断是否有过量的情况,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2

高考生物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整理归纳 同学们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时注意细胞的知识点,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请大家学习。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

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 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查字典生物网预祝大家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2020高考生物重点难点题型汇总 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及实验探究 与遗传有关的实验探究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与探究 同位素示踪法与细胞分裂、DNA 的半保留复制 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实验设计 1 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1.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2.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3.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1)一定源自基因突变 ?????? ????①体细胞中发生②作用时期在间期③亲代基因纯合?一定是基因突变 (2)一定源自交叉互换

?????? ????①姐妹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有两种颜色②作用时期是M Ⅰ前期?一定是交叉互换 (3)无任何提示,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4)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或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出现“不同字母”的基因如A 与B(b),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等)。 提醒 若发生交叉互换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带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在两次分裂后期都能发生。 4.XXY 与XYY 异常个体成因 (1)XXY 成因 (2)XYY 成因:父方M Ⅱ异常,即M Ⅱ后期Y 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 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形成YY 型精子。 题组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多样性的关系 1.(2019·浙江绍兴联考)如图是经诱导处理的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 ,不考虑基因突变)卵巢切片中观察到的两个细胞,其中甲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为次级卵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含有两套遗传信息,乙细胞含有四套遗传信息 B .乙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 .若甲细胞完成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 、Ab 、aB 和ab D .若乙细胞完成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Bb 答案 D 解析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 已完成复制,细胞内有四套遗传信息,乙细胞也含有四套遗传信息,A 项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乙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 项错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

新材料作文“当今教育状况”升格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特长的人冒出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源于一个社会热點问题:一方面,学业优异者必然是少数,多数是学业一般的中等生;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社会出现多元思维,形成激烈的交锋,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优秀作文的诞生。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从赞成学者王汎森观点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否定他观点的角度来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合适的教育则可能使人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2.扬长避短。万物都在发扬自己的特长来适应自然,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若一味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第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最终遗失自己的本性。因此,要选择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发挥我们的特长,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3.展现个性。人,生而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体现自身的价值。然而,却有太多人随波逐流,渐渐埋没了自我,以致能真正发掘自己优势的人少之又少。 4.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属于别人。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让别人为你鼓掌。 5.做最好的自己。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竞争的时候,只会有一个胜利者。难道其余的人都是失败者吗?非也。就纵向而言,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者,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6.踮起脚尖。人要想获得成功,品味人生的甘甜,就要勇于“踮起脚尖”。其实在很多场合,我们缺乏的只是勇气与自信,有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你愿意“踮起脚尖”去争取,去尝试,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甘甜!

1.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 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n = m + 1 (B)n = m + 11 (C)n = m + 25 (D)n = m + 10 2.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的单质可跟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C的氢化物比B的氢化物稳定 (D)原子半径A>B>C 3.金属钫(Fr)天然存在极微,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化学式为Fr 2 O的氧化物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它应是极强的碱 (D)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比钠剧烈 4.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AB 2 .由此可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A、B可能在同一周期(B)A在B的前一周期 (C)A肯定是金属元素(D)A可能在三周期的ⅡA或ⅣA族 5.元素X和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 2X 2 (B)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 (C)Y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却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D)X和Y都是性质很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6、下列对于铯(Cs)的性质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A、它只有一种氧化物Cs 2 O B、它与水剧烈反应 C、Cs+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CsHCO 3 受热不易分解 7、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B、“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C、“类钫”具有放射性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1g.cm-3 8、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②原子半径比钾大③它的氧化物有的能跟二

第1讲走近细胞 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 ②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代谢、分裂(繁殖)、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 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种群与群落的区别:群落强调的是某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构成的群体。我们容易忽视的是其中的微生物,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就是典型的错误表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及各种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或直接说成“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2)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因为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只能寄生在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所以病毒又称为分子生物。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不能单独划入生命系统层次。 (3)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虽然字面上常常只带有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某些生物,但它真正的含义包括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如一片草原、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等,均应理解为是对生态系统的描述。 考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 目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含纤 维素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 素和果胶 细胞膜都含磷脂和蛋白质,都是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和染色质,DNA 裸露 有核膜、核仁,DNA和蛋白 质形成染色质 分裂方 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变异类 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

高考作文辅导 搭好“骨架”,独见创新 高考作文的主旨确立,应该是力求达到“深刻集中、独见创新”的时代精神标准。 所谓“深刻集中、独见创新”,就是在中心主题的确定上,是优中选优、好中选好。元代的陈绎在他的《文选》中曾引用他人所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此句中的“陈言”,即过时无用的陈词滥调;而“正语”,是大家公认的一般化观点,也不可取;只有“精语”,那才是独到创新的意旨,可用来作为自己文章的最佳主题。 有一些文章,当我们读了它以后,只觉得朦朦胧胧如坠于五里雾中,不知其所云;还有些作品,它的要点此起彼伏,看不出作者的致力点何在。他究竟想说些什么,使人觉得混淆不清。这只能证明作者对上述两点没有搞清楚。”于是,你应该做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只有这样,你的思想水平,才能在同龄人中收到“棋高一着”、令人称赞的层面。 但是,我们也要切实严防在一些同学的头脑中存在的、那种误以为把“奇异怪僻、荒诞出格、差池忤逆”的立意,也当作是标新立异、独到高见,这恰恰是十分荒谬可笑的错误行径。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那是肯定要遭到阅卷老师们的批判和否定的。东汉的王充,在他的《论衡·别通》篇中,早已提到确立主旨的最高原则应该是:“入道弥深,

所见弥大。”我们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文的话,它的真义就是:“切入道理的理解越深,那么你所发现道理的含义也就越大。” 因此,考生们对任何作文题,都要作深刻研究、细致思考,挖掘出其中最深最新的观点,并与当今社会时代紧密结合,然后提出个人独到的见地、崭新的理念。主题是一文之“灵魂”,让文章的“灵魂”,真正体现出是自己思想上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给人以特新的感受,让人们对你的作文,为之吸引、逼人一览。 高考作文的段层安排,应该是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的环环相扣准则。 所谓“进递有序、精致关联”,就是要使自己的文章,在段落与段落以及段落中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上,都要切实做到“有机相连、逻辑推进”。“作为布局的结构(或简称结构)是任何作品都不可缺少的,没有布局的结构就不可能有作品。布局是整个作品的组织、内部构造和部署调配。指的是作品中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作家根据对生活的认识,适应一定体裁的要求,按照题材和主题的需要,分别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作合理、匀称而又有层次的安排,使之在艺术上达到形象的完整和风格的和谐。”(刘衍文、刘永翔《文学的艺术·泛论结构与情节》) 因此,你在写作前,首先要对自己要写的文章进行整体段落的构思:全文总共要写几段、每段的意蕴是什么、段与段的上下关系怎样;文章中的“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铺叙段、议论段、说明段、抒情段、

高考化学之有机化学重难点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突破 【考点定位】 【命题预测】 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果胶酶的活性测定、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 一、酶的研究 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1)果胶酶:由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及果胶酯酶等组成,作用主要是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汁变得澄清,增加出汁率。 (2)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 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①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处于最适温度和最适pH时,酶活性最高。 ①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实验结果

①果汁体积越多,说明果胶酶的活性越高。 ①果汁越澄清,说明果胶酶活性越高。 3.探究果胶酶的用量 (1)实验原理 ①在一定条件下,随着酶的用量增加,果汁的体积增加。 ①当酶的用量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果汁的体积不变。 (2)实验结果:果汁体积不变的最低酶用量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4.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 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2)影响加酶洗衣粉中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表面活性剂等。 (3)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①实验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复合酶洗衣粉加入的酶制剂种类较多,与单一酶洗衣粉相比,对各种污渍都有较好的洗涤效果。 ①控制变量 a.自变量:加酶洗衣粉的种类。 b.无关变量: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材质和大小、洗涤方式和时间等。 c.设置变量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具体情况。 二、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 1.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 (1)化学反应:葡萄糖+葡萄糖异构酶→果糖。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 难点大题练 时间 / 40分钟 一、知识情景运用 1.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羊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调查该种群的。 2.草场内的不同植物高低错落,这是群落的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群落的结构。 3.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逐渐增加。 4.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会因为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而崩溃,是因为。 5.农田管理中,要积极进行灭虫、除草等,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蚕以桑树为食,蚕沙(粪便)投入鱼塘可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沙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草变绿作为一种物理信息传递给野兔,野兔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8.现今,大量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工业排放等使湿地的污染程度加重。过度放牧,导致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地完成其生活周期,导致湿地植物的丧失;工业排放的未经净化的污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镉、铅等,如果人食用湿地鱼类,也将对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原因是。 9.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该事例说 明 。 10.农民种地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这说明,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二、非选择重点强化 11.[2017·合肥一模]在稻—鱼—蛙共生农田生态系统中,除普通农田生态系统拥有的水稻、杂草、害虫、田螺等生物外,还有鱼和蛙,它们能起到松土、除草和除虫的作用,其粪便和残饵又成为绿色肥料。请回答: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根据如下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

最新高考作文考前指导 高考作文考前指导—:卷面文章要做好,注意最基本的限制 (1)书写、文面的限制。从2003年开始网上阅卷以来,高考写作就对此提出了诸多要求: ①作文前不能在作文纸上及其周围作任何标记。 ②书写时不能超过所规定的边框区域,超出部分一律视作无效。 ③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笔尖适宜使用0.5mm,不得使用铅笔、红笔或圆珠笔等其他笔书写。钢笔(尤其是黑色墨水的)或签字笔书写的答卷被扫描后生成的图像清晰度高且准确,容易识别。 ④电脑阅卷展现在老师们面前的是竖立的字迹,俗话说:字怕上墙。这就要求考生书写时力求做到字迹端正,书写清楚,字距要适当,尽可能写楷书。另外,字一定要写大些。因为每位老师每天要评阅的试卷量很大(有时晚上也要改),眼睛得一刻不停地盯住屏幕,太小太秀气的字很难看清楚。

⑤答题时应先组织好语言再落笔,尽可能减少涂改;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则应在错(别)字上斜画两笔即可,不要使用涂改液改错或用透明胶带纸粘扯欲修改的内容。 ⑥答题纸应保持平整和洁净,不要折叠、弄皱。 ⑦考生违反有关规定,造成试卷无法评阅的,后果自负。 高考作文对书写、文面方面的要求,主要看字体优劣、有无错别字、卷面是不是整洁等几个方面。有些年高考作文评卷标准专门设置"书写"项目,赋分高达5分。后来虽说不再单列这个专项,但在"等级评分标准"中有"字体"条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这一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2)标点、字数的限制。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规范、正确,防止一"逗"到底;要正确区别句号、问号、叹号,不用英文的点代替句号。每一个标点使用都要结合语境,根据表意的需要,准确表达句子的语气,不可随便使用。

高中化学重点难点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得颜色见会考手册得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得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得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得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得NH3、H2O、HF反常。③常温下呈气态得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得烃、一氯甲烷、甲醛。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⑥常温下呈液态得单质有Br2、Hg;呈气态得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得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⑨易升华得物质:碘得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⑩易液化得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得气体,能做喷泉实验得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得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得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②溶于水得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③含C、H、O得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得有机物密度大于水。④钠得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得单质一定都就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就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③电子层结构相同得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得阴离子。②非金属元素除O、F 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与为8。③变价金属一般就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就是C、Cl、S、N、O。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与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就是否就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瞧非金属元素形成得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得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②掌握以下分子得空间结构:CO2、H2O、NH3、CH 4、C2H4、C2H2、C6H6、P4。 4、键得极性与分子得极性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得概念。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得关系。③掌握分子

、选择题 1. (2017河南诊断卷,3)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温度),图2表示t i 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ot y \ 底物孑卜于转聲一底钩 变g 為 图丄 A ?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 3下降到t 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 B. 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 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 i 变为t 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 ?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2 ?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步 骤 试管编号及组别 a b c d e 加 入 试 剂 2mL 体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出02 积 分数为 3%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 H 2O 2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 H 2O 2 2mL H 2O 的 H 2O 2 处 2 滴 理 惜 90C 水浴 加热 FeCb 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常温 2滴煮熟的肝脏研磨 液,常温 2滴肝脏研磨液, 常温 施 常温 气 泡 多 少 多 较多 最多 无 无 A . a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 b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 c 组和d 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D. c 组和e 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3. (2017河北唐山一中月考,8)pH 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酶和ATP 1 所示(t 2为最适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 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 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 不断地进化。 7.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 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 性。 9.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 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 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 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 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 内。 13.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 白质。 14.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2019 年高考生物知识点:重难点总结 97 句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 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 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 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 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 进行加工和转运; 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 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高考生物酶和ATP专题 (时间:45分钟) A级基础演练 1.(2013·豫南四校调研)如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解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答案 B 2.(2013·苏锡常镇四市一调)地沟油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利用生物酶技术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蛋白酶B.淀粉酶 C.脂肪酶D.解旋酶 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故最适用于题中所述过程的酶是脂肪酶。 答案 C 3.(原创题)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所以C项是错误的;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 答案 C 4.(2013·辽宁沈阳、大连第二次联考,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其活性 B.都只能催化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C.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 D.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且具有高效性 解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类酶,少数是RNA酶,A错误;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

反应,B错误;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仅仅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 D 5.(2013·衡阳六校联考)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②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③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答案 B 6.(2013·安徽名校第三次联考,6)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 试管①②③ 纤维素悬液/ mL 2 2 2 纤维素酶液/ 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 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注:“+”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看出,温度设置只有3个不同温度,无法判断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要想判断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还需增加温度梯度来进行实验。 答案 D 7.(2013·南通一调)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如 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 B.①过程和②过程的酶和场所不相同 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相等、形式 相同 D.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 解析由图示可知,a过程表示动物和人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b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两个过程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①过程表示ATP的合成,②过程表示ATP的分解,细胞进行这两个过程需要的酶和场所不相同;c表示合成ATP的能量来源,d表示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和形式不一定相同;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含量不多,但在细胞中易于再生,转化速度很快。 答案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