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

四川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

公司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手册

第16号内部信息传递内控管理手册

二O一二年七月

修订记录类别: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一、管理手册的目的和范围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二、引用文件 (1)

三、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管理权限设置及审批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内部信息传递业务内控管理要求 (2)

4.1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目标 (2)

4.2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风险 (2)

4.3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关键控制措施 (2)

4.4内部信息传递流程规范 (5)

五、控制实施文档目录 (12)

一、管理手册的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了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特编制此管理手册。

1.2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公司控股子公司、合营公司、参股公司参照执行。财务报告的传递在《财务报告内控手册》规范,不属于本手册规范的内容。

二、引用文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管理标准》

《外来文件处理标准》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档案管理标准》

《印章使用及管理标准》

《例会管理制度》

三、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管理权限设置及审批程序

四、内部信息传递业务内控管理要求

4.1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目标

4.1.1 经营目标

A.内部报告系统功能健全、内容完整。

B.内部信息传递通畅、及时。

C.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报告传递保密机制。

4.1.2合规目标

内部报告传递过程中各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控要求。

4.2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风险

4.2.1 经营风险

A.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B.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4.2.1 合规风险

内部信息传递中未经适当审批或审批不全,造成商业秘密泄露,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削弱。

4.3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关键控制措施

4.3.1 内部信息传递体系的构建

公司将内部信息传递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在OA系统中规定各种内部信息的流转程序及审阅权限,并定期或不定期对现有流转程序及权限进行评估、调整。

4.3.2内部信息报告形成与传递

A.需要编制内部报告的各部门从适当的渠道收集整理所需的内外部信息,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复核后,据此编制相应的内部报告。

B.编制完成的内部报告由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按照规定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再按报送要求发送给相应的接受部门。

C.内部报告可通过OA系统传递,在传递过程中按照权限及保密要求,按照预先设定的流转程序发送,只有有权限的接收人才能接收到涉密信息。

4.3.3内部信息报告的保管

A.通过OA系统传递的文件及相关数据,在公司数据服务器进行保存,其他文件执行公司档案管理规定。借阅存档相关文件或数据,由借阅人提出申请,经部门审批;综合管理部经理或相关部门领导审批通过后,由综合管理部办理借阅登记等手续。

B、核心商密技术文件原则上不予借出。如确实需要借出,必须经部门领导、分管副总、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借阅。在指定范围内借阅使用。原则上,借阅核心商密文件须当天借当天还,借阅人及档案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如需续借,可办理续借手续。

4.3.4应急处理

A.综合管理部是火灾、触电伤亡、非典等突发性传染病等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与响应程序的综合管理部门。

B.综合管理部按程序规定要求进行日常安全隐患检查,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C. 各部门密切关注本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火情及触电伤亡方面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同时配合综合管理部,认真执行安全事故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4.3.5危机公关

A.各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判断相关信息是否属于危机事件。当出现可能会对公司经营、财务、声誉、社会形象产生严重影响的偶发事件时,及时制定公关方案,报总经理。

B.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各业务部门迅速通过主动沟通等方式执行危机公关方案,将公司损失力求降到最低。并及时与公司总经理保持密切沟通。

4.3.6 反舞弊

公司通过员工意见箱,收集员工举报信息,并根据总经理办公会决策,由人力资源部,工会或其他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核实,处理等。

4.4内部信息传递流程规范

4.4.1内部信息报告形成与传递流程

内部信息报告形成与传递,涉及战略规划、日常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对于已在其他手册进行规范的流程,在此不再一一列示。

4.4.1.1流程图

内控管理手册

4.4.1.2风险控制矩阵

6

内控管理手册

4.4.2.2 风险控制矩阵

9

4.4.3.2风险控制矩阵

11

五、控制实施文档目录

《文件记录归档表》

《外来文件归档表》

《作废文件登记表》

《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投诉记录单》

《危机公关方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第 17 章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1

17.1 内部报告形成控制
17.1.1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
1.内部报告形成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运营总监 信息管理部经理
信息管理部
相关部门

如果内部报告指标体 系级别混乱,就有可 能影响生产经验、管 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 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 流通和充分利用
审批
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准 确性差,容易误导企 业的经营活动
如果内部报告未能根 据各内部使用单位的
审批
需求进行编制,内容
不完整,编制不及时,
就有可能影响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
进行
审核 审核
开始
1 建立内部报告
指标体系
2 细化分解内部 报告控制目标
D1 积极参与
制定《内部报告 编制规范》
6 将内部报告纳入
企业信息平台 7
复核内部报告 传递过程
3 收集整理 内外部信息
D2 4 汇总分析 内外部信息
5 起草内部报告
D3
结束
2

2.内部报告形成流程控制表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企业应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要求和业绩考核标准,根据各管理层级对
信息的不同需求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
D1 2.企业内部报告指标确定后,应进行细化,层层分解,使企业各责任中心及各相关职能
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以利于控制风险并进行业绩考核
3.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
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
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D2
4.企业信息管理部及各职能部门应将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根据各管理

层级对内部报告的信息需求和先前制定的内部报告指标建立各种分析模型,提取有效 控
数据进行反馈汇总,在此基础上对分析模型进一步改造,进行资料分析 制
5.企业应合理设计内部报告编制程序,提高编制效率;内部报告内容应全面、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内部报告应形成总结性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企业的效益分析、业
务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D3 6.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
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
7.对于重要信息,企业应当委派专门人员对其传递过程进行复核,确保信息正确传递给
使用者
相 应建
? 《内部报告编制规范》
关 规范
规 参照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 规范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文件资料 ? 内部报告文件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 信息管理部、相关部门 ? 运营总监、信息管理部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
3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doc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传递 管理制度1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 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 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信息传递注重防范下列风险:(一)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 健全,内容不完整,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三)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削弱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

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第五条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各管理层级对信息需求的详略程度,建立以业绩考核标准为中心的层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一) 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二) 过程导向指标,包括线损水平、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供电量、电费回收率、工程进度偏差、应急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指数、安全事故数、员工培训率和年均培训时间、员工满意度指数等; (三) 结果导向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运营维护成本、利润总额、每股收益等。 第六条以内部报告指标系统的统计分析为中心,明确收集和报送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定期报送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数据收集流程并尽可能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的原则: (一) 为使收集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求信息收集的表格标准化,规定采集信息的统一口径和频率方式; (二) 收集处理信息的人员要统一培训,在思想、方法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为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有效,要落实具

金蝶K审批流程与消息传递设置

金蝶K审批流程与消息 传递设置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金蝶K3审批流程与消息传递设置 进入审批流程设置步骤 系统设置——系统设置——需设置审批流程的单据所处模块——审批流管理 出现如下窗口 菜单栏分别是 1:新增按钮 2:新增流程节点(审批点) 3:新增会签节点(会签指让A.B.C三人不按顺序审批,都审批过便完成) 4:另存为 5:保存 6:退出 下面以新增“其他入库单”的审批流程作为案例讲解 假设,其他入库单——技术部审核——仓库部审核——其他入库单入库完成 点击新增——选择单据类型——点击确定 出现其他入库的多级审核设计界面 播放按钮代表流程的开始,终止按钮代表流程的结束 步骤 1:新增节点:点击“新增节点”按钮,在设计界面中左键拉出两个审核节点,如流程节点2000,与流程节点2001

2:设计流程方向(蓝色圈):设计转换方向,左键单击“启动”按钮拉向审核节点,。。。。。。,最后的审核节点拉向“终止”按钮。 这样流程初步设计完成 对单据的整体属性进行定义 1:单据左侧需要定义的单据——进行各项属性的修改 1)简体描述、繁体描述、英文描述:流程的名字 2)启用流程:以后业务中应该有该单据出现,是不是进行这样的审核流程。 3)业务级次:(带星号节点)指单据以哪个审核点作为关键审核点,完成这个审核点就视为单据审核通过,后面的审核点只是一个记录的意义(可有可无) 4)业务审核人、业务审核日期、下级审核节点、下级审核人:不需要进行设置(以默认的方式即可) 5)显示审核意见录入框:点击审核的时候需不需要弹出审核意见录入框 6)审核/驳回成功后提醒:是否审核或驳回成功之后弹出金蝶提示框提醒操作是否成功 7)驳回时可以选择驳回级次:例如A—B---C的审核过程中,C驳回是不是允许跨过B直接驳回到A,如果允许就勾选。 8)流程结束后仍可以审核后续级次:被选中此选项后,当跳转条件成立后,尽管业务审核已经结束,但被跳过的人员仍可继续审核该单据后续流程。

信息传递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万科物业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衡量物业公司业务体系。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信息传递管理。 3.定义 无 4.职责 各部门经理负责贯彻执行,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5.方法及过程控制 5.1公司各部门人员应保持开放心态,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公司相应 部门。 5.2各部门/管理处经理(负责人)是本部门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权 负责本部门/管理处的信息管理工作。各部门/管理处设一名信息员(可 以兼职)。 5.3公司各部门/管理处之间及部门/管理处内部以正常的信息传递方式传 递真实、完整的信息,不得传播未经证实的加入个人主观臆测的信息,对以非正常方式传播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者将追究其相应责任,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4公司员工应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控制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得将受 控的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5.5定时编制并传递文件时间 5.5.1工作计划:每月26日(遇公休日顺延)由各管理处、各部门自行制定,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汇总,待公司办公室主任审 批后知会地产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 5.5.2物业管理信息周报:每周五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一文本格式制作,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行政事务办公室汇总,品质管理部 审核,公司总经理最终审核后发送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相关人员。 5.5.3物业管理月报:每月1次,每月3日报送;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 一文本格式制作,并经主管第一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由办公室 发送至地产公司

总办和集团物业管理部。 5.5.4 经营月报表:每月8日前(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5.5.5 重大的质量事故、突发事件、顾客投诉须在一个工作日内通报。见《突发 事件管理控制程序》、《顾客投诉处理程序》 5.6职能部门人员向其他部门发送邮件,需提前报送本部门经理(负责人)审 批,否则将视为无效信息。 5.7关于公司内外文件的收发与网络安全 5.7.1公司对内、对外发文都应有统一格式,公司对外发文需由总经理确认后方 可发送。各部门在公司内部发文由部门经理确认后张贴、发送。 5.7.2各部门及各位职员必须采用给定的帐号和密码上公司内部网,并对帐号严 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界(他人)使用,对于因泄露帐号给公司造成损失 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5.7.3各部门对上网帐号及密码要严格管理,部门及职员的上网密码应定时更 换,如本部门有人员离职,应立即更换其在职期间所掌握的所有密码,以 确保信息安全。 5.7.4不得利用INTERNET及E-mail信箱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 罪活动。 5.7.5不得利用互联网泄露公司机密,查阅、复制和传播非法言论、淫秽黄色信 息,对违反此规定的行为,公司将做严肃处理。 5.7.6操作时,应遵守INTERNET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的邮 件,不得随意向不认识的企业或机构的信箱发送商业广告。 5.7.7不得利用INTERNET从事私人工作,办公室电脑人员将定期对各部门电脑 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检查。 5.8单据、合同的传递与督促 5.8.1单据、文件、合同的传递 各类单据、文件、合同,经总经理批复后,将批复件转交指定人员取回。 5.8.2审批时限 审批人自接收后不超过2个工作日(物业公司范围内),完成审批。 5.8.3 如审批人外出,可通过电话方式授权其他人员代签意见,待审批人员外出 归来后补签。 5.9 关于公司内部网平台

质量信息传递流程图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以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使内部、外部 质量信息有效的沟通,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信息管理方法及沟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来自顾客及公司各部门、各层次间相关信息沟通的控制和管理。 2 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术语 无 4.职责 4.1信息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外部技术信息等沟通过程 的控制和综合管理,并负责信息的归档、保管工作。 4.2质检部负责质量检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沟通过程控制和管理。 4.3各车间、各部门负责提供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信息。

4.4营销部负责与顾客沟通信息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4.5采购部负责采购信息沟通过程。 5.程序 5.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见附录1) 5.2信息沟通程序说明 5.2.1信息收集 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公司内、外部各类信息,以及在各种报刊上刊登的与公司生产、技术、经营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业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来源。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及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 ●各主管部门应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报主管付总经理。并汇总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进行归类分析,将结果报管理者代表; ●各部门必须向与部门有关的其他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 ●公司通过例会、简报、板报、下发文件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沟通。 5.2.2质量信息分类 a)A类质量信息 ●批量质量事故; ●造成停产的重大质量问题; ●顾客查询的重要意见,顾客投诉; b)B类质量信息 ●生产中发生的严重不合格项目或质量缺陷;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的;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和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及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对外,是指报告编制人员所在部门以外的公司其他部门或个人。部门内部各种报告、文件的传递不适用本制度。 第四条总经理办公室为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内部信息传递的指导、监督工作。 第二章内部报告体系建立 第一条总经理办公室应根据各管理层级对信息的需求和详略程度,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并对内部报告指标进行细化,层层分解。 第二条内部报告包括各部门定期传递的与生产、经营及管理相关的各种报表、文件、合同等纸质或电子文档,及各文档或纸质文件上报的时间、格式、审批程序等内容。 第三条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公司环境和业务的变化定期组织各部

门对内部报告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三章内部报告收集、编制与传递 第一条内部报告编制人应积极收集内外部资料,并对收集的内外部资料进行分析、审核,作为内部报告编制的基础资料。 第二条总经理办公室应积极关注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外部信息对公司生产、经营及管理的影响,广泛收集、分析、整理外部信息,并通过内部报告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个人,以便采取应对策略。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的编制、传递、接受工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对外提供的内部报告报送前必须经过部门负责人审批,未经审批不得对外报送。 第五条原则上,凡内部报告对外报送的,内部报告接收人在接收文件时应进行签收。内部报告为纸质档的,接收人在签收单上签收,签收单由报送人留存;内部报告为电子档的,内部报告报送人应保留报送痕迹。 第六条对外报送的内部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无特殊原因未按期报送,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效率的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力资源部对报送人进行考核。 第七条总经理办公室协助人力资源部制定内部报告考核制度,并及时统计内部报告传递的执行情况,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提供相关考核资料。

信息传递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XX物业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衡量物业公司业务体系。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信息传递管理。 3.定义 无 4.职责 各部门经理负责贯彻执行,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5.方法及过程控制 5.1公司各部门人员应保持开放心态,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公司相应 部门。 5.2各部门/管理处经理(负责人)是本部门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权 负责本部门/管理处的信息管理工作。各部门/管理处设一名信息员(可 以兼职)。 5.3公司各部门/管理处之间及部门/管理处内部以正常的信息传递方式传 递真实、完整的信息,不得传播未经证实的加入个人主观臆测的信息, 对以非正常方式传播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者将追究其相应责任, 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4公司员工应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控制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得将受 控的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5.5定时编制并传递文件时间 5.5.1工作计划:每月26日(遇公休日顺延)由各管理处、各部门自行制定,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汇总,待公司办公室主任审 批后知会地产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 5.5.2物业管理信息周报:每周五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一文本格式制作, 并经项目、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传递行政事务办公室汇总,品质管理部 审核,公司总经理最终审核后发送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相关人员。 5.5.3物业管理月报:每月1次,每月3日报送;由各管理处、各部门按照统 一文本格式制作,并经主管第一负责人审核后,传递办公室,由办公室 发送至地产公司总办和集团物业管理部。 5.5.4 经营月报表:每月8日前(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内部信息传递内控实施细则

内部信息传递细则 一、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 为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做好各项内部报告工作,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应的信息。企业内部信息有来自业务第一线人员根据市场或业务工作整理的信息,也有来自管理人员根据相关内部信息对所负责部门形成的指示或情况通报。尽管有关信息的来源、内容、提供者、传递方式和渠道等各不相同,但收集和传递相关信息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准确性。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将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甚至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内部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所要表达的现象和状况保持一致,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 (二)及时有效性。如果信息未能及时提供,或者及时提供的信息不具有相关性,或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未被有效利用,都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延误,经营风险增加,甚至可能使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陷入困境,不利于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矫正,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内部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只有那些切合具体任务和实际工作,并且能够符合信息使用单位需求的信息才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三)遵守保密原则。企业内部的运营情况、技术水平、

财务状况以及有关重大事项等通常涉及到商业秘密,内幕信息知情者(包括董事会成员、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涉及信息披露有关部门的涉密人员)都负有保密义务。这些内部信息一旦泄露,极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获知,使企业处于被动境地,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二、内部信息传递流程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报告管理,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具体要求,关注内部报告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安全性,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内部沟通协调管理制度.doc

内部沟通协作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改记录页

第1条目的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内部沟通的顺畅性和快捷化,加强各部门业务衔接,发挥协调功能,实现决策、管理的透明化与科学化,按照规范化要求,特制定 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部门及员工,当公司内部涉及到会议沟通、文件沟通及其他形 式沟通时均适用。 第3条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执行; 3.2各部门负责人对所在部门工作做整体规划,全权负责部门内部员工的沟通和协 调工作。 第4条内容 4.1会议沟通 4.1.1会议类型 (1)年度工作总结:每年年底召开年度工作总结,各部门负责人向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2)全体员工大会:每半年举行一次,公司全体员工参加,做好全员沟通了解工作; (3)季度工作报告:每三个月举行季度工作报告,部门负责人负责汇总本部门阶段性工作总结和下一季度工作计划;(季度为第一方案,或者可采取月度 或半年度工作报告) (4)部门周会/月会:各部门每周/月举行周会/月会,做好各岗位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同时做好部门内部员工沟通协调工作; (5)临时性会议:因工作需要召开临时性会议,由相关权责部门依需要时动议召集。 4.1.2会议管理 (1)对于定期召开的常规会议,在会前应明确该次会议的主题和临时出席人员,与会人员应依据本职工作做好各种准备(包括资料、数据); (2)临时性会议原则上应至少提前1小时通知参加人员;

(3)会议参加者必须准时出席并签到,因故无法到会者,事先须向会议负责人请假并取得许可,或派代理人出席(代理人应向主持人报备),迟到、早退者须 向主持人报备,取得谅解及同意; (4)已列入计划的会议如需改期,或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安排其他会议时,主办部门需至少提前1个工作日发出通知。 4.1.3会议结果反馈 会议前指定会议记录人员,负责做好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在会议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参会人员,电子档存档留存。 4.2正式的文件沟通 4.2.1规章、制度类文件 规定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经相关权责主管审核、批准的正式文件,有专一主题、格式化,适用期长,一般不针对具体个人、具体时间,是在相应范围内必须遵循的基础性制度。 4.2.2签呈、报告、报表类文件 (1)签呈:下级对上级部门进行请求指示、答复询问和对重要事项提出建议或处理办法的一种文件形式,签呈通过不同部门的信息传递,最终由受文者签字确认; (2)报告:按照工作安排或工作计划,用于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的文件格式,用于向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或 取得上级领导的指导; (3)报表:用表格、图表等格式来动态显示数据,向上级进行工作报告的文件。 4.2.3例行性工作沟通协作(以人力资源部为例) (1)工作日志:每天通过QQ或微信等方式,向领导汇报当天工作内容及成果; (2)工作周报:每周六下班前,汇总本周工作总结及下周工作计划,以邮件形式发送给上级领导; (3)工作协作:部门内部员工、不同岗位之间及时进行沟通,做好分工协作,当某岗位员工临时不能在岗时,其他员工配合完成其例行工作。 4.3非正规场合、形式的沟通 4.3.1根据总经理时间安排,每周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交谈沟通,

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内部各类管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加强公司管理与内部控制,确保公司内部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报告,是指各部门根据公司内部管理需要编制的,为满足公司战略实现为目标、决策和控制为核心,提供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信息保证的文件。 内部报告包括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信息调研报告、项目/专案报告、部门总结报告、工作规划报告、工作分析报告、工作建议报告、重大事件专题报告等方面的报告。 第四条总经理办公室是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管理存档部门,各部门负责部门职能层面的内部报告、制作、分析、归档及管理工作。 第二章内部报告编制 第五条内部报告编写应防止不同信息采取“打包”方式处理,出现定性错误,处理不当。 第六条内部报告编写内容应做到以下要求: (一)客观、准确提出事实数据:保持客观性以让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情况是内部报告的基本原则; (二)围绕主题、文字力求简洁:要提纲挈领,应附有围绕主题的充分材料,同时又要使报告使用者足够清楚了解报告事项,要有说服力的提出结论,突出主要信息的叙述和对事实的分析,注意每个问题甚至整个报告得出的结论都要准确; (三)评价要有充分证据或数据:局部信息不能代表全部信息,个别问题不能代表普遍问题;对抽样事项的抽样方法及抽样规模进行说明,避免不当; (四)报告表述要通俗易懂: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和不规范术语,尽量不使用含糊的词语;必须使用技术性术语及生僻的缩略语时,应对用语进行清楚定义; (五)结论清晰:要让报告使用者清楚了解结论,而不应让使用者自己判断; (六)结论如实、客观阐述:报告防止夸大或片面定性,应依据客观数据、信息作出阐述;报告应使用清晰明确、客观公正的词语进行叙述,避免使用会产生歧义和争辩的语言。 第七条内部报告编写格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一、总则: 信息管理是部门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是部门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依据。为使部门的信息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特制定本办法。 二、信息的定义: 1、信息是指在部门的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人们产生、运用和输入、输出信号的总称。 2、部门信息的内容包括: 2.1、部门的资料、文件和有关制度; 2.2、部门的各类工作报告、计划、会议纪要、通知、重要工作安排及反馈等; 2.3、外部与部门业务和管理有关的事件、管理案例、报道、文件等。 3、网络信息的内容包括:与部门和管理有关的图片、文字和声音等各种传播信息的载体。 三、管理原则和体制: 1、部门按集中与分散结合、纵向与横向结合的原则建立信息管理; 2、部门级信息管理由部门总经理办公室统筹和协调,各职能部门、项目组(以下简称各 部门)负责各职责范围内的信息管理工作; 3、部门各部门人员应保持开放心态,及时、准确地将相关信息在公司内部网上发布或传 递给部门相应部门; 4、部门各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以正常的信息传递方式传递真实、完整的信息,不得传播

未经证实的加入个人主观臆测的信息; 5、部门职员应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控制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得将受控的信息向无 关人员泄露。 四、管理责任: 1、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 2、总经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员负责部门信息的反馈和收集,并对各部门信息传递进行监管 工作; 3、各部门设一名信息管理员(可以兼任),负责收集部门各项信息。 五、信息处理程序: 1、部门信息处理流程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贮存、使用等几个环节; 2、信息的收集: 2.1、各部门信息管理员须于每周四下午3点00(因为每周四17:30前要公布在OA, 可预留时间统计)分前将本部门本周的《信息汇报表》收集发送至总经理办公室 信息管理员;各部门信息管理员每月25日下班前将本部门本月的《信息汇报表》 交至总经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员,由总经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员汇总后发送至部门领 导和各部门参阅; 2.2、总经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员负责部门各部门每周、每月信息报送的监督、执行情况; 记录、整理部门各项重要工作,每月对部门全月的信息进行总结; 2.3、各部门须及时将本部门各类管理信息、突发事件、顾客投诉、重要会议或活动信 息,按规定要求发送到总经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员处或发送给部门相关领导或职能

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 操作系统运营维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对操作系统的日常维护及管理,保障业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特制定本标 准操作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所有操作系统及服务器的运营维护管理,属下公司应参照 执行。 第二章运营维护管理 一、服务器管理 1、非初装、升级或故障维护等特别原因,不得擅自拆卸服务器零部件,不得更换服务器配套设备。 2、特殊情况下进行服务器硬件维护及变更,应做设备维护记录及服务器零部件变更登记。 3、不得在服务器上随意运行光盘,接入移动存贮设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上述设备前必须完成病毒检测工作。 二、操作系统标准化管理 1、应根据业务系统的需要正确安装、配置相对应的的操作系统类型及操作系统版本。 2、确保在正式环境中使用正版的操作系统,保证操作系统纯洁性。 3、非特别要求,应优先考虑安装简体中文Windows64位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2008R2标准版本。 4、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更新最新系统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开启防火墙。再安装相应业务系统。 5、操作系统及业务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做相关安装记录,包括系统用户及密码,系统访问权限,系统软件清单、系统环境等并汇总在一个文档里,报信息化管理部负责人审核验证。 管理维运三、操作系统 1、不得在操作系统里安装、运行与业务系统无关的程序或软件,不得擅自卸载操作系统内软件。 2、不得擅自移动、删除、更改系统内数据,不得擅自修改操作系统时间。 3、不得随意修改操作系统名称,IP地址及系统参数,若有变更,参照第6条,操作系统变更要求严格执行。 4、操作系统必须启用补丁管理,对最新补丁程序要先做个别安装测试,再大量部署到正式操作系统环境里。 5、每月30日定期进行一次系统补丁安全检查,弥补系统漏洞,对重大系统安全补丁(如 SP1)的安装应在EKP系统发起“服务器变更申请”,经信息化管理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6、涉及操作系统的变更规范管理: 6.1操作系统变更范围 操作系统配置更改、访问权限更改、软件安装或卸载、系统故障处理等 6.2变更处理流程 变更申请人发起“操作系统变更申请”流程,信息化管理部负责人审批,系统管理员执行并做操作记录,变更申请人验证变更。

客户服务前台信息传递流程样本

客户服务前台信息传递流程样本 信息收集渠道 1、通过现场岗位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家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业主沟通,收 集顾客的信息。 2、通过前台、控制中心、片区管家或事务助理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顾客信息。 3、通过真诚互动、顾客访谈、居家服务回访、顾客恳谈会等形式,了解到顾客 的一些需求、爱好、特长等,收集顾客好的建议及意见。 信息传递原则: 以顾客接待首问制为原则,客服前台第一时间接收人即为责任人,不得推诿,应及时跟进,避免信息遗漏。 信息传递过程: 1、物业服务中心应明确客户信息的归口单位为客户前台,工作人员收集到的客 户信息,需在当天内告知客户服务前台,前台工作人员在《工作信息记录本》上进行记录。

1)客服前台接听客户电话,及时准确在《工作信息记录本》上记录客户投诉或 建议,同时要求各业务口定时汇报信息,收集后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2)客服前台每日须对信息进行盘点,未关闭信息须记录,并持续跟进直至关闭。 3)顾客投诉处理有一定难度并超过一个工作日的,填写《顾客投诉处理记录 表》,由相关责任人制订出整改措施,并将处理情况及时给顾客反馈,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处理完毕后归档。 4)涉及到难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协助解决的,物业服务中心要主动、及 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把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以书面形式递交并跟进。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将物业服务中心正在做的一些工作,如解决的措施,整改的进度在小区信息栏内向全体住户公示。 2、派单 1)接收紧急事件信息后,前台人员应立即派单给相关业务口人员进行处理,同 时注意后续信息的跟进。 2)接收客户维修或家政服务的信息时,第一时间与维修负责人或家政负责人联 系,先行确定是否有人提供服务,然后回复客户,确定上门时间。 3)接收投诉后,派单给客户服务人员处理,同时知会客服负责人。 4)以上所有信息如未关闭,客服前台须跟进。 未关闭信息的处理 除重大事件安排专人跟进的信息外,客服前台对信息关闭状态负责。如现有资源无法解决的未关闭信息,须报送客服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已寻求更广泛的资源进行处理。

PSB传输系统客人信息的录入和管理程序.

PSB传输系统客人信息的录入和管理程序 一、双击“旅业系统前台”进入PSB系统。 用户名:001 用户密码:888888 二、在旅业系统中我们常用的有:业务管理、客房管理、查询统计。 1.业务管理:详细描述为旅客办理入住/退房手续的整个业务过程,包括分房、扫描证件、 旅客信息管理、退房。 ①“业务管理”常用菜单有:批量登记、旅客核对、旅客管理、旅客退房登记。 ②旅客核对:对办理入住的旅客进行信息完善和修改录入信息错误模块。 ③旅客管理:用于查看已保存入库的旅客信息(包括已入住客人和已退房客人的信 息),以及实现对客人退房手续的操作。 ④旅客退房登记:进行旅客退房。 2.客房管理:可查询统计旅馆的客房信息。(数量、规格、状态) 3.查询统计:确认旅馆的住宿情况和数据发送情况。 三、业务管理中,各相关系统管理功能的操作及说明: 1.批量登记: ①操作步骤: A. 双击“旅业系统前台” B. 输入用户名“001” 用户密码“888888” C. 点击“批量登记” D. 点击“新建批次”(所谓批次:是一起要求分房的同一批旅客)

E. 扫描证件扫描(所有可接收的有效证件,根据不同证件选择类型,然后点击“全 部扫描”,放证件时图象朝左) 开读卡器(只针对二代身份证,直接把二代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 F. 点击“手动切割”(点击“键进行切割,所有证件信息及人头像都需剪切下来, 在“载入扫描图象”下选数字将其所截取的图象载入相应的方框中。“识别”) G. 录入旅客信息国内旅客 港澳台旅客 国外旅客 ②旅客信息录入标准如下: A. 国内旅客: 中文名(手工输入) 性别(双击左键选择男、女) 出生日期(以年、月、日的形式输入,例如:2006年5月8日输入为20060508)入住房号(手工输入) 证件类型(双击左键选择) 证件号码(手工输入) 永久地址(手工输入) 行政区划(可输入简码,例如:“广东”可输入“GD”) 民族(双击左键选择) B. 国外旅客及港澳台旅客: 英文名(手工输入,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客人仍需输入中文名) 性别(双击左键选择男、女) 出生日期(以年、月、日的形式输入,例如:2006年5月8日输入为20060508)入住房号(手工输入) 证件类型(双击左键选择) 证件号码(手工输入) 入境地点(可选择) 签证类型(单击左键选择)

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电器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制度 QGZ/JL02.08—1999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 管理办法 1999—07—01发布1999—08—01实施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电器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QGZ/JL02.08-1999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管理办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 确保质量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并有效处理,以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1.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有关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信息。

2 引用文件和术语 2.1 引用文件 2.1.1 QSP/JL01.01-1998《花都市建龙电器有限公司质量手册》2.1.2 QSP/JL10.01-1998《外购物资检验控制程序》 2.1.3 QSP/JL10.02-1998《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2.1.4 QSP/JL10.03-1998《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2.1.5 QSP/JL1 3.01-1998《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2.1.6 QSP/JL14.01-19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1.7 QSP/JL19.01-1998《用户服务控制程序》 2.1.8 QSP/JL20.01-1998《统计技术运用控制程序》 2.1.9 QJ/JL10.00.02-1998《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2.2 术语

2.2.1 质量信息:有关产品质量的情况,其直接反映为产品的合格情况与不合格情况。 2.2.2 随时质量信息: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产品的质量情况,在本制度中主要指不合格情况。 2.2.3 综合质量信息:一定时间内(月、季或年)某一特定产品或过程的综合质量情况。 3 职责 3.1 全质办 3.1.1 负责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归口管理。 3.1.2负责综合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与传递,组织制订对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和验证。 3.1.3 负责随时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监督。 3.1.4 参与随时质量信息的评审。

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X 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强基固本,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等法规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及分子公司、项目部整体内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则,对内控体系建立、评价、日常检查与考核等运行环节的组织、内容、职责、要求、输出等进行了明确,包括内控管理手册、内控评价管理流程、内控检查制度、内控体系运行考核办法。 第五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项目部。 公司所属各级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

覆盖公司各业务,贯穿管理各层级,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过程管控。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主要经济活动和重要业务事项,防范重大风险,明确流程关键控制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三)制衡性原则。在兼顾业务运营效率的同时,确保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统一开发信息平台,加强执行监督,逐步消除管理差异,实现流程步骤、控制措施、岗位责任、风险管理、内控评价标准化。 (五)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合理成本实现最有效控制。 (六)持续改进原则。建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评价及改进闭环管理机制,动态适应公司业务范围、组织架构、风险水平等变化,实现持续完善与提升。 (七)协同一致原则。内控流程、授权管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内控评价规范及配套手册内容规定上应保持一致,促进公司一体化管理。 第七条内控管理组织及职责 (一)董事会负责领导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二)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三)经理层负责领导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日常运行。 (四)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

《质量信息传递流程图》

《质量信息传递流程图》 1 目的和适用范畴 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以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使内部、外部 质量信息有效的沟通,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信息治理方法及沟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来自顾客及公司各部门、各层次间相关信息沟通的操纵和治理。 2 引用文件 《文件操纵程序》 《质量记录操纵程序》 《治理评审程序》 《采购操纵程序》 《顾客中意度调查操纵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操纵程序》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操纵程序》 3.术语 无 4.职责 4.1信息中心负责公司质量治理体系、产品、外部技术信息等沟通过程 的操纵和综合治理,并负责信息的归档、保管工作。 4.2质检部负责质量检验、质量指标完成情形的信息沟通过程操纵和治理。 4.3各车间、各部门负责提供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治理信息。

4.4营销部负责与顾客沟通信息过程的操纵和治理。 4.5采购部负责采购信息沟通过程。 5.程序 5.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见附录1) 5.2信息沟通程序说明 5.2.1信息收集 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公司内、外部各类信息,以及在各种报刊上刊登的与公司生产、技术、经营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业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来源。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及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 ●各主管部门应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报主管付总经理。并汇总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进行归类分析,将结果报治理者代表; ●各部门必须向与部门有关的其他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 ●公司通过例会、简报、板报、下发文件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沟通。 5.2.2质量信息分类 a)A类质量信息 ●批量质量事故; ●造成停产的重大质量问题; ●顾客查询的重要意见,顾客投诉; b)B类质量信息 ●生产中发生的严峻不合格项目或质量缺陷;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的;

工厂信息传递管理规定

信息传递管理规定 一、目的与范围 为加强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及时、顺畅和标准化管理,推动公司方针政策及时、准确传达到位,各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及时有效,一线基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意见乃至投诉等及时得到受理、上报和反馈,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二、信息主要传递渠道 1、公司层面:文件资料、宣传栏、会议、培训课、网络通知等; 2、部门层面:部门例会、书面资料、网络平台、工作联络单等; 3、班组层面:班组会议、班组宣传栏、班前会、工作联络单等; 4、员工层面:直接反映、意见箱、举报电话、手机座机、网络等。 三、信息传递流程及标准 (一)公司文件下发: 1、公司规章制度、通知通报等大小文件由行政人事部统一下发,并在公司各个宣传栏内张贴公布。公司重要的规章制度下发时还需要各部门主管签收,并存档备查。各部门应有专人负责文件签收、保管。 2、各部门应在文件接收当日传达到位,特殊情况可推迟一天。 3、一线生产班组须设立各自固定的宣传栏,张贴相关文件通知。公司重要的文件通知还须在班前会上由生产主管开会集中传达,必要时可由行政人事部派人配合宣导。 4、各职能部门所属员工(办公人员)在传阅公司文件时,必须在文件上签字,表示对文件内容已经知晓,并自觉执行。对于公司重要的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须在部门例会上由主管组织宣导,必要时可由行政人事部派人配合。 (二)部门纵向、横向联系: 1、部门向公司层面传递信息,主要以工作报告、各式表单、当面反馈、座机手机等方式传递,尽量做到以书面为主,便于审核、签字并存档。

2、部门内部信息传递主要以部门例会、工作看板、相关表单、工作联络单、培训课、座机手机等方式,力求快捷、方便,有效沟通。 3、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应该以相关表单、工作联络单、书面报告、手机座机、专项专题会议、当面沟通协调、飞鸽传书及其它网络平台等,需要协调配合事宜,应以书面形式为主,以便于追踪落实,明确责任; (三)员工意愿上传: 1、员工意愿包括合理化建议、意见、投诉等,可通过电话、短信、意见箱、当面反映等方式上传至部门主管和公司领导; 2、受理部门 ⑴部门主管:根据反映内容协调解决,亦可转行政人事部处理。 ⑵行政人事部:无法处理的员工意见及时上报总经理,寻求支持。 ⑶总经理办公室。 3、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向行政人事部或总经办进行第 二次反映,第二次事件处理的最后决定即成为最终结果。 4、员工意愿上传体现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公司各级管理人员都 应重视并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与核实;相关部门 应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员工反映的各式问题,保证每项意愿都 有答复,每项意愿都有反馈! 5、《员工意愿上传流程图》、《香林达举报电话一览表》附后。 6、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批准:审核:编制: 附件: 员工意愿上传流程图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doc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7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管理层级。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第五条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各管理层级对信息需求的详略程度,建立以绩效考核标准为中心、并与全面预算管理等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二)过程导向指标,包括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产量、正品率、一等品率、应急响应速度、安全事故数、员工培训率等; (三)结果导向指标,包 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生产成本、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

等。 第六条依据公司组织架构和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收集和报送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定期报送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格式和流程。内部报告依据全面预算的标准进行信息反馈,将预算控制的过程和结果向公司管理层报告,以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明确相关责任、科学考核业绩,并根据新的环境和业务,调整决策部署,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管理的协同效应。 第七条内部报告的起草必须与审核岗位相分离,内部报告在传递前必须经签发部门负责人审核。负责信息报送的各管理层级负责人对报送信息具有审阅责任,对报送信息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负责。信息上报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应列入信息上报人员及其直接主管领导的考核指标。信息报送归口部门包括: (一)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负责与董事会决议执行有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二)公司办公室:负责与月度/半年度/年度经营计划执行、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相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三)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人事、薪酬、后勤等相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四)生产部:负责与生产、安全、工艺等相关的内部信息报告,主要以定期通报生产调度会、安全生产会议和质量提档会议的会议纪要的方式,传递各单位生产信息; (五)市场部:负责与采购、营销、仓储相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六)财务部:负责与财务会计、预算、税务等相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