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原因及其策略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304.89 KB
- 文档页数:3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语用失误及对应策略车蕾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由于不同国家在生活习俗、常用语言规范、表达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的语用失误,对彼此的交流、理解、沟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指同一个国家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从翻译的方式来看,同样包括笔译与口译,由于笔译与口译之间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翻译所用时间,翻译标准度上也不尽相同。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翻译语用失误的策略方法,为从事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标准。
1导言语用翻译观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是语用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果。
何自然先生在他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1997)中提出语用翻译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
他认为语用语言等效近似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equivalenttranslation)。
语用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
跨文化交际必须懂得语用学,因为它关系到如何正确使用和理解说话双方用以交际的语言。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习惯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由此产生的语用失效会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导致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要取得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必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从语用学来说,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而交际意图往往是隐含的,这主要是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语言习惯来体现。
2翻译在跨文化当中的语用失误分析2.1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在跨文化交流翻译当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语用失误: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的情况。
语义信息会传达两种信息,即为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摘要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语用者不能正确理解或恰当使用会话双方当时共用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来进行达意时所产生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语用者无法在不同交际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语言习惯和特点进行交际时所产生的失误。
故语用语言失误产生于语言形式方面的失误;而社交语用失误产生于文化差异感知的失误。
本文着重分析产生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 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用功能1 研究语用失误的意义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华维芬(2000)的说法: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遵循不同的语用规则,会导致双方交流时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然而,交际中语言出现语法错误是可以被谅解的,然而出现语言使用规则错误就很难被谅解了。
陈新仁和李民(2015)认为衡量英语交际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再是语言形式或语言方式的表达是否符合本族语的要求,而是会话双方话语表达的可理解性、适切性和可接受性。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只关注语言是否使用正确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
即使语言表达形式完全正确,但一旦不符合当时的使用环境便会成为一个“笑话”。
因此,研究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非常有必要的。
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关联、彼此制约。
文化影响着语言的结构和内涵,而语言的差异部分也是由文化导致的;反过来,语言也影响着文化,是反应文化的一面镜子。
3 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语用失误一词最早是由Jenny Thomas在其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提出的。
她认为语用失误是指听话者“不理解说话者话语内容的含义。
”国内也有学者针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发表了个人看法。
何自然被视为中国语用失误研究的引领者,她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浅谈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舞台上,由于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足或者不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英语,以至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定义,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类别及日常生活中注意的对策做探讨,以便更好地增进跨文化交流。
标签: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语用失误(一)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出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许多西方人来中国旅游或工作,同时也有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到其它国家学习和交流,这就要求更多的人能够很好地用英语与世界进行交流。
由于文化的不同,当我们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时,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无意间伤害了他们。
我们对别人的大多数误解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听清楚他们所说的话,或是不能正确分析他们的语句,交谈过程中一个更为重要的难处在于——我们经常误解说话人的意图。
(二)语用原则和语用失误的关系传统的语用学研究将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意理论、预设以及会话结构等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
语用学家十分注重研究说话者的“意图”(intension)和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的区分。
语用学家认为,人们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谈话双方要想利用语言来表达、实现自己的意图,就必须共同遵守一些语用原则。
首先,谈话双方必须要遵守交际原则。
其次,谈话双方还必须得遵守“合作原则”。
最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还要遵循礼貌原则。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了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等。
(三)语用失误的分类英语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 Thomas)在1983年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分类。
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类: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与语言本身有关,是指所讲的习得语不符合这种语言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不合适的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习得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直接套入习得语中去。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社会文化能力,才能避免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语用失误指的是:在跨文化中,交际双方因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有效的语言使用能力而产生的对于话语或非语言信息的理解不当和表达失误。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提出,她在其《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指出:在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有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1. 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只体现在语言本身,通常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意的错误认识,也就是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失误。
2. 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的人在交往时,由于对对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表达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隐私和禁忌文化差异体现在“隐私”和“禁忌”方面。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达法,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中未必是有礼貌的。
例如:中国人在一起闲聊时,经常会问及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这些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中都被认为是禁忌和隐私的话题。
因此,我们在与西方人交谈时,应避免这类话题。
(二)恭维和赞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礼仪之邦,崇尚谦虚美德。
例如:当别人赞扬你的英语说得很好,“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我们往往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或“一般,一般”,以表示对赞扬受之有愧。
而西方人却往往以迎合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赞扬,说声“Thank you./Thanks a lot.”或“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表示欣然接受。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免不了接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当然,其中也包含诸如语法、社会等方面知识。
对此,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正确理清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则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这种的问题通常亦将表现出语言用语与社会用语两大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社会用语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掌握语言仅是其一,能可基于不同的语境揣测到对方真正的会话含义,方能尽可能低避免语用失误,进而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
至于实际交际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认知语境,其中则分别包含了文化与思维两方面的要素。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表现(一)语用语言失误外语学习者,其之所以容易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通常是因未能掌握语言的使用语境,或是依照了自身母语的套用方式来盲目套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
1、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当中国售货员以“What do you want?”的方式问及外国顾客,则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虽然,外国顾客亦能理解其所指为何意,但这确实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正确的询问应是“What can I do for you?”2、违法了语言习惯。
如Mother:Jim,have you finished yourhomework?Jim:Yes,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从此句的语法上来看,看似没有错误,但却违背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让提问者认为说话者极不耐烦,故正确的说法应是“Yes,I have,”或“No,Ihaven't,”。
3、混淆相同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
基于不同的语境,则相同的语言亦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当外来游客问及中国路人“Shall I take this way?”。
若路人回以“Of course,”,雖也表达着当然之意,但却隐约包含不耐烦的情绪。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会用语上的失误,通常是因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而导致,且鉴于交谈双方的身份以及谈话语域的不同亦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产生歧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语言中的语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生语用失误。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语用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使用不当的语用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语言行为的不适当或无效。
语用失误可以参照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研究。
合作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都有一个合作的目的,可以通过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来达到这个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说话人应该说出真实的、相关的、明确的、完整的信息,听话人应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不破坏交际双方的合作意愿。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人们不知道如何遵守合作原则,就会发生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的例子1、称呼和称谓的不当使用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用称呼加姓氏来表示尊敬。
例如,我们会称呼老师为“张老师”,长辈为“张叔叔”或“张阿姨”。
然而,在西方国家,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在美国,称呼老师应该使用“先生”、“女士”或姓氏的缩写,而不是称呼张老师为“张先生”。
如果不知道这些规则,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2、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礼貌用语的误用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在日本,人们通常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表示感谢,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Thank you”表示感谢。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了不当的礼貌用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3、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非语言行为的误解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习俗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比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给送别的人手中塞一些东西,以表达祝福和感谢之情。
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感情。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这些非语言行为的习俗用错了,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不仅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甚至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界定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从语言习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有指导意义,也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意义。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冲突。
语用失误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问题,更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冲突。
语用失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语言使用的形式上,是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误解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在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或谦逊的表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直接或冒犯。
这种失误通常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掌握不足或误解造成的。
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文化规范、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误解或忽视。
这种失误往往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社会距离、行为准则和期望的误解造成的。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私人信息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友好或关心的表现。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
这不仅需要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则,更需要他们深入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对语言使用规范或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导致交际双方之间发生误解或引起尴尬的情况。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
语言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个人意见被视为一种自由和诚实的表现,而在东方文化中,过分直接表达个人意见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或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
当西方人以他们习惯的直接方式表达意见时,东方人可能会感到冒犯或受伤。
这种情况下,西方人并不是故意冒犯,而是由于不了解东方文化的习惯而发生了语用失误。
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和非语言暗示在不同文化中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在英语中,“你看起来很疲惫”可能被理解为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怀,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这样的说法可能被视为对对方外貌的负面评价。
当一个英语母语者用这样的话来安慰一个东方文化的人时,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和困惑。
文化习俗和社会礼仪的差异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是不礼貌和不尊重的。
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这样的问询被看作是对对方关心和尊重的表现。
当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时,如果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这种差异,就很容易发生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还可能涉及到言语的禁忌话题。
不同文化中存在着一些被视为敏感或禁忌的话题,例如宗教、政治、性别等。
在交流中触及这些话题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甚至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避免触碰这些敏感话题,以免引起误解或争议。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
要减少这种失误,我们需要增加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对不同文化习俗和社会礼仪的敏感度,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困惑的表达方式,并避免触碰敏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