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讲座有感

邓树平

2015年7月22日,我们一行10人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聆听名师窦桂梅的阅读教学——《大脚丫跳芭蕾》。

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

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回到母语,亲近文学,守护童年回到清明的自我。

这是窦桂梅老师在本书中的开篇语。《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无论诵读与细读,精读与略读,阅读教学都是主题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学课堂实践的必要呈现。《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的主题教学旨在通过语文实现儿童阅读视野、阅读审美的提升。近几年来,语文主题教学在风雨兼程的自我超越中向纵深发展。现将其问的实践与思考加以呈现,期待获得更多的启示。

什么是主题教学

1.问源

早在十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她曾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一’,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一是从量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升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一是从量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升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超越课堂”强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一是强调语文即生活,强调加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二是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对人类的悲悯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感。“超越教师”强调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一是教师要自我超越,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二是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在教师的搀扶和帮助下,学会质疑和批判。

超越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其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当然,任何超越都需要再超越,否则就只能是故步自封。比如,对教师而言,实现三个超越,关键还要看自身能否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就要看在超越中所积累的知识,能否成为活性知识而非知识的碎片?能否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链接,重新建构并内化为儿童的精神血脉?

2.内涵

“主题教学”草创之初,对于主题教学主题选取的理论依据,主题选取与界定的方法等问题,窦老师的思考是:

(1)主题教学的基点。

“心生而言立,立言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人是万物之灵,天地的核心,人出现了才有了语言,才构成了文章,这是自然之道。因此,语言作为来自心灵的声音,作为源自生命的表达,其学习与教育首先应基于生命与生命的内涵,基于心灵与心灵的吁求。

从儿童的生命发展来说——其生命发展历程由一个一个的生命主题合构而成。甚至生命本身就是其中的一项主题。人不同于万物的灵异之处,就在于人类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必须要有意义的支撑和价值的衡量,它们在根基处,给生命以支撑,构成人的核心价值观,它们给出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理由和动力。正是这些源自生命与生活,又灌注于生命与生活之中的核心价值观,赋予“支离的碎片化生活”以凝聚的主题,由此使得生命有了主次,有了深浅,有了高下——生命在赋值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主题。因此,生命的主题就是于生命过程之中淬炼而成的价值主题。诚实,亲情,友爱,家国情,尊严,正直,坚强,崇高,自由……主题教学必须建立在这些支撑和拓展儿童生命成长的生命主题与价值主题之上。

从语言的自身特点来说——语文也是由一个个主题构成。语文来源于生命与生活的体验和需求。语言文字是生命和生活的文字表达。在微观意义上,语言文字犹如个体生流动的血液,浓缩和记载着个体生命的每一道痕迹和记忆。在宏观层次上,语言文字又是一个民族集体生命和生活的抽象形式,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同构。从这

个意义上说,语文就是个体生命与人类发展的一个个的“主题”的“忠实记录者”。那些迷人的童话、有趣的儿歌、令人敬畏的神话、发人深思的寓言,那些劳动的号子、幽怨的恋歌,那些战争的硝烟、历史的启迪……既是生命与生活主题的文字记载,同时也构成了语文教育和学习中的重要主题。基于这样的主题背景,语文学习和教育,应当从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的具体教学中读出“友爱”“给予”“真诚”“慈悲”等主题。正是这个“读出主题”的过程,帮助儿童建构起辉煌人生的大厦。

由此看来,文本的主题与儿童生命发展的主题相遇并吻合,并在未来生活中淬炼而生成价值主题—一文构成了主题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主题教学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与儿童生命之中价值主题的扣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语文教学主题,都是具体的文本和具体的生命相结合的产物,二者相融合的地方,就是价值主题浮现的地方,就是教学应该寻求并到达的地方。

可见,体现生命价值取向的这些语词——“主题”,富有生命的活力和精神内涵,它既是语言本身,又富含哲学、思想与文化意味;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立人”的载体,是体现人性、回归人性的“符号”。这些散落在文本中的价值主题,通过主题教学中师生有效的、润物无声的言语涵咏,一课一得、一课多得——“高贵”“理解”“幸福”……这些语词好比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田,编织成一张夏洛的网。有一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的大树,最终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取向,支撑起亲情、友爱、自尊、

民族等生命的春天,这不正构成了儿童一生发展中最壮丽的人生主题吗?

(2)主题教学的界定。

主题教学的“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并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

生命没有主题,就只是自然的过程,而人异于万物,就在于人有寻求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冲动。人给自然的生命赋予了价值,这个赋值的过程使自然生命获得了价值主题。生命的主题,实质就是一个个生命价值主题,价值主题于文本和生活中提炼并回到精神生命之中。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主题教学立足于文本之中,就是从文本中挖掘出的,是促进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文本主题与生命主题相遇,产生精神的火花,价值主题才得以浮现。可见,这里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与精神成长有关,与生命意义的丰富有关。由此看来,主题不同于某些以“主题单元”编辑的教材中类似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了对于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当然也不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主题教学也不同于有些从教师角度出发或以教育学手段为核心的理论理念。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精神生命的成长。

从呈现方式上——“主题”表现为语词。

主题不是一般的语词,是儿童从文本中获得或萃取的核心语词,这些主题,既是文本的核心,又体现精神生命内涵。这些富有人生意义、生命意义的词语,很多时候就隐藏在文本中。

语文教学的主题必须来源于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充当主题的阋语本身,应当是从课文当中精选或精炼出来的,能够代表文章的核心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词语应当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巨大的概括性。具体来讲,由于文本不同,主题或是外显的,即文本写出来的;或是暗含的,即读者悟得的。也就是说,主题可以是文本直接表达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甚至由师生“读”出来的。那些与情感态度相关的高频率词,那些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那些总领句、总结句,尤其是反复出现的高频率句,常常是我们获得主题的重要依据。

我们遇到一篇课文时,不可能从头至尾,读到一个词就学习一个词,读到一句话就学一句话,进行“平推式”的学习。不然,很多时候看似儿童学了一堆词语,假如没有沉淀,没有生长,这些词语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就会在程式化的使用中死去。语言是寄托某种意义的符号,提取主题这个符号就能把语言中的意义“挈领而顿,万毛皆顺”。但脱离了具体的语义场,符号的意义就会衰竭。就是说主题教学应略过一些语词、一些语句,回到整体感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发现“一以贯之”带动整篇课文内容的主题。好比读到了“田园”意象,不能只解做种菜的地方,更应理解为心中生命之所,精神的家园;“春雨”,不能只解做春天的雨,更应理解为焕然的造化之功,精神的勃发向上。于是,“春雨、田园”被赋予了生命的味道,文章的主题就

会渐渐清晰地高出了那具体的语意场,带给我们更为澄澈的生活理解和人生启迪。

充当主题的这些语词,因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教学中应注意体现主题的层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主题就逐步把人的生命与精神引向高处。也许,针对某一个教学文本,我们只重点抓主题这一个符号——但借助这个符号,便培养出学生对语言的一种敏感,一种将语文的习得与生命的情感链接的能力。主题教学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即对“语词即情感”的敏感力。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 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2011年度最新小学语文示范课评课稿

2011年度最新小学语文示范课评课 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白塔小学 辛勤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

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 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木偶奇遇记导读课教学设计(窦桂梅思路)

《小木偶历险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听片段,引课题 1、老师和大家一样是听故事长大的,从故事中我认识了许多朋友,有中国的哪吒、孙悟空,外国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你喜欢他们吗?最近我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2、听微信录音(板书听读)故事片段: 3、你听出他是谁了吗? 小木偶匹诺槽 4、谁知道什么是木偶(木头做的人像) 5、出示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小木偶奇遇记》,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书中的一个选段。 6、出示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完成这些目标 通过看封面、目录,读选段等方法说出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特点。 学习默读、猜读、表演读等读书方法,从故事中懂得诚实做人的道理。 从故事中你发现“他”有什么特点? 过渡:听了上面的的选段,你能想象一下匹诺曹长成什么样子吗? 2、小结:这个小木偶,正向书里说的,“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板书“小木偶”)你们听读、猜想,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真好!(回扣板书“听读”) 二、看封面,引目录 (一)看封面,猜特点 大家看到了这本书有很多版本,资料上说“世界范围内除了《圣经》《古兰经》,《小木偶奇遇记》是拥有读者最多,销售量最高的作品。”看成是童书之最啊。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是这个绿色封面的注音版本。

(1)题目:一本书的题目就是这本书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获得很多信息呢 认真地去看一看题目,思考一下可能写了什么 2)作者:他是意大利的儿童文学作家卡洛·科迪洛,让孩子们熟悉、喜欢就 是因为《木偶奇遇记》。出示作者简介 3抓住人物,寻找乐趣 1.读读“人物表 (1)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这本书在一开头就列出了一张“人物表”, 这些就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要急着翻开情节就读,如果作品前面有人物表我们可以先去读一读,这样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②)联系书名猜猜看:谁会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呢? 2.读读目录 1..出示书的目录:人物表后还有书的目录,共有36个章节。每一个故事都 是单独呈现的,所以,如果你对哪个章节感兴趣也可以看目录优先选择呢!(二)看封面,了解信息 看封面上的小木偶,你发现了什么? 也许有的 小结:就像刚刚我们听故事,看图,一边听故事,或一边大声读,同时,一边猜想,这样的读书方法就是猜读,读着读着,猜着猜着,答案就出来了。这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脑,这不高兴,就是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三)看作者,知特点 这个故事好玩吧。能写出这么好玩的故事的人,你觉得他可能是个怎样的人呢?你猜猜是个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著名作家任溶溶老爷爷的作品,人们称他“是不可多得的、幽默的,天生的,会写童话的儿童文学作家”。 (四)看目录,知篇目 1、他笔下的好故事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还有哪些呢?翻翻目录你就知道了!每一本书的目录就是这本书中的阅读地图,它能让你一下子就知道这本书中都藏着哪些好故事,还等什么,快让我们一起打开目录吧。

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写动物的小童话 王萍 阅读内容:《少先队员》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为主角的小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接受知识的灌溉,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勤发现,大胆想象的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做人的一些道理,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启迪,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少先队员》(2008年第11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猜谜语比赛:耳朵长,尾巴短,兴吃菜,不吃饭。(兔子)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2.是啊,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它们要干什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小动物,阅读几个描写小动物的小故事。 二、指导阅读。 (一)阅读小童话《假面舞会》 1.翻开书第28页,学生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什么地方有趣?看看故事中介绍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参加舞会?你最喜欢谁的扮相? 3.这个故事中的对话很有趣,有很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记一记。带着自己的感觉,美美地读一读。 4.交流所画的词句,读出语气。 (二)走进“童话森林” 1.过渡:阅读完《假面舞会》这个故事,让我们继续走进小动物的童话城堡。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小童话《快乐小屋》和《下一个就是我》。想一想:这两个故事的主角是谁?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3.交流阅读收获,教师评点小结。 三、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动物的几个小故事,对一些小动物有了更多的 了解,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收获可真不少。“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课后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2、介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安徒安童话》、《笨笨猪》杨红樱著 《小猪唏喜呼噜》孙幼军著、《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 阅读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同步拓展第五课《鸡妈妈的新房子》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指导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观课报告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观课报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读整本的书。”新课标关于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跟随课改的脚步,我校也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教研活动。今天我们就有幸聆听了曹老师阅读推荐课和张老师的阅读指导课。 下面我就将结合张老师的《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初始,张老师出示了高尔基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通过老师的富有情感的朗读,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读一本书,首先要从前言开始,前言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大致了解本书的内容,从而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选择的进行略读或精读。而张老师的指导也是从前言开始的。 三、接着,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目录了解本书中所包含的民间故事,通过目录选择了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田螺姑娘》,来与大家进行交流。 四、接下来的交流是本堂课中最精彩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 所以交流的时候,同学们能从一个个细节当中感受到田螺姑娘的善良,感悟到年轻人的可怜和善良,也感悟到邻居们的好心。因为有了充分的阅读,交流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听课的老师们也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感染了。 当然,同学们的表现也离不开张老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导。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得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从内心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推荐阅读《历史的选择》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了解英雄的故事,学生了解中国沧桑的历史。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英雄的故事,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近中国历史 1、中国的历史,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创造的,使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那你们知道有那些英烈的故事吗?(王二小,刘胡兰,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 3、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下《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来感受中国沧桑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 四、感受中秋节 1、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刚过的其中一个——(中秋节) 2、那同学们都是怎么庆祝的?(学生自由讲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3、现在的中秋节也就是团圆节,吃月饼、赏圆月,更期盼家人团圆。即使再忙,这一天也要回家,图的就是一个团圆! 4、其实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很早就流传了,自读你们手中的资料《吃月饼》 想一想:吃月饼这一习俗是怎么由来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反馈 先秦时期:老人吃的糍粑饼 唐明皇时期:仿造嫦娥的仙饼 唐高祖时期:吐蕃人敬供的圆饼 明朱元璋时期:起义传递消息的圆饼 抗击北方靼子时传递消息的圆饼 总结: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中秋前后,都跟饼子有关,慢慢也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5、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中秋的习俗也不一样。(出示中秋习俗课件)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下面是的关于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设计理念】 重视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所浸透的情感;遵循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独特感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来体会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和高尚人格。鉴于本文时写人的记叙文,但并不明显具备一般叙事文章所具备的“五要素”,也没有一条贯穿事件发展始末的线索,且篇幅较长,因此,我就抓住关键性的词“镭”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长文短教,并聚焦于具体事例来展开教学,并借助具体事例感悟人物形象,体会“科学精神”和“人生意义”。做到深文浅教,短教长效,做到设计简简单单,交流与朗读训练扎扎实实。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的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具体事例,通过抓重点词句,有层次的读,适当拓展资料、想象说话、小练笔等方法走进居里夫人,感受她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初步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理解课题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认识图片上这位美丽的女子吗?她就是玛丽.居里。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 (二)揭示课题 玛丽居里诞辰于1867年,距今已经快一个半世纪了,为什么至今人们还依然铭记着她的美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梁衡的叙述一起走进玛丽居里,一起走进她那跨越百年的美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前字词预习情况 第一组:(科学家的名字)伦琴贝克勒尔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 第二组(三个化学名词)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镭引导发现:这两组词之间的关系。 2.过渡:是的,居里夫妇在伦琴和贝克勒尔的基础之上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她的一生与“镭”结下了不解之缘。(板书:镭)请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课题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①收集名人格言;②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③准备读书感受一条。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格言导入 激发兴趣1、引导学生交流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2、揭示本课目的,板书课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

学生交流名人格言 2、参与全班交流。 自由交流 感悟方法1、组织学生小组、全班交流读书感受。2、评选读书之星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 3、教师小结:好书的确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多读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所以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1、小组自由交流读书感受: ①书籍给了我知识; ②书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③书籍使我树立远大的理想。。2、推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检测体验 培养习惯1、出示检测: ①上课时,小红看起课外书来;放学后,作业没做,又着迷地看起课外书来。 ②小兰只爱看《卡通画册》,对别的书没兴趣。 ③小云一天看好几本书,每本只看插图就好了。

2、组织交流。 3、小结: 1、学生参与检测,并说明理由: ①小红看书时间不对。 ②小兰应该培养多种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 ③小云要认真阅读理解容。体会感情。 2、参与全班交流 课后延伸 巩固升华布置课后作业:我们中队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希望大家认真读书,一个月后,比一比谁读的书多,收获大。回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订计划阅读课外书籍,准备参与活动。 - 课题2、默读要有速度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及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2、有速度的看一些浅显的课外书籍,并有一定的速度,扩大阅读面。

课外阅读推荐课评课稿

第三小学语文读书交流活动评课稿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三小学:任海燕 2014.4.1 第三小学读书交流活动课随想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激 动地聆听了三节读书交流汇报课。很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坚持,能给我们在摸索中的同仁一些 思考。“读书明理”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快乐读书。让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进而培养 学生高品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终身的习惯”是我们的活动宗旨。这次的读书交流会 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交流的平台。此次展示的三节课例中,有关于整本书的集中展示、 有名著精品展示、还有整合语文教材的课内课外知识的融合展示。课堂中,学生态度大方、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完整;知识积累丰富,对读物感受深刻,更有引人入胜的课本剧、 相声、诗歌配乐朗诵等等,形式多样!学生们各抒己见,很乐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触。通 过展示交流,学生将读物中的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同时,知识积淀、语言表达、团结 合作、交流等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陈老师的这节课,原来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有趣!这节课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1-4组课文 展开,以“走进西部”“我的童年”“语言艺术”“他们让我们感动”分为四个板块,学生用朗 诵、表演等形式将每篇课文中的内容、感想进行交流。而主持人的语言恰好是每组课文的导 读部分的文字,简洁而有启发性!何其妙哉!一节课下来,四组课文的内容中,要背的背会 了,不需要背的也背会了,而且是用这样有趣的方式!不光课文内容,还延伸至课外,说说 课外书中的感动,说说 身边的感动,学生有感而发,《爱的奉献》的演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节课下来,相信 学生对五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印象深刻,终生都会难忘的!整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 让我们听得很愉悦!我觉得三节课、三种形式为正在摸索如何上好阅读交流课的老师们指明 了方向。我想,在座的老师们都获益良多,善于将所见所想及时的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 学中,你也可以像这样优秀!篇二: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 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 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 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 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 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 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 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 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 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 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 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 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 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 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王垸小学托补兴趣班阅读备课

课件出示内容 一、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我们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我们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我们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等到自己说话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我们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我们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我们个性的表现。而我们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我们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我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我们的主体意识,发展我们的主体能力,塑造我们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阅读方法 1、精读法亦称细读法、研读法。是指以正常的或极慢的阅读速度深入钻研全书的内容, 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详细掌握书中的每一个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 清晰地勾划出全书的结构或情节.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成名作)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二班 地点: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礼堂 说明:省语文学科“两史一情”德育渗透观摩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礼,坐) 师:先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看卡片,听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哪一组愿意来?好,从这组开始。 (出示卡片) 生:突然 师:重来,听老师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 生:突、突然 生:(不会) 师:谁来告诉他?帮助他? 生:响 生:响、响起 师:接着来。 生:助、帮助 生:团、团员 生:英、英雄 生:起、起来

生:童、儿童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件事连起来了。我们读的时候就要体会“一边……一边” 重音读出来,我们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还不止一次,书上有一个词告诉你了,是哪个词?一起说。 生:常常。 师:好,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体会体会“常常”,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就是这样利用放牛的机会帮助八路军放哨,发现敌人马上向八路军报告。那么,就在9月16日那天发生了下面的事。看图,这幅图的内容在哪一段写着呢? 生:这句话在第二自然段写着。 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话,同学们小声在下面读,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说说? 生:这句话写的是在9月16日早上,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扫荡是干什么? 生:就是到村子里把老百姓杀死,然后抢他们的东西把屋子烧了。 师:也就是说扫荡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问题引用日本鬼子所说的话就是“扫荡”,接着往下说。 生:走到山口,不知道方向了。 师:那就是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了,接着往下看第二句话,哪位同学来讲讲。 生: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让他带路,敌人走着走着看见王二小就让他带路。 师:让他带路是让王二小怎么做?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网络资源) 1.指导式。这种课型的主要对象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目的是扶着学生走上独立阅读的道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推荐式。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复述式。可有两种做法:一是学生共同独立地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内容。一是在各自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内容。 4.朗读式。就是让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或读某篇文章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5.游戏式。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故事内容,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6.图画式。就是运用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再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的片断。 7.叙述式。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8.交流式。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式的方法。此方式就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9.欣赏式。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断、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 10.书评式。就是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刊、文章,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木偶奇遇记》阅读指导 江心小学方丽 【设计说明】: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文章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 匹诺曹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好吃懒做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 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能让同学们体验到匹诺曹成长的喜怒哀乐,从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明白了许 多浅显而意义深刻的道理。

课外阅读指导课听课心得体会2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高新区(新市区)小学语文“十二五”课外阅读指导课既评优课大赛 冶春蕾 3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新市区)小学语文“十二五”课外阅读指导课既评优课大赛》的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聆听了王暁露老师、丁丽老师、田乔丽等五位老师不同风格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这五节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了课外阅读课的精彩纷呈,也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的方法不同,学生学法也各不相同。 通过这次听课,我个人认为课外阅读课最核心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课外的读书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课外阅课不一定要学生在课堂上有过于精彩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使学生产生“我要读”、“我想读”的想法。51中学的王暁露老师向学生介绍的是童话《月光下的肚肚狼》,这本书真正的主角是肚肚狼和仓鼠玉硕先生。王老师在处理教学环节时却是峰回路转,布满悬疑。一开始王老师以书中主人公来引入展开教学,同时板书简笔画。王老师通过介绍肚肚狼和仓鼠玉硕先生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让学生续编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王老师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故事还没有结束,王老师的介绍戛然而止。王老师告诉学生精彩的故事都在这本书里。

大家阅读后就会知道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接着一步,步步引人入胜,总是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正如名家所说:“什么样的戏剧最扣人心弦,不是高潮那一瞬,而是高潮前的那一瞬。”因为这样留给了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使学生都想迫切地读这本书。 三十五小的丁丽老师和36小的田乔丽老师讲授的都是《儿童诗》,这两位老师在授课中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到位,从读、说、悟、写这几个方面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带着问题读,带着目标读,会读,也能读懂。这两位老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放手留给学生,交待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多读、多说、多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真是学生受益颇多的一节高效课,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 通过这次听课我明白了课外阅读课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好书的推荐课,由教师将一本书的精彩情节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想知道故事情节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此书产生极大地阅读兴趣。××学校的×老师就是采用的这样的课型,她向学生推荐的作品是《佐贺的超级阿嬷》。《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喜剧艺人岛田洋七回忆童年生活的自传体小说。老师在介绍这本书时,先介绍了作者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重点介绍了这本书在日本以及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和这本书所获得的各项殊荣。我觉得这也是本节课教学内容吸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 五年级语文教案 ——《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教学背景】 自从我们学校的开展“书香班级”活动以来,学生读的书多了,而且每个班级都添置了书柜,有些学生还有了自己的藏书。课外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阅读指导,为了引领着学生更好的去阅读童话,特别是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童话,对于其创作的历程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童话的活动。下面的教学设计就是我这系列活动中的指导课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重情趣、重积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开展,语文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本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回家不会自主看课外书,有些是不知如何看,有些是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致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板书:课外阅读)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看到同学们上课这么积极,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个故事,喜欢吗?注意要边看边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播放故事:(视频《皇帝的新装》)【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畅谈童话情节及阅读感受。激活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初步感知童话的魅力,并为本节课创设童话的诗意气氛。】 ●二、了解安徒生,走进童话 1、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看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2、同学们都很认真听,《皇帝的新装》是一个童话故事。它讽刺了皇帝与大臣的虚荣、愚蠢无知,给我们提供极大的笑料,同时也启发了我们的思想。 3、(课件出示什么是童话与童话的特点)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说给(写给)儿童听的(看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它的特点是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同时又具有讽刺性。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有这种虚伪、愚昧的人,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

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

《长袜子皮皮》课外阅读课听课体会

课外阅读课听课体会 葛苗苗 今天听了节课外阅读观摩课,是由易敏老师执教的《长袜子皮皮》,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语文的难点。我认真聆听了这节课,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的来说,易敏老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顺学而导”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课堂中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直到下课,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沉浸在那种欢乐之中。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童话代表作之一,是瑞典有史以来儿童书籍中最畅销的,目前该书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的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顶,能制服身强力壮的小偷和强盗,还降服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体贴入微。她好开玩笑、喜欢冒险,很淘气,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皮皮是非现实世界中的小姑娘,然而她又是真实的。

易敏老师在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让我印像深刻。教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了重点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作用,引导学生悟情。学生真正体会到情感后,就势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 联系自己的教学,我觉得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人的行为都是有诱因的,任何行为同时是有目的的。从兴趣形成过程来看,只有对内容、对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本书的导读课应怎么上,到底以什么模式去上,自己也不是太明确,这节课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在今后的整本书教学中,我们也将进一步进行实践与探讨。

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安徒生童话》教学设计 西溪小学吕璟蕊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重情趣、重积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开展,语文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本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情分析】 我校是农村学校,故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回家不会自主看课外书,有些是不知如何看,有些是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致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主题 1、谈名言 师:“某某某”的小书友们,很高兴我们能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谁来谈一谈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指名答,如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游戏:“猜猜看” 师:是的,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首先,我们先玩个游戏,名字叫做“猜猜看”,游戏规则:仔细倾听音箱里的故事片段,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播放课件录音,学生猜名字。(《拇指姑娘》《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豌豆公主》《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畅谈童话情节及阅读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