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50
快速止咳平喘预防肺水肿中西医疗法
祛痰止咳平喘口服液+氨溴索片混合口服,氨溴索10斤/片
祛痰止咳平喘口服液药物组成:祛痰止咳药+利尿平喘药:作用来得慢但是长效,用一次能在12个小时发挥祛痰止咳,利尿平喘,抗肺水肿作用。
氨溴索片作用:快速祛痰,快速扩张器官达到快速平喘作用。
作用快但是药效时间短。
中药祛痰止咳平喘口服液+西药氨溴索片混合口服,祛痰止咳药+利尿平喘药:效果来的又快药效持续时间又长。
喘的呼吸困难的可以同时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雾化治疗。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支持正版,从我做起,一切是在为了方便大家!知识就是力量!绝密文件,核心资料,拒绝盗版,支持正版,从我做起,一切是在为了方便大家!知识就是力量!绝密文件,核心资料,拒绝盗版,目录摘要 (1)引言 (2)1 药物相互作用 (2)1.1合理用药 (2)2 不合理用药 (2)2.1产生化学反应 (3)2.2产生毒副作用………………………………………………………………3 存在问题与对策 (4)4 结论 (6)注释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摘要内容简要:通过分析中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阐明不恰当的中西药物合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
且由于用药不当造成不良反应或产生配伍禁忌,使其药物无法发挥疗效。
建议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关键词:中药;西药;相互作用引言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附加剂或食物等影响而使药散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检查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
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即产生协同、相加、拮抗作用。
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可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干扰治疗,加重病情。
1.1合理用药1.1.1 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1]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及中西药临床应用的区别和联合用药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和制剂的关键。
传统的中药剂型为汤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的新剂型不断出现,这不仅打破了中药应用的局限,而且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中医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情况都有所改善。
近年来,提倡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合用也成为了一个焦点。
1 中药炮制及其临床应用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即明确病因病机,确定预防措施或治则治法,组方遣药)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制药技术。
1.1 炮制的目的1.1.1 纯净药材,切片制剂,有利贮藏天然生药含有各种杂质,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而且形态各异,必须经过炮制使其洁净,达到贮藏、制剂、调剂的要求。
1.1.2 降低药物毒性是药三分毒,天然生药大凡有毒,有小毒、大毒之分。
小毒者,配伍其他药可减轻或消除其毒性,即相畏、相杀,如生姜杀半夏的毒,用于降逆止呕、化湿寒痰;大毒者,由于相杀、相畏的效果弱,不足以使其毒性减至对人体脏器不损伤或损伤程度较小的标准,故需通过炮制使其有毒成分溶出将其除去,才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如乌头(川乌、草乌、附子)都有大毒,将其置于碱性缓冲溶液中,有效成分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生物碱,应用于风湿、类风湿及骨关节等疾病。
但炮制只是降低毒性,如姜半夏,在临床使用需严格控制其用法用量、以至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1.3 改变或增强药物疗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有效成分,使其功效发生改变,如生何首乌具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用黑豆将其炮制后具有补肝肾、明目、乌须发的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酒炮制(严格的炮制方法为“九蒸九晒”)后具有养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
炮制可增强药物疗效,如元胡是罂粟科,主要成分是异喹啉类生物碱,醋制中和生成盐有利于生物碱的溶出,主要增强其止痛功效。
新450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一、前言近年来,中西药的综合应用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时进行配伍应用,我们特别开发了一份新的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旨在帮助医生准确、安全地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
二、检索表介绍我们的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收录了450种常见的中西药注射剂,并针对这些药物的相互配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总结。
通过这份检索表,医生可以轻松地查找到中西药注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和不良的药物配伍情况。
检索表还包括了每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
三、检索表编制原则1. 严格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结合临床实际,及时更新并完善检索表的内容,确保对医生的指导作用。
3. 保护患者隐私,不泄露个人信息,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检索表内容我们的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名称:列举了450种常见的中西药注射剂,包括中成药和西药。
2. 药物相互作用信息:详细介绍了每种药物的相互配伍情况,包括可以联合使用的药物、不宜联合使用的药物等。
3. 适应症和禁忌症:列出了每种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帮助医生正确选择用药。
4.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医生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和配伍情况。
五、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用我们的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1. 手持终端设备查询:将检索表装入手持终端设备,医生可以在临床现场随时随地查询到需要的信息。
2. 全球信息站查询:通过互联网,医生可以在医院、诊所等地方进行信息查询,方便快捷。
3. 打印查询:医院可以将检索表打印成纸质书籍,以备医生随时使用。
六、结语我们的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检索表是一份全面、及时、准确的药物信息工具,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中西药联合治疗。
药学干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
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提升用药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药学干预;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联合西药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会导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药学干预在这类患儿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尤其是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它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1]。
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中成药例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小儿感冒颗粒等,能够有效地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让患儿能够正常进食和入睡[2]。
而西药方面常使用的抗生素例如头孢和阿奇霉素等,则能够迅速杀灭细菌,减少感染的范围,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药不良事件,所以对患者实施用药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7.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7.21±3.54)岁(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遵循医嘱,给予患儿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1)合理用药:中成药和西药的选择应符合患儿的岁数、体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过敏史等因素。
在选择中成药时,应关注其成分、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使用含有激素或其他不合适的成分的药物。
(2)药物相互作用: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
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1.1 药效学方法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1.2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2.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
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2.2 按药效学分类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
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