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5期•中医中药*149•中医中药•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分析罗泽华(威远县山王镇卫生院,四川内江642455)[摘要]目的:分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方法:对威远县山王镇卫生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比较组和中药组。
对比较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中药组患者使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12X(32/34)]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47X(26/34)], P v0.05。
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每个月头痛发作的次数少于比较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 v0.05。
结论: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川芎茶调散加减;偏头痛;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偏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此病可发生于任一年龄段的人群,但以青年女性多见。
此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颅脑外伤史、精神压力、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1-2,o中医认为,偏头痛主要是由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所致。
为了分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笔者对威远县山王镇卫生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期 间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威远县山王镇卫生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期 间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纳入本研究。
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比较组和中药组,每组34例患者。
中药组患者的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37.4±1.3)岁;其中有男12例,女性22例;其病程为3~14年,平均病程(7.3±1.2)年。
比较组患者的年龄为24-66岁,平均年龄(36.9±1.7)岁;其中有男14例,女性20例;其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7.2±1.1)年。
通心络胶囊与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本文就通心络胶囊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4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2)与参照组(n=52),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对参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较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3个月内复发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8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5.77%,对比参照组的25.00%更低;组间比较P<0.05。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应用通心络胶囊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同时对预防愈后复发也有一定帮助,值得推广。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氟桂利嗪;偏头痛;不良反应;复发率偏头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患者是以发作性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通常可持续4--72h,也易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严重影响[1]。
药物疗法是治疗偏头痛的主要途径,为探寻更为理想的用药方案,对我科在2016年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与氟桂利嗪进行联合治疗,患者对其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研究过程及相关数据做如下汇总: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数据此次入组者均为我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12月,病例总数为104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所颁布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2)与参照组(n=52)。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2例;最高年龄者为59岁,最低年龄者为19岁,中位年龄为(36.5±4.4)岁;病程在4个月--7年之间不等。
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1例;最高年龄者为58岁,最低年龄者为17岁,中位年龄为(36.9±4.7)岁;病程在5个月--6.5年之间不等。
祛瘀活血通络法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75例王惠中【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川芎、天麻、钩藤、生地、当归等)结合西药(西比灵)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治疗本病应采用祛风行气、活血止痛的方法.【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1(032)010【总页数】3页(P1302-1304)【关键词】偏头痛/中西医结合疗法;疏散外风剂/治疗应用;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氟桂利嗪/治疗应用【作者】王惠中【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中医医院,靖边,718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成年人偏头痛发病率在 7.7%~18.7%[1],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工作和生活,其病因与遗传、环境、饮食、精神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疾病,笔者采用我院经验方治疗偏头痛患者 7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
临床资料 15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男 30例,女 35例 ,年龄在 22~45岁;对照组 75例 ,男 32例 ,女33例,年龄在 23~48岁;病程 2月~2.5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诊断标准参照《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2]制定,无先兆性偏头痛诊断标准:至少发作 5次以上,每次发作持续 4~72h,单侧、搏动性头痛,活动后加重,伴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表现。
有先兆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发作至少 2次,先兆症状包括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如:暗点、闪光、黑朦或单眼盲、偏盲,安全可逆的语言、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先兆症状发生后 1h内出现头痛。
西藏医药2020年第41卷第3期(总150期)鲁汫座■综述鲁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朱家义太湖县中医院内科安徽太湖246400偏头痛是一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发生没 有任何年龄限制,一般是20岁至50岁女性多见。
本 病临床可仅表现为单一的头痛症状,而无其他疾病表 现,也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比如:高血压、脑血管 意外,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疼痛表现临床轻重不一,该病多发,临床上虽治疗方 法多种多样,有中医方法,西医方法,中西医结合方 法、内治方法,外治方法,均难以完全治愈。
本病虽 临床后果并不严重,但对患者工作,生活,心理健康 影响很大,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通过历代医家不断努力,对偏头痛的治疗与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各流派医家运用中医经方,中医 经方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治法治疗,内服法与 外治法结合治疗偏头痛均疗效显著,笔者搜集并整理 了近些年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各种方法,现将结果分述 如下:偏头痛,古有“脑风”、“首风”之称。
《伤寒 论》将头痛按阴经,阳经分论,而其中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则没有提及^疼痛一般表现为跳痛、烧灼 痛、隐隐作痛、昏痛、空痛感,患者明显痛苦与烦恼,但是头部从外观上无异常改变,用手触摸也难以发现 疼痛部位。
潘智敏将偏头痛分为肝风内动和风痰阻络 两型,提出治疗以止痛为主,配合平肝息风,活血祛疲, 清热与燥湿相结合等方法,随访多年疗效很好[1]〇1病因病机的认识1.1外邪头痛违反四时节气,生活饮食起居不当,感受六淫邪 气,以风邪为主。
侵犯人体肌表,经络血脉,气血运 行不畅引起头痛,风善行为百病之长,可夹多种邪气 而犯病。
偏头痛以感受风邪为主'1.2瘀血头痛因工作生活不当致外伤或久病卧床欠活动,体质 严重下降,气血亏虚致经络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中 医认为“痛者不通”而致偏头痛,该头痛的特点是痛 处固定不移。
1.3血虚头痛血虚则脑失所养,表现为头昏头晕而痛,可同时 伴有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唇及指甲淡白等贫血症状。
西比灵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36例疗效观察
储新娟;冯新格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12(14)9
【摘要】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西比灵5mg,每日2次,病程8周.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出现头晕嗜睡者2例,对照组中出现嗜睡、疲惫1例,口干、恶心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以降低本病的复发性,疗效确切.【总页数】2页(P1554-1555)
【作者】储新娟;冯新格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上海201300;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上海20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
【相关文献】
1.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保国
2.西比灵联合黛力新治疗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胡淑丽
3.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J], 田文静
4.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婧涵
5.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薛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疗效分析
陈艳玲;李瑛;李振光;龙飞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1(17)3
【摘要】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辨证治疗偏头痛 32例 ,并与西比灵、谷维素治疗的 2 8例作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 93.7% ,对照组为 78.6 % ;远期疗效随访显示 ,治疗组复发率为 14.3% ,对照组为 5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总页数】2页(P6-7)
【关键词】偏头痛;@通窍活血汤;治疗;中医药疗法;疗效
【作者】陈艳玲;李瑛;李振光;龙飞
【作者单位】湖南省茶陵监狱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中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163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72
【相关文献】
1.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疗效观察 [J], 苏成才
2.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要威
3.眼针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疗效观察 [J], 王娜莎
4.眼针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疗效观察 [J], 王娜莎
5.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J], 金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经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单纯性月经期偏头痛疗效分析叶剑鹏;范丽华;胡岸【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1(31)23【摘要】目的:观察定经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单纯性月经期偏头痛(PMM)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90例P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观察组采用定经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雌激素〔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头痛程度VAS评分(2.43±0.26)分低于对照组的(4.35±0.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定经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PMM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症状改善。
【总页数】3页(P53-55)【作者】叶剑鹏;范丽华;胡岸【作者单位】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2【相关文献】1.偏头痛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2.联合应用西比灵和镇脑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3.通窍活血汤联合西比灵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效果观察4.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5.通窍止痛汤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60例高建平;胡小东【摘要】目的:探讨正天丸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方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20例患者均治疗30d,依据患者治疗情况综合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正天丸;氟桂利嗪;偏头痛【作者】高建平;胡小东【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2偏头痛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头部持续的中至重度搏动性头痛,约15%的患者发作前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情绪低落、烦躁等先兆症状。
本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疼痛剧烈等特点。
由于其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往往造成严重影响[1]。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都疗效欠佳并且容易复发,患者对治疗的远期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持有疑问和顾虑。
笔者于2012年6月~2015年6月应用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12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内科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经临床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均明确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制定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
其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20~65岁,病程半年~15年。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23,V o l .31N o .9 作者:杜红旗,E -m a i l :671148229@q q.c o m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杜红旗(山西省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ʌ摘要ɔ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7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㊂常规组给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川芎清脑颗粒治疗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㊂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㊁偏头痛发作次数㊁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临床疗效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 评分㊁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及白细胞介素-1β(I L -1β)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33/38),高于常规组的73.7%(2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偏头痛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机体炎性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程度及头痛发作次数㊂ʌ关键词ɔ 慢性偏头痛;川芎清脑颗粒;布洛芬缓释胶囊;视觉模拟评分法;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926 偏头痛是指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阵发性㊁搏动性㊁剧烈的头部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4~72h ,多伴有恶心㊁呕吐㊁畏光等症状,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1]㊂我国偏头痛发病率高达9%,是引起患者工作失能的内科疾病之一㊂根据偏头痛的发作次数㊁持续时间及其他特征,偏头痛又被分为慢性偏头痛(c h r o n i c m i g r a i n e ,C M )和发作性偏头痛(e pi s o d i c m i gr a i n e ,E M )[2],其中C M 占2%~3%,且每年约有2.5%的E M 患者会发展为C M [3]㊂C M 反复发作及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且容易引起患者抑郁㊁焦虑状态㊂布洛芬缓释胶囊是临床治疗慢性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常用药,服用后可快速缓解慢性偏头痛症状,但疼痛缓解后易复发[4-5],故临床多数患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㊂研究表明,川芎清脑颗粒可明显改善偏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㊂因此,本研究观察川芎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泽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㊂常规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0~51岁,平均(33.26ʃ9.75)岁;病程3~6个月,平均(4.37ʃ1.46)个月;就诊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为4~9分,平均(7.41ʃ1.55)分;体质量48~82k g ,平均(63.05ʃ11.20)k g ㊂观察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18~50岁,平均(34.21ʃ8.93)岁;病程3~6个月,平均(4.24ʃ1.38)个月;就诊时V A S 评分为4~9分,平均(7.09ʃ1.27)分;体质量45~81k g,平均(61.00ʃ10.67)k g 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内容[7]㊂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8]制定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㊂①每月头痛天数ȡ15d ,持续>3个月㊂②平均头痛持续时间>4h /d,有>8d 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表现㊂③伴或不伴药物过度使用[8]㊂(2)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头风的诊断依据及中医证候分类制定:头痛反复发作,疼痛部位多在一侧前额部㊁额颞部㊁颠顶部,持续时间久,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性质多呈刺痛感㊁胀痛感;舌暗红或有瘀斑㊁瘀点,苔白,脉弦或细涩[9]㊂48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5月第31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23,V o l .31N o .91.3 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慢性偏头痛者;V A S 评分ȡ4分者;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无其他脑血管疾病者;纳入前1周内未接受过其他针对偏头痛的治疗措施者;病例资料完整者;对本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㊂1.4 排除及剔除标准 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同时参加其他医学研究项目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者;治疗期间突发其他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㊁哺乳期患者㊂2 治疗方法2.1 常规组 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0900089,0.3g/粒),每次1粒,每日2次,早晚服用㊂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㊂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清脑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20060177,10g/袋),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㊂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㊂3 疗效观察3.1 观察指标 ①V A S 评分㊂采用V A S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㊂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㊂②头痛发作频率情况㊂记录患者在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后1个月的头痛发作次数㊂③血清炎症因子水平㊂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m L ,离心(3000r /m i n ,时间10m i n)后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 L I S 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及白细胞介素-1β(I L -1β)水平㊂E L I S A 试剂盒购自默赛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B K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济南千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㊂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0]㊂临床痊愈: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无复发㊂显效:治疗后疼痛停止,偶有复发,但复发后V A S 评分降低>50%㊂有效:治疗后疼痛未完全消失,但V A S评分降低>20%且ɤ50%㊂无效: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较低,V A S 评分降低ɤ20%㊂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用四分位法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㊂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3.4 结果(1)V A 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 A 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 <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慢性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M (P 25,P 75)]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观察组385(4,6)1(1,2)һә常规组385(4,6)3(2,4)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 <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һP <0.05㊂(2)头痛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慢性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比较(次/月,x 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次数治疗后次数观察组387.58ʃ1.681.61ʃ0.67әһ常规组387.84ʃ1.344.13ʃ1.43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 <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һP <0.05㊂(3)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 N F -α㊁I L -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T N F -α㊁I L -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 <0.05)㊂见表3㊂表3 两组慢性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 g/m L ,x ʃs )组别例数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观察组38治疗前31.72ʃ4.6825.26ʃ3.12治疗后20.58ʃ4.78әһ16.94ʃ3.94әһ常规组38治疗前32.68ʃ4.6125.86ʃ5.10治疗后27.04ʃ4.00ә20.35ʃ5.72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 <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һP <0.05㊂(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5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5月第31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y.2023,V o l.31N o.9 (33/38),高于常规组的73.7%(2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表4两组慢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临床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385820586.8һ常规组38211151073.7注:与常规组比较,һP<0.05㊂4讨论慢性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常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偏头痛引起的健康寿命年损失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11]㊂研究认为,慢性偏头痛可能与遗传㊁环境㊁精神状态及机体内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三叉神经血管(T G V S)相关[12]㊂偏头痛在发作过程中,T G V S神经末梢受到刺激,释放大量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D G R P)等神经肽,促使T N F-α㊁I L-1β等炎症因子释放,致使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浆蛋白外渗㊁肥大细胞脱颗粒㊁脑膜发生非特异性炎症,而脑膜神经源性的非特异性炎症是慢性偏头痛持续的主要因素[13]㊂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常规用药,而布洛芬作为非甾体抗炎药中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常用药物,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舒张血管,改善血管痉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有效缓解偏头痛㊂因此,布洛芬在慢性偏头痛急性发作时被广泛应用,但单一使用布洛芬仅能缓解偏头痛发作时的疼痛程度,对降低慢性偏头痛的复发率效果一般㊂慢性偏头痛归属中医 头痛 头风 偏头风 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湿蒙蔽清窍㊁瘀血阻络㊂‘张氏医通㊃诸痛门“曰: 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 可见头左痛忽移于右,右痛忽移于左 治宜祛风通络㊂ 风邪与痰湿互结,邪气入脑,清阳被扰,阻遏气机,气血不畅发为 头风 ㊂瘀血是头痛发作的重要因素,‘灵枢“曰: 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内㊂ 头痛日久,瘀血阻络,脉络不通,发为头痛㊂故治疗宜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㊂川芎清脑颗粒由当归㊁川芎㊁白芷㊁防风㊁独活㊁香附㊁细辛㊁菊花㊁黄芩㊁生姜㊁甘草等中药组成㊂其中川芎为君药,辛温走散,能行能散,走气分,可上行至颠顶,又可入血分,可活血行气㊁祛风止痛,为治疗偏头痛之要药㊂又加羌活入太阳经,加白芷入阳明经,加细辛入少阴经,可祛风除湿㊁通络止痛㊂菊花㊁黄芩入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息风㊂当归㊁白芷与防风可祛风解痉㊁通络止痛㊂药理研究认为,川芎清脑颗粒对钙离子内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抑制环加氧酶的合成,降低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流变的黏稠度[14-15]㊂T N F-α及I L-1β是反映偏头痛患者炎性水平的细胞因子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可有效降低T N F-α㊁I L-1β水平,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提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偏头痛症状㊂川芎清脑颗粒内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信号转录,缓解机体炎性反应[16],其中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可通过抑制核细胞因子-κB(N F-κB)的核内易位,下调T L R4/N 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1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 A S评分㊁偏头痛发作次数及T N F-α㊁I L-1β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常规组,提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值得临床推广㊂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选取样本量较少,在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从慢性偏头痛的中医证候分型入手,进一步探究川芎清脑颗粒治疗不同证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慢性偏头痛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㊂参考文献[1]王皓缘,孙莹茹,王贺波.偏头痛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6):403-406.[2]B U R S H T E I N R,B U R S H T E I N A,B U R S H T E I NJ,e t a l.A r e e p i s o d i c a n d c h r o n i cm i g r a i n e o n e d i s e a s e o r t w o[J].C u r r P a i nH e a d a c h eR e p,2015,19(12):53.[3]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 22(10):721-727.[4]王光辉,赵军红,王永彬.布洛芬联合加减川芎茶调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3): 49-51.(下转第102页)6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5月第31卷第9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y.2023,V o l.31N o.9患者服上方后大便正常,耳鸣消失,口干口苦㊁五心烦热㊁尿黄均减轻,但盗汗未见明显改善㊂原方去苍术㊁厚朴㊁陈皮㊁茯苓,加当归10g,生地黄15g,煅龙骨㊁煅牡蛎各30g(先煎),继服7剂,盗汗明显减轻,余症皆愈㊂嘱再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㊂按语:‘张氏医通“云: 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㊂ [8]本案患者长期饮酒,而生湿助热,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则见口干㊁口苦㊁耳鸣;湿热下注,则见尿黄㊁阴囊潮湿;湿热内迫大肠,则见大便黏滞不爽;湿热迫津外泄,则见汗出色黄㊂证属湿热熏蒸,迫津外泄,故以龙胆泻肝汤清肝泄热,合三妙散清热燥湿,加茵陈㊁虎杖清热利湿,平胃散燥湿厚肠,陈皮㊁茯苓健脾利湿,故口干口苦㊁心烦耳鸣㊁大便黏腻㊁小便色黄等湿热之象显著好转㊂二诊患者盗汗明显,湿气减轻,故去苍术㊁厚朴㊁陈皮㊁茯苓化湿之属,加当归㊁生地黄滋阴养血和营,与煅龙骨㊁煅牡蛎配合敛汗,药证合一,盗汗明显好转㊂6小结酒精相关性多汗症为临床常见病,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㊂然临证时,首先要区别阴阳虚实㊂多汗症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盗汗多属阴虚;肝火㊁湿热者多属实证㊂病程久者,自汗可以伤阴,盗汗也可以伤阳㊂实证久病,可能伤阴耗气,转为虚证;虚证则可夹湿㊁夹火,以致出现阴阳虚实错杂之证㊂辨证施治,贯彻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的原则,并根据主次适当兼顾虚实夹杂者,可酌加麻黄根㊁浮小麦㊁仙鹤草等固涩敛汗之品㊂另外,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 竟有用补气㊁固表㊁滋阴㊁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㊁盗汗,用血府逐瘀汤㊂ 可见,久治不效者,可从瘀血论治㊂参考文献[1]虞瑞尧.多汗症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1(1):6-7,61.[2]林雪霏,吴楠,张海萍.多汗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5):841-846. [3]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洪俊豪,夏永良.夏永良治疗盗汗验案举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1):1266-1269.[5]王悦,周江.周江论治汗证临床经验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53-56.[6]张介宾.景岳全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7]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张璐.张氏医通[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收稿日期:2023-01-22)(上接第86页)[5]潘海鹏,金永健.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J/C 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5):2,4.[6]吴芸,叶慧,陈骁鹏.H P L C同时测定川芎清脑颗粒中8种成分[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6):721-725. [7]王福玲.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 544-546.[8]L I P T O N RB.C h r o n i cm i g r a i n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d i f f e r e n t i 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e p i d e m i o l o g y[J].H e a d a c h e,2011,51(2): 77-83.[9]头风的诊断依据㊁证候分类㊁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 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0):165.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11]高雅然,王贺波.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年鉴(2018.6-2019.6)[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15(6):459-464.[12]S U M,Y USY.C h r o n i cm i g r a i n e:a p r o c e s s o f d y s m o d u l a t i o na n d 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J].M o l P a i n,2018,14:1744806918767697.[13]K R A I GRP,M I T C H E L LH M,C H R I S T I E-P O P EB,e t a l. T N F-αa n dm i c r o g l i a l h o r m e t i c 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n e u r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m i g r a i n e[J].D o s e R e s p o n s e,2010,8(4): 389-413.[14]陈伟峰.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 e t a分析[J].光明中医,2020,35(5):646-651. [15]郭培,郎拥军,张国桃.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9,41(10):2445-2459.[16]康广隶,杜玉光,李振振.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前庭型偏头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4):594-596.[17]刘骥飞,苏刚,高娟,等.黄芩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21):2773-2776.(收稿日期:2022-04-24)2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5月第31卷第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偏头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具有周期性以及反复性,在发病时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造成偏头疼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体内血管或者神经出现了功能性障碍,所以,会使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性头痛。
偏头疼是一种较难治疗的疾病,本文通过中医传统理论以及实际病患疗效,总结出了一项治疗体会,希望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疼患者的病情,并达到显著疗效。
治疗偏头疼的方法比较多,但是疗效却并不明显,本文临床观察与愈后访问,得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具有良好效果的结论。
标签: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
前言:偏头痛是一种中医内科的常见病症,在中医中又被称为头风病。
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这一病症过程中常常采用辩证的疗法进行诊疗,即根据所产生病症的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法,以确保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为了得出更加准确的偏头疼中医内科治疗体会,需要对患者前后疗效进行对比,还要对治愈后患者进行访问,并做好记录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偏头疼的疗效与效率。
1 临床病状
偏头疼具有周期性,对于发作比较频繁的患者,会极大的影响其工作与生活,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如果患者睡眠不足,则会精神不振,而且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有的偏头疼患者,发作时间比较长,而且不易治愈,还有患者一开始工作就会出现偏头疼,既会耽误单位的工作效率,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缓解病情。
一些长期出现偏头疼的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其性格也出现了较大变化,性情往往容易变得暴躁,无法与周围同事或者邻居和睦相处,影响其人际关系。
有的偏头疼患者,对该病不够重视,而且不积极参加治疗,延误了治愈的时间,也增加了治愈的难度。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偏头疼症状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还要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远离病痛、尽快痊愈。
2 诊断标准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情况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大、睡眠不佳、心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疲劳以及女士在月经期等原因造成。
一般在偏头疼发病之前,就会出现如偏盲、暗光、视野模糊等情况,这就是偏头疼的初期症状,但如果偏头疼症状较轻,会在30 min之内消失。
一般偏头疼主要出现在眼眶以及额头等部位,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在头的两侧,出现于两侧的偏头疼症状为重度偏头疼,一般情况下,其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极易复发,需要患者提起高度重视。
偏头痛作为中医内科的常见病症,其中多为女性患者,偏头痛一旦发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从中医角度来讲,治疗偏头痛一般要采用辩证的方法进行诊治,主要针对方面为淤血、肝风以及痰浊等方面,通
过辩证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不断的被应用于临床。
我们都知道,西药治疗病症,往往见效快,但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并伴有一定的依赖性。
为摆脱这种负面效果就要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以通作为主要的治疗理念,通络、调理,以最终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
3 治疗方法
在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通过辩证的办法,认真辨别其发病的原因所在,以确定其是由于外感还是由于内伤引起,是由于火邪、阳阻还是由于血滞,只有全面系统科学的了解其病发原因后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其治疗的正确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3.1 气血两虚型
头痛不断,劳累时尤为严重,舌淡脉弱;治疗应以补气养血安神为主。
3.2 气滞血瘀型
头痛多在晚间,久治不愈,痛处固定不移;治疗应以活血祛瘀,通窍止痛。
3.3 风寒外宿型
疼痛在枕后,多延及后背,微恶风寒,多由外感引起。
治疗应以通经活洛,疏风散寒。
3.4 肝肾阳虚型
头疼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无力。
治疗应以滋补肝肾、温阳益气为主。
3.5 肝阳上亢型
心烦多梦,情绪不稳,头痛头胀,脉象有力。
治疗应以平肝潜阳息风。
3.6 风痰阻络型
头痛昏蒙,胸闷纳呆,面色灰暗,时而发作,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应以化痰降逆,通经活络为主。
中成药治疗:口服正天丸,饭后用温水送服,
6 g/次,2~3次/d,一个疗程为15天。
另外,还可选用酸枣仁30 g、黄芪30 g、丹参30 g、菊花15 g、地龙15 g、
当归15 g、熟地15 g、川芎12 g、防风12 g、白术10 g、天麻10 g、合欢皮10 g、甘草6 g、远志6 g。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适当增减药物,如患者为偏左或者偏右侧疼痛可加黄芩12 g、柴胡12 g;如前额痛可加葛根10 g、白芷10 g,后枕部疼痛可加蔓荆子10 g、羌活10 g,巅顶痛可选择加吴茱萸5 g等。
将药物用水淹没,大火煮开数分钟之后再用文火煎煮
30 min,1剂药煎2次,将所得的药汁混合,1剂/d,
分2次服用,1个疗程为20天。
4 疗效评价
在偏头痛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在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以往的头痛症状消失而且不再复发,则视为痊愈;如果在一个月之内没有复发,则视为显效;如果在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发作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则视为有效;如果无任何明显改善,则视为无效,需根据病情发作情况进行重新诊治[1-2]。
5 讨论
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疾病[3],其属于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也是比较的多,有西医、中医以及中西医的结合等,中医治疗的方法和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取得更加想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的费用也比较少,吃的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也很小,所以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受到了广大的医生患者的欢迎[4]。
在偏头疼的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有效治疗,对各种药物进行科学有机的配合,这样可以更加高效的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同时辩证法是治疗偏头疼的重要指导思想,也要实事求是根据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严格参照经络循环,选择引药,要根据偏头痛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实际变化进行科学分析,以更好的确保治疗的科学有效[5-6]。
综上所述,偏头疼是中医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病症,有轻重之分[7]。
由于偏头疼的发病原因多样,因此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要运用辩证的方法,现行调节,后行治疗,并针对偏头疼产生的实际原因进行科学有效地调理与治疗[8],并在调节的过程中密切注意其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其实际变化情况适时改变治疗方法,以更好的实现有效的疗效,防治病情的复发,让患者真正摆脱偏头痛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徐靖.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4)99-101.
[2] 龚明煜.中医治疗偏头痛17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4)72-75.
[3] 张雄文.偏头痛的中医内科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32-33.
[5] 朱文锋,朱正华.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1[J].辽宁中医杂志,2012,(01)21-23.
[6] 朱文锋.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4)[J].辽宁中医杂志,2013,(04)12-17.
[7] 秦琬玲.试谈中医内科发展趋势[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3)198-200.
[8] 唐付才.中医内科慢性病证治特点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0,(02)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