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用法
- 格式:ppt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6
临床糖皮质激素药物作用、分类、使用原则、肾内科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糖皮质激素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细菌内毒素、抗休克、允许作用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但GCs 在迅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肾上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GCs分类及使用原则GCs按药物半衰期长短,可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和甲泼尼龙等)、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3 类。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些肾脏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宜采用中效激素治疗。
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 GCs 具有不同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生理情况下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超过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 mg~30 mg/(kg·d)大剂量:以泼尼松为例,> 1 mg/(kg·d)中等剂量:以泼尼松为例,0.5~1 mg/(kg·d)小剂量:以泼尼松为例,<0.5 mg/(kg·d)长期服药维持剂量:以泼尼松为例,2.5 mg~15 mg/d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短疗程者可快速减药,长疗程者需缓慢减药,遵循先快后慢原则:激素疗程在7d之内者,可以直接停药,超过7d 者,则需要先减药后撤药;泼尼松 30 mg/d × 2 周者,可以每 3~5 d 减少泼尼松 5 mg/d 的剂量;泼尼松 50 mg/d × 4~8 周者,则需要每 1~2 周减少泼尼松5 mg/d 的剂量,至 20 mg 左右后每 2~4 周减 5mg。
如果在减药过程中病情反复,可酌情增加剂量。
糖皮质激素在肾内科应用GCs 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所有感染性疾病使用 GCs 皆应慎重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共识专家组自从1929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1、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表1 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类别药物等效剂量(mg)糖代谢活性(比值)水盐代谢活性(比值)血浆半衰期(min)作用持续时间(h)短效可的松25 0.8 0.8 30 8-12氢化可的松20 1 1 90 8-12中效泼尼松 5 4 0.8 60 12-36泼尼松龙 5 4 0.8 200 12-36甲基泼尼松龙 4 5 0.5 180 12-36长效地塞米松0.75 20-300 100-30036-54倍他米松0.6 20-300 100-30036-542、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1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危害,使用等汇总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危害,使用等汇总糖皮质激素的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元异生,增加糖元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
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
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人肝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
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
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二是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
糖皮质激素过多时,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血细胞: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肉瘤和淋巴性白血病。
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
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药用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糖皮质激素的危害在肾病综合症激素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短期内的疗效,可是,毫无控制的激素应用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引来了灾难,使患者出现了各种不可逆转的严重症状:1、长期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临床布地奈德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布地奈德是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其抗炎作用强,6~8 mg 布地奈德的抗炎强度等同于 40 mg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研究发现,布地奈德可抑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合成及释放,具有抗炎、修复气道、减少气道黏液分泌等药理作用。
在儿科,布地奈德主要用于哮喘、感染后咳嗽等儿童慢性咳嗽疾病中的治疗。
相比口服或静脉给药,雾化给药增加气道、肺部有效药量。
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在气道发挥强效抗炎作用,有效缓解患者喘息、气促等症状。
并且,雾化给药可减少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并降低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部分哮喘患者雾化布地奈德后疗效欠佳,可能与雾化治疗不规范,医务人员未向患者提供有效雾化宣教等有关。
适应症及用法用量布地奈德安全性高,临床应用广泛。
布地奈德为 B 级药物,可用于孕妇群体。
布地奈德被批准用于各年龄段儿童哮喘。
研究表示,使用低剂量布地奈德(表 1)进行雾化,并未对儿童生长发育、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推荐下列疾病可使用布地奈德进行雾化治疗。
1. 严重哮喘或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时起始剂量:成人 1~2 mg bid,儿童 0.5~1 mg bid;维持剂量:成人 0.5~1 mg bid,儿童 0.25~0.5 mg bid,维持剂量应个体化。
2.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成人:布地奈德 1~2 mg bid;儿童:布地奈德 0.5~1 mg qd-bid;疗程至少 8 周。
3.COPD 急性加重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一般推荐布地奈德 3 mg bid 或 2 mg q6h,疗程 10~14 d;个体化评估布地奈德用量与疗程。
4.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布地奈德起始剂量 1~2 mg,然后 1 mg q12h。
5.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重度:布地奈德 1 mg 每 20 min 一次,连续用药 3 次;依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雾化给药间隔可延长。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第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1.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 3 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糖皮质激素知识调查。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 2022 年 2 月 16 日颁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方案(详见附件一)。
1. 肾病综合征2.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肌炎)3. 系统性血管炎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 各种肾小球肾炎6. 部份间质性肾炎7.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肾脏疾病)、器官移植的维持治疗,泼尼松剂量不大于 10mg/d。
2.d;;诱导治疗时间不超过 8 周,不宜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二、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
1 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易诱发感染和使潜在的病灶扩散.尤其是当泼尼松>15 mg/d 时,可能损伤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第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1.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 3 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糖皮质激素知识调查。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 2022 年 2 月 16 日颁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方案(详见附件一)。
1. 肾病综合征2.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肌炎)3. 系统性血管炎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 各种肾小球肾炎6. 部份间质性肾炎7.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肾脏疾病)、器官移植的维持治疗,泼尼松剂量不大于 10mg/d。
30-45mg/d (0.5-0.75mg/kg.d),治疗4-8 周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易浮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醋酸泼尼松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1. 功能醋酸泼尼松片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以下功能:•具有抗炎作用:醋酸泼尼松片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症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醋酸泼尼松片能够减少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作用:醋酸泼尼松片能够减少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2. 主治醋酸泼尼松片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如湿疹、脂溢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炎症性疾病:如哮喘、风湿性疾病等。
3. 用法用量•通常情况下,醋酸泼尼松片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以下是一般的用法用量参考:3.1 内服用法•成人:初始剂量通常为每日20毫克(mg),分2次服用(早上和晚上各10mg)。
•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通常为1-2mg/千克/天,分2-3次服用。
3.2 外用用法•外用醋酸泼尼松片通常以软膏的形式使用,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注意事项•醋酸泼尼松片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4.1 用药时间•醋酸泼尼松片为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因此使用时间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4.2 适应症•醋酸泼尼松片具有一定的适应症,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和症状,因此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副作用•醋酸泼尼松片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增加感染风险、皮肤变薄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4.4 孕妇和哺乳期患者•孕妇和哺乳期患者在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前需咨询医生,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4.5 长期使用•长期大剂量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可能会导致库欣综合症和脱药综合症等,因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并逐渐减量。
5. 结束语醋酸泼尼松片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功能,主要适用于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临床用药规范-血液系统(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机体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或)补体,并结合于红细胞膜上,致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治疗原则】1.查找、治疗基础疾病及溶血诱发因素,危重患者可输血。
2.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减轻溶血。
3.难治性、慢性反复发作或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长期维持者亦可选择脾切除或其他二线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急性溶血发作或伴溶血危象者首选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剂量按照泼尼松1 mg•kg-1•d-1换算,疗程7~14天。
溶血控制或病情稳定后可换用泼尼松晨起顿服。
2.慢性起病、病情较轻者首选口服泼尼松,剂量1 mg•kg-1•d-1,晨起顿服。
3.糖皮质激素治疗3周后,多数患者可取得明显疗效(网织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稳定上升,黄疸明显改善)。
疗效不佳者仅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并无益处,应考虑联合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
4.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以3个月内为宜。
2/3以上患者血红蛋白可稳定于100g/L。
其后应逐渐减量:开始每周递减10mg/d(按泼尼松量计算);减至30mg/d后,每周递减5mg/d;减至15mg/d后,每2周递减2.5mg/d。
以最小维持量(可维持血红蛋白>90g/L的剂量)维持治疗3~6个月后可停用。
5.最小维持量在20mg/d以上者为糖皮质激素依赖,应考虑联合或换用其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脾切除术、CD20单克隆抗体等治疗措施。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的一种自身免疫病。
【治疗原则】1.血小板数超过30×109/L而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达那唑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