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那么你了解洋务运动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联系,希望能帮到你。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都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他们虽然内容不大相同,而且因为客观条件许多因素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效果却都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多多少少的改变了一些晚清的现状,那么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吗?

首先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还是比较相似的,那个时候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国力强盛,而且发展迅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将虎视眈眈的眼神投到清朝的身上时,因为生产力落后,装备和国力都不是很强盛的清朝很快就会遭受西方国家的荼毒,而且那时清朝封建统治已经开始进入尾声了,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出现了裂痕,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促使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等社会活动产生。

但是相似的背景因为活动性质的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洋务运动只是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新的事物,但是在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同时也依旧还是被封建统治束缚着的,所以早已经注定不可能成功。但是辛亥革命就不同了,这一革命运动首先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才开始发展新兴的工业,为之后的发展扫清了所有的障碍,而且中华民国和大清完全是不可以同日

而语的,就算是辛亥革命没有完全将中国从半殖民地的境遇中拉出来,但是相比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则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接受了民主这一思想。

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它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下面就来具体看看洋务运动的影响。

首先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长技”,也就是学习西方来遏制西方。为此洋务派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舰队为首的三支水师,最后还建立了军事学堂。当然对于陆军配备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等,也制定了改进计划。1885年,设立了统领海军、海防事宜的海军衙门。这一系列的改进,促使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实力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其次是在近代经济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以兴办军工企业为主,但是对于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还是资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运送等。洋务派在打出“自强”旗号用以兴办军工事业之后,又以“求富”为旗号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发展包括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来配合军工事业。这一方面,因为是洋务派大头,所以很多达官显贵都以此为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是关于关于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以失败收场的,也正是因为它的失败,使得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国的近代化之中。文化方面,则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这些方面培养了更多的新型人才。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又被称为是晚清自救运动,这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洋务派开展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等,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求富运动。那么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一些标志性的事件。第一是兴办实业,洋务运动采用西方技术进行设备生产,在洋务运动开展时期,一大批实业兴起,如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开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等。第二便是开办报刊,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国人自己开办了20多种近代报刊,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报刊主要是《申报》和《万国公报》。第三便是开办新式学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这个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第四是洋务运动时期选派了不少幼童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国内也有不少知识分子翻译了很多外国的文献,这些文献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便是修建铁路。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铁路之后,铁路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于是各国纷纷效仿,都开始大力建造铁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先进的

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这一新生事物后,也深深地被它吸引。他们积极上书,要求建立铁路,虽然多次被驳回,但是他们的建议推动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辛亥之舞动奇迹 悠悠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回顾过去一百年,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就这样悄然逝去,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也随之湮灭,留下的是关于那场革命的记忆。辛亥革命是值得每个中国人纪念的,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刻骨铭心的去记住的,值得我们去抒写一些感慨……它是历史的波澜,历史的奇迹,历史的丰碑。 古语云:“破而后立”,辛亥革命为满清王朝唱响了挽歌,把它推进了历史的坟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三民主义”的民主观念深入了人心,舞动了历史的奇迹,帝制再也没有可立足的市场。袁世凯的称帝,张勋的复辟,不过是历史编排的闹剧,一场可笑的插曲。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封建统治的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彻心骨,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必须要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辛亥革命的爆发,舞动了历史的奇迹,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过去,千万不要让过去成为真正的过去。 历史,伴随着时间的长河,成为了一段永远不能重现的过去,但它对今日的意义却在举手投足间显露,在辛亥革命打响了100年之际,回顾辛亥革命的斗争历程,探讨武昌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纪念武昌起义的精神,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炽热的爱国精神;锲而不舍 ,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团结协作,求同存异,共赴大义的团队意识;实事求是,随机应变的革命态度,我们有必要去唤醒这段历史,重拾我们的过去,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的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近一个世纪之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如同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口。 摧枯拉朽的革命,掀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唤醒,封建痼疾却未能去除;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已经建立,“良政治之建设”却远非坦途。辛亥革命先驱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之精神,树“振兴中华、迎头赶上”之雄心,面对袁氏窃国、军阀割据,干戈扰攘、民生凋敝,却只能感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务须努力”。 辛亥革命以其伟大的成功与沉痛的失败昭示世人,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最大程度地团结各阶层全民族的力量,不能建立起支撑现代化国家理想的制度框架,便无法救黎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一个正确的领导路线,一个推进发展的制度保障。 1.探寻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当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的自大迷梦,推动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执着梦想。历经一代代人矢志不移的求索,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们为这条道路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宝贵探索,为民族复兴最终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积累了经验教训。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御侮强国之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在辛亥革命前数十年间,各种希望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尝试均告失败。率先发出“振兴中华”呐喊的辛亥革命先驱,以英勇的奋斗与壮烈的牺牲,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民主共和的理念,但却并未能够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和外国列强侵略,世界上不存在可以完全复制而无视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一切现代化之路,必须以符合国情为基本前提。怎样走出“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的困境,结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割据、兵连祸结,真正迎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怎样唤起工农千百万,深入发动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样的设问,并非苛求前人“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为了探寻历史演进的真实逻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某一批先知先觉者的现代化,也不仅是某一个阶层的现代化,更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任何伟大的制度构想,如果不能融入人民大众现实的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找到现实社会的生长点,甚至会被强大的传统秩序扭曲异化。 2.确立推进发展的制度保障 回首近代中国的奋斗历程,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彻底摧毁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专制,探索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的衰败命运,改变中国人民备受压迫奴役的悲惨境遇,完成民主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皇帝可以倒去”、“民主可以建立”,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次社会变革,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闸门。然而,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这场震惊世界的革命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问号:为何划时代的革命并未带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为何国家统一的局面旋即被军阀混战所代替?为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追求依然遥不可及?这样的设问,并非苛求前人“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为了探寻历史演进的真实逻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某一批先知先觉者的。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与广大的中下层社会阶层几无关联,无法形成雄厚的社会支持基础和民意基础,这是辛亥革命“上层革命”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忠实继承辛亥革命志业的起点所在:什么样的制度能够保障普

关于辛亥革命的论文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辛亥革命,想起辛亥革命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让我们深刻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独立、人民解放,才能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命名为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孙中山在中国处在各方势力的刮分以及国内政治上的分歧压力下创立中兴会,领导了辛亥革命。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后来因为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如下: 1 在反帝方面,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甚至还幻想以妥协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2 在反封建方面,反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估计不够。 3 在依靠对象上没有唤起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且基本上没有使用广大农民的力量。 4 在组织领导方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然后,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依旧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为名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了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显著地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是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悲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遗言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因为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所以鼓舞了人们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奋发向前,去夺取胜利。 在今天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的三大任务,这既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宏伟事业的新的开端。这百年来的经验证明,现代化不是一个自发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才能完成。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对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和想抓化建设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吧。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什么联系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那么你了解洋务运动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洋 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联系,希望能帮到你。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都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他们虽然内容不大相同,而且因为客观条件许多因素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效果却都是在 不同的情况下多多少少的改变了一些晚清的现状,那么洋务运动与辛 亥革命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吗? 首先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还是比较相似的,那个时候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国力强盛,而且发展迅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将虎视眈眈的眼神投到清朝的身上时,因为生产力落后,装备和国力都不是很强盛的清朝很快就会遭受西方国家的荼毒,而且那时清朝封建统治已经开始进入尾声了,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出现了裂痕,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促使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等社会活动产生。 但是相似的背景因为活动性质的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洋务运动只是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新的事物,但是在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同时也依旧还是被封建统治束缚着的,所以早已经注定不可能成功。但是辛亥革命就不同了,这一革命运动首先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才开始发展新兴的工业,为之后的发展扫清了所有的障碍,而且中华民国和大清完全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就算是辛亥革命没有完全将中国从半殖民地的境遇中拉出来,但是相比于洋

务运动辛亥革命则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接受了民主这一思想。 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它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下面就来具体看看洋务运动的影响。 首先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长技”,也就是学习西方来遏制西方。为此洋务派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舰队为首的三支水师,最后还建立了军事学堂。当然对于陆军配备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等,也制定了改进计划。1885年,设立了统领海军、海防事宜的海军衙门。这一系列的改进,促使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实力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其次是在近代经济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以兴办军工企业为主,但是对于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还是资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运送等。洋务派在打出“自强”旗号用以兴办军工事业之后,又以“求富”为旗号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发展包括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来配合军工事业。这一方面,因为是洋务派大头,所以很多达官显贵都以此为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是关于关于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以失败收场的,也正是因为它的失败,使得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国的近代化之

跟踪检测评估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江西贵溪一中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20·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模考]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说明中国海关主权已经丧失,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表明清政府是否失去民心,故B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 项正确。

答案:D 3.[2020·湖南郴州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这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 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 解析:“列强的强烈抗议”“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反映出清政府外交理念的变化,它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和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排除D项。 答案:C 4.《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解析: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归公”体现违反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属性,故选D项;“剩余归公”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它建立的是小农经济,并且“剩余归公”没有显示鼓励发展私有制之意,排除B项;产品是归公的,排除C项。 答案:D 5.[2020·甘肃模拟]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 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

辛亥革命论文 《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套装共2册)》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权威学者金冲及先生从中外学者百年来浩如烟海的论著中,精选有代表性的研究谂文100篇,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总体评价,清末民初新的社会力量,革命派的组织、宣传和武装起义,立宪派和清政府的表现,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西方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套装共2册)》所选论文,大体分为八组。第一组:总论性的。第二组:清末民初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第三组: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革命派(从兴中会到同盟会,还有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共进会等)在组织、宣传、武装起义等方面的状况。在武装起义方面,又分别包括会党、新军、起义经费来源等问题。第四组: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第五组:清政府和地方督抚的表现。第六组:武昌起义前后,包括四川保路运动、武昌首义、各省响应、临时政府、袁世凯取得政权,到“二次革命”失败。第七组:西方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第八组: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2图书目录编辑上卷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民主、工业化问题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辛亥革命几个问题的再认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代·祖国·乡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思潮试探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城市近代化与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和辛亥革命清末新式商人社团的兴起及其影响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

国内学堂学生与辛亥革命运动论清末的铁路风潮辛亥革命前的收回矿权运动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论纲晚清绅商阶层与辛亥革命从清军机处档案看辛亥革命前群众的反抗斗争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华侨与辛亥革命租界与中国革命清末灾荒与辛亥革命关于孙中山的大学时代论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成立兴中会前期(1894—1900)孙中山革命运动与香港的关系华兴会几个问题的研究论光复会辛亥革命时期的岳王会同盟会与辛亥革命论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内部分歧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几天,都在研究清朝的那些事儿,也研究辛亥革命的一些陈芝麻烂事儿。 在《名作欣赏》上面读到傅国涌先生的一篇《辛亥百年变局》,我也很有启示。 辛亥革命周年了,精英们把孙中推上了前台,我不由得想起之初,精英们把孔先生推到了天安门,又设立了一个什么孔子和平奖,居然第一届给了连战,可是连战没有到位领奖,第二届好像听说给了普京,可是没有给成,就给停办了。 辛亥革命,从小学读书的时候都听到老师说,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考试卷上不知道考了多少遍,可是,今天看,我们还是没有理解辛亥革命的精髓,孙中并没有要砸烂旧世界,只是维修一下,装装瓷砖,粉饰一下就可以了,看精英们把孙中先生送上前台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傅国涌先生说,我们不应该怀疑慈禧太后的立宪动机,况且立宪诏书已经发下,轰轰烈烈的立宪行动已经开始,这个对我们的思维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有一些犹豫,想不明白,这样的说法,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可是把孔子送上前台是什么意思?圣人之于中国,历被翻云覆水,这不,把他弄上前台不到一百天就给撤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面子何在,孔老先生的面子何在?连战普京的面子何在?就为了对付一个异见分子刘晓波?不过,我很认同这个专家的一个观点,辛亥革命改变了国人的生活状态,对极了,我不禁大叫一声,老婆说我又在发神经了。 一个时代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生活方式,他比制度更加本质,如果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制度没有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制度一定是千疮百孔的,一个单位,最重要的也是生活方式。 具体到学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些刚性的制度,也不是什么制度的执行力问题,我感觉社会上把执行力这个司之内的词汇用到教育这个象牙塔,这个育人而不是产人的地方,好像是出了问题,先生们,任何一个部门,最重要的都是生活方式,甚至具体到一个家庭都是这样。 甚至具体到一个人也是这样,生活方式绝对不会受制度约束,这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没有约束,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呢就可以干点什么,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堕落的,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低级的,谁也拦他不住。

第9课辛亥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庆阳)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指的是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 走向共和 B. 军阀割据 C. 君主立宪 D. 国家统一 4.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是因为它 A.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 5.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二、判断题 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胜利”主要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2.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4. 武昌起义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如南昌起义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混合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材料中“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

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追寻辛亥革命的精神 摘要:时至今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周年了,但是中国历史上这一次伟大的革命依然被广大的中国人民所牢记,依然激动人心,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面临着各方面巨大的挑战,我们依然需要辛亥革命这场斗争中的精神来引导和激励我们前进。 关键词:信仰,坚持,价值 正文: 1、回顾历史: 1911年,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中山先生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有一贯的革命精神思想,以为革命活动之张本,更有革命

方略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不知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滴,才写成的革命光荣史页。中国革命遵循这个革命路线,意志日坚,奋斗不懈,更为焕发,革命进行,尤为积极。 2、立足现在: 回首峥嵘岁月,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豪情万丈,视死如归,我们敬仰不已。审时度势,目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发扬辛亥革命的崇高精神呢? 第一,自觉学党史、知党情,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了解和认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了解和认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认识和理解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必然性,在高度理论自觉的基础上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 第二,按照党的要求,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希望,努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勇攀科技高峰,切实掌握建设国家的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大任的一代。 第三,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我们要把坚定信念跟党走转化为具体行动,坚持把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

辛亥革命的发起和其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回眸九十三年前的辛亥革命,它可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却以失败告终,其中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都很耐人寻味. 1.历史回顾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1.1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旧历为辛亥年故名。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团体兴中会。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此后,资产阶段革命派一方面批评君主立宪派反对革命的谬论,传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湖北革命党人利用保路运动的时机,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政权最后被大地主大实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以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然而,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领导的旧式农民起义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左右,由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到1895年3月的日本侵华战争。 戊戌变法: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外国侵略军2000多人在西摩尔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攻,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是为《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出

师北伐案。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夭折。 9.18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挑起的侵占我国东三省的局部战争。 抗日战争:由两部分组成,1、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6月,是为局部抗日;2、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是为全民族抗战。 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全称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签定于1945年10月10日。 解放战争:我个人认为是从1946年至1949年9月30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二)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备人葛涛 一、学习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三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成果及作用。戊戌变法的背景,措施及作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阅读、分析、对比、列举、图示法等 四、学习流程 (一)导入 近代化主要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在思想上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先后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我们本节课学习后两个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课本,根据课堂笔记构建知识结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袁世凯上台后尊孔复古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识记基础知识】 1.辛亥革命的背景、时间、重要战役、指导思想、性质、结果,影响,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孙中山的重要活动。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性质、影响。 5.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6.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思考讨论,能力提升】小组讨论,分组展示,互相借鉴,教师点评总结

辛亥革命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孙武在汉口机关配制炸药不慎,起义机密泄漏,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捕捉革命党人。当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2-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首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

行政课论文 2011年 11月25日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 简介 1911年 10月15日创办的中华民国公报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正文 革命是一场漫长的过程,要有成果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代价在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付出。而辛亥革命,这场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不可忽视作用的革命,我们更应铭记这时代人的奋斗和牺牲。在今天,我们在重新认识它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应反思其中所反映的问题相对于现今的时代又有何启示?辛亥革命起于少数人,但它的目的却是为了广大人民,为了这个这个临近破碎的国家。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了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我们谈起辛亥革命,也许会认为这是一场不彻底的、不完整的革命,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在中国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一风云时期中革命烈士所付出的牺牲。也许这场革命最终失败了,但中国人却开始清醒,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是少数的激进分子而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何香凝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他推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使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在,家存。一场战斗,一场革命,需要团结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且还于与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成为我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转折点。革命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让少数人以鲜血来警惕世人如若再不清醒,这个国家将亡,革命会流血,但血流的要有意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个属于人人的世界,而不是将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王朝。历史的演变,中国的底层人民最终会清醒,会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而辛亥革命恰恰是引领这场演变的推动者。辛亥革命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为之后中国的革命道路奠定了一定基础。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道出了革命的艰辛,它不仅仅需要信仰,需要坚持的勇气,不放弃,坚持到底,更需要一个坚定的领导者。谈到辛亥革命我们会想起孙中山先生,他无私,他为中国革命付出了一生。他也许不

永怀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湖北新军第八营驻地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在熊秉坤的一声枪响后辛亥革命开始了。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埋葬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民族共和的新纪元。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的中国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制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它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次革命对亚洲的觉醒以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有着深远的意义。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伟大的列宁就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的世界意义。”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同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他的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革命精神,与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共同努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之积极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一夜间,起义军占领了武昌,三天后便光复了武汉三镇,人民参与革命的热情伴随着对清政府仇恨的怒火不断的往外迸发,辛亥革命被这一声枪响推向了高潮,仿佛破晓前最后的黑暗,人们翘首企盼着,曙光慢慢显现。1912年2月12日,经过4个月的斗争,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了。虽然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不断凸显,袁世凯最后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但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富有深远意义和指导意义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是成功的。首先,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猖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走狗的情况下,辛亥革命给予了他们沉重的一击,使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全局的工具,让其再也不能在华建立稳定的统治,为中国日后的反帝斗争开辟了道路,清除了障碍。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这个曾再马背上驰骋沙场的王朝,在日益腐朽之后最终走向了终结,同时辛亥革命也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不再膜拜天子,不再受制于皇帝,提倡新风也是人民精神与思想上的一次解放,人们放下了千百年来自己精神上的枷锁。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社会经济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辛亥革命之后,没有了封建专制的制约,帝国主义对民族

资本主义的打压也被大大削弱了,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冲破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桎梏,为自己赢来了发展的最有利时期,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颁布了一系列得有利于实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资产阶级的发展也促使了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第四,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也带动了亚洲民族运动的发展,并且震动了远在欧洲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根基。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让民族资本主义登上了政治的舞台,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的压迫。虽然没有完成其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基石,为日后更加轰轰烈烈、阶级性质更加鲜明、目标更为明确也更为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辛亥革命作为近代史上一束璀璨的光,不断指引着我们向着更光明、更先进的方向前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