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首卜算子

十首卜算子

十首卜算子
十首卜算子

卜(bǔ)算子,词牌名。又叫“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据说这一词牌名来源于唐朝诗人骆宾王,因为“骆宾王诗好用数名,人称为‘卜算子’,词取以为名。”最先用这一词牌作词的是北宋词人张先,但后来以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

1.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g)。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6.卜算子●感旧

宋代: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7.卜算子

宋代: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qióng)声怨。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8.卜算子

宋代: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jù)。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9.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宋代:高观国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

10.卜算子

宋代:辛弃疾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

八十余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11.长相思·雨

宋代:万(mò)俟(qí)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全词写雨无一雨字,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

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陆游《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题】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高洁坚贞的品质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阅读练习二: 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5、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6、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7、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8、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阅读练习三 ⑴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⑵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寂寞、苦闷、凄清 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解析】 第小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第小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苏轼《卜算子·感旧》译文及鉴赏

苏轼《卜算子·感旧》译文及鉴赏 本文是关于苏轼《卜算子·感旧》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卜算子·感旧》这首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全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今是昨非的一种感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感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感旧》 宋代: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卜算子·感旧》译文 蜀地的人去过江南后,就会常常想起江南的美好。自古以来蜀地和江南风光景致都同样被人称赞,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还是与去年的友人一起又来到了西湖边上,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尽情饮酒行乐,仔细端详,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卜算子·感旧》注释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藉(jiè):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卜算子·感旧》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全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今是昨非的一种感叹。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 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

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 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 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卜算子·感旧》创作背景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三月,苏轼在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钱塘的途中,创作了此词,寄给在杭州的同僚和诗友陈襄。 《卜算子·感旧》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卜算子·咏梅》注音及解释整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ǔ卜suàn 算 zǐ 子· yǒnɡ 咏 méi 梅 lù 陆 yóu 游 yì驿wài 外 d uàn 断 q iáo 桥 b iān 边, jì 寂 mò 寞 kāi 开 wú 无 z hǔ 主。 yǐ已s hì 是 h uánɡ 黄 hūn 昏 dú 独 zì 自 c hóu 愁, ɡènɡ 更 z h uó 著 fēnɡ 风 hé 和 yǔ 雨。 wú无 yì 意 kǔ 苦 z hēnɡ 争 c hūn 春, yī 一 rèn 任 qún 群 fānɡ 芳 dù 妒。

lín g 零l uò 落 c hénɡ 成 ní 泥 n iǎn 碾 z uò 作 c hén 尘, z hǐ 只 yǒu 有 x iānɡ 香 rú 如 ɡù 故。 一、词句解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教学文稿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 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 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 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1)特点是寒落疏冷。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 独的心境。

(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

十首古代爱情诗

一,《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鹊桥仙》 秦观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插天翠柳》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插天翠柳》原文译 文赏析 《念奴娇·插天翠柳》拼音版 chā tiān cuì liǔ, bèi hé rén , tuī shàng yī lún míng yuè。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 zhào wǒ téng chuáng liáng sì shuǐ, fēi rù yáo tái qi óng què。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wù lěng shēng xiāo , fēng qīng huán pèi , yù suǒ wúrén chè。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xián yún shōu jìn , hǎi guāng tiān yǐng xiāng jiē。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shuí xìn yǒu yào cháng shēng , sùé xīn liàn jiù、 f ēi shuāng níng xuě。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 dǎ suì shān hú, zhēng sì kàn 、 xiān guì fú shū héng jué。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xǐ jìn fán xīn , mǎn shēn qīng lù, lěng jìn xiāo xi āo fā。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 míng zhāo chén shì, jì qǔ xiū xiàng rén shuō。 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念奴娇·插天翠柳翻译】 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上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 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这些隐逸脱俗的情怀,恐是尘世之人无法理解,便也不向尘世之人诉说。 【念奴娇·插天翠柳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

十首最美鸿雁唐诗,句句皆传情

十首最美鸿雁唐诗,句句皆传情 《闺怨》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词君: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能够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能够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瑶瑟怨》 【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诗词君: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词君: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

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词君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词君: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 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1)特点是寒落疏冷。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 (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

卜算子(竹里一枝斜)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doc

卜算子(竹里一枝斜)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 韵 卜算子(竹里一枝斜)拼音版作者:朱淑真朝代:宋朝卜算子(竹里一枝斜)原文:【卜算子】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剩。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卜算子(竹里一枝斜)拼音版:【bo suàn zǐ】zhúlǐyīzhīxié,yìng dài lín yújìng 。yǔhòu qīng qíhu àbúchéng ,qiǎn shuǐhéng shūyǐng 。chuīchèxiǎo dān yú,xīn shìsīzhòng shèng 。fúfúfēng qián dùàn xiāng ,yuèsèqīn huālě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朱淑真的诗词大全朱淑真的代表作写过的诗词《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谒金门(春已半)》《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念奴娇(冬晴无雪)》《初夏》《忆秦娥(弯弯曲)》《减字木兰花·春怨》《菩萨蛮(也无梅柳新标格)》《月华清(梨花)》《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浣溪沙(清明)》《清平乐(恼烟撩露)》《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减字木兰花·春怨》《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点绛唇(风劲云浓)》《点绛唇(冬)》《西江月(春半)》《月华清(雪压庭春)》《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元夜(火树银花触目红)》《谒金门·春半》《清平乐·风光紧急》《菩

萨蛮·咏梅》《卜算子(竹里一枝斜)》《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念奴娇(二首催雪)》《东马塍(一塍芳草碧芊芊)》《清平乐·夏日游湖》《江城子·赏春》《菩萨鬘(秋)》《菩萨蛮·咏梅》《西江月(办取舞裙歌扇)》《谒金门·春半》《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点绛唇(黄鸟嘤嘤)》《清平乐(风光紧急)》《落花》《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浣溪沙(春巷夭桃吐绛英)》《自责二首》《蝶恋花·送春》《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鹊桥仙(巧云妆晚)》《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卜算子(咏梅)》《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春日杂书(一年妙处清明近)》《落花(边理枝头花正开)》《生查子(年年玉镜台)》《菩萨蛮(木樨)》《浣溪沙(春夜)》《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秋夜牵情(纤纤新月挂黄昏)》《念奴娇(鹅毛细翦)》《蝶恋花·送春》《江城子·赏春》《清平乐·夏日游湖》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据况周颐《蕙风词话》:「淑贞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可知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时警慧,喜读诗书,工书画,晓音律。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成年与一俗吏结婚,曾随丈夫宦游异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堂实录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堂实录 1、教学特色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话沟通,促进发展。 2、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背了不少古诗,那么,你们知道哪个朝代的诗最有名气? 生:唐代的诗最有名气,因为唐代出现了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 是唐代最杰出的三位诗人。 师:说的真好!那宋代什么与唐诗一样有名气呢? 生:宋代的词与唐代的诗一样有名气。 生:我知道李清照。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 师:既然宋词与唐诗一样有名气,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宋词,行吗? 生:〈兴致勃勃地〉行 师:〈板书课题〉这是南宋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是我们本册古诗的第十首。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比一比,看看它与我们以前学过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读,仔仔细细地比〉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些同学可能已经有所发现了,老师相信大家再去细细地读一读,比一比,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学生又一次地读文比较〉 师:知道了吗?从举手的情况看,不少同学已经悟出来了。如果大家再去细细地揣摩一下,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会知道的。 〈又一次让学生读文比较〉 师:能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我发现这首词的题目与以前学的古诗不一样。“卜算子”与“送鲍浩然之浙东”之间空了一格。 师:你的观察力真强/那么,你知道“卜算子”与“送鲍浩然之浙东”之间为什么要空一格吗? 生:〈摇了摇头〉不知道。 师:不知道,没关系,老师告诉一你们。这里的“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宋词,你们会从那里知道更多的词牌名的。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提题目。 生:我发现这首词的句子却不像古诗那样整齐,有的每行五个字,有的每行七个字。 师:〈翘起了大拇指〉你真棒/词的句子就是有长短的。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文体,它的句子的长短是随调而变化的,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生:我还发现这首词的前4行与4行之间空开了,而我们以前背过的一些8行的古诗,它们中间没有空开。 师:对,词一般是分片。我们把这首词的前4行称作为上片或上阅,后4行称作为下阅。 师:〈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读,自己悟,就能够弄明白词与古诗的一些区别。 师: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能读懂“送鲍浩然之浙东”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生:诗人送朋有到江南去。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个题目,看看课文插图,猜一猜这首词会写些什么。 生:我猜想这首词会写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心绪。 生:我猜想这首词会写一路的景色。因为诗人也常把景语变成情语。 师:他们谁猜得对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这回读时一定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学生自由读文〉 师:〈巡视〉周本浩同学真不错,老师发现他读了一遍之后又读一遍,他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称赞。 〈学生听了老师夸奖周本浩之后,又认真地读起课文来〉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好几遍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愿意把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轼《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 案及赏析 轼《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 定慧院寓居作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1)特点是寒落疏冷。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 (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

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赏析 这是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定慧院在今天的黄岗县东南,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轼初贬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 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 “‘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 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而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和张籍的《秋思》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 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2.词牌名。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例如: 卜: 《卜算子·咏梅》中的“卜”读“bǔ”。因为,读“bǔ”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 乐:《清平乐·村居》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è”,不读“lè”。 3.古代单音节词。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妻子”和“衣裳”。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妻子”和“衣裳”的后一字“子”“裳”均要读作轻声。但是在古代,“妻子”两个字分别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鉴于此,在本诗中的“子”“裳”作为单音节词,不能读作轻声,应分别读作“zǐ”“cháng”。上例中的“卜算子”的“子”也是单音节词,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因而不能像现代汉语词尾的后缀词“子”那样读作轻声,也应该读作“zǐ”。

苏轼卜算子课件

苏轼的四个儿子 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文学寓意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柳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又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对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难道不震撼人心吗 3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

24节气及诗歌(拼音版)

二十四节气诗词(必背)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ch ūn 雨y ǔ惊j īn ɡ春ch ūn 清q īn ɡ谷ɡǔ天ti ān , 夏xi à满m ǎn 芒m án ɡ夏xi à暑sh ǔ相xi ān ɡ连li án , 秋qi ū处ch ǔ露l ù秋qi ū寒h án 霜shu ān ɡ降ji àn ɡ , 冬d ōn ɡ雪xu ě雪xu ě冬d ōn ɡ小xi ǎo 大d à寒h án 。 立l ì春ch ūn 宋s òn ɡ 黄hu án ɡ庭t ín ɡ坚ji ān 韭ji ǔ苗mi áo 香xi ān ɡ煮zh ǔ饼b ǐn ɡ ,野y ě老l ǎo 不b ù知zh ī春ch ūn 。 看k àn 镜j ìn ɡ道d ào 如r ú咫zh ǐ ,倚y ǐ楼l óu 梅m éi 照zh ào 人r én 。 春ch ūn 夜y è喜x ǐ雨y ǔ (雨y ǔ水shu ǐ ) 唐t án ɡ 杜d ù甫f ǔ 好h ǎo 雨y ǔ知zh ī时sh í节ji é ,当d ān ɡ春ch ūn 乃n ǎi 发f ā生sh ēn ɡ 。 随su í风f ēn ɡ潜qi án 入r ù夜y è ,润r ùn 物w ù细x ì无w ú声sh ēn ɡ 。 野y ě径j ìn ɡ云y ún 俱j ù黑h ēi ,江ji ān ɡ船chu án 火hu ǒ独 d ú 明m ín ɡ 。 晓xi ǎo 看k àn 红h ón ɡ湿sh ī处ch ù ,花hu ā重zh òn ɡ锦j ǐn 官 ɡu ān 城ch én ɡ 。 闻w én 雷l éi (惊j īn ɡ蛰zh é ) 唐t án ɡ 白b ái 居j ū易y ì 瘴zh àn ɡ地d ì风f ēn ɡ霜shu ān ɡ早z ǎo ,温w ēn 天ti ān 气q ì候 h òu 催cu ī 。 穷qi ón ɡ冬d ōn ɡ不b ú见ji àn 雪xu ě ,正zh èn ɡ月yu è已y ǐ闻 w én 雷l éi 。 震zh èn 蛰zh é虫ch ón ɡ蛇sh é出ch ū ,惊j īn ɡ枯k ū草c ǎo 木m ù开k āi 。 空k òn ɡ余y ú客k è方f ān ɡ寸c ùn ,依y ī旧ji ù似s ì寒h án 灰hu ī 。

最美的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最美的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译文】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们年龄相差悬殊,不能谈婚论嫁,所以当我们相逢时,您遗憾我出生的太迟,而我遗憾您出生的太早。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遗憾不是同一时期出生,年龄相差不大,可以天天与您相携手而行。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在天涯遥望着您,您远在海角。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恨不能一天化为美丽的蝴蝶,夜夜歇在花草上。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这首诗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我觉得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此诗和流传于网络的《最远的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远的距离》全诗如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出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做毫不在意。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却还装做毫不在意,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无法相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 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 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 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四年级下册”表示四年级下册。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下同);“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而在《所见》(一下13课)和《夜书所见》(三年级上册9课)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和张籍的《秋思》(五年级上册5课)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5课)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2.词牌名。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例如: 卜:《卜算子·咏梅》(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中的“卜”读“bǔ”。因为,读“bǔ”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 乐:《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5课)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è”,不读“lè”。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卜算子 咏梅》两首

《卜算子·咏梅》两首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第十五中学秦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陆游和毛泽东的不同情怀。 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词意 3、品读中感悟诗歌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梅花寂寞孤苦,不愿同流合污。体会陆游词中的寓意——自己保持冰清玉洁、忠贞不渝的品性。 2、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特点和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3、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词意,体会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中国古代把“梅兰竹菊”列为花中四君子,足见梅花在这些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词人陆游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情怀。 二、词牌释义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有卖卜算命之意),词家遂取以为名。北宋时盛行此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声韵(第二句和第五句末尾的字)。 三、陆游篇 1.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2.写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充满坎坷。他从小过着逃亡生活。科举考试未得录用。直到奸相秦桧死后,方开始步入仕途。

八年级下册必备古诗文 带拼音

jiān jiā 蒹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yī fāng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sù 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sǔo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zhī sì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 húi cóng zhī,dào zǔ qǐe yòu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 shì wēi ,shì wēi !hú bú guī [1] wēi jun1 zhī gù ,hú wéi hū zhōng lù !shì wēi ,shì wēi !hú bú guī wēi jun1 zhī gōng ,hú wéi hū ní zhōng ! 式微,式微!胡不归[1]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qīng qīng zǐ jīn ,yōu yōu wǒ xīn 。zòng wǒ bú wǎng ,zǐ níng bú sì yīn qīng qīng zǐ pèi ,yōu yōu wǒ sī 。zòng wǒ bú wǎng ,zǐ níng bú lái tiāo xī dá xī ,zài chéng què xī 。yī rì bú jiàn ,rú sān yuè xī 。 sònɡ dù shào fǔ zhī rèn shǔ zhōu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hénɡ què fǔ sān qín ,fēnɡ yān wànɡ wǔ jī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