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及NT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及NT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伤后24、48、72 h和1周取材。利用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变化。结果BBB评分显示,C 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在伤后48、72 h和1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脊髓损伤;丙戊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 [中图分类号] R651.2 [文献标识码] A [":.gerenzongjie.co" ="" class="">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c)-0023-03 Effects of valproic acid on the expression of BDNF and NT-3 in rat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LI Xinzhi Department of 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g Province, Chengdu 61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lproic acid (VPA) on the expression of BDNF and NT-3 in rat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60 adul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C group),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 (SCI group) and VPA treatment group (VPA group).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was made by modified Allen technique. VPA (300 mg/kg) was administrated in rats throug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 and repeated per 12h after injury, while C group and SCI group were received

郁证的大鼠模型

关键词:郁证;应激;大鼠模型中图分类号:R2-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3-0030-0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责自罪,甚至企图自杀等,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1]。它与中医郁证有若干相通之处,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多因情志所伤或素体偏弱,致气机失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2]。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应激性事件有着密切关系,慢性应激可以诱导抑郁。我们采用慢性轻度应激和孤养2种经典造模结合的方式,利用长期不可预见性的轻度应激,造成动物的抑郁状态,类似中医的“郁证”,并对此模型的建立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分组健康SD 成年大鼠,体重180~200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SCXK (沪)2007、0005。用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①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笼每笼喂养5只:②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组(模型组)10只,每笼孤养1只:③造模加百忧解组(阳性对照组)10只,每笼孤养1只。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造模过程持续24d 。1.2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按照Katz [3]248的方法略加改进,将明暗颠倒24h 、夹尾1min 、禁食24h 、禁水24h 、160Hz 摇晃5min 、30V 电压电击足底5s 、40℃环境5min 、冰水游泳8种刺激,随机安排到24d 内,每日1种刺激,每种刺激出现3 次,同种刺激不能连续出现,使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生。 1.3行为测定按Open-Field 法[3]248测定行为。 敞箱装置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底面为76cm ×76 cm 的正方形并被等分为25个等边方格,周围有高40cm 的墙壁。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此项试验观察,每日早晨8∶00―12∶00进行此项试验观察。将大鼠置于中心方格内,观察大鼠在5min 内穿 越格数(四爪均进入的方格方可计数,为水平运动得分),后肢直立次数(两前爪腾空或攀附墙壁)为垂直运动得分,彻底清洁敞箱后再进行下1只大鼠的观察。每周进行1次行为评分。 1.4体液消耗实验按Willner P 等的实验方 法[4],试验前,在隔离噪音的安静房间内,训练动物适应含糖饮水,每笼同时放置2个水瓶,第1个24 h ,2瓶均装有1%蔗糖水,随后的24h ,1个瓶装1%蔗糖水,1个瓶装纯净水。24h 的禁食禁水后,进行大鼠的基础糖水/纯水消耗试验,同时给予每只大鼠事先定量好的2瓶水:1瓶为1%蔗糖水,1瓶为纯净水,计算大鼠1h 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1.5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 ±s 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 检验,P <0.05为有显 著性差异。 2结果 实验结果 见表1~表4。 3讨论 3.1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看,抑郁症的发生是受到 外界的不可知的慢性刺激后引发的。为了便于实验研究抗抑郁药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其发病原因在动物身上模拟抑郁症的症状。目前本病的动物模型国内外报道较多,一般可分为应激模型、孤养或分养模型、药理学抑郁模型、脑损伤模型、操作应激模型、遗传选择性抑郁模型等[5],其中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 )抑郁模型主要模拟了人类抑郁的核心症状即快感缺乏,同时模拟了其它重症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如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探索行为能力下降、侵犯攻击 郁证的大鼠模型 王玉露1,林于雄2,陈 燕 1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建福州350003) 收稿日期:2010-03-13 作者简介:王玉露(1975—),女,讲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理学的研究。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June 2010,20(3)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20卷第3期30

疼痛动物模型规范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 科研探索2007-04-25 23:11:36 阅读1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疼痛是机制非常复杂的神经活动。疼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疼痛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在患者身上研究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机制成为不可能的事。因而,我们的研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本章介绍了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疼痛动物模型。在概要介绍了疼痛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之后,重点介绍了在生理痛研究和急性、慢性病理痛研究中所应用的动物模型。生理痛的模型即常用的动物伤害性感受阈测定法;急性病理痛的模型则主要是各种急性炎症模型模型;慢性病理痛的模型则包 括慢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神经损伤模型。 前言 疼痛(pain)是人们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各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仅在美国就有三至四千万人患有慢性痛。据估计,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痛的费用约为400~600亿美元;澳大利亚每年用于治疗疼痛的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40%。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烈性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疼痛在人的身心痛苦和医疗费用消耗上的相对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由于难以在人体对疼痛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有必要建立疼痛的动物模型。但疼痛是是包括性质、强度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感觉的复合,并往往与自主神经系统、运动反应、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它既不是简单地与躯体某一部分的变化有关,也不是由神经系统某个单一的传导束、神经核和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所以很难将某种客观指标与疼痛直接联系起来。因而,我们只能根据模型动物对伤害性刺激的 保护反应和保护性行为来推测它们的疼痛程度。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和痛觉是两个有密切关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由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而引起的传入信息的加工和反应,以提供组织损伤的信息;痛觉则是指上升到感觉水 平的疼痛感觉。两者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生理痛模型与常用的痛阈测定法 概述 为了能够对痛觉现象及其机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痛觉机制,必须建立动物的痛觉模型。又由于痛觉是意识水平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具有痛觉,只能观察其对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因而在下文的描述中有时用伤害性感受阈 (nociceptive threshold)取代痛阈(pain threshold)。 正常情况下,疼痛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它是一种报警系统,提示实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如果这种伤害性刺激是可以回避的,那么痛觉就是一种具有完全的积极意义的感觉形式,称为生理痛。这种意义上的疼痛模型实际上就是对伤害性感受阈的测量。它是通过观察动物对伤害性温度 和机械刺激的逃避反应实现的。 如果动物遇到无法逃避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它的情绪反应,发出嘶叫声。这是需要高级神经中枢配合的反应,并且不受局部运动功能的影响。因而,在伤害性刺激下引起的嘶叫反应也可以作为伤害性 感受阈的测量指标。 热辐射-逃避法 这是最常见的伤害性感受阈测量方式。最常用的有热辐射-甩尾法、热辐射-甩头法和热辐射-抬足法。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 0分:无可见后肢运动 1分:一或两个关节轻微运动,通常为髋和/或膝关节 2分:一个关节广泛活动或一个关节广泛活动且有另一关节轻微活动3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 4分: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 5分:两个关节轻微活动,第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 6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第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 7分: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 8分:非承重情况下可以爪掌面着地 9分:间或爪掌面承重支撑或爪背面承重移动,无爪掌面支撑移动10分:偶见爪掌面承重移动;无前后肢协调动作 11分: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但无前后肢协调动作 12分: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偶见前后肢协调动作 13分:常见掌面承重移动,可常见前后肢协调动作 14分:有持续性掌面承重移动和前后肢协调动作;或出现常见的掌面移动,持续型前后肢协调动作,偶有爪背侧移动 15分: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无或欧有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 16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

后旋转。 17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 18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9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尾巴有时或总是下垂。 20分: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躯干不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21分: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活动过程中主动爪位置始终与身体平行,躯干持续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关于BBB评分,的确有很大的主观性,我目前把BBB评分分三大块,0-7 主要看关节动否?有几个关节动? 8-14 看脚掌能否着地?着地后能否运动?运动协调不? 15-18 看脚尖能否抓地?脚尖与前进方向是否一致?前后肢运动是否协调 19-21 看运动时躯干稳不稳定?尾巴翘不翘?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内质网应激蛋白GADD153/CHOP表达的影响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内质网应激蛋白GADD153/CHOP表 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模型脊髓组织GADD153/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乙醇处理组(ET组)及褪黑素治疗组(MT组)各32只。所有大鼠均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MT组在模型制备的基础上给予褪黑素治疗;ET组在模型制备的基础上给予5%乙醇处理;NS组在模型制备的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溶液处理。分别于伤后3 h、1 d 、3 d、7 d时各取8只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Tarlov评分后处死,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和CHOP表达的特点;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其量的评定借助于麦克奥迪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A(Motic.med 6.0)软件,结果分别用累积光密度(IOD)及细胞凋亡指数(AI)来表示。结果所有实验大鼠脊髓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出血、水肿、细胞凋亡及坏死。MT组Tarlov评分除3 h时间点外,其他各时间点Tarlov评分明显高于ET组及N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T可抑制CHOP 表达,降低脊髓细胞凋亡指数,可能为其发挥急性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标签:褪黑素;急性脊髓损伤;GADD153/CHOP;细胞凋亡;药物治疗 现代研究结果显示[1],急性脊髓损伤(actu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存在广泛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其对损伤后神经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2],是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3]。以往认为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包括线粒体和死亡受体途径[4]。最新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也参与了细胞凋亡,其中CHOP/GADD153(C/EBP homologous protein/growth arrest-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gene 153)是内质网应激特异的转录因子[5-6],可由DNA生长停滞性损害诱导产生。黄怀等[7]发现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大鼠ASCI神经细胞的凋亡,加重脊髓的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该研究还发现ASCI组织CHOP表达含量的高低与ASCI的严重程度一致。CHOP又称内质网应激促凋亡蛋白,是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生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褪黑素(melatonin,MT)是人体重要神经内分泌活性物之一,主要由松果体分泌,因此也称为松果体素。目前,MT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国外研究的热点。据相关文献报道,MT对脊髓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线粒体通路或者死亡受体通路而实现,关于MT通过内质网通路发挥脊髓保护作用的文献鲜有报道。本实验旨在观察褪黑素对大鼠ASCI后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ADD153/CHO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与分组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20201111083305)

急性毒性试验 (-)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 LC50) 1、实验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LD50试验。小动物每组10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6只。 2、染毒剂量设计 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度、挥发度、PH等理化性质。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 (或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设几个剂量组。改良寇氏法最好设5个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求以等比级数设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 / (n-1)或:i=(lgLD100-lgLD0)/ (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一般用20只动物,雌雄各半。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 (体重)。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 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 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o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 (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2)动物体重:于染毒前、染毒后每周和死亡时测定体重。 (3)中毒反应症状:临床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皮肤、被毛、眼睛和粘膜改变,呼吸、 循环、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等,特别要注意有无震颤、 惊厥、腹泻、嗜睡等现象。神经毒性:惊厥、共济失调和死亡。植物神经兴奋:腹泻或 竖毛。 (4)病理学检查:解剖进行尸检,观察各器官有无改变,对肉眼观察有变化的脏器需进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LD50计算 (1)霍恩氏法 (2)简化寇氏法 M=X - i (S p - 0. 5) 式中:m―logLD50, X—最高剂量组剂量对数值,

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

大鼠行为学实验评价汇总 大鼠行为学评定方法比较 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behavior test)的十分重要,对其评定的方法也颇多,但究竟那种方法更适用,目前未有人进行过比较。为了合理选择MCAO后的评定方法,如下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行为学评定方法进行比较。 行为学检查方法:由3位参加试验的人员分别以单盲法对试验的大鼠进行打分和记录.然后将3组的记分结果进行平均后的得分进行统计计算。(国内) 由一个对试验实施过程不了解的观察者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续贯进行。如果大鼠在一次评测中出现恰当的行为,而以后却未出现,按前者记分。(国外) 1. 神经行为学检查Longa评分法 2.Berderson评分法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 3. 攀绳实验 4.网屏测验(screen test) 5.肢体放置测验(limb-placement test)Elicited Forelimb Placing 6.开野试验(Open-Field法)测定行为 7.MNSS 8.转动杆测验(rotating pole test) 9.Rotation 10.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 11. rotarod test 12. adhesive-removal somatosensory test 13.Spontaneous Activity 14.Symmetry in the Movement of Four Limbs 15.Forepaw Outstretching 16.Climbing 17.Body Proprioception 18. Response to Vibrissae Touch 改善记忆作用 1.跳台试验 2.避暗试验 3.穿梭箱试验 4.水迷宫试验 Motor behavior (1) observation of spontaneous ipsilateral circling, (2) contralateral hindlimb retraction, (3) beam walking ability,平衡木测验(balance beam test) (4) bilateral forepaw grasp, Skilled forelimb function (1)staircase feeding apparatus nociception (1) plantar test

甲醛致大鼠慢性炎性痛

大鼠甲醛致痛模型中脊髓背角c-fos和GFAP的表达Expression of c-fos and GFAP occurring at spinal cord of rats that had been fashioned into chronic inflammatory models by formalin

孔存龙1,包巍2,毛雨1,韩亚坤1,韩金珠2 (1.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组胚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甲醛致痛模型中脊髓背角c-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时空变化,探讨大鼠甲醛致痛模型慢性炎性痛时相中c-fos和GFAP的作用。方法:取30只SD雌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大鼠甲醛致痛模型,分别取腰膨大脊髓节段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背角中Fos和GFAP的表达。结果:1.行为学上对照组无缩腿、舔咬注射爪反应,实验组注射甲醛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腿、舔咬注射爪的疼痛反应。实验组的大鼠缩腿、舔爪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2.实验组各时间点GFAP的表达均明显增高,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增粗,细胞密度增加。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3d组最高。3.实验组见大量淡染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及Ⅴ~Ⅵ层,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3d组最高。结论:在大鼠甲醛致痛模型慢性炎性痛时相中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节。 关键词:疼痛;fos;GFAP;脊髓 KONG Cun-long1,BAO Wei2,MAO Yu1,HAN Ya-kun1,HAN Jin-zhu2 (1.Department of preclinical medicine,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2,Department of histoembryology,453003,Xingxiag,Henan,China.) [Abstract] Purpose: To observe the time and spatial altera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c-fos and 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GFAP) occurring at spinal cord of rats that had been fashioned into chronic pain models by formalin injection. Diss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c-fos、GFAP and chronic pain. Method: Thirty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e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make rats formaldehyde cause chronic pain model. The expression of fos and GFAP were observe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L2~L5 spinal cord. Result: 1.The ra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with no reaction of contracting claw, licking injected claw, whereas various extents, including typical dual-phase reaction appeared in the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Time of contracting claw,licking injected claw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P<0.01). 2. The expression of GFAP in experimental group at any time was all more conspicuous than that in control(P<0.01), and the expression in 3d group was the highest. Cells become lager, protuberant increase thick, cell density increases. 3. A number of the neur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Fos dyed samples immune positive light, which were mainly disseminated in Ⅰ~Ⅱand Ⅴ~Ⅶlayers. These plac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 Expression in 3d group is highest. Conclusion:In the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model caused by formalin injection. participa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provided by central nerve system, and astrocytes may bear regulative function in nerve activity. Key words: pain;fos;GFAP;spinal co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孔存龙,男,河南省兰考人,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07级麻醉学专业学生,电子信箱:kongcunlong@https://www.doczj.com/doc/e24072359.html,。 通讯作者:韩金珠,男,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 0分: 无可见后肢运动 1分: 一或两个关节轻微运动,通常为髋和/或膝关节 2分: 一个关节广泛活动或一个关节广泛活动且有另一关节轻微活动3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 4分: 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 5分: 两个关节轻微活动,第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 6分: 两个关节广泛活动,第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 7分: 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 8分: 非承重情况下可以爪掌面着地 9分: 间或爪掌面承重支撑或爪背面承重移动,无爪掌面支撑移动10分:偶见爪掌面承重移动;无前后肢协调动作

11分: 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但无前后肢协调动作 12分: 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偶见前后肢协调动作 13分: 常见掌面承重移动,可常见前后肢协调动作 14分: 有持续性掌面承重移动和前后肢协调动作;或出现常见的掌面移动,持续型前后肢协调动作,偶有爪背侧移动 15分: 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无或欧有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 16分: 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7分: 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 18分: 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9分:

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尾巴有时或总是下垂。 20分: 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躯干不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21分: 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活动过程中主动爪位置始终与身体平行,躯干持续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关于BBB评分,的确有很大的主观性,我目前把BBB评分分三大块,0-7主要看关节动否?有几个关节动? 8-14看脚掌能否着地?着地后能否运动?运动协调不? 15-18看脚尖能否抓地?脚尖与前进方向是否一致?前后肢运动是否协调19-21看运动时躯干稳不稳定?尾巴翘不翘?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孙翊1秦富忠2,3* 1 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山西 2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太原030024,山西 3 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太原 030024,山西 【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建立动物模型模拟病理生理过程是研究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本文综述了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的各种方法,以深入认识造模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Progress on Animal Models of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Heart Failure Yi Sun1 Fuzhong Qin2,3* 1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Shanxi, PR China 2 Shanxi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Taiyuan 030024, Shanxi, PR China 3 Shanxi Provi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titute, Taiyuan 030024, Shanxi, PR China 【Abstract】Heart failure (HF) is on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hich severely does harm to human being’s heath. Making appropriate HF animal models to imitat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s the main method for research. Upon review of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stablishment methods of HF by pressure overload,in order to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nimal models and promote pertinency of HF research. 【Key words】Heart Failure; Pressure Overload; Animal Models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我国心衰的发病率非常高,据《201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5.4%。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尽管心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发展为心衰,由于医学伦理方面原因限制了人体体内实验,所以迫切需要模拟各种原因来建立动物心衰模型来探究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及相关的防治工作。 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有多种制作方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缩窄升主动脉、腹主动脉、高血压模型;容量超负荷法:动静脉瘘、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下腔静脉缩窄、快速静脉输液等;心室快速起搏法;心肌缺血法:结扎或电凝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等;心肌损伤法:用药物、细菌毒素、射线等损伤心肌;基因改造法;特殊类型的心衰模型:离体

实验动物上岗证考试大鼠试题

1、由日本Okamoto从Wistar大鼠中填培育的一种白化高血压大鼠,10周龄后动脉收 缩压雌鼠可达180mmHg雄鼠可达200mmHg以上。这个大鼠品系是 A ACI B F344 C SHR D WKY 2、由美国某兄弟农场培育,产仔多、生长最快、性情温顺、对性激素感受性高,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封闭群大鼠是 A Wistar B Sprague-Dawley D C Long-Evans D LOU/C 3、下列动物中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容易的动物是。 A 小鼠B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4、下列动物中,对致畸药物十分敏感,适宜作致畸实验的动物是 A 狗 B 兔 C 豚鼠D大鼠 5、对大鼠外观描述正确的是。 A 成年大鼠一般体长10-15cm B 大鼠与小鼠同属一个属是小鼠长大成年而成 C尾巴上被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 D 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 6、下列均可导致大鼠产生攻击人的倾向。 ①粗暴操作②营养缺乏③母鼠哺乳④雄性大鼠关养在一起 ⑤雄性激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严重缺乏时雄性大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A VitA B Vit C C VitE D VitB2 8、大鼠比较活跃,采食、交配多在此期间发生。 A 夜间和黄昏B夜间和清晨 C 白天和黄昏 D 白天和清晨 9、大鼠对极为灵敏,长期慢性刺激时,会引起大鼠肺炎和进行性肺组织坏死。 A 噪声 B 高于临界的温度C粉尘、氨气 D 光照强度 10、大鼠,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适宜作行为学研究。 A喜独居,喜安静的环境 B 喜群居,耐噪声环境 C 喜独居,耐噪声环境 D 喜群居,喜安静环境 11、由于,大鼠适于建立龋齿的动物模型 A门齿终身不断生长,需经常磨损以维持其恒定 B大鼠上下颌各有2个门齿和6个臼齿 C大鼠有乳齿 D磨牙的解剖形态与人类e相似,产生与人一样的龋损 12、由于,导致大鼠不会呕吐。 A在界限嵴存在一个褶 B 大鼠属于单室胃 C 胃分为非腺胃和腺胃 D 食管细长 13、对大鼠的肝脏描述正确的是。 A大鼠的肝重量约占体重的10% B 大鼠肝脏分为五叶 C再生能力很强,切除90%后可再生D肝Kupffer’s细胞95%有吞噬能力14、大鼠与小鼠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诊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中医药在治疗BPH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排尿,延缓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较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小、痛苦少,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有关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BPH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机理研究为中药治疗BPH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很多临床报道对该病的临床分型尚未统一,患者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也不一致,临床研究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及跟踪随访,其结果就是不同临床研究缺少可比性,研究结果重复性差,不能让人完全信服[23225]。机理研究虽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深[26],并与国际接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确凿的实验依据。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85721865. 2 顾方六.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调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30. 3 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等.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Ⅰ).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66. 4 金建军,丁强,张元芳.柏诺特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2):99. 5 S okeland https://www.doczj.com/doc/e24072359.html,bined sabal and urtica extract compared with finas2 teride in men with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analysis of p r ostate vol2 um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BJU I nternati onal,2000,86(4):439. 6 竺海波,杨世坤,陈志勇,等.柏诺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0例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52. 7 李金华,陈志强.荨麻干提取物长期治疗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的疗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44. 8 任国峰,黄忆明.大豆异黄酮调节前列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平衡.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855. 9 郑薇,李会庆.大豆异黄酮、姜黄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山东医药,2005,45(15):20. 10 Fujita R,L iu J,Shi m izu K,et al.Antiandr ogenic activities of Ganoder2 ma lucidum.J Ethnophar macoogy,2005,102:107. 11 Frans D,Peter B,Fernando C,et al.Evaluati on of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Per m ixon and Ta m sul osin in severe BPH patients PERMAL study subset analysis.Eur opean U r ol ogy,2004,45:773. 12 V ital one A,Bordi F,Baldazzi C,et al.Anti2p r oliferative effect on a p r ostatic ep ithelial cell line(PZ2HP V27)by Ep il obium angustifolium L.Far maco,2001,56:483. 13 张亚大,卢子杰,张平,等.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00例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新中医,2003,35(9):14. 14 陈铭,王峻,彭战英,等.益肾补气通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3例.四川中医,2005,23(11):51. 15 曹继刚,周安方.仙甲汤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32. 16 卢太坤,欧阳洪根,金冠羽,等.鳖甲泽兰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5,23(9):59. 17 王希海,夏申娥,卢英民,等.滴泉胶囊对鼠类前列腺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成药,2003,25(3):213. 18 姚良权,杨卓欣,李顺民,等.补骨脂素对良性增生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1. 19 蔡文清,黎玮,张勇,等.中药方剂I号对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2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 (6):714. 20 张凯,杨新宇,张军,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388. 21 L iu J,Shi m izu K,Konishi F,et al.The anti2andr ogen effect of ganode2 r ol B is olated fr om the fruiting body of Ganoder ma lucidum.B i oorganic &Medicinal Che m istry,2007,15:4966. 22 Steenka mp V,Gouwsa MC,Gulum ian M,et al.Studies on antibacteri2 al,anti2infla mmat ory and anti oxidant activity of herbal remedies used in the treat m ent of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 and p r ostatitis.J Eth2 nophar macol,2006,103:71. 23 张春和,李焱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概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54. 24 谷银强,杨阳,王彦田,等.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4):32. 25 刘洋,安立文.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6):71. 26 温建余,韦晓东.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陕西中医,2005,26,(12):1393.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蔺兴遥 邱德文 许建阳 【摘要】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关键词】 疼痛;模型;实验动物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蔺兴遥);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北京武警总医院(许建阳)种模型。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疼痛模型作一简要探讨。 1 化学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制造的疼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 111 炎性刺激致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