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数学教学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本站讯】近日,我国某知名高校数学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数学教育专家、学者以及该校数学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参加,旨在探讨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校数学学院决定举办此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研讨互动等形式,推动数学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数学教育发展趋势、数学教学创新方法、数学课程改革等。
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2. 经验分享:该校数学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
这些经验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革等,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 研讨互动:与会教师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家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为数学教育改革献计献策。
4. 实地考察:活动期间,与会教师还参观了该校数学实验室和教学设施,了解了学校在数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成果。
三、活动成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部分成果:1. 拓宽了教师视野:通过专家讲座和经验分享,教师们对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教学视野。
2. 促进了教学交流:与会教师之间的研讨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合作奠定了基础。
3. 推动了教学改革:本次活动提出的许多创新性意见和建议,为该校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简析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估计 1 估计的定义 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结论,对估计下了不同的定义。Smart把估计看作与“近似”同义,将估计定义为“出于某个具体目的而形成一个足够准确的大小、数量或数字的近似观点”。[1]Siegler和Booth则认为:“估计是在不同数量表征之间转化的过程,这些数量表征可能是数字的也可能是非数字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不精确的。”[2]
综合前人的观点,我们采用我国学者司继伟对估计的定义:估计是不经过物理操作而迅速给数学问题提供一个近似答案的心理操作过程。[3]
2 估计的类型 根据对象的不同,对估计的分类主要涉及到了三种类型:数量估计(numerical estimation,简称“估数”)、计算估计(computational estimation,简称“估算”)、测量估计(measurement estimation,简称“估测”)。
“大约是多少”的估计一般是数量估计,需要在一定背景下给出一个单位数,以单位数为基础,通过某些策略对事物数量进行估计,这一过程涉及非数字表征的转换;测量估计除了要涉及跟数量估计一样的表征能力之外,对测量单位的知识也是影响估计的重要因素;计算估计就是我们常说的估算,需要通过对原始数字的近似值进行一些心理计算从而找到计算结果的估计值。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是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但也有其他分类。根据估计任务形式的不同,Siegler把估计分为四种类型:计算估计、测量估计、数量估计和数字线估计。
3 估计的研究回顾 估计能力是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方面,由于其应用广泛又与数学能力的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但是1980年之前,很少有研究注意到估计这一领域。自从Carpenter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缺乏基本的、必要的估计技能来适应实际需要后,国外才开始出现了对估计的研究热潮。 3.1 估计能力的发展研究 关于估计能力的发展,学者们经过研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认为估计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Siegler等人1982年对数量估计的研究发现,数量估计在很长的一段年龄范围中不断发展,估计的精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估计离散的材料的任务中,成年人比六至八年级的儿童精确性更高,而六至八年级的儿童比二至五年级的儿童精确性更高。Booth和Siegler(2006)采用数字线任务、估测线段长度任务、数量估计任务和计算估计任务四种数字估计任务对学前班到三年级学生的估计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试估计的准确性随年龄而提高。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年第2l卷第1期  ̄-:IOO4—4337(2008)01-0125—02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研究.
医药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差异及应对策略△ 尹立群 高敏艳 赵聪俐 (天津中医药大学数理教研室天津300193)
摘要: 医药高等数学是中医药高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大学本科不断的扩招,学生原有数学知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 异很大,为此提出的应对策略为:转变教育观念,分层教学,既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又要重视优等生的培养。 关键词:医药高等数学;学生差异;应对策略;分层教学
医药高等数学课程面向的主要是中药及相关的药物制 剂、临床药科等专业学生,生源均为理科生,随着近几年大学 本科不断扩招,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 题就是学生差异较大。
需要,因此根据学科特点与时代发展要求,要转变教育观念, 不能按老模式一刀切,要摆正高等数学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位 置,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切实完成高等中医药 人才的培养工作。
1学生差异 2 应对策略 1.1原有数学知识的差异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些省市极限、 导数部分一点没讲,有些省市则已经讲到不定积分了,有的是 讲了高考不考,造成刚入学的新生在一元微积分部分知识结 构差异大,原有的知识不在同一个起点,这里还有个别学生入 学的数学分数极低,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 1.2对数学的态度与情感存在很大反差 尽管一些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不错,但在调查中发现,数 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了;另一部分数学 基础好的学生由于多年升学竞争中尝到数学带来的甜头,则 保持着对数学极大的兴趣,教材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 的需要。 1.3学习习惯的差异 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一部分学生(多数)习惯于被动 接受知识,反复要求课堂上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一切问题都 在课堂上解决才放心,课后照葫芦画瓢,对数学概念、数学思 想方法则置之不理,意识上仍停留在“数学一做习题”模式上, 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 识快,反映课堂教学内容太浅,没有挑战性。 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如果教学上一个目标,一种方法, 势必要压缩内容,课堂上的面面俱到,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 余地,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刻苦 钻研的精神,学生难有真正的收获。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待这 种差异还起了一个人为拉平的作用,使优等生变平庸,而平庸 的也无所长进,把学生都培养为一个模式的人。这不符合面 向全体,注重个性的教学原则,不符合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的 由于中医药高等院校专业的特点,学习《医药高等数学》 的专业、班级不多,按层次分班教学有一定困难。我们在同一 个班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方法,实践后有一定积极效果,也存在 着问题,下面是我们的应对策略,希望与同行教师探讨交流。 我们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制定不同培养目标。 第一个层次面向数学基础一般,学习数学动力不大的学 生。在数学的专门学习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通过“快乐数 学”的教学理念,希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带给他们 的快乐与自信,进而对数学有一定认识与热爱,在以后的学 习、工作中不是拒绝、躲避数学,而是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数 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处理实际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通过不同阶段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适应大学的 学习,能以比较乐观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 力。刚进大学的学生有个适应期问题,要先向学生说明预习 一记笔记一复习一做作业的常规学习方法,再通过每个步骤 的检查,帮助其学会每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法,这些方法与中 学有一定区别,要具体化的用实例去说明,而不是落在形式 上,通过知识的掌握,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中期向学 生推荐归类小结的方法,可按知识内容、研究方法、解题类型 等不同方向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繁多的定理、概 念、题型归类整理,把书从厚读到薄,把学生从解题模式中解 脱出来,进一步对知识的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后期时, 提供有效率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融会贯通,使 数学知识得到升华提高。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明确教学目标, 增加学生的自信。允许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个人偏好,对付
刊名:数学教学研究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中文;开本: 16开ISSN:1671-0452CN:62-1042/O1邮发代号:54-5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数学教学研究创刊时间:1982《数学教学研究》杂志基础信息本刊(ISSN:1671-0452,CN:62-1042/O1)始终面向中学,密切结合中学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实际,为中学数学教育作贡献,是广大师生与数学爱好者的园地。
以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特色,深受读者的热爱。
《数学教学研究》杂志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学法教学、教材探讨、教改实验、解题策略、专题研讨、学生习作、错误辨析、复习与指导。
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刘编辑Q:1269292199或Q:26407343 87;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浅谈医学高校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数学教学管理实践,针对高校数学教学的
现状和弊端,为提高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从提高数学
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教案质量、引入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和多媒体
教学的改进与管理等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做出的
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数学 教学方法 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036
高等数学及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是医学大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
课,对于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十分重要。然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不高,普遍认为数学的学习难度大,学习内容没有实际用途是当今
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从数学教学本身来看,问题主要
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高校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偏重
于理论知识,内容过于繁、难、多,过分重视学科体系,教材编排
方式使得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理论内容,忽视了内容与现代社会
生产发展的联系,很难体现出现代先进的数学理念。而在现有教学
大纲下又难避免教学方法的古板和单一,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因此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质量差也就成了当今高校数学教
学的通病。面对这种情况,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更新数学教学
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代数学理念显得格外重要。
1 提高数学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
数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知
识,做到不仅对授课内容了如指掌,更能灵活地将所讲授内容同学
生所学业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师教有所用,学生学有所用。同时
重视自身其他各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积累较宽广的人文和科学素
养。重视情感教育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影响,尊重、爱护、关心
学生,严以律己、乐于奉献,建立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这些因素
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好的教师授课时能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学生在其带动下思维活跃,积极思考,摆脱被动学习的
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身行言教对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和价值观
的形成都有着好的影响作用。面对现今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
展的趋势,数学教师还应掌握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充分利用网络
上海量的数学信息,多浏览数学专业网站及相关数据库,准确找到
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信息,充分掌握学科信息资源的网络分布情
况,能够及时地检索到自已所需要的信息,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
研究成果及发展状况,也是现代数学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
素质之一。
2 提高教案质量
针对我校医学、药学专业特点,编写教案时力求跳出已有的教
材束缚,避免现有模板的生搬硬套,努力使教学内容适应我校学生
专业需求,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建构教学框架体系,编辑出有专业特
色的讲义。备课时,针对教学计划的授课内容,提前查阅相关文献,
将文献中的数学公式推理、数据统计分析过程放在完成日常课堂教
学任务临近下课时作为补充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
为什么这样处理,怎么处理的,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吸引学生
注意力,帮助学生加强课程理解。笔者在一次统计学授课讲解文献
案例时,故意引用了一篇统计处理有误的文献,学生当然怎么算也
与文献结果不符。此时结合回顾当堂课的理论知识就此问题展开了
讨论学习,学生参与热情都非常高。最后再由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分
析文献数据处理的错误原因,这种学习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
学生回馈来看本次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学生自主学
习的氛围浓烈。
3 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
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当需
要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的研究和分析时,人们在对问题对象进
行充分调查研究后,作出简化假设、分析问题内在规律的基础上,
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将其转换成数学公式,即数学模型,然后用通
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最后将计算结果放到实践
中接受检验,整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1]。在
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摆脱过去数学教学过于理论
化,枯燥无味,脱离实践,实际应用性不强的弊端,帮助学生体验
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避免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建立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结合我校专业特点,
主要以解决专业实践中问题为目的的开放性、应用性作业题等为
主。如考虑到我校周边农户多有种植中药材的情况,在给学生授课
时,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许赣申[2]采用数学模型对中药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量化分析,解决中药资源、特别是可再生的野
生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案例,引起了学生们的
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参照笔者建立的数学模型,自己去综合调查了
解市场行情、野生资源储量、人工种植情况等信息,完成对某品种
适宜的人工种植规划进行量化分析,以期解决农户种植发展盲目性
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
学模式。利用数学应用结合现实生活,分析福利彩票、分期付款、
银行贷款等都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学生一旦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
用,养成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学习热情自然会大大提高。
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现代大学生如不能在数
学基础课的学习阶段打好坚实基础,必将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造
成严重障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数学
教育评价体系也非常重要。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不宜单纯用考试分
数来衡量,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方法、思想和
应用,培养数学素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熏陶、诱导、推动学
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单纯的期末测试考出个成绩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何俊,刘银萍.大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
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111-112,114.
[2]许赣申.采用数学模型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化分析
[j].天津药学,2003,(2):41-42.
作者简介:陆玉炯(1973-),男,汉族,贵州独山人,讲师,
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都匀 55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