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第四单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种类;

2.财政制度及其自动稳定器;

3.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

4.平衡预算、功能财政与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5.货币乘数;

6.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

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及其效果比较。

一.单项选择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本质是(D )。

a.货币供给扩张; b.政府规模扩大;

c.物价更稳定; d.增加GDP。

2.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本质是(D )。

a.货币供给紧缩; b.政府规模缩小;

c.实现物价稳定; d.减少GDP。

3.以下( D)不能视为自动稳定器。

a.失业救济; b.累进税;

c.社会保障; d.国防开支。

4.财政盈余与( B)对均衡GDP水平的影响效果相同。

a.储蓄减少; b.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 d.投资增加。

5.投资支出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为保证经济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应(C )。 a.使税收和政府支出相等; b.使税收超过政府支出;

c.使政府支出超过税收; d.提高税率。

6.如果社会总需求的构成是消费1000亿元,投资400亿元,净出口100亿元,政府购买支出200亿元;充分就业的GDP为1200亿元。为使价格水平保持

稳定政府应( A )。

a.提高税率,并减少政府支出;

b.通过降低政府债券的利息率来减少私人储蓄;

c.增加政府支出;

d.通过降低公司所得税率来鼓励私人投资。

7.经济处于严重衰退时,适当的经济政策应当是( B )。

a.减少政府支出; b.降低利息率;

c.使本国货币升值; d.提高利息率。

8.下列叙述中(A )是正确的。

a.内在稳定器能部分地抵消经济波动;

b.内在稳定器无法缓解失业;

c.内在稳定器可以完全抵消任何经济波动;

d.以上都不对。

9.拉弗曲线表明( D )。

a.税率越高,总税收额越高; b.税率越高,总税收额越低;

c.税率与总税收额之间不相关; d.某一税率水平上税收总额最大。10.以下( A )的财政政策是彻底反周期波动的。

a.经济衰退时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

b.经济高涨时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

c.经济高涨时增加政府开支提高税收;

d.经济衰退时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税收。

11.在下述(C )情况下将发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使利率提高;

b.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2.在下述(D )情况下挤出效应显著。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敏感。

13.如果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与转移支付的减少相等,收入水平的变动情况是( B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定。

14.比例税率既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主投资会使政府预算(B )。 a.保持平衡; b.产生盈余

c.出现赤字; d.以上都有可能

15.如果不考虑比例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A )。

a.1 ; b.0;

c.2; d.1/c。

16.货币乘数大小与以下( D )变量有关。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

c.现金存款比例; d.以上都是。

17.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 A )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

a.货币供给和利率; b.货币需求与利率;

c.货币需求与供给; d.货币流通速度。

18.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是( C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19.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商业银行保存储备金;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创造利润。

20.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是(B )。

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高于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

c.准备率高低与存款期限无关; d.以上都有可能。

21.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数量的传统货币政策手段是(B )。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道义劝告; d.法定存款准备金。

22.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放贷数量的传统货币手段是( A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告; d.以上都不是。

2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主要意图是( C )。

a.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是(C )。

a.银行存款减少; b.市场利率上升;

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以上都不是。

2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 )。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26.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 B )

a.货币政策调整机制;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c.货币政策监督机制; d.货币政策反映机制。

27.下列( B )不是货币政策工具。

a.公开市场业务; b.税率;

c.法定准备金率; d.再贴现率。

28.对于增加或减少社会总需求而言下列( A )相互抵触。

a.增税和增加货币供给; b.减税和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货币供给;d.增税和提高利息率。

29.缓解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压力的正确措施是(A)。

a.卖出政府证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提高再贴现率;

b.购买政府证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提高再贴现率;

c.卖出政府证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并降低再贴现率;

d.卖出政府证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降低再贴现率。

30.货币需求量超过货币供给量将导致(C )。

a.货币需求曲线会左移动; b.货币供给曲线会右移动

c.利息率上升; d.利息率下降

3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B )。

a.利息率和均衡GDP水平降低;

b.利息率降低和均衡GDP水平提高;

c.利息率和均衡GDP水平提高;

d.利息率提高和均衡GDP水平降低。

3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D )。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3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将导致( B )。

a.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减少,利息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增加,利息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减少,利息率降低。

34.财政政策扩张性最显著的是( C)。

a.减税100亿元; b.增税100亿元;

c.增加政府支出100亿元; d.减少政府支出100亿元。

35.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在( C )情况下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

a.LM曲线.IS曲线一样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36.在( C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的大小。

a.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 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垂直.IS曲线平缓。37.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在( A )情况下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

线的移动量。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38.在(A )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均衡收入有更显著的影响。

a.投资对利率更敏感; b.投资对利率不敏感;

c.乘数较小; d.以上都不是。

39.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衰退时货币政策无效是因为(B )。

a.货币需求和投资都相对有弹性;

b.货币需求相对有弹性,投资相对无弹性;

c.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都相对无弹性;

d.货币需求相对无弹性,投资相对有弹性。

40.某封闭性经济的MPS为0.1,在( B )情况下政府可以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400亿元。

a.增加政府支出400亿元; b.增加政府支出40亿元;

c.减税40亿元; d.增税40亿元。

41.某封闭经济的MPC为0.8,在( C )情况下政府可以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000亿元。

a.增加政府支出250亿元; b.增加政府支出800亿元;

c.减税250亿元; d.减税1000亿元。

42.在(A )情况下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效果最佳。

a.衰退期间增加G减少T,通货膨胀时减少G增加T;

b.保持预算平衡;

c.通货膨胀期间产生财政赤字,衰退期间发生财政盈余;

d.保持财政盈余。

43.在( A )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均衡GDP的影响最大。

a.货币需求曲线越陡,投资需求曲线平缓,MPC大;

b.货币需求曲线平缓,投资需求曲线越陡,MPC大;

c.货币需求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平缓,MPC大;

d.货币需求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陡峭,MPC小。

44.在( B )的情况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将受到削弱。

a.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投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储蓄曲线向下移动; d.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5.在( C )的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将受到削弱。

a.企业对未来利润状况预期悲观; b.出现财政盈余;

c.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d.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46.( A)将减弱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

a.实际利率低; b.名义利率低;

c.实际利率高; d.名义利率高。

47.“双松政策”使GDP( A )。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

c.减少较多; d.减少较少。

48.“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D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49.“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C )。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50.“松财政紧货币”使国民收入( D)。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二、多项选择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BCD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2.在不考虑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用的有( CD )政策。

a.生产管理; b.消费管理;

c.供给管理; d.需求管理。

3.需求管理政策包括( AB )。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c.人力政策。

4.供给管理政策包括( CD )。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d.人力政策。

5.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被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这种政策包含有( BCD )。

a.收入政策;b.开支政策;

c.税收政策;d.赤字政策。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D )。

a.政府购买; b.累进税;

c.社会保障; d.政府转移支付。

7.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AC )。

a.税收; b.公开市场业务;

c.政府支出; d.再贴现率。

8.政府支出包括( ABC )。

a.公共工程支出; b.政府日常购买;

c.转移支付; d.税收。

9.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调节( AB)来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a.货币供给; b.利率;

c.货币需求; d.有价证券价格。

10.货币政策内容包括( ACD )。

a.货币政策的目标; b.货币政策中介;

c.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d.货币政策工具。

11.可以列入货币政策目标的有( BCD )。

a.人均收入提高; b.稳定币值和物价;

c.充分就业; d.经济增长。

12.以下(ABD )属于货币政策工具。

a.道义劝告; b.公开市场业务;

c.行政干项; d.法定准备金率。

13.中央银行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能力的传统货币手段是( AD )。

a.法定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告; d.再贴现率。

14.应对经济萧条的适当货币政策是( BD )。

a.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15.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配合上可以构成的政策组合有( ABCD )。

a.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

b.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

c.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

d.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

16.当宏观经济处于严重萧条的情况时,政府不适宜选择(BCD )的政策搭配。

a.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b.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d.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17.若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 AD)。

a.增加收入;b.降低利率;

c.减少收入;d.利率不变。

18.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会( AD )。

a.增加收入;b.降低利率;

c.减少收入;d.提高利率。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2.功能财政;3.补偿性财政政策;4.自动稳定器;5.挤出效应;

6.拉弗曲线;7.财政政策乘数;8.流动性陷阱; 9.货币政策;10.存款准备金;

11.再贴现率;12.公开市场业务;13.货币幻觉;14.货币政策乘数。

四、判断题

1.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间具有冲突性。()

2.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两个目标一定可以同时实现。()

3.按照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财政预算应该保持稳定。()

4.内在稳定器与自主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5.转移支付不是财政政策工具,而是收入政策的手段。()

6.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收入管理。()

7.松的财政政策的内涵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8.由于货币的流通性强,所以财政政策对收入影响的效果不如货币政策。()9.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10.超额准备金是指法定准备金超过实际准备金的金额。()

11.当公众从中央银行手中购买政府证券时,货币供给增加。()

12.松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

13.利息率的改变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大于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14.当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时实际预算可能存在赤字。()

15.拉弗曲线表明税率为50%时税收总额最大。()

16.由于商业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道义劝告不起作用。()

17.存在货币投机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小。()18.财政政策虽然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于总收入而言其效果可以比货币政策明显。()

19.投资预期比较悲观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将削弱。()

20.对于“滞涨”问题,传统凯恩斯主义无能为力。()

五、辨析题

1.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属于需求管理,货币政策属于供给管理。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4.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使GDP减少,也可能使GDP不变。

5.累进税下,税收收入在经济扩张时期会自动减少,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会自动增加。

6.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7.实施功能财政政策的结果是实现了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

8.政府的扩张财政政策一定会产生挤出效应

9.通过增加税收来弥补扩张财政政策带来的赤字,如果税收增量由企业或个人原先储蓄转化而来,那么这方面的挤出效应是不存在的。

10.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公众出售债券来弥补扩张财政政策带来的赤字,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11.减税的同时,政府通过借债或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对扩张的影响一样。1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则政府减税100可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400。13.其他条件不变,当公众从中央银行购买政府证券时,货币供给增加。14.实际准备金等于法定准备金加上超额准备金。

15.其他条件不变时,投资需求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16.其他条件不变,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17.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

六、简答题

1.简述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主要区别?

3.简述政府公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5.政府削减税收,在运用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与货币存量不变这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6.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7.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8.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简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11.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 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何种政策组合?

12.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13.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14.若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应当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15.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16.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局限性。

17.如何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克服“滞胀”。

18.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内部时滞?

19.简单说明货市幻觉及其抵消费的影响。

20.假设政府考虑用两种扩张政策,一是直接增加财政支出,另一种是降低税率。

简要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21.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它在制定经济政策中的意义是什么?

22.什么是基础货币?

23.什么是再贴现率?

24.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5.简述相机抉择的涵义。

26.什么是单一货币规则?

27.简述公开市场操作及其优点。

28.简要说明评价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好坏的现实标准。

29.货币政策主要有哪些目标选择准则。

七、论述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以税收制度为例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论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4.怎样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5.论述财政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和LM曲线斜率的关系。

6.论述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和LM曲线斜率的关系。

7.如何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地克服经济下滑?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如何实现?

9.试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贡献。

10.阐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

11.联系实际阐述微观主体的预期对货币政策的抵消作用。

八、计算题

1.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100。计算:

a.LM曲线方程

、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 b.当消费C=40+0.8Y

d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以及投资。

、投资I=110-5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 c.当消费C=40+0.8Y

d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d.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a和b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e.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a和b条件下的均衡收入的增量。

、税收T=2.已知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

d

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计算:

a.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b.均衡收入、均衡利率以及投资。

c.政府支出增加20时候的均衡收入、均衡利率以及投资。

d.挤出效应。

3.假设货币需求L=0.20Y-10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d,税收T=100,投资I=150,政府支出G=100。计算

a.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b.均衡收入、均衡利率以及投资。

c.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均衡利率以及投资。

d.挤出效应

4.已知货币需求L=0.2Y-4r,货币供给M=150。计算:

a.LM曲线方程。

b.IS曲线方程Y=1250-30r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c.IS曲线方程Y=1100-15r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d.货币供给增加20时,b和c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5.假定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方程Y=1250-30r。计算:

a.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b.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5Y-8.75r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c.货币供给增加为M=170,在b和c货币需求条件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6.假设消费C=100+0.8Y

d ,投资I=50,政府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

r

=62.5,边际税率t=0.25。计算:

a.均衡收入。

b.预算盈余BS。

c.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增量。

7.假定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元,边际消费倾向c=0.8,边际税率t=0.25,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政府支出200亿元。通过计算回答政府支出的变化能否消灭赤字。

8.假定现金存款比为0.38,法定准备金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8%。计算:a.货币创造乘数

b.增加基础货币100亿元时,货币供给变动量。

9.三部门的经济中,已知边际消费倾向c=0.75,边际税率t=0.2,货币交易需求L

1

=0.5Y,价格总水平P=1。计算:政府支出增加20亿元,保证利率水平不变时的货币供给增量。

10.已知消费函数C=150+ 0.5 Y,投资函数I=200-10r,货币供给M=180,

货币交易需求L

1=0.25 Y,货币投机需求L

2

=50-10r,计算:

a.均衡收人、均衡利率以及投资。

b.其他条件不变,边际消费倾向为0.6时,维持投资量的货币供给增量。11.已知法定准备率是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为1000亿元。计算:

a.总准备金400亿元时的货币供给量。

b.题目中其他条件不变,法定准备率提高到0.2时,货币供给的变动量。

c.题目中其他条件不变,中央银行买进10亿元政府债券时,货币供给的变

动量。

12.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函数I=400-5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L=250+0.5Y-125r,货币供给M=1250,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5000。计算:

a.均衡收入和利率

b.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c.实现充分就业的政府购买支出增量。

d.实现充分就业的货币供给增量。

九、案例分析

1.1998年初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时期。国内需求不足、产品滞销与企业利润减少和紧缩开支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从当年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措施。比较显著的变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发行大量的国债,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到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开始反转,2000年GDP增长率恢复到8%的水平。有学者据此认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遏制了经济的下滑,也有的学者认为单一的需求管理政策不足以拉动经济增长。后者观点的合理性有哪些?

2.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减速,2000年第三季度GDP从上半年的5%以上降到2.2%;股市下挫,特别是纳斯达克指数比最高点下调50%;美国家庭的财富总值55年来首次下降;截至2001年3月,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连续六个月下降;2001年3月份的失业率达到4.3%,为过去2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01年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关于10年内大幅减税1.6万亿美元的计划,以兑现自己在竞选总统时向选民许下的诺言。减税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简化个人所得税制,将五档所得税体系(15%、28%、31%、36%、39.6%)调整为四档(10%、15%、25%、33%);将儿童课税扣除由每名儿童500美元加倍至1000美元;恢复双收入家庭10%的税收抵免;废除遗产税;扩大慈善捐助扣除的范围;使研究和实验的税收抵免永久化。减税计划的意图是什么?能否实现其目的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3.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断提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的,后来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其主要原则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实行全面的金融稳定计划;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货币市场。比如在货币供给方面,中央银行从1998年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等。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意义是什么?与扩张和紧缩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四单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

1.d; 2.d; 3.d; 4.b; 5.c; 6.a; 7.b; 8.a; 9.d;10.a; 11.c; 12.d; 13.b; 14.b; 15.a; 16.d; 17.a; 18.c;19.d; 20.b; 21.b; 22.a; 23.c; 24.c; 25.b; 26.b; 27.b;28.a; 29.a; 30.c; 31.b; 32.d; 33.b; 34.c; 35.c;36.c; 37.a; 38.a; 39.b; 40.b; 41.c; 42.a; 43.a; 44.b;45.c; 46.a ; 47.a; 48.d; 49.c; 50.d。

二.多项选择

1.abcd; 2.cd; 3.ab; 4.cd; 5.bcd; 6.bcd; 7.ac; 8.abc;9.ab; 10.acd; 11.bcd; 12.abd; 13.ad; 14.bd; 15.abcd;16.bcd; 17.ad; 18.ab。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2.功能财政是指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3.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况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4.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

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自动减轻衰退,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6.拉弗曲线是指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7.财政政策乘数就是指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变,或者说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8.流动性陷阱是指利率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以致人们认为利率再不会下降而只会上升,债券价格不会上升而只会下降,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时无论货币当局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不会导致利率的下跌。9.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0.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必须经常保留的供储户提款用的一定金额。11.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1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3.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注意货币工资的提高或降低,而意识不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因而只抵制货币工资下降的心理现象。

14.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IS曲线不变或者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四、判断题

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对;10.错;11.错;12.错;13.错;14.对;15.错;16.错;17.对;18.对;19.对; 20.对。

五、辨析题

1.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多,它们都能实现GDP扩张或收缩的目标。2.错。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错。增税属于收缩性的财政政策。

4.对。紧缩的财政政策一般能够减少GDP,但是在LM古典区域内保持GDP不变。5.错。在经济扩张时期,收入水平提高,累进税下的税收自动增加;经济衰退时自动减少。

6.错。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能缓解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7.对。功能财政使得经济繁荣时期采用收缩的财政政策,出现财政盈余,而萧条时出现赤字。

8.错。在LM位于凯恩斯阶段的情况下,扩张财政政策不会产生挤出效应。9.错。储蓄量的减少将削弱投资,这种政策减少了民间投资的数量,存在挤出效应。

10.错。政府出售债券将无助于利率的降低,并带来商业银行信贷萎缩。会产生挤出效应。

11.错。借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削弱投资和消费,增发货币会降低利率。二者作用不同。

12.错。K

G =-3,?T=-100,则K

G

?T=300。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300。

13.错。货币供给会减少。

14.对。银行实际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

15.错。投资需求曲线越平坦,则i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显著。

16.对。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则h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17.错。凯恩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货币主义的只是稳定物价。

六、简答题

1.答: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币值和物价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货币政策四个目标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之处。

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经济增长,就业则相应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实行货币扩张政策,会带来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局面。

2.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

财政思想。功能财政思想是一种积极的财政预算思想,政府财政预算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在价格稳定下的充分就业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平衡预算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把预算平衡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强调充分就业,认为财政预算的平衡与否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的手段。3.答:公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1)有利于政府筹集资金,增加政府支出。

(2)发行公债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遏制通货膨胀。(3)偿还公债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等。

4.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即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和收入。经济繁荣时, 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并降低价格。

5.答:假定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政府减税使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若政府在减税的同时增加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使得利率不变,LM曲线便右移,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可见前者增加的收入比前者多,因为它克服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6.答:货币创造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率。基础货币等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的和。货币创造乘数与非银行部门现金持有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成反比,即非银行部门现金持有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低,货币创造乘数就越大。7.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会以倍数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2)再贴现率。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可以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出售债券,则减少货币供给。

8.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项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1)主动性。中央银行能按其意图操作。(2)准确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政府债券买卖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地控制在适当的数量范围内。(3)灵活性, 交易

的时间、方式和数量可随意安排和变动。

9.答: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选择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即逆经济风向行事:在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购买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进而增加投资和收入。在经济繁荣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进而减少投资和降低价格。

10.答: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包括三个层次:(1)调节存款准备金和对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2)商业银行做出反应,相应调整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规模;(3)经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改变市场利率水平。

11.答:如果经济初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为了在保持充分就业收入水平既定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政府可采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政策组合。结果是LM曲线向右移动,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收入增加。IS曲线左移,消费减少,总需求下降,收入下降。二者配合可以保持收入水平不变。

12.答:根据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当IS曲线比LM曲线弹性小时,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效果较好。

13.答:根据货币政策乘数公式,当LM曲线比IS曲线弹性小时,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效果好。

14.答:宏观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LM曲线呈现水平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财政政策却基本上完全有效,即只要增加财政支出,就能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国民收入增加。

15.答: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则LM曲线呈垂直状态。此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非常大,财政政策对收入几乎没有影响,而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16.答:财政政策是指以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运用得当,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政策运用失当,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芬斯特拉版《国际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Exchange Rates II: The Asset Approach in the Short Run https://www.doczj.com/doc/e317972.html,e the money market and FX diagram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itish pound (£) and the U.S. dollar ($). The exchange rate is in U.S. dollars per British pound, E $/£. W e want to consider how a change in the U.S. money supply affects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On all graphs, label the initial equilibrium point A. a.Illustrate how a temporary decrease in the U.S. money supply affects the money and FX markets. Label your short-run equilibrium point B and your long-run equilibrium point C . Answer:See the diagram below. S-23 i $i 1$i 2$ 2$DR 1 DR 2 E 1E E $/£M 1US P 1US M 2US P 1US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考试练习题

填空题: 1. ()衡量的是经济中每个人收入的总和。在某段时间,若这种测量值下降了,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小,就叫 做(),如果下降的幅度很大,就叫做()。 2. 对于价格,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是在研究短期问题 时,更合适的假设是()。 3. ()追踪了一篮子固定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因为这一篮子商品并没有随时间变化,所以这个衡量指标 是一个()指标。 4. 宏观经济学中需要区别的一对更重要的概念是存量和流量。你的个人财富是一个(),而你的收入是一个 ()。 5. 消费者在支付了税金和接受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后,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额被叫做()。 6. 由于住房所有者不用支付房租,所以国民收入账户在估算其住房消费时用他们房租的()来计算。 7. 衡量一个开放经济中收入的指标有两个。()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本国和国外获得的名义收入。()是 国内公民和外国公民在该国获得的名义收入。 8. 在完全()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等于实际工资;也会一直租赁资 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 9. 在一个特别的生产函数Y=F(K,L)中,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不变,这叫做()。 10. ()描述了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其斜率被称为(),代表增加的每一美元()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11. 利率可以视为()市场的均衡价格。储蓄代表了()的供给,投资代表了()的需求。 12. 黄金是()的一个例子,因为它有内在价值。一个经济体如果用黄金作为货币,这个经济被称为实行() 13. 交易和货币之间的联系用方程式MV=PT 表示,这个方程式叫做()。在这个方程式中,V 被称为()。 通过假设V 保持不变,这个方程式可以转化成一个有用的理论,叫做货币的()。 14. 在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时,用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量来表示货币量往往很方便,M/P 被称为()。 15. 通货膨胀的其中一项成本被形象地称为(),指的是所持货币减少的不便。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经常更改 其标价,由此产生通货膨胀的第二项成本,叫做() 16. 国民收入核算告诉我们S-I ,或者()必须等于(),其中后者被称为() 17. ()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例如1美元兑 1.5 欧元 18. 根据()原则, 1 美元(或者任何其他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具有同样的相对价格水平和() 19. 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需求构成的变化,经济学家们称之为() 20. 当实际工资没能及时调整以使得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发生(),随之产生的失业被称为() 21. 油价突然大幅上涨是()的例子,信用卡的大规模普及可以被视为() 选择题: 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以下所有问题,除了: a.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b. 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相对市场份额 c. 美国总产出的增长 d.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进出口量 2. 如果实际GDP 快速增长,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a. 衰退 b. 萧条 c. 高失业 d. 通货膨胀 3. 在解释一个大型行业中某个小型企业产量的模型中,哪个变量可能是外生的: a. 该企业的产出量 b. 该企业投入要素的价格 c. 该企业雇佣的工人人数 d. 该企业使用的机器数量 4. 下列理由都可以解释短期内工资和/或价格可能是黏性的,除了: a. 长期劳动合同可能会提前确定三年后的工资 b. 许多企业为了避免现有客户考虑其他竞争者,会让自己的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

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 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 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弓I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曼昆第五版)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10 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 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 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 8 .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 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 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因为高GDP 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但GDP 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