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98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㈠分数的再认识知识点: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㈡分饼(真分数与假分数)知识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1123像2、4、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3359像 2、3、4、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像 211,5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54带分数的读法: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补充知识点: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㈢分数与除法知识点:被除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㈣分数基本性质知识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㈤找最大公因数知识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补充知识点:其他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6、短除法偶数与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一个数与它的的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本身.㈥约分知识点:理解约分的含义: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13掌握约分的方法: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补充知识点: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52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 612㈦找最小公倍数知识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其他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6、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㈧分数的大小知识点:理解通分的含义:■分数大小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通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第83~84页)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3.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点:理解通分的含义,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难点: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多媒体课件。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讨论:结合上面的分数,说一说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口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2.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58○7827○2978○79511○61123和59谁大呢?(同学猜测) 分母和分子都不同时,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出示校园平面图并提问: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学楼占校园面积的310,操场占校园面积的27,宿舍楼占校园面积的16。
师:怎样比较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生:求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就是比较27和16的大小。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以前学过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这里分母不相同;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这里分子也不相同。
该怎样比较大小呢?我们可以画图试试,用图形表示27和16的大小。
学生讨论后回答:27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2份;16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
教师出示课件纸条图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27和16哪个大?哪个小?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27>16。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还可以先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分别是7和6,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分母应该是多少?生:应该是7和6的最小公倍数42。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分数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27=2×67×6=124216=1×76×7=742 1242>742,所以27>16。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这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章节是第五单元的《分数的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性质,以及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熟练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而难点则是理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如苹果、饼干等,以及一些分数的图片。
同时,我还会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等,来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和饼干,然后让学生们试着将这些实物分成几份,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这些份数。
2. 讲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展示分数的图片,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分数的概念,即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几份中的一份的数量。
3. 分数的表示方法:我会教学生们如何用符号来表示分数,如分子表示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几份。
4. 分数的性质:我会通过示例来讲解分数的性质,即分数的大小不变,无论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如何变化。
5.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我会用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并让学生们跟着一起练习。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分数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试着解答,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概念:整体÷ 份数 = 分数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 分母分数的性质: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七、作业设计答案: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这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重点提示:分数中要强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易错题:判断:有甲、乙两个正方形,乙正方形面积的12一定大于甲正方形面积的14。
(√)错因分析:虽然1 2>14,但是两个正方形的大小不确定,也就是单位“1”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
答案:✕易错题:判断:56的分数单位是15。
(√)错因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分五、分数的基本性质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5=2×45×4=8201232=12÷432÷4=382. 分母和分子同时扩大到原来的.............n .(.n .>1..).倍.,.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加原来的........(.n .-.1.).倍.,.分数值不变。
......3.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想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必须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如果是分子.....(.分母..).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看是把原分子......(.分.母.).乘或除以几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然后分母....(.分子..).也随..着乘或除以几得到新分母...........(.分子..).。
观察由原分数到新分数...........的分母...(.分子..).增加或减少了几。
........ 六、找最大公因数1. 几个数相同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各自所有的因数,再从中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姓名: 总积分: 排名:一、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一本书已看了14 ,刚好看了20页,这本书有( )页。
(这里是把一本书的页数看作“整体1”,14 表示把这本书平均分成4份,已看了这样的1份。
已看了20页即1份是20页,那么这本书是4份,也就是80页。
) 练习:陈老师钓鱼的31是4条,陈老师钓了( )条鱼,阮竟航钓的鱼是陈老师的43,阮竟航钓了( )条鱼,梓健钓的鱼是陈老师的64,梓健钓了 ( )条鱼。
2.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只有整体1和其对应的分率都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才相同,否则不会相同。
例:邓鑫婷身高的14 和王雪身高的14 一定相同吗?二、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 )分数,真分数( )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 )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带分数大于1。
1.判断题。
(1)假分数一定大于真分数。
( ) (2)真分数的分子一定小于分母。
( )(3)假分数的分子一定大于分母。
( ) (4)真分数一定小于1。
( )(5)假分数一定大于1。
( )(6)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 )2.由7个101组成的分数是( ),它比1( ),是( )分数,再增加4个101是( ),它比1( ),是( )分数。
3.写出所有分母是6的真分数和分子是6的假分数。
4.写出分数单位是81的最大真分数( ),最小假分数( ),最小带分数( )。
2.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3=26=39 练习:()()()20424=== 3.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整数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带分数的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523517= 练习:将下面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7 427= 532= =642 894= 4.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知识点总结(全)五上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知识点总结一、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二、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是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1.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1.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带分数可以化成假分数。
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除法中,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被除数÷除数=商,用字母表示为a÷b=(b≠0)。
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找最大公因数、约分最大公因数是几个数相同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和一般关系。
最简分数是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约分是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
六、找最小公倍数、通分最小公倍数是几个数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通分是分母相同的分数互相转化为分母相等的分数。
1.最小公倍数是几个数相同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它与两个数的公倍数之间有以下关系:几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通分是指将异分母分数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使它们与原分数相等。
通分时,公分母一般为几个数的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
3.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三种:倍数关系、互质关系和一般关系。
其中,倍数关系指较大数即为最小公倍数;互质关系指它们的乘积即为最小公倍数;一般关系指大数翻倍,从小到大看较大数的倍数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
4.用短除法可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例如,(18,24)的最大公因数为6,最小公倍数为72.5.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三种情况:同分母分数中,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同分子分数中,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中,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贯穿着小学数学的始终,而且也是初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说学情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分数,如饮食、购物等方面,但缺乏系统的分数理论知识。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地掌握分数的意义。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4.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半”、“四分之一”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分到的蛋糕部分,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5分钟)(1)观察分数:让学生观察分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