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最新版)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最新版)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最新版)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

除措施(最新版)

1液压卡紧的危害

在工程建设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因毛刺和污物楔入液压元件滑动配合间隙,造成的卡阀现象,通常称为机械卡紧。

在工程建设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因毛刺和污物楔入液压元件滑动配合液体流过阀芯阀体的缝隙时,作用在阀芯上的径向力使阀芯卡住,称为液压卡紧,液压元件产生液压卡紧时,会导致下列危害。

1.轻度的液压卡紧,使液压元件内的相对移动(如阀芯、叶片、柱塞、活塞等)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造成动作迟缓,甚至动作错乱的现象;

2.严重的液压卡紧,使液压元件内的相对移动件完全卡住,不能运动,造成不能动作(如换向阀不能换向,柱塞泵柱塞不能运动

而不能实现吸油和压油等)的现象,使手柄的操作力增大。

2产生液压卡紧现象的原因

1.阀芯外径、阀体(套)孔形位公差大,有锥度,且大端朝着高压区,或阀芯阀孔失圆,装配时二者又不同心,存在偏心距,这样压力油通过上缝隙与下缝隙产生的压力降曲线不重合,产生一向上的径向不平衡力(合力),使阀芯更加向上偏移。上移后,上缝隙更缩小,下缝隙更增大,向上的径向不平衡力随之增大,最后将阀芯顶死阀体孔上。

2.阀芯与阀孔因加工和装配误差,阀芯在阀孔内倾斜成一定角度,压力油经上下缝隙后,上缝隙不断增大,下缝隙不断减小,其压力降曲线也不同,压力差值产生偏心力和一个使阀芯阀体孔的轴线互不平衡的力矩,使阀芯在孔内更倾斜,最后阀芯卡死在阀孔内。

3.阀芯上面因碰伤有局部凸起或毛刺,产生一个使凸起部分压向阀套的力矩,将阀芯卡死在阀孔内。

4.为减少径向不平衡力,往往在阀芯上加工若干条环形均压槽。加工时环形槽与阀芯外圆若不同心,经热处理后再磨加工,可导致

环形均压槽深浅不一,产生径向不平衡力而卡死阀心。

5.污物颗粒进入阀芯与阀孔配合间隙,使阀芯在阀孔内偏心放置,将产生径向不平衡力导致液压卡紧。

6.阀芯与阀孔配合间隙大,阀芯与阀孔台肩尖边与沉角槽的锐边毛刺倾倒的程度不一样,引起阀芯与阀孔轴线不同心,产生液压卡紧。

7.阀心与阀体孔配合间隙过小,污垢颗粒楔入间隙,装配扭斜别劲,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困油等也是卡阀现象产生的原因。

3消除减少液压卡紧的方法和措施

1.提高阀芯和阀体孔的加工精度,提高其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在阀芯表面开几条位置恰当的均压槽,且均压槽与阀芯外圆保证同心。

3.采用锥形台肩,台肩小端朝着高压区,利于阀芯在阀孔内径向对中。

4.有条件者使阀芯或阀体孔做轴向或圆周方向的高频小振幅震动。

5.仔细清除阀芯凸肩及阀孔沉割槽尖边上的毛刺,防止磕碰而弄伤阀芯外圆和阀体内孔。

6.提高油液的清洁度。

7.保证合理装配间隙,防止变形,控制油温。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静电危害与消除知识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 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010~1015Ω?m时,能产生危险的静电,而在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015Ω?m或者低于10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06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

元件的误操作。 三、静电的消除措施 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其在瞬间即释,放电能量大是其引发静电危害的突出特点。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消除静电危害。防止静电危害的关键是: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中和产生的电荷,并使它无法积聚;防止有足够能量的静电放电;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一般企业都采用接地的措施。 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泄漏法和中和法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取正确的接地措施。 1、固定设备 (1)固定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离心机等)外壳,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案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 程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桂林电子科大职业学院教案主讲人:赵鲁燕 主讲科目: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开课单位:桂电职院机电工程系

第1讲第1章绪论 教学目标: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相关概念; 2、通过举例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及其传动的特点; 3、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 2、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系统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例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间:90分钟。 使用教材: 张勤徐钢涛主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目前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前景,本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的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安排、考试方式。 二、授课主要内容 1.1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30分钟) 1)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 3)液压传动的基本特点 1.2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实例(30分钟) 1)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实例: 案例: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结构有原理;气动剪切机的工作原理图 2)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用 1.3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10分钟) 1)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2)气压传动的优缺点 1.4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5分钟) 三、总结:(5分钟)

第2讲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液压油的物理化学性能;正确选择液压油 2、了解液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3、了解液压力时流速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1、液压油的性质 2、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教学难点: 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间:90分钟。 使用教材: 张勤徐钢涛主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前课回顾复习,引入本次课程主题 二、授课主要内容 2.1液压油(20分钟) 1)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①液体的密度: ②液体的粘性: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及粘温曲线分析 ③液体的可压缩性 ④其他性质 2)液压油的要求和选用 2.2液体静力学(30分钟) 1)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2)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10) pdAρ+ = p dA ghdA (2-11) = p pρ+ gh 3)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①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真空度概念

液压与气动的仿真

第一单元液压传动基础 1 薄壁小孔流.exe 液体流经薄壁小孔的情况如动画所示。液流在小孔上游大约d/2处开始加速并从四周流向小孔。由于流 线不能突然转折到与管轴线平行,在液体惯性的作用下,外层流线逐渐向管轴方向收缩,逐渐过渡到与 管轴线方向平行,从而形成收缩截面A 。对于圆孔,约在小孔下游d/2处完成收缩。通常把最小收缩面积 c Ac与孔口截面积之比值称为收缩系数Cc,即Cc=Ac/A。其中A为小孔的通流截面积。 液流收缩的程度取决于Re、孔口及边缘形状、孔口离管道内壁的距离等因素。对于圆形小孔,当管道直 径D与小孔直径d之比D/d≥7时,流速的收缩作用不受管壁的影响,称为完全收缩。反之,管壁对收缩程 度有影响时,则称为不完全收缩。 2 非恒定流动.exe 当液体流动时,可以将流动液体中空间任一点上质点的运动参数,例如压力p、流速v及密度g表示为空 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例如: 压力p=p(x,y,z,t) 速度v=v(x,y,z,t) 密度=(x,y,z,t) 在流体的运动参数中,只要有一个运动参数随时间而变化,液体的运动就是非定常流动或非恒定流动。 3 恒定流动.exe 当液体流动时,可以将流动液体中空间任一点上质点的运动参数,例如压力p、流速v及密度g表示为空 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例如: 压力p=p(x,y,z,t) 速度v=v(x,y,z,t) 密度=(x,y,z,t) 如果空间上的运动参数p、v及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有确定的值,即它们只随空间点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不 随时间t变化,对液体的这种运动称为定常流动或恒定流动。 4 蕾诺实验.exe 1883年奥斯本?雷诺(Osborne Reynolds)所作的有名的实验。对流体的流动模式有了更完整的说明。雷 诺实验装置,主要为一水平玻璃管,安置于一大水槽中,玻璃管一端成喇叭状,另一端设一排水阀(A), 打开阀(A)可控制水在玻璃管中的流速。水槽上方有一瓶染色墨汁,将阀(B)打开,墨汁可流至玻璃管入 口处,以利观察玻璃管中流体的流动情形。当流速小时,染料自始至终均成一直线,而不向周围扩散, 称为层流(laminar flow)。而当流速甚大时,管内染料则将整支管子染色,此乃因其向周围扩散之故, 称为扰流(turbulent flow)。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精)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描述: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一、火灾危险性 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大面积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而且随着转速加‘快。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4.粉尘在研磨。搅拌。筛分等工序中高速运动,使粉尘与粉尘之间,粉尘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物体问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轻则妨碍生产,重则引起爆炸。 5.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因其中含有液体或固体杂质,从管道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 时,都会在强烈摩擦下产生大量的静电,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二、预防措施

(完整版)化工企业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并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由于工艺、装置或人员的因素都会产生静电,如果静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因静电而引起事故的情况,在精细化工企业曾多次发生过;装置安稳运行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相反,一次事故停车就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避免静电产生事故是企业应该重视的话题,只有在生产中认真分析静电产生的原因,预测它的危害,对静电防范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才能把静电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 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010~1015Ω?m时,能产品危险的静电,而在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015Ω?m或者低于10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06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 三、静电的消除措施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一般企业都采用接地的措施。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化工企业预防静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取正确的接地措施。 1、固定设备

液压专业术语翻译

A ability 性能;能力load-carrying ability 承载能力absorber 吸收器;吸收剂;过滤器;减震器accessories 辅件,附件,配件hydraulic accessories 液压辅件accumulate 储存;蓄能;累积accumulator 蓄能器;蓄电池;累加器 accuracy 准确性;精度action 作用;动作;作用力;行程actuated 操纵,控制directly actuated 直接操纵的,直接控制的pilot actuated 先导控制的,液控的actuator 执行元件;液压缸;马达adapter 接头;衬套;压环;连接件pipe adapter 管接头admission 供给,供油,供气alignment 找正,定心,对中amplifier 放大器differential pressure amplifier 压差放大器flow amplifier 流量放大器assembly 组合,组件,机组axis 轴 B back-flow 回流back-up 支撑hydrostatic back-up 静压支撑barrel 桶,缸体base 底座;支座bearing 支承;轴承;方位radial ball bearing 径向球轴承rolling bearing 滚动轴承sliding bearing 滑动轴承thrust bearing 止推轴承bed 台pump test bed 泵实验台behavior 性能;工况bend 弯头;弯管blade 叶片flat blade 平面叶片forward inclined blade 前倾叶片guide blade 导叶

液压换向阀阀芯卡紧故障分析

液压换向阀阀芯卡紧故障分析 目前,液压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液压换向阀中,均存在着阀芯卡紧现象。其中有液压卡紧,也有机械卡紧。为解决液压卡紧,国内外都在设计中采用阀芯外工作表面加工若干个平衡槽的办法,其效果很好。对于机械卡紧也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技术规范来限制其配合间隙和偏心量等主要影响因素。但尽管这样,卡紧现象仍时有发生,下面就卡紧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作详细讨论。 1、产生卡紧的原因 1.1 液压卡紧 来自滑阀副几何形状误差和同轴度误差所引起的径向不平衡压力,即液体在高压下通过偏心环状锥形间隙,并且沿液体流动方向缝隙是逐渐扩大的,这时就会产生通常所说的液压卡紧现象。 1)阀芯因加工误差而带有倒锥(锥体大端朝向高压腔),在阀芯与阀孔中心线平行且不重合时,阀芯受到径向不平衡力的作用。使阀芯和阀孔的偏心矩越来越大, 直到两者表面接触而发生卡紧现象。此时,径向不平衡力达到最大值。 2)阀芯无几何形状误差,但是由于装配误差使阀芯在阀孔中歪斜放置,或者颗粒状污染物凝聚楔入阀孔与阀芯的间隙,使阀芯在孔中偏斜放置,产生很大的径向不平衡力及转矩。 3)在加工或工序间转移过程中,将阀芯碰伤,有局部凸起及残留毛刺。这时凸起部分背后的液压流将造成较大的压降,产生一个使凸起部分压向阀孔的力矩。这也是液压卡紧的一种成因。 4)设计时为防止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杜绝液压卡紧,在阀芯上开若干个环形槽,以均衡阀芯受到的径向压力,一般称为平衡槽。但在加工中有时环形槽与阀芯不同心;或由于淬火变形,造成磨削后环形槽深浅不一,这样亦会产生径向不平衡力导致液压卡紧。 1.2 机械卡紧 换向阀在使用中除发生液压卡紧外,有时还会发生机械卡紧,机械卡紧一般有下列原因。 1)液压油中的污染物(如砂粒、铁屑、漆皮)楔入阀芯与阀孔间隙使之卡紧。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3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通用范本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 消除措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 液压卡紧的危害 在工程建设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因毛刺和污物楔入液压元件滑动配合间隙,造成的卡阀现象,通常称为机械卡紧。 在工程建设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因毛刺和污物楔入液压元件滑动配合液体流过阀芯阀体的缝隙时,作用在阀芯上的径向力使阀芯卡住,称为液压卡紧,液压元件产生液压卡紧时,会导致下列危害。 1.轻度的液压卡紧,使液压元件内的相对移动(如阀芯、叶片、柱塞、活塞等)运动时

液压-主要内容

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液压传动的发展 液压传动技术是在水力学、工程力学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和国防部门。相对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技术。 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在密封的回路里,以液体的压力能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称为液压传动。 一、液压技术的发展 二、液压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征 1.系统组成 2.工作原理 3.液压系统与其它传动形式比较有以下特征: 二、液压系统的组成 1.动力元件: 2.执行元件: 3.控制元件: 4.辅助元件: 第三节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国家规定用统一的图形符号绘制(GB/T 786.1-1993)。

第四节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二、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 第二章液压油与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节流体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 1.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称为液体的密度。 2.可压缩性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液体的压缩性可用体积压缩系数κ表示。 液体体积压缩系数的倒数,称为液体的体积弹性模量,以β表示, 即β=1/κ 二、粘性 1)粘性的概念 2)粘度 3)粘度的影响因素 三、其它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四、对液压油液的要求 五、液压油液的分类和选用 1、分类 2、液压油液的选用原则

第二节液体静力学 一、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二、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 1.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 2.帕斯卡原理 3.静压力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 4.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5.液体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第三节液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一、液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1、理想液体: 2、定常流动: 3、一维流动: 4、迹线、流线、流束和通流截面 5、流量和平均流速 6、流动液体的压力 二、连续性方程 q=vA=常数 三、伯努利方程 1、理想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欧拉运动方程。 2、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 物理意义: 第一项为单位重量液体的压力能称为比压能(p/ρg); 第二项为单位重量液体的动能称为比动能(u2/2g);

仿真分析液压卡紧现象

仿真分析液压卡紧现象 1、仿真分析方法 基于Fluent软件对液压卡紧现象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利用Inventor软件建立带有锥度的间隙密封卡紧模型,使用ICEM对模型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最后采用Fluent对网格模型进行压力场仿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最优的间隙密封结构。 2、模型参数 滑阀卡紧力仿真几何模型以阀芯、阀套间隙密封中流场为基型,采用三维模型的形式。模型的基本参数为:密封长度为20mm,阀套的直径为20.05,阀心的大端直径为20.01,小端直径为20mm。

顺锥模型示意圈如图所示,其中1d 、2d 、0D 、e 别为小端直径、大端直径、阀套孔直径、偏心量,1P 、2P 为进出口压差,参数设置如前文所述。将倒锥模型导入到Fluent 软件中。 滑阀间隙密封内部流场仿真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图1为阀总表面压力分布图,图2为模型上下对称面压力分布曲线。由图可知,压力沿X轴从12Mpa 到2MPa 依次减小,由于仿真模型的偏屯、量是沿着Y轴正方向,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可知,由于阀忘下对称面间隙高度小,压力下降慢,故下对称面的压力高于上对称面压力,与仿真结果一致,如图所示。最终会产生一个使阀芯沿Y轴负方向运动的力,使阀,芭对中。在Fluent 中设置力监测器,得出阀芯沿Y轴的受力为14.31N ,使阀巧对中。因此,阀芯的顺锥模型有利于滑阀的对中。

倒锥模型与顺锥模型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在阀芯的安装方向上有所不同,倒锥模型阀狂大端朝向高压进口腔。将模型导入到Fluent中,边界条件与顺锥设置相同。 由图可知,压力在阀巧表面沿X轴方向依次减小,但是分布并不均匀,滑阀上对称面压降比上对称面的压降慢,在曲线上显示为上对称面曲线在下对称面曲线上方,两曲线形成一封闭区域,由公式可知,封闭区域对阀拉圆周表面积分即为阀巧卡紧力大小。在Fluent中设置力传感器,监测得到阀孩受到的卡紧力为12.20N,方向沿着Y轴正方向,最终会使阀总向阀孔底侧壁面移动,直到卡死。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装置、人员的因素会产生静电,有时由于静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酿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在化工生产中要注意分析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一)静电产生的内因 1.物质的溢出功不同。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两者作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在接触界面上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这是由于各,种物质溢出功的不同的缘故。两物质相接触时,溢出功较小的一方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方就获得电子带负电。 2.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移动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 3.介电常数(电容率)不同。在具体配置条件下,物体的电容与电阻结合起来决定了静电的消散规律。如果液体的介电常数大于20,并以连续性存在及接地,一般说来,无论是运输还是储存都不可能积累静电。 (二)静电产生的外因 1.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是不光滑的,所谓的接触是多点接触,当接触距离小于25 x10^8cm时,就有电子转移,即形成双电层。若分离得足够快,物体就带电。 2.附着带电。某种极性的离子或带电粉尘附着到与地绝缘的固体上,能使该固体带上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该物体对地电容及周围情况。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合活动后,由于带电微粒吸附于人体,因而会带电。 3.感应起电。在工业生产中,存在带静电物体能使附近不相连的导体带电的现象。 4.电解起电。将金属浸入电解溶液中,或在金属表面形成液体薄膜,由于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离子将向溶液里扩散;即形成界面电流,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界面上出现双电层,形成电位差。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电位差足以阻止金属离子继续溶解,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金属离子继续扩散,形成电流。 5.压电效应起电。某些固体材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电荷。压电效应产生的电荷密度小,但是在局部面积上分布着不均匀的正负电荷。虽然压电效应产生的电荷密度小,仍具有可能引起爆炸的能量。 6.极化起电。绝缘体在静电场内,其内部和表面能出现电荷,是极化作用的结果。按照分子结构的不同,极化分为两类:一是非极性分子极化,二是极性分子极化。 7.喷出带电。粉体、液体和气体从截面很小的开口喷出时,这些流动的物体与喷口激烈的摩擦,同时流体本身分子之间又相互碰撞,会产生大量的静电。 8.飞沫带电。喷在空间的液体,由于扩散和分离,出现了许多小滴组成的新的液面,产生静电。 另外还有淌下、沉浮、冻结等许多产生静电的方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产生静电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 1.爆炸和火灾。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 2.电击。由于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

(完整版)静电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

第八章、静电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 1.静电产生原因 (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 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2)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3)接触起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4)静电现象: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2.静电危害 (1)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研究发现,静电对人体也是有害无利。人体长期在静电辐射下,会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在家庭生活当中,静电不仅化纤衣服有,脚下的地毯、日常的塑料用具、锃亮的油漆家具及至各种家电均可能出现静电现象,静电可吸附空气中大量的尘埃而且带电性越大、吸附尘埃的数量就越多,而尘埃中往往含有

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中)——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静电的措施(5)(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44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中)——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静电

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中)——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静电的措施(5)(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工艺控制 从工艺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限制和避免静电 的产生和积聚。 1.1控制油品流速 这是减少静电产生的一个有效办法。因为石油产 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电荷密度的饱和值与油品流 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1.2控制油品调合、加注方式 油品调合应采用底进底出的泵循环调合及管道调

合为宜,严禁用压缩空气搅拌。对于大型轻质油储罐禁止顶部进油。罐车尽量采用浸没式液下装油,或将鹤管伸至接近罐底。 4.1.3安装静电消除器等 静电消除器安装在管道末端,不断地向罐内注入与油品中电荷极相反的电荷从而达到中和油品流动电荷之目的。 1.4加入抗静电添加剂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使用抗静电添加剂是消除石油静电危害的一种最有效方法。加入微量的抗静电添加剂,除防止产生静电外,还可加速电荷的泄漏,可从根本上消除静电聚集的危险。 1.5选择合适的泄漏时间 油品调和、倒罐以及罐车装油完毕后,禁止立即上罐检尺、采样、测温等作业。需静置一段时间,给

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中)——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静电的措施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中)——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静电的措

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中)——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静 电的措施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工艺控制 从工艺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限制和避 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1.1控制油品流速 这是减少静电产生的一个有效办法。因为 石油产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电荷密度的饱 和值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1.2控制油品调合、加注方式 油品调合应采用底进底出的泵循环调合及 管道调合为宜,严禁用压缩空气搅拌。对于大

型轻质油储罐禁止顶部进油。罐车尽量采用浸没式液下装油,或将鹤管伸至接近罐底。 4.1.3安装静电消除器等 静电消除器安装在管道末端,不断地向罐内注入与油品中电荷极相反的电荷从而达到中和油品流动电荷之目的。 1.4加入抗静电添加剂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使用抗静电添加剂是消除石油静电危害的一种最有效方法。加入微量的抗静电添加剂,除防止产生静电外,还可加速电荷的泄漏,可从根本上消除静电聚集的危险。 1.5选择合适的泄漏时间 油品调和、倒罐以及罐车装油完毕后,禁止立即上罐检尺、采样、测温等作业。需静置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大部分故障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一般总有一些预兆。如噪声、振动、冲击、爬行、污染、气穴和泄漏等。如及时发现并加以适当控制与排除,系统故障就可以消除或相对减少。 一、振动和噪声 (一)液压元件的合理选择 (二)液压泵吸油管路的气穴现象 排除方法:(1)增加吸油管道直径,减少或避免吸油管路的弯曲,以降低吸油速度,减少管路阻力损失。 (2)选用适当地吸油过滤器,并且要经常检查清洗,避免堵塞。(3)液压泵的吸入高度要尽量小。自吸性能差的液压泵应由低压辅助泵供油。。 (4)避免油粘度过高而产生吸油不足现象。 (5)使用正确的配管方法。 (三)液压泵的吸空现象 液压泵吸空主要是指泵吸进的油中混入空气,这种现象不仅容易引起气蚀,增加噪声,而且还影响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使工作油液变质,所以是液压系统不允许存在的现象。 主要原因:油箱设计和油管安排不合理,油箱中的油液不足:吸油管浸入油箱太浅:液压泵吸油位置太高:油液粘度太大:液压泵的吸油口通流面积过小,造成吸油不畅:滤油器表面被污物阻塞:管道泄漏或回油管没有浸入油箱而造成大量空气进入油液中。 排除方法:(1)液压泵吸油管路联接处严格密封,防止进入空气。(2)合理设计油箱,回油管要以45度的斜切口面朝箱壁并靠近箱壁插入油中。流速不应应太高,防止回油冲入油箱时搅动液面而混入空气。油箱中要设置隔板。使油中气泡上浮后不会进入吸油管附近。 (3)油箱中油液要加到油标线所示的高度吸油管一定要浸入油箱的2/3深度处,液压泵的吸油口至液面的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少吸油阻力。若油液粘度太高要更换低的油液。滤油器堵塞要及时清除污物。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过量的空气浸入。 (4)采用消泡性好的工作油液,或在油内加入消泡剂。 (四)、液压泵的噪声与控制 从液压泵的结构设计上下功夫。 (五)、排油管路和机械系统的振动 避免措施:(1)用软管连接泵与阀、管路。 (2)配置排油管时防止共振与驻波现象发生。 (3)配管的支撑应设在坚固定台架上。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 填空题 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传动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一种传动方式。 2.液压传动必须在(密闭的容器)进行,依靠液体的(压力)来传递动力,依靠(流量)来传递运动。 3.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五部分组成。 4.在液压传动中,液压泵是(动力)元件,它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向系统提供动力。 5.在液压传动中,液压缸是(执行)元件,它将输入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 6.各种控制阀用以控制液压系统所需要的(油液压力)、(油液流量)和(油液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实现各种不同的工作要求。 7.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只表示元件的(功能),不表示元件(结构)和(参数),以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空间安装位置和传动过程)。 8.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在系统中均以元件的(常态位)表示。 1-2 判断题 1.液压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2.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能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3.液压传动与机械、电气传动相配合时,易实现较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 4.液压传动系统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 填空题 1.液体受压力作用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可用(体积压缩系数)或(体积弹性模量)表示,体积压缩系数越大,液体的可压缩性越(大);体积弹性模量越大,液体的可压缩性越(小)。在液压传动中一般可认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 2.油液粘性用(粘度)表示;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种表示方法; 计量单位m2/s是表示(运动)粘度的单位;1m2/s =(106)厘斯。 3.某一种牌号为L-HL22的普通液压油在40o C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为22厘斯(mm2/s)。 4. 选择液压油时,主要考虑油的(粘度)。(选项:成分、密度、粘度、可压缩性) 5.当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高,环境温度高或运动速度较慢时,为了减少泄漏,宜选用粘度较(高)的液压油。当工作压力低,环境温度低或运动速度较大时,为了减少功率损失,宜选用粘度较(低)的液压油。

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

工程建设机械液压卡紧的危害、原因及消除措施 ◇江苏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工程装备教研室侯宪春马晓军 1 液压卡紧的危害 在工程建设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因毛刺和污物楔入液压元件滑动配合间隙,造成的卡阀现象,通常称为机械卡紧。 液体流过阀芯阀体的缝隙时,作用在阀芯上的径向力使阀芯卡住,称为液压卡紧,液压元件产生液压卡紧时,会导致下列危害。 1.轻度的液压卡紧,使液压元件内的相对移动(如阀芯、叶片、柱塞、活塞等)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造成动作迟缓,甚至动作错乱的现象; 2.严重的液压卡紧,使液压元件内的相对移动件完全卡住,不能运动,造成不能动作(如换向阀不能换向,柱塞泵柱塞不能运动而不能实现吸油和压油等)的现象,使手柄的操作力增大。 2 产生液压卡紧现象的原因 1.阀芯外径、阀体(套)孔形位公差大,有锥度,且大端朝着高压区,或阀芯阀孔失圆,装配时二者又不同心,存在偏心距,这样压力油通过上缝隙与下缝隙产生的压力降曲线不重合,产生一向上的径向不平衡力(合力),使阀芯更加向上偏移。上移后,上缝隙更缩小,下缝隙更增大,向上的径向不平衡力随之增大,最后将阀芯顶死阀体孔上。 2.阀芯与阀孔因加工和装配误差,阀芯在阀孔内倾斜成一定角度,压力油经上下缝隙后,上缝隙不断增大,下缝隙不断减小,其压力降曲线也不同,压力差值产生偏心力和一个使阀芯阀体孔的轴线互不平衡的力矩,使阀芯在孔内更倾斜,最后阀芯卡死在阀孔内。 3.阀芯上面因碰伤有局部凸起或毛刺,产生一个使凸起部分压向阀套的力矩,将阀芯卡死在阀孔内。 4.为减少径向不平衡力,往往在阀芯上加工若干条环形均压槽。加工时环形槽与阀芯外圆若不同心,经热处理后再磨加工,可导致环形均压槽深浅不一,产生径向不平衡力而卡死阀心。 5.污物颗粒进入阀芯与阀孔配合间隙,使阀芯在阀孔内偏心放置,将产生径向不平衡力导致液压卡紧。 6.阀芯与阀孔配合间隙大,阀芯与阀孔台肩尖边与沉角槽的锐边毛刺倾倒的程度不一样,引起阀芯与阀孔轴线不同心,产生液压卡紧。 7.阀心与阀体孔配合间隙过小,污垢颗粒楔入间隙,装配扭斜别劲,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困油等也是卡阀现象产生的原因。 3 消除减少液压卡紧的方法和措施 1.提高阀芯和阀体孔的加工精度,提高其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静电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

第八章、静电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 1. 静电产生原因 (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2)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3)接触起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4)静电现象: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2. 静电危害 (1)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研究发现,静电对人体也是有害无利。人体长期在静电辐射下,会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在家庭生活当中,静电不仅化纤衣服有,脚下的地毯、日常的塑料用具、锃亮的油漆家具及至各种家电均可能出现静电现象,静电可吸附空气中大量的尘埃而且带电性越大、吸附尘埃的数量就越多,而尘埃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和病菌,轻则刺激皮肤,影响皮肤的光泽和细嫩,重则使皮肤起癍生疮,更严重的还会引发支气管哮喘和心律失常等病症。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2)静电在生产中的危害:如塑壳生产线,由于静电造成塑壳喷漆,电镀,表面粗糙,沙眼多,手感差。·在卷桶纸,皮革,塑料,化工布/膜等流水线,由于材料绝缘性高,运转速度快,表面电荷不易散失,静电极高,当操作人员触及会有触电感,更能使材料层间击穿,

液压系统主要故障分析

液压系统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压力异常。一般液压管路设计时会预留很多的压力测量点,使用压力表测出该点的实际数值与正常 值进行比较分析,即可确定发生压力异常的液压元件。 2、速度异常。逐一调节节流阀、调速阀、变量泵等调速机构,对应测试执行原件的速度范围值,与设 计值比较分析即可确定发生速度异常的机构。 3、动作异常。切换每个换向阀,观察每个执行元件的动作状态是否正常,即可找出异常换向阀,再检 查动作顺序和行程控制,找出异常处。

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及判断方法 随着液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液压系统中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它有效地改变运动方向, 易于载荷控制, 液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机械磨损以及使用保养不当或意外损坏等原因, 会发生各种故障。如何准确及时地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因此对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和判断就更加重要,为了尽快找到故障原因, 采取措施, 及时排除故障,必须掌握诊断故障的基本要点和方法。 1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1) 液压冲击。在液压系统中, 液体流动方向的迅速改变或停止运动, 在系统中形成一个很大的压力峰值, 这种现象叫做液压冲击。液压冲击不仅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还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使液压系统产生温升, 联接件松动; 甚至破坏管路, 液压原件老化等问题。造成液压冲击的主要原因有: 节流缓冲装置失灵, 压力阀调整不当或发生故障, 系统中进入大量空气等。 2) 空穴和气蚀。在流动的液体中, 因流速变化引起压降而产生气泡的现象叫空穴。空穴和气蚀的出现会使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恶化, 容积效率降低, 损坏机件, 降低液压原件的寿命, 引起液压冲击, 振动和噪声等。油液温度升高, 压力降低, 通道狭窄或急剧拐弯等都利于空穴和气蚀的产生。 3) 液压卡紧。液压系统中产生液压卡紧, 将加剧液压原件的磨损, 并降低元件的使用寿命, 在液压系统使用中产生卡紧现象主要原因是油液中有杂质, 当杂质进入配合间隙, 导致卡紧现象发生, 另外阀芯在高压下发生变形也是产生卡紧现象的原因。因此, 做好油液的日常管理和防护是避免卡紧现象的主要措施。 4) 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将油液迅速氧化, 并释放出难溶的酸、树脂及污泥等, 加速零件磨损和腐蚀, 同时油液因过热而使动作变得迟缓, 并增加泄漏的机会。造成系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 工作时负荷过大, 超过额定功率, 容器内油面过高, 油液质量不符合标准等。 5) 执行器爬行。液压系统中出现爬行现象改变了执行原件的预定期望值, 直接影响运动动作输出,如液压支架影响支架的升降速度, 导致支架的支护质量和支护速度降低。造成执行原件产生爬行的主要原因有: 液压系统中进入空气导致油液刚度降低,液压元件磨损, 间隙增大, 配合工作面各处磨擦阻力不均等。 6) 液压系统振动和噪声。振动和噪声直接危害到人的情绪、健康和工作环境, 容易使人产生疲倦,造成安全事故, 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有空气的侵入, 零件的磨损造成间隙过大, 泵的工作频率与设备固有频率一致产生共振, 溢流阀不稳定, 换向阀调整不当, 零件松动。 7) 液压系统泄漏。相对于其他类型故障, 液压系统泄漏现象比较直观, 可以通过外观检查看到, 泄漏的产生造成油液损失, 环境污染, 引起设备磨损,产生泄漏的主要原因: 密封件损坏老化, 油液加注过多导致液面过高, 油液温度过高, 元件坏损, 配合间隙过大等。 2 基本要点 1) 熟悉液压系统的原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在进行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之前, 必须弄清楚整个液压系统的传动原理、结构特点, 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判断, 液压系统主要由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构成。 a) 能源装置主要是将机械能转换成油液的液压能的装置。给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 b) 执行装置是根据工作的需要, 把油液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c) 控制调节装置是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油液压力, 流量和流动方向的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