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态
- 格式:pdf
- 大小:114.68 KB
- 文档页数:6
氮气惰化系统一、氮气惰化系统的定义及作用氮气惰化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护反应体系中易受到氧化或其他不良反应影响的方法。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排除,并通过注入纯净的氮气来降低反应体系中的氧浓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反应发生。
二、氮气惰化系统的组成部分1. 氮气源:通常使用高纯度(99.999%)的液态或压缩态N2,以保证注入体系中的N2纯度。
2. 惰化室:用于将N2注入反应体系前进行净化和干燥处理,以确保注入体系中的N2不含有水分和杂质。
3. 注入管道:将净化后的N2输送到反应体系中,通常采用不锈钢管道进行输送。
4. 反应室:接收注入管道输送过来的N2,并与其它反应物混合进行反应。
5. 排放管道: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出系统外。
三、氮气惰化系统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运转,确保系统处于干燥状态。
2. 开始操作:将惰化室与反应室连接,打开惰化室阀门,将N2注入惰化室,并关闭阀门。
等待一段时间,让惰化室内的气体充分净化和干燥。
3. 注入反应体系:打开注入管道阀门,将净化后的N2输送到反应体系中,并与其它反应物混合进行反应。
4. 反应完成后:关闭注入管道和排放管道阀门,将废弃物排出系统外。
四、氮气惰化系统的优点1. 有效保护反应体系中易受到氧化或其他不良反应影响的物质。
2. 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产品质量。
3. 可以降低实验中产生有毒或有害废弃物的概率。
4. 对于某些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五、氮气惰化系统的注意事项1. 确保N2源纯度高并且干燥,以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影响实验结果。
2. 在注入N2前,必须先将反应体系完全排空,以确保注入N2时不会带进空气或其他杂质。
3.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阀门的开闭顺序,以避免不必要的漏气和污染。
4. 氮气惰化系统对于某些易燃易爆的物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谨慎使用。
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二氧化碳(CO2)是地球大气层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火箭、潜水气体和冷冻剂等重要产品的主要原料。
二氧化碳状态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其中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重点研究内容。
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了解二氧化碳液体的密度能使科学家更精准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有助于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的行为和变化规律。
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取决于它的压力和温度,根据国际标准饱和温度压力曲线,有温度越低,液态二氧化碳密度越大;有压力越高,液态二氧化碳密度越大。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一般约为1030 kg/m3。
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液态二氧化碳密度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实验表明,如果温度上升1℃,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就会下降1.5 kg / m3;如果压力降低1个大气压,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就会下降1.3 kg / m3。
此外,对于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科学家也进行了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
结果表明,液态二氧化碳在温度20℃、压力1.01325 10 5 pa (常压)时,物质分子由伸展态变成压缩态,密度随之上升,达到最高值1041 kg / m3。
另外,了解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对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由于液态二氧化碳密度十分低,处于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下,很容易渗透在大气层,使大气层内温室气体增加,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地破坏环境。
因此,了解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保护全球环境。
在总结上,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受到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得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随之改变;科学家也对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进行了物理化学的研究,得出了较准确的结论;了解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有助于我们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也能有效减少温室效应,从而保护全球环境。
制备EPR纠缠态的一种简易方法
朱洪波;杨伯君
【期刊名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27)4
【摘要】从理论上论证了连续变量的EPR纠缠态可以通过利用普通分束器分离一束单模压缩光或光孤子压缩态而得到.据所知这是制备纠缠态的最简方案.根据推导出的具体公式分析了2种非经典光场——压缩态和纠缠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压缩程度对形成纠缠态的影响.
【总页数】4页(P55-58)
【关键词】纠缠;压缩态;分束器;条件方差
【作者】朱洪波;杨伯君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1.2
【相关文献】
1.利用非最大纠缠Cluster态和EPR对概率传送三粒子W态 [J], 黄红梅
2.利用非最大纠缠Cluster态和EPR对概率传送三粒子W态 [J], 黄红梅;;
3.EPR型连续变量纠缠态的正规乘积方法求解 [J], 张毅;姜年权
4.一种基于EPR纠缠态的量子代理签名方案 [J], 张骏
5.基于GHZ纠缠态实现纯EPR对的双向量子隐形传态 [J], 刘乾;胡占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量子光学及量子信息学科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概况,侧重概述该领域的重要实验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应用前景Quantum Optics and Quantum Information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in quantum optics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overview, focusing on an overview of importa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is field.Key words:Quantum Optics Quantum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最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它们以不可替代的实验手段验证那些尚存争议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从深层次上推动着物理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将基本理论与操纵单量子的独特实验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又开拓出实用性极强的量子信息新领领域。
域。
正由于此,这两门学科不仅吸引着世界众多理论与实验物理学家为之努力,得以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而且它在通讯、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科学中所显示出的令人震撼的具大潜力与优势,也引起各国金融界、工业界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我国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也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科研队伍,在理论与实验两方面都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具有创新性的贡献,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当前,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科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前夜,许多问题尚待探索,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研究。
1 量子光学早在1900和1905年,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谱分布与光电效应,确定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基本物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