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与分析考试试题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9
院重点课程项目《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交通工程专业适用)习题集交通工程教研室卢兰萍编写2004年2月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3.交通调查分哪些种类?各自的调查内容是什么?4.简述交通调查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
5.简述交通调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是什么?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和各类调查的内容是什么?4.解释以下概念: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④第30位交通量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
5.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6.交通量调查时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情况?7.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图表示。
8.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及如何选取?10.简述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1.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建设。
经调查预测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5。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试问该公路该修几车道?12.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表2-1,试分别计算向东行和向西行驶的交通量、行程时间和车速。
表2-1 试验车测试数据13.表2-2为某观测站交通量调查结果,已知高峰小时在8:30~9:30,填写完表格并分别求出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及15min的PHF(5)和PHF的数值。
(15)表2-2 分时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数值表14.请分析比较城市中心道路和城郊道路的高峰小时系数的大小?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如何提高精度减少误差?3.如何确定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的最小样本容量?4.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介绍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也掌握交通流规律。
主要是交通流现象(交通量Q、车速V 密度)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用于改善、优化道路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为交通流量或流量2、交通调查的目的、意义: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观测或短期间歇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为交通规划、道路简述、交通控制与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等提供必需的数据:交通量数据时交通工程学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资料。
4、①年平均日交通量: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5min或15min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改天日交通量之比值一般以百分比表示④度30为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形成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8、为什么药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道路和原修建的二级汽车专用道路,其余大部分道路都是汽车与其他各种车辆混合行使,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
根据各种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标注车的换算系数,在进行交通观察时,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用途、区分不同车种、分别记录、以便利用换算系数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9、交通量调查的地点选择:地点:1交叉口之间的平直路段上2交叉口3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交通量调查种类:1特定地点交通量调查2区域交通量调查3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4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
院重点课程项目《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交通工程专业适用)习题集交通工程教研室卢兰萍编写2004年2月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3.交通调查分哪些种类?各自的调查内容是什么?4.简述交通调查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
5.简述交通调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是什么?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和各类调查的内容是什么?4.解释以下概念: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④第30位交通量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
5.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6.交通量调查时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情况?7.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图表示。
8.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及如何选取?10.简述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1.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建设。
经调查预测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5。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试问该公路该修几车道?12.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表2-1,试分别计算向东行和向西行驶的交通量、行程时间和车速。
表2-1 试验车测试数据13.表2-2为某观测站交通量调查结果,已知高峰小时在8:30~9:30,填写完表格并分别求出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及15min的PHF(5)和PHF的数值。
(15)表2-2 分时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数值表14.请分析比较城市中心道路和城郊道路的高峰小时系数的大小?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如何提高精度减少误差?3.如何确定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的最小样本容量?4.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介绍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一章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
第二章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掌握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4、日平均交通量ADT: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6、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7、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7所得的交通量。
8、年平均月交通量AM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12所得的交通量。
9、最高小时交通量:以1h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8760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又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是一年内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3、道路分布系数: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交通流量或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的断面的车辆数2.交通量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计算?)、GPS法3.Q(交通流量)=Vs(区间平均速度)K(车流速度)4.交通量资料整理与分析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1Kmi=1Kmn Km表示每月的实际天数,日 n:每日的交通量,辆年平均日交通量:月交通量变化系数:M=AADTMADT各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KD:一年中某周日的总天数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AADTADT高峰小时流量系数:?6.柱状图:从0点到24点,每隔1h绘制有一个柱状矩形7.曲线图:常用来表示连续观测站交通量岁时序的变化,一般有交通量一日内的小时变化(时变),一星期内的逐日变化(日变),一年内的逐月变化(月变)以及一年内8760h的交通量由大到小排列的年小时交通量变化图。
绘制日、月变交通流量变化曲线图8.交叉口流量流向图P51 图2-7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V地点=2行程车速(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中途受阻时的停车时间;是评价道路行车通畅程度,与分析车辆发生延误原因的重要数据。
3行驶车速(运行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是衡量道路服务质量、估计道路通行能力及延误的重要参数。
4运营车速:车辆在运输路线上周转速度,即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是衡量运输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
5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区别:1)相同点:都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主要特征参数。
2)不同点:时间平均车速是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其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空间平均车速是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6地点车速调查方法:1.人工测速法 2雷达测速法 3自动计数器测速法4录像法7车速抽样:研究地点车速时,常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选择:在地点车速的观测中,要取得无偏向的车速样本,必须随即选测车辆,即每一行驶车辆选取作为样本的机会是均等的。
21.已知某环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实测资料如表1所示,试分别推算其未知的其他各方向交通量,并画出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参考教材例2-7、图2-7b/c )表1 环交交通量调查资料汇总表(辆/h ) 项目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Q 进i 180 150 130 160 Q 右i 70 60 40 80 Q 交织i3502903303102. 浮动车法测交通量及行程车速。
一测试车在东西长2000m 的段路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下表:行驶时间t(min) 对向来车数X (辆) 超车数Y (车) 被超车数Z (辆) 向东行6次,2.0 向西行6次,2.029.0 28.68.5 7.07.0 6.0试求东、西行的交通量及平均行程车速。
3.已知一“田”字形路网,各路段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如下表,试绘出机动车高峰小时路网流量图。
(参考教材图2-8)路段编号 1-22-31-44-52-55-63-64-7 7-8 5-8 8-9 6-9交通量(辆/时)100012009001600 1750 1800 1000 900 1100 1650 1100 12004.经观测,某地点的地点车速频率分布表如下表,试以此表为基础,分析车速的频率分布。
(参考教材例3-1,可不进行拟合优度检验)。
速度分组(km/h ) 组中值 观测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32-34 33 0 0.0 0.0 34-36 35 5 1.8 1.8 36-38 37 5 1.8 3.5 38-40 39 7 2.5 6.0 40-4241134.610.61346578942-44 43 21 7.4 18.044-46 45 33 11.7 29.746-48 47 46 16.3 45.948-50 49 62 21.9 67.850-52 51 37 13.1 80.952-54 53 24 8.5 89.454-56 55 14 4.9 94.356-58 57 9 3.2 97.558-60 59 5 1.8 99.360-62 61 2 0.7 100.062-64 63 0 0.0 100.05.在某交通量观测站,9月21日(星期二)的实测日交通量为4000辆/日,根据以往调查资料,9月的月变系数为0.89,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5。
第二章1、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或Kw: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又称日不均匀系数,日换算系数P92、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5min或15min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即位高峰小时系数。
P93、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年的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P84、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把高峰区间的累计交通量扩大推算为1小时时间内的交通量即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P95、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一般简称为第30h交通量。
将一年中所有8760h的小时交通通量按顺序由大到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P96、高峰区间:某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计交通量最大的区间称为该高峰小时内的高峰区间。
P97、第30为交通量系数(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
P98、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d: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P9第三章1、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P542、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起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P543、运营车速:车辆在运输线上的周转速度即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P534、行程车速:亦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中途受阻时的停车时间。
)535、行驶车速:亦称运行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行程时间中扣除因阻滞而产生的停车时间)的比值。
P536、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面)时的车速,亦称瞬时车速。
P53第四章1、空间占有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
P912、时间占有率:在单位测定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测定时间的百分率。
1.交通调查的定义:(P.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2.交通调查的类别:(P.1-2)○1以查明全国性或全省等大范围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为目的的交通调查;○2以确立相当具体的道路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城市建设项目为目的和以制定综合交通管制等交通工程措施为目的,以较大范围的地区和道路路线为对象的交通调查;○3为改善不良路段和个别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交通实况调查;○4其他的交通调查。
3.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P.8)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4.交通量调查的种类:(P.10)○1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2区域交通量调查○3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4分隔核查线交通量调查。
5.浮动车法的原理和计算:(P.12)调查人员需要一人记录与测试车对向开来的车辆数;一人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和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另一人报告和记录时间及停驶时间。
行程距离应已知或由里程碑、地图读取,或自有关单位获取,如不得已则应亲自实地丈量。
6.换算原因和原理:(P.24)原因: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原修建的二级汽车专用路是汽车专用的道路外,其余大部分道路都是汽车与其他各种车辆混合行驶。
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
原理:根据各种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标准车的换算系数。
为此,在进行交通量观测时,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用途,区分不同车辆,分别记录,以便利用换算系数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
换算方法:车头时距,车身面积换算目的:为求得统一标准,使交通量具有可比性。
7.交通量调查方法:(P.26)○1间隙式观测;○2连续式观测;○3交通量比重调查;○4其他交通调查。
8.主控制站,副控制站,关键站(P.28)对于每一条主要道路都应建立一个主控制站,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主要道路系统中有代表性的交通量及其小时变化和方向分布。
交通调查报告一、调查课题研究工作日主教通向三号门的五四桥的断面交通量,从中得出五四桥交通量的特性,加深对五四桥的交通量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为学校交通管理提供建议和数据支持。
二、调查内容1.调查人员:刘阳,朱顺维,周洋,王传坤,曹均凯,张子炎2.调查方法:人工计数法。
3.调查对象:自行车,校园环游车,小轿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小货车,校车(经实地调查,时段内校车经过数量为零,故不对其进行分析)4.调查地点:主教通向三号门的五四桥5.调查时间:周二下午2:00—3:006.调查方案:刘阳,朱顺维周洋,王传坤 曹均凯,张子炎分两个车道 报经过的车种类和数量记录各时间段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每五分钟报时,同时用手机拍下道路路况,方便过后详细统计交通量和交通密度。
事后工作将实际记录与所拍下的视频中的交通量进行核对,用excel 制作图表。
将实际记录与所拍下的视频中的交通量进行核对,用excel 制作图表。
将实际记录与所拍下的视频中的交通量进行核对,用excel 制作图表。
7.调查工具:手机(用于摄像、计时)、纸、笔。
8.调查目的:根据五四桥上交通量的调查,分析各种交通工具在交通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从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加深对五四桥的交通量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为学校交通管理提供建议和数据支持。
下图为五四桥地理位置:9.调查说明:此次调查为交通量的调查。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上下行方向(如特指时亦可为某一方向或车道)的车辆和行人数量,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也称为交通流量或流量。
其中按性质划分又划分为汽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等;按时间划分又分为分钟交通量、小时交通量、日交通量(昼夜交通量)、周交通量、月交通量、年交通量、信号周期交通量等;按空间划分又分为断面交通量、路段交通量、路线交通量、路网交通量等。
我们小组本次调查的交通量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分钟交通量、断面交通量。
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3.交通调查分哪些种类?各自的调查内容是什么?4.简述交通调查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
5.简述交通调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是什么?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和各类调查的内容是什么?4.解释以下概念: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④第30位交通量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
5.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6.交通量调查时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情况?7.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图表示。
8.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及如何选取?10.简述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1.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建设。
经调查预测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5。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试问该公路该修几车道?12.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表2-1,试分别计算向东行和向西行驶的交通量、行程时间和车速。
表2-1 试验车测试数据行驶时间t(min)与测试车对向行驶的来车数x(辆)测试车被超越车辆数减去测试车超越车辆数y(辆)东行6次,2.00 29.0 1.5西行6次,2.00 28.6 1.013.表2-2为某观测站交通量调查结果,已知高峰小时在8:30~9:30,填写完表格并分别求出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及15min的PHF(5)和PHF(15)的数值。
表2-2 分时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数值表时间向东车辆数(辆)向西车辆数(辆)双向合计(辆)8:30~8:35 8:35~8:40 8:40~8:45 8:45~8:50 8:50~8:55 8:55~9:00 9:00~9:05 9:05~9:10 9:10~9:15 9:15~9:20 9:20~9:25 9:25~9:30 808060809085859075858075656570707070757580706060合计14.请分析比较城市中心道路和城郊道路的高峰小时系数的大小?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如何提高精度减少误差?3.如何确定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的最小样本容量?4.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介绍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后题答案马超群1、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A.准时B.形成网络C.快捷性D.延续性答案:B--------------------------------2、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A.一次乘客B.二次乘客C.三次乘客D.四次乘客答案:C--------------------------------3、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的基本依据。
A.运行状况B.使用时间C.服务质量D.容量或能力答案:D--------------------------------4、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A.放射状结构B.放射+环形结构C.栅格网状结构D.网格+环线结构答案:A--------------------------------5、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A.服务人员B.主要设施设备C.列车D.车站的容量答案:B--------------------------------6、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A.移动平均法B.指数平滑法C.月度比例系数法D.德尔菲法答案:D--------------------------------7、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A.单向峰型B.双向峰型C.突峰型D.无峰型答案:B--------------------------------8、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A.方向性标识B.说明性标识C.宣传性标识D.警告性标志答案:C--------------------------------9、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A.信号系统B.通信系统C.运营控制中心D.环控系统答案:C10、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A.发量大而集中B.多向集散和换乘C.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D.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答案:D--------------------------------11、停车换乘P+R出行生成预测模型的模型有()A.增长率法B.类别回归分析法C.Logit模型D.最优化法答案:ABC--------------------------------12、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进行综合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资料第一篇: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资料1.交通调查的定义:(P.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的类别:(P.1-2)1以查明全国性或全省等大范围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为目○的的交通调查;2以确立相当具体的道路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城市建设项目○为目的和以制定综合交通管制等交通工程措施为目的,以较大范围的地区和道路路线为对象的交通调查;3为改善不良路段和个别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交通实○况调查;4其他的交通调查。
○3.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P.8)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4.交通量调查的种类:(P.10)1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2区域交通量调查;○3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4分隔核查线交通量调查。
○5.浮动车法的原理和计算:(P.12)调查人员需要一人记录与测试车对向开来的车辆数;一人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和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另一人报告和记录时间及停驶时间。
行程距离应已知或由里程碑、地图读取,或自有关单位获取,如不得已则应亲自实地丈量。
6.换算原因和原理:(P.24)原因: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原修建的二级汽车专用路是汽车专用的道路外,其余大部分道路都是汽车与其他各种车辆混合行驶。
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
原理:根据各种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标准车的换算系数。
为此,在进行交通量观测时,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用途,区分不同车辆,分别记录,以便利用换算系数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
换算方法:车头时距,车身面积换算目的:为求得统一标准,使交通量具有可比性。
7.交通量调查方法:(P.26)1间隙式观测;○2连续式观测;○3交通量比重调查;○4其他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一章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
第二章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掌握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4、日平均交通量ADT: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6、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7、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7所得的交通量。
8、年平均月交通量AM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12所得的交通量。
9、最高小时交通量:以1h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8760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又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是一年内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3、道路分布系数: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17、高峰区间:是指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积交通量最高的区间称为高峰小时区间。
18、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将高峰区间的累计值扩大推算为1h时间内的交通量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19、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时间内实际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间的比值。
20、交通量调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交通量的地点选择随调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交通量集中且具有代表性,方便调查与统计,具有控制性的点:一般选择远离交叉口的平直路段,交叉口某一进口道的引道,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
调查时间,日期,范围随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了解全年的交通量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调查,必须选择在一年内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日期进行,作为一周来说,最好选择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避免周末及星期日前后。
从日期来说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的日子,节假日,休息日,以及无大型文化活动日的晴天为宜。
21、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机械观测法,实验车法,浮动车法,基于GPS的方法,航摄法,录像法。
22、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间内,对进入该区域的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通量。
23、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法: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期区间的交通量,第三章1、样本车速的选择:在地点车速的样本选择中,要取得无偏向车速样本,必须随机选择车辆,即任何一辆车被选为样本的概率是均等的,样本的选择必须避免某种偏向,样本的各个单元,相互之间必须完全独立,选取数据的地区间应无根本的差别,构成样本所有项目的条件必须一致。
2、1、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P542、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起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P543、运营车速:车辆在运输线上的周转速度即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P534、行程车速:亦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中途受阻时的停车时间。
)535、行驶车速:亦称运行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行程时间中扣除因阻滞而产生的停车时间)的比值。
P536、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面)时的车速,亦称瞬时车速。
P53第四章1、空间占有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
P912、时间占有率:在单位测定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测定时间的百分率。
P91空间占有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密度不能直接反应车队的长度,而空间占有率在测定时就已经预见到车队长度。
时间占有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时间占有率在一个点测的,而密度是在一个区间段内测得的。
出入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取得中途无出入交通的区段内现有车辆数或行驶时间的方法。
第五章1、可能通行能力:已知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机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 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围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交通工程)2、基本通行能力: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
(交通工程)3、道路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其单位通常为辆/h。
4、设计通行能力:设计中的公路的一部分在预测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交通工程)5、饱和流量: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入口引道内车队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6、停车线法调查:停车线法的基本思想是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为通过路口。
将饱和通行能力经修正后得到的设计通行能力。
7、冲突点法调查:冲突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车辆通过“冲突点”作为路口。
8、冲突点:是指本向直行车和对向左转车在同一绿灯时间内交错通过,此两向车流轨迹的交汇点。
第六章1、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2、固定延误:有交通控制设施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
3、运行延误:有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误差。
4、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
5、行程时间延误:车辆实际行驶的总行程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平均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6、延误率: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7、车流延误率:车流各车辆的延误率之和,即车流在单位长度路段的总延误时间。
8、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速度通过排队长度的时间之差。
9、引道延误:为引道实际消耗时间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10、路段调查方法:跟车法、驶入驶出法、11、交叉口调查方法:停车时间法,行程时间法。
12、第七章1、OD调查主要包括:人的出行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2、出行:指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移动过程。
3、出行的三属性:每次出行具有起讫两个端点,每次出行就有一定的目的,每次出行都会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工具。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小区内交通出行的中心点。
5、期望线:连接个小区形心的直线。
6、OD表:表示起讫小区间出行交换数量的表格。
7、分隔查核线:为校核OD调查精度而在调查区域内按天然,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他们将调查区域划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道路断面的交通量。
8、主流倾向线:又称综合期望线,是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9、出行吸引:相对于出行产生,包括交通分区内下述出行端点:家庭出行中的非家庭一端的端点,不论其为出发点还是到达点;非家庭出行中的到达点。
整个调查区域的出行数应等于出行产生数。
10、出行产生:包括交通分区内下述出行端点:家庭出行中的家庭一端端点,不论其为出发点还是到达点;非家庭出行的出发点。
11、区内出行:调查区域分成若干交通小区后,起讫点都在同一个小区内的出行。
12、区间出行:调查区域分成若干交通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小区内的出行。
13、区域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有时还分设内线和外线,内线常为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包围线。
14、过境出行: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域范围外的出行。
15、出行分布:又称OD交通量。
调查区域内各交通小区之间的车、人出行次数,当限位车辆出行时,亦称交通分布。
第八章1、停放周转率: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即用停车设施容量除实际停放数求得。
2、停车供应:指路内、路外停放场地可能提供的最大停放车位数(或面积)。
3、停放吸引量:在指定小区或停放点上一定时间内的停车数量。
4、停放吸引:指车主(驾驶人、骑车人)在出行活动中有目的的路内(路外)停放。
P1815、停放车指数:指某一时刻实际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
它反应了停放场地的拥挤程度。
6、延停车数:表示各个间隔观测时段获得的延停车辆数之和。
10、行人交通特性调查主要的调查有:行人步行调查、行人过街调查、其他行人交通情况调查11、车辆停放调查方法:航测照片方法、人工实地调查法(分为三类:间断式调查、连续式调查、征询意见调查)12、停放吸引量:在指定小区或停放点(段)上一定时间内(一天、高峰、小时等)的停车数量13、停放车指数(停放饱和度):指某一时刻实际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了停放场地的拥挤(饱和)程度第一章1.什么是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答: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意思作用:交通工程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靠交通调查工作的开展和数据资料的积累与运用。
向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流研究理论等各方面服务。
对发展我国道路交通事业有重大意义。
第二章1.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答: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原修建的二级汽车专用路是汽车专用的道路,其余大部分道路是汽车与其他各种车辆混合行驶。
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
换算原则:根据各种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他们对标准车的换算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