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致病菌知识点总结致病菌是一类能够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并引起感染。
了解致病菌的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致病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的疾病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微生物类群。
一、致病菌的分类致病菌按照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四大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弯曲状等不同形状,生活方式也多样。
许多细菌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结核菌引起肺结核、沙门氏菌引起肠道感染等。
2.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病毒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等部位,引起的疾病包括白癜风、念珠菌病等。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宿主体内或外引起疾病。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疟疾、血吸虫病、疥疮等。
二、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菌具有一系列特定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病原性、传播性和致病机制。
1. 病原性:病原性是指致病菌引起疾病的能力。
一般来说,病原菌的病原性取决于其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扩散能力,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内毒素等病原因子。
2. 适应性:适应性是指致病菌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许多致病菌对环境的要求较低,能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存活。
3. 抗药性:抗药性是指致病菌对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的耐药能力。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很多致病菌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4. 毒力:毒力是指致病菌所产生的毒素、内毒素等对宿主组织的损害能力。
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致病菌的毒力有关。
5. 传播性:传播性是指致病菌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的能力。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等。
细菌和霉菌是两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菌落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1. 菌落外观:
- 细菌菌落通常呈圆形、点状、线状等形态,直径较小,一般在微米级别,肉眼一般无法看到。
- 霉菌菌落通常呈丝状、片状、粉状或球状,直径较大,一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2. 生长方式:
- 细菌以单细胞方式繁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快速繁殖成群体。
- 霉菌以复杂的多细胞结构形式存在,由菌丝组成,通过分枝和延伸生长。
3. 细胞结构:
- 细菌细胞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包含细胞膜、细胞壁和胞质等基本部分。
- 霉菌细胞结构复杂,包含菌丝、菌核和孢子等多种形态。
4. 营养需求:
- 细菌对营养需求相对较少,可以利用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 霉菌对营养需求相对较多,通常需要复杂的有机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生长繁殖。
5. 前述差异引起的影响:
- 细菌通常具有较高的抗生素抵抗力,并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在人体和环境中广泛传播。
-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以生产多种酶和代谢产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但是一些霉菌也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和霉菌是非常庞大和多样化的类群,不同种类和属下的菌落特征和差异会存在一定的变异。
此外,在实验室中,鉴别细菌和霉菌通常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和其他生物学实验手段进行判别。
细菌生长的基本特点细菌生长的基本特点包括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易受环境影响、繁殖能力强等。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生长特点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一般情况下,细菌的繁殖周期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形成细菌群落。
这种迅速的生长速度,也是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生长。
一些细菌甚至可以在极端条件下生存,比如高温、高压、低温等。
这种适应性使得细菌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成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
然而,细菌的生长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因素都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比如,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生长得更快,而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则会受到抑制。
此外,一些抗生素和消毒剂也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也是人类利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的原理。
细菌的繁殖能力也是其生长的基本特点之一。
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菌细胞。
这种繁殖方式使得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数量,形成庞大的细菌群落。
这也是为什么细菌在感染人类和其他生物时往往会迅速扩散的原因。
细菌的生长特点在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上,了解细菌的生长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在生物工程领域,利用细菌的生长特点可以生产各种有用的化合物,比如药物、酶等。
因此,深入研究细菌的生长特点对于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菌的生长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细菌生长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细菌生长特点的研究中,为人类健康和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述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变异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细菌是极其多样的微生物,它们在微生物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对整个生态系
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变异表示它们可以根据外界不同变化因素而
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变异是细菌保持其他特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解释细菌的生
物学性状变异以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一、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变异
1、基因突变:这是细菌变异的一种基础原因,它产生了一些新基因,这些新基因
将影响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这是由于自然压力造成的,它会改变细菌的染色体组成,
从而改变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3、应用物质:病毒、抗生素和杀臭剂等外来物质能够改变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比
如细菌可以被杀菌剂击垮,而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杀死重要噬菌体,最终导致细菌
变异。
二、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1、防范疾病:由于细菌变异可以使它们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它们也可以抵制
新的疾病,从而防治以前不存在的新疾病。
2、保护人类:细菌变异可以让它们更加有效地对抗细菌性疾病,这对于保护人类
免受病原体威胁是非常重要的。
3、改进医疗质量:细菌的变异还可以改善临床实践,因为有针对性的治疗会比抵
抗力弱的治疗效果更好,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治疗质量。
总之,伴随着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变异,现代医学也在发展,细菌的变异也在保护人们的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细菌的变异,以使人们和环境更加安全健康。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病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会引起人体或动植物的疾病。
它们具有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了解这些信息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原菌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细菌通常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各异。
有些细菌可以自由移动,而有些则不行。
细菌繁殖快速,并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可以直接损害宿主细胞并引起疾病。
相比之下,病毒相对较小,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它们的形态。
病毒只能通过感染细胞来进行繁殖,它们不能自己生长。
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会受到病毒的控制,继而扩散到周围细胞,引起病症。
真菌和原生动物也有些共同点。
它们都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会导致各种疾病。
真菌和原生动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体内。
它们不像病毒和细菌那样繁殖快速,但它们同样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症状。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病原菌可以通过可能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或动植物体内,从而导致疾病。
空气传播:某些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它们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例如,肺结核、流感和麻疹等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水生传播: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饮用被病原污染的水源而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疾病。
例如,霍乱和痢疾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
食物传播:食物可以是很多种病原菌的携带者。
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病原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接触到患有传染病的动物或患病人体表分泌物等,就可能感染病菌,从而引起疾病。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多种形式。
综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化,了解这些信息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管理和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可以降低人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科学的病原菌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病,并最终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
⼤肠埃希⽒菌概述及其⽣物学特性!⼤肠埃希⽒菌概述及其⽣物学特性!⼀、背景及概述⼤肠埃希⽒菌通称为⼤肠杆菌,存在于⼈类和动物肠道中。
从对肠道作⽤来看,可分为致病性与⾮致病性两⼤类。
⾮致病性⼤肠杆菌是⼈类肠道中兼性厌氧正常菌群的优势菌种,⼀般情况下对⼈体⽆害,并可在肠道内合成维⽣素B和维⽣素K,产⽣的⼤肠菌素能抑制痢疾杆菌等病原菌的⽣长,对⼈体有利。
但在机体抵抗⼒下降或侵⼊肠道外组织或器官时,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致病性⼤肠杆菌可致肠道感染,⼜称致腹泻⼤肠杆菌或肠道毒⼒⼤肠杆菌,依据致病机制、临床症状、流⾏病学特点和⾎清型分为肠致病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肠杆菌(EIEC)、肠出⾎性⼤肠杆菌(EHEC)和肠聚集粘附性⼤肠杆菌(EA.AggEC)等5类。
每类菌株限于⼀定⾎清型,其毒⼒由质粒编码,产⽣肠毒素或细胞毒素,对肠粘膜的作⽤具有特征性,可致腹泻、出⾎性肠炎等疾病。
⼆、⽣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为⾰兰⽒染⾊阴性,两端钝圆、中等⼤⼩的杆菌,⽆芽胞,有周鞭⽑,能运动。
有菌⽑。
2.培养特性本菌⽣命⼒较强,在46仍可⽣长。
营养要求不⾼。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长,形成薄菌膜,管底有粘性沉淀物,培养物具有粪臭。
在⾎液琼脂平板上,某些菌株可出现溶⾎环。
在鉴别培养基上,⼤肠埃希⽒菌与肠道致病菌的菌落易于区别。
如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呈紫⿊⾊,具有⾦属光泽的菌落。
⽽肠道致病菌由于不分解乳糖,均呈⽆⾊的菌落。
3,⽣化反应⼤肠埃希⽒菌⽣化反应活跃。
分解乳糖的意义更⼤,可与肠道致病菌区别。
能迅速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露醇等多种糖类,产酸产⽓。
产⽣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阳性,不产⽣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硫化氢。
V—P试验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不能利⽤柠檬酸盐,对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有脱羧作⽤.在粘液酸中不产酸,能利⽤醋酸钠作为碳的唯⼀来源。
4.抵抗⼒⼤肠埃希⽒菌在⾃然界⽣存能⼒较强,在⼟壤、⽔中可存活数⽉。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称为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而生病。
这些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病原菌,它们是一种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或体外并对其产生危害的微生物。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致病性,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病原菌的分类和特征病原菌在分类上是属于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而在其特征上,病原菌首先表现在其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特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1. 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病原菌在其形态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弯曲菌、芽孢杆菌、分枝杆菌等等。
不同形态的病原菌在其病原性、致病机制、致病部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 营养和生长特性上的差异:病原菌在其营养和生长特性上也存在差异。
有的病原菌需要特定的营养和环境才能生长、繁殖;有的菌种对于酸碱性、温度、氧气含量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而有的菌种则能在一系列环境中适应生长。
二、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是指病原菌在机体中的作用,包括如何进入、侵入和定植机体以及引起病变的过程。
不同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最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细菌外毒素:例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会破坏神经系统导致痉挛、抽搐等症状;百日咳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2. 细菌内毒素:例如,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葡萄球菌等产生内毒素会导致中毒和腹泻。
3. 细菌侵入机体细胞:例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种可以侵入机体细胞并破坏细胞功能。
4. 细菌滞留在细胞表面:例如,链球菌等菌种可以滞留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并引起球菌性心内膜炎。
有趣的是,某些病原菌(如霍乱弧菌)未必都是通过细菌自身的致病因素来引起疾病,实际上,其致病性误导了人类的免疫系统,使得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去攻击细胞,进而产生霍乱的症状。
三、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表现不同的病原菌在其致病性上也存在差异,本节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表现。
光合细菌的生物学与应用前景光合细菌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是一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的细菌。
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它们不需要氧气,而是通过利用阳光、光合色素以及某些无机物来制造养分。
这些特点使得光合细菌在自然界中处于独特的地位。
近年来,光合细菌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生物学特性与应用前景在科研领域和工业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光合细菌是一类原始的生物,具有很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它们被认为是对环境产生反应的重要指标生物。
这些生物不需要氧气参与代谢过程,因此可以生存在极端环境。
常见的光合细菌包括光合紫细菌和光合绿细菌。
光合紫细菌:光合紫细菌是一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特殊细菌。
它们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生物体内的能量。
此外,光合紫细菌还可以使用一些无机物质进行代谢。
光合绿细菌:光合绿细菌也是一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细菌。
它们通常是生长在暗处的水生细菌。
它们使用阳光和无机物来进行代谢过程,同时还可以在暗处进行光合作用。
只要给它们一定的光照,它们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制造自己的养分。
二、光合细菌的应用前景由于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光合细菌的应用前景。
1.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光合细菌可以通过吸收有机物进行代谢,同时将废水中的无机物转化为能量。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还可以充分利用废水中的能源。
2. 生物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对生物能源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光合细菌可以协助制造生物燃料,这种燃料在某些方面比传统化石燃料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3. 光合细菌杀虫光合细菌还可以协助杀虫,避免对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这种方法可替代化学杀虫剂,从而达到更加环保的效果。
三、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科研人员在光合细菌的生物学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各论一 .重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葡萄球菌形状: G+ 球形或近似球形 特定条件下可转阴性;,1um,呈葡萄串状排列, 无芽孢, 无鞭毛, 有的有微荚膜, 链球菌形状与染色:球形,椭圆形,链状排列, G+ ,无鞭毛,无芽孢,幼龄有荚膜; 奈瑟菌属: G – 双球菌,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大肠埃希菌形状结构: 荚膜;G – 0.4-0.7um*1-3um, 短杆菌,多有周鞭毛和菌毛,无芽孢,少数有 志贺菌属形状: 沙门菌属形状: 霍乱弧菌形状: G –, 0.5-0.7um*2-3um, 短小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G –,杆菌, 0.6-1.0um*2-4um ,一般无荚膜,无芽孢,有菌毛,有周身鞭毛; G –, ,有菌毛,有荚膜,无芽孢,自然状态弧形或逗号,人工培育呈杆状;幽门螺杆菌形状: 厌氧芽孢梭菌形状: G –,瘦长弯曲,多鞭毛, S 形或海鸥状;G+ , ,有周鞭毛,无荚膜,芽孢正圆,比菌体粗,使细菌呈鼓槌状(典型特点)产气荚膜梭菌形状: G+ , ,粗大杆菌,两端平切,芽孢位于次级端,椭圆形,不大于菌体,无鞭毛;肉毒梭菌形状: G+ ,0.9*4-6um ,粗短杆菌,芽孢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级端,网拍状, 有鞭毛,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形状: ,瘦长微弯,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布鲁菌属形状: G –,短小杆菌, ,无芽孢,无鞭毛,光滑型有微荚膜;耶尔森菌属形状: 炭疽芽孢杆菌形状: G –,两端钝圆,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G+ ,1-3um*5-10um ,最大致病菌,粗大杆菌,竹节状长链,无鞭毛, ) (有氧条件下)芽孢椭圆形,小于菌体,有毒株有厚荚膜;白喉棒状杆菌形状: G+ 杆菌 ,瘦长微弯,末端膨大呈棒状,呈 V,L,Y,X, 栅栏状排列,无荚膜 , 鞭毛和芽孢, Neisser 染色可见菌体内有异染颗粒;百日咳鲍特菌形状: 毛和芽胞; 嗜肺军团菌形状: G-,短小杆菌,单个,成双或排成短链,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无鞭 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和微荚膜,无芽孢;放线菌形状: G+ 分枝丝状菌,菌丝瘦长无隔,易断裂,无气生菌丝,无鞭毛和芽胞 ; (膜 ) ; 支原体形状: G- ,球形和丝形,球状体一般 Φ 0.2~0.3 um, 加压时可通过细菌滤器 立克次体形状: G- 短杆形 ,有多形状 ; 小 × 0.8~2.0um, 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衣原体形状: G- 菌相像,球形,椭圆形,梨形;螺旋体形状:瘦长 (3~30um, Φ 0.1~0.4um) ,弯曲呈螺旋状二. 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甲流生物学特性:1.核心部分:①核蛋白 (N P) 螺旋对称型核衣壳型特异抗原②病毒核酸 — ssRNA 分 8 个节段 8 个基因2.内膜:核衣壳和包膜之间的膜蛋白( M ) 层型特异性抗原3.包膜:①双层类脂膜②包膜蛋白(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HIV生物学特性:1.形状:球形,φ80~120nm ,有包膜,核心为圆柱形2.结构特点:包膜基质衣壳包膜糖类脂膜, 包膜糖蛋白: gp120 / gp41核衣壳P17P24(Env) 蛋白P7核酸+ssRNA ×2①gp120(SU) 包膜突起,粘附C4 结合CD4 ;结合,中和抗原打算基V3 CCR5 / CXCR4变异大膜融合蛋白T 细胞识别区C1,3,V3gp41②TM,SARS 病毒生物学特性:1. 结构特点:①形状:球形, 80-160nm②核心:螺旋对称核衣壳;;N 蛋白包裹核酸+ ssRNA,③内膜:④包膜:M 蛋白S 蛋白E 蛋白打算装配180-200 kD 糖蛋白,黏附,细胞融合小分子外膜蛋白,76aa,打算出芽乙肝生物学性状:1.形状结构:①Dane 颗粒:球形, 42nm ,双层结构包膜:脂质膜,膜上镶嵌有S 蛋白:20 面体, C 蛋白构成核心27nm :内衣壳核酸:环状不全dsDNA, 连接有P 蛋白②小球形颗粒:22nm,S 蛋白,无DNA③管型颗粒:22×100~700nm ,小球形颗粒成串三,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通过产生内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A 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痢疾志贺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鼠疫耶尔森菌主要通过产生内毒素致病的细菌有: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四,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及其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特地对人致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及其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病原微生物志贺菌属部分沙门菌动物宿主灵长类动物家畜,家禽,野生脊椎动物,冷血动物,软体动物,环形动物,节肢动物(包括苍蝇)等传播媒介蝇产气荚膜梭菌布鲁菌属(羊,牛,猪,犬布鲁菌)耶尔森菌属炭疽芽孢杆菌问号螺旋体疏螺旋体属家畜啮齿类动物(野鼠,家鼠,黄鼠等)牛羊鼠类和猪鼠,兔,蜥蜴,麝,狼,鸟类,狗,马,牛哺乳动物,鸟类鼠蚤肩突硬蜱和太平洋硬蜱,蓖子硬蜱轮状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狂犬病病毒朊粒灵长类动物犬,猫埃及伊纹,白蚊伊纹特地对人致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 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衣氏放线菌,诺卡菌属,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密螺旋体属,大多数病毒五.常用的有直接诊断意义的染色检验等的适用对象,临床诊断意义,如:革兰,抗酸, 芽孢. 夹膜, 墨汁,奈瑟,镀银染色革兰:阳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鼠氏耶尔菌阴性:脑膜炎奈瑟菌百日咳鲍特菌淋病奈瑟菌埃希菌志贺菌霍乱弧菌沙门菌抗酸: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都呈阳性(阳性为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成蓝色)放线菌是非抗酸性丝状菌芽孢:破伤风梭菌(其芽孢成绿色,菌体成红色)荚膜:肺炎链球菌(荚膜淡蓝绿色,菌体与背景呈深红色)墨汁: 新生隐球菌(真菌)奈瑟(Neisser stain); 白喉棒状杆菌(菌体黄褐色,异染颗粒为蓝黑色)镀银: 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六.培育基及培育特性:1.一般培育基: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肉毒梭菌,布鲁菌属(生长很缓慢),炭疽芽孢杆菌(粗糙型菌落),诺卡菌属2.血琼脂平板: 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布鲁菌属,耶尔森菌属,炭疽芽孢杆菌(不溶血),放线菌属3.巧克力色培育基4.碱性琼脂平板::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霍乱弧菌,5.TCBS 培育基:霍乱弧菌6.含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培育基7.肉汤培育基:炭疽芽孢杆菌(絮状沉淀生长)8.白喉棒状杆菌:吕氏培育基,亚碲酸钾血脂平板: 结核分枝杆菌9.鲍金培育基(甘油,马铃薯,血液):百日咳鲍特菌10.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育基:嗜肺军团菌11.葡萄糖肉汤培育基:12.沙保培育基:诺卡菌属放线菌属13.支原体:含血清,酵母浸液,组织浸液,核酸提取物,辅酶立克次体:细胞培育,鸡胚卵黄囊接种,动物接种衣原体:鸡胚卵黄囊,细胞培育钩端螺旋体正粘病毒:冠状病毒::柯索夫培育密螺旋体:动物培育疏螺旋体:BSK 培育细胞培育,也可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增殖细胞培育,器官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原代猴肾或人源性细胞培育轮状病毒:原代猴肾细胞,传代MA104 猴肾上皮细胞CPE,动物模型狨猴,红面猴,黑猩猩甲型肝炎:灵长类细胞,不引起乙型肝炎,汉坦病毒:细胞培育单纯疱疹病毒:人胚肺,肾地鼠肾细胞培育EB 病毒:新奇人B 细胞或血淋巴细胞HIV: 未感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病人的单核细胞混合培育狂犬病毒:易感动物接种人乳头瘤病毒:不能在常规组织细胞中培育白假丝酵母:一般,血琼脂,沙保,新生隐球菌:沙保弱或血琼脂曲霉,毛霉,皮肤藓菌,申克孢子丝不能人工培育:麻风分支杆菌1% 吐温-80 玉米粉琼脂培育基菌:沙保弱培育基七.按致病或感染类型将常见病原微生物归类,如: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埋伏感染,放线菌病,肿瘤等!1,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化脓性细菌对人体有致病性,常引起皮肤,皮下软组织,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乃至内脏器官的脓肿,也能引起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种类较多,有球菌也有杆菌;有革兰阳性细菌也有革兰阴性细菌;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也有厌氧菌;性杆菌;一般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化脓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化脓性球菌和化脓有些细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故将这些细菌称为化脓性细菌, 包括化脓性球菌 及化脓性杆菌, 其中化脓性球菌依据革兰染色性不同, 又分为 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 ,包括 葡 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菌等, 它们均无鞭毛和芽胞, 菌;题目:, 以及 革兰阴性化脓性球菌 , 包括 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 少数可形成荚膜; 化脓性杆菌包括一大类引起化脓性感染的杆 (1) 名词说明: 化脓性球菌 :化脓性球菌是指能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 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 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共同特点:能引起化脓性炎症,对抗生素敏锐 ;葡萄球菌的特点是:病灶易局限,可引起 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可通过多途径侵入机体;脓汁黏稠;链球菌的特点不详!2,食物中毒:(1 )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埋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 较大;①沙门氏菌类群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主要种有 鼠伤寒沙门氏菌( S. typhiumukriunm ),猪霍乱沙门氏菌 ( )和肠炎沙门氏菌 ( ); 这些细菌为无芽孢无荚膜的 革兰氏阴性细菌 ,主要污染鱼肉, 禽蛋和乳品等食物, 在食品中 ,因而 繁衍并释放毒素; ②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外毒素和肠毒素 食用受其污染的食品后易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需要肯定的细菌数量和毒素; ③条件性致病菌 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 ( Escherichia coli )是肠道的重要正常菌群, 菌中那些具有特异抗原性的血清型菌株;大肠杆菌具有菌体抗原( 条件性致病菌是指大肠杆 O ),鞭毛抗原( H ) K 抗 , O 和荚膜抗原 ( 原中又可分为 55 : B 5 O K 抗原)三种抗原, 具有 K 抗原者较无 K 抗原者具有更强的毒力; 在 B 4 A , , 26 B , L 三类;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条件性致病菌有 O 111 : : B 6 , O 157 等血清型菌株;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尚不很清晰; 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 )是一种嗜盐的不产芽孢 其他食品也可因与海产品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的革兰氏阴性多形状球杆菌, 以污染海产品和肉类食品较为多见, 接触而受到污染;⑤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 )是可 Clostridium botulinum 形成芽孢, 无荚膜, 有鞭毛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可产生对人和动物具有强大毒性的外毒素肉 毒毒素;可分为 A , B , C ( α, β), D , E , F 和 个血清型,对人具有不 G 7 同程度的致病力;⑥ 蜡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状芽孢杆菌( )为产芽孢的 活菌数量 Bacillus cereus 革兰氏阳性杆菌, 其引起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带有大量活菌体和由其产生的肠毒素, 达到( 13~36 ) ×10 6 /g(ml) 时即可引发致病;⑦ .另外,致病性细菌仍可引发消化道传 染病,如 志贺氏菌引发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引起发 的伤寒和副伤寒疾病, 霍乱弧菌和副霍乱弧菌 引发的霍乱和副霍乱以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微生 物如 炭疽杆菌( B. anthracis ),布鲁氏菌和结核杆菌 引起的传染病;(2) 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少数产毒霉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 同一毒素也可由不同的霉菌所产生; 对污染霉菌的检测结果说明, 污染各类的 主要是 曲霉和青霉 ,污染肉类的主要是漂亮枝霉 等,而污染饲料的主要是曲霉,青霉和枝孢霉( ( Thamnidium elegans )和毛霉( Mucor ) Ephelis )等;(3 )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 真菌毒素, 一般都是小 分子化学物, 对机体不产生抗体; 真菌生长繁衍及产生毒素需要肯定的温度和湿度, 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因此中 3,性病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一种主要由非婚姻性行为引起流行的传染病;引起性病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原虫等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的性病;常见以性接触传播的微生物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是:①.淋病奈瑟菌:淋病② .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子宫颈炎和宫内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③ . 解脲脲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④ . 梅毒螺旋体:梅毒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⑥.单纯疱疹病毒:生殖器疱疹⑦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4,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有3种基本类型:化脓性脑膜炎(多为细菌引起),淋巴细胞性脑膜炎(一般为病毒感染所致)和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和真菌等引起)病毒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种类很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肠源性病毒多,一些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小型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等;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是常见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JEV )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 病毒,其传播媒介为蚊(在我国主要为三节吻库蚊);在自然界,其病毒循环规律为:动物为人类乙脑的传染源和宿主;-蚊-动物,牛,马,猪等隐性感染率颇高,成5,呼吸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留意:流感病毒!!!呼吸道的病毒主要包括: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其他病毒科中的一些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如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6,皮肤疾病:头廯:黄癣为病发内气泡与真菌菌丝,白癣为病发外密集真菌孢子,黑点癣为病发内成串关节孢子;脓疱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丹毒:带状疱疹: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①.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②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③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④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⑤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⑥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⑦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⑧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7,埋伏感染:埋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一种病毒的连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肯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显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生,感染急性发作而显现症状;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埋伏于三叉神经节,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由于机体免疫力底下,劳累,环境,内分泌和辐射等因素影响,埋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和粘膜,引起口唇单纯疱疹;如: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病毒8,放线菌病: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四周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点;此病无传染性;留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发生在人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以色裂放线菌(),此菌为厌氧,actinomyces israeli革兰氏染色阳性,非抗酸性的;很多人口腔内有此菌存在,由于炎症可引起组织缺氧和抗击力降低,有利于放线菌生长和扩散,可侵及涎腺;治疗预防: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掌握炎症的成效;一. 药物疗法: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①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 治疗,每日200 万U 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有条件时,应依据药物敏锐试验选用抗生素;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②磺胺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抗生素协作应用;③碘制剂口服碘制剂对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肯定成效;一般常用5% ~10% 碘化钾溶液口服,每日3次;④免疫疗法也有肯定成效;一般应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首次剂量,以后每 2 ~3 天注射一次,剂量逐步增至0.7 ~,以后每次再增加;全疗程为14 次,或达到每次2ml 为止;放线菌素免疫疗法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才能;9,肿瘤①胃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缘由,可增加胃癌的发病危急性;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急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 倍;在我国胃癌高发区成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60% 以上,比胃癌低发区成年人的感染率(13%~ 30% )高;已有足够的讨论资料说明幽门螺杆菌为人类致癌因素之一;②肝癌:与肝癌的发生有关的肝炎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丁型肝炎病毒(HDV );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我国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约为10%~15% ,在肝癌高发区的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阳性率高达 80%~90% ;在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比未感染者肝癌的发生率高 慢性肝炎约 100 倍;肝炎患者如治疗成效欠佳,须经20~50 年后,可能进展为肝癌;3 年 ~5 年以上可进展为肝硬化, ③ 子宫颈癌:大量的讨论说明,生殖道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在宫颈癌 的病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发生子宫颈癌的主要危急因素;与子宫颈癌相关的人类乳头瘤病毒最常见的有与宫颈癌的关系最为亲密,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感染;16 型, 18 型, 31 型和 45 型;其中, 85% 的宫颈癌病人都有乳头瘤病毒的 16 型 ④鼻咽癌: EB 病毒感染在鼻咽癌的病因讨论中以取得重要进展;现已证明⑴在鼻 EB 病毒抗EB 病毒阳性的咽癌活检瘤细胞中检出 EB 病毒的抗原;⑵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大多有 体滴度上升;滴度水平经常与病变好转或恶化呈亲密相关;⑶血清中 居民中,鼻咽癌的发生率比同龄人群鼻咽癌发生率高可能与鼻咽癌发病关系亲密;但目前尚难确定82 倍;由此可见, EB 病毒感染 EB 病毒感染就是鼻咽癌的病因,由于 迄今尚未能在体外通过 EB 病毒把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也未见到在人以外的动 物体内由 EB 病毒引发同样肿瘤;成人 血病病毒( T 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瘤细胞中分别到致病的病毒,称为人类T 细胞白 HTLV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可引起上皮良性乳头瘤(平常疣和扁平疣),粘膜良性肿瘤,尖锐湿疣,纤维乳头瘤,口腔和喉乳头瘤,喉癌; EB 病毒感染HIV )也可导致非霍 与非洲的儿童伯吉脱( Burkitt )淋巴瘤发病有关;艾滋病病毒(奇金淋巴瘤, 卡波济氏肉瘤的形成; 总上所述, 微生物感染可引发肿瘤是不容忽视的;八 .列入方案免疫的疫苗及其预防的传染病:九吸道传播,自然疫源性传播;血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 HBV ),丙肝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 ,惨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疟原虫,巨细胞病毒 ) 和弓形体 (TOX) ,人类 T 淋巴 , 属微小病毒 (CMV 细胞白血病病毒 科) 性传播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Ⅰ∕Ⅱ ) ,TT 病毒 (TTV ) (单链 DNA 肝炎相关性病毒 (HTLV 生殖器疱疹 (主要由 引起 )(HSV) (CMV) (HBV) (HAV) (HPV) HSV-2 生殖器 CMV 感染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殖器传染性软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CT) (AIDS)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 炎 (由 D ~ K 型引起 )型引起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由 L 支原体 螺旋体 细菌 解脲支原体 梅毒 ( 惨白 奈瑟淋病双球菌 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炎(UU) ) 螺旋体 (NG) (TP)淋病 腹股沟肉芽肿肉芽肿荚膜杆菌 (DG,CBG) 志贺氏菌属 B 群链球菌 痢疾志贺氏菌感染阴部感染及阴道病真菌 消化道传播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以胃肠症状为主症状:肠热症 ,菌痢,腹泻,胃肠炎,食物中毒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胞菌,肉毒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以肠外疾病为主症状:消化道以外器官损耗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 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UPEC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常见的垂直传播病毒有: 艾滋病,乙肝病毒呼吸道传播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 菌,结核杆菌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 自然疫源性传播 :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A 型流感,人型结核3.人与动物并重的人兽共患病 :人与动物均为储存宿主,病原体可分别在人,动物中循环, 这类疾病在人,动物中都可以流行,如日本血吸虫病等4.真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以动物为中间宿主,人是终末宿主,对病原体的循环,人与动 物都是必不行缺少的,如牛,猪的绦虫病等;5.病毒病 :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天花, 冒,艾滋病,家禽流行性感冒;立克次体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流行性感衣原体病:鹦鹉热(鸟疫)细菌病:鼠疫,炭疽,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志贺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破伤风,幽门螺杆菌病真菌病:放线菌病,皮肤真菌病,隐球菌病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第 11 页,共 11 页。
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作为一类微生物,其生命活动特点与高等生物相比有着许多独特之处。
下面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1. 繁殖速度快细菌具有非常快的繁殖速度。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的分裂速度非常快,一个细胞可以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后代,形成数量庞大的菌群。
这种快速的繁殖能力使得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 适应能力强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在高温、低温、干燥、强酸、强碱等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营养环境。
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使得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而且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3. 代谢多样细菌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等不同的生物化学反应。
这些代谢方式使得细菌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此外,细菌还具有产生抗生素、毒素等物质的能力,这些物质可以用来抵御其他生物的入侵。
4. 基因可塑性高细菌的基因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进行进化。
这种基因的可塑性使得细菌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并且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此外,细菌还可以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获得其他物种的基因,从而获得新的生物学特性。
5. 群体感应细菌具有群体感应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感知其他同种个体的存在。
这种群体感应能力有助于细菌在自然界中形成复杂的生物群体,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此外,群体感应还有助于细菌在人体内形成生物膜,从而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攻击。
6. 寄生和共生关系细菌通常与其他的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和共生关系。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借助宿主提供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存和繁殖。
同时,也有一些细菌与宿主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例如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种寄生和共生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结构简,胃口大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变异频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
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以典型的二分裂殖方式繁殖,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
(1)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
如尿素微球菌(2)双球菌: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的为双球菌。
如肺炎双球菌(3)链球菌: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
如乳链球菌(4)四联球菌: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微球菌(5)八叠球菌:按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球菌在一起成立方体形。
如藤黄八叠球菌(6)葡萄球菌: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bacillus)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排列方式: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有鞘衣的丝状等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
根据其弯曲情况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圈,弧形或逗号形例:霍乱弧菌、逗号弧菌螺旋菌:螺旋满2—6环,螺旋状例:干酪螺菌螺旋体: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菌体柔软例:梅毒密螺旋体细菌的异常形态:1、畸形: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刺激,阻碍了细胞的发育,从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2、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过长,营养缺乏,代谢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等使细胞衰老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复红复染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肽聚糖的结构:聚糖骨架、四肽侧链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形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部分组成,形成二维平面结构。
凡是能破坏肽聚糖的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使细胞壁出现缺陷,甚至没有细胞壁,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生物,通常比真菌和病毒要大,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包括土壤、水域、空气等。
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有益处也有害处,有些细菌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质,有些则可以引起疾病。
本文将就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结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细菌的基本特征1.1 单细胞生物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通常介于1微米到10微米之间。
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1.2 缺乏细胞核不同于真核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细菌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核酸以原核中心体的形式存在。
这也是细菌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区别之一。
1.3 存在多样性细菌是一类极为多样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甚至可以适应极端条件下的生存。
1.4 具有自主繁殖能力细菌具有自主繁殖的能力,它们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快速增殖,如泛滥流行的细菌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和感染。
二、细菌的分类2.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它们分为球形细菌(球菌)、杆状细菌(杆菌)、螺旋形细菌(螺旋菌)等。
2.2 按营养方式分类根据细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自养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学合成自行合成营养物质,而异养细菌则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有机物质。
2.3 按需氧性分类根据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厌氧菌、需氧菌、微需氧菌和嗜氧菌。
2.4 按产气和生长温度分类根据细菌产气和生长的温度要求,可以将其分为产气菌和非产气菌、耐热菌和耐寒菌等。
三、细菌的结构3.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的外部边界,它可以调节物质的进出并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3.2 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支持结构,它能够保持细菌的形态,并对外界环境的压力起到保护作用。
3.3 细胞质细菌的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DNA等组成部分,它是细菌生物学功能的中心。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
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和防治原则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
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一)球菌(coccus)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
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
大杆菌如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
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四个部分组成。
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一)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
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是肽聚糖,又称粘肽。
它是原核生物细胞所特有的物质,不同种类的细菌,其组成与连接的方式亦有差别。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1-3,a),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1-3,b)。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成的聚糖链。
每种细菌细胞壁的聚糖骨架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和联结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
如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的四肽侧链的氨基酸依次序排列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和D-丙氨酸;四肽侧链连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再由五个甘氨酸组成的五肽交联桥,将相邻的四肽侧链一侧的第三位赖氨酸与另一侧的第四位丙氨酸交联起来,从而构成机械强度十分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再聚合成多层框架。
如大肠杆菌(革兰阴性菌)的四肽侧链的氨基酸依秩序排列为L-丙氨酸、D-谷氨酸、二氨基庚二酸(DAP)和D-丙氨酸;第三位的二氨基庚二酸与相邻四肽侧链末端的D-丙氨酸直接连接,因为没有五肽交联桥,所以只形成单层平面网络的二维结构。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组成细胞壁较厚(20~80nm)。
肽聚糖约有15~50层,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其余成分是磷壁酸,磷壁酸按结合部位分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所特有,它是重要的表面抗原。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成细胞壁较薄(10~15nm),肽聚糖仅1~2层,不含磷壁酸,在肽聚糖层之外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的外膜,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图11-5)。
最外层的脂多糖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它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导致两类细菌的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从而在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方面也不相同。
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抑制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万古霉素和杆菌肽可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和环丝氨酸能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而发挥杀菌作用。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有外膜保护,故青霉素和溶菌酶对其作用甚微。
人体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类对人体无毒性。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膜基本相同,是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单位膜,但不含胆固醇。
它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细胞质,是质地柔韧致密而富有弹性的一层半透膜。
其功能主要是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亦是细菌渗透屏障和赖以生存的重要结构之一。
(三)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所包裹的溶胶状物质,其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也含有少量的糖和无机盐。
细胞质中RNA含量很多,可达菌体固体成分的15%~20%,使菌体嗜碱性较强,易被碱性染料均匀着色。
细胞质是细菌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场所,含有多种酶系统,细菌蛋白质、酶、核酸的合成在其中进行。
细胞质是细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与医学有关的细胞质内亚结构主要有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等。
1.核蛋白体(ribosome) 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是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每个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其化学组成70%是RNA,30%为蛋白质。
其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链霉素或红霉素能分别与30S亚基或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2.质粒(plasmid)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于细胞质中,其化学成分是闭合环状的双股DNA分子,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着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质粒能自我复制,可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也能通过接合等方式在菌体间传递。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耐药性R质粒,产生性菌毛的F质粒,使大肠埃希菌产生细菌素的Col质粒,产肠毒素的ST、LT质粒等。
质粒被广泛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载体,但质粒不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生存。
3.胞质颗粒细菌胞质中常含有多种颗粒,多为细菌贮备的营养物质,如多糖、脂类及多磷酸盐等。
有细菌胞质中含有由RNA和偏磷酸盐成分组成的胞质颗粒,经美蓝染色,着色较深呈深蓝色,与菌体其他部分不同,故名为异染颗粒,如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细菌不具有成形的核,无核仁和核膜,其遗传物质称核质或拟核,主要成分是DNA。
细菌的核质具有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的生命活动,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多种遗传性状。
二、特殊结构(一)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在细胞壁外形成一层界限较明显,质地均匀的粘液性物质,其厚度大于0.2μm称荚膜;小于0.2μm称微荚膜。
荚膜化学成分在多数菌为多糖,少数菌为多肽,一般随细菌种类、型别不同而异。
荚膜充当分子筛和粘附素的作用,并具有抗原性及抗吞噬功能。
细菌荚膜是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现在研究发现某些细菌细胞壁外虽然没有明显的荚膜,但存在着与荚膜功能相似的粘层和S层。
(二)鞭毛(flagellum)弧菌、螺菌、许多杆菌及少数球菌的菌体上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起始于细胞壁内侧的基础小体(又称基体或基粒),穿过细胞壁后成为钩状体,由此向外伸出丝状体。
G - 菌与G + 菌鞭毛的基础小体结构不同。
G - 菌的基础小体上有两对环,一对为L环和P环扣着细胞壁外膜,一对为S环和M环扣着细胞壁;G + 菌的基础小体只有S环和M环。
鞭毛的化学组成是单一蛋白亚单位,称为鞭毛素。
鞭毛素氨基酸组成与横纹肌动蛋白相似,与鞭毛的运动有关。
有鞭毛的细菌能在液体环境中自由游动,有利于其趋向营养物质而逃避有害物质。
鞭毛有抗原性,称为H抗原,肠道杆菌的鞭毛抗原在其菌群鉴定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根据鞭毛在菌体上的位置和数量不同,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图11—7),并借此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三)菌毛(Pilus)许多G - 菌与少数G + 菌表面有细而短,多而直的蛋白性丝状体,称为菌毛。
它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11-9),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称菌毛素。
菌毛依形态、分布和功能不同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类。
普通菌毛遍布菌体表面,具有普通菌毛的细菌,可吸附于粘膜上皮细胞受体上,构成细菌的一种侵袭力,若其菌毛消失,侵袭力也随之丧失。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 - 菌,一个菌体只有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它通过接合方式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
(四)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图11-9 ),称为芽胞。
细菌是否形成芽胞是由菌体内的芽胞基因和芽胞形成条件决定的。
不同芽胞菌形成芽胞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不同,是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一个细菌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胞。
芽胞成熟后,菌体可崩解,芽胞可从菌体脱落、游离。
一般认为,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但不能繁殖。
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条件适宜时芽胞出芽,一个芽胞形成一个繁殖体,繁殖体大量繁殖而致病。
例如人体外伤形成深部创口,若被泥土中的破伤风梭菌芽胞污染,创面上的芽胞出芽成繁殖体,繁殖体在伤口内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使人致病。
芽胞的结构由外向内是芽胞外衣、芽胞壳、外膜、皮质、芽胞壁、内膜和芽胞的核心组成(图11-10)。
细菌芽胞可在自然界中存活几年甚至数十年,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强,其原因是:①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结构对菌体起保护作用。
⑤芽胞含水量少( 约40% )。
⑥核心和皮质层含有大量的吡啶二羧酸,它与钙结合生成的盐能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芽胞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若医疗器械、敷料等被其污染,用一般消毒灭菌方法不易杀死,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
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