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章末综合检测(一)

4 章末综合检测(一)

4 章末综合检测(一)
4 章末综合检测(一)

章末综合检测(一)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合肥检测)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P地海拔(H)为()

A.100 m<H<200 m B.200 m<H<300 m

C.300 m<H<400 m D.400 m<H<500 m

2.图中信息显示()

A.R河流向为从西北向东南

B.③地为山谷

C.①地比②地河流流速快

D.④地为阳坡

解析:第1题,P地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的内部,根据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等高线的数值规律可知,如果P地外面闭合等高线数值为200,则P地的海拔为100~200 m;如果P地外面闭合等高线数值为300,则P地的海拔为300~400 m。再根据P地为河流发源地,可判断其海拔高于四周,所以其海拔是300~400 m。故C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和指向标可判断R河自北向南流,故A项错误;③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说明该地为谷地,故B项正确;①地比②地等高线稀疏,说明①地比②地地势平缓,所以①地比②地的河流流速慢,故C项错误;④地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故D项错误。

答案:1.C 2.B

(2020·湖南六校联考)下图是湖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是新开垦的土地,油菜单产量乙地高于甲地,在人工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乙地高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量大B.土壤肥沃

C.降水量大D.气温高

4.若在丙处速降,准备的绳子适宜的长度是()

A.100米B.200米

C.210米D.250米

解析:第3题,乙地虽然处于阳坡,但纬度较甲地略高,故两地太阳辐射差异很小,A 错;甲乙两地位于湖南省,且距离很近,因而气候条件相近,即气温和降水量差别很小,C、D错;甲乙两地地形条件不同,形成的土壤最有可能存在差异,因而乙地高产的原因最可能是土壤肥沃。第4题,利用等高线图上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S<(n+1)×d(S 为等高线图上陡崖相对高度,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可计算出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100≤S<200 m,最大相对高度无限接近200 m。速降时绳子上端需要捆绑固定,因而绳子适宜的长度应该略长于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故选C。

答案:3.B 4.C

(2020·贵阳监测)下图示意某地区等高线。据此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条虚线中,可能是河流一部分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6.图示范围内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A.500米B.700米

C.800米D.900米

解析:第5题,甲虚线位于500米与6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山坡,该地不会形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河流,A错;乙、丁虚线经过的等高线有向低处凸出的部分,即经过山脊,B、D错;丙虚线位于两条200米等高线之间,且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可能是河流的一部分,C对。第6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及海拔变化趋势,丙虚线处海拔最低,西北部山地海拔最高,两地之间有7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等高线图上两点间高差计算公式(n-1)×d≤S<(n+1)×d(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S为高差),可计算出两地高差大于等于600米小于800米,故选B。

答案:5.C 6.B

(2020·长沙模拟)国家宏观区域调控政策对经济重心演变速度和人口重心演变速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下图示意1996-2015年我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轨迹。据此完成7~9题。

7.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二者空间偏离最大的年份是()

A.1996年B.2004年

C.2011年D.2015年

8.影响1996-2004年经济重心东移的主要因素是()

A.东部率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中部崛起政策

C.西部大开发政策

D.全球金融危机

9.有关我国2000-2005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的改变后于经济重心的改变

B.人口重心的改变先于经济重心的改变

C.人口重心的改变与经济重心的改变同步

D.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改变在时间上无关联性

解析:第7题,分别确定四个年份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经纬度,算出空间距离就可确定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二者空间偏离最大的年份。1996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纬度相差约6′,经度相差约1°41′;2004年的纬度相差约17′,经度相差约1°58′;2011年的纬度相差约18′,经度相差约1°28′;2015年的纬度相差约7′,经度相差约1°20′。易得出2004年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二者空间偏离最大的年份。第8题,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总体上是从东向西逐步展开的,1996-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率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重心东移。第9题,2000-2004年,我国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2004-2005年我国人口重心又向东迁移;2000-2004年,我国经济重心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2004-2005年我国经济重心又向西南方向迁移;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时间比经济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的时间早,说明人口重心的改变先于经济重心的改变。

答案:7.B8.A9.B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10.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11.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第10题,获得农田长势影像资料用RS,系统分析用GIS,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用GPS,故选D。第11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答案:10.D11.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20·三明测试)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河流在等高线400~600 m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若从图中甲村修建一条普通公路到乙村,①②③④中哪条更好?为什么?(6分)

(3)若在图中修建水渠引水至金矿,M、N两条哪条更好?为什么?(6分)

(4)图中从甲、乙两村沿④路线徒步爬到山顶哪个更省力?为什么?(6分)

解析:(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相反,图中等高距为100 m,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河流在400~600 m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2)从甲村到乙村的普通公路要考虑安全,同时要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四条线路中,②跨越等高线少,坡度缓,比较安全,且穿越河流少,需建设桥梁少,建设成本低。(3)修建水渠往金矿引水,如果能够自流则引水效果更好一些,M、N中,N线路能使河水自流到金矿。(4)从甲、乙两村沿④路线徒步爬到山顶,甲村线路穿越等高线条数多,坡陡路难行;乙村线路穿越等高线少,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疏,坡度平缓,爬行较为省力。

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

(2)②。原因:坡度缓;过河少,修桥少。

(3)N。原因:河水可以自流到金矿。

(4)乙村。原因:等高线少,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13.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8分)

(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4分)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6分)

(4)当地拟建一座水坝,某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6分)

解析:(1)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说明地形、地势特点。结合等高线与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2)在分别读出甲聚落和朝阳峰海拔的前提下,利用交叉相减方法计算其相对高度。(3)受山脊阻挡,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4)分别从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面积、工程量大小及搬迁居民数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

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2)800~1 200米之间。

(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

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 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 C.潮汐现象不明显 D.理化性质不稳定 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 A.1B.2 C.3 D.4 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 A.挪威海以南 B.白令海峡 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章末综合检测(四)

章末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20·抚顺一模)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B.近期出现在抚顺的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含活性炭的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作用C.煤炭经蒸馏、气化和液化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D.“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选B。硅为良好的半导体,用作芯片,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为绝缘体,它们不是同种材料,A错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而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含活性炭的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作用,B正确。煤炭气化生成CO和H2,液化生成甲醇,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蒸馏为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故煤炭不能蒸馏,C错误。特种钢缆为金属材料,不是非金属材料,D错误。 2.绿色化学实验指化学实验要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如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 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 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C.用CCl4进行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 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解析:选C。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时,有污染性气体SO2生成,且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2气体,但不能用来吸收SO2,A错误;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O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B错误;溴有毒且易挥发,而碘不易挥发,C正确;锌与稀硫酸制氢气后的废液倒入水槽会污染环境,D错误。 3.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 解析:选C。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

第一章静电场单元测试卷(附详细答案)

第一章静电场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8题单选,每题3分,9-13题多选,每题4分) 1.下列选项中的各 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 1/4 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 ) 2.将一电荷量为 +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如图所示,M 、N 和P 是以MN 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 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 = 60°.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 、N 两点,这时O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1;若将N 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 点,则O 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 2,E 1与E 2之比为( ) A .1∶2 B .2∶1 C .2∶ 3 D .4∶ 3 3.点电荷A 和B ,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量分别为4Q 和Q ,在AB 连线上,如图1-69所示,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在 ( ) A .A 和 B 之间 B .A 右侧 C .B 左侧 D .A 的右侧及B 的左侧 4.如图1-7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C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D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图1-69 B A Q 4Q 图1-70 图1-71 A B C D

5.如图1-71所示,一带电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后把悬线烧断,则小球在电场中将作(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曲线运动 C .沿着悬线的延长线作匀加速运动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6.如图是表示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 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d >E a >E b >E c 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 >E b >E c >E d D .无法确定这四个点的场强大小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q F E = 可知此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F 成正比 B .由公式q E P = φ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 成反比 C .由U ab =Ed 可知,匀强电场中的任意两点a 、b 间的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一定越大 D .公式C=Q/U ,电容器的电容大小C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 无关 8.如图1-75所示,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初速度v 0,从A 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粒子通过电场中B 点时,速率v B =2v 0,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则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 ) 9.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半径相等的带电金属小球,其中一个球的带电量的绝对值是另一个的5倍,它们间的库仑力大小是F ,现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可能是( ) A.5 F /9 B.4F /5 C.5F /4 D.9F /5 10. A 、B 在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且到连线的距离相等,如 图1-75 A B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过关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1~2题。 ①元谋土林②横店影视城一角 ③香格里拉的千湖山④松赞林寺 1.这四处景观中,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四幅景观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均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C

2.影响松赞林寺景观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岩石B.阳光 C.科学技术D.宗教信仰 解析: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宗教信仰。 答案:D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3~4题。 3.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4.为了防止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对应的环节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第3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合理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第4题,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本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 答案:3.C 4.A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5~7题。

甲乙丙丁 广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甲环境问题山西严重,应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丙新疆严重,应是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答案:B 6.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乙环境问题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纬度偏低,北部又有南岭的阻挡,所以寒潮几乎不会到达。 答案: B 7.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解析: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产生酸性气体所致,有效措施为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答案:B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8~9题。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46 m/s2B.0.37 m/s2 C.2.6 m/s2D.0.43 m/s2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 m/s2,a乙=-4 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5. 图1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s1、s2和s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A.s1>s2>s3B.s1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电子题库第四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 版选修4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②③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选A。电池电极只称为正、负极,故①错。其中活泼的一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②对。电极在海水中,故海水为电解质溶液,③对。铝合金为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故④错。2.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如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向A中滴加CuSO4溶液:Zn+CuSO4===Cu+ZnSO4,置换出的Cu附着在Zn上构成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A中的Zn有少量的与CuSO4反应,产生的H2体积较少。3.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 解析:选B。装置A和C中无外接电源,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H2;装置B是电镀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装置D 是电解池装置,碳棒作阳极,OH-失电子生成O2,铜作阴极,H+得电子产生H2。 4.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负极 B.两个铜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是阴极 D.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 解析:选A。由于番茄汁显酸性,Zn和Cu的活泼性不同,且Zn能与H+反应,因此左侧为原电池,右侧为电解池。在左侧,Zn作负极,Cu作正极,在右侧C作阳极,Cu作阴极,故A正确。 5.(2011·高考广东卷)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7秋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2017秋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 q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B.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Q U ,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kQ r2 ,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和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 D.根据公式U AB=W AB q ,带电量为1C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J,则A、B点的电势差为1V 2.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BC=1:2,B点位于A、C之间,在B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当在A处放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移去A 处电荷,在C处放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 A.?F 2B.F 2 C.?F D.F 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固定一个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带有恒定电量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运动到N点停止,则从M到N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物块所受的静电力逐渐减小 B.小物块具有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C.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 D.小物块电势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4.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1和q2,分别固定于A、B两点,DC为AB连线的中垂线,C为A、B两点连线的中点,将一正电荷q3由C点沿着中垂线移至无穷远处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人教版 2019必修一 化学期末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00分)

2019_2020学年高一期末复习(新人教版过关检测) 第一章章测(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加碘食盐”“含氟牙膏”“补钙保健品”“缺铁性贫血”中,“碘、氟、钙、铁”是指() A.单质B.元素C.化合物D.物质 2、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胆矾是一种() A.氧化物B.盐C.碱D.酸 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属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4、(2019·安徽滁州市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2-4、CO2-3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HCO-3、SO2-4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NO-3、SO2-4、CO2-3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2-4、NO-3 5、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为被氧化而变酸,使长期储存的葡萄酒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所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单宁作还原剂B.单宁作氧化剂 C.单宁被还原D.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FeCl3===Fe2++3Cl- C.H2SO4===H++SO2-4 D.Al2(SO4)3===2Al3++3SO2-4 7、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的化合物叫酸 B.电离出OH-的化合物叫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是盐 D.NaHSO4可以电离出H+,因此NaHSO4属于酸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由E =F q 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 .由 C =Q U 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 .由E =k Q r 2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 D .由U AB =W AB q 知,带电荷量为1 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 ,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 答案 D 解析 电场强度E 与F 、q 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A 错误;电容C 与Q 、U 无关,由电容器本身决定,B 错误;E =k Q r 2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C 错误;由U AB =W AB q 可知,D 正 确. 2.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1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 、B 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 、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则( ) 图1 A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 B . C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静电力做正功 D .负电荷从C 点沿直线CD 移至D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φA >φB ,所以正电荷从A 移至B ,电势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A 错误,

C正确;C、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3.(2019·日照市期末)如图2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是方向未知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B.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点电荷Q一定带正电 D.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答案 B 4.(2019·阆中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3甲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P、Q正对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t=0时,Q板比P板电势高U0,在两板的正中央M点有一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电子所受重力可忽略不计),已知电子在0~4t0时间内未与两板相碰.则电子速度方向向左且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段是() 图3 A.0

人教生物必修一练习:第章 章末综合检测四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P12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天水高一检测)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A.类囊体膜B.线粒体膜 C.细胞膜D.内质网膜 解析:选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是细胞的识别和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而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c>b>a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 C.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 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解析:选B。实验后a、b、c溶液中的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均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此时细胞液浓度为丙>乙>甲,所以外界溶液的浓度也是不相同的,应为c>b>a。 4.(2019·安徽铜陵一中高一上月考)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菌的过程,结构①②为两种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能识别病菌,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结构①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外 解析:选D。糖蛋白具有识别能力,A正确;结构①高尔基体可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正确;该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态发生改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D错误。 5.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解析:选D。据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可被同一种载体蛋白运输,A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ATP(能量),故应为主动运输,B正确;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氨基酸可逆浓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但必须消耗能量,D错误。 6.(2019·南昌高一期末)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刻溶血。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尿素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静电场_章末过关检测

第一章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 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一个带电的金属球,当它带的电荷量增加到一定数值后 部的场强将 2. (2009年高考福建卷)如图1 — 9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 E 的直流电源(内阻 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 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 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 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3?如图1 — 10所示,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 0点,并处在水平向左的 匀强电场E 中,小球静止时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0,若剪断丝线,则小球的加速度为( 0 飞 :=\ 一 g 6 图 1 — 10 A. 0 B. g ,方向竖直向下 C. gtan 0,水平向右 D. g/cos 0,沿绳向下 4. 如图1 — 11所示,在点电荷一Q 的电场中,M 、N 是两个等势面.现将一点电荷+ 从a 点分别经路径①和路径② (经过c 点)移到b 点,在这两个过程中 (稳定)与增加前比较,其内 A. 一定增 强 B.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q ,

图1 —11

A. 都是电场力做功,沿路径①做的功比沿路径②做的功少 B. 都是电场力做功,沿路径①做的功等于沿路径②所做的功 C. 都是克服电场力做功,沿路径①做的功小于沿路径②做的功 D. 都是克服电场力做功,沿路径①做的功等于沿路径②做的功 5. 图1 — 12中平行金属板 A 、B 之间有匀强电场,A 、B 间电压为600 V , A 板带正电, 接地,A 、B 两板间距为12 cm , C 点离A 板4 cm ,则关于C 点的电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运动粒子带负电 B. b 点的场强大于a 点的场强A. 杷=400 V B. (Jc =— 400 V C. ( =— 200 V ?c 图 1 — 12 6.如图1 — 13所示的匀强电场 E 的区域内,由 A 、B 、C 、D 、A '、 作为顶点构 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 ABCD 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D ' f) ty (7) 图 1 — 13 A. A D 两点间电势差 U AD 与AA '两点间电势差 U AA '相等 B. 带正电的粒子从 A 点沿路径A7D7 D '移到D '点,电场力做正功 C. 带负电的粒子从 A 点沿路径A7D7 D '移到D '点,电势能减小 D. 带电粒子从 A 点移到C '点,沿对角线 A7 C '与沿路径 A7B7B 功相同 7 C '电场力做 7. (2010年太原市高三诊断考试)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的带正电的点电荷 沿图1— 14中实线轨迹从a 运动到b , a 、b 两点到点电荷 Q 的距离分别为 为运 动轨迹上到 Q 的最近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可知 Q 的电场中, r a 、r b (r a >

高中化学高二化学选修4配套试题及参考答案章末综合检测4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可以发生或进行的是() ①电离②电泳③电解④电镀⑤电化学腐蚀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全部 【参考答案解析】:电解质溶于水即可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发生原电池反应,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自发反应,也不需要通电。 【参考答案】:B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③④⑤ D.④ 【参考答案解析】:①、②正好相反了,③、④正确,⑤中电镀是特殊形式的电解,仍然是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B 3.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实质上与电解水一致的是() A.NaOH B.NaCl C.CuSO4 D.CuCl2 【参考答案解析】:B项中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H2、Cl2。C项中电解CuSO4溶液生成Cu、O2、H2SO4。D项中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 【参考答案】:A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参考答案解析】:由题意知,以盐酸作电解质溶液,Ag作阳极,设计成电解池可实现

该反应。 【参考答案】:C 5.选用下列试剂和电极:稀H 2SO4、Fe2(SO4)3溶液、Fe、Cu、Zn,组成右 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只有两个电极),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均明显转偏,则其 可能的组合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参考答案解析】:电极的组合有三种:Fe—Cu、Zn—Fe、Zn—Cu,三种组合都能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选D。 【参考答案】:D 6.(2014·三明一中高二期中)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铜层,以下电镀方案中正确的是() A.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Fe2+ B.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Cu2+ C.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Fe3+ D.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Cu2+ 【参考答案解析】:在铁上镀铜,则要求铜在阳极,铁在阴极,电解质溶液含Cu2+,D 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7.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HCl、CuCl2、Ba(OH)2 B.NaOH、CuSO4、H2SO4 C.NaOH、H2SO4、Ba(OH)2 D.NaBr、H2SO4、Ba(OH)2 【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规律,电解能够生成H2和O2的物质类型是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含氧酸盐,C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8.(2014·高考Ⅱ卷)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过关检测

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 数轴上表示数a 和数b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若a 的相反数为2,则b 为 A. 4 B. ?4 C. ?8 D. 4或?8 2.下列运算正确的个数为 ①(-2)-(-2)=0 ②(-6)+(+4)=-10 ③0-3=3 ④3 2 6165=??? ??-+ A .0 B .1 C .2 D .3 3.若ab ≠0,则 a |a|+|b|b 的值不可能是( ) A .2 B .0 C .-2 D .1 4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2,黄队胜蓝队3:1,蓝队胜红队2:1,则红黄蓝三队的净胜球是( ) A 、1,0,-1 B 、1,-2,1 C 、1,0,-2 D 、1,2,1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一定是负数 B.|a |一定是正数 C.|a |一定不是负数 D.-|a |一定是负数 6. 将16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61×106 B .1.61×105 C .16.1×104 D .161×103 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这三个数中,绝对值最大 的是( )

A. a B. b C. c D. 不能确定 8.(-m)2019>0,则一定有( ) A 、m >0 B 、m <0 C 、m =0 D 、以上都不对 9.如果a 为有理数,那么下列各式一定为正数的是( ). A.a 2020 B.2020a C.12020+a D.a 10. 若0<m <1,则m,m 2, 1 m 的大小关系是( ) A.m <m 2< 1m B.m 2<m <1m C. 1m <m <m 2 D. 1 m <m 2<m 二、填空题 11.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 =+2 m n ____。 12. 某日小明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上跑步,他从A 地出发,若把向北跑1020 m 作-2020 m ,那么他折回来又继续跑了2010 m 表示 ,这时他停下来休息,此时他在A 地的 方,距A 地距离为 米. 13. 若 0)3(22=++-y x ,则x+y = 14.规定123*--=b a b a ,则()3*4-的值为 。 15.有一列数,观察规律,并填写后面的数,-5,-2,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欢的身高约为1.63米,1.63这个近似数精确到_________ 位. 16.多伦多与北京的时间差为 –12 小时(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如果北京时间是10月1日8:00,那么多伦多时间是 。

第一章 章末总结及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总结

学案 6 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 .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 .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答案 BD 2.(2011·长春检测)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 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 D .A 与B 的位移相等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 = 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选B 、C 、D . 3. (2011·福州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C .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答案 AB 解析 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故A 、B 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x =84×0.1×1 m =8.4 m ,C 项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大小变化不均匀,但方向没有改变,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 项错误. 4. (2011·牡丹江模拟)物体A 、B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物体A 、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 C .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 D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运动方向相同,A 选项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在0~4 s 内,B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A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即B 物体在0~4 s 内运动的位移比A 物体大,B 选项错误;在t =4 s 这个时刻,两个图线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B 图线比A 图线斜率大,即B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A 物体的加速度,D 选项错误. 5.(2011·北京东城1月检测)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每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若g =10 m /s 2,则( 图3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 /s B .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 /s C .小球是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 D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D 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A 项错误;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Δv =v′-v =-3 m /s -5 m /s =-8 m /s ,B 项错误;由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v =5 m /s ,得小球下落高度h =v 2 2g =1.25 m ,C 项错误;由小球反弹速度v ′=-3 m /s ,得反 弹的最大高度h ′=v ′ 22g =0.45 m ,D 项正确. 6. (2011·鞍山质检)如图4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4 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D.分离出生成物 解析:选B。A项,若反应物为固体,则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变;C项,增大压强,若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在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D 项,分离出生成物,反应速率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 2.下列实验方案和结论都正确且能证明物质性质决定反应速率大小的是()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结论 A 常温下,相同形状、大小的钠粒分别与水、乙醇 反应 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快 B 常温下,浓硫酸、稀硫酸分别与铝片反应浓硫酸与铝片反应较快 C 硫黄分别在空气中、纯氧气中燃烧硫黄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燃烧纯氧气比空气中O2活泼 解析:选A。水分子中的氢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活泼,相同形状、大小的钠粒与水反应速率大于乙醇,说明物质性质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A项正确;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相同,但是浓度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常温下浓硫酸与铝片发生钝化现象,铝片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可阻止浓硫酸与内部铝的接触,B项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但S在O2中燃烧也生成SO2,C项错误;空气中O2和纯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燃烧,是因为O2浓度不同,D项错误。 3.(2020·上海黄浦区调研)下图是合成氨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状态Ⅰ和状态Ⅱ时,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 B.状态Ⅰ变化为状态Ⅱ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章末过关检测卷(1)(含答案)

地理·选修6(人教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一)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过程的不可逆性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2~4题。 解析: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答案:A 2.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解析: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大量中、低产田亟待改造,粮食增产潜力巨大,A项错误;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B项错误;我国的环境问题还在蔓延,自然生态仍在恶化,D项错误;C项表述准确,故选C项。 答案:C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措施。 答案:B 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以控制人口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答案:B

第一章章末检测(B)

章末检测(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3题。 1. 若R= 38.4 x 104km,则( A . P为月球,O为太阳 B . P为月球,O为地球 C ?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 D?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F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图中O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 A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B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C ?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D .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O为银河系中心, P为海王星 P为地球 O为银河系中心 O为总星系中心 ) P为太阳,则R = 10万光年

F 图的阴影部分为黑夜, A 点在北极圈上且出现极昼。 据此完成16?17题。 2 .若O 为太阳,且 R = 1.5X 108km ,则( B .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P 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 C .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R = 200亿光年 D .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4.下列叙述中,属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外部条件的是 ( )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适当的日地距离 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地球的体 积、质量适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是因为 ( ) A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 .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 .地球体积大小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 D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当的温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 ”(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 (乙),回答6?7题。 6. 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 N 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A . 30 ° 1 月 B . 60 ° 7 月 7 .当公转速度为 N 时( ) C .松花江河畔 一一银装素裹 C . 60 ° 1 月 B .新西兰南部海域 D . 30 ° 7 月 ——冰山座座 D .悉尼----- 处于雨季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