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91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名词解释与简答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一章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P1第二章1、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或Kw: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又称日不均匀系数,日换算系数P92、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5min或15min 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即位高峰小时系数。
P93、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年的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P84、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把高峰区间的累计交通量扩大推算为1小时时间内的交通量即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P95、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一般简称为第30h交通量。
将一年中所有8760h的小时交通通量按顺序由大到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P96、高峰区间:某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计交通量最大的区间称为该高峰小时内的高峰区间。
P97、第30为交通量系数(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
P98、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d: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P9第三章1、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P542、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起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P543、运营车速:车辆在运输线上的周转速度即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P534、行程车速:亦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中途受阻时的停车时间。
)535、行驶车速:亦称运行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行程时间中扣除因阻滞而产生的停车时间)的比值。
P536、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面)时的车速,亦称瞬时车速。
交通量调查彭晗 200344204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它主要包括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调查及OD调查。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交通量调查。
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交通体(双向)的数量,称为交通量,其中时间段等于或大于一小时。
交通体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
车流加人流等于交通量。
交通量不是固定值,与观测的那段时间和地点有关系,并且依赖土地使用的性质、人口数、职工数、经济指标、服务水平和气候条件。
一调查目的及分类交通调查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⑴了解和分析交通的现状;(2)预测未来交通量;(3)便于交通管理和控制。
而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获得交通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以便进行道路规划、交叉口设计、评价道路安全程度和道路网的合理性、以及制定道路相交叉口管理和控制措施。
交通量数据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表示,时间单位的长度根据调查目的和用途而定。
1.年交通量(辆/a)的用途(1)确定某一地区的年出行量。
(2)预伯从道路使用者处获得的年收益。
(3)计算事故率。
(4)指出交通量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收费道路设施。
2.日平均交通量(ADT)或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辆/d)的用途(1)衡量当前对道路设施的需求。
(2)评价现况交通流量与道路系统是否适应。
(3)开发主要道路或城市干道系统。
(4)确定需要增加新设施或改善现有设施的地方。
(5)拟定主要的道路改造计划。
3.小时交通量(辆/h)的用途(1)确定高峰的持续时间和高峰交通量的大小。
(2)估算通行能力尚缺多少。
(3)为制定以下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4)对道路和交叉口进行几何设计或重新设计。
(5)由小时交通量可以得到交通密度(辆/km)。
4.短时流量的主要用途短时流量(有5min,6min,l0min或15min的短时流量),通常扩展为小时交通量。
主要用于分析:(1)最大流率。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一章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
第二章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掌握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4、日平均交通量ADT: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6、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7、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7所得的交通量。
8、年平均月交通量AM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12所得的交通量。
9、最高小时交通量:以1h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8760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又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是一年内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3、道路分布系数: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现状,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培养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交通调查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交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了解城市交通现状,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交通量调查:通过对道路上车流量、车速、车型等数据的采集,分析交通流量分布规律。
2. 交通设施调查:调查道路状况、交通标志、信号灯等设施,评估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3. 交通秩序调查:观察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分析交通秩序状况。
四、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我国某城市主要道路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实验方法1. 交通量调查:采用人工计数法,由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计数,并记录车型、车速等信息。
2. 交通设施调查:采用现场观察法,对道路状况、交通标志、信号灯等设施进行拍照记录,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3. 交通秩序调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观察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记录违规现象。
六、实验过程1. 交通量调查:实验小组在实验地点设立调查点,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计数,并记录车型、车速等信息。
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确保数据准确。
2. 交通设施调查:实验小组对道路状况、交通标志、信号灯等设施进行拍照记录,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注意观察设施的损坏程度和设置位置。
3. 交通秩序调查:实验小组观察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记录违规现象。
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影响交通秩序。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通量调查结果:通过对道路上车流量、车速、车型等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交通高峰时段,车流量明显增加,车速降低。
第一章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分析第一节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1 概述2 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1.1调查时间1.2调查内容1.3调查表格设计1.4 其它相关补充第二节道路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1 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量的高峰时间分布交叉口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车型换算系数。
表机动车车型换算系数(pcu)表非机动车车型换算系数(pcu)列出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峰小时及其交通量。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道路路段交通流量的高峰小时系数[]tt 60⨯通量时段内统计所得最高交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系数=列出观测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早、晚高峰小时系数。
道路交通流量高峰小时系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3 高峰小时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分布3.1机动车高峰时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分布列出了机动车高峰时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情况。
机动车高峰时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对照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2非机动车高峰时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分布列出了非机动车高峰时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对照。
非机动车高峰时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对照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4 交叉口流量时间分布特征分析4.1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交通流量时间分布特征交叉口各方向(进、出总和)12小时交通流量如下表;各方向交通量时间分布见图~ 图。
表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表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东方向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南方向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西方向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北方向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东方向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南方向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西方向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图太行路与凤台东街交叉口北方向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时间分布图第三节 道路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1 路网交通流量分布本次交通量调查涉及到 个典型交叉口的 小时调查,其中 个十字交叉口, 个环型交叉口, 个T 型交叉口。
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分析及意义的探讨交通量交通调查是指通过设备或人工对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农村公路某一路线或某一断面的机动车流量、车型、车速等数据的客观调查与记录,掌握公路网交通流的运行特征以及公路网的适应程度,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路网适应性评价、重大社会活动影响分析、宏观政策制定、公路网规划与调整、交通运营管理及社会公众出行等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量调查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
常规调查是指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开展的调查活动,主要包括车流量调查(比重调查)、车速调查、占有率调查、轴载调查等;专项调查是指根据专项工作需要开展的调查活动,主要包括起迄点(OD)调查、通行能力调查、典型路段运行监测、典型车辆调查、重大社会活动(事件)及政策影响情况调查等。
1 交通量调查数据的获取(1)人工观测法:通过调查人员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守候在指定的路侧,记录通过该路断面的交通量。
(2)自动计测法:利用自动观测设备对通过观测断面的机动车进行数据采集记录。
为确保采集数据的精度,应定期开展人工观测法与自动计测法数据比对工作,纠正误差。
2 交通量调查数据的类型交通量数据分为自然数和当量数,根据时间长短分为年交通量(全年交通量总和)、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全年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月交通量总数除以当月的天数)、平均日交通量ADT(观测期间的交通量总数除以观测天数)、小时交通量(日每时段段机动车通行量的总和)、实时数据(每5min统计的数据),每个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不同,作用也不同。
3 交通量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交通量对比分析是指调查站点本期交通量(用户指定的周期)与上一期交通量(指与本期临近的前一个交通量)和去年同期交通量以及邻近站点数据比较,分为“环比”和“同比”,如果超过设定的“环比”、“同比”的参考值(20%、30%),分析变化原因,如因道路施工、交通管制、交通环境改善、地方经济增长、支线分流、设备或人工统计误差、节假日等因素导致数据增大或减少。
长沙市交通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城市的交通系统就像一个城市的血脉,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长沙位于华中地区,是湖南省会,顶多就是一个中型城市,但是长沙的交通拥堵现状却可以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提并论。
本文简述了长沙的交通状况,通过分析出现的问题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希望能为解决长沙市交通问题,为促进长沙市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截至2009年末,长沙市总人口量为664.22万人,根据调查2010年,长沙市(含5区4县市)机动车保有量达97万多辆。
到2011年,长沙市交警部门称,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其中6成以上为汽车,经计算可知每6.6个长沙人就拥有1台机动车。
可以说,长沙的汽车已进入大众普及阶段。
到目前为止,长沙拥有公交运营线120多条,路线总长度达2000多公里,营运车辆有3900多辆,公交从业人员近万人。
但是公交车平均速度为20公里/时,上下班时甚至只有10-15公里/时。
按照北京等大城市的拥堵标准,时速20公里以上的平均时速属于绿色交通,时速15至20公里之间是拥堵黄色预警信号,而时速低于15公里属于拥堵红色预警。
有专家称,目前长沙主城区在下班高峰时段,时速已低至16公里。
从以上种种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长沙的交通状况,即人多车多路堵,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交通堵塞严重,公交优势不明显。
下面就具体交通状态做简单阐述。
问题之一:道路网增长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在《2009长沙市交通状况年度报告》一文中有这么一张图,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2009年,步行和公交车是长沙市居民出行选择的最主要方式,分别占总出行的35.8%和23.0%。
电动自行车和小汽车在居民出行中也占据了15.7%和11.2%的较大比重。
根据长沙市规划局的统计,近十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15.5%年均高增长率。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第二章交通量调查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掌握交通量定义、理解交通量调查相关定义和交通量分类;2、掌握交通量计数方法,尤其是浮动车法,学会实践操作进行交通量计数,并了解各类交通量调查方法。
3、掌握车辆折算标准;4、掌握交通量调查基本程序;5、理解交通量资料分析与整理方法。
第一节概述一、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了解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和规律为交通规划(预测)道路建设(设施的修、改建)交通管控(点、线、面)工程经济分析(后评估)环境评价等提供数据依据。
二、交通量(Traffic Volume)的定义和分类1.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2.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①机动车交通量(客/货车、摩托车等)②非机动车交通量(自行车、人力车、兽力车等)③混合交通量(换算的当量交通量)④行人交通量☐按照计时单位分:①小时交通量;②日交通量(昼夜交通量);③信号周期交通量;④白天12h(7点-19点)、16h(6点-22点)交通量;⑤周、月、年交通量等。
☐按照交通量特性分:①平均交通量日平均小时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和年平均月交通量等。
②最高小时交通量如高峰小时交通量、年最高小时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等三、有关的名词术语和定义☐道路方向分布系数:主行车方向与双向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月交通量变化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某月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白天12小时(16小时)交通量系数:12小时(16小时)/全天24h☐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的百分比。
☐高峰区间: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15min)累计交通量最大的区间。
☐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15min)扩大到1h的交通量。
☐高峰小时系数:实测交通量与推算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1调查综述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状区域路网的交通特性,掌握路段交通量及其特征。
通过交通调查来分析路段交通量及车种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等,了解区域交通发生、集中及分布状况。
本项目有关的交通调查主要是交通量调查。
交通量调查是收集沿线主要相关道路的历年交通量状况,交通量的车种构成以及有关连续式观测站点的交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等资料。
3.2 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拟建项目X922荔波县翁昂至瑶山(捞村至瑶山段)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点位于荔波县捞村,顺接X922翁昂至捞村段,终点位于荔波县瑶山与X418平交,终点桩号K20+762.250。
路线推荐方案全长20.762公里。
根据贵州省公路局及地方观测点提供的交通量统计资料,现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公路主要有X922翁昂至捞村段(原Y101乡道),X418线。
公路沿线历年的交通量观测值见表3-1。
表3-1 X922捞村至瑶山段(原Y007乡道)公路历年平均交通量单位:辆/日车型年份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中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拖挂车其它车混合车折算值2006 32 16 7 86 3 31 193 2007 42 21 8 114 4 40 251 2008 48 24 11 130 5 46 290 2009 59 31 13 164 5 58 361 2010 74 38 15 200 6 70 444 2011 94 48 20 255 8 90 566 2012 101 51 21 274 8 96 605 2013 105 54 23 288 9 102 639 2014 121 61 24 328 11 114 725 2015 133 68 28 364 12 128 805 注:表中数据除混合车折算值为按小客车为标准的折算值外,其余均为自然车辆数。
3.3 预测思路与方法3.3.1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公路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是为正确制定公路修建计划提供分析基础,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3.交通量分析及预测第3章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 预可工作回顾在预可报告中,通过对本项目所处区位及承担的功能,对于路网交通量采用以机动车起讫点调查为基础的“四阶段推算法”得到的趋势型交通量并辅以诱增交通量。
其中在预测各影响区发生、集中交通量时采用了增长率法,交通量分布预测采用“弗莱特法”,交通量分配采用多路径-容量限制分配法,从而得到趋势型交通量。
对于诱增交通量,结合影响区的位置、经济特点和项目建成后路网的变化,参考其他项目的研究成果,采用生长曲线模型进行计算。
同时随着庐江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规划区建设,本项目沿线土地逐步得到开发,沿线将形成新的城区和产业带,产生大量城市内部交通出行。
城市交通量采用以人口规模、城市用地开发强度为基础的“四阶段”法进行预测。
将路网交通量和城市交通量相累加,预测本项目路段交通量如下表所示。
表3-1 本项目项目建议书阶段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辆/日,小客车3.1.2 调查综述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项目影响区相关路网车辆出行起终点状况、车型组成,荷载种类、交通方向和交通量等交通基础资料,为预测远景交通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经济评价和道路设计采集参数。
1、调查内容3.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车辆OD 调查:包括车辆起终点调查、货类调查、车辆实载率调查等。
用于分析项目影响区及相关路网内车辆空间、时间的分布特征、车辆运输特征,掌握交通现状,建立基年汽车出行OD 表。
交通流量调查:用于对车辆OD 调查的补充,掌握相关道路的现状交通流量。
2、调查范围结合本项目功能和路网中的定位,以及本项目交通量组成分析,在研究区域内选取布设了7个OD 调查点。
调查点具体分布见图3-1、表3-1。
图3-1 OD 调查点分布图 表3-2 交通调查点一览表OD 点名称 所在道路名称调查内容无为十里墩 S319 24hOD ,24h 巢湖高林 S316 12hOD ,24h 庐江罗埠 S103 12hOD ,24h 庐江长岗 S319 12hOD ,24h 铜陵长江大桥 G3 24hOD ,24h 庐江收费站 G3 12hOD ,24h 泥河收费站G312hOD ,24h 此外,为了分析本项目影响区交通发展水平及规律,对本项目相关公路——S319、S103和S316等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交通量概述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2、按交通量特性分:平均日交通量(ADT)、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周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月交通量(AAMT)。
最高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PHT):一天24h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MAHV):一年内8760h中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将一年中所有8760h的小时交通量按顺序由大至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3、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 d):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4、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把高峰区间的累计交通量扩大推算为1h时间内的交通量即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5、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5min或15min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
二、交通量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录像法、GPS法、航摄法三、换算系数五、高峰小时系数PHF值的计算PhF=高峰小时交通量/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100% 六、车速分类七、地点车速的调查方法:人工测速法、雷达测速法、自动计数器测速、录像法测速仪测速、浮动车测速法九、密度调查概述1、交通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
2、采用交易测量的车辆的道路占用率来间接表征交通密度,车辆占用率越高,车流密度越大。
包括空间占用率和时间占用率。
十、密度调查方法:出入量法(试验车法、车辆牌照法)、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航空摄影十一、通行能力定义概述1、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其单位通常为辆/h。
2、通行能力的分类:路段的通行能力(连续车流),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间断车流)、匝道的通行能力(分流、合流)、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