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人民作为法治建设的实践主体,始终贯穿和体现在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贯穿和体现在立法、执 法、司法、守法和法治监督等法治环节中,贯穿和体现在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依法行使过程中。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原因: 平等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党内法规 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②坚持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原因: 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 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具体体现:坚持党 领导立法 、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 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 依法执政 统一起来。 (3)中国共产党贯彻依法治国的方式。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 守宪法法律,坚持 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区别
方式途径方面的目标 手段
状态方面的目标 根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 联系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二、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①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辩证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与意志。 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护和保障的是广大 坚持中国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共产党的 根本利益,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领导 ③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各领域、各系统实行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 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