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08.76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的实施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内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
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与传统的直接性知识传授相比,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更加贴近实际临床情况,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案例中体验到内科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案例中细致入微的描述和生动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需要掌握临床思维和决策的过程,理解病情演变和诊断思路的推理。
学生将在案例的启发下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再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临床工作需要。
另外,案例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
内科学的教学内容十分庞杂,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培训来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教学法可以模拟真实病例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诊疗的能力。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真实临床中。
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要培养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
案例教学法会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让他们在案例中体验到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从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医学伦理观。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需要更新和改革。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变化,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当前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二、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的概念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室和学生集体的情况下,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传递知识、理念和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社会适应力,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赖PPT和课件等工具,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差。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动力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或者单纯地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注重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繁琐、过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繁琐和抽象,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另外,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些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无法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四、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教学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APP等方式搭建互动平台,与学生在线交流互动。
2.注重学生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使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关怀。
3.更新教材、加强实践服务积极更新教材,及时反馈学生的需求和反应,及时更新到课程中。
加强实践服务,开展实验、实习、调查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从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当前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引言:一、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概念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病例来引入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内科教学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常常以患者病例或临床实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等活动,逐步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其临床思维的能力。
1. 吸引学生兴趣: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生在分析真实的病例时,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2.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临床思维: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对真实病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逐步形成对疾病的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4. 提升综合素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医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1. 以病例讲授理论知识:在内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引入相关的疾病知识,然后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临床实习中引入病例:在临床实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进行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3. 组织病例讨论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病例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共同探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1. 对教师能力要求高: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教学水平,能够将实际病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因此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
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改革路径、案例分析、教学成果评价以及改革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改革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等。
文章指出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教学改革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内, 科学课堂, 教学改革, 初探,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改革路径, 案例分析, 教学成果评价, 挑战, 启示, 展望未来,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在此背景下,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进行。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
探索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改革的实施效果及面临的挑战,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找出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通过探讨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内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成果评价,总结和归纳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成果,为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病例为教学载体,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内科教学往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可能对抽象的知识内容缺乏浓厚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病例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内科学科本身是以疾病的防治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实践性科学,而理论知识的掌握仅仅是内科学习的基础。
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从抽象的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病例的具体分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程、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内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病例分析,组内成员之间需要相互讨论和合作,通过与组员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
内科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传统的内科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而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学生需要对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
有效改进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初探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内科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学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有效的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医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科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
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
传统的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针对内科学这样一门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知识和技能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效果有限。
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鼓励多媒体教学。
内科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涉及的病例丰富多样。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依靠书本和幻灯片,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引入一些临床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内科学涉及的知识繁杂,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
传统的个别学习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和病例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改进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医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注重实践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内科学教育教学,推动医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改进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初探内科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内科学教育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医学生的需求,需要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本文将就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做初步探讨。
1. 强化现场实习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化实习教育。
现场实习是内科学教育和培养医学生的基础环节。
有效改进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
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如虚拟现场实习、网络教学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科学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实践水平,真正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2. 采用交互式授课传统的内科学课堂讲授式授课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枯燥、乏味。
学生难免会感到疲倦和无聊,难以集中注意力。
因此,改善授课方式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交互式授课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多元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高素质的学生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采用示范教学;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此外,多元化教学方法还包括课堂外的教学活动,如到医院门诊部熟悉内科临床操作,住院患者查房等学习活动。
4. 引入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引入问题制造学习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采用问题式学习要注意,问题不能单一,要多样化、广泛化。
问题化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并且,问题可以在课后由老师及时答疑解惑,弥补学生在学习中遗漏的内容。
总之,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需要引入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病例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真实临床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病例导入的原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论述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原理是通过引入真实的病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和问题,并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病例作为学习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而且,病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选取合适的病例,以及设计恰当的引导问题和讨论内容。
选择的病例应具有教学价值和代表性,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常见疾病和临床案例,实现知识的全面覆盖。
引导问题应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探索病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要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疾病的整体认识。
讨论的内容应设计有层次和深度,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内科疾病的能力和兴趣。
通过接触真实的病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病例中的问题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其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还能通过与同学或教师的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对内科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病例和讨论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学习并深入探索内科学科。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感受到内科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对内科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运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以医学病例为教学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
思考、讨论并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通过研究真
实的病例而掌握更加深入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本文
将就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在内科实习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真实的病例,可以让学生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并使他们学会如何区别不同的病例。
例如,在糖尿病病人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个病例:一个50岁的男性病人,主诉体
重减轻、口渴、多尿。
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到这些症状的关联,病人可能患有糖尿病,并
讲解糖尿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学会如何治疗糖尿病。
总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例是真实、生动、具体且
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载体,在内科学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内科教学中替代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改进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初探内科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
本文将初步探讨一些有效的内科学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存在一定的限制。
我们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实际临床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内科学知识。
传统内科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鲜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实践是内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
可以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中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
可以利用模拟患者和临床技能训练模型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练习相关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内科学教学方式注重纸上谈兵,学生对患者实际情况了解较少。
我们可以引入临床实习,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病人。
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病情和病例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内科学的实际运用,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病例分析和诊疗方案制定,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内科学教学方法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效改进内科学教学方法需要注重问题驱动、增加实践性教学、引入临床实习和个性化教学等措施。
这些改进措施有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促进内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只是初步探索,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完善内科学教学方法。
・34・中医教育ECM2010年03月,29(2)【教学园地】西医内科学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探韶刘彤吉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医内科教研室沈阳110032)摘要:通过西医内科学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一套全新的临床课教学模式,并证明它的优越性。
本研究以七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将4个具有可比性的班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病例引导教学法为主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与成绩分析。
结果表明病例引导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是一种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具有优越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西医内科学;病例教学法;临床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根据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教学模式理论,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教学(CaseBaseStudy,即cBs),并运用于多学科的教学中,发现CBS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
在总结长期的西医内科教学工作经验后,我们认为,不论PBL、CBS,还是OTD(临床观察Observation一理论学习teaching一病例讨论Discussion)即为循序渐进的学习法,在目前教学条件下的临床教学中实施都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我们探索了病例导入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一种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课程的教学中。
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放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稳定、系统的优点。
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辽宁中医药大学2004级、2005级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学生,2003级、2004级信息专业七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学生年龄、高考成绩、基础课程相同,具有可比性。
2005级(中西医结合)、2004级(信息)为实验组的病种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2004级(中西医结合)、2003级(信息)为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方法讲授。
1.2教学方法(1)选择病例制作电子课件。
病例全部来源于刘彤,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附属医院的住院病人,选择典型性、符合教材讲授内容的病例并注意描述时用规范的医学术语,除文字外还附有辅助检查的原始资料,力求把临床观察实习的大部分内容展示给学生,并对每个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
(2)课堂讲授。
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灌输式理论教学,随机组织学生进行病案分析,不受课程的进度约束,且病例为教师自己的积累。
实验组在新课授课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简要病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和回答,在明确诊断后应选择什么样的检查最合理,预测可能的检查结果,之后教师展示实际的检查方法和结果,再作出初步诊断,从而引出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少而精、精而深、重点突出、难点讲清”的标准,按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要系统传授给学生。
课后进行病例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临床奠定基础。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个人才华,学生积极参与课件制作,择优在课堂展示。
例如:在急性心梗一章节,除了简要病史外还有患者发病、急救、心电监护的动画演示,并提出问题1:首先考虑诊断是什么?问题2:与心绞痛的主要鉴别点是什么?问题3:为了明确诊断应选择最合理的检查是什么?学生回答问胚后,再展示心电图、心肌坏死万方数据标志物的化验单明确诊断,就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其他问题为本节课授课重点让学生浏览查询,以引起学生兴趣。
进入理论讲解,授课结束前进行病例其他问题的讨论回答,最后课程小结,提供相关参考书、网址。
2结果2.1问卷调查实验组课程结束后,共发放调查问卷59份,回收59份,回收率100%,为有效问卷,设8个评价项目。
结果见表1。
表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学生评估调查表从表1显示,病例导人式教学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建立,此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提高学习效率。
2.2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比较注萨1.69P>O.1应用r检验对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的优秀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0.1,说明两组学生的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优秀率有增高的趋势。
2.3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毕业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具体内容包括问病史、检体、病历书写3方面。
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测试成绩比较见表3。
表3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测试成绩比较注釉.583P>O.05应用r检验对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测试成绩的优秀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O.05,说明两组学生的优秀率有统计学差异。
实验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
3讨论西医内科学是中医药院校临床课的主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由于学生数剧增与新的医疗法规、环境等因素制约,影响了课间临床实习的安排和质量,造成了学生在西医内科实习时很少接触到典型的病例。
OTD教学法中临床观察难以实施,存在经费投入少、课时占用多、临床带教压力大、典型病例难寻等问题。
我们把真实的住院病案与患者的一些影像资料搬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问卷调查显示,病例式导入教学法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自学能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记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临床动手能力,具有较好教学效果。
国外的PBL、CBS教学都是小班授课,我校七年制30人为最小班型,同时中西医院校学生中西并重,课时非常紧张,七年制西医内科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七版教材,126学时,为西医院校此教材讲授学时的一半。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差异很大,如果讨论学习的时间过长,过度开放灵活,不但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可能导致自制力弱的学生由于约束力的削弱,不积极参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是一种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病例的引导、讨论分析,使旧知识和新知识相互联系,避免只注意到一个知识点,混淆相似内容,不能建立完整的临床思维,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把问题交给学生,既灵活又规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都有较好表现。
病例引导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优越性,受班型限制少,不给临床工作造成压力。
我们体会到这种教学方法提高的空间很大,同时期待各医学院校合作编写立体教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收稿Et期:2010-01—18)(编辑:付爱珍)(英文摘要下转第39页)万方数据报告形式,要求在实验内容方面不能只是单纯地叙述操作步骤,还要包括每组最终实践生产出的各种制剂的质量检测结果、各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等基本内容。
各组通过查阅文献和讨论后,也可以增加其他相关内容。
在实践结束前,指导教师与大家一起探讨各组报告中的难点、创新点,进行实践教学的总结。
5结语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实践、科学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发现、解决制剂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问题,以便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竞争能力。
笔者在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了实践一合作一开放的中试实践教学模式。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效果显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课后给出了极高地评价,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还表示希望能够增加课时。
在新的中试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但只要是与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为教师,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努力。
参考文献:[1】1李范珠,金桂.中药药剂学剂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叨.中医教育,2006,25(6):37—39【2】姚静,周建平.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医药卫生,2007(9):1415—1416[3】高春华,刘建云,戚薇,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药现代药物应用,2009(1):196-197ExperimentalteachingmodeofTCMpharmaceutics(收稿时间:2009—11-09)(编辑:付爱珍)WANGXiu-li,LIUYong,AILu,MAQua(SchoolofChinesePharmacy,Ber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102)Abstract:ExperimentalteachingmodeofTCMpharmaceuticshasbeenoptimizedandrefcIrmedforthetargetoftrainingpracticaltalentswithhigherpharmaceuticaltechnology.Anewexperimentalteachingmodeofpractice—cooperation-openhasbeenformedthroughoptimizingteachingcontent,improvingteachingmethodsandcompletingexaminationpatterns.Thepurposeis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developtheirpracticalskillsandproblem-findingandproblem-solvingcapability.Theteachingpracticehasprovedthatthenewmodecanimprove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students’.Keywords:TCMpharmaceutics;practicalteaching;teachingmode(英文摘要上接第35页)InnovativeteachingmodebasedoncaseguidedteachingofWesterninternalmedicineLIUTong,JILi(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2)Abstract:AnewclinicalteachingmodewasinvestigatedtoproveitsadvantagesthroughtheresearchandpracticeofinnovativeteachingmodebasedoncageguidedteachingofWesterninternalmedicine.Thestudentsofseven-yearprogramweretakenastheobjectsintheresearch,and4classeswithcomparabilityweredividedintotheexperi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caseguidedteachingmethodand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weregivento,andquestionnaireandachievementanalysiswerecarriedoutinthesegroupsrespectively.Theresultshowedthatitwasaninnovationteachingmodewithversatileandflexiblefeaturescombinedorganicallycageguidedteachingmethodwith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whichWagpropitioustOimprovethecomprehensive,analyticalandinductiveabilitiesofstudents’.Themodeisfeasibleandsuperior.Keywords:Westerninternalmedicine;cageguidedteachingmethod;clinicalteaching;teachingreform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