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拟理论

比拟理论

比拟理论
比拟理论

下面是本文作者在《传热学》的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讲课体会,即如何利用热电比拟法、量级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把《传热学》比较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感兴趣的实践联系起来。

2.热电比拟法

比拟法是建立在不同自然事物之间具有极其相似的现象、属性、数学表达形式和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人脑的生理结构功能对已知知识与未知或未全知的知识进行联系,并推理得出结论。这是人的主管意识与客观事务相互作用的结果。热电比拟法(热阻分析):即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及电学中电阻的串并联理论应用于传热学热量传递现象的研究。

热路与电路的相似性

驱动力转移阻力转移量基本定律电学电压△U/(V) 电阻R/(Ω)电流强度I/(A) I=△U/R

热学温度△t/(K) 热阻R t/(m2K/W) 热流密度q/(W/ m2) q=△t/R t

由傅里叶导热定律推得多层(以三层为例)的平面一维稳态导热(如图1所示)为:

(2)

中Δt=t1-t4为总温压—驱动力;ΣR=R1+R2+R3总热阻—移动阻力,它等于各层分热阻之和,即有所谓的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类似于三个电阻构成的串联电路,其热路与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导热过程热电比拟示意图

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icity-heat analogy 根据有效辐射的计算式和两个表面净换热量的表达式可以得出:

其中为表面热阻,其中为空间热阻。

将上式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相比可见:换热量相当于电流强度;

相当于电势差;而及则相当于电阻,分别称为辐射换热表面的表面辐射热阻及

空间辐射热阻。相当于电源电势, 而

则相当于节点电压。则两个辐射热阻的等效电

路如图2所示:

图2辐射热阻比拟示意图

Fig.2Schematic diagram of radiation

利用上述两个单元格电路,可以容易地画出组成封闭系统的两个灰体表面间辐射换热的等效网络,如图3所示。根据等效网络,可以立即写出换热量计算式。

图3辐射过程热电比拟示意图

Fig.3Schematic diagram of radiation

这种把辐射热阻比拟成等效的电阻从而通过等效的网络图来求解辐射换热的方法成为

辐射换热的网络法。

多表面封闭系统网络法求解的实施步骤:

⑴每个表面是一个结点,其热势为E b(对于漫-灰表面为有效辐射J)。

⑵每两个表面间连接一个相应的空间热阻。

⑶每个表面与接地间连接一个表面热阻。

⑷若某角系数为0,即空间热阻→∞,则相应两个表面间可以断开,不连接空间热阻。

⑸若某表面绝热,则其为浮动热势,不与接地相连。

图4空间辐射过程热电比拟示意图

Fig.4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icity-heat analogy of radiation

应用电学的基尔霍夫定律—流入每个结点的电流(即热流)总和为零,联立求解可以得出(如图4所示):

;(2)

;(3)

;(4)

流入节点的电流沿各个方向总和为零。此处为流入J i的总热流为零,建立此各个节点的热平衡方程式,通过联立求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各节点有效辐射J i和各表面的净辐射热流量Q i。

即:

(5)

3.数量级分析法

比较方程中各量或各项的量级的相对大小;保留量级较大的量或项;舍去那些量级小的项,方程大大简化。

以边界层内能量方程、二维、稳态、强制对流、层流、忽略重力为例(如图5所示):0(1)、0(d)表示数量级为1和d ,1>>d ,确定5个基本量的数量级:

主流速度:;温度:;壁面特征长度:;边界层厚度:

;x与l相当,即:;;

图5 边界层示Array意图

Fig.5Schematic

diagram of

boundary layer

u沿边界层厚

度由0到u¥:

;由

连续性方程:。导数的数量级可将因变量以及自变量的数

量级带入导数的表达式而得出。

(5)

所以公式可以化简成:

(6)

由化简表明:边界层内的压力梯度仅沿x 方向变化,而边界层内法向的压力梯度极小。

边界层内任一截面压力与y 无关而等于主流压力。

同理可将边界层方程组化简成:

(7)

(8)

(9)

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3个方程、3个未知量:u、v、t,方程封闭如果配上相应的定解条件,则可以求解。

4.量纲分析法

在已知物理现象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两现象之间的一些列比例系数,尺寸相似倍数,并导出这些相似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无量纲量。实施方法

将物理现象数学描写进行无量纲化,导出相应相似准则;

根据相似现象的定义导出相应相似准则数。

基本依据:

p定理,即一个表示n个物理量间关系的量纲一致的方程式,一定可以转换为包含n-r 个独立的无量纲物理量群间的关系。r指基本量纲的数目。

优点:

方法简单;

在不知道微分方程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无量纲量。以圆管内单相强制对流换热为例:

(1)确定相关的物理量量纲中的基本量的量纲

h:;:;:;:;u:;d: m;: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量:长度[m],质量[kg],时间[s],电流[A],温度[K],物质的量[mol],发光强度[cd]。因此,上面涉及了4个基本量纲:时间[T],长度[L],质量[M],温度[K] ,r = 4。

r=4:[T],[L],[M],[K]

n – r = 3,即应该有三个无量纲量,因此,我们必须选定4个基本物理量,以与其它量组成三个无量纲量。我们选u,d,l,h为基本物理量。

(2)将基本量逐一与其余各量组成三个无量纲量

;;

(3)求解待定指数,以p1为例

=

同理:;

5.结论

在教学中准确而又巧妙地选择比拟对象、数量级的关系、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但可以减轻教学负担,还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兴趣和释疑解难的欲望。以上论述的三种方法是理论思维的重要逻辑推理方法,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特别是工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手段和方法

现代汉语中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现代汉语中的造词法和构词法。 一、造词和造词法 (一)造词概说 1.造词 所谓造词就是指创制新词,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 2.人们的造词活动 人们的造词活动就是人们为新事物、新现象命名的行为(不限人、地)。 (二)造词法 1.含义:创制新词的方法。 2.汉语的造词法: (1)音义任意结合法——就是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现已少用,多是单纯词);如:手、足、蜻蜓 (2)摹声法 ①摹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 a.根据事物发出的声音给事物命名;如:猫、布谷 b.根据事物发出的声音创制新词,以描写该事物的性状的;如:嗯、哎呀、哗哗、轰隆隆 ②摹仿外语词的声音来造词(一般称为音译词);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 (3)音变法——通过语音变化的方式产生新词。

①儿化韵造词;如:盖--盖儿尖--尖儿 ②改变读音造词;如:好(三声)--好(四声) (4)说明法——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方法。 ①情状;如:国营、胆怯 ②性质特征;如:方桌、石碑、丁字尺 ③用途;如:雨衣、牙刷、洗衣粉、书桌 ④领属;如:树叶、羊毛、鞋带 ⑤颜色;如:红旗、绿豆、白云 ⑥数量;如:三秋、六书、八卦 ⑦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 a.用所属物类注释说明;如:菊花、芹菜、吉普车 b.用单位名称注释说明;如:人口、马匹 c.用事物情状进行注释说明;如:静悄悄、恶狠狠、光秃秃 ⑧运用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对原有词的意义做某些改变以说明事物。如:聋子、甜头、黑乎乎 (5)比拟法——用现有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①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属于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如:鸡眼、猫眼 ②新词的一部分是比喻成分;如:雪花、瓜分、木马、刀子嘴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拟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例如: (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3)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6)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例如: (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宗璞<<紫藤萝瀑布>>) 其中本体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喻体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比喻词是“像”。比喻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一般”“像--一

比喻 与 拟人区别及表达效果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 比拟的赏析要点 1、定义: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①、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 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 变得富有艺术魅力. 比如: 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 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 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4、总体把握 同比喻类似,把握“比拟”类修辞的表达效果时,要先弄清楚本体和拟体,然后分析拟体的特点,再结合这个特点来考虑作者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 5、分类指导 第一拟人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这样的修辞方法就叫拟人。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以动物拟人: 例如 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 泰《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 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从而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安慰,希望和信心.

大井法和比拟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大井法和比拟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矿井涌水量是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是矿山设计部门确定排水设备和制定防水措施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矿井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矿井涌水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文章选用大井法和地质水文比拟法对泉上煤矿三水平联合开采16、17两层煤时的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大井法;水文地质比拟法;涌水量预测 引言 矿井涌水量指的是矿山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包括各种巷道和开采系统)的水量,它是评价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要的指标,因此,正确预测矿井的涌水量对于指导矿井排水设施建设以及保障煤矿的安 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2]。 预测矿井涌水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确定性分析方法中的解析法、数值法、模拟法、水均衡法;非确定性分析方法中的水文地质比拟法、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灰色系统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3]。文章选用大井法(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泉上煤矿16、17煤

开采时的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 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1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文章所研究的泉上井田位于滕县煤田南部,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共含煤18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4层,即煤3下、煤12下、煤16、煤17。泉上煤矿目前主采煤层为12下、16、17煤层。 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上含水砂层段、下含水砂层段,上侏罗统砂砾岩层段,3下煤层顶板砂岩,石炭系太原组第三、五、八、十下层石灰岩,本溪组第十二、十四层石灰岩,中奥陶统石灰岩。 1.2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2.1 开采16煤层时的充水因素 泉上煤矿16煤层上距12下煤层54.08m,实测“两带”高度为13.80m,正常条件区域下,16煤层的开采不会受到12下煤层采空区积水影响;17层煤上距16层煤平均13.90m,开采后的“两带”高度理论计算为14.8m,回采时会受16 层煤采空区积水影响,开采时必须提前疏放16煤层老空水。 1.2.2 开采17煤层时的充水因素 泉上煤矿17煤层上距16煤层平均13.90m,开采后的“两带”高度理论计算为14.8m,回采时会受16层煤采空区积水影响,在16层煤采空积水区下,开采17层煤工作面前,必

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学会辨析比喻,比拟句。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3、能辨析拟人句;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拟人句的特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难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比喻,拟人) 3、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八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顶真等。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 比喻 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 (一)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例如: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4、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喻的种类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 (一)从结构上区别 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

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doc

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篇一: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篇二: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借助丰富 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 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 使物具有人性、人情。如: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 周围的道路观察;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 庄稼;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 来写。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比拟同比喻的区别: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是 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合,相融关 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 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 小姑娘,还是活泼的小伙子,无法回答. 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以 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借喻体表现或说明本体,本体同喻 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 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 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比喻,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 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 是主-谓式.这种主谓句,主语若是由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 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第四,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赋予本 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第五,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 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参考资料: 【篇三: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 说的某一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举例:她像一只瑟缩 地偎依在他的身旁。(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 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 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

比喻的种类

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 (一)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拟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例如: (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3)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6)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例如: (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宗璞<<紫藤萝瀑布>>) 其中本体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喻体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比喻词是“像”。比喻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像”“好像”“如”“如

比拟与比喻,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 修辞吧回答 比拟是一个修辞格,其中分为两种修辞手法, 1是拟人,2是拟物. 拟人是指将人的习性特点行为动作拟用在物体上.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发帖人:晓红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 同学们认为是拟人句,教参上说是比喻句,该如何向学生解释? 回复人:zrx1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古井这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就是拟人句了。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是比喻句,”“像”是比喻词,“古井”被比作“母亲”,“井水”被比作“甜美的乳汁”。 回复人:晓红 像这种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如何与拟人句进行区别呢? 回复人:神剑老龙 晓红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的确,比喻和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容易混淆,这是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例如“海燕像勇士”和“勇敢的海燕”两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拟人。既然“勇士”是人,为什么“海燕像勇士”是比喻而不是拟人呢?因为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 一、两者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拟”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如“披星戴月”是比拟,它不是说“星像衣服,月像帽子”而可披可戴,而是说把星当成衣服,把月当成帽子而可披可戴的。同理,“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二、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海燕像勇士”就是以“勇士”喻海燕。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三、必须出现的成分不同。 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 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刚落地的娃娃是人生的开始。二者都有充满活力的相似点,这句中的本体出现。 例2.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3.延河滚滚喊前进! 这句话中的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出现,写成“延河像人一样喊前进”就是比喻了。由此可见,区别比喻和比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2018士兵提干考试定义判断点金篇38:比拟法

2018士兵提干考试定义判断点金篇38:比拟法关键词:士兵提干提干考试分析张为臻定义判断比拟法 【定义分析】 比拟法,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根据两种物理现象之间的比拟关系,通过一种物理现象的观测试验,研究另一种物理现象的方法。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现象中有可用形式相同的数学方程描述的物理量,它们之间便存在比拟关系,比拟法即因此得名。 基本原理是:用一种较易观测试验的物理现象,模拟另—种难以观测试验的物理现象,可使试验工作大为简化。 在实验应力分析领域中,常用的有薄膜比拟、电比拟、电阻网络比拟和沙堆比拟等方法。 【考点配题】 比拟法是植物命名时最常见的一种修辞造词手段,是一种当物体的一部分或整体在形状、纹色、气味儿、质地、功能等方面,与其他事物存在着相似联系,植物命名时就相应的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的方法。张为臻博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植物命名,没有使用比拟法的是( )。 A.蘑菇里最珍贵的叫猴头,这种蘑菇是圆的,没有根,泥黄色表面成头发丝状很像猴子的脑袋,故而得名 B.代代花,姑苏名产,实熟时色黄,若不采下,经五年而不烂,皮色由青而黄复由黄变青可历多年故称代代花 C.据《本草纲目-果部-椰子》,记载椰子果实圆形,上有黑褐色的毛,人们将其与人的头颅类比,命名为“越王头” D.甘草可调和众药,故又名“国老”,“国老”本为古代的国之重臣。或为告老退职的卿,大夫或士,有德高望重之义 【答案】:B。 【准维解析】:第一步:找到关键词 关键词为“物体的一部分或整体在形状、纹色、气味儿、质地、功能等方面,与其他事物存在着相似联系”、“植物命名时就相应的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

比喻跟比拟的区别

一)比拟的定义 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作“拟体”。 二)类型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1] 拟人 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比拟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1、把动物拟人: ……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2、把植物拟人: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搞活打开乐观没软骨头年蔑视内蒙古体看法没国家没每人法庭长每佛撒佛爱戴方面每广泛没收马锅头反革命的灌米汤佛打开人民感感到毛茸茸。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鬼画符合金钢头发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股份公司软骨头没防恶魔日二十九饿日食基色亿十日米”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

9.3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法

§9.3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法 学习思路: 扭转问题的应力解法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它能够借助于所谓的薄膜比拟(Prandtl比拟)法,使对应的扭转问题运算和分析变的更为直观。薄膜比拟法是由德国力学家Prandtl提出的。 薄膜比拟法的基本思想是:受均匀压力的薄膜与柱体的扭转,有着相似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测试薄膜变形,分析柱体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当柱体受外力矩作用发生扭转时,对于非圆截面杆件,其横截面将产生翘曲。 薄膜比拟法的主要作用是定性地分析横截面的扭转应力。这一方法借助薄膜等高线直观地说明横截面的切应力方向与大小。 学习要点: 1. 薄膜比拟; 2. 薄膜垂度与扭转应力; 3. 薄膜等高线与切应力; 扭转问题的应力解法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它能够借助于所谓的薄膜比拟(Prandtl比拟)法,使对应的扭转问题运算和分析变的更为直观。 薄膜比拟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一个与柱体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孔,孔上敷以张紧的均匀薄膜,那么,受均匀压力的薄膜与柱体的扭转,有着相似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测试薄膜弯曲的情况,分析柱体扭转时横截面的应力分布。 设有一块均匀的薄膜,张在一个与扭转柱体横截面形状相似的水平边界上。当薄膜承受微小的均匀压力q作用时,薄膜上各点将产生微小的垂度。将边界所在水平面作为Oxy平面,z轴垂直向下,如图所示。

由于薄膜的柔顺性,可以假设它不承受弯矩,扭矩,剪力和压力,而只承受均匀的张力。设薄膜内单位宽度的张力为F T。 现在考虑薄膜中微分单元abcd的平衡。微分单元受的总压力为q d x d y,薄膜的垂度用Z表示。 ad边上的张力为F T d y,它在z轴上的投影为; bc边上的张力也是F T d y,它在z 轴上的投影为; ab边的张力在z轴上的投影为; cd 边上的张力在z轴上的投影为。 根据薄膜微分单元平衡条件,则

高考语文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浅谈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浅谈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xfrain 2015.1.15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一般用“是、就是、成了、变成、化为”等表示判断的词来充当。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①老师是辛勤的园丁。②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③她是一个有铁的手腕的女人。④我们有钢铁的意志,铁的纪律。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①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去。②星空中银盘高挂。③飞跃的羚羊,勇夺奥运铜牌。 ④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例如:①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②那点薄雪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②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③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④月光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 ★★比喻和比拟连用的句子: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②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三、区别 1、比喻句,喻体一般要落脚到一个名词性的对象上。比 拟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或物的,是把甲物 当作乙物来写,主要是一种动作性的摹拟。 2、比喻句中,暗喻、借喻都可以还原为有“本体+喻词 +喻体”的明喻形式。而比拟是不可以的。故辨析时可以 使用这种还原法。 3、比喻重在“喻”,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 比,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 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喻是以甲事 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 甲事物当作乙事物写,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四、作用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 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作用有:①化平淡 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 简洁。 2、比拟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 亲切;写憎恨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比拟的作用 有: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④充满情味。 五、练习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 3、勇敢的海燕在大海飞翔。 4、海燕像勇士一般在与暴风雨中飞翔。 5、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6、海棠像一个美人静静的睡去了。 7、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 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 9、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11、太阳是顽皮的小男孩。 12、太阳顽皮地拨弄着我的头发。 13、康巴诺尔就是怒放的花朵。 14、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思念像 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生长着,伸展着。思念像一棵 枝丫横生的老槐,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扎在我的 心中。 15、思念像春天的雨丝,柔柔的,亲着,吻着。思念像夏 天的蝉声,充斥于整个天地,缠着,绕着,想逃也逃 不脱。思念像永远的秋季,任黄叶挥洒,任秋雨缠绵, 任那浸透古人心神的浓郁韵味熏染。 16、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 大。家园像青年时的单间,随时等我,随时离我,任 我逍遥,任我奔波。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使有些 残破,让人心安,让人有所依托。 浅谈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xfrain 2015.1.15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 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 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 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 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 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一般用“是、 就是、成了、变成、化为”等表示判断的词来充当。暗喻 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①老师是辛勤的园丁。②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③她是一个有铁的 手腕的女人。④我们有钢铁的意志,铁的纪律。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 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①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 门去。②星空中银盘高挂。③飞跃的羚羊,勇夺奥运铜牌。 ④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相似点对 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 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 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 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 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 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 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例 如:①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②那点薄雪忽然 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②坦克后面, “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③阿Q飘飘然地飞了 一通。④月光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 ★★比喻和比拟连用的句子: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 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②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 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三、区别 1、比喻句,喻体一般要落脚到一个名词性的对象上。比 拟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或物的,是把甲物 当作乙物来写,主要是一种动作性的摹拟。 2、比喻句中,暗喻、借喻都可以还原为有“本体+喻词 +喻体”的明喻形式。而比拟是不可以的。故辨析时可以 使用这种还原法。 3、比喻重在“喻”,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 比,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 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喻是以甲事 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 甲事物当作乙事物写,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四、作用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 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作用有:①化平淡 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 简洁。 2、比拟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 亲切;写憎恨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比拟的作用 有: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④充满情味。 五、练习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 3、勇敢的海燕在大海飞翔。 4、海燕像勇士一般在与暴风雨中飞翔。 5、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6、海棠像一个美人静静的睡去了。 7、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 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 9、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11、太阳是顽皮的小男孩。 12、太阳顽皮地拨弄着我的头发。 13、康巴诺尔就是怒放的花朵。 14、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思念像 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生长着,伸展着。思念像一棵 枝丫横生的老槐,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扎在我的 心中。 15、思念像春天的雨丝,柔柔的,亲着,吻着。思念像夏 天的蝉声,充斥于整个天地,缠着,绕着,想逃也逃 不脱。思念像永远的秋季,任黄叶挥洒,任秋雨缠绵, 任那浸透古人心神的浓郁韵味熏染。 16、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 大。家园像青年时的单间,随时等我,随时离我,任 我逍遥,任我奔波。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使有些 残破,让人心安,让人有所依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