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36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机构及优缺点分析摘要: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促使石油资源的消耗量逐日增多,传统汽车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程度已经远超过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致使空气质量指数持续下降危及人们的身屯、健康。
大力发展环保清洁的新能源汽车是目前缓解石油紧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各国纷纷倡导绿色出行,环保、高效、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始终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布局中心。
纯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动力源存在明显差异,内部结构极大简化,大幅提升了电动汽车内部布局的灵活性和造型的自由度,然而现有纯电动汽车尚未形成独有的设计特征。
文章对新能源纯电动车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双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1新能源纯电动车定义与原理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是利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动机、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来驱动行驶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传统汽车的驱动模式是内燃机对在油箱中储存的化石燃料做功产生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箱等传动系统到达车轮驱驶汽车运动;纯电动汽车则是集成式驱动模式,直接利用电池储存的电能,通过控制系统来驱动电动机产生动力,再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车轮行驶。
2新能源纯电动车优缺点2.1优点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较而言,其能耗更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能,传统汽车消耗的是汽油、柴油,相比之下,新能源纯电动车具有更多优点,具体如下。
(1)零排放。
电动汽车以电能为动力源,不是油类,所以在行驶的时候不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2)能源利用率高。
电动汽车动力源的来源有很多,比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这些都可以产生电能,而且科技快速发展,还会不断拓展纯电动汽车能源的范围,使得纯电动汽车的能源更多样化。
另外,有研究显示,传统汽车所消耗的原油,必须要经过提炼之后才可以用于汽车,原油经过提炼之后送到加油站,燃油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效率大约为13%,但是纯电动汽车所消耗的电能,只需要经过电力传输驱使汽车行驶,其能量效率大约为18%左右,由此可见,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更高。
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能为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其基本结构由电动机、电池组、控制器、车身和充电设备等组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1. 电动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电动机,其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行驶。
电动机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相似,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所不同。
电动机由定子、转子和电磁系统组成,其中定子和转子之间通过电磁作用力传递动力,使电动机产生旋转运动。
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一般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或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高效、低噪、零排放等特点。
2. 电池组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能量储存设备,其作用是将电能储存起来,供电动机使用。
电池组的种类比较多,如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不同类型的电池组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寿命等。
电池组的质量和性能是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3. 控制器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的大脑,其作用是控制电机的运转和电池组的充放电,实现车辆的加速和制动。
控制器根据车速、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的输入信号,调节电机的转速和扭矩,实现动力输出的精确控制。
控制器还负责监测电池组的电量、温度、电压和电流等参数,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4. 车身车身是电动汽车的外壳和支撑结构,其作用是保护车内设备和乘员安全。
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传统汽车相似,但其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电池组的重量和安装位置,以及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散热和噪声问题。
电动汽车的车身材料也比传统汽车更加轻量化和环保,如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
5. 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配套设备,其作用是给电池组充电,为车辆提供能量。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分为家用充电器和公共充电桩两种,前者一般用于在家或单位内充电,后者则用于路边、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充电。
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充电速度取决于充电设备的功率和电池组的电量,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才能充满。
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电动机、电池组、控制器、车身和充电设备等部分。
新能源电动汽车结构和原理动力系统: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电动机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内燃机位置相似。
电动机的类型包括直流电动机(DC)和交流电动机(AC)。
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与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功能相似,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使车辆运动。
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是储存电能的装置。
电池系统通常由一组串联或并联的电池组成,以提供足够的电能供给电动机。
常见的电池类型包括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镍氢电池。
电池系统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监控和控制电池的状态,在过放、过充及温度等方面提供保护。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重要支撑系统,它负责控制和监测电动汽车的各项功能,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
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控装置、电控单元和电控软件。
电控装置是实现电能转换、控制电机运行和自动切换的关键设备,电控单元是整个电控系统的大脑,通过电控软件对电池、电动机和其他部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是保障电动汽车行驶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轮胎、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组成。
轮胎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操控性能,确保车辆平稳行驶。
悬挂系统负责车辆减震和保持悬挂高度稳定,以提供驾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制动盘和制动器,实现车辆的制动功能,确保行车安全。
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将电池释放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车辆行驶。
当车辆行驶时,电池将电能传输到电动机,电动机通过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前进。
同时,电控系统将电池的电能输出和电机的运行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车辆的稳定行驶。
新能源电动汽车相较传统燃油汽车具有很多优点,如节能环保、零排放、低噪音等,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将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延长续航里程和提高充电速度,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名词解释1.纯电动汽车:指由蓄电池或其他储能装置作为电源的汽车。
2.再生制动:指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装置内的制动过程。
3。
续驶里程:指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一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
4.逆变器: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变换器。
5。
整流器:指将交流电变化为直流电的变换器.6。
DC/DC变换器:指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任意直流电压的变换器。
7。
单体蓄电池:指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负极及电解质组成。
8.蓄电池放电深度:指称为“DOD",表示蓄电池的放电状态的参数,等于实际放电量与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9。
蓄电池容量:指完全充电的电池在规定条件下所释放的总的电量,用C表示。
10.荷电状态:称为“SOC",指蓄电池放电后剩余容量与全荷电容量的百分比。
11.蓄电池完全充电:指蓄电池内所有的活性物质都转换成完全荷电的状态。
12。
蓄电池的总能量:指蓄电池在其寿命周期内电能输出的总和。
13。
蓄电池能量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体积所获取的电能。
14.蓄电池功率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获取的输出功率。
15。
蓄电池充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充电时的电压。
1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放电时的电压。
17。
蓄电池能量效率:指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之比值。
18。
蓄电池自放电:指蓄电池内部自发的或者不期望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电量自动减少的现象.19.车载充电器:指固定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20.恒流充电:指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1.感应式充电:指利用电磁感应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2。
放电时率: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经历的时间。
23.连续放电时间:指蓄电池不间断放电至中止电压时,从开始放电到中止电压的时间。
24。
记忆效应:指蓄电池经过长期充放电后显示出明显的容量损失和放电电压下降,经过数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后可恢复的现象.25.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时,电池所能经受的循环次数. 26。
纯电动汽车制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制动器相比,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纯电动汽车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纯电动汽车制动器的结构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主要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泵、刹车阀和刹车控制单元等组件。
1. 刹车片:刹车片是制动器中的关键部件,通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2. 刹车盘:刹车盘是固定在汽车轮毂上的圆盘状零件,通过与刹车片的摩擦来实现制动效果。
3. 刹车泵:刹车泵通常由主泵和辅助泵组成,主要负责提供液压力,使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产生摩擦力。
4. 刹车阀:刹车阀用于调节刹车系统的压力,保证制动力的平衡和稳定。
5. 刹车控制单元:刹车控制单元是纯电动汽车中的重要电子控制部件,负责监测车辆速度和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通过控制刹车泵和刹车阀来调节制动力。
二、纯电动汽车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工作原理主要分为机械制动和电子制动两部分。
1. 机械制动:机械制动是指通过摩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制动效果。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刹车泵会向刹车片传递压力,使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形成摩擦。
由于制动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车辆的动能被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
2. 电子制动:电子制动是指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刹车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更加精确和灵活的制动效果。
纯电动汽车通常采用电子制动系统,其中包括随动力辅助刹车(E-PB)和再生制动系统(RBS)。
- 随动力辅助刹车:当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时,电控制动系统会根据车速和制动需求控制刹车盘与刹车片的摩擦力,实现辅助制动效果。
- 再生制动系统:再生制动系统通过电动机的倒转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在制动过程中回收并储存起来,以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
总体而言,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制动器有所不同。
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结构及原理电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和传动装置等多个部件组成。
本文将从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电驱动系统一般由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和传动装置组成。
1. 电机:电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机类型包括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
2. 电池:电驱动系统的能量来源,通过储存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电机使用。
目前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3. 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的控制中枢,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电机的启停、转速调节和能量回馈等功能。
电控系统通常由控制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构成。
4. 传动装置:电驱动系统将电机的转动力量传递给车轮,使汽车运动。
传动装置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性能要求,可以采用单速传动、多速传动或无级变速传动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二、电驱动系统的原理电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池提供电能,电控系统控制电机的工作,电机驱动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使车辆运动。
1. 电能供应:电驱动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电池,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的电能储存可以通过充电桩、太阳能电池板等方式进行。
2. 电机工作:电控系统检测车辆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求控制电机的启停和转速。
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和调速等功能。
3. 动力传递: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推动车辆运动。
传动装置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性能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传动形式,如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和无级变速传动等。
4. 能量回馈:在制动和减速时,电驱动系统可以通过电机的反向工作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以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电池提供电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控系统控制电机的工作,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实现纯电动汽车的驱动。
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引言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是指通过电能驱动的空调系统,它在保持车内舒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本文将介绍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结构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1. 压缩机: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使其温度升高,以便于传热。
2. 蒸发器:将高压制冷剂蒸发成低压气体,吸收车内热量并降低车内温度。
3. 冷凝器:将蒸发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体,释放车内热量。
4.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流量,调节制冷效果。
5. 风扇:用于驱动空气循环,加速热交换,提高制冷效果。
6. 控制器:根据车内温度设定和环境温度等信息,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
三、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制冷循环过程:控制器接收到车内温度设定和环境温度等信息,根据需求启动空调系统。
然后,压缩机开始工作,将制冷剂吸入并压缩成高压气体。
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通过风扇的辅助散热,释放车内热量,冷凝成液体。
接着,制冷剂经过膨胀阀,降低压力和温度,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蒸发并吸收车内热量,降低车内温度。
最后,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循环进行制冷过程。
2. 控制策略: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温度控制和能耗控制。
温度控制:控制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内温度,并根据设定值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调节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和制冷剂流量,以实现舒适的车内温度。
能耗控制:为了降低能耗,控制器会根据车内温度和环境温度等信息,合理调整制冷剂流量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辅助能源,如太阳能等,减少对电池的负荷。
3. 与动力系统的协调: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需要与动力系统进行协调,以避免对电池的过度消耗。
当电池电量较低时,空调系统会自动降低功率或者停止工作,以保证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电池电量充足时,空调系统可以通过预冷或预热来提前达到设定的车内温度,减少开车前的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