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气织机一般故障见解

喷气织机一般故障见解

喷气织机一般故障见解
喷气织机一般故障见解

喷气织机一般故障见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喷气织机一般故障见解

喷气织机纬停原因与处理喷气织机纬向停机的几种原因及处理方法:1一、纬向系统1、纬纱在进口侧布边形成双纬:检查绞边纱开口是否正常。2、纬纱在织口内形成无规律双纬:应顺着纬纱的起源查看纬纱是否有大结头、小辫子、羽毛纱等疵点如发现有,应及时处理。3、纬纱为弱捻或者粗细不匀:检查纬纱,发现弱捻或者粗细不匀及时更换。4、探头H2有污渍或积花:织机显示长纬,而纬纱正常,查看探头H2是否有污渍或积花,如发现有应立即处理。5、机械故障:纬纱吹出主喷嘴后未到头,连续几次在同一位置,应检查主喷嘴气压是否正常,辅助喷嘴气压设置是否合适。二、经向系统1、织轴质量:为了提高经纱张力的均匀度,整经应采用间歇整经,集体换筒方法,在浆纱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根湿绞及双浆槽,高压上浆,使经纱上浆均匀,降低毛羽,帖服毛羽、提高浆纱耐磨性,为使经纱表面光滑,减少织造过程中的摩擦,宜采用后上腊,腊的用量应控制在-%之间。2、合理选用开口机构:不同的开口机构所形成的梭口、梭口稳定性和清晰度也不一样,喷气织机织造多采用全开梭口方式的开口机构,梭口清晰有利于纬纱通过梭口,减少因绊纬而造成的纬向停机。3、梭口尺寸的配置:缩短梭口长度,可减少经纱与经纱、经纱与综眼的摩擦、经纱的毛羽减少。同时梭口长度缩短后、在梭口前后对称度不变的情况下、梭口的前部长度也减小。前梭口角大、增大了梭口的引纬空间、有利于开清梭口、防止经纱相互粘连。4、后梁高低的确定:高后梁能减小打纬阻力、有利于打紧纬纱、而且还能使经纱产生侧向移动、消除方眼、筘痕。但后梁越高、易使上层经纱张力过小、造成开口不清而发生停纬、纬缩等问题。5、上机张力:上机张力是指平综是经纱的静态张力。在打纬时经纱在综眼内摩擦移动量的大小与上机张力成反比。上机张力小,易引起开口不清而造成绊纬形成停纬,因此,适当增加上机张力可以提高开口清晰度,减少停纬和纬缩的产生。经纱轻浆而造成的开口不清纬纱受阻停纬,为了解决喷射受阻造成的停纬,要合理调整前梭口的几何形状,1、前移停经架,减少经纱磨擦距离。2、将综框按组织分层、但下层经纱不可浮起过高。1/1=1+1=2两片高、两片低。2/1=2+1=3,三片高,三片低。2/2=2+2=4,四片高,四片低。依此类推,把上层经纱分成几层。减少毛羽互相纠缠。3、使用滑石粉。增加开口清晰度,适当增加上机张力,张力的大小要在断经和开口清晰之间选择合理方案。三、温湿度织布车间温湿度控制得是否得当,将影响喷气机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织布车间的温湿度要根据纱线种类来设定,棉织温度可控制在23°-30°之间,相对湿度必须控制在70%-78%之间,若温湿度过低纬纱收缩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纬纱飞行造成停纬。喷气织机纬向停机的几种原因及处理方法:2(一)机械方面 1:纱尖缠结或弯曲型断纬在织物右侧布边的纬纱尖端处,有轻微的缠结或弯曲,形成短纬,产生停台。 A:形成原因(1)右侧布边的边纱、绞边纱、假边纱松弛或经纱纱疵、飞花附着等原因造成开口不清。(2)主喷嘴压力太高,或安装不标准。(3)主喷嘴喷气时间和电磁针作用时间配合不当。(4)电磁针的高度和位置不标准。(5)压缩空气管道漏气。(6)辅助喷嘴压力过低,高度和角度不合适。(7)左侧剪刀不锋利。(8)左侧布边经纱松驰。(9)筘面不清洁,有飞花、杂物附着。(10)电磁阀工作不良。 B:消除方法(1)加大经纱张力或去除纱疵、飞花附着。(2)降低主喷嘴压力或调整主喷嘴压力位置。(3)提前或延迟电磁针的开发时间,并将主喷嘴喷气时间提前或延迟至适当时间。(4)按定时标准和安装规格进行检查,调整电磁针。(5)对压缩空气管道定期进行检查。(6)提高辅助喷嘴压力,并检查其高度和角度(根据纬纱种类而定)。(7)左侧剪刀片务必经常保持锋利。(8)绞边经纱在综丝和钢筘中的穿法要正确。(9)经常保持异形筘筘面的清洁。(10)按控制板上的测试键,如发现电磁阀停止工作,则检查电磁阀,如电磁阀工作,但连续运转时不工作;则检查编码器。 2:纬纱弯曲型断纬纬纱呈U型弯曲是由于引纬不足、开口不良和纬纱延时到达所致。使织机产生停台或形成双稀纬疵点。 A:形成原因(1)主喷嘴喷气时间和电磁针作用时间不当。(2)在剪切时,纬纱从电磁针中脱出。(3)压缩空气管道漏气。(4)辅助喷嘴压力太低。(5)织机开口有故障,经纱有毛羽、大结头、飞花等纱疵。(6)开口量太小或开口时间不标准。(7)经纱碰到辅助喷嘴尖端。(8)经纱张力太小。(9)主喷嘴位置不对。 B:消除方法(1)提前或延迟电磁针的开起时间,并将主喷嘴的喷气时间提前或延迟。(2)调整左剪刀、导纱器作用时间,以减小切断阻力;或适当提高剪切吹气压力。(3)检查弯曲或漏气的机械阀和气管,进行调节或更换。(4)适当提高辅助喷嘴压力。(5)严格掌握经纱接头小于3mm的规定,除去大接头、羽毛纱和飞花附着等经纱疵点。(6)增加开口量,检查并调整开口时间。(7)将辅助喷嘴横移~妈妈,并检查辅助喷嘴头端光滑情况。(8)测量并增加经纱张力。(9)用主喷嘴定规正确调节其位置。 3:纬纱与左侧布边经纱绞住型断纬开口时间与纬纱飞行时间配合不当,纬纱被左侧布边的经纱绞住,织机产生停台或形成纬向织疵。 A:形成原因(1)电磁针时间、主喷嘴喷纱时间与开口时间配合不当。(2)左侧布边绞边纱松弛或其它边部经纱松弛。(3)主喷嘴安装不正确。 B:消除方法(1)延迟纬纱脱离电磁针时间和提前开口时间。(2)校正绞边纱和假边纱张力,或校正开口时间。(3)用主喷嘴定规进行正确调节。4:纬纱与经纱绞住型断纬纬纱与中部经纱绞住,形成S形弯曲。主要是经纱片经纱张力不匀或经纱附有纱疵等造成开口故障,使织机产生停台或形成双脱纬疵点。 A:形成原因(1)经纱张力太小或片纱张力严重不匀。(2)经纱纱疵(羽毛多、大结头、棉结、棉球、飞花附着等)。(3)开口过小。(4)左剪刀剪纱不良。 B:消除方法(1)测量并增加经纱张力,排除产生局部张力不均匀等因素。(2)去除纱疵、接头尾纱不超过3mm。(3)适当增大开口高度。(4)调整左剪刀作用时间及刀片啮合量,使剪刀锋利。 5:引纬长度不匀型断纬引入织口的纬纱长短不一,出现长、短纬现象。主要是测长储纬不稳定,引纬力不足造成的。 A:形成原因(1)纬纱预绕量不足。(2)电磁针的关闭时间太早。(3)主喷嘴被棉纱堵住,压力太低。(4)纬纱卷绕形状不良或卷绕硬度不适当。纬纱质量差,纱疵多,如接头、飞花棉绒和回丝附着等。 B:消除方法(1)清除飞花,检查喷气气流情况。(2)重新正确绕纱。(3)按规定方法和标准调整压力。(4)适当增加储纬器的预卷绕量。(5)延迟电磁针的关闭时间。(6)增加主喷嘴压力。(7)清除堵塞部件的棉绒。(8)更换纬纱卷绕的形式,改善纬筒硬度,大力提高纬纱质量,减少纱疵。 6:纱尖吹断型断纬主要是引纬的喷气压力太高或纬纱弱节形成的。 A:形成原因(1)主喷嘴压力太大。(2)剪切吹气过强。(3)纬纱条干不匀,纱身细节多。 B:消除方法(1)降低主喷嘴压力。(2)减小剪切吹气压力。(3)更换纬纱,采取措施提高纬纱质量。 7:纬纱中间吹断型断纬引纬力太强,作用时间太长或纬纱细节在布幅宽度范围内被吹断,使织机产生停台或形成双稀疵点。 A:形成原因(1)纬纱释放角太小。(2)主辅喷嘴压力太高,开度(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太大,辅喷嘴喷射角度太大。(3)纬纱有细节弱纱。 B:消除方法(1)适当增大释放角。(2)降低主辅喷嘴压力,并检查纬纱飞行曲线,减小开度(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避免过度喷气,减小辅喷嘴喷射角度。(3)调换纬纱,提高纬纱质量。 8:纬纱在储纬侧断裂型断纬

在纬纱释放停止过程中,因引纬力量太强或纬纱有细节弱纱而产生。 9:剪切失误型断纬剪切失误型断纬是主喷嘴侧纬纱在引纬后,打纬前未曾剪断而形成。 A:形成原因(1)剪刀刀片布锋利,啮合不良。(2)剪刀安装位置不良,剪切时间不标准。(3)剪切吹气压力过低。(4)纬纱到达对侧较迟。 B:消除方法(1)按周期研磨刀片,并调节啮合良。(2)根据剪刀安装规格校正位置,并调整时间。(3)适当减小减切吹气压力。(4)增加主辅喷嘴压力,延长辅喷嘴喷气时间。 10:失误停台纬纱达到正常,但由于纬纱飞行不正常、绞边纱、捕纬边纱、电气故障等原因,误发无纬纱到达信号,导致停机。 A:形成原因(1)纬纱进入捕纬边纱不正常。(2)右侧绞边纱松驰。(3)纬纱到达探头的形态或位置不正。(4)探纬头电缆有问题,或探头的钢口反射区表面不清洁。(5)探纬头灵敏度差,探测板有故障。(6)探纬头与钢筘间隙不合适。(7)异形筘筘齿振动。 B:消除方法(1)调节喷嘴位置,清除棉绒,解决纬纱松弛问题。(2)调整边纱张力,使边纱穿筘符合规格。(3)调节最后一组辅助喷嘴的角度,并保持与探纬头WWF1的距离为50mm左右。(4)及时更换有故障的探纬器,并经常保持探头与钢筘的清洁。(5)检查纬纱探测器的灵敏度,使其不空关车。同时检查并更换纬探板。(6)根据安装规格要求调整探纬头与钢筘的间隙。(7)在钢筘上粘上黑带子,既可减小筘齿的振动,又可防止钢筘喷射气流的扩散。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说明()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2.“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3.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4.据信息产业部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4亿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部手机;同时,消费者关于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尽管当前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但是却很少有人把它拒之于生活之外,这是因为() A.办事情应善于抓主要矛盾 B.看问题应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应立足客观实际

D.对事物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2013年,从进出口形势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但也应看到,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不会改变我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上述论断体现()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一批珍贵的花瓶在炉中烘烤,一座家神蜡像被人不经意地放在炉旁,开始溶化。它使劲抱怨炉火:“瞧,你待我多么无情!你使这些东西被加固,却让我熔化。”炉火答道:“这只怨你自己的本性,至于我,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都是火。”这则寓言反映了() A.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B.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事物外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8.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①意识促进社会发展②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本质和主流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最全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精华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必默知识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二、知识梳理: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2、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地位, 起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做 矛盾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的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又,并在一定条件下。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 系原理的共同的方法论要求 (1)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2)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要抓住。 (3)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论是的两点论,而不是;重点论是中的重点,而不是。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 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 (2)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基础,也是的关键。 三、想一想: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解答主观题教学文稿

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解答主观题 2013年两道高考题都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但答案区别较大,如何给学生区分? 一般而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阐明、分析)A与B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如何认识和处理好A与B关系”,就需要按照教材逻辑,加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1(2013?新课标全国II?39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有关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接待游客量过多,忽视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针对上述问题,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等角度提出措施。 【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例2.(2013?浙江卷?40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发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讲机建设造成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场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章现场管理的基本理念 一、引例(讲述20min) 良好的现场管理=成功的细节管理 1、日本制造 日本制造企业为什么能名列世界第一,其电子、汽车产品风靡全球?靠注重一颗螺丝钉拧几圈都有明确的标准,靠带着白色的手套去摸机器都摸不到污迹,机器的润滑油像是一汪清水,没有任何黑斑。 2、一枚铁钉毁了一个王朝 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锁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尽。请求去找。马夫不耐烦地催促道:“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铁匠又发现钉子不够了。请求去找钉子。马夫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等不及了。”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结果,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就少了颗钉子。 战斗开始,国王率军冲锋陷阵。战斗中,意外的不幸发生了,他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国王栽倒在地,惊恐的战马脱缰而去。国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伯爵的军队围住了国王。绝望中,国王挥剑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 战后,民间传出一首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故事告诉我们:小事也会影响历史。一些看似细节的东西不容忽视,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事情的成败。重视研究蝴蝶效应。 3、破窗效应 (1)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2)启示: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首先在情景创设中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使学生透过历史史实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活学活用矛盾特殊性是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时,一要注意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二要明确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属于矛盾分析法。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地位、重要意义,并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加以区分,认清二者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①辨证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的价值②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第二阶段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 设计问题:(1)回顾历史知识,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何把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放在东北?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首先攻打最难攻克的锦州? (3)在攻克锦州前后辽西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提示:(1)东北战场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我军占绝对优势,并且东北是我党最大最稳定的根据地,同时东北背靠苏联,所以从全局上讲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最有把握之仗,这体现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不平衡的,是有主次之分的。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这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使敌人无法逃往关内,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顺利地消灭敌人。其哲学依据也是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3)在攻克锦州前辽西处在次要位置,但当攻克锦州后辽西就成为了第二阶段的关键和重点,从哲学上讲就是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贾高建:当前价值观研究中的几个逻辑问题

贾高建:当前价值观研究中的几个逻辑问题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贾高建]发布时间:2012-04-05文章点击量:4 次 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贾高建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价值观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党的十七 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这方面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讨论中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包括某些较大的争议和分歧。为了促进研究的深入,我认为有必要回到基础理论的层面,对价值观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问题进行梳理,以防止和克服由此产生的认识上的偏差。 关于价值观研究中的逻辑指向

虽然大家都在谈论价值观问题,但是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出,不少讨论的关注点却很不相同,各自见仁见智,甚至各说各话。从方法论上讲,这首先就涉及价值观研究的逻辑指向,即所谓价值观研究到底应该研究什么。 价值观研究虽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从总体上说,主要应包括两个基本指向:一是建构意义的研究,即通过研究而建构一种特定的价值观;二是评价意义的研究,即对各种已有的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做出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研究虽然相互联系,但各自的着眼点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后一种指向来说,其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系,需要做的是对这些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考察,包括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而就前一种指向而言,其所要面对的不是某种既有的价值观,而是价值本身,是要对现实存在的各种价值进行分析和考察,然后确定哪些东西是我们所需要的,以及应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才能完成“建构”,从而提炼和概括出一种特定的价值观。 进一步说,这两种研究的区别还在于:以价值观为指向的研究所面对的只是一些观念形态的东西,一些思想材料,它属于社会的精神领域,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以价值为指向的研究则要复杂得多,它绝不仅限于这个精神的或观念的领域,因为所谓价值存在于整个社会,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不仅如此,它还存在于整个世界,除了社会各领域之外,还包括作为人类社会的外部环境和存在条件的自然界。这里就涉及对“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按照马克思的论述,“…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 406页),“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26页)。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普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 的含义 2.矛盾主次 方面的含义 3.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含 义 1.主次矛 盾的关系 2.矛盾主 次方面的关 系 3.为什么 要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 析 1.主要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 关系 2.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1.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学会对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 分析 2.应特别注意逐 步提高学生适应时 代发展、社会进步和 参与社会实践的能 力 学会用对立统 一的观点看待人和 事,引导学生逐步 学会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既是一 个思维方法问题, 也是一个道德问 题、觉悟问题 【课前预习填空】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 (3)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决定。处于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4)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又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和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课堂学习重点】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存在的领域不同。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于客观事物的每一矛盾中。 ②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③各自的对立面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与许多次要矛盾相对立而存在。以各种次要矛盾为自己的对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客观事物的每个矛盾体中,与次要方面相比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为自己的对立面。 ④识别的方法不同。主次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一般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主题”、“主线”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质”、“抓主流”、“看形势”、“识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来分析。例如,“我国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就是从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角度来讲的。 ⑤定义不同。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客观事物的矛盾双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联系表现在: ①它们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二者在自己的矛盾体中居支配地位,都决定着事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1.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1.“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句歌词反映了(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这句话探讨了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③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辩证关系问题,①错误。②是正确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故③⑤错误,④正确。 3.2016年12月14~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从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在哲学上就是要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董文标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而且对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应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不能使民众心悦诚服,就会导致粗放简单的管理;只讲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就会变成苍白无力的说教。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亦然。 贯彻法治理念———规规矩矩办企业 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法律的规范。贯彻法治理念,要求我们依法治企,坚决做到规规矩矩办企业,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现代企业行为意识,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细化和硬化制度约束。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目前已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中型银行、规范化上市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回顾7年的艰苦创业历程,我们对依法治企有两点深切的体会: 第一,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在现代企业中,既要保证出资人到位,又要保持企业的独立性;既要保证全体股东的利益,又要防止股东越位干预;既要保证企业经营效率,又要制约企业管理者滥用权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从实践看,比较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民生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基

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完整版

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 念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认识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何意义 2、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实质是什么? 3、什么是年金年金有哪几种类型 4、什么叫风险企业的风险主要有哪几种其原因何在 5、如何衡量风险的大小风险与报酬关系如何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终值和计息期数一定情况下,贴现率越高,则复利现值也越大。 2、递延年金终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故计算方法和普通年金终值相同。 3、风险和报酬率的关系是风险越大,报酬率也就一定会越高。 4、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冒险,风险报酬斜率就小,风险报酬率也越低。

二、单项选择题 1、资金时间价值通常被认为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 A、利息率 B、额外收益 C、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D、利润率 2、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是: A、资金存入银行的利息 B、资金推迟使用的报酬 C、资金周转使用产生的增值额 D资金使用的报酬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期数>1),单利现值比复利现值: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肯定 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期数>1),单利终值比复利终值: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肯定 5、在贴现率相同的情况下,n期先付年金现值系数是: A、n+1期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 B、n+1期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 C、n-1期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 D、n-1期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

6、在贴现率相同的情况下,n期先付年金终值系数是: A、n+1期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 B、n+1期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 C、n-1期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 D、n-1期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 7、假设企业按12%的年利率取得贷款200000元,要求在5年内每年末等额偿还,每年的偿付额应为: A、40000元 B、52000元 C、55482元 D、64000元 8、某人将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5年,按单利计算,年利率为10%,到期时此人可得本利和为: A、1500元 B、1250元 C、1100元 D、1050元 9、某人将1000元存入银行,银行的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则4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 A、1200元 B、1464元 C、1350元 D、1400元 10、某校准备设立科研奖金,现在存入一笔现金,预计以后无限期地在每年年末支取利息20000元,在存款年利率为8%的条件下,现在应存款: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精心整理第一章财政概述 1.财政概念 1.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经济部门,经济范畴 :公共和阶级,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 1.2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 : : 1.3 2. 2.1 2.2 : : 2.3 : 2.3.2 2.3.3 3. 3.1 3.2 3.3 调节,转移性支出 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增长,经济结构, :总共需平衡,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两种。前者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否则成本小于受益。

?政府干预:政府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介入市场经济对部分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健康运行。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其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相对应,指的是由国家激光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来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是从需求方面表达的。 问题: ?公共物品的特征; o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抵赖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 ? ? 1. :垂直相加;没有私人价格 :只能政府提供(非竞争,非排他);政府有职能,有权力 :公共、市场或者混合;政府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1.2公共生产 :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 :纯公共,部分准公共 :基础设施,上游,带动,连锁 1.3公共定价 :公共物品的收费标准;直接制定和价格管制 :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结合);平均成本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管理的基本概念及解读

---管理的基本概念及解读--- 本无意在重点研究企业权力的内容中去赘述管理的基本概念,毕竟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在多年的工作或一定的阅读量背后都会对弗雷德雷克-泰勒、亨利-法约尔、罗伯特-欧文、埃尔顿-梅奥、麦格雷戈等大师们不再陌生,即使是非管理职业或对管理无兴趣的普通读者,也会对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甚至对弗洛伊德有所耳闻或有所了解,这些大师们虽身份多重,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等等,但是对管理学的演进和发展都通过各自领域的多维度研究和创造性的观点做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永远值得被后人尊为学界的大师。比如,现有的管理学基本架构是源于亨利-法约尔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职能定位基础上的,正是有了这个一,即基础,后来的五十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位普通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敖堂奈才得以通过将五种职能作为教科书的基本框架而扬名于世。笔者总结了大师们不同的共性,比如,专注,仅此一点使众多学者或研究者都无法望其项背。比如,耐心,很多人研究出不了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缺少耐心,有耐心才会有冷静的思考,熟悉研究的都知道很多人害怕现场调研,因为不但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各种风险,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赖以支撑诸多数据的获取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外人一般很难真正感觉到这一点,因此,对于追求效率的企业家来说一般无法理解高昂的咨询费用和旷日日久的时间是如何产生的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研究大师们的思想只是手段,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毕竟在大师背后,我们更应该反思这些辉煌的成果如何不至于成为仅仅停留在书本或文献中的论断,而是能结合实践逐步完善和丰富,这才是大师们呕心沥血、不辞劳苦的初衷。比如,早期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理论观点就是来源于一间工厂的管理实践,更重要的是泰勒多年精心的观察和跟踪记录,这一点一般容易被忽略,更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和企业界仅仅将这套理论机械的引进,并没有在实

管理学基础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问答题答案

三辨析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1、材料1、 2、3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崇敬 马克思? 共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恰恰相反,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结束恰恰因为他们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持续加剧,日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西方国家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合理性”,对马克思主义能做到相对的重视。 2.我们应当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同步复习题

政治:3.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同步复习(新人教 版必修四) 知识点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

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着重把握其方法论意义)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共同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能不能统一 2008年08月04日星期一下午 02:49 佳 13:58:04 欢迎正方陈词!鼓掌! aqua 14:01:41

对待问题应有的基本观念

1.对待问题应有的基本观念 2.问题不会因为您刻意去躲避而自动消失,躲避问题只会让后果更加严重. 3.隐藏性的问题就如“定时炸弹”,其杀伤力远比被发现或发掘而表面化的问题更加容易致 命. 4.问题必须先被发现或发掘,使之表面化,才有被彻底解决的机会. 5.问题越早被发现/发掘,处理成本越低,这是很简单的数学 6.没有责任感,能力,敏感度,危机意识去发现或发掘问题其本身就是最重要的问题. 7.现在没有问题并不表示以后没有问题,环境,市场,条件都在变 8.合规格不一定表示没有问题,不要把这句话当作护身符. 9.预防问题的成本永远低于解决问题的成本. 10.有问题不在厂内解决掉就是把问题转到市场(客户)上,其处理成本及对公司形象的影响更 为巨大与深处. 11.没有彻底解决掉的问题依然还是问题,问题必须追踪至彻底解决为止. 12.第一次就作对是消灭问题的不二法门. 13.解决问题要快速, 越晚发现/发掘问题,其解决对策越艰难, 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14.在生产过程中能被发现/发掘的问题一定也能在市场(客户)上被发现. 15.问题的严重性不完全取决于其所显示出的几率(%),只有在的真正原因被分析出来后,才能 判断问题的严重性 16.有问题不去解决的话,问题会一直积累,有如滚雪球越滚越大 17.对客户有负面影响的都是问题. 18.无法过滤的问题永远比能够有效过滤的问题杀伤力大. 19.没有责任感,缺乏敏感度,没有危机意识及不俱备分析能力的人是无法发现问题的

20.发现/发掘问题而不及时报告,会严重地影响解决问题的时机与时效,可能造成致命的杀伤 力 21.问题就是问题,不要心存侥幸,自圆其说,自欺欺人或学驼鸟政策 22.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或客户去发现,判断及解决 23.22客户碰到问题或需要协助时才会大声叫,不要“不信邪”. 客户不会自找麻烦的. 24.彻底地解决问题必须依赖周全的分析,足够及可靠的信息去把真正原因分析出来. 25.花钱去解决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浪费资源,客户不会感激你,也不会多花一分钱买你的 东西. 26.在没有很大把握之前, 应做小量试作, 去验证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7.假如问题是你本人造成而不立即自首,企图推卸,狡辩或隐瞒问题,将对公司造成更大更深 远的伤害 28.接受而面对一个问题,不取决于那个问题对你个人所造成的影响,而是取决于“那个问题到 底存不存在” 29.问题是永远存在的,认为没有问题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不求上进) 30.不要在争吵,狡辩,犹疑,推卸中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31.踫到问题时大家必需首先团结一致,先把问题解决后再讨论责任归属问题及如何预防再 发. 32.不要抱怨问题太多,要面对问题,假如都没有问题的话公司为什么还要聘请我们. 33.不要等主管来问的时候才告诉他问题,要主动把问题告诉主管,不要给主管“last minute surprise”最后一秒的惊讶. 34.向主管提出问题时必须先做好初步分析,提出问题时主管可能需要的信息必须先准备好, 要能提供你自己的看法及初步解决方案,不可以直接把一个问题丢给主管去解决,而不先做好初步分析及准确. 35.不及时把问题提出而以未做完初步分析为借口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36.一个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不求上进,对周围环境毫不关心,认定标准有问题的人是不可能 发现问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