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73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语用失误及对应策略车蕾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由于不同国家在生活习俗、常用语言规范、表达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的语用失误,对彼此的交流、理解、沟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指同一个国家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从翻译的方式来看,同样包括笔译与口译,由于笔译与口译之间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翻译所用时间,翻译标准度上也不尽相同。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翻译语用失误的策略方法,为从事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标准。
1导言语用翻译观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是语用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果。
何自然先生在他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1997)中提出语用翻译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
他认为语用语言等效近似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equivalenttranslation)。
语用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
跨文化交际必须懂得语用学,因为它关系到如何正确使用和理解说话双方用以交际的语言。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习惯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由此产生的语用失效会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导致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要取得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必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从语用学来说,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而交际意图往往是隐含的,这主要是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语言习惯来体现。
2翻译在跨文化当中的语用失误分析2.1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在跨文化交流翻译当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语用失误: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的情况。
语义信息会传达两种信息,即为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免不了接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当然,其中也包含诸如语法、社会等方面知识。
对此,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正确理清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则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这种的问题通常亦将表现出语言用语与社会用语两大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社会用语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掌握语言仅是其一,能可基于不同的语境揣测到对方真正的会话含义,方能尽可能低避免语用失误,进而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
至于实际交际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认知语境,其中则分别包含了文化与思维两方面的要素。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表现(一)语用语言失误外语学习者,其之所以容易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通常是因未能掌握语言的使用语境,或是依照了自身母语的套用方式来盲目套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
1、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当中国售货员以“What do you want?”的方式问及外国顾客,则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虽然,外国顾客亦能理解其所指为何意,但这确实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正确的询问应是“What can I do for you?”2、违法了语言习惯。
如Mother:Jim,have you finished yourhomework?Jim:Yes,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从此句的语法上来看,看似没有错误,但却违背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让提问者认为说话者极不耐烦,故正确的说法应是“Yes,I have,”或“No,Ihaven't,”。
3、混淆相同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
基于不同的语境,则相同的语言亦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当外来游客问及中国路人“Shall I take this way?”。
若路人回以“Of course,”,雖也表达着当然之意,但却隐约包含不耐烦的情绪。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会用语上的失误,通常是因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而导致,且鉴于交谈双方的身份以及谈话语域的不同亦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产生歧义。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交际约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过程中违反了某种交际规范或者导致了交际故障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好开展。
一、文化背景引起的语用失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式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样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国,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通过“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尊重和友好,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客气和谦虚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所以,当中国人使用过分客气的语言表达时,很容易造成西方人的不适。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比如对待称呼的用词、言语的严谨性、交际的直接性等。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语用失误,而且有时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尴尬和误解。
二、语言虚构引起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所处语境的不熟悉而造成语用失误。
由于对外语习得的限制,有些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使用错误的词语或者语法结构,这样的“语言虚构”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文中,“对不起”是用来表示道歉的词语,但是在英文中,“sorry”并不一定用于道歉,而是可以用来表示遗憾、懊悔等。
有些人在英文交际中过度使用“sorry”,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不必要的客气。
由于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在外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也会成为语用失误的来源。
三、非语言交际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行为。
身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认知和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往往会导致非语言交际的失误。
语用迁移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应对策略一、引言跨文化交际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它可以导致沟通的失败和误解。
这种失误可能会因为语言、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
语用迁移视角是指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语言时,会出现不同的语用规则和习惯。
因此,了解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二、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1.语言差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相同的词汇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鸡尾酒会”在西方国家通常指商务或社交活动,而在中国可能被理解为晚上喝酒聚会。
2.文化差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
例如,在中国,“礼尚往来”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意味着如果别人送你礼物,你需要回送一份礼物以示回报。
然而,在西方国家,这种做法可能被视为贿赂。
3.习惯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日本,人们在公共场合不会大声说话或打电话,因为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可能会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
三、跨文化交际失误应对策略1.学习目标文化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并避免误解。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或与当地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目标文化。
2.提高语言水平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提高语言水平可以减少语言差异导致的误解。
可以通过学习外语课程、与母语者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语言水平。
3.尊重他人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冲突或误解的词汇和行为,尊重对方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4.适应当地生活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当地人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避免因不熟悉当地习惯而造成的误解。
5.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目标文化,避免误解并有效进行沟通。
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间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及交际习惯有差异,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而语用失误会妨碍交际者之间的正常交流。
本文阐述了称谓语的语用失误。
称谓能反映出交际者的背景差异、身份不同及社会地位等。
称呼语作为语言中的重要成分,能直接传递给交际对方一些信息,并能够明确交际者的身份关系,展开交际活动。
跨文化交际称呼语语用失误一、前言语言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Jenny.Thomas在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她的基本观点是:“语用失误指不能理解话语含义,它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由于知识掌握不够,运用时经常会出现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失误。
沃尔夫森说:“与本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就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当事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是交际的领导者。
因此,称呼语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交际双方应尽量避免称呼语的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产生分析语用失误,是指非本族语者对某个话语的语用误解,也就是对语言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
第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社会也尊重个体的首要性。
而在中国,则注重集体轻视个体。
在跨文化交流时,中国人比较含蓄,给西方人以猜不着摸不透的感觉,常给交际带来困难。
第二,民族习惯的差异,风俗习惯是人们传承民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语言做为社会的产物,通常也反映习俗的不同。
如汉语中,三餐、家庭情况、收入、婚姻都可以作为与他人共享话题。
但在英美国家,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宜交流。
所以对语言的学习同时应加强对其文化的了解,才能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中西方社会称呼系统的异同1.亲属称谓Hudson说,每一种语言似乎都包括那些反映说话人、听话人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社会特征语言项。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跨文化交际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背景、文化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常见的现象,它经常导致沟通中断、误解和冲突。
因此,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首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类:非故意的失误和故意的失误。
非故意的失误是指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的误解和沟通中断。
而故意的失误则是指通过语用手段故意制造误解和误导对方。
这两种失误虽然有所区别,但其后果都是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
非故意的失误最常见的情形是信仰、价值观和礼仪的不同。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没有礼貌的行为如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和财富状况是被视为不得体的。
但在其他文化中,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随口问的,而不被视为失礼。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不经意地问出这些问题,而导致另一方感到不舒服或者不开心。
另一个常见的非故意的失误是语言体系的不同。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使用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可能会遇到这些语义和语法的差异,并因此产生误解。
例如,俄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完全不同。
由于这种语言间的差异,人们可能会用不当的方式表达思想。
故意的失误则更加微妙,因为它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对他人的意图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故意的失误可能涉及了歧视、诽谤、攻击和威胁行为。
例如,在一些国家,对同性恋者的攻击和歧视是非常普遍的。
在这些国家,如果一个同性恋者表达了自己的性取向或穿着较为“女性化”的衣服,他们可能会遭受歧视和攻击。
这种歧视和攻击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
为了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文化差异:我们应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这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语言、历史、艺术和文学来完成。
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各种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其他文化的风俗习惯。
2.避免使用带有文化色彩的语言:我们应该避免使用那些具有不好的文化含义的词汇和语句。
例如,在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人或居民使用一些带有种族歧视的词语是非常不得体的。
文献综述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
从理论上分析,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性别、年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爱好、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这样,在交际时,说话人和受话人对信息的理解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认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际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上的。
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上的交际都看成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囊括:跨种族交际(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跨民族交际(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文化并使之赋有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
语言使用者在语言活动中,不断地将自己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作为其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据。
缺乏这些知识,语言理解会变得非常困难,或是出现错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操作外语者由于对目标语言及其文化掌握不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语法知识和一定数量的词汇,在同外国人的交往中,常常也会出现表达不恰当和不得体的情况,甚至违反所操语言的文化规则,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文中对语用失误所下的定义是“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不能通过听到的话语来理解其含义)。
文献综述英语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己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而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要进行交流难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语用失误,引起冲突或误解,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从而交际不能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
语用失误是指听话人不能通过说话人“所说”了解“所指”。
当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时,就很可能出现语用失误。
但是本族语者无法像语言错误那样加以辨别,而常将其归因于对方的粗鲁或是恶意,这一点对于交际极为不利。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 Jenny Thomas, 1983) 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 (1) 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
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不合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 误用英语的表达式; 其二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式, 按照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英语。
(2) 社交语用失误。
这种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 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
本文立足于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通过列举大量语用失误的案例, 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种现象及原因,尽可能地使问题的讨论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从而有利于加深对中西语言与文化的认识,助于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跨文化交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不同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要成功地进行交流, 语言是基础, 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
我们说语言只是一种交际符号, 如果语言不负载文化就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一堆符号。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 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跨文化交际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
但由于不同文化的语言、行为和价值观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由于跨文化沟通的误解、不理解和不熟悉导致的一种错误表达或解释,这种失误可能会对交际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损害个人与集体形象。
本文即旨在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探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一、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一)语言差异性不同文化的语言存在着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差异,这些差异容易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语用失误。
比如,在中文中,“鹤立鸡群”是夸赞某人出类拔萃的说法,而在英文中,类似的说法“stand out from the crowd”则具有贬义。
另外,在英文中,“厕所”有时被称为“washroom”,但在中国,这个称呼非常罕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语言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对方的语用失误。
(二)文化差异性不同文化之间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比如,在某些国家,礼貌用语会强调“您”,而在其他国家则不会这样做。
另外,在一些文化中,直接回答“不知道”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贸易谈判中的“礼尚往来”也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例如,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送给对方一面画有景点名胜的扇子,意为一种深情厚谊的表达。
但另一方,日本代表反觉得中国代表在给丑化自己。
这些都是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用失误的实例。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解决办法(一)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对方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学习对交流的顺利非常有益。
对于工作人员或组织来说,了解对方文化差异是更深层次的研究,也许会需要聘请一位文化专家提供文化翻译服务。
对于个人,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和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然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时常出现,成为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重要性,分析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指的是由于语言使用不恰当或不合适,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或者交际失败。
这种失误可能源于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目标语言使用者的差异。
例如,英语国家的人普遍重视个体主义和直接性,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群体主义和婉转含蓄。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使用过于直接或者过于婉转的语言,都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多表现形式。
语言选择不当是常见的一种。
例如,使用不礼貌的语言或者过于专业的术语,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或者困惑。
语境偏移也是语用失误的一种表现。
在某些语境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或者表达方式,可能导致误解或者沟通失败。
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引起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不同的沟通风格和礼仪习惯,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就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就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语言习惯也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
不同语言习惯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社会压力也是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对对方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够了解,或者由于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够自信,人们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语用失误。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电视剧《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由于男主角Frank是美国人,而女主角文佳佳则是中国人,两人在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语用失误。
例如,Frank经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文佳佳则更喜欢用一些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指的是在交际中,由于对对方文化和语言使用规范的不了解而产生的交际失败情况。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语用失误的常见类型以及避免语用失误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即语言习惯和用词习惯的差异。
中国文化对于谦虚和彬彬有礼的言辞较为重视,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直接和强调个人权益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位西方人在与中国人交流中过于直接和强调个人权益,可能会被认为是无礼和不尊重对方。
语言的使用也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文化注重团结合作,常使用“我们”来表示整个团体的意思,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更倾向于使用“我”来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行为。
如果在交际中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习惯或用词习惯,就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常见类型包括面子文化上的失误、礼貌用语的失误以及非语言行为的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子文化尤为重要。
面子是指个体或集体在社会交往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尊重和形象的需求。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会选择不直接回答或掩饰真实感受。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直接表达更加重要。
当东方人拒绝西方人的请求时,可能会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而西方人可能会感到困惑。
礼貌用语是一种随着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存在的语言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当你被邀请去朋友家做客时,通常会礼貌地回答“不好意思,麻烦您了”,而在英语中,对于邀请,回答一般会用“Yes, I would love to”或者“No, thank you”来表示。
非语言行为也是产生语用失误的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对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目光交流等的解读方式会有所不同。
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注视都可能在不同文化中传递出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就可能造成语用失误。
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课题来源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
这类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的不合时宜。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球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便需要用到礼貌用语。
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常常令对方认为自己是不礼貌的,或误解了对方的礼貌,交际中产生了语用失误,从而严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为了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取得成功,我们有必要对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有一个清晰、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克服因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而给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2研究目的和意义自信息化与全球化以来,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总是不可避免地使用礼貌用语。
交际双方在社会交往时用礼貌用语来确立、维护、调节和发展双方关系,以保障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用语是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影响下,使用礼貌用语时,产生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因此,我们在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际时,应使自己使用的“礼貌用语”不仅符合英语语言规则,还要符合英语文化规则,从而避免“伤害”对方,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中国作为英语的二语学习者,由于对其语言规则不是十分了解,在讲英语时产生语法错误,英语本族人听了虽然会感到不快,但这类错误毕竟是表层结构的错误,听话人很容易发现,而且他们知道对方是“外国人”后也能原谅。
但如果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由于不注意结合语境,不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粗鲁的,从而破坏了整个交际的气氛。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摘要:培养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会出现语用失误。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及常见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实施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语言学习启示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和两者概念,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
②交际就是传播,主要指人际间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1]语用失误研究始于英国卡斯特大学的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等。
她在1983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表达了基本观点:“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托马斯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但目前还没有后续的基于大量例证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何自然教授等人,他们从1984年开始采用托马斯的观点对英汉语用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加以解释: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不合时间和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种性质的失误就叫做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类、表现及成因分析-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随着人类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在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受到传统语言学及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过于重视语言内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致使交际者不了解异旅文化的特点,经常会在交际中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双方具备过硬的语言能力外,还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正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类、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外语教学实际,提出应对语用失误的教学策略,期待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二、语用失误(一)语用失误界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具有开创性。
她在1983 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一概念,指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1]。
此概念的提出给第二话言习得和跨语言、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释和说明的新框架。
在国内,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相关研究。
何自然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2]。
钱冠连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范,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3]。
中文标题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以电影《安娜与国王》为例英文标题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ith Movie Anna and the King as an Example中文关键词语用失误;文化冲突;语用负迁移;文化意识英文关键词Pragmatic failure; Cultural conflict;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Cultural awareness中文摘要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的一体化,使得我们和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其中文化的交流更是不可避免。
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冲突,最终导致交际的中断和失败。
交际者深受其本族文化的影响,往往会把本民族的文化规约和语言知识带入交际行为,这就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对方的意图,交际失误就此产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跨文化交际学就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学科,并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和减少文化交流中的冲突。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美国电影《安娜与国王》中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指出文化是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正是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体现。
片中男女主角最终克服困难,互相融入对方的文化和习俗,使得文化的交锋圆满收场。
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意义、以及电影的介绍。
正文首先对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概念进行回顾,比如文化、交际、语用学和语用失误等重要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组成。
其次阐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和分类。
接着重点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误在电影里的具体体现和原因。
指出由于种种原因,在跨文化交流中,只要文化的差异不消除,文化冲突就难以避免。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是指在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观念等因素而产生的语言使用错误或不当的情况。
这种失误可能会导致误解、冲突或尴尬的局面,甚至可能影响交流双方的关系。
了解和避免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一个常见的语用失误是直译。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短语或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而不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种失误可能导致意思混淆或不恰当的表达。
一些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使用中式英语,这是因为他们直接从中文翻译而来,而没有考虑到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语用失误还包括使用错误的礼貌语和不恰当的称呼。
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待长辈、上司、客人等的称呼和礼貌用语是不同的。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人们可能会使用错误的称呼或不恰当的礼貌用语,给对方留下不尊重或不礼貌的印象。
在某些文化中,称呼陌生人为“先生”或“女士”是正常的,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过于正式或冷漠。
文化背景差异也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不同的文化对于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笑容被认为是友善和热情的表达方式,但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保持面部表情中立被认为是文化礼节的一部分。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能会错误地解读对方的意图或给对方带来误解。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语用失误,例如使用不恰当的幽默、使用含有歧视性词语或言论等。
为了避免这些失误,人们需要增强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习惯。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练习目标语言的交际技巧也是减少语用失误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加强对语言使用和文化习惯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是难免的,但可以通过增强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了解、避免直译、正确使用礼貌语和称呼、注意文化差异等手段来减少这些失误的发生。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常态。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跨文化交际也常常伴随着语用失误,这种失误有时会导致误解甚至冲突。
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及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现象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原因而造成的交际失败或者不当的语言使用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往往表现为语言交流中的误解、不当的表达、不合适的语气等。
这种失误可能是由于语言结构、语用规则、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最常见的语用失误包括使用不当的称谓、使用不当的语气、不恰当的幽默、隐喻和比喻的误用等。
举个例子,中国人在和外国人交流时往往容易使用称谓“小伙子”、“阿姨”、“叔叔”等,这些称谓在中国文化中很常见,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甚至有伤风化。
又在英语中,讽刺幽默是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但在一些文化中可能会被误解为侮辱。
这些都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
那么,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往往源自于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称谓、语气、幽默、隐喻等的理解和运用都可能有所不同,导致了语用失误的发生。
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也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之一。
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甚至相同的词在不同语境中也可能会产生误解。
个人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有着差异,有些人可能缺乏语用规则的意识,导致了语用失误的发生。
针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避免失误的建议。
需要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冒犯的表达和称谓。
需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幽默、讽刺等。
需要注重语用规则的学习和意识培养,了解对方文化中的语言习惯和用法,尽量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